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褲子的拼音
褲子的拼音非常簡單,就是Ku zi。只不過在輸入法當中沒有辦法直接輸入音調,第1個應該是第4聲,第二一個應該是第3聲,這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常用的一些拼音。
② 褲子的褲的筆順怎麼寫
褲
kù
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有「褲腰」、「褲襠」和兩條「褲腿」:褲子。棉褲。短褲。燈籠褲。
筆畫數:12;
部首:衤;
筆順編號:452344131512
③ 褲子的褲的拼音
褲拼音:kù
基本信息:
部首:衤,四角碼:30254,倉頡:likq
86五筆:puyl,98五筆:puol,鄭碼:WTTH
統一碼:88E4,總筆畫數:12
基本解釋:
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有「褲腰」、「褲襠」和兩條「褲腿」:褲子。棉褲。短褲。燈籠褲。
(3)褲子的褲是幾聲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短褲[ǎn kù]
褲腳在膝蓋以上的褲子。
2、筒褲[tǒng kù]
褲腿呈直筒狀的褲子,褲腿膝部和最下端肥瘦略同。
3、褲腳[kù jiǎo]
褲腿的最下端。
4、褲襠[kù dāng]
兩條褲腿相連的地方。
5、裙褲[qún kù]
一種褲筒肥大,穿在身上看上去像裙子的女褲。
④ 褲子的拼音怎麼打
褲子 kù zi
褲子泛指(人)穿在腰部以下的服裝,一般由一個褲腰、一個褲襠、兩條褲腿縫紉而成。最早古人的褲子是很寬松的,用繩子系於腰下,而女人沒有,她們是不用工作的,後來形成男女平等,女人也要工作,有了褲子,褲子也變得緊起來。
據史料記載,中原地區的古人穿上有襠褲子是從戰國時期才開始的。當時趙國趙武靈王在邯鄲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就是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方法,此後,中原人才穿褲子,到了漢代,漢昭帝時才把有襠的褲叫做「褲」。
⑤ 褲的拼音是什麼
褲的拼音是kù。聲母是k,韻母是u,聲調是第四聲。
一、褲的釋義
褲子。
二、漢字字源
形聲字。衣表意,其古文字形體像衣服,表示褲屬衣物;庫表聲,庫是存放東西的,而褲是遮蔽下體的。本義是褲子。
三、組詞
短褲、筒褲、褲襠、裙褲、褲兜等。
四、字形演變(如圖)
(5)褲子的褲是幾聲擴展閱讀:
一、短褲 [ ǎn kù ]
褲腳在膝蓋以上的褲子。
二、筒褲 [ tǒng kù ]
褲腿呈直筒狀的褲子,褲腿膝部和最下端肥瘦略同。
三、褲襠 [ kù dāng ]
兩條褲腿相連的地方。
四、裙褲 [ qún kù ]
一種褲筒肥大,穿在身上看上去像裙子的女褲。
五、褲兜 [ kù dōu ]
褲子上的口袋。
⑥ 褲的字義是什麼
褲,kù。形聲。從衣,庫聲。本義:褲子。古指套褲,今為成人滿襠褲及小兒開襠褲的通稱。
一、基本字義: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一般有褲腰、褲襠、褲管。按褲襠縫合與否,可分為滿襠褲和開襠褲;按褲管過膝與否,又分長褲、短褲。
二、字義淵源·:「古褲」有二:一為褲;一為惲(褌)。
1、《說文》無袴而有絝,曰:「絝,脛衣也,從系誇聲(苦故切)。」惲,《說文》:「惲,重厚也,從心軍聲(古渾切)惲或從衣。」音義全異。袴絝音義形皆同。
2、《詩經·秦風·無衣》「與子同澤」之澤,為此襗字。《說文》又曰「褰,絝也,從衣寒省聲,《春秋傳》曰征褰與襦(去虔切)」,所以袴絝襗褰四字,音形或同或否。但為脛衣則一。
3、袴〔褲〕,《釋名》曰:「袴,跨也,兩股各跨別也。」《急就篇》顏注曰:「袴,謂脛衣也,大者謂之倒頓,小者謂之校口。」褲之兩股曰襱。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袴,謂為「今所謂套袴也」,殊誤。按褲為脛衣無檔,古服上衣下裳,或衣裳相連,長可及肘,最短如襦亦及膝,皆可蔽下,著脛衣已足,無須著有襠之褲。今之著套褲另有裹褲,古之著褲則無,不能混為一談。有檔之褲,或以為惲,一作褌,亦有問題。
4、褌,《釋名》曰:「褌,貫也,貫兩腳,上系腰中也。」《急就篇》顏注曰:「合襠謂之褌,最親身者也。」段注說文,褌字,亦曰:「今之滿襠褲,古之褌也,自其渾合近身言,曰惲,自其兩襱孔穴言,曰惚,方言,無桐之褲,謂之犢。郭雲:即犢鼻褌。」皆以褌為合檔,與古褲異,今褲同。其實顏以褌為合檔,段且謂褌即犢鼻褌,為合檔,皆屬臆說,難以遽信。」
⑦ 褲子的褲是幾聲
褲是四聲
⑧ 褲子的褲是第幾聲調
褲子(kù zi )第四聲
⑨ 褲子的ku是幾聲
四聲,滿意的話就給個採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