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Photoshop哪種摳圖方式的效果最好
是這樣的,使用PS摳圖,方法比較多,一般常用的是以下幾種:1,用魔棒摳圖,優勢是:該方法使用方便快捷,劣勢:因為它色彩限制大,對於色彩反差比較大(保留和刪除部分的邊緣反差)的圖比較合適。2,用鋼筆摳圖,優勢是: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隨意摳取,不受色彩和區域限制,特別在有曲線的線條摳取時極其准確,劣勢:長時間校對,在不使用曲線時感覺摳取的邊緣稜角突出。3,使用蒙版(包含通道),其實通道蒙版和單獨運用蒙版是2種辦法,但是因為方法差不多,就歸到一起說。無論是快速蒙版還是一般的蒙版都具有保留原圖,在刪改時可以反色恢復的功能,所以被大多數人所喜愛,蒙版摳圖就是直接使用了貌似透明遮罩的東西,用橡皮擦一點點擦除,出錯還可以使用反色及時修改,優勢:修改方便,劣勢:操作麻煩,耗時長,不精準。在使用通道摳圖的時候,是把色彩通道里的3層色彩圖層單獨列出的,選擇對比度強烈的圖層(一般是綠,藍,紅圖層會使圖象損失嚴重)進行操作,改變其黑白對比,再進行刪除(刪除黑色/白色部分)原理貌似魔棒,只不過把多種顏色歸成黑白2色進行篩選。優勢:能精細的進行摳取,一般毛發等都使用該方法,劣勢:易損圖象,掌握不好易摳取不完整。4,當然還有其他方法,但是基本使用較少,列如:抽出。但是抽出原理基本=蒙版,所以就不一一列出了。
用橢圓選框工具或魔術棒【摳圖】
用PS應該不會好難:就是紐扣好小。
③ 介紹幾種常用的效果較好的摳圖方法吧!
第一招:魔術棒 「Magic Wand Tool(魔術棒工具)」是建立選區的工具之一,作用是在一定的容差值(Tolerance,默認為32)范圍內將顏色相同的區域同時選中。如果背景是單純的白色(圖1),首先用魔術棒在背景白色上點擊,將白色選取;接下來,依次選擇[Select]→[Modify]→[Expand],這是擴大選區的選項,在彈出的擴大選區的對話框中添入值為1;接著選擇[Select]→[Feather]」(羽化)選項,在彈出的菜單中同樣添入值1,將選區邊緣添加適度的羽化效果;最後按[Ctrl+Shift+I]快捷鍵反轉選取,人物選區完成。 總結 優點:入門級技巧,技術簡單,容易掌握。 缺點:1.僅適用如圖1那樣背景「純凈」的圖片;2.選取效果較粗糙,比較適合選取細節較少的圖片,或者選取後的人像在新的應用中會以縮小若干倍的形式出現,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細節選取上的缺憾。 第二招:路徑編輯工具 由於具備節點可隨意增刪,路徑曲線可隨意調節等特點,所以Path(路徑)是建立選區超級好用的工具! 先圍繞要摳出的部分圖像建立一個大概的選區,可以使用「Lasso Tool(套索工具)」,只要大概就好,不要求精確。選區建立好以後,執行「Windows/Path」菜單,切換到路徑面板,按右上角的三角形菜單,選擇「Make Work Path」命令,在彈出的對話框選擇容差值,默認為2(圖2)。這樣,一個圍繞所選取部分圖像的一個大略的路徑就完成了。下面對路徑進行編輯:首先在工具箱中選擇「Pen Tool(鋼筆工具)」,編輯路徑的時候,選擇「Pen Tool」,按住[Ctrl]鍵,「Pen Tool」就變成了節點編輯,松開[Ctrl]鍵,則「Pen Tool」在路徑上變成增加節點工具,放在節點上變成刪除節點工具,按[Ctrl+空格鍵]切換到放大鏡工具,如此操作可省略頻繁的工具切換。對路徑的編輯,主要是刪掉不需要的節點,在控制路徑走向的地方加上節點;然後在節點編輯的狀態下(當然是按住[Ctrl]啦!)點擊某一節點,出現句柄(節點上出現的切線及其兩端的空心方格),通過調整句柄,改變路徑曲線的弧度和走向使之與要選圖像部分的邊緣相吻合。路徑編輯要達到的效果是:用盡可能少的節點,盡可能圓滑的曲線路徑,盡可能精確地完成對圖像的選取! 按照上述要求完成路徑編輯以後,回到路徑面板,按[Ctrl]鍵,以滑鼠左鍵單擊路徑標簽,路徑已經轉變為選區的蟻線了,這樣,一個相當精確的選區就實現了。 總結 優點:1.不受背景限制;2.只要有足夠耐心,可以不需羽化實現非常精確的選區! 缺點:對於細碎的圖像(最常見是人物的須發)無可奈何! 第三招:在通道中選取圖像 Photoshop中的通道與選區有密切的關系:隨意建立一個選區,然後執行[Select]→[Save Selention],在彈出的保存選區對話框中選擇保存到新通道(New),然後給通道命名(在「Name」後輸入新的名字,前述操作如圖3),完成後轉到通道面板,是不是多了一個新的通道呢?用滑鼠左鍵單擊新的通道標簽,可以看到,在新的通道裡面,保存的選擇區域以白色呈現,而未選擇的區域則為黑色。當你在全色狀態下編輯圖像,需要調入保存的選區時,執行[Select]→[Load Selention],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正確的通道名稱,你保存的選區便重新呈現出來(就是白色區域)。保存選區的通道中,白色是選區,黑色是未選中部分,而灰色在選區信息中表示一種顏色的漸變和過渡。 利用選區和通道的關系,結合「Levels(色階調整)」工具,很容易實現對某些圖像的選取。以選取人物頭發為例,首先轉到通道面板,在RGB模式下,依次單獨查看R、G、B三個通道,找出一個黑白反差最大的通道,用滑鼠將它拖到通道面板底端右側的[Create New Channel(新建通道)]按鈕上,這樣就復制了這個通道。然後單擊復制的新通道,對之進行編輯:首先,用方形選取工具在人物頭像周圍建一選區;使用[Ctrl+L]快捷鍵調出色階調整面板(圖4),面板的右下方有三個吸管圖標,點取右邊的白色吸管,吸取選區內頭像以外的灰色區域,灰色變成白色;再點取最左邊的黑色吸管,吸取頭發黑色部分,黑度將加強。通過反復吸取,將頭發部分變黑,其餘部分變白。這里要注意兩點:1.白色才是將來的選區,所以,調整到理想效果後,用[Ctrl+I]快捷鍵反轉圖像顏色,把頭發的區域變成白色;2.選擇人物頭發的時候,切記灰色的妙用,如果你把頭發完全用黑色吸管點成純黑,那將來你在選區中看到的將是一灘墨跡保留合適的顏色過渡非常重要!完成色階調整後,反轉方形選區,用黑色填充剛才未編輯部分,最後用[Ctrl+D]取消選區。在全色狀態下調入該通道為選區,則頭發部分將得到精確細膩的選取。 總結: 筆者所知的選取頭發等細碎圖像的最佳方法。 編輯提示:上文介紹了選區的保存和載入,在載入選區的時候,會有將該選區載入為新選區(New Selection)或添加到原有選區(Add to Selection),從當前選區中減去(Subtract from Selection)等選項(圖5)。實際應用中,復雜的圖像選區往往需要對不同部分採用不同方法來完成選取,操作中應注意隨時保存自己建立的部分選區,然後結合上面載入選區的各種方式,將各個部分選區合理的合成為你所要的完整選區。 另外還有一些專門的摳圖軟體如KnockOut等也能達到比較好的摳圖效果。
記得採納啊
④ ps摳圖怎麼把人物的衣服摳出來
可以用鋼筆工具進行摳圖,鋼筆工具摳圖摳的還是比較精準的!如果和背景差別比較明顯的話,也可以用魔棒和快速選擇
⑤ PS摳圖怎樣做摳出來的效果最好
ps摳圖方法很多,根據使用場景不同,圖片本身摳圖主體跟背景融合度高低更是分出好多不同的摳圖方法。如果說效果最好的,肯定是鋼筆工具,鋼筆摳出來的圖干凈。當然了,用鋼筆摳也需要其他方法配合輔助一下。
⑥ 怎樣才能用Photoshop摳圖摳得更好看些
一、魔術棒法——最直觀的方法
適用范圍:圖像和背景色色差明顯,背景色單一,圖像邊界清晰。
方法意圖:通過刪除背景色來獲取圖像。
方法缺陷:對散亂的毛發沒有用。
使用方法:1、點擊「魔術棒」工具;
2、在「魔術棒」工具條中,在「連續」項前打勾;
3、「容差」值填入「20」。(值可以看之後的效果好壞進行調節);
4、用魔術棒點背景色,會出現虛框圍住背景色;
5、如果對虛框的范圍不滿意,可以先按CTRL+D取消虛框,再對上一步的「容差」值進行調節;
6、如果對虛框范圍滿意,按鍵盤上的DELE鍵,刪除背景色,就得到了單一的圖像。
二、色彩范圍法——快速
適用范圍:圖像和背景色色差明顯,背景色單一,圖像中無背景色。
方法意圖:通過背景色來摳圖。
方法缺陷:對圖像中帶有背景色的不適用。
使用方法:1、顏色吸管拾取背景色;
2、點擊菜單中「選擇」功能里的「色彩范圍」功能;
3、在「反相」項前打勾,確定後就選中圖像了。
三、 磁性索套法——方便、精確、快速和我常用的方法
適用范圍:圖像邊界清晰。
方法意圖:磁性索套會自動識別圖像邊界,並自動黏附在圖像邊界上。
方法缺陷:邊界模糊處需仔細放置邊界點。
使用方法:1、右擊「索套」工具,選中「磁性索套」工具;
2、用「磁性索套」工具,沿著圖像邊界放置邊界點,兩點之間會自動產生一條線,並黏附在圖像邊界上。
3、邊界模糊處需仔細放置邊界點。
4、索套閉合後,摳圖就完成了。
四、(索套)羽化法——粗加工
適用范圍:粗略的摳圖。
方法意圖:粗略摳圖,不求精確。
方法缺陷:圖像邊界不精確。
使用方法:1、點擊「索套」工具;
2、用索套粗略地圍住圖像,邊框各處要與圖像邊界有差不多的距離;這點能保證之後羽化范圍的一致性,提高摳圖的精確性;
3、右擊滑鼠,選擇「羽化」功能;
4、調節羽化值,一般填入「20」,確定後就粗略選中圖像了。羽化值的大小,要根據前一步邊框與圖像的間距大小調節。
五、(索套)鋼筆工具法——最精確最花工夫的方法
適用范圍:圖像邊界復雜,不連續,加工精度度高。
方法意圖:完全*手工逐一放置邊界點來摳圖。
方法缺陷:慢。摳一個圖連手腳指都摳的話,要15分鍾左右。
使用方法:
鋼筆工具法步驟如下:
1、索套建立粗略路徑
(1)用「索套」工具粗略圈出圖形的外框;
(2) 右鍵選擇「建立工作路徑」,容差一般填入「2」。
2、鋼筆工具細調路徑
(1)選擇「鋼筆」工具,並在鋼筆工具欄中選擇第二項「路徑」的圖標;
(2)按住CTRL鍵不放,用滑鼠點住各個節點(控制點),拖動改變位置;
(3)每個節點都有兩個弧度調節點,調節兩節點之間弧度,使線條盡可能的貼近圖形邊緣,這是光滑的關鍵步驟;
(4)增加節點:如果節點不夠,可以放開CTRL按鍵,用滑鼠在路徑上增加。刪除節點:如果節點過多,可以放開CTRL按鍵,用滑鼠移到節點上,滑鼠旁邊出現「—」號時,點該節點即可刪除。
3、右鍵「建立選區」,羽化一般填入「0」,,
按 CTRL+C 復制該選區;
新建一個圖層或文件;
在新圖層中,按 CTRL+V 粘貼該選區,這樣就OK了!
取消選區快捷鍵:CTRL+D
注意:此工具對散亂的頭發沒有用。
六、蒙板摳圖法——直觀且快速
使用方法:1、打開照片和背景圖
2、點擊移動工具把照片拖動背景圖
3、添加蒙版
4、前景色設為黑色,選擇畫筆45
5、這樣就可以在背景上擦,擦到滿意為止。如果萬一擦錯了地方,只要將前景色改為白色,就可以擦回來。
初學者PS摳圖法集錦專業版
一、橡皮擦摳圖
方法、特點和適用范圍:橡皮擦摳圖就是用橡皮擦工具擦掉不用的部分,留下有用的部分。這種方法屬外形摳圖的方法,簡單好用,但處理效果不好,可用於外形線條簡單的圖形摳圖。但主要用於對其它方法摳圖後的效果進行進一步處理。
操作步驟:
1、打開圖片;
2、雙擊該圖層,將背景層改為普通層
3、選取橡皮擦工具,可選畫筆主直徑大點,先粗略地擦掉大部分不用的部分
4、再選畫筆主直徑小點,把圖片放大,進行精細處理
二、魔術棒摳圖
方法、特點和適用范圍:魔術棒摳圖就是用魔術棒工具點選不用的部分,或者點選要用的部分再反選,然後刪除,留下有用的部分。這種方法屬於顏色摳圖的范疇,使用簡便,但不宜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只能用於圖片要用部分和不用部分色差較大時摳圖或用於其它摳圖方法的輔助方法。
操作步驟:
1、打開圖片;
2、雙擊該圖層,將背景層改為普通層;
3、選取魔術棒工具,在其屬性欄取適當的容差值(色差小時須選較小值,一般取值為20);如因該圖色差較大,可選了較大值80;
4、點選背景;
5、編輯/清除
三、路徑摳圖
方法、特點和適用范圍:路徑摳圖就是用鋼筆工具把圖片要用部分圈起來,然後將路徑作為選區載入,反選,再從圖層中刪除不用部分。這種方法也屬外形摳圖的方法,可用於外形比較復雜,色差又不大的圖片摳圖。再輔之以橡皮檫工具,可取得好的效果。
操作步驟:
1、打開圖片;
2、雙擊該圖層,將背景層改為普通層;
3、選取鋼筆工具,在其屬性欄選取參數;
4、把圖片中要用部分圈起來;
5、終點接起點,形成閉合區;
6、在路徑面板下面點選將路徑作為選區載入按鈕;
7、選擇/反選.
四、蒙版摳圖
方法、特點和適用范圍:蒙版摳圖是綜合性摳圖方法,即利用了圖中對象的外形也利用了它的顏色。先用用魔術棒工具點選對象,再用添加圖形蒙版把對象選出來。其關鍵環節是用白、黑兩色畫筆反復減、添蒙版區域,從而把對象外形完整精細地選出來。
操作步驟:
1、打開圖片;
2、雙擊該圖層,將背景層改為普通層;
3、選取魔術棒工具,容差選大點(50—80),按住Shift鍵,通過多次點選,把對象全部地選出來;
4、按下添加蒙版工具按鈕;
5、在導航器面板中將顯示比例調大,突出要修改部分;
6、選背景色為黑色,前景色為白色;
7、選取畫筆工具,直徑在10左右,對要修改部分添加蒙版區域;
8、把畫筆直徑調小點(5—7),轉換前景和背景色,使前景色為黑色,把所添加的多餘部分減掉;
9、如果不夠理想,則重復7、8兩步,以達到滿意效果。
五、通道摳圖
方法、特點和適用范圍:通道摳圖屬於顏色摳圖方法,利用了對象的顏色在紅、黃、藍三通道中對比度平同的特點,從而在對比度大的通道中對對象進行處理。先選取對比度大的通道,再復制該通道,在其中通過進一步增大對比度,再用魔術棒工具把對象選出來。可適用於色差不大,而外形又很復雜的圖象的摳圖,如頭發、樹枝、煙花等等。
操作步驟:
1、打開圖片;
2、雙擊該圖層,將背景層改為普通層;
3、打開通道面板,分別點選紅、黃、藍三個單色面板,找出對象最清晰的通道,該圖中我們點選藍色通道;
4、將藍通道拖至通道面板下面的創建新通道按鈕上,復制出藍副本通道;
5、圖像/調整/色階,調整「輸入色階」,增強對象對比度;
6、圖像/調整/反相;
7、選用套索工具,把煙花等圖案圈出來;
8、選擇/反選,編輯/填充/填充前景色(白色),選擇/取消選擇;
9、圖像/調整/反相;
10、按住「Ctrl」鍵點藍副本通道,載入煙花等的選區,功換到圖層面板,煙花等被選中;
11、選擇/反選,編輯/清除;選擇/取消選擇
當然 比較專業的技巧還有很多 諸如 抽出前景色設置為白色後 利用橡皮插去多餘顏色……利用增強對比度、感光度等抽取毛發、頭發等……還有好多好多……………………可是這些方法描述起來比較的吃力,就省略一些篇幅了。
【PS教程】偷天換地 PS摳圖技巧談
在許多的旅遊景點有風景照快速合成紀念,即把人像疊加到固定的風景圖片上,但製作出來的照片比較死板。Photoshop暗房很容易讓我們製作各種合成照片,而且得益於Photoshop強大的功能,完全可以做到以假亂真的地步,讓你足不出戶即可「周遊世界」。
製作這種類型合成照成功的前提是完美的摳圖,要把被合成對像與原背景完美分離,然後再利用Photoshop強大的濾鏡功能做些光影效果即可實現。
⑦ 怎麼把在黑色背景里的圖摳出來啊褲子和鞋都是黑色的,從腰部以下都是黑色的背景圖,怎麼才能摳出來啊
先復制一個圖層 然後ctrl+M 曲線 ctrl+L色階等 調到盡可能亮 看到明顯的邊緣為止 然後按照這個圖摳成選區,選擇下面未調整的圖層按一下ctrl+J摳出來 然後把調整曝光過度的刪掉就可以了
⑧ photoshop里用什麼方法摳圖最快最准,怎麼摳
摳圖難嗎?其實一點也不難,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只須掌握最基礎的photoshop知識就能完美的摳出圖片。當然,這是靠時間換來的,我們應當掌握更簡便、快速、效果好的摳圖方法。摳圖,也就是傳說中的「移花接木」術,是學習photoshop的必修課,也是photoshop最重要的功能之一。這幾天在研究photoshop摳圖,個人縱觀所有摳圖方法無外乎兩大類:一是作選區摳圖;二是運用濾鏡摳圖。
圖1
稍難點的摳圖就是「摳發摳婚紗」,摳發,指的是摳細小的物體,如毛發等;摳婚紗,就是摳透明質感的物體,如婚紗、玻璃杯等。好了,我們就分三大類來解析一下photoshop摳圖:
一、一步摳圖——最原始最沒有技術含量的摳圖方法。
1、雙擊photoshop窗口灰色區域,打開兩張素材圖片。
圖2
2、移動圖片至想要的背景圖片上,把所在層的模式改為「濾色」。
圖3
3、總結一下,黑色背景的圖片用「濾色」模式;白色背景的圖片用「正片疊底」模式。當然如果你想摳的對象本身有黑色或白色,那就另當別論了。
圖4
4、這種方法對於白色背景的圖片,效果好像不是太好;所以我們就用另一種更簡便的方法——魔術棒工具。這里之所以把它列舉出來主要是,讓你明白與黑色背景的圖片對應著有這么一種方法。必要時進行加減選區,有時還需要反選一下;說明一下,Shift+工具,加選區;Alt+工具,減選區;Ctrl+Shift+I,反選。
圖5
5、最終效果圖:
圖6
除用魔術棒工具外,利用套索工具和鋼筆工具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最好用帶磁性的套索工具和鋼筆工具,在這里就不再贅述了。另外再說一點,就是在PS CS3版本中有一個比魔術棒工具功能更加強大的「快速選擇工具(Quick Selection Tool)」,可以不用任何快捷鍵進行加選,按往不放可以像繪畫一樣選擇區域,非常神奇。當然選項欄也有新、加、減三種模式可選,快速選擇顏色差異大的圖像會非常的直觀、快捷。如果你有用CS3可以試一下。
6、除了用工具直接進行選擇外我們還可以用色彩范圍進行選區的選擇。注意一下,顏色容差值的不同得到的選區也就不會相同。不僅僅是色彩范圍,所有帶容差參數的均適用這個原理,所以我們在設置參數時多琢磨一下。
圖7
7、移動到新的圖像中,得到的最終效果圖。
圖8
這種一步摳圖的方法只適用於圖像成分比較簡單、對圖像質量要求不高的作品適用。
學習重點:
選區的創建;
擴展思維:
在選擇哪種方法之前,應先分析一下圖像的色彩構成,再靈活的運用各種工具及菜單命令來創建選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更多的時候是希望得到高品質的圖像,所以就必須掌握高手級的摳圖方法。分兩類來給大家講解一下。
二、毛發的摳取
方法一:抽出+蒙版
1、打開需要摳圖的圖片,復制背景層三份;
圖9
2、選擇副本2,濾鏡/抽出,設置參數如圖,注意設置強制前景色為白色,要勾選強制前景選項;
圖10
3、選擇副本1;
圖11
4、濾鏡/抽出,設置參數如圖,這次注意設置強制前景色為黑色,並勾選強制前景選項;
圖12
5、我們可以隱藏副本3和背景層,設置副本1和2的模式為「濾色」,觀看一下效果怎樣:
圖13
6、拖進一個背景圖片,再觀看一下效果。
圖14
7、為副本3添加蒙版,再用畫筆工具進行塗抹,注意選擇柔和筆頭。
圖15
8、右擊蒙版縮略圖,選擇「應用圖層蒙版」。
圖16
9、圖像/調整/替換顏色,把淡藍色替換成白色。
圖17
10、多次替換顏色,進行細微處調整,得到最終效果圖。
圖18
方法二:通道+歷史記錄畫筆工具
1、打開圖片
圖19
2、新建三層,分別命名R、G、B。
圖20
3、在通道面板,按住Ctrl單擊紅色通道,載入選區。
圖21
4、回到圖層面板,在R層填充紅色(R255)。
圖22
5、Ctrl+D,取消選區。
圖23
6、同樣的,在通道面板,按住Ctrl單擊綠色通道,載入選區。
圖24
7、回到圖層面板,在G層填充綠色(G255
圖25
8、用同樣的方法,在B層填充藍色(B255)。
圖26
9、更改R、G、B的層模式為「濾色」。
圖27
10、拖入背景圖片,觀看一下效果如何?
圖28
11、用歷史記錄畫筆工具塗抹一下。
圖29
12、進行細微處的調整,得到最終效果圖。
圖30
方法三:混合顏色+蒙版
1、打開圖片,並拖入一張背景圖片,以供摳圖參考。
圖31
2、復制背景層一份,並置於頂層;
圖32
3、雙擊圖層縮略圖,打開圖層樣式對話框,調整混合顏色帶參數如圖:
圖33
4、再復制背景層一份,並置於頂層。
圖34
5、添加蒙版進行微調。
圖35
6、應用蒙版後的效果。
圖36
7、還是運用顏色替換,除去雜色,得到一隻可愛的白貓。
圖37
8、細微處改變畫筆大小進行微調,得到最終效果圖:
圖38
方法四:
1、在通道面板里,通過觀察比較發現,紅通道的對比最為強烈,因此復制一份。Ctrl+L,調整色階。
圖39
2、用畫筆把整個貓身內部塗白。
圖40
3、按住Ctrl單擊紅色通道,得到選區。適當調整選區范圍,可利用選擇/擴大選取或選擇/修改/擴邊。
圖41
4、Ctrl+J,得到圖層1,這就是我們想要的圖像。
圖42
5、同樣進行顏色替換調節一下。
圖43
6、拖入背景圖片,進行觀察調整。
圖44
7、把背景圖片放到下一層,再進行細部調整。
圖45
8、通過調整後得到的最終效果圖:
圖46
9、提示一下,還可以運用計算來摳圖,原理是一樣的。方法還很多,不再一一細講了,自己去體驗一下。
學習重點:
1、抽出
2、通道
3、蒙版
4、歷史記錄畫筆工具
擴展思維:
方法還很多,但根本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利用色彩的反差進行調節。在實際摳圖中,我們可以採取更加細致的范圍摳圖,比如,作不同的選區調整,以達到更加完美的摳圖效果。
……轉自華軍
全部腳印 不留腳印 留下腳印:
⑨ 摳圖有哪些高效的方法
問題一: photoshop的摳圖方法有哪幾種?每一種都適用哪些圖?
1)套索:分為三種:套索,多邊形,磁性。適合摳顏色反差大邊緣明顯的圖象。
(2)濾鏡:濾鏡->抽出。據小道消息是adobe專門為摳圖設計的,本人喜歡,常用;
(3)魔術棒:ps中最初級、最方便初學者的摳圖工具,但在實際使用中會在圖象邊緣留下條邊;
(4)路徑:以矢量圖的方式進行,是ps中摳圖最精確的。
(5)選擇:就是選擇你要的那部分圖,執行反選、顏色范圍、載入選區等都是常用的摳圖工具;
(6)通道:通道設計的基本功能並不完全是為了摳圖,但用來摳圖摳頭發,羽毛等細小物件非常有效。
(7)色彩范圍法:適用范圍:圖像和背景色色差明顯,背景色單一,圖像中無背景色。方法意圖:通過背景色來摳圖。方法缺陷:對圖像中帶有背景色的不適用。
(8)蒙板和快速蒙板:簡單實用。
除了PS這些專門或非專門的工具和功能外,還可以使用其它軟體結合使用如:夢幻摳圖大師CorelKnockout2.0,微軟的摳圖軟體Lazy Snapping及電腦自帶的截圖工具也可以使用。
⑩ 摳圖常用的五種方法
橡皮擦工具
是的,你沒看錯,確實是橡皮擦工具,它有「擦除」的作用,完全可以用來摳圖去背景。鍵盤快捷鍵是字母鍵「E」,直接擦掉你不想要的部分即可。
哪裡不要擦哪裡,橡皮擦用起來很方便,選擇橡皮擦、調節畫筆大小和硬度之後即可擦擦擦。它的缺點也很明顯,難以做到精細化摳圖,邊緣處理也不好,原圖容易被破壞,建議使用時做好原圖備份。
2.魔棒工具
對比明顯的圖片中,「魔法棒」工具比較好用,一點即可選中背景,然後刪除就行了。魔法棒和快速選則工具在一個位置,快捷鍵為W,也可以直接用滑鼠右鍵點擊圖標選擇。
在選擇的時候,魔棒工具,支持刪除多選部分,也支持刪除少選部分,方法是點、點、點。
3.快速選擇工具
快速選擇工具,看名字就知道是幹嘛的了, 就是用畫筆選擇區域 ,可以快速的選擇畫面中你想選中的部分。通過工具欄用滑鼠直接選中該工具,或者用快捷鍵W選中,對准畫面框選就行,還可以配合中括弧「【」或者「】」來調整畫筆大小,讓框選更加精確,選擇完成後可以按住Ctrl鍵移動選區。
如果初步框選的范圍大了,可以按住Alt鍵的同時,框選超出部分,將他們從選區中減去。 +Alt鍵就是從選區中減去 。
如果初步框選後還有沒被選中的部分,可以按住Shift鍵的同時,框選添加其他部分。 +Shift鍵就是添加到選區。
4.多邊形套索工具
針對直線構成的幾何多邊形,使用多邊形套索工具更加方便。它位於工具欄套索套索工具組,右鍵圖標,選中後,沿著畫面中多邊形邊緣「框選」就行了。按住Shift鍵的同時,可以拉出90°或者45°的特殊直線,方便選則長方形或三角形等多邊形。
5.鋼筆工具
鋼筆工具適用范圍很廣,直線和平滑曲線都是它的特長。使用時需要對准輪廓繪制路徑。
鋼筆工具的精細度非常高,但是操作難度相對較大,對於新手來說很不好用,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掌握。
鋼筆工具比較適合繪制平滑路徑做選區。
1987年,Photoshop的主要設計師托馬斯·諾爾買了一台蘋果計算機(MacPlus)用來幫助他的博士論文。與此同時,Thomas發現當時的蘋果計算機無法顯示帶灰度的黑白圖像,因此他自己寫了一個程序Display;而他兄弟約翰·諾爾這時在導演喬治·盧卡斯的電影特殊效果製作公司Instry Light Magic工作,對Thomas的程序很感興趣。兩兄弟在此後的一年多把Display不斷修改為功能更為強大的圖像編輯程序,經過多次改名後,在一個展會上接受了一個參展觀眾的建議,把程序改名為Photoshop。此時的Display/Photoshop已經有Level、色彩平衡、飽和度等調整。此外John寫了一些程序,後來成為插件(Plug-in)的基礎。
發展歷史
在二十世紀90年代初美國的印刷工業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印前(pre-press)電腦化開始普及。Photoshop在版本2.0增加的CMYK功能使得印刷廠開始把分色任務交給用戶,一個新的行業桌上印刷(Desktop Publishing-DTP)由此產生。
至2015年2月19日,是Adobe Photoshop發布25周年紀念。
2018年7月17日報道,Adobe計劃在2019年推出iPad全功能版本Photoshop。
2003年,Adobe Photoshop 8被更名為Adobe Photoshop CS。
2013年7月,Adobe公司推出了新版本的Photoshop CC,自此,Photoshop CS6作為Adobe CS系列的最後一個版本被新的CC系列取代。
2022年6月,AdobePhotoshop是最受歡迎的圖像編輯和特殊效果平台之一,現在其Web網頁版免費提供給任何擁有Adobe帳戶的用戶。
2022年9月29日,Adobe發布了 2023 年新版 Photoshop Elements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