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年痴呆有什麼症狀我媽媽老是對鏡說裡面有人老忘事不
一般上老年痴呆症常常發生在50歲以後,起病隱潛,發展緩慢,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漸加重的健忘開始,如果不注意,通常不容易發現,按照病情的發展,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也稱健忘期
這期的表現是記憶力明顯減退,例如開始時忘記講過的話、做過的事或重要的約會等,慢慢地連遠事也遺忘了。與此同時,思維分析、判斷能力、視空間辨別功能、計算能力等也有所降低,但有時還可以保持過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
第二階段也稱混亂期
這時除第一階段的症狀加重外,很突出的表現是視空間辨認障礙明顯加重,很容易迷路。
還有穿衣也很困難,或把褲子當衣服穿;不認識朋友或親人的面貌,也記不起他們的名字,不能和別人交談,盡管有時會自言自語。
第三階段也稱極度痴呆期
病人進入全面衰退狀態,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飯、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顧,便尿失禁。
如果發現近期記憶力減退,並持續一段時間,應立即就醫檢查。因為重度的老年痴呆,幾乎等於癌症,是無葯可醫的,患者也很痛苦,但是如果早期干預,調節飲食習慣,並進行定期的認知訓練,是可以預防的,六六腦的語言認知康復系統目前已經被各大醫院採用,在預防老年痴呆方面的效果已經獲得大家的認可,你可以在官網咨詢一下,免費試用。
Ⅱ 家裡的老人患了老年痴呆要怎麼解決
痴呆症(也稱失智症、認知症)是一種慢性或進行性綜合症,是因腦部損傷或疾病而導致的漸進性認知功能退化,且此退化的幅度遠高於正常老化的速度,體現為記憶、思考、行為和日常活動等能力的衰退,嚴重時會無法分辨人、事、時、地、物。據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協會2011年的公布調查結果顯示:全球有約3650萬痴呆症患者,每七秒就有一個人患上痴呆症,平均生存期只有5.9年,是威脅老人健康的「四大殺手」之一。 痴呆症常常在50歲以後發生,開始不容易被發現,早期通常是以逐漸加重的記憶力衰退開始,最終發展成生活不能自理和人格的持續變化。痴呆症按照病情的發展,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早期階段(健忘期)早期階段的症狀是記憶、定向、感知、語言、計算、思維分析、判斷和完成復雜步驟等能力的減退;在個人愛好、參與社會活動上花費的時間減少;易疲勞、眩暈、心悸、食慾減退、興趣及主動性下降;情緒不穩、淡漠或抑鬱等。但尚且可以保持過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具有獨立生活能力,常被誤認為神經症或正常的老化而忽視治療。中期階段(混亂期)這一時期早期症狀明顯加重,突出的表現是視空間辨認障礙明顯加重:很容易迷路;穿衣變得很困難,甚至把褲子當衣服穿;不認識朋友或親人的面貌,也記不起他們的名字;不能和別人交談,甚至出現行為和人格的改變,如原來一絲不苟、謹慎細心的人變得不修邊幅、缺乏恥辱感和道德感,自私並常做些反常的舉動,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周圍的人或事,不注意衛生,常常抑鬱焦慮、嫉妒妄想、性格孤僻、激動易怒等。晚期階段(極度痴呆期)病人喪失大多數身體機能,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飯、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顧,便尿失禁。晚期患者完全卧床,生活完全依靠別人照顧。目前,痴呆症尚無特效療法,且病人住院時間短,大部分時間在家中療養,因此提高照護者的護理水平非常重要。通過良好的干預療護,減輕痴呆症症狀及並發症,可以有效提高痴呆症患者的生活質量。|干預療護1、 心理干預痴呆症患者常常很焦慮,如坐立不安、來回走動等。對於經常出現焦慮的患者,要給患者足夠的照顧,保證居室安靜,安排有趣的活動,也可以指導患者聽一些輕松、舒緩的音樂。對於表現抑鬱的患者,如經常出現呆滯、睡眠障礙、疲倦等,要耐心傾聽患者的敘述,不強迫患者做不情願的事情,對患者多說一些關愛的話,勸導患者增加活動量,如遞給他梳子,說:「你的頭發很漂亮,梳一下吧。」讓他做決定。如果可以對他們展示你的想法和想做的事情,就邀請他們和你一起做,如一起吃飯、下棋、讀報等。而有激越症狀的患者,例如常為小事發火,甚至出現攻擊行為,應該盡量避免一切應激原,如病房環境,應盡量按患者原有的生活習慣設置。患者出現激越行為時,應分析產生激越的具體原因,不能用禁止、命令的語言,更不能將其制服或反鎖在室內,這樣會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使病情加重。在面對有激越行為的患者,要試圖將患者的注意力轉移到其感興趣的方面,可有效地減少激越行為的發生。 對痴呆症患者的一些精神症狀和性格變化,如猜疑、自私、幻覺、妄想,家人及醫護人員應理解是由疾病所致,要寬容、給予愛心,用誠懇的態度對待患者,耐心聽取患者的訴說,盡量滿足其合理要求,有些要求不能滿足,應耐心解釋,切忌使用傷害感情或損害患者自尊心的言語行為,使之受到心理傷害,產生低落情緒,甚至發生攻擊性行為。2、認知訓練認知能力下降是痴呆症患者最主要的表現,例如記憶力的下降和喪失、計算能力下降、語言功能障礙等。照護者要利用一切機會幫助患者用腦健腦,以延緩症狀加重,如通過讓病人排列數字順序、物品分類、簡單計算等進行思維訓練;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如聽音樂、猜謎語、講故事、跳舞等引導病人多用腦,提高語言和記憶能力。另外,照護者要有足夠的耐心,利用一切護理、治療的機會,主動與患者交流,如利用寫有單詞、短語的卡片和圖片來進行訓練,鼓勵患者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接受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對於防止智力進一步衰退具有重要作用。當然也應注意適度用腦,比如勸患者工作一段時間後到室外活動一下,放鬆身心。3、身體康復鍛煉干預的根本目的是要幫助痴呆症患者維持逐漸減退的身體機能,適當的用腦鍛煉和體力活動可以有效延緩痴呆症患者的智力和身體機能衰退。從早期葯物治療開始,就應該輔以康復訓練,通過身體鍛煉可以提高患者體質,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腦部血液供給,從而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對於患者可以自理的活動,如穿衣、進食、上廁所、洗澡等,盡量讓患者獨立完成,以維持各種功能;對於已經喪失了部分活動能力的患者,如果病情允許,適當讓他們做一些洗碗、掃地、遞東西等簡單家務,使他們的頭腦中建立新的條件反射。除了這些簡單活動外,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醒腦開竅、舒筋通絡、活血化瘀,且對穩定情緒、調節飲食也十分有益。具體活動項目應根據患者自身特點、興趣愛好來選擇,如散步、慢跑、氣功、太極拳(劍)等都是適合老年人活動的項目。對行動不便的患者,應有人攙扶進行鍛煉,也可選用玩健身球、握握力器、打算盤、寫字等活動項目。對卧床的患者可讓其在床上進行主動收縮全身或部分肌肉的練習。通過一系列不間斷的訓練,使患者的生活技能和智力能得到提高。4、用葯痴呆症患者多數患有許多伴隨疾病,需要服用多樣葯物,而患者又常忘記吃葯或吃錯葯,或忘了已經服過葯又再次服用,如果疏忽,會引起漏服、少服、用葯過量,甚至中毒等情況發生,所以,所有口服葯必須由護理人員按頓送服,不能放置在患者身邊。 患者服葯過程,必須有照護者幫助,以免患者遺忘或錯服。對於經常出現拒絕服葯的患者,除要監督患者把葯服下外,還要讓患者張開嘴,檢查是否已經將葯物咽下,防止患者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將葯物吐掉或取出。中、重度痴呆症患者服葯後常不能訴說其不適,照護者要細心觀察患者服葯後的反應,及時反饋給醫生,以便及時調整給葯方案。對於卧床患者、吞咽困難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不宜吞服葯片,最好將葯片掰成小粒或研碎後溶於水中服用。5、居家安全跌傷:痴呆症多伴有椎體外系統病變,表現為扭轉痙攣、震顫麻痹,以及各種各樣的行動失調,站立、行走都會出現困難,所以常常容易跌傷。加之老人骨質疏鬆,極易骨折,所以病房內、浴池、廁所地面要乾燥、無積水,不要讓老人做其難以承擔的事情。患者上床、下床及變換體位時動作宜緩,床邊要設護欄;上下樓梯、外出散步一定要有人陪伴和扶持。 自傷:痴呆症患者心理脆弱,喪失自理能力,為了不給家人增加負擔,很容易發生自傷、自殺事件,而有的患者則會受抑鬱、幻覺或妄想的支配,而下意識地出現自傷、自殺行為。照護者及家人要進行全面照顧,嚴密觀察,隨時發現可疑動向,及時排除患者可能自傷、自殺的危險因素,保管好利器、葯物等危險品。走失:痴呆症患者因記憶功能受損,尤其是中、重度痴呆症患者,定向力出現障礙,應避免患者單獨外出,同時家屬要在患者衣兜內放置「名片」,寫清患者姓名、疾病、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等,一旦患者迷路,便於被人發現、送回。6、飲食對於痴呆症患者,要選擇營養豐富、清淡可口的食品,葷素搭配,食物要溫度適中、無刺、無骨、易於消化。對吞咽困難者,食物易嗆入氣管,固體食物則易阻塞,所以,食物要以半流質或軟食為宜,應緩慢進食,不可催促,每次吞咽後要讓患者反復做幾次空咽運動,確保食物全部咽下,以防噎食及嗆咳。對少數食慾亢進、暴飲暴食患者,要適當限制食量,以防止因消化或吸收不良而出現嘔吐、腹瀉。患者進食時必須有人照看,以免嗆入氣管導致窒息或死亡。一日三餐應定時、定量,盡量保持患者平時的飲食習慣。 飲食種類方面,應品種多樣化,以清淡、低糖、低脂、低鹽、高蛋白、高纖維素的食品為主,如蔬菜、水果、乾果、瘦肉、奶和蛋類、豆製品及動物腦髓。五穀雜糧能保證老年人纖維素的來源,多食粗糧可防止便秘,應少食含糖量高及高膽固醇食品,如動物肝臟、魚子等。患者不可吃刺激性食物,忌煙酒、咖啡、濃茶,少食油煎、油炸食物。對氣血虧虛的患者,應選用益氣生血的食物,如胡蘿卜、菠菜、花生、大棗、龍眼、雞蛋、羊肉等。若伴有腰膝酸軟、潮熱盜汗,為腎精虧虛,應食用黑芝麻、黑豆、枸杞、桑葚、牛奶、龜肉、海參等。7、起居和感染控制起居應有規律,保證充足、高質量的睡眠,特別是精神興奮型患者更應注意。大多患者喜卧多寐,常白天休息,夜間吵鬧,或者常常卧床不起。這樣會出現很多並發症,加重痴呆症狀,縮短壽命,應調整患者睡眠,可以白天多給患者一些刺激,鼓勵患者做一些有益、有趣的手工活動及適當的體育鍛煉。晚上,要為患者創造良好的入睡條件,周圍環境要安靜舒適,入睡前用溫水泡腳,不要進行刺激性談話或觀看刺激性電視節目,不要給老人飲濃茶、咖啡、吸煙,失眠者可給予小劑量的安眠葯,衣著宜適中,室溫宜偏涼。夜間不要讓患者單獨居住,以免發生意外。每天應保證有6~8小時的睡眠。 對卧床不起患者,要經常清潔口腔,定時給患者洗澡、洗頭、勤換衣服。晚期痴呆整患者經常出現大小便失禁,排尿要及時處理,清洗干凈,保持皮膚的清潔乾燥,以防感染。痴呆症患者肺炎的發病率很高,大多因並發肺炎而死亡。尤其對於卧床不起的患者,在身體各方面機能下降、營養不良、大小便失禁、生褥瘡時,就很容易並發肺炎,所以要盡可能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一旦並發感染應及時治療。要預防褥瘡,褥瘡是因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使皮膚及皮下組織壞死而產生的症狀。卧床不起的患者是褥瘡高發人群, 應2~3小時變換一次體位,注意觀察皮膚,保持皮膚清潔,但不能使用酒精、清毒劑清洗,最好用溫水洗,局部可以用棉墊、枕頭、泡沫軟墊枕於臀部、肋部等容易發生褥瘡的部位。8、專人看護痴呆症老人在衛生、飲食、大小便、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理能力退化,經常會發生意外,比如隨手抓東西吃、不會穿衣、哭鬧等。家人應盡可能地安排專人看護。維持正常的生活狀態對痴呆症患者非常重要,但是患者卻大多沒有時間概念,所以,專人看護,可以做到讓患者按時起床、睡覺、進餐,使之生活正常,保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時間。 患者因為智力退化,說話做事常與年齡不符,甚至無理取鬧,對此,要從心理撫慰的角度做好護理,隨時化解老人的要求,避免其因抑鬱導致病情加重。中、重度痴呆症患者往往做事無意識,有時還會產生幻覺,發生自殺事件,非常危險。因此,對中、重度痴呆症患者要盡可能做到全天候專人看護,避免危險發生。目前,痴呆症尚無根治的辦法,因此只能通過干預療護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照護者要付出較大的愛心、耐心、細心和毅力,同時還需要照護者正確地理解痴呆症的特點,採取積極態度,使痴呆症患者能生活在一個充滿親情與關愛的環境中,避免歧視和虐待患者的情形發生。對於大多數患者而言,實施正確的干預療護比葯物治療更重要
Ⅲ 爺爺得了老年痴呆,大小便失禁,又打死都不願意穿紙尿褲,怎麼辦
小便可以用接尿器,固定好一般不會漏尿的,至於大便如果不是失禁就定時間解決,失禁或者不配合的話可以買造瘺病人用的造瘺袋,有一圈可以粘在皮膚上的膠帶固定在肛周,這樣拉過了直接換掉就可以了,還不會弄得到處都是。醫療器械店或葯店裡都有賣的。希望能幫到你。
Ⅳ 爺爺得了老年痴呆,大小便失禁,又打死都不願意穿紙尿褲,怎麼辦
一般上了年紀的人 思想沒有那麼開放 以為紙尿褲是 小孩的專利 而且紙尿褲穿起來真的很像小孩 你要嘗試一下給他穿褲型紙尿褲 他的樣子比較像內褲 一般老人都能接受
Ⅳ 老年痴呆症的症狀是怎麼樣的
老年痴呆症發病常很隱匿,不為人們所注意,因此,正確認識痴呆早期症狀,使病人得到及時治療,延緩進展,就顯得非常重要。
痴呆早期記憶障礙表現很突出,病人容易忘事,丟三拉四,初期表現為對近事的遺忘,如對幾小時前剛吃過菜的已不能回憶。隨著病情加重,遠事記憶也受影響,如不能回憶過去的經歷。有的病人表現為情感障礙,早期有情緒不穩定,感情脆弱易流淚,遇事抑鬱愁悶,為小事焦躁不安,害怕恐懼等。一些病人有認知障礙,開始可有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分散、說話重復,優柔寡斷下不了決心,與以往的精明強干形成鮮明的對比。有些病人有心理障礙,由於記憶力減退,不知道東西放在何處,總懷疑有人偷他的東西。有的病人感到軀體不適到處求醫檢查,雖未查出異常,但仍感到痛苦。患者性功能低下,常懷疑配偶有外遇,為此家庭常吵鬧不和。少數病人有行為障礙,一反常態變得過分節儉,到處收集廢品,一些病人把自己畫的簡單草圖比作為名家所畫,備所珍藏。有些病人到了新環境經常走錯家門。
上述早期症狀,非同時出現,一旦有類似症狀發生,應立即到專科醫院進行心理咨詢,進行必要的心理測試和神經系統檢查,以利於早期診斷。
Ⅵ 老年痴呆症病人把褲子穿反,不認識前後,洗臉毛巾和洗腳毛巾分不清,日歷也搞不清,說話不符合邏輯。
就買那種松緊口的棉質的休閑褲,不分前後的那種。
Ⅶ 老年痴呆大小便失禁了,穿開襠褲行嗎免得拉褲子里
穿開襠褲最好還是不要吧!可以買些老人用的尿不濕,也是非常好用的
Ⅷ 73歲老人拉肚子控制不住拉了一褲子,現在不知道吃飯不會穿衣服了,請問是什麼情況
應該去醫院檢查。網上也沒醫生看病治病。只能根據你描述判斷可能有啥疾病
Ⅸ 患了老年痴呆症怎麼辦
第一階段 (健忘期 ):這個階段的表現是記憶力明顯減退 ,例如開始時忘記講過的話、做過的事或重要的約會等 ,慢慢地連往事也遺忘了。與此同時 ,思維分析、判斷能力、視空間辨別功能、計算能力等也有所降低 ,但有時還可以保持過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
第二階段 (混亂期 ):這時除第一階段的症狀加重外 ,很突出的表現是視空間辨認障礙明顯加重 ,很容易迷路。常見的還有穿衣也很困難 ,或把褲子當衣服穿 ;不認識朋友或親人的面貌 ,也記不起他們的名字 ,不能和別人交談 ,盡管有時會自言自語。
第三階段 (極度痴呆期 ):病人進入全面衰退狀態 ,生活不能自理 ,如吃飯、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顧 ,大小便失禁。
根據醫學研究表明 ,對於老年痴呆症至今還沒有特效葯物和治療方法。臨床上常使用可以增加乙醯膽鹼這種神經遞質數量的葯物來治療 ,從而改善病人的智力、行為能力和控制情緒能力 ,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除了必要的葯物治療之外 ,家庭治療和護理也非常重要。
掌握和運用與病人相處的方式方法
家人在與病人講話之前要先說明自己是他(她 )的什麼人 ,這樣便於溝通 ;對病人說話要慢慢說 ,而且要說得很清楚 ,千萬不要大聲喊叫 ,這樣可能刺激病人的情緒 ,導致病情惡化 ;不要命令病人做什麼事情 ,對病人說話句子要簡短、清晰 ,不要把他們弄糊塗了 ;要有耐心 ,千萬不要著急 ,跟病人說話 ,如果他們一次沒有聽懂 ,可以慢慢重復兩三遍 ,直到他們明白為止。
親人的行為舉止表情要保持自然 ,不要誇張 ;與病人交談時 ,要看著他們的眼睛 ,保持適當距離 ,因為靠得太近 ,他 (她 )會感到害怕 ,離得太遠 ,他 (她 )又聽起來費勁 ;我們如果要接近他 (她 ),動作盡量輕 ,而且要從正面走近 ,不要從後面接近 ,這樣很容易嚇倒他 (她 ),導致情緒失控 ;微笑、親切的目光和表情 ,這些都給病人以鼓勵。
病人的家庭治療和護理
要有專人按時安排病人吃飯、服葯、休息和外出活動 ,最好設置一個時間表。如果家人沒有時間負責的話 ,要向請的護理人員或者保姆交代清楚。將葯品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 ,並貼上標明葯品名稱、用法、劑量的標簽。在衣櫃和抽屜上貼上標簽 ,上面寫明裡面的物品名稱。衣櫃和抽屜中的東西要碼放整齊 ,便於患者需要時及時找到。在顯而易見的地方 ,貼上提示字條 ,以免病人外出時忘記關掉家用電器的電源、煤氣閥門和大門等。給病人帶上標記家庭地址、電話和回家路線用的卡片 ,以備不時之需。如病人外出時發病 ,可以依據卡片勾起回憶 ,好心人也能夠將病人護送回家。將重要電話號碼做成卡片放在顯眼的位置 ,還要在電話號碼的旁邊貼上該號碼使用者的照片。
盡管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是隨年齡的增大而增加 ,但是如果在生活中 ,多多注意老年人的飲食、健康、社交等方面 ,老年痴呆症是可以預防和減少其發生的幾率的。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專家是對 1772名當時年齡為 65歲以上的老人進行為期 7年的跟蹤研究後 ,得出了這一結論。他們公布最新研究結果顯示 ,閱讀、看電影、散步、外出用餐、訪友等休閑活動可能有助於降低罹患阿爾茨海默症 (又名老年痴呆症 )的風險。研究將種族、教育、職業等因素考慮在內 ,經常參與休閑活動的老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比其他人小 38%。在各種休閑活動中 ,諸如閱讀之類的智力活動對預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最大 ,其次是社會性活動和體力活動。
Ⅹ 早期老年痴呆往往有個表現是,近期的事情記不住,遠期記憶卻相當好,十多年甚至幾十年前的事還記得
老年痴呆,是許多老年人內心深處最為恐懼的疾病之一,一旦被老年痴呆纏上,就意味著正常的生活、社交、記憶等一系列活動,將逐漸遠去。
它『偷走』的不止是記憶,還會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逐漸下降,出現行為異常、人格改變及精神異常等,嚴重者可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有專人24小時照料。
及時干預早期的危險因素可以延緩疾病進展
老年痴呆症無法根治,但及時干預早期的危險因素可以延緩疾病進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輕家屬及社會負擔。
低教育程度、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心腦血管病、2型糖尿病等)和性別(女性)被認為是非家族性老年痴呆的3大危險因素。
中老年時期通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管理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睡眠管理也是慢病風險管控的重要部分。
在血管健康方面,沒有血管健康就沒有腦健康。除了眾所周知的『三高』之外,同型半胱氨酸指標的異常同樣會損害血管健康。因此除了定期監測各項指標外,還應該注意保護血管健康、預防老年痴呆的發生和進展。
老年痴呆早期患者可能會因為味覺減退、咀嚼功能喪失等原因造成飲食結構單一,不利於痴呆的預防,營養支持可以作為老年痴呆相關痴呆預防的一線手段。
總結
預防痴呆的發生,一方面是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來維持腦健康,另一方面,就是不要等疾病出現再進行篩查和治療。
在這樣的背景下,必須明確治療不存在所謂的『神葯』,更不存在『一鍵重啟』的過程,而是需要將生活方式干預、合理用葯、康復訓練、患者家屬的照料和專業醫學支持等多個方面結合起來,這也是防治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