『壹』 全殲日本軍隊的一個騎兵聯隊,1937年,到底有多麼艱難
全殲日本軍隊的一個騎兵連隊在1937年確實很艱難,主要體現防禦日軍進攻以及日軍軍力增大的威脅!
戰爭的艱難。
則不承認在1937年這場對抗戰之中,我國人民與日本展開了殊死搏鬥,在整個斗爭過程之中確實非常的艱難,應該這樣說,日本的一個師團對我國的南京上海等地進行了猛烈攻打,同時日本的飛機和艦隊也進行配合,讓我們很難去勝利,最後我們也是在陣地戰的指導之下才有所突破,最後在分割包圍兩邊夾擊的配合戰術下,最終打敗了日本!
『貳』 日本四四式騎兵步槍有什麼樣的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
四四是卡賓槍的量產時間較三八式步槍晚很多,正式量產始於1911年,不過很快地在隔年就進入部隊服役,直到二次大戰結束,甚至剛剛成立的陸上自衛隊初期也以四四是卡賓槍為主力。不過生產時間卻在1942年就停產,在這卅一年間大約91,900把四四式卡賓槍問世。
轉變
第一次世界大戰證明了機槍是最有效率的屠殺機器,而飛機更加速了戰爭的速度,甚至坦克的出現與應用從此改變地面戰爭的面貌,因此那種人馬合一的浪漫最後只剩下重大慶典儀式才會出現。原來的騎兵頭銜被讓給新型的裝甲部隊,但是並沒有影響到四四卡賓槍的生產,既然三八式步槍被定位為主力步槍,那麼比較短而不被認為是「主力」的四四卡賓槍就自然淪為給「非主力」的部隊使用,例如工兵、炮兵、輜重運輸部隊、通信、航空隊的基地警備部隊等等。
概述
日本明治時代為了騎兵使用的便利而研製,和三八式步槍一起使用到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11年也就是明治44年式正採用,定型號為44式騎槍,二戰結束後日本自衛隊初期也使用過該步槍。日本原使用三八式騎槍,它實際上只是將三八式步槍的槍管縮短了,而44式騎槍是按照騎兵馬上使用的需求而研製的。為日本基於三八式步槍所研發之手動槍機卡賓槍。
既然四四式卡賓槍是基於三八式步槍所研發之手動槍機卡賓槍,因此在基本構造上與三八式步槍大同小異。然而小異之處也有大大不同,首先槍管遞減到482毫米長度,因此全長只有96.6厘米。四四式卡賓槍一樣適用6.5毫米有坂子彈,然而彈頭初速卻下降到只有每秒708米,但是詭異的是有效射程卻比三八式步槍多出40米(三八式步槍有效射程460米);很可能四四式卡賓槍膛線的繞距相當高但是仍然有火葯推進量不足的問題。其最大特徵是折疊式的刺刀,三八式騎槍還使用它原配備的刺刀,騎兵有時在緊急狀況不易上刺刀,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折疊刺刀,並加強了金屬結構以不影響槍管。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四四式卡賓槍也會跟著使用長達40厘米的三十式刺刀。
然而四四式卡賓槍一開始就明確地設定給騎兵使用,盡管騎兵的式微還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才會知道,不過設計師有坂細心地觀察到,如果騎兵一開始就沒有上刺刀,那麼在沖鋒的時候在顛簸的馬背上將腰際的刺刀抽出裝上槍口,就等於現代在略為擁擠的高速公路上一邊開車一邊用火柴點煙斗是一樣的道理。為了不讓騎兵感到失望,全日本最革命性的刺刀就此誕生,有坂將它設計成前後折疊式,要捅人的時候按下卡榫就會解除刺刀固定,向前一扳一把針管狀的刺刀就出現了。四四式卡賓槍的槍托底部還有個精巧的旋轉蓋,拜其縮短的槍管所賜,通槍條(cleaningrod)縮短為兩節,因此可以收藏在槍托中。
四四式卡賓槍一共有三代衍生款,不過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不過就是在刺刀座的部分上進行修改,增強耐用度,增加刺刀的長度等等。至於小改款部份就是四四式卡賓槍原來有兩個收納通槍條的收納孔,後來改為一個直徑加大的收納孔以減少生產工時。
當時四四騎槍開發之時,騎兵是陸軍的精銳部隊,因為騎兵的特殊要求才提出研製該卡賓槍,實際上英文卡賓槍的原意就是騎兵用槍。裝甲部隊出現後,作為近代武器的卡賓槍原意就改變了。四四式騎槍不僅裝備騎兵部隊,也裝備過日本傘兵部隊,這些部隊都是日本精銳部隊。實際上相對日本其它步槍的產量,四四式騎槍的產量並不大,只有九萬多枝,後期生產的四四式騎槍粗製濫造,質量就差了許多了。中國曾經繳獲不少,用於朝鮮戰爭。
衍生型
四四式卡賓槍一共有三代衍生款,不過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不過就是在刺刀座的部分上進行修改,增強耐用度,增加刺刀的長度等等。至於小改款部份就是四四式卡賓槍原來有兩個收納通槍條的收納孔,後來改為一個直徑加大的收納孔以減少生產工時。
參數
使用時間1912-1945年
裝備:日本軍隊,用於侵華戰爭和二戰
設計:1911年
生產:1911-1942
四四年式騎槍(有坂38式步槍)
運作方式:手動槍機,4條右旋膛線
尺寸:長868毫米,槍管長487毫米
口徑:6.5毫米
重量:3.3公斤
槍長:966毫米
槍管長度:482毫米
初速685米/秒
彈夾:5發小口徑槍
20世紀60年代中期,步槍小口徑化的熱潮隨之興起。
『叄』 求日本騎兵片 隨便誰的都可以 注意是騎兵的哦 !!
206173716 來群
『肆』 二戰時期的日本騎兵有什麼比較出名的戰績
日本騎兵是很強的,日本騎兵師從法國,是為數不多擊敗俄國哥薩克騎兵的部隊,並且是日本陸軍中少有的保持歐洲騎士傳統的軍隊,但在二戰時期日本沒有騎兵了,在1941年日本陸軍就取消了騎兵兵種。自然也就談不上戰績了。
1941年(昭和16年)には、歩兵科の流れを汲む戦車兵と統合されて機甲兵となり、兵種としての騎兵は消滅した。
裁減騎兵兵種後,原騎兵多數都加入裝甲部隊了。但在中國大陸戰場還有少數騎兵,可是已經不重要了。
二戰日本騎兵最後的大規模戰斗是1945年3月27日的老河口作戰,中國稱豫西鄂北會戰,日本騎兵第四旅團乘馬突擊老河口機場,並且成功佔領。
總體來說日本騎兵是世界最優秀的騎兵之一,最輝煌是在日俄戰爭,秋山好古(日本騎兵之父)擊敗俄國哥薩克騎兵。一戰不在亞洲大陸打,所以日本騎兵沒用上,二戰爆發後日本取消了騎兵兵種,所以在兩次大戰期間日本騎兵沒什麼戰績。
『伍』 鐵血女騎兵中的日本兵軍官為什麼都穿白翻領的軍服
這種裝束的一般是日軍的南方軍的軍官裝飾,南方軍是日軍的六個總軍之一,以緬甸、泰國、南洋方面等地區為其作戰地域,也曾經進入過雲南
『陸』 問一下日軍二戰的將軍服是怎樣的、
因為那是海軍常服,被稱為「第一種軍裝」,深藍色(業友說是藍黑色或者藏青色),光線不好的時候通常看起來像是黑色
而國產的電影、電視劇中,基本上都是日本陸軍
『柒』 日本流鏑馬騎兵穿的衣服叫什麼他們的衣服大多數都是左右兩面的顏色花色不一樣的。那種騎兵是不是叫保鐮
流鏑馬
最早是源於戰爭技藝,當時的日本高級武將或者統帥全身附甲(包括面部佩戴有堅硬的假面僅露出眼睛和口鼻暴露面積很小)。在頸部只有咽喉部位屬於暴露面積較大區域。在戰爭中有馬術和箭術高明的武士騎馬快速接近敵方的高級武將或統帥,用弓箭瞄準其咽喉部位一箭斃命殺死敵人。因為要求使用者必須馬術和箭術都非常高明所以很少有人會,後來日本結束諸侯混戰此技藝卻流傳下來成為後來祭祀活動中的流鏑馬。
『捌』 日本一些軍官中,為什麼有的軍服左上角有個M標志,請告訴我。
這種「M」型標志是兵種識別色,日語稱為「兵科胸章」。
最早出現在日租界的日本憲兵,「M」標志代表著憲兵(因為英語裡面把憲兵叫做 MP(military police),所以日本為了國際化,在軍服上用代表憲兵的英文第一個字母 M 表示憲兵;當時的日本憲兵也抓西方僑民,客觀上需要有一個國際標識。
後來在九八式把"M"標志應用為區分各兵種的山形兵科胸章,用來替代鍬型領章區分兵種。
九八式軍服早期設計了山型兵科胸章,用來替代鍬型領章區分兵種。
其中步兵紅色
炮兵黃色
騎兵草綠色
工兵茶褐色
輜重兵藍色
航空兵天藍
憲兵黑色
軍樂隊深藍色
參謀部白色
經理部/會計部/監督部茶銀色
軍醫部深綠色
獸醫部紫色
法務部白色
技術部黃色
公元1938年/昭和13年/神武紀元2598年,制式98式軍服,右胸前佩帶M型兵種章(又稱山型兵科章)。用於區分兵種的,顏色同之前昭五式的領章一樣。
日軍雖然於1938年開始使用"98式"軍服並大規模配發M型兵種胸章,但是僅僅2年後,也就是1940年8月1日第585號敕令及陸達第33號文件,就取消了98式的M型兵種章。40年以後日軍就不戴了
結局:1943年後,由於戰局惡化,需要將一切不必要的裝飾簡化,根據《昭和18年勅令第774號》,這個標志。
『玖』 日本騎兵的馬具
為了防止馬背和馬鞍之間的摩擦,騎兵部隊的官兵們都會在馬背上鋪上毛毯。馬鞍橋上掛有鞍囊和旅囊。鞍囊中裝的是騎兵們用的必需品,而旅囊中裝的則是戰馬的必需品。通常防寒外套和雨衣也掛在鞍橋上。參加實戰的話,還要在旅囊上加上飲水用的水囊和露天宿營用的小型帳篷。除了軍官之外,騎兵所有的隨身攜帶物件以及馬具(韁繩、馬蹄鐵等等)等等都必須放在掛在馬鞍橋上的鞍囊和旅囊里(軍官可以把隨身行李交給輜重部隊管理)。因此即便是後方的後勤部隊不能及時給騎兵部隊實施補給,騎兵部隊也有能力長時間獨立行動。然而戰馬的負擔也因騎兵所攜帶裝備而加重。雖然通常戰馬攜帶的裝備以及行李的重量被限制在戰馬體重的三分之一以內,但是戰爭正式爆發之後騎兵攜帶武器裝備的復雜化使得戰馬所攜行李重量超過了150公斤,這也嚴重影響了騎兵行動速度和機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