褲拼音:kù,聲母k,韻母u,音調去聲。
基本信息:
部首:衤,四角碼:30254,倉頡:likq
86五筆:puyl,98五筆:puol,鄭碼:WTTH
統一碼:88E4,總筆畫數:12
基本解釋:
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有「褲腰」、「褲襠」和兩條「褲腿」。
(1)褲子的音調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褲子[kù zi]
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有褲腰、褲襠和兩條褲腿。
2、褲頭[kù tóu]
褲衩兒。
3、褲兜[kù dōu]
褲子上的口袋。
4、馬褲[mǎ kù]
特為騎馬方便而做的一種褲子,膝部以上肥大,以下極瘦。
5、褲腿[kù tuǐ]
褲子穿在兩腿上的筒狀部分。
⑵ 褲子的讀音
褲子的英文讀音
美['traʊzɚz]
n.
褲子,長褲
[復數
trousers
]
中文諧音:
去無則字
⑶ 褲子的子字在拼音里聲調是幾聲
「褲子」的「子」字在拼音里聲調是輕聲,沒有聲調。
⑷ 褲子的拼音怎麼打
褲子 kù zi
褲子泛指(人)穿在腰部以下的服裝,一般由一個褲腰、一個褲襠、兩條褲腿縫紉而成。最早古人的褲子是很寬松的,用繩子系於腰下,而女人沒有,她們是不用工作的,後來形成男女平等,女人也要工作,有了褲子,褲子也變得緊起來。
據史料記載,中原地區的古人穿上有襠褲子是從戰國時期才開始的。當時趙國趙武靈王在邯鄲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就是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方法,此後,中原人才穿褲子,到了漢代,漢昭帝時才把有襠的褲叫做「褲」。
⑸ 褲子的褲的拼音
褲拼音:kù
基本信息:
部首:衤,四角碼:30254,倉頡:likq
86五筆:puyl,98五筆:puol,鄭碼:WTTH
統一碼:88E4,總筆畫數:12
基本解釋:
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有「褲腰」、「褲襠」和兩條「褲腿」:褲子。棉褲。短褲。燈籠褲。
(5)褲子的音調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短褲[ǎn kù]
褲腳在膝蓋以上的褲子。
2、筒褲[tǒng kù]
褲腿呈直筒狀的褲子,褲腿膝部和最下端肥瘦略同。
3、褲腳[kù jiǎo]
褲腿的最下端。
4、褲襠[kù dāng]
兩條褲腿相連的地方。
5、裙褲[qún kù]
一種褲筒肥大,穿在身上看上去像裙子的女褲。
⑹ 褲子。裙子的拼音和聲調
褲 子拼音
ku zi
第四聲第三聲
裙 子拼音
qun zi
第二聲第三聲
⑺ 褲子的褲是第幾聲調
褲子(kù zi )第四聲
⑻ 褲子的拼音
褲子的拼音非常簡單,就是Ku zi。只不過在輸入法當中沒有辦法直接輸入音調,第1個應該是第4聲,第二一個應該是第3聲,這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常用的一些拼音。
⑼ 「褲子」和「裙子」的拼音和聲調是什麼
kù zǐ
qún zǐ
⑽ 「褲子」的「子」字在拼音里聲調是什麼
「褲子」的「子」字在拼音里聲調是輕聲,沒有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