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東南聖跡-馬甲仙公山
仙公山,又名"雙髻山"、"豐山",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馬甲鎮,距泉州中心市區約25公里。南北朝時期,因祀"何氏九仙"而得名"仙公山"。其主峰海拔758.5米,總面積25平方公里。是集宗教朝聖、游覽觀光、休閑 娛樂 、修學度假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原為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福建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文明風景 旅遊 區 ,泉州十八景之一,泉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仙公山,以「靈、奇、秀、險」為特色,素有「八閩名勝無雙境,絕頂蓬萊顯九仙」之美譽,是福建省省級風景名勝區和泉州市十佳風景名勝區。山體碩大巍偉,岩崖陡立,山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山間徑曲林幽,山巔雲霧繚繞,擁有眾多的寺宇亭榭、文物古跡和 歷史 傳說,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是集宗教朝聖、游覽觀光、休閑 娛樂 、修學度假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
仙公山風景名勝區由雙髻宗教文化景區、仰恩湖文化休閑區、馬甲民俗文化景區、馬甲亞熱帶動植物觀賞園、荷潭湖游樂度假區等五個景區組成。有豐山洞、白水岩、朝天閣、仙靈橋、仙井、仙足跡、仙棋盤、仙茶樹、仙排閣、貴婦雙髻、荷譚印月、仙公蓬萊等勝景,以及宋代朱熹、王十朋,明代張瑞圖等歷代文人騷客留下的摩崖石刻。山上建有盤山公路、空中纜車,及其它相關 旅遊 基礎設施和服務 娛樂 設施。
仙公山山勢險峻,只有西、北各一個石門可以出入。北門稱「小隘門」;西門是正門,即「仙門」。1998年,景區重新規劃,「仙門」下移於舊土地廟下,另建牌坊式山門,稱「九仙天門」,舊址右側壘築「仙洞」。
豐山洞
又稱「雙髻寺」,俗名「仙公寺」,奉祀何氏九仙,是仙公信仰者朝拜的聖地。豐山洞始建於南朝齊時期。時人在仙公山上「絕頂雲霄」的古岩外,建造岩宇,修道煉丹,濟世救民,稱「豐山洞」,俗稱「雙髻寺」,中間幾經興廢。寺宇坐東朝西,深11.5米,寬12.8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面積146平方米,木、磚、石混凝合結構,重檐歇山頂建築形式。
白水岩
始建於五代時期,幾經修復的白水岩,是一座佛教岩宇,主祀釋迦、葯師、彌陀三世尊佛像,供奉觀音、彌勒和文殊、普賢菩薩,雙邊塑十八羅漢,住寺千年。1993年擴建成深13.4米、寬14.5米,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兩側廂房,殿前帶暗廊,木構單檐歇山頂建築形式的佛祖廳堂,面積194平方米。
出米岩
在豐山洞後岩石下層間向西面,有一塊大岩石,名曰:「出米岩」。傳說,早年這石間有一個小洞,每天能從洞里自動流出米來,而且流出的米,會根據當天寺中僧人和香客的人數,自動流出適量的米糧以傴膳食。後來,寺中有一貪心的和尚,想多得米糧以飽私囊,便用鋼釺打鑿米孔,結果鋼釺象澆鑄一樣被石頭鉗注拔不出來,出來孔也被封住了。僧人早已烏有,鋼釺至今猶在,出米岩就象一個大寫的感嘆號,啟迪遊人深思。清朝嘉慶年間白水岩住持普憲禪師為此曾賦詩一首,並鐫刻於「出米岩」上方:「岩涯米石昔曾然,疑是靈山別一天,五代竟傳從此出,於今空鎖等何年。
仙足跡
在豐山跡小隘門內,一塊2米見方的岩石上,有兩只腳印,一左一右,長35厘米,寬14百米,腳趾五指明顯齊全,稱「仙腳跡」。相傳為神仙降臨踩踏時留下的腳印。
仙棋盤
「仙棋盤」是仙公山又一獨特的游樂處。一方鐫刻在岩上的仙棋盤,與現在通用的棋盤並無差異,傳說何氏九仙閑時常在此弈棋 娛樂 。
仙茶樹
白水岩頂的峭岩絕壁中,有一株天生茶樹,高1米左右,靠天地雨露滋潤成長,枝繁葉茂,四季常青。傳說採茶葉一片,沖泡熱水數碗,飲之可提神祛病,名之曰「仙茶」。由於採摘困難,遊客只能在樹下覓拾落葉。此一株仙茶,數百年來被視為山中珍寶。
觀日台
山上還有一處「會當陵絕頂,一攬眾山小」的地方——觀日台。「觀日台」為清朝太常寺卿陳大所題,檯面二米見方。清晨,屹立立台上,遠眺東方,可見一輪紅日躍海噴礴而出,冉冉升起,海天同輝。清人萬際昌有詩雲:「攀蘿尋鳥道,侵曉上峰巔,霞氣涵滄海,波光接遠天。山空孤日落,雲凈一星懸,曾說和馭,相催日復年。」抒發的就是在這里觀日出的感懷。
煉心亭
在登山的「仙路」途中左側,亭為六角形,雙亭緊鄰連接,俗稱「連心亭」。亭蓋為黃色琉璜瓦,是遊客登山路上小歇及眺望山景的路亭。
通仙天橋
遊客乘坐空中纜車到達「入雲閣」下站後至豐山仙洞的必經之路。天橋全長44.5米,寬2.6米,建於1995年10月。
全橋建於峭漄岩壁上,由六支鋼筋混凝土仿樹木圓柱支撐橋面,最高點8.75米,橋面多折成曲形,雙邊鐵扶加固。
碑記詩文,匾額楹聯,也是仙公山的一大景觀,這鐫刻在大隘門峭壁上的「佛國」大字,是宋代龍圖閣學士、泉州知州王十朋的墨跡。明代大書法家、歷官建極殿大學士張瑞圖,游覽仙公山時,曾撰著名碑記《禪雞冢碑》。
仙公山宗教、民俗文化 歷史 悠久,佛、道、儒「三教」並存。據《泉州府志》記載:「在四十六都,距郡城北五十餘里。水旱祈禱,歲則大豐,亦稱豐山。」山上有豐山仙洞,稱雙髻寺,洞中祀奉何氏九位仙公。漫遊仙公山,可見山上遍布歷代的摩崖石刻、碑記詩文、匾額楹聯、寺觀廟宇、民間傳說,其錯落有致,紛呈異彩。它們與泉州古城的開元寺、靈山聖墓、清凈寺、關帝廟、禮拜堂等遙相呼應,相映成趣。仙公山的人文景觀,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泉州之所以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的輝煌史實。
宋代理學家朱熹在摩崖上石刻題句:「齊朝誰住古岩阿,絕頂雲霄手可摩」。一代高僧弘一法師,也曾留跡此山,「是真仙靈,為佛門作為大護法,殊勝境界,集眾僧建新道場」。1997年,在泉州市的風景名勝評比中,仙公山被評為「首屆泉州市十佳風景區」。
清朝順治年間,下南安石井村,有位英雄名謂鄭成功。在他未出仕之前往仙公山腳。但仙公事前已知首鄭成功要來仙公山,於是托夢給山中和尚說:「明天有一位白衣 秀才前來問簽,你們趕快把山下坪鋪打掃清潔,備辦清茶好好迎接貴客。同時要對他說:『半天子匆匆來吵神仙。不必勞駕到寺,回去好好練武習文。』」當和尚向鄭成功轉達仙公的話時,鄭成功非常感激。坐下休息片刻,觀看四周,崇山峻嶺,古樹參天,高聳入雲,草木蒼郁,風光迷人,來往香客男女老幼絡繹不絕,熱鬧非常,實在是人間仙境。鄭成功返家後,更加用功練武,熟讀兵書。後來舉兵反清,收復台灣,打敗荷蘭侵略者 ,與清王朝分庭抗禮。後人在仙公山麓,修建了一座石亭,名曰「洗心亭」,永作紀念。
明朝年間,江西有一個舉子,慕何氏九仙之靈驗,特地到仙公山求夢問前程。他在豐山洞裡一連住了九天九夜,卻一夢無成。第十天清晨,他心離寺而歸,當即向寺僧借來文房四寶,氣忿地在洞壁上題了一首詩。詩曰:「千里路途來求夢,九霄無夢是無緣。神仙不管凡間事,回去江西中狀元。」
題完詩擲筆而去,匆促間忘了帶走雨傘。當舉子返身回洞府時,突然發現他題的詩中有兩字被更改了:「無緣」改為「有緣」,「不管」改為「專管」,而且墨汁未乾。舉子見狀,急忙跪下,祈求神仙開恩庇佑。後來,這個舉子返回江西後,上京赴考果然中了狀元。為了酬謝神仙,他捐獻了巨資,從江西鋪了一條石板路直達仙公山,這條路就叫江西路。
某地有個秀才,勤奮讀書,學識廣博。久聞眾多赴試學子,都到泉州仙公寺祈夢,問卜仕途前程甚為靈驗。於是,在赴試那年的一天,他也慕名前往仙公寺。一路上不辭辛勞,翻山趕嶺,歷盡艱難。當他來到雙髻山時,不禁被優美秀麗的景色所吸引,頓覺心曠神怡,如臨蓬萊。他放眼眺望,見山巒疊翠,曲經通幽,古木參天,鳥語花香,清泉如練,亭閣似畫,不禁贊嘆:「確是仙境勝地也。」
因他是從未到過仙公山,而今慕名而來的遠方有學之士,寺僧便十分客氣地接待他,並帶引他寺中點香燃燭,祈求仙夢。秀才聽了寺僧教導之後,便側卧於案下運夢。朦朧中見一真人在他左手掌上寫個「才」字,而後又在其右手掌上寫個「無」字。醒來之後,他按字釋義,認為仙公戲謔他「才無」,也即「無才」。看來赴試是無望了,難免鬱郁不樂。但又覺得自己多年勤奮苦讀,博覽群書,四書五經篇篇精通,諸子百家無所不曉。他的學識可列同窗學友之冠,今日得仙公「才無」之夢,心中無不有些不悅,甚至對仙公所賜之夢有所懷疑,也有所不服。於是,回家後更加倍刻苦攻讀。
考期到,他帶著書卷赴試。一路上曉行夜讀,毫不鬆懈。結果考試之後,金榜題名,高中進士。不久,陞官調職,任至巡撫。此時,他方才領悟出雙髻山仙公所賜之夢,「才無」兩字合二為一,不正是「撫」字嗎?這是隱示他可官居巡撫之職。而用「才無」或「無才」,是有意激勵他必須繼續努力勤奮,不可恃才自傲。學無止境,百盡竿頭,更進一步。此時,他才深深敬佩雙髻山仙公之靈驗,自疚當時誤解仙夢之意,不禁有所自責地說:「仙公無戲言也!」
仙公山豐山洞內懸掛著一塊清朝大學士李光地所書「真神仙也」的匾額。相傳1658年(清朝順治十五年)歲次戊戌,李光地時年18歲,在赴省城應試前與學友一齊到仙公山運夢,以求測功名前途。當晚與諸友睡於仙公案桌下,朦朧中夢見一仙人來到他身邊對他說:「你要去應考是『功名無心想,富貴兩不成』」,隨即不見。李光地少有抱負,決不相信「運夢」而放棄自己的理想,於是堅持上省應考。不料是年中舉(按:李光地實際中舉時間是1666年,即康熙五年)。經過刻苦努力,1670年(康熙九年)高中進士,後來當了文淵閣大學士,擔任首輔閣臣,傳說他曾「七日權君」,代天子聽政。
有一年,李光地回鄉休假,寓居泉州。一日舊友重逢,談及仙公山「運夢」一事,認為如果當時信其夢,必誤人子弟眾人附和。大家決定第二天一齊上山搗毀仙公山廟。此時,忽聽門子來報,稱仙公山李道人求見。李光地初時不見,道人通過門子告知,他是仙公山上何氏九仙派來的。門子再次通報,眾人稱奇,齊勸李光地接見。接見後,道人言:「相公以前運夢的『功名無心想』,『想』字去掉『心』字,說明你的功名是無『心』的『想』就是『相』,可以當到相國。而『富貴兩不成』,指你參加省考是戊戌年,戊戌兩字均不象『成』字,說明你富貴從戊戌年開始,這是仙人激發你奮發上進,勉勵你刻苦學習的激將法。」道人接著又說:「若非這樣,恐怕你難求得今日功名。」眾人異口同聲稱贊「仙公真神仙也」。第二天,李光地帶領諸學友上山酬謝。李道人早已在「仙排格」等候。李光地於是捐獻了許多銀兩修建仙公寺廟而且當場題了「真神仙也」匾額。李光地卒於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其年歲次戊戌。至此則全應了仙公「富貴兩不成」的隱喻,即榮華富貴從戊戌年開始,至戊戌年結束。
㈡ 泉州市河市鎮和馬甲鎮哪個比較好
總的來說馬甲會比較好一下
河市鎮位於洛江區中部偏南,距泉州市區20千米。人口35044人(2003年末),有畲、回等少數民族。轄2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河市街。 泉(州)仙(游)公路,河(市)洪(瀨)公路和河(市)洛(陽)公路過境。主要企業有商貿、手套、服裝、食品、電子、陶瓷工藝等廠。農業主產水稻、蔬菜,盛產龍眼。明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為此地人。
馬甲鎮位於泉州市洛江區中北部,洛陽江上游,省級風景名勝區仙公山下,全國著名民辦高等學府仰恩大學所在地,距離中心市區24公里,東靠惠安、仙游縣,西接南安市,南通河市鎮,北連羅溪鎮。相傳南宋末年,元兵南下,途經此地稍事休整,並於溪邊養馬。村民竊規,但見滿山遍野盡是「戰馬之甲」,故名。宋代屬晉江縣玉泉鄉善政里、仙溪里。元、明、清屬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都。民國時期屬晉江縣第四區錦鳳鄉、豐山鄉、錦豐鄉。[1]1943年建制稱馬甲鄉,1991年改稱馬甲鎮,歷史上隸屬晉江市,1971年改屬於泉州市。1985年改屬於泉州市鯉城區。1997年改屬泉州市洛江區。地域總面積114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人口7.2萬,有漢畲兩個民族,大部分為漢族,華僑華裔2萬多人,足跡遍布東南亞各國和港澳台地區。
㈢ 泉州市洛江區河市鎮溪山村的環境怎樣,經濟怎樣,房屋怎樣
很窮的。。本地人
㈣ 泉州馬甲動物園開園了嗎
開園了。泉州馬甲動物園坐落在洛江區馬甲鎮新庵村。根據泉州馬甲動物園官網顯示,泉州馬甲動物園開園了。泉州馬甲動物園是動物野趣觀賞、精彩演藝、休閑娛樂、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主題公園。
㈤ 泉州市洛江區馬甲鎮 在馬甲鎮男那開大排擋好
今年十月一期間去仙公山,下來後去馬甲鎮吃飯,結果發現餐飲店挺少的,最後隨便找了一家快餐店吃,感覺味道很差勁。
其實馬甲鎮的市場不是沒有,仙公山的旅客還是挺多的,還有仰恩大學的學生,另外仙公山的空氣也挺好的,現代人比較時髦的消費是綠色消費,所以,如果說開一個大排檔的話要做好市場的定位,你可以往農家菜這個方向發展,在景點上做一些宣傳,同時也可以兼顧一下仰恩大學的學生,那邊學生的消費水平還是挺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