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男裝百科 > 老太太穿的開襟襯衫模擬絲

老太太穿的開襟襯衫模擬絲

發布時間:2022-11-12 08:55:44

① 小鳳仙是什麼人穿的

「小鳳仙裝」也是一種旗袍,由清代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正是由周海媚扮演的清末名妓小鳳仙穿著而出名

旗袍是滿族的傳統服飾,二十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服飾設計師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時裝,是一種東西方文化揉和具象。在現時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國的女性服飾文化象徵意 甘婷婷旗袍照
義。在濃厚的封建禮教氛圍中,想要婦女如現在一般外露曲線是不可能的。傳統旗袍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盡管旗袍改於滿族婦女的袍子,或稱旗裝、旗服,但旗袍並不是旗裝。旗袍是帶有中國特色、體現西式審美、採用西式剪裁的時裝。旗裝是滿族婦女的民族服飾。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在袖口領口有大量盤滾裝飾。黃色是皇家獨尊之色,民眾是忌用。旗裝色彩鮮艷復雜,用料等花色品種就多樣,喜用對比度高的色彩搭配。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盤滾設計。由於旗裝是一種平面服飾,盤滾成為旗裝除面料外的唯一設計空間,因而以多盤滾為美。清末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清代旗袍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

滿族之袍
旗袍是民國時期的婦女時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 從順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漢滿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 身穿傳統旗袍的宮廷人士
期,漢滿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與漢族軍閥豪強結合到一起,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剃發易服,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血腥殺戮,律令之嚴性命攸關,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說,漢族百姓與之斗爭,努力保存漢服,遭到滿清統治者的鎮壓屠殺。最重要的問題是,滿清建立後為什麼要強迫漢人剃發垂辮易服?按常理,穿什麼服飾,留什麼發型和統治並無多大關系,但滿洲人入關並建立清後賦予了它們新的內涵。漢人不能接受異族統治是因漢人鄙視野蠻,接受野蠻的統治對漢人來講是種侮辱。漢族有幾千年的文明史,有燦爛的文化,相比異族,漢人有一種強烈的文化優越感,相比之下,滿洲人文化實在膚淺,實在自愧不如。這種民族自卑感一方面促使滿洲貴族拚命學習漢文化,另一方面又使滿洲貴族深恐漢人看不起他們,因此要想統治漢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使漢人習異族風俗,以人格侮辱的方式使漢族精神萎縮,使漢人喪失自尊、自信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較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界,此時的清王朝正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在中國學生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始。
民國旗袍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黃金時代,也是近代中國女裝最為光輝燦爛的時期。這時的旗袍造型纖長,與此時歐洲流行的女裝廓形相吻合。此時旗袍已經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個"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先是有了"別裁派"的說法。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領、袖外採用西式的處理,如用荷葉領、西式翻領、荷時袖等,或用左右開襟的雙襟。這些改革的應用雖並不廣泛,但表示了當時人們思想上的自由,旗袍原有的程式不再是必須遵循的。旗袍與西式外套的搭配也是"別裁派"的一個特點,這使得旗袍進入了國際服裝大家族,可以與多種現代服裝組合,用現在的話來說,它已經"國際化和現代化了"。20年代的旗袍仍然寬大平直;與沁時流行的倒大袖相呼應,旗袍的下擺比較大,整個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狀。但肩、胸乃至腰部,則已呈合身之趨勢。張愛玲說:"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這位以善於觀察和描述時裝的女作家所說的"初興",如果是指20年代,那"嚴冷方正"一定是她童年的印象了。 30年代末出現了"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結構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時出現了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體了。有人還使較軟的墊肩,謂之"美人肩"。這表明女性開始拋棄以削肩為特徵的舊的理想形角。這些裁剪和結構上的改變,都是在上海完成的。上海鴻翔公司的後人金泰鈞先生對此堅信不疑。他本人雖未親身經歷了這一過程的全部,但他在40年代工作於鴻翔時,還可從老師傅處獲得有關於此的很多消息。這時旗袍已經成熟已經定型,以後的旗袍再也跳不出30年代旗袍所確定的基本形態,只能在長短、肥瘦及裝飾上作些變化。全世界女性們所鍾愛的旗袍,就是以30年代旗袍為典型的。而30年代的旗袍,就是以海派旗袍為楷模的。。
二十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人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漢化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 旗袍
旗袍源於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屬於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於旗袍是女裝,所以也可以說旗袍源於旗女之袍。清初較為瘦長緊窄小袖素簡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變得寬大繁褥。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多棄袍服而著大褂與褲,故20世紀10年著旗袍者極少,20年代才略有回復。鼎革後的旗袍有了質的變化,這個變化的主要發生之地,卻是上海。 清末旗女之袍與民國旗袍的主要差別有三點: 1. 旗女之袍寬大平直,不顯露形體;民國旗袍開省收腰,表現體態或女性曲線。 2. 旗女之袍內著長褲,在開衩處可見綉花的褲腳;民國旗袍內著內褲和絲襪,開衩處露腿。 3. 旗女之袍面料以厚重織錦或其他提花織物居多,裝飾繁瑣;民國旗袍面料較輕薄,印花織物增多,裝飾亦較簡約。 正是這三點差別,使旗袍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傳統的袍服變成可與西方裙服相類比的新品種。袍服是外套,是強調功能(防寒、遮體、表示身份等)的服裝種類,其審美意味是傳統的含蓄。裙服,法語中的robe或英語中的one-piece dress,雖也有著與中國袍服相仿的歷史和強調功能的傳統,但表現女性體態曲線卻也是它悠久的傳統之一;而現代裙裝則加強了這一特點,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現,變為暴露、性感和全身的表現。現代西方裙裝的所有這些表現女性體態細微變化的表現而言,民國旗袍是無與倫比的。新中國成立之後,大陸穿旗袍的女性急劇減少。有一位知名人曾不無遺憾地說:"對身材較好的女子而言,不能穿旗袍實在是一大損失!"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滿族統治者,摧毀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民國之初——悄然過渡過的旗袍。 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推翻了滿族封建統治者,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新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 陳數旗袍照
辛亥革命後「達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徵裝束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為絕唱。1920年前後,新文化運動的春潮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 這一時期,上海成為以女性妝飾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飾的新穎時髦成為當時的社會風尚,時髦女子對政治與服飾流行有著雙重的敏感。 受日本式服裝影響,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裝"開始流行,女學生與女教師愛著的黑色裙成為時尚。 20年代——倒大袖與新樣式。 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30年代——黃金時代(i) 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黃金時代(ii)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20年代以後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進入30年代後,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稱經典之作,使得以後的旗袍始終難以跳出該種廓形,只能在長短、胖瘦及裝飾上略作變化而已…… 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旗袍,被稱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海派旗袍),實際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於30年代,30年代是屬於旗袍的黃金時代。 可以說到這時中國才有了真正的時裝,現代意義上的時裝。外國衣料的源源輸入,各大報刊雜志開辟的服裝專欄,還有紅極一時的月份牌時裝美女畫,都無疑推動著時裝的產生與流行。由於旗袍的修長適體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所以在上海灘倍受青睞…… 而加入西式服裝特點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從上海風靡於全國各地。這樣,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們所講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迥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建國之初,人們對衣著美的追求已完全轉化成了對革命工作的狂熱。旗袍所代表的悠閑、舒適的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間……
現代旗袍
二十世紀初盛行內穿喇叭型寬大袖子的短襖,外套前後擺及地的無袖長馬甲。此後旗袍在邊、袖、襟、領等處作了一些改動,增加了裝飾,出現繁復的變化。但仍保持舊式旗袍馬甲的平直寬大風格,襲用傳統的直線裁製方式,顯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 劉亦菲旗袍照
二十年代後期和三十年代,旗袍在長短、寬窄、開衩高低以及袖長袖短、領高領低等方面的改動尺度有所反復。 1929年,受歐美短裙影響,原來長短適中的旗袍開始變短,下擺上縮至膝蓋,袖口變短變小。後來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擺縮至膝蓋以上1寸,袖子採用西式。這一改變遭非議,1931年後旗袍又開始變長,下擺下垂。三十年代中期發展到極點,袍底落地遮住雙腳,稱為「掃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縮短至肘部。以後袖長越來越短,縮至肩下兩寸,1936年後幾乎無袖。 清代旗裝不開衩,出現旗袍後,旗袍在縮短袖子時也悄悄在左邊開低衩。後來衩越開越高漸漸及膝部高到大腿。由於有人反對,袍衩一度回到膝蓋以下。但輿論壓力一減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後流行大開衩旗袍。 傳統旗袍是上下一條直線,外加高高的硬領。三十年代初期,袍腰開始日積月累地收縮,到一九三四年後,女性身材的曲線終於全部顯露出來。高聳及耳的領子也逐漸變矮,後來有的成了無領旗袍。 建國之初,人們對衣著美的追求已完全轉化成了對革命工作的狂熱。旗袍所代表的悠閑、舒適的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間…… 50年代——也有過燦爛的一瞬 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如果說服裝也有流行的話,那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到1956年,據說前蘇聯的某領袖人物到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人的服裝要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新面貌,於是,政府號召「人人穿花衣裳。 這時出現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氣質。不妖、不媚、不纖巧、不病態,符合當時"美觀大方"的標准,而且更為實用……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從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傳統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災難。 80、90年代——輝煌難再 作為最能體現這種完美身材的旗袍有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照說當年大受青睞的旗袍會再次回到人們當中。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並未再度流行,而是只有少數人在穿……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經遠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來開放後的國土上顯得有些落伍了。 不過,在80、90年代卻出現了一種具有職業象徵意義的"制服旗袍"。為了宣傳和促銷等目的,禮儀小姐、迎賓小姐以及娛樂場合和賓館餐廳的女性服務員都穿起了旗袍。 這種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纖模擬絲面料,色彩鮮艷,開衩很高,做工粗糙。這實在有損旗袍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人們為了區別自己的身份,更不敢貿然穿旗袍了……現代旗袍(12張) 20世紀90年代以來,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變。高挑細長,平肩窄臀的身材為人們所嚮往。而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們注意的目光。國外,還有不少設計大師以旗袍為靈感,推出了有國際風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國旗袍與歐洲夜禮服的結合產物。 定義更為寬泛而事實上基本形卻更加確定了。在30-40年代中旗袍的變化更多地表現於面料和裝飾的選擇,以及長度和開衩的變化。由於裙擺的位置是女裝流行的重要特徵,擺線是最重要的風格線。在歐洲,30年代女裝的擺線一直很低,而腰線較高。長裙是30年代的特徵,是區分於20年代女裝的標志。30年代的旗袍也很長。1931年和1932年,由於20年代的影響未除,下擺位置較高。從1932年起,到1938年,旗袍一直很長。尤其在1934年左右,在上海,下擺幾乎及地的旗袍十分流行。這表明海派旗袍與國際女裝的流行幾乎是同步的。任何面料或細節或裝飾上具有中國趣味都可以被稱為旗袍。所以我們可以有無襟、無領或不開衩的旗袍。

裙褂是中國傳統的結婚禮服,有如意吉祥,喜氣洋洋之意.所以無論婚紗款式有多漂亮,也奪不去裙褂的地位.現今裙褂設計也加入了不少新元素,適合不同的性格,身型的新娘.

下面就給大家一一介紹.

這個是龍鳳呈祥,傳統款式,小五福刺綉.

龍子龍孫,傳統款式,密集式的五福刺綉,比較隆重和高貴.

褂王,名副其實的褂中之王.銹滿金銀線,富貴人家會選擇全家女士同樣穿著褂王,以更章顯尊貴氣派.

五福八喜,屬於大五福刺綉,鑽石密地刺綉加閃珠,修腰剪裁.

小鳳仙褂,這屬於最新派的裙褂款式,修腰貼身,剪裁時尚.

金玉滿堂,金色裙褂為新娘子增添不少貴氣.

夏日修腰,紫紅色群褂近年亦大受歡迎,配襯A字裙令視覺上身型更顯高挑.

五福珠寶,傳統加修腰款式,閃珠密集刺綉,隆重端莊.

浪漫珠寶,上衣水波腳修腰貼身設計,款式清雅簡單,適合嬌小型新娘子穿著.

婆婆褂,小五福刺綉,黑色裙子是傳統的婆婆褂款式.

濃情浪漫,密五福刺綉,上衣水波腳修腰設計,屬於新派的婆婆褂.

講完女士的當然不能少了男式的....

男式的長衫馬褂,是新郎穿著的中式禮服,款式沒有裙褂那麼多樣化,但是仍然有不同顏色以供選擇.

裙褂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台灣等華人地區都相當的歷史悠久和受歡迎.

各款式的裙褂根據做工和質量的分別,價錢大概在200左右到3000/4000不等哦....

唐裝原意指代唐代的漢服,一種是傳統的襦,裙裝,這種風格一般流行在初唐時期,基本上是沿襲了自東漢以來華夏婦女傳統的上衣下裳制。與現代的唐裝概念明顯不同。現代意義上的唐裝泛指具有中國風格的服飾。 唐朝的服裝
衣裳二字,其實衣是衣,裳是裳,衣是上身穿的,裳其實是指現代所說的裙子,衣與裳分開。這種婦女的服飾不是連衣,而是分兩截的穿法一直延續到明末。 上衣的穿法基本上是右衽交領或對襟繫上帶結,下面的裙子圍起來繫上長長的裙帶,上衣或者掖裡面或者自然的鬆散著,後來這種鬆散的上衣不斷加長,一直覆到膝蓋部,就後來發展成了明代的背子(褙子)。 隨著發展,唐代的婦女上衣種類一般分為襦,襖,衫三種。

是一種衣身狹窄短小的夾衣或棉衣。

長於襦而短於袍,衣身較寬松,也有夾衣或棉衣。襦、襖有窄袖與長袖兩類。

是無袖單衣,功用吸汗,有對襟及右衽兩種。 衫在春秋天也可穿在外面,但和穿在外面有短袖的衫不同,後者就發展成了背子或半臂。而在以前,裙子的造型向來都是一種長方形的方片直裙,有點類似的和服裙子。
方片裙
樣式顯得較呆板硬性,因此女性穿起來並不能顯出美麗來。因此到了唐代,裙子的形式流行高腰束胸,寬擺拖地的樣式,既能顯露人體結構的曲線美,又能表現一種富麗瀟灑的優美風度。 這種裙子的結構必須和人體的主體結構有機適應,所以是一種下擺呈圓弧形的多褶斜裙,或喇叭裙。 二就是到了中晚唐時期,服裝中加強了華夏的傳統審美觀念,開始復古,從以顯出女子身材為主逐步恢復到秦漢那種寬衣大袖,飄逸如仙的風格,服式越來越肥,這種風格定了型一直影響到後期 真正的唐裝
華夏女裝的基本理念,既寬松隨體肥大,這自然在後來也成了禮教所要求的對象,柔和自然,無形無欲。 中晚唐女裝華麗大氣,一般類似於禮服,她們裡面直接穿抹胸——抹胸原本是內衣,在唐代和裙子結合形成了一體,它不系腰帶,寬松自然。是中晚唐女裝向古代禮儀服飾的過渡的進一步證明,這種款式為禮服一層疊一層,層數繁多,厚重拖擺,穿起來很麻煩。 首先穿上很多層廣袖上衣,層層壓疊著,然後在圍上偉大拖地的厚重裙子,即著名的「唐裙」,然後再在外面套上寬大的廣袖上衣,雖然繁瑣,卻給人穩重的感覺,賦有層次感。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著名古代宮廷和服「十二單」就是從此款禮服演變過來的。日本人稱之為「唐衣」即從唐朝傳來的服飾,樣式基本上沒有多大改變,只不過在風格上增添了幾許日本本民族的特色。

在中國經濟處於上升時期的當前,「唐裝」的興盛似乎可以看做中華文明復興的一種徵兆 唐裝(現代意義中式服)
。然而撇開它背後宏大的象徵意義,「唐裝」本身其實是一個頗模糊的概念,關於這個名詞的內涵?時裝界有多種表述,如「華服」、「中裝」等。很多人對「唐裝」的提法大惑不解:以中華之大,唐代以降,豈無裝可穿? 其實,真正唐代人穿的長袍大袖,甚至離人們更近的明代袍服(兩者其實是同一事物),並非不太可能重迴流行。「長袍大袖」只是現代的人們對「古裝」的模糊認識(從夏商周時期一直到明末的傳統中國人的穿著主體款式是「交領右衽,隱扣系帶,褒襟廣袖,峨冠博帶」,其中,「褒襟廣袖,峨冠博帶」僅為禮服特徵,而「交領右衽,隱扣系帶」的特徵則為禮服、常服所共有),也就是說,真正的唐裝除了作為主體款式的禮服外,還有作為補充的「窄衣窄袖」的常服。 這些服裝自唐以來就有「漢服」或「漢裝」的正式稱謂(意為「漢民族的傳統服裝」或「漢族的民族服裝」),經歷將近四千年,一直自成體系,一脈相承,並深遠影響了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等周邊國家,其中,日本的「和服」(漢服中的深衣款式),朝鮮(韓國)的「韓服」(漢服中的襦裙款式)便是漢服在這些國家的正常延續。真正的「唐裝」的「寬衣大袖」的禮服更適合於祭祀、成人禮等莊重場合,而其「窄衣窄袖」的常服則更適合於勞動耕作及日常場合。隨著自互聯網發起,以都市青年白領階層為骨乾的「漢服復興」運動的興起,真正的唐裝(漢服)在現代人們的視野中也並非「遙不可及」,源於外國人眼中的「唐人」而定義的「唐裝」一詞,正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置疑。

② 60歲老太太穿裙子才洋氣,清新時髦又有活力,對此你怎麼

無論女人多大年齡,她都必須打扮漂亮,始終保持愛美的心,並充分發揮自己的魅力。 俗話說,三點長相,七點著裝和得體的著裝在一個人的外表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使其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氣質,同時形成令人愉悅的畫面,也可以增強 自信和生活品味,老年婦女除了舒適和協調外,還不應忽略審美要求。 在鮮花盛開的季節,一切都恢復了活力,場面蒸蒸日上, 脫下厚厚的冬裝,穿上一條漂亮的裙子,成為一個優雅迷人的女人, 豐富的內涵需要通過外觀來體現。 大約60歲了,雖然它不能回到綠色的歲月,但它可以美麗到足以讓人心動。

生活將是多彩的,盡管它們都是禮服,但款式和顏色的多樣性可以帶來更多新鮮感。 這件衣服使用深藍色的背景色,盒子上用白線勾勒出的輪廓不僅消除了深藍色帶來的舊風格,而且不同尺寸的盒子形狀也為整體增添了一點文學和藝術氣息。 使用藍色圍巾,它可以呼應衣服的顏色,並且圖像的中心集中在臉部周圍,並且形狀的比例更加協調和美觀。

③ 別說老年人不懂時尚,奶奶都有怎樣的「穿衣經」呢怎麼穿才能越老越優雅

別說老年人不懂時尚,奶奶都有怎樣的「穿衣經」呢?怎麼穿才能越老越優雅?明白搭配衣服的女人都懂,穿著打扮時渾身上下的顏色一定不必超出三個,不然看起來尤其花哨。特別是在針對上了年紀的中老年女人而言,的身上的顏色就更並不是愈多愈好,剛好與之反過來,有的時候簡易顏色的服裝通常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出老年女人的韻味。



有的時候,要想突顯出高檔的時尚潮流品位,實際上並不需要多繁雜的穿衣技巧及其衣服款式。簡單黑與白雙色就可構成很高端傳統的穿衣服組成。這一款乳白色的旗袍連衣裙,歸屬於顏色簡單單色樣式。在頭頸配搭灰黑色的圍脖,合理具有了視覺效果注重的實際效果,衣著優雅端莊又十分完善大氣。在秋天,長款風衣該是中老年女人最經常穿的外衣樣式之一,大衣的款式一般設計方案得較為放鬆,因而對中老年女人的身型分外寬容。老年女人的長款風衣挑選實際上有許多,以單色的樣式為最好,好搭好用很耐用,這種造型設計基本上任何時刻穿都不會落伍。

④ 模擬絲面料用來做襯衫用哪種模擬絲面料好些舒服有光澤的,模擬絲會褪色嗎真絲的包工包料50以下能夠

模擬絲就一種面料
都舒服.有光澤當然畢竟有個 仿 字 不如真絲的舒服.有時 還會有靜電.
一般不會退色.但是模擬絲一般不耐磨.容易起毛. 起球.
只是普通真絲面料一米就要40-60元大多還是窄幅的.

⑤ 70歲的老太太穿什麼品牌服裝好

琴曼羊毛衫不錯,

⑥ T血杉、汗杉與套頭衫、開襟杉的區別是什麼,怎樣才能分辨出它們。謝謝,急用。

T恤衫又稱T形衫,起初是內衣,實際上是翻領半開領衫,後來才發展到外衣,包括T恤汗衫和T恤襯衫兩個系列。關於T恤衫名稱的來歷一直眾說紛紜,一種說法是17世紀在美國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卸茶葉的碼頭工人都穿這種短袖衣,人們把「Tea」(茶)縮寫為「T」,將這種襯衫稱為T-Shirt即T恤衫;第二種說法是在17世紀時,英國水手受命在背心上加上短袖以遮蔽腋毛,避免有礙觀瞻;還有一種說法是由袖與上身構成「T」字形,即其衣為T形縫合領,故此而得名。1913年,美國海軍規定水兵工作服內穿水手領短袖白色汗衫,其原因之一是為了遮蔽水手們的濃密胸毛。T恤衫所用原料很廣泛,一般有棉、麻、毛、絲、化纖及其混紡織物,尤以純棉、麻或麻棉混紡為佳,具有透氣、柔軟、舒適、涼爽、吸汗、散熱等優點。T恤衫常為針織品,但由於消費者的需求在不斷的變化,設計製作也日益翻新,因此,以機織面料製作的T恤衫也紛紛面市,成為T恤衫家族中的新成員。這種T恤衫常採用羅紋領或羅紋袖、羅紋衣邊,並點綴以機綉、商標,既體現了服裝設計者的獨具匠心,也使T恤衫別具一格,增添了服飾美。在機織T恤衫面料中,首選的要數具有輕薄、柔軟、滑爽等特點的真絲織品,貼膚穿著特別舒適。採用模擬絲綢的滌綸綢或水洗錦綸綢製作的T恤衫,如輔之以鑲拚術,使T恤衫增添了特殊風格和藝術韻味,深受青年男女的鍾愛。此外,還有由人造絲與人造棉交織的富春紡,經特殊處理的桃皮絨滌綸模擬絲綢,經紗洗的真絲綢、絹紡綢都是T恤衫選用的理想面料,物美價廉的純棉織物更成為T恤衫面料的寵兒。它具有穿著自然、輕松以及吸汗、透氣、對胳膊無過敏反應,穿著舒適等特點,在T恤衫中所佔比例最大,滿足了人們返樸歸真、崇尚自然的心理要求。 汗衫最初稱作為「中衣」和「中單」,後來稱作汗衫據說是漢高祖和項羽激戰,汗浸透了中單,才有「汗衫」 名字的來歷。現在的汗衫與古代的汗衫式樣質地均不同,可仍稱作汗衫是因為它們都有吸汗的功能吧。 如字面意思一樣,套頭衫就是就是穿的時候直接從頭上套進去的那種衣服,前面沒扣子沒有拉鏈。 套頭衫青春洋溢的風格受到所有時尚MM的一致追捧,其精緻的細節及簡化繁雜的設計元素,使色彩搭配更活潑,是那麼的搶眼,足以吸引所有的目光。 開襟衫 開襟衫,顧名思義,首先是前襟開的,可分為有扣和無扣,面料一般為針織。 同樣是半開襟的全棉POLO SHIRT和羊毛POLO SHIRT,對歐盟來講,前者4類配額,後者5類配額;再比如同樣是全棉全開襟的針織襯衫和梭織襯衫,對美國來講,前者338/9,後者是340。其實「開領」、「開襟」,英文就是OPEN或PLACKET。對全開、半開的描述,不外是full open或half open。如果用placket,則往往帶上長度如placket 5"等等。 TOP可不等於VEST。TOP可能沒袖子,可能有袖子,可能開襟,可能不開襟。但TOP即使有袖子,袖子也較緊、短、小,往往用於緊身的女式針織上衣。在配額歸類上,TOP一般是歐4類和美338/9類。

⑦ 74歲滿臉皺紋、滿頭白發的老太太,因穿搭光鮮亮麗,網友:羨慕了

每個人都會老去,唯一不同的是是否能夠優雅老去。

而這位生活在巴黎的美國奶奶Linda Wright,就是優雅老去的最佳典範。

74歲的她滿臉皺紋、滿頭白發,卻依舊能讓人感受到她身上的溫度、情懷以及生命力。

尤其是她的穿搭,混搭著法國的優雅與美式的隨意,大膽且優雅。而她的穿搭也很簡單,她說:「 在這日新月異、多才多藝的 時尚 界,我真的認為我得堅持我簡單的尋根理念 」。

衣服只有適合自己才能穿出個性、風格。她也很喜歡閱讀 時尚 雜志,會在社交網站上尋找靈感,對 時尚 也有自己的見解。

對於基礎款服裝的穿搭更是信手拈來,因此本期我們就來學習她是如何讓簡單的基礎款,變得 時尚 又別有一番趣味的吧:

Linda Wright的穿搭給人一種中性感又結合了女人味的風格,她的穿搭總是帶著一點美式悠閑和法式風情。比如像法式經典的條紋衫,她就入手了很多件,一件條紋衫,搭配一條簡單牛仔褲,棕色腰帶的點綴,既悠閑又顯精緻。

今年越來越火的條紋衫,真的很值得入手一件。很多人擔心條紋衫會暴露身形缺點,尤其是脖子至胸部這一區域。

其實選好款式,條紋衫還會有顯瘦效果。 在版型上注意正肩線+大圓領對所有身形都很適合,在設計上條紋衫的寬度不能過寬和過窄,粗細合適風格更優雅,另外,肩膀處白邊設計對肩寬的人也很友好。

條紋衫想要穿著出彩,還需要在一些細節上下功夫。比如說同色系配飾的加入:

藍白條紋衫與同色系闊腿褲搭配 ,此時加入一條藍色花紋四季絲巾,既增加了造型的細節感,又很好地呼應了整體色彩。

而當 藍白條紋衫與白色褲裝搭配 時,選擇一條亮色絲巾點綴,整體的色彩更明艷,且也很清爽。

除了配飾,還可在服裝搭配上做文章。比如穿膩了條紋衫與純色褲裝的搭配,選擇一條印花褲裝搭配打破傳統印象,再佩戴一條疊加項鏈,整體就有一種摩登感。

最最經典的可能還要屬襯衫了。

簡單的白襯衫與丹尼牛仔褲搭配,一根腰帶、一頂巴拿馬帽,英式紳士與法式慵懶相結合,簡簡單單就很時髦。

注意,有設計感的襯衫是女人味的來源,也讓穿搭更有看點。

襯衫最經典的搭配組合就是與牛仔褲,選擇一條寬松版型的牛仔褲搭配襯衫氣場還挺強的。不過對於小個子,更建議選擇直筒型有收縮感的闊腿褲,在顯高效果上會更強。

當然,也有一些小細節在穿搭里。比如說撞色穿搭:白色襯衫搭配藍色牛仔褲,簡單干凈,選擇一雙紅色鞋子加入,藍紅的撞色為著裝增添了一絲生趣。

知識點: 對於撞色,更建議使用小面積比如鞋子、配飾等,安全且精緻。

除了撞色穿搭,還有一個便是 順色即同色系 。藍色襯衫搭配藍色闊腿褲,上淺下深自帶層次感,一雙同色的鞋子加入,著裝更顯精緻。

褲子作為 時尚 興起的風向,在穿搭中尤為常見。但很多人會擔心白色褲裝顯胖,其實只要注意,版型選對了,白褲照樣能顯瘦。

比如說選擇直筒闊腿版型,對所有身形的女性都很友好,既遮肉也修飾腿型。另外,白色對材質的要求很高,選擇牛仔或硬挺一點的能避免不少尷尬。

白色褲裝也比較好搭配,無論什麼上衣搭配一條白色褲裝都很時髦特別。比如 經典的明暗結合搭配 ,選擇一件黑色上衣搭配一條白色褲裝,一深一淺,塑造強烈的色彩對比,有一種自然而然的層次感。此時選擇同色的鞋子與包包更有呼應效果。

白色闊腿褲的搭配度真的很高,尤其是夏季與一些亮色上衣搭配時,既能襯托色彩整體看上去又很清爽,屬於低調又亮眼的穿搭。

除了經典耐看的款式,每一季她都會為衣櫥添置一些流行的單品,讓原本簡約或是「舊」的衣物,穿出新的 時尚 。

比如說 時尚 的格紋褲,白色上衣搭配拼接格紋褲,既展現褲子的時髦又不會顯得與年齡不符,搭配一頂紳士帽,還有一個說不出的優雅。

亦或者顏色鮮艷的碎花裙,搭配一件白色T恤,整體著裝既有造型感,又不會因為色彩繁雜而且老氣。

對於繁雜的服裝,最好的辦法是選擇一件簡單純色(白色最好)服裝搭配即可,既有襯托作用,又不會顯得過於耀眼。另外,色彩鮮艷的服裝最好放在下裝,避免顯膚色暗沉。

好了,關於74歲奶奶Linda Wright 的穿搭,本期就分享到這里了,如果你還有關於 時尚 、穿搭等方面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聲明:本文文字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閱讀~

#品牌好物# #潮流風格穿搭# #夏日酷生活#

⑧ 七十歲的老太太穿淺粉色水貂絨大衣合適嗎

70歲的老太太穿裁縫做怎麼不合適了?只要喜歡。

⑨ 這款衣服叫什麼以前老太太們穿的,側邊系扣的這種。

大襟 就是這款了 以前我見過別人穿的

⑩ 緞面模擬絲白襯衫怎麼樣

挺好的。
一般是用化學纖維代替真絲的,在通風透氣吸汗及防紫外線方面不如真絲,但好打理,不易縐,價格便宜。

與老太太穿的開襟襯衫模擬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綠色短款外套內搭什麼顏色 瀏覽:173
哥弟女裝價格及圖片 瀏覽:937
裙子顏色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37
合肥哪裡可以鑒定羊絨衣 瀏覽:173
現在申請童裝天貓要多少錢 瀏覽:923
黑色無領外套怎麼內搭 瀏覽:874
夢到別人舊褲子 瀏覽:705
白襯衫給人什麼感覺 瀏覽:682
腰細胯寬能穿旗袍嘛 瀏覽:440
加絨夾克品牌好 瀏覽:432
李現圖片黑色風衣 瀏覽:598
澳蕾旗袍桐鄉市是哪省 瀏覽:355
以純以純女裝 瀏覽:763
白色裙子上有銹怎麼洗掉 瀏覽:651
針織打底衫配什麼外套好看 瀏覽:903
少女開衫外套領子的鉤法 瀏覽:451
米思陽女裝上海實體店 瀏覽:58
開春盡量別衛衣搭短外套了 瀏覽:657
硫化皮帶接頭分層有什麼影響 瀏覽:675
淺色風衣配什麼打底衫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