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衣是一種防風雨的薄型大衣;而大衣的功能以保暖為主。
也就是說,大衣包括風衣。大衣在風衣的內涵擴展之後,除了裝飾美觀功效,主要功能與風衣有所不同。
『貳』 風衣和大衣有什麼區別
大衣一般面料較厚且顏色較深,禦寒性強,適合冬季穿著。 風衣一般面料較薄且顏色較淺,穿著起來有飄逸感,但禦寒性不及大衣,適合春秋天穿
『叄』 大衣和風衣的區別是什麼
款式不一樣,現代男式大衣大多為直形的寬腰式。款式主要在領、袖、門襟、袋等部位變化。女式大衣一般隨流行趨勢而不斷變換式樣,無固定格局,如有的採用多塊衣片組合成衣身,有的下擺呈波浪形,有的還配以腰帶等附件。
大衣(Coat)是穿在一般衣服外面具有防禦風寒功能的外衣,衣長度至腰部及以下。大衣一般為長袖,前方可打開並可以鈕扣、拉鏈、魔鬼氈或腰帶束起。
具保暖或美觀功效。在古代,大衣指代古代女性的禮服,名詞起於唐代,沿用至明代。現在所稱的西式大衣約在19世紀中期與西裝同時傳入中國。
大衣起源
約1730年,歐洲上層社會出現男式大衣。其款式一般在腰部橫向剪接,腰圍合體,當時稱禮服大衣或長大衣。19世紀20年代,大衣成為日常生活服裝,衣長至膝蓋略下,大翻領,收腰式,襟式有單排紐、雙排紐。
約1860年,大衣長度又變為齊膝,腰部無接縫,翻領縮小,衣領綴以絲絨或毛皮,以貼袋為主,多用粗呢面料製作。女式大衣約於19世紀末出現,是在女式羊毛長外衣的基礎上發展而成,衣身較長,大翻領,收腰式,大多以天鵝絨作面料。西式大衣約在19世紀中期與西裝同時傳入中國。
『肆』 風衣的定義是什麼,風衣和大衣的區別是。。。
風衣的定義:
風衣 ,一種防風雨的薄型大衣。又稱風雨衣。風衣是服飾中的一種,適合於春、秋、冬季外出穿著,是近二三十年來比較流行的服裝。由於造型靈活多變、健美瀟灑、美觀實用、攜帶方便、富有魅力等特點,因而深受中青年男女的喜愛,老年人也愛穿著。風衣最早的是二戰期間的士兵為了擋寒而設計出來的一種工裝,後被上層社會導入,形成今天的風衣。風衣在民間剛開始流行,就博得女士們的歡心與鍾愛,成為她們衣櫃里的「寵兒」,一些男士也不甘寂寞,因而風衣成為人們追逐的時尚,經久不衰,一直延續到今天。
『伍』 風衣與呢大衣的區別
風衣是春秋天穿的哦,
分長款和短款風衣
大衣是冬天穿的一般是呢子質地的,
厚重一點,大衣大多是長款的
『陸』 風衣和大衣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我個人認為風衣和大衣的區別不是很大,只是風衣的話更時尚更能顯示身材,大衣的話一般是比較厚,而且穿上去的話整個人看上去比較臃腫,所以不管是穿風衣還是大衣建議都不要把扣子全扣起來,扣1-2個就可以了,下面的話最好是再搭配裙子或靴褲之類的就更好了風衣是春秋天穿的哦,分長款和短款風衣。大衣是冬天穿的一般是呢子質地的,厚重一點,大衣大多是長款的 美美的過個冬天吧。約1730年,歐洲上層社會出現男式大衣。其款式一般在腰部橫向剪接,腰圍合體,當時稱禮服大衣或長大衣。19世紀20年代,大衣成為日常生活服裝,衣長至膝蓋略下,大翻領,收腰式,襟式有單排紐、雙排紐。約1860年,大衣長度又變為齊膝,腰部無接縫,翻領縮小,衣領綴以絲絨或毛皮,以貼袋為主,多用粗呢面料製作。女式大衣約於19世紀末出現,是在女式羊毛長外衣的基礎上發展而成,衣身較長,大翻領,收腰式,大多以天鵝絨作面料。西式大衣約在19世紀中期與西裝同時傳入中國。大衣一般面料較厚且顏色較深,禦寒性強,適合冬季穿著。風衣一般面料較薄且顏色較淺,穿著起來有飄逸感,但禦寒性不及大衣,適合春秋天穿
風衣: 遮風、禦寒的長衣 ,一般面料較薄卻不易透風。
大衣:以禦寒為主的外套長衣,通常是夾棉或質地較厚保暖材料。
『柒』 呢子大衣,風衣,夾克,棉衣,外套有什麼區別
共同點都是衣服遮風擋雨。不同點,風衣、衛衣大體一樣,指單衣,春、秋穿。大衣專指冬裝,有尼子大衣,棉大衣,軍大衣等,運動裝很明顯就是勞動,運動時穿舒服,夾克是休閑裝,一般都要小於正裝,他們分別在不同季節和場合穿。
『捌』 風衣和大衣有什麼區別穿哪個好
簡單來說:
風衣:是春秋季穿的薄型的大衣,一般是用卡其布、紗卡、博得真皮、PU皮面料
大衣:是冬季穿的有夾層的、填充物的。厚的用毛呢面料、尼龍面料、太空棉、羽絨填充物。
一般穿風衣顯身材,有風度。
『玖』 毛呢大衣和風衣有什麼區別,哪個更擋風保暖
毛呢外套,有韓版毛呢,日系毛呢,修身毛呢,羊絨大衣,斗篷大衣 等 。主要是由毛呢面料製成的,毛呢面料又叫毛料, 是指用獸毛纖維或人造毛混雜一些化學纖維和自然纖維製作而成的, 它按照製作工藝及材料的不同又分為精紡呢絨、粗紡呢絨、長毛絨和駝絨。
風衣 一種防風雨的薄型大衣。又稱風雨衣。風衣是服飾中的一種,適合於春、秋、冬季外出穿著,近來二三十年來比較流行的服裝。由於造型靈活多變、健美瀟灑、美觀實用、款式新穎、攜帶方便、富有魅力等特點,因而深受中青年男女的喜愛,老年人也愛穿著
『拾』 請問風衣和大衣有何區別
1、起源不一樣
約1730年,歐洲上層社會出現男式大衣。其款式一般在腰部橫向剪接,腰圍合體,當時稱禮服大衣或長大衣。
風衣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西部戰場的軍用大衣,被稱為「戰壕服」。
大衣:
2、款式不一樣
現代男式大衣大多為直形的寬腰式。款式主要在領、袖、門襟、袋等部位變化。女式大衣一般隨流行趨勢而不斷變換式樣,無固定格局,如有的採用多塊衣片組合成衣身,有的下擺呈波浪形,有的還配以腰帶等附件。
風衣款式特點是前襟雙排扣,右肩附加裁片,開袋,配同色料的腰帶、肩襻、袖襻,採用裝飾線縫。
風衣:
(10)呢大衣與風衣的區別擴展閱讀:
風衣的由來:
風衣的出現,距今不到100年。英國的衣料商托馬斯.巴爾巴尼(博柏利)年輕時就從事經營服裝面料,並積極開發新品種,他在同行的協助下,經過反復試驗,終於制出了防水加畢丁(一種細密的棉織物),使棉織品用於風衣取得了成功,並於1888年取得專利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托馬斯.巴爾巴尼為了適應戰斗的需要,設計了一種塹壕用的防水大衣,款式為雙襟兩排扣,有腰帶,領子能開能關,插肩袖,有肩章,在胸部與背上有遮蓋布,以防雨水滲透,下擺較大,便於動作。通過試用,英軍認為這種塹壕大衣便於在雨中作戰的士兵穿戴。1918年,英軍決定正式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