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男裝百科 > 沒有紅紐扣的襯衫電影

沒有紅紐扣的襯衫電影

發布時間:2022-09-28 22:57:21

1. 高手來!

肖復興,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畢業於北京匯文中學;1968年到北大荒插隊;1982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當過大中小學教師,曾任《小說選刊》副主編。現任《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已出版50餘種書,曾多次獲全國及北京、上海地區優秀文學獎。近著有《肖復興自選集》3卷,《肖復興散文》藝術卷、情感卷等。

肖復興是中國八十年代以來創作較為活躍,收獲頗為豐厚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朴實無華,向人們講述著一個個看上去頗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這一系列似乎誰都可能經歷的故事中,作者寫出了他對生活的獨到觀感,寫出了人的處境,人的精神渴求,寫出了社會在其演進發展過程中的細微變化。

肖復興的散文創作涉獵范圍很廣,有有關風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樂藝術的記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筆細膩,意味雋永,寫出了水之經典、山之精魂、音樂之永恆,引導讀者漫遊於自由廣闊的藝術天地。

肖復興,曾經當過十年的記者。

作者語:「人其實是很脆弱的,傷懷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裡的感受無可言說。我知道,無論過去是對是錯,是可以傷感,還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人可以回過頭往後看,但路卻總是要往前走。過去的路是一張弓,只能彈射得我們向前飛奔,這就是我們無法逃避又不可選擇的命運。」

--------------------------------------------------
鐵凝,女,中國作家協會主席,1957年9月生於北京。

祖籍河北趙縣。父為油畫及水彩畫家,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母親是聲樂教授,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鐵凝為長女。

1975年高中畢業,因酷愛文學,放棄留城、參軍,自願赴河北博野縣農村插隊。同年《會飛的鐮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兒童文學集。該小說是鐵凝高中時的一篇作文,後被認為是其小說處女作。

1975年至1978年在農村務農4年,此間寫出《夜路》《喪事》《蕊子的隊伍》等短篇小說,發表於《上海文藝》《河北文藝》等文學期刊。

1979年調保定地區文聯《花山》編輯部任小說編輯。冬,參加全國兒童文學創作座談會,會議期間拜望茅盾、張天翼等前輩。

1980年參加河北省文學講習班。同年,短篇小說《灶火的故事》在孫犁主辦的《天津日報》「文藝增刊」發表,《小說月報》轉載,並引起爭鳴。第一本小說集《夜路》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1982年夏,參加《青年文學》編輯部在青島舉辦的筆會,會間寫出短篇小說《哦,香雪》(發表於當年第9期《青年文學》)。同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3年《哦,香雪》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同年第一部中篇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在《十月》發表。

1984年短篇小說《六月的話題》發表於《山花》,並被改編為電視短劇。同年由保定地區文聯調河北省文聯從事專業創作,並於當年召開的河北省第四次文代會上當選為河北省文聯副主席。1985年,《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和《六月的話題》分別獲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根據《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改編的電影《紅衣少女》獲本年度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年初,在中國作家協會第4次會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成為該協會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一位理事。5月,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中藝術交流中心之邀,隨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美國,其間在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及國際筆會中心美國會所與美國作家、學者座談、交流中美當代文學現狀。

1986年應邀赴挪威參加第二屆國際女作家書展,在該書展專為中國作家舉辦的「中國作家報告日」做「中國女作家與當代文學」的演講。同年中篇小說《麥秸垛》在《收獲》發表,河北省文聯召開鐵凝作品研討會。

1987年應霍英東先生之邀,隨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香港、澳門。中篇小說《村路帶我回家》改編為同名電影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

1988年第一部長篇小說《玫瑰門》在作家出版社大型刊物《文學四季》創刊號以頭條位置發表,次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台灣版小說集《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由台北新地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小說集《麥秸垛》由中國文學出版社出版。西班牙文《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單行本在西班牙馬德里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9年2月,《文藝報》、作家出版社、河北省文聯在北京聯合召開《玫瑰門》研討會。同年,中篇小說《棉花垛》在《人民文學》發表。

1990年至1991年,寫出《孕婦和牛》《馬路動作》《砸骨頭》《埋人》等小說,將《哦,香雪》改編成同名電影,由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拍攝,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春片最高獎。為首批國管專家,終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兩年間積極協助當地政府為開發野三坡旅遊風景區立項和申請資金。

1992年出版兩本散文集《草戒指》(百花文藝出版社)、《女人的白夜》(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3年,發表中篇小說《對面》。獲得該年度中國作家協會頒發的「莊重文文學獎」。

1994年,長篇小說《無雨之城》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連續4個月列為上海、深圳、北京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鐵凝認為此書並非為了暢銷而寫。被《女友》雜志評為「中國十佳作家」。

1995年春,應美國政府之邀,參加「國際訪問者計劃」訪問美國13個州,並接受俄克拉何馬州「名譽副州長」之證書。夏,應高雄文藝家協會之邀,隨內地作家代表團訪問台灣,在台北拜會林海音先生。9月,在北京參加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非政府論壇。日本東京近代文藝社出版鐵凝小說集《給我禮拜八》,譯者池澤實芳。電視劇《遭遇禮拜八》(上下集)播出。

1996年10月,河北省作家協會從河北省文聯中獨立分設,鐵凝當選為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同年年底,在中國作家協會第5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鐵凝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同年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5卷本《鐵凝文集》。

1997年秋,應美國國務院邀請,隨中國國務院知識產權考察團訪問美國。短篇小說《安德烈的晚上》在《青年文學》發表,多家刊物轉載,獲《小說選刊》年度獎。之後據此改編的同名電影由青年電影製片廠拍攝。被河北師范大學中文系聘為客座教授。散文集《女人的白夜》獲中國首屆「魯迅文學獎」。

1998年2月,赴香港參加香港作家協會成立10周年慶祝活動。3月,應以色列希伯萊作家協會邀請,率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以色列。5月,應韓國亞洲美術館邀請,陪同父親訪問韓國。在河北省第七屆文藝振興獎評選中,獲該獎項中的最高獎「關漢卿獎」,即「個人終生成就獎」。被《萌芽》雜志社聘為「新概念作文大賽評委」。主編10人卷《女作家影記》,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9年初,中篇小說《永遠有多遠》在《十月》發表。5月,在北京參加挪威中國文學研討會,做題為「無法逃避的好運」的專題發言。9月,河北文學館及河北省作家協會新址落成。年底長篇小說《大浴女》脫稿。

2000年初,長篇小說《大浴女》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同時該作品討論會在北京召開。9月,參加由中國社科院土辦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作品討論會。

2001年春,由小說《安德烈的晚上》改編的同名電影由青年電影製片廠拍攝並在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播出。

2001年4月,應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協會邀請率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日本。8月,擔任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評選委員會主任委員。中篇小說《永遠有多遠》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此篇同時亦獲首屆「老舍文學獎」,《十月》文學獎,《小說選刊》年度獎,《小說月報》百花獎,北京市文學創作獎等。年末,在中國作家協會第6次代表大會上,再次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02年初,被上海大學文學院和河北大學人文學院聘為客座教授。7月,應加拿大世界華文寫作協會邀請,參加「華人文學——海外與中國第6屆研討會」。在「文學中的文明與暴力」的主題研討中,做題為「從夢想出發」的專題演講。

8月,在河北省作家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上,再次當選為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藝術隨筆集《遙遠的完美》脫稿。日本東京近代文藝社出版鐵凝小說集《紅衣少女》,譯者池澤實芳。法文版《大浴女》即由法國比基耶出版社出版。由《永遠有多遠》改編的15集同名電視連續劇在國內40餘家電視台播出。

5種小說和散文集《誰能讓我害羞》《第十二夜》《回到歡樂》等分別由新世界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等出版。

2003年,《遙遠的完美》由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應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之邀,主編5卷本《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選》。

應新加坡教育部邀請,赴新加坡「寫作營」授課。

日文版小說集《麥秸垛》由東京現代文藝社出版。

2006年11月12日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全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當選中國作協主席。

--------------------------------------------------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出生於福建石碼鎮,朦朧詩派代表詩人之一。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 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主要著作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等。

舒婷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與北島、顧城齊名。

其實,舒婷最為著名的一首詩應是《致橡樹》,誰說她的詩沒有反抗性?看:

致橡樹

——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看這一句:「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簡單明了的說,我是作為一個人在愛你,我和你同樣是人,女人同樣是人!在這一點上,舒婷堪比張愛玲。

-------------------------------------------------
劉墉,號夢然,1949年生於台北,號夢然,雙魚座,AB型;祖籍北京,畫家,作家.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研究生、聖若望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國立台灣師范大學美術系學士,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紐約聖若望大學專任駐校藝術家、聖文森學院副教授,現任水雲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及專業作家、畫家。著有有聲書《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飛揚》《在靈魂居住的地方》及華文地區最暢銷的勵志書《螢窗小語》、《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文學經典作品《花痴日記》、《母親的傷痕》、《殺手正傳》、《那條時光流轉的小巷》,處世系列《人生的真相》、《我不是教你詐》、《你不可不知的人性①②》、《把話說到心窩里》(合訂本)、《不要累死你的愛》以及《劉墉山水寫生畫法(中英文版)》、《白雲堂畫論畫法(中英文版)》等文學、藝術作品七十餘種。

劉墉自述:一個很認真生活,總希望超越自己的人.19歲進入師大美術系,23歲應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參加當代名家畫展.25歲參加全國美展,29歲由新聞局及歷史博物館聯合推薦赴美講學.31歲成為紐約聖若望大學的專任駐校藝術家.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紐約聖若望大學駐校藝術家,聖文森學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餘,在世界各地舉行個展近三十次.

創作的原則是:為自己說話,也為時代說話;處世的原則是:不負我心,不負我生.現主持水雲齋.有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很冷的眼,一雙很勤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

據台灣最大連鎖書店"金石堂"統計,劉墉為十六年來台灣暢銷書作家之冠。他的作品在中國大陸銷售超過千萬冊。在繪畫方面,劉墉曾應邀在世界各地舉行個展近三十次,作品有台灣歷史博物館、美國諾克斯維爾市政府、德國亞東博物館、美國加州工藝博物館等地收藏。在新聞方面,劉墉製作並主持電視新聞節目"實事論壇"曾獲金鍾獎;並被台灣的綜合電視周刊讀者票選為"最受歡迎的電視記者"。在戲劇方面,劉墉曾主演《紅鼻子》、《武陵人》等多個舞台名劇,並獲得話劇欣賞演出委員會頒發的金鼎獎。在詩歌方面,劉墉在大學時期即獲中國新詩學會頒發的"優秀青年詩人獎"。在演講方面,劉墉曾在中國大陸、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地舉行近百場巡迴演講,並透過義賣有聲書,為慈善團體募得台幣千萬元。他持續不懈地從事公益活動,在台灣義賣畫卡、辦青少年免費諮尚中心,在大陸舉行幫助下崗工人子女徵文比賽、捐助兩百多個大中學生就學,並捐建希望小學而今已達33所。

劉墉年表:

1949生於台北。
1958喪父。
1962家中失火,夷為平地。母子二人於廢墟築一草房以棲身。
1964入台北成功高中,獲全省學生美展教育廳長獎。
1968入師大美術系。
1971獲中國新詩學會頒「優秀青年詩人獎」。
與師大同學畢薇薇結婚。
主演「紅鼻子」(又名快樂的人)舞台劇獲話劇欣賞演出委員會頒「金鼎獎」。
1972獲師大美術系師生展國畫第一名教育部長獎。
「聽蜀僧浚彈琴圖」由國立歷史博物館選送第八屆中日美術交換展。(此後均應邀)
主演「武陵人」舞台劇。
應聘為成功高中美術教師。
育子劉軒。
1973主持中視益智節目「分秒必爭」。
應聘為中視新聞部記者。
出版螢窗小語第一集。
代表出席第二屆世界詩人大會。
應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參加第二屆當代名家畫展。(此後數屆均應邀)
1974應邀參加第七屆全國美展。(此後數屆均應邀)
獲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獎助出版螢窗小語第二集。(此
後每年或隔年出版一本,至82年共七集)
應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參加中國名家美國巡迴。
1975應邀參加中國名家日本巡迴展。
舉行首次個展。(此後在國內個展三次。國外至89年共30餘次)
1976製作中視「時事論壇」節目。獲金鍾獎。
「螢窗小語」由國防部選印為國軍官兵優良讀物。獲國防部榮譽紀念獎。
與周澄、林千乘、李義弘、塗燦琳合組西窗雅集畫會。
1977出版詩畫散文集「螢窗隨筆」。
獲綜合電視周刊選為「最受歡迎電視記者」,旋即辭去中視記者工作。
1978赴美。
應聘為維州丹維爾美術館藝術家,並於全美各地展出。
應聘為中視駐美代表。
1979入紐約聖若望大學東亞研究所。
出版譯作「死後的世界」。
1980出版與西冷教授合著之「牡丹芍葯畫譜」。
應聘為聖若望大學專任駐校藝術教授。
1982離台4年後首次返國。
出版「春之煩」。
出版詩畫、散文、小說集「真正的寧靜」。
1983出版「花卉寫生畫法」。(中英文版)
1984出版「山水寫生畫法」。(中英文版)
幽默散文集「小生大蓋」由皇冠雜志社出版。
1985出版「翎毛花卉寫生畫法」。(中英方版)
入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班。
1986出版「點一盞心燈」散文集。
出版「唐詩句典」。
出版小說散文集「姜花」。
應聘為全美水墨畫協會年展主審。
1987出版「白雲堂畫論畫法」。(中英文版)
1988出版「林玉山畫論畫法」。(中英文版)
1989出版小說散文集「四情」。
出版散文集「超越自已」。
育女劉倚帆。
出版「劉墉畫集」。
1990再赴大陸黃山寫生。移居紐約長島。
應廣電基金邀請返台,為製作「中國文明的精神專輯」進行評估。
應有熊氏藝術中心邀請舉行「黃山歸來」個展。
1991向聖若望大學請假三年。
應財團法人廣播電視發展基金邀請返台,「中國文明的精神專輯」腳本編撰工作。
成立水雲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攜子劉軒赴中國大陸考察研究。
1992畫作入藏紐約保華文化中心。三赴大陸考察研究。
「中國文明的精神」編撰工作完成。
1993應邀參加中正紀念堂中正畫廊開幕「當代名家國畫油畫大展」。
攜子劉軒參加「永不遺忘的心情」活動,為台南瑞復益智中心募款。
當選中國美術協會理事。
簡體字版《螢窗小語》一二三集。《點一盞心燈》、《四情》。
《愛就註定了一生的漂泊》由北京友誼出版社出版。赴英法瑞德比寫生。
1994辭聖若望大學教職。
義賣與劉軒合作完成之《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有
聲書,為台南德蘭啟智中心募款。
與劉軒展開「從無聲的愛到有聲的愛」募款活動。
獲台南市長施治明頒「台南市鑰」。
赴挪威寫生。
成立水雲齋青少年免費諮商中心
簡體字版《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及
《螢窗小語)四、五、六、七集由廣西灕江出版社出版。
1995應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邀請,前往吉隆坡、新
山、雙溪大年為僑社義講。
應邀(兔審查)參加全國美展。
簡體字版《人生的真相》、《冷眼看人生》、《沖破人生的
冰河》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
應統一企業邀請舉行全省巡迴演講。
將《在生命中追尋的愛》版稅及演講收入72萬元及畫卡24萬張捐贈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並舉行為殘障人義賣募款活動。
赴義大利寫生。
義賣有聲書《這個叛逆的年代》(馬來西亞董總出版。
收入作為董總推展僑教之用。)
應馬來西亞南洋商報邀請開辟專欄。
1996當選金石堂「年度風雲人物」。《迎向開闊的人生》獲選
為「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書」。
義賣有聲書《在生命中追尋的愛》(伊甸社會福利基金
出版。收入作為伊甸照顧殘障人之用。)
授權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簡體字版《我不是教你詐》、
《迎向開闊的人生》、《把握我們有限的今生》、《在生命中追尋的愛)。
應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邀請,前往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學校義講。
應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總會邀請,前往巴生、檳城等地作募款義講。
應新加坡世界書展邀請,前往新加坡演講。
將《我不是教你詐②》版稅50萬元及繪畫原作等捐贈伊甸社會福利基金,
並舉行為殘障娃娃家庭社區服務專案募款活動。
擔任花旗銀行「電話送愛心」為殘障小朋友募款活動代言人。
獲內政部頒發「特別志願服務獎章」。
經金石堂統計為十年來台灣最暢銷作家。
1997應中國大陸全國性刊物《中學生月刊》邀請撰寫專欄。
稿費捐贈希望工程。
《殺手正傳》(摘錄)於中國時報連載。
應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邀請,前往沈陽、長春、北京演講及簽名。
並決定將漢大出版諸書之今後全部版稅捐贈希望工程。
為盲人製作《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附點字有聲書,交愛盲文教
基金會贈與有人。
《我不是教你詐①②》由國防部印供官兵閱讀。
為馬來西亞華校董事會在全馬作五場巡迴募款演講。
義賣畫卡為美國「美華防癌協會」募款。
錄制《在靈魂居住的地方》附點字有聲書,交愛盲贈與盲人。

劉墉的著作
文藝理論:
《中國繪畫的符號》(《幼獅文藝》•1972)
《詩朗誦團體的建立與演出》(聯合報1981)
《花卉寫生法(中英文版)》(紐約水雲齋•1983)
《山水寫生法TheThousandMountains(中英文版)》(紐約水雲齋•1984)
《翎毛花卉寫生書(中英文版)》(紐約水雲齋•1985)
《唐詩句典(暨分析)》(紐約水雲齋•1986)
《白雲堂畫論書法InsideTheWhiteCloudstudio(中英文版)》(紐約水雲齋•1987)(太平洋文化基金會獎助)
《林玉山畫論書法TheRealSpiritofNature(中英文版)(紐約水雲齋•1988)(太平洋文化基金會獎助)
《中國繪畫的省思》(專欄系列)(中國時報•1990)
《藝林瑰寶(專欄系列)》(《財富人生雜志》•1990)
《內在的真實與感動》(聯合報•1991)
《中國文明的精神(三十集二十七萬字)》(廣電基金•1992)
《屬於這個大時代的麗水精舍》(太平洋文化基金專刊(1995)

畫冊及錄影:
《歐洲藝術巡禮》(中國電視公司播出•1977)
《芍葯畫譜》(水雲齋•1980)
《ThReaITranquility(英文版錄影帶)》(紐約聖若望大學•1981)
《春之頒(印刷冊頁)》(紐約水雲齋•1982)
《真正的寧靜(印刷冊頁)》(紐約水雲齋•1982)
《(英文版錄影帶)》(紐約海外電視25台播出•1987)
《劉墉畫集(中英文版)》(紐約台北水雲齋•1989)
《劉墉畫卡(全套三十四張))(水雲齋•1993•1994•1995•1996•1997)

有聲書:
《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劉墉•劉軒演講專輯)》(台甫德蘭啟智中心•只供義賣•1994)
《這個叛逆的年代(劉墉演講專輯)》(馬來西亞華僑董事會聯合總會•只供義賣•1995)
《在生命中追尋的愛(劉墉演講專輯)》伊甸社會福利基金•只供義賣•1996)

譯作:
《死後的世界(瑞蒙模第原著)》(水雲齋•1979)
《顫抖的大地(劉軒原著)》(水雲齋•1992)

詩、散文、小說:
《螢窗小語(第一集)》(水雲齋•1973)
《螢窗小語(第二集)》(水雲齋•1974)
《螢窗小語(第三集)》(水雲齋•1975)
《螢窗小語(第四集)》(水雲齋•1976)
《螢窗隨筆(詩畫散文集)》(水雲齋•1977)
《螢窗小語(第五集)》(水雲齋•1978)
《螢窗小語(第六集)》(水雲齋•1979)
《螢窗小語(第七集)》《真正的寧靜(詩畫散文小說集)》(水雲齋•1982)
《小生大蓋(幽默文集)》(皇冠•1984)
《點一盞心燈》《姜花》(水雲齋•1986)
《超越自己》《四情》(水雲齋•1989)
《創造自已》《紐約客談》(水雲齋•1990)
《肯定自己》〈愛就註定了一生的漂泊》(水雲齋•1991)
《人生的真相》《生死愛恨一念間》(水雲齋•1992)
《冷眼看人生》《屬於那個叛逆的年代(改寫•改寫•劉軒原著)》《離合悲歡總是緣》(水雲齋•1993)
《沖破人生的冰河》《作個飛翔的美夢》《把握我們有限的今生》(水雲齋•1994)
《我不是教你詐》《迎向開闊的人生》《在生命中追尋的愛》(水雲齋•1995)
《生生世世未了緣》《抓住心靈的震顫》《我不是教你詐②》(水雲齋•1996)
《尋找一個有苦難的天堂》《殺手正傳》《在靈魂居住的地方》(水雲齋•1997)

劉墉,畫家、作家。一個很認真生活,總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紐約聖若望大學駐校藝術家、聖文森學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餘種,在世界各地舉行個展近三十次。 創作的原則是「為自己說話,也為時代說話」;處世的原則是「不負我心,不負我生」。現主持水雲齋。有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很冷的眼、一雙很勤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

2. 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的作者簡介

鐵凝,女,1957年9 月生於北京。祖籍河北趙縣。父為油畫及水彩畫家,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母親是聲樂教授,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鐵凝為長女。
1975年高中畢業,因酷愛文學,放棄留城、參軍,自願赴河北博野縣農村插隊。同年《會飛的鐮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兒童文學集。該小說是鐵凝高中時的一篇作文,後被認為是其小說處女作。
1975年至1978年在農村務農4 年,此間寫出《夜路》《喪事》《蕊子的隊伍》等短篇小說,發表於《上海文藝》《河北文藝》等文學期刊。
1979年調保定地區文聯《花山》編輯部任小說編輯。冬,參加全國兒童文學創作座談會,會議期間拜望茅盾、張天翼等前輩。
1980年參加河北省文學講習班。同年,短篇小說《灶火的故事》在孫犁主辦的《天津日報》「文藝增刊」發表,《小說月報》轉載,並引起爭鳴。第一本小說集《夜路》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1982年夏,參加《青年文學》編輯部在青島舉辦的筆會,會間寫出短篇小說《哦,香雪》(發表於當年第9 期《青年文學》)。同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1983年《哦,香雪》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同年第一部中篇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在《十月》發表。
1984年短篇小說《六月的話題》發表於《山花》,並被改編為電視短劇。同年由保定地區文聯調河北省文聯從事專業創作,並於當年召開的河北省第四次文代會上當選為河北省文聯副主席。
1985年,《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和《六月的話題》分別獲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根據《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改編的電影《紅衣少女》獲本年度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年初,在中國作家協會第4 次會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成為該協會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一位理事。 5月,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中藝術交流中心之邀,隨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美國,其間在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及國際筆會中心美國會所與美國作家、學者座談、交流中美當代文學現狀。
1986年應邀赴挪威參加第二屆國際女作家書展,在該書展專為中國作家舉辦的「中國作家報告日」做「中國女作家與當代文學」的演講。同年中篇小說《麥秸垛》在《收獲》發表,河北省文聯召開鐵凝作品研討會。
1987年應霍英東先生之邀,隨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香港、澳門。中篇小說《村路帶我回家》改編為同名電影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
1988年第一部長篇小說《玫瑰門》在作家出版社大型刊物《文學四季》創刊號以頭條位置發表,次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台灣版小說集《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由台北新地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小說集《麥秸垛》由中國文學出版社出版。西班牙文《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單行本在西班牙馬德里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9年2 月,《文藝報》、作家出版社、河北省文聯在北京聯合召開《玫瑰門》研討會。同年,中篇小說《棉花垛》在《人民文學》發表。
1990年至1991年,寫出《孕婦和牛》《馬路動作》《砸骨頭》《埋人》等小說,將《哦,香雪》改編成同名電影,由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拍攝,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春片最高獎。為首批國管專家,終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兩年間積極協助當地政府為開發野三坡旅遊風景區立項和申請資金。
1992年出版兩本散文集《草戒指》(百花文藝出版社)、《女人的白夜》(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3年,發表中篇小說《對面》。獲得該年度中國作家協會頒發的「莊重文文學獎」。
1994年,長篇小說《無雨之城》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連續4 個月列為上海、深圳、北京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鐵凝認為此書並非為了暢銷而寫。被《女友》雜志評為「中國十佳作家」。
1995年春,應美國政府之邀,參加「國際訪問者計劃」訪問美國13個州,並接受俄克拉何馬州「名譽副州長」之證書。夏,應高雄文藝家協會之邀,隨內地作家代表團訪問台灣,在台北拜會林海音先生。9 月,在北京參加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非政府論壇。日本東京近代文藝社出版鐵凝小說集《給我禮拜八》,譯者池澤實芳。電視劇《遭遇禮拜八》(上下集)播出。
1996年10月,河北省作家協會從河北省文聯中獨立分設,鐵凝當選為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同年年底,在中國作家協會第 5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鐵凝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同年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5 卷本《鐵凝文集》。
1997年秋,應美國國務院邀請,隨中國國務院知識產權考察團訪問美國。短篇小說《安德烈的晚上》在《青年文學》發表,多家刊物轉載,獲《小說選刊》年度獎。之後據此改編的同名電影由青年電影製片廠拍攝。被河北師范大學中文系聘為客座教授。散文集《女人的白夜》獲中國首屆「魯迅文學獎」。
1998年2 月,赴香港參加香港作家協會成立10周年慶祝活動。3 月,應以色列希伯萊作家協會邀請,率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以色列。5 月,應韓國亞洲美術館邀請,陪同父親訪問韓國。在河北省第七屆文藝振興獎評選中,獲該獎項中的最高獎「關漢卿獎」,即「個人終生成就獎」。被《萌芽》雜志社聘為「新概念作文大賽評委」。主編10人卷《女作家影記》,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9年初,中篇小說《永遠有多遠》在《十月》發表。5 月,在北京參加挪威中國文學研討會,做題為「無法逃避的好運」的專題發言。9 月,河北文學館及河北省作家協會新址落成。年底長篇小說《大浴女》脫稿。
2000年初,長篇小說《大浴女》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同時該作品討論會在北京召開。9 月,參加由中國社科院土辦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作品討論會。
2001年春,由小說《安德烈的晚上》改編的同名電影由青年電影製片廠拍攝並在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播出。
2001年4 月,應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協會邀請率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日本。8 月,擔任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評選委員會主任委員。中篇小說《永遠有多遠》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此篇同時亦獲首屆「老舍文學獎」,《十月》文學獎,《小說選刊》年度獎,《小說月報》百花獎,北京市文學創作獎等。年末,在中國作家協會第6 次代表大會上,再次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02年初,被上海大學文學院和河北大學人文學院聘為客座教授。7 月,應加拿大世界華文寫作協會邀請,參加「華人文學——海外與中國第6 屆研討會」。在「文學中的文明與暴力」的主題研討中,做題為「從夢想出發」的專題演講。
8 月,在河北省作家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上,再次當選為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藝術隨筆集《遙遠的完美》脫稿。日本東京近代文藝社出版鐵凝小說集《紅衣少女》,譯者池澤實芳。法文版《大浴女》即由法國比基耶出版社出版。由《永遠有多遠》改編的15集同名電視連續劇在國內40餘家電視台播出。
5 種小說和散文集《誰能讓我害羞》《第十二夜》《回到歡樂》等分別由新世界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等出版。
2003年,《遙遠的完美》由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應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之邀,主編5 卷本《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選》。
應新加坡教育部邀請,赴新加坡「寫作營」授課。
日文版小說集《麥秸垛》由東京現代文藝社出版。
2004年出版《鐵凝日記》。
2006年1月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其長篇新作《笨花》。
2006年11月14日第七屆全國作代會上最新當選為全國作協第七屆主席。

3. 中央6台播出的一部國產電影 少女 的女主角是誰 講的70年代的學生故事

是不是這個?

紅衣少女 (1984)
Girl in Red (1984)
地區 中國大陸
色彩 彩色
對白 國語
出品 峨嵋

導演 陸小雅
編劇 陸小雅
攝影 謝二祥

演員表
按演員表順序
鄒倚天 ......安然
羅燕 ......安靜
宋旭 ......爸爸
王頻 ......媽媽
李嵐 ......韋婉

故事梗概:
根據鐵凝的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改編。 安然像個"假小子",有人喜歡她,有人討厭她,在她身上體現著時代的印跡和未來的光輝。姐姐安靜理解這個16歲少女的心。安然上高中後,安靜給妹妹買了一件大紅襯衫,安然穿上神氣極了。安靜的性格和妹妹不一樣,是個深沉柔弱的姑娘。姐妹二人感情篤深。安然最怕姐姐結婚。除了姐姐的婚事,安然還怕每學期末的評"三好"。連續三年評上三好學生的,考大學時可以得到照顧。安然聰明、刻苦、成績優良,熱情積極、關心同學,照理說要評上三好不成問題,而她卻感到沮喪……

4. 誰有《沒有紐扣的紅襯衫》 原文

內容簡介:
沒有紐扣的紅襯衫,中篇小說,鐵凝著,發表於1984年,曾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根據《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改編的《紅衣少女》獲「金雞獎」「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鐵凝也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一位理事。
故事梗概:
安然像個'假小子',有人喜歡她,有人討厭她,在她身上體現著時代的印跡和未來的光輝。姐姐安靜理解這個16歲少女的心。安然上高中後,安靜給妹妹買了一件大紅襯衫,安然穿上神氣極了。安靜的性格和妹妹不一樣,是個深沉柔弱的姑娘。姐妹二人感情篤深。安然最怕姐姐結婚。除了姐姐的婚事,安然還怕每學期末的評'三好'。連續三年評上三好學生的,考大學時可以得到照顧。安然聰明、刻苦、成績優良,熱情積極、關心同學,照理說要評上三好不成問題,而她卻感到沮喪,沒有信心。原因在於她曾得罪過班主任韋婉,並揭穿了班長祝文娟的虛偽。姐姐安靜了解到妹妹的苦惱便去拜訪安然的班主任、她昔日的老同學韋婉。韋婉出於世俗的偏見和對安然的忌恨,片面地向安靜介紹了安然在班級中的種種'壞'表現,並特別強調,安然'現在打扮起來了,還穿了一件紅襯衫,這是一種跡象,要引起注意'。一場圍繞'評三好'引起的思想沖突由學校帶到家庭,打破了這個家庭的正常氣氛。對於姐姐的窺探、媽媽的責罵,安然自有主張。姐姐安靜是某文藝期刊的編輯,為使妹妹能評上'三好',她違背自己的心願給韋婉送內部觀摩電影票,還刊發了韋婉那首極其蹩腳的'甩膀子詩'。世故而淺薄的韋婉也心領神會地在'評三好'會上搞小動作,硬將她平素並不喜歡的安然評上了'三好'生。盡管評上了'三好',但安然並沒有逃脫一場污泥濁水鋪天蓋地而來的人身攻擊,連她身上那件紅襯衫也成了罪狀。她感到委屈,而當她得知姐姐安靜與韋老師在'評三好'背後所做的微妙'交易'時,她陷入更深的痛苦和思索之中。生活並不等於冰棍、足球、迪斯科,生活也有猜忌、困惑和冷漠。米曉玲由於家境困難,不得不中途輟學,到商店去當營業員。沉默寡言的劉冬虎因父母分離,不得不告別自己的母校和同學,迎接他的還不知是什麼。善良正直的爸爸一輩子苦苦追求,卻畫了那麼多不被人賞識的畫。溫柔馴服的姐姐要嫁給一個身邊有孩子的男人,而平時極其開通豁達的爸爸卻暴跳如雷。姐姐最終還是走了。安然的好朋友米曉玲、劉冬虎也都含著眼淚走了。這就是生活,既很美,也很累。她,安然也要勇敢地去走,用自己的勇氣去拉開人生的序幕。

5. 鐵凝的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原文哪裡有拜託各位大神

本來這里有鏈接,被刪除了,找不到了,看看簡介吧《沒有紐扣的紅襯衫》 編輯詞條專家發言多義詞 參與討論 目前沒有摘要,馬上添加 1983年鐵凝的第一部中篇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發表。1985年《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獲第三屆全國優秀中小說獎。根據《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改編的《紅衣少女》獲「金雞獎」「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一位理事。目錄[隱藏] 故事梗概 寫作背景 作者簡介 相關聯接 《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故事梗概 安然像個'假小子',有人喜歡她,有人討厭她,在她身上體現著時 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6%B2%A1%E6%9C%89%E7%BA%BD%E6%89%A3%E7%9A%84%E7%BA%A2%E8%A1%AC%E8%A1%AB%E3%80%8B

6. 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的內容簡介

沒有紐扣的紅襯衫,中篇小說,鐵凝著,發表於1984年,曾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根據《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改編的《紅衣少女》獲「金雞獎」「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鐵凝也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一位理事。

7. 有什麼反映80年代學校、教育這一塊的電影

一個不能少是90年代的,80年代學校的電影有《紅衣少女》和《女大學生宿舍》
女大學生宿舍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83年,本片根據喻杉所著同名短篇小說改編,其主要劇情為:80年代初,大學中文系的205號女生宿舍,住進了五個剛入校的姑娘。匡亞蘭是個剛強的姑娘,她不願成為養母的負擔,靠打零工勉強讀完了高中。辛甘從小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中,受到父母寵愛,十分任性。宋歌是班幹部,她尊師守紀,熱愛勞動,可內心深處缺乏對同志的信任和熱情。夏雨膽小而單純,具有詩人的氣質。來自農村的駱雪梅性格溫和善良。短短的一個學期過去了,205宿舍的五個姑娘終於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紅衣少女 (1985)
女高中生安然(鄒倚天 飾)聰明爽朗,能理解深厚博大的情感卻不甚了了生活中與利益相關的瑣碎規則,她堅信「正義感和誠實」是做人的准則,在班主任語文老師韋婉的課上當眾指出了後者教學錯誤,然而同學們並不支持她。
米曉玲和劉東虎是和安然走得比較近的同學,他們也有自己的不如意,和安然「姐們」相稱的米曉玲因為家庭原因不得不放棄學業改做售貨員,同住一棟樓內的劉東虎父母情感不和,面臨著家庭的解體……班長祝文娟為人明哲保身,卻很受班級上下歡迎。
安然的母親為家庭放棄了自己的專業,長年的刻板生活讓他滿腹抱怨,督促安然為高一的三好學生名額努力,因為這事關女兒前途……父親(朱旭 飾)思想開明,卻因不願用自己的畫作迎合外界需求而不得志。家裡最愛安然的姐姐安靜(羅燕 飾)借職務便利發表了韋老師的蹩腳詩作來換取安然提名三好學生的資格……
八十年代中期,一個普通家庭作為時代的剖面,透露了人性在經歷特殊時期之後的斑斑印跡。
影片《紅衣少女》根據鐵凝的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改編,圍繞普通高中女生安然的生活經歷,展現了一個復雜的社會和一場深層次的思想沖突。該片獲1985年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文化部1984年度優秀影片一等獎。

與沒有紅紐扣的襯衫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體恤大外套小怎麼穿 瀏覽:869
皇馬冬季訓練外套 瀏覽:431
服裝旗袍上衣 瀏覽:114
呢子衣配什麼褲子好看嗎 瀏覽:174
旗袍秀的基本步操作 瀏覽:736
羽絨服時尚的外國品牌 瀏覽:74
正裝可以和馬甲搭配嗎 瀏覽:363
羊長外套搭配什麼圍巾好看 瀏覽:689
男人運動穿的褲子好看 瀏覽:700
粉紅色衛衣搭什麼顏色的褲子好看 瀏覽:150
春秋針織外套女 瀏覽:372
魚馬甲 瀏覽:625
佟年黑色棉衣是什麼牌子 瀏覽:221
白色的大衣配黑色的褲子可以嗎 瀏覽:354
襯衫女冬季寬松 瀏覽:732
在淘寶上查找什麼找褲子好看 瀏覽:30
絕地求生怎麼容易抽到風衣 瀏覽:816
淺紫色風衣如何搭配 瀏覽:802
穿aj1變色龍配什麼褲子 瀏覽:511
老年短風衣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