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男裝百科 > 俄羅斯軍服海襯衫有啥意義

俄羅斯軍服海襯衫有啥意義

發布時間:2022-09-13 02:35:47

㈠ 為什麼十字軍中有很多不一樣的軍服

三大騎士團:騎士團出現於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期間,第一次十字軍遠征自1096-1099年結束後,建立起四個十字軍國家。在穆斯林虎視眈眈的威脅之下,十字軍國家處於動盪不安之中。於是,羅馬教皇組織起了幾個僧侶騎士團,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騎士團,即醫院騎士團、聖殿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
中世紀的騎士充滿了神秘和魅力,關於騎士的生活不斷地被好萊塢演繹成亦真亦幻的浪漫故事。其實,他們在外表上像修士僧侶,實質上卻是軍人;他們引用《聖經》中耶穌為人類犧牲自我的精神 《聖經》 祈禱詞,而是戰斗.他們的武器不是說教,而是戰爭與和平;他們心中的真實想法就是與其被敵人或對手殺死還不如主動消滅危險。

基本介紹
騎士團出現於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期間,第一次十字軍遠征自1096-1099年結束後,建立起四個十字軍國家。在穆斯林虎視眈眈的威脅之下,十字軍國家處於動盪不安之中。於是,羅馬教皇組織起了幾個教徒騎士團,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騎士團,即醫院騎士團、聖殿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
騎士團內部實行嚴格的集權制。每個團的最高首領是「總團長(Grand Master)」,歸其管轄的支團首領稱「支團長」,再往下還設有司令、馬廄長等;支團長以下的軍官組成總會,從屬於總團長;而總團長則直接聽命於羅馬教皇,必須唯教皇之命是從。
三大騎士團中最早成立的是聖約翰騎士團,通常被稱為醫院騎士團,它一直延續至今,被稱為馬爾他騎士團,之前也曾被稱為羅德騎士團(曾長期駐扎在羅德島),成員多為勃艮第騎士、北義大利騎士。
第二個成立的是聖殿騎士團,是十字軍東征期間最顯赫、財富最強大的騎士團,不過結局也悲涼,成員基本為法國騎士。
最後一個成立的是條頓騎士團,它的成員是清一色的德意志貴族,在耶路撒冷期間由於四面環敵使條頓騎士團無法發揮實際作用,但它後來回到歐洲,在德意志東方殖【移】民的歷史上給世人留下濃重的一筆。
醫院騎士團

醫院騎士團徽章
醫院騎士團全稱是「耶路撒冷、羅得島及馬爾他聖約翰主權軍事醫院騎士團」,又被稱為馬爾他騎士團,成立於1099年,最初是由法國貴族Gerard和幾名同伴在耶路撒冷的施洗者聖約翰教堂附近的醫院里成立,主要目的是照料傷患和朝聖者。
醫院騎士團口號「守衛信仰,幫助苦難!(Defence of the faith and assistance to the suffering)」。
醫院騎士團最初的標志是黑底白色的八角十字,到13世紀中期開始則普遍使用紅底白色的八角十字,這種八角十字也因騎士團之名被稱為「馬爾他十字」。
14世紀初,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進逼之下,騎士團不得不於1310年移到地中海東部的羅得島。
1530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同意把馬爾他島及其附近的戈佐島交給善堂騎士團管轄。於是,騎士團就在馬爾他島上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正式稱為「馬爾他騎士國」。
土耳其人對騎士團的卷土重來顯然很不安,1565年,土耳其人派出大軍進攻馬爾他。這場大戰一開始和上次在羅德島的大戰很相似:騎士團苦苦支撐,絕大多數城市都被摧毀,騎士團成員有一半戰死。就在騎士團眼看要支撐不住時,從西班牙來了一支援軍,戰場局勢頓時扭轉,土耳其軍隊倉惶撤退,損失達到3萬餘人。這次大勝使馬爾他騎士團國獲得了一段時間的和平局面。
1571年,土耳其人自以為海軍發展得差不多了,再次起兵,企圖消滅騎士團。不過這次他們敗得更慘:還沒到馬爾他,在海上就遇上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土耳其艦隊幾乎全被擊沉或俘虜。此後馬爾他騎士團國進入鼎盛時期,帆上標有馬爾他八角十字的戰船在地中海橫行無阻。
騎士團在馬爾他島的統治一直持續到18世紀,1798年6月11日,拿破崙迫使善堂騎士團投降,佔領了馬爾他島,島上騎士團的教堂和修道院被法軍洗劫一空。騎士團的大部分成員前往俄羅斯。在那裡,俄羅斯沙皇保羅一世給予他們以庇護,而騎士團則選舉保羅一世為新的騎士團大團長。
離開了馬爾他島之後,騎士團失去了領土,但作為一個組織仍然存在。
1834年騎士團在羅馬重建總部,終於再次穩定下來。騎士團的軍事使命已經完結,此後主要從事慈善事業。
如今,馬爾他騎士團仍然是聯合國的觀察員組織,它的總部設在羅馬,享有外交權力,但是馬爾他大廈主權依舊屬於義大利,而不是馬爾他騎士團。
宗教革命後,以德意志為首的新教國家的善堂騎士團從騎士團總部獨立出去,但仍然保持聖約翰騎士團的稱號。信仰天主教的馬爾他騎士團則是善堂騎士團的直接繼承者。
聖殿騎士團
聖殿騎士團的正式名稱是「基督和所羅門聖殿貧苦騎士團」,始創於1118年前後,其成員主要是來自法國的十字軍騎士。

聖殿騎士團標志
這個騎士團的創始者最初住在毗鄰救世主教堂的耶路撒冷王宮的一角,而救世主教堂的原址是阿拉伯伊斯蘭教的一個清真寺,據傳此地原是所羅門國王的神殿,「聖殿騎士團」的名稱由此而來,有時也譯為「神殿騎士團」(The Poor Fellow-Soldiers of Christ and of the Temple of Solomon)。另一種說法是,據說當時的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二世把猶太教聖殿內一部分院落劃予法國騎士們作為駐地,因而得名。
其成員分為四個階層:
* 騎士(Knights)騎士是騎士團的主體,只有最高等級的騎士才有權穿在背部繪有紅色十字的白色長袍。
* 軍士(Sergeants)軍士是步兵,級別較騎士低。他們是聖殿騎士團的軍事力量。
* 農夫(Farmers)農夫負責管理騎士團財產。
* 牧師(Chaplains)牧師負責禱告等宗教活動。
他們的徽記是一枚紅十字章。
教皇給予的特權、君主王侯的捐贈以及他們的領土擴張自力更生,使其迅速聚集了大量財富。然而正所謂樹大招風,13世紀末,西歐封建主在東方所建的殖[移]民地全部被消滅殆盡之後,聖殿騎士團被迫離開巴勒斯坦,轉入法國、英國及西班牙等國活動。
而當時統治法國的腓力四世,正陷於財政極其困難的窘境之中。覬覦騎士團的財產,他暗中與受他保護的教皇克萊門特五世合謀,指控聖殿騎士團為異端, 於1307年10月13日發出了逮捕法國境內全體聖殿騎士的密令。結果,大批聖殿騎士在偵訊過程中被折磨死去,騎士團的組織也隨之瓦解。
1312年,教皇克萊門特五世下令,正式解散了聖殿騎士團。
條頓騎士團
條頓騎士團的全稱是"耶路撒冷的德意志聖瑪麗善堂騎士團",簡寫為OT,成員基本為德意志貴族組成。

條頓騎士團標志
條頓騎士團成立之初,教皇批准他們穿和聖殿騎士團一樣的白色長袍,不過上面綉著的是黑十字,作為兩者的區別。從此後白底黑十字就成為條頓騎士團的標志。條頓騎士團旗幟上的十字跟一般的十字不一樣,它偏向左邊而不是左右對稱。
如果我們大家注意一下北歐國家的旗幟的話就不難發現,瑞典、丹麥、芬蘭、挪威、冰島等國的國旗上都有這種偏向左邊的十字,這種十字被稱為斯堪的納維亞十字。
條頓騎士團國雖然滅亡,但騎士團的黑十字標志仍被繼承並延續下來,在第二帝國、魏瑪共和國以及第三帝國的軍旗上,黑十字都是重要的標記,代表了從條頓騎士團開始的一脈相承的軍事傳統。鐵與血鑄成的十字架下用鐵與血來澆灌。
條頓騎士團的口號是「幫助、救治、守衛(Helfen,Heilen,Wehren)」。
條頓騎士團是三大騎士團中建立時間最晚的一個,但卻是影響最大的一個。它於1198年在巴勒斯坦建立,主要由德意志騎士組成,著白色外衣,佩戴黑色十字章,白色斗篷上繪有紅色寶劍和十字。
1187年聖城耶路撒冷被薩拉丁的軍隊攻克。教廷號召奪回聖城,這就是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巴巴羅薩率領德意志軍隊率先開赴小亞細亞,可惜紅鬍子半道崩殂,他的兒子施瓦本公爵繼承遺志繼續東征。條頓騎士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的。
1190年,十字軍終於攻下了重鎮阿科(Acre),一些德意志騎士在阿科建立了一個行善的醫護組織,這就是後來的條頓騎士團,不過建立之初它並沒有軍事任務,只是照顧傷患。
1198年,條頓騎士團以聖殿騎士團為樣板,改造為軍事修會,執行和善堂騎士團一樣的教規。
1211年,匈牙利國王安德烈二世(Andreas II)邀請騎士團前去幫助鎮壓庫曼雷人(Kumanen),代價是將特蘭西瓦尼亞(羅馬尼亞語:Transilvania,德語:Siebenbürgen)地區位於今羅馬尼亞境內南部的布爾岑蘭(Burzenland)給騎士團作為封地。歷史學家認為安德烈二世幹了件蠢事,引狼入室,把騎士團帶到東歐。
1225年,由於條頓騎士團企圖在他們的封地上建立獨立的國家,安德烈二世將他們驅逐出境。騎士團再次陷入困境。
不過事情很快又有了轉機,當時波蘭的馬佐維亞大公康拉德(Konrad von Masowien)企圖向北邊的庫默爾蘭(Kulmerland)地區擴張,結果被當地的原住民普魯士人打敗,他不但沒能擴張領地,他原先的領地反被普魯士人攻佔了一部分。康拉德很郁悶,於是以宗教為名,號召討伐庫默爾蘭(Kulmerland)的異教徒,可是波蘭的其它諸侯都不理他,似乎在等著看笑話,那邊的普魯士人十分兇悍,他的軍隊節節敗退。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康拉德向條頓騎士團求援,希望騎士團幫助他征服普魯士人。
如果說安德烈二世請騎士團幫他鎮壓庫曼雷人是因為無知犯的錯,那康拉德請騎士團幫他征服普魯士人就只能用愚蠢來形容了。當然其它的波蘭諸侯也都脫不開干係,要是他們早點幫康拉德一把,康拉德也就不用引狼入室了,最後全都成了受害者。得到這個邀請後,條頓騎士團當然是滿口答應,不過他們可不想重復在匈牙利的故事。騎士團大團長赫爾曼·馮·薩爾扎(Hermann von Salza)先跑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菲特列二世那兒,從皇帝那兒討到了一份黃金詔書:條頓騎士團有權佔有康拉德贈予的土地和他們征服普魯士人後獲得的土地,對騎士團領地的進攻將遭到神聖羅馬帝國的嚴厲懲罰。有了菲特列二世的書面保證,條頓騎士團將名正言順地佔有他們征服的土地。康拉德此時開始後悔了,為了避免條頓騎士團在他旁邊紮根,康拉德組織了一個騎士團—普魯士的基督騎士團,自己討伐普魯士人。這次他又失敗了,他甚至連自己領地的核心部分都無法守住,此時康拉德只好低頭認輸。1230年,在他和條頓騎士團簽訂的條約中承諾:如果條頓騎士團征服庫默爾蘭(Kulmerland),他將把這塊土地永久贈予騎士團。這也就是說條頓騎士團對庫默爾蘭(Kulmerland)擁有所有權,而非封地—封地的所有權仍然屬於君主。1234年,教皇格利高里九世Gregor IX又頒布了黃金詔書,承認騎士團對他們征服的土地的所有權,同時要求他們將當地原住民基督教化。這樣,條頓騎士團獲得了三重的書面承諾,他們剩下要做的就是征服這塊土地了,這顯然是他們最拿手的。
從1226年開始,條頓騎士團開始了征服普魯士的工作。經過五十多年的流血屠殺,到1285年,條頓騎士團終於完成了征服工作。在這片土地上他們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政權—騎士團國,普魯士是騎士團國的中心。在1237年,通過與立窩尼亞的寶劍騎士團合並,立窩尼亞成為騎士團國的另一翼,與普魯士一樣,騎士團在立窩尼亞也建設了一系列的城堡作為防禦工事。雖然條頓騎士團把工作的重心放到東方殖民上,它在小亞細亞的活動依然沒有停止,它的總部一直在阿科。1291年阿科陷落後,條頓騎士團沒有跟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一起前往塞普勒斯,而是去了威尼斯。1309年,騎士團設在威尼斯的總部遷到普魯士的馬林堡,這時他們完完全全地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條頓騎士團在東方的拓展也並非一帆風順,1242年4月11日(俄歷5日)楚德湖戰役,1.2萬條頓騎士團在冰湖上損失慘重,被1.6萬俄軍擊破;冰湖戰役中的毀滅性失利使條頓騎士團元氣大傷,向東方的繼續擴張就此停止。
騎士團國南面的波蘭原本四分五裂,根本不是騎士團的對手。但到14世紀上半葉,波蘭在國王瓦迪斯瓦夫一世沃凱太克(Władysław I the Elbow-high,不是Władysław I Herman)的領導下再次團結起來,跟騎士團的關系也變得緊張。1308年騎士團佔領但澤和波莫瑞(Pommerellen)使兩國之間的關系急劇惡化,即便在1343年的卡里施和約中波蘭承認了騎士團國對波莫瑞(Pommerellen)的佔領,雙方的敵意仍未打消。波蘭對騎士團國的仇恨是騎士團國重要的潛在威脅。不過盡管如此,14世紀下半葉,騎士團國在大團長溫里希·馮·奈普奧德(Winrich von Kniprode,1351-1382)的領導下達到了最強盛的時期,在1370年他們擊敗了立陶宛—騎士團在東方主要的敵人。
面對著騎士團國的強大壓力,立陶宛和波蘭逐漸走到了一起。1386年,38歲的立陶宛大侯爵亞蓋洛(Jagiello)與年僅13歲的波蘭女王雅維嘉(Hedwig)結婚。這個小姑娘挺可憐的,據記載她很漂亮,而且很有天賦,會說5國語言—可惜不包括她丈夫會說的語言。她的丈夫不但老,而且粗野。26歲時這個可憐的女子就去世了。婚後,立陶宛大侯爵加冕為波蘭國王,立陶宛和波蘭結成了統一戰線,共同對付騎士團國。
1410年,騎士團國和波蘭-立陶宛聯盟在塔能堡附近爆發了一場大規模戰役,這場戰役是歐洲中世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騎士戰爭。騎士團的兵力要少於聯軍。騎士團大團長烏爾里克·馮·瓊寧根(Ulrich von Jungingen)在戰斗中陣亡。騎士團陷入混亂,許多騎士逃離戰場。聯軍抓住這一良機發動沖鋒,將騎士團軍隊擊潰。塔能堡一戰使騎士團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其意義類似於哈丁戰役對於耶路撒冷王國的意義。騎士團國就此走上了衰亡的道路。
外戰遭受慘敗後,騎士團國從上到下又陷入了內亂。農民不滿騎士團的橫征暴斂,起來反抗;騎士團內部的權力斗爭愈演愈烈;各城市和地方貴族因為繳納高額賦稅,要求參與決策。1440年,53位貴族和19個城市在馬林堡建立了旨在反抗騎士團專橫統治的普魯士聯盟。1453年,普魯士聯盟與波蘭結成同盟,由此引發了連續13年的戰爭,直到1466年簽訂第二次《托倫(Torun)和約》方才結束。這次和約使得騎士團國又損失了大量的領土,其中包括馬林堡(Marienburg)。在政治上,騎士團國要承認臣服於波蘭,這一條在騎士團內部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德意志分團希望從神聖羅馬帝國和教廷那兒獲得支持,1494年,德意志分團長承認臣服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Maximilians I)。外患內憂之下,此時的騎士團國已經走到山窮水盡之處。
路德的宗教改革使騎士團再一次走上歷史的分水嶺。1511年,來自霍亨佐倫家族的年僅21歲的阿爾伯特(Albrecht of Brandenburg-Kulmbach)被選為條頓騎士團第37任大團長,他也是作為一個軍事修會的條頓騎士團最後一任大團長。1520年,由於阿爾伯特(Albrecht)拒絕臣服於波蘭,騎士團國與波蘭之間爆發戰爭,騎士團國被擊敗。郁悶之下,阿爾伯特(Albrecht)回到德意志。
當時的德意志境內正在進行著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阿爾伯特(Albrecht)很快被路德新教所吸引,並結識了宗教改革的發起者馬丁.路德。在路德的建議下,他辭去條頓騎士團大團長一職,將騎士團國世俗化,改為公國,在公國內進行宗教改革,對外則拒絕對波蘭的臣屬關系。騎士團內部的保守勢力以及德意志的天主教貴族對於阿爾伯特(Albrecht)的改宗十分不滿,不過阿爾伯特(Albrecht)在1527年娶了北方強國丹麥國王菲特列一世的女兒,反對派對他無可奈何。
阿爾伯特(Albrecht)的改宗使條頓騎士團作為一個軍事修會的歷史走到了終點。原來屬於騎士團國的普魯士已經被新教化,立窩尼亞被波蘭占據,愛沙尼亞被瑞典吞並,騎士團國已經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領地。在這種形勢下,條頓騎士團基本放棄了軍事任務,把注意力集中到管理自己的產業上,此後它僅作為一個宗教組織而存在。
1809年,拿破崙侵入德意志後,宣布禁止條頓騎士團,騎士團僅在奧地利有容身之處。直到1834年,條頓騎士團才得以再次公開活動,此時他們的產業大部已經世俗化。1929年,條頓騎士團改組為一個純宗教的騎士團,其名稱也由OT條頓騎士團,Ordo Teutonicus變為DO德意志騎士團,Deutscher Orden。
德意志騎士團一共有大約1000名成員,他們主要從事慈善事業,包括照料病人和老人。分為義大利、德國、奧地利、捷克、斯洛維尼亞五區進行管理,其總部設在奧地利的維也納。

㈡ 俄羅斯新式軍服各軍種顏色

綠陸軍,空軍藍。海軍藏青

㈢ 為什麼65式軍裝會如此受歡迎

65式軍服是情懷,是回憶,更是那一代人崢嶸歲月的最好見證。

65式軍服,是中國取消軍銜制度的第一款軍裝,當時人民解放軍,陸海空公安部隊所有人上到司令下到士兵全部統一服裝。65式軍裝同時也是使用時間最長一款軍裝(包括65式的改進型71,74,78式)整整20年的時間,不僅國內軍民熱愛,在國際上也有巨大的聲譽。

65式軍服是官兵一致的體現,軍官的服裝除了比士兵多兩只口袋以外其他沒有任何區別。

現如今無論是廣大的軍迷,還是退伍的老兵都會珍藏一套65式軍服,因為這套服裝真的太過經典,同時也是對那個年代的回憶。

㈣ 在俄羅斯新式軍服中軍銜好像增設技術大將(一枚大星+五星圍月桂枝圖案)

沒有技術軍官軍銜

㈤ 白俄羅斯軍裝和俄羅斯軍裝以及蘇聯軍裝的區別是哪裡

俄羅斯軍裝300年
自俄軍創建300多年來,軍裝更換頻繁。各式各樣的軍裝也成為一種文化,現在都可以在俄羅斯軍服博物館里看到。 <#J<QYF&2
彼得大帝的官兵統一著裝 俄國的正規軍隊始建於彼得大帝時代,當時的軍裝官兵沒有區別,這恐怕在任何政體下也沒有過這樣的「民主」。 a'L7y%
要說有那麼一丁點兒的區別,那就是軍官挎肩披一條白藍紅三色的武裝帶。這恐怕就是惟一的政治色彩,其三色正好和國旗上的顏色一模一樣。除此之外就幾乎看不到別的純俄羅斯東西了。就因為彼得崇尚西方,他在軍事上是要仿效強大而可靠的普魯士正規軍,所以軍裝的式樣也模仿普魯士。但是,當國內軍事政治形勢招來人民的不滿時,彼得下令將沙皇的主要支柱——軍官們的服裝做了一番改進,才同士兵服有了區別。 r.W"@vc>
亞歷山大一世引入雙角帽 19世紀初,俄國宮廷大興學法國之風,於是亞歷山大一世在確定軍裝時也趕這個時髦:所有的軍裝都按法國軍裝的式樣縫制。俄國官兵戴起了與俄羅斯風格迥異的拿破崙雙角帽,簡直讓人哭笑不得。不過在亞歷山大一世時代也出現了純俄羅斯特點的東西:1802年縫制了第一件一直穿到現在的灰呢子軍大衣。 LO Yyj?^7
尼古拉一世崇尚奢華 尼古拉當政時期國內政局穩定,因此「宮廷」可以放開手腳地在改變軍人形象上做文章。尼古拉一世非常熱衷於美化軍裝,最愛鮮艷的呢子、袖口條帶的金銀邊飾、鑲邊和制服上的鑲條。 ]mDsUZf<
「法國風」過去之後,沙皇開始往軍服上添加國家象徵標志,以提高國威。軍服上出現了紋章與徽章圖案,而且有冠形章紋的雙頭鷹。俄羅斯徽章的形態還不時有所變化,翅膀一會兒向上飛,一會兒朝下飛。歷史學家發現,當國內政局穩定時,翅膀便向上飛,局勢不穩時便朝下飛。首次在俄羅斯肩章上出現跟今天一模一樣的星形。從整個來說,新軍裝很漂亮,但就是不實用。 T<_1|eH
亞歷山大三世「扯下」所有的扣子亞歷山大三世當政期間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其慘痛教訓給軍裝改革造成很大的影響。教訓之一:官兵們花里胡哨的服裝在戰場上根本不實用。沙皇下令給予簡化,使之更加方便。亞歷山大三世首先從軍服上「扯下」所有的扣子,取而代之的是小鉤襻。然後取消華麗的近衛軍帽子,規定戴羊羔皮帽,還留下大檐帽。肥大的雙排扣制服上衣取代了窄小的制服。 ;L/T}!Dx
尼古拉二世重新把軍服裝扮得十分華麗尼古拉二世擔心當兵的嫌軍裝難看而跑光,於是又恢復了軍服上的金銀線和裝飾品。與此同時,沙皇還把軍服分為作戰服和便裝兩種。戰斗服實用、方便和肥大,便於士兵在戰斗中跑動。便裝上恢復了過去那些精美的小掛件和小飾物,這純粹就是為了恢復軍威,吸引那些年輕的新兵。在尼古拉當政的那些年月,各團乃至各營都有各自不同的軍服,可全軍的作戰服是統一的。1917年的十月革命結束了沙皇的這種軍服亂七八糟的局面。 }j5@\c48
IBsO
列寧取消了肩章 十月革命之後,以列寧為首的人民委員會取消了尼古拉二世時期俄國軍隊中的所有官銜和稱號,新政權在軍裝方面也力求取消同沙俄帝國有聯系的東西。因此紅軍官兵一開始沒有嚴格規定的軍服,帶槍的人穿什麼的都有。布爾什維克政權還取消了舊的軍人標志,一開始的主要標志為帽子上的紅帶子和寫上黑字「紅色近衛軍」的紅色袖標,有些部隊還興佩帶套在桂冠里的紅星形紅色近衛軍證章。紅星上畫的是象徵著工農紅軍各部政治團結的錘子和犁。 Q(eQZx{
當國內開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新政權開始考慮工農紅軍的軍服得有別於白軍的問題,於是便出現了被稱之為布瓊尼式軍帽的呢帽。順便說說,這種帽子還是從臨時政府的倉庫里拿出來的。 ^a0 -5
斯大林恢復肩章 斯大林時期又開始了軍裝改革。各族人民之父認為列寧時代的軍裝有些地方「不夠嚴肅」,比如說大衣和襯衫上的彩色胸兜蓋就過分花哨,於是將它們作為「災難時代的殘余」取消。就從那時起,軍隊開始越來越有一種「帝國的派頭」。斯大林最先推出的新玩意兒有夏天戴的大檐帽、弗倫奇式襯衫、指揮員穿的呢燈籠褲以及初級指揮員和列兵穿的棉運動衫。到1943年偉大衛國戰爭戰火正酣時期,不僅將帥和各級軍官,就連士兵也佩帶上肩章,而且其形狀甚至字型都跟舊俄部隊軍人佩帶的肩章一模一樣。 k>@^M]%
勃列日涅夫喜歡紅色鑲邊 到了勃列日涅夫時期,在軍裝改革方面雖然沒有什麼大的舉動,但還是有不少小的動作。根據勃列日涅夫的建議,各軍兵種大檐帽的帽圈、鑲邊、領章和肩章條紋間的彩色緣條都統一為紅色,軍便服改為套頭上衣和夾克衫,有些改革純粹是形式主義,這也反映了政治制度的保守。比如說,大檐帽的盔頭只加高了半厘米,帽徽上也只增加了幾支穗子。各軍兵種還出現了自己的袖章,上面必不可少的標志物為一顆有鐮刀和錘子圖案的大紅星。勃列日涅夫時期在蘇軍中第一次出現了迷彩服。 {;rpgc
戈爾巴喬夫得罪了元帥們 戈爾巴喬夫一上台,便簽署了蘇聯最高蘇維埃的一道命令,根據該命令將取消裝甲兵主帥、元帥,工程兵和通訊兵主帥的軍銜和肩章。這完全屬於改革過程中的「即興之作」,旨在取消上述軍銜的改革著實惹惱了軍事長官們,這個餿主意是克里姆林宮那些主管軍事的官僚給戈爾巴喬夫出的。他們知道,自德國空中流氓魯斯特駕機降落在紅場附近之後,總書記對軍人大發了一頓火。在戈爾巴喬夫執政期間,軍人和當局的關系一直就不怎麼融洽,國家首腦對軍隊談不上有多喜歡,對官兵的著裝也不怎麼感興趣。軍裝的改革只在肩章上做了些小文章。 /[|md0,
不過客觀地說,戈爾巴喬夫還是做了一些含有民主色彩的變動,比如說允許夏天穿短袖襯衫和不打領帶,這些都受到了軍人的熱烈歡迎。 +,w|&y
葉利欽急於更換軍裝 俄羅斯軍隊剛剛於1992年5月組建,葉利欽便催促國防部領導:「我的軍隊得穿最好的服裝!」 pzp"NKx i
1992年10月,國防部給「鮑里斯」展示了新的軍裝。其式樣很像北約一些成員國的軍隊的服裝。俄國歷史上曾有些沙皇拚命模仿歐洲,葉利欽走的也是這條道路。新大檐帽的檐很寬,盔頭很高,上面有一隻碩大的金屬「鷹」,這讓軍官們一看就不舒服。他們帶著揶揄的口氣說:「盔頭越高,戰鬥力就越低。」 pt;Sk?-1
在葉利欽執政時期,國庫出現虧空,校官和將官的高筒皮帽被普通皮帽所取代,鉻鞣革皮靴也讓位給多脂軟革靴,大衣、馬褲和考究的皮帶也不見了。有時候撥下來的款只夠更換區別標志(陸軍大將和海軍元帥原來肩章上只有一顆大星,現在換成四顆小星)以及增加袖標、胸徽和其他圖形標志。 <'yC:HeAwD
普京又「恢復」了毛皮高帽普京在軍裝改革方面沒做出什麼大動作。讓將校軍官感到欣慰的是,給他們恢復了毛皮高帽。不久前普京又同意降低盔頭的高度和縮小了大檐帽上檐的直徑,使之接近俄軍傳統的小檐。這既是按傳統行事,也是回歸理智,因為大檐的「承風面積」太大,刮風天極容易被掀掉。不久,又將把軍官大檐帽上的常常被部隊厭惡地稱之為「肉用雛雞」的「鷹」拿掉。

㈥ 沙俄時期軍裝和蘇聯時期軍裝有區別嗎

俄羅斯
自俄軍創建300多年來,軍裝更換頻繁。各式各樣的軍裝也成為一種文化,現在都可以在俄羅斯軍服博物館里看到。
彼得大帝的官兵統一著裝 俄國的正規軍隊始建於彼得大帝時代,當時的軍裝官兵沒有區別,這恐怕在任何政體下也沒有過這樣的「民主」。
要說有那麼一丁點兒的區別,那就是軍官挎肩披一條白藍紅三色的武裝帶。這恐怕就是惟一的政治色彩,其三色正好和國旗上的顏色一模一樣。除此之外就幾乎看不到別的純俄羅斯東西了。就因為彼得崇尚西方,他在軍事上是要仿效強大而可靠的普魯士正規軍,所以軍裝的式樣也模仿普魯士。但是,當國內軍事政治形勢招來人民的不滿時,彼得下令將沙皇的主要支柱——軍官們的服裝做了一番改進,才同士兵服有了區別。
亞歷山大一世引入雙角帽 19世紀初,俄國宮廷大興學法國之風,於是亞歷山大一世在確定軍裝時也趕這個時髦:所有的軍裝都按法國軍裝的式樣縫制。俄國官兵戴起了與俄羅斯風格迥異的拿破崙雙角帽,簡直讓人哭笑不得。不過在亞歷山大一世時代也出現了純俄羅斯特點的東西:1802年縫制了第一件一直穿到現在的灰呢子軍大衣。
尼古拉一世崇尚奢華 尼古拉當政時期國內政局穩定,因此「宮廷」可以放開手腳地在改變軍人形象上做文章。尼古拉一世非常熱衷於美化軍裝,最愛鮮艷的呢子、袖口條帶的金銀邊飾、鑲邊和制服上的鑲條。
「法國風」過去之後,沙皇開始往軍服上添加國家象徵標志,以提高國威。軍服上出現了紋章與徽章圖案,而且有冠形章紋的雙頭鷹。俄羅斯徽章的形態還不時有所變化,翅膀一會兒向上飛,一會兒朝下飛。歷史學家發現,當國內政局穩定時,翅膀便向上飛,局勢不穩時便朝下飛。首次在俄羅斯肩章上出現跟今天一模一樣的星形。從整個來說,新軍裝很漂亮,但就是不實用。
亞歷山大三世「扯下」所有的扣子亞歷山大三世當政期間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其慘痛教訓給軍裝改革造成很大的影響。教訓之一:官兵們花里胡哨的服裝在戰場上根本不實用。沙皇下令給予簡化,使之更加方便。亞歷山大三世首先從軍服上「扯下」所有的扣子,取而代之的是小鉤襻。然後取消華麗的近衛軍帽子,規定戴羊羔皮帽,還留下大檐帽。肥大的雙排扣制服上衣取代了窄小的制服。
尼古拉二世重新把軍服裝扮得十分華麗尼古拉二世擔心當兵的嫌軍裝難看而跑光,於是又恢復了軍服上的金銀線和裝飾品。與此同時,沙皇還把軍服分為作戰服和便裝兩種。戰斗服實用、方便和肥大,便於士兵在戰斗中跑動。便裝上恢復了過去那些精美的小掛件和小飾物,這純粹就是為了恢復軍威,吸引那些年輕的新兵。在尼古拉當政的那些年月,各團乃至各營都有各自不同的軍服,可全軍的作戰服是統一的。1917年的十月**結束了沙皇的這種軍服亂七八糟的局面。

列寧取消了肩章 十月**之後,以列寧為首的人民委員會取消了尼古拉二世時期俄國軍隊中的所有官銜和稱號,新政權在軍裝方面也力求取消同沙俄帝國有聯系的東西。因此紅軍官兵一開始沒有嚴格規定的軍服,帶槍的人穿什麼的都有。布爾什維克政權還取消了舊的軍人標志,一開始的主要標志為帽子上的紅帶子和寫上黑字「紅色近衛軍」的紅色袖標,有些部隊還興佩帶套在桂冠里的紅星形紅色近衛軍證章。紅星上畫的是象徵著工農紅軍各部政治團結的錘子和犁。
當國內開始第一次國內**戰爭,新政權開始考慮工農紅軍的軍服得有別於白軍的問題,於是便出現了被稱之為布瓊尼式軍帽的呢帽。順便說說,這種帽子還是從臨時政府的倉庫里拿出來的。
斯大林恢復肩章 斯大林時期又開始了軍裝改革。各族人民之父認為列寧時代的軍裝有些地方「不夠嚴肅」,比如說大衣和襯衫上的彩色胸兜蓋就過分花哨,於是將它們作為「災難時代的殘余」取消。就從那時起,軍隊開始越來越有一種「帝國的派頭」。斯大林最先推出的新玩意兒有夏天戴的大檐帽、弗倫奇式襯衫、指揮員穿的呢燈籠褲以及初級指揮員和列兵穿的棉運動衫。到1943年偉大衛國戰爭戰火正酣時期,不僅將帥和各級軍官,就連士兵也佩帶上肩章,而且其形狀甚至字型都跟舊俄部隊軍人佩帶的肩章一模一樣。

㈦ 【黑塔利亞】關於俄羅斯的軍服

動畫中還沒有出現過哦~

這話是黑塔利亞番外《俄羅斯歷史中過於恐怖的事情》

親發的圖片【愛與和】的標志明顯是LP論壇的漢化圖啊,善意提醒LP的圖片是不能隨便用的,涉及版權的.......

漢化地址啊,網路貼吧沒找到,只能給你LP原版地址了
http://www.loveandpeace.us/read.php?tid=2947&fpage=2

如果親不能觀看那就是沒在LP注冊,可以等開放注冊或懸賞LP邀請碼~~

㈧ 俄羅斯海軍軍服怎麼顏色不是純白的

俄羅斯海軍有純白軍服,海軍軍服分為 禮服、常服 作訓服 不同功能、不同季節的制服顏色不盡相同。俄國海軍的禮服和常服有純白色的 但由於工藝和老化 會變得發黃 全世界海軍都有這個問題 除非國家有錢 及時換發新軍服

㈨ 我想知道俄羅斯每次閱兵中。紅色貝雷帽的是內務部隊。桔紅色的為緊急情況部隊。藍色為空降部隊。黑色為海

天藍色軍服應為俄羅斯空軍,藍色貝雷帽+綠色軍服+天藍色海魂衫是空降兵

㈩ 蘇聯軍服跟俄羅斯軍服的差異

高筒軍靴換成戰斗靴,皮鞋。以前蘇聯光要求功能性了,不過挺大氣現在俄羅斯保留了大多數風格,以及標志性的紅五角星不過時尚多了,還束身,看起來有精神原來二戰時候的蘇聯人穿軍服看起來真挺像農奴的。雙頭鷹可以說是俄羅斯的標志,是俄羅斯的國徽,蘇聯為了宣傳集體主義,共產主義,消除民族主義,應該取消了這個標志,1993年定為俄羅斯國徽的,所以軍帽上出現,不應該奇怪,蘇聯軍帽上是鐮刀錘子麥穗。

與俄羅斯軍服海襯衫有啥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山東臨沂校服 瀏覽:748
品牌男裝加我微信號 瀏覽:226
沖鋒衣外套臟了怎麼洗 瀏覽:386
喜歡包住腿的褲子 瀏覽:299
外套要怎麼折 瀏覽:170
女秋裝新款修身顯瘦風衣 瀏覽:386
白色襯衫女職業 瀏覽:372
做了美甲貼片怎麼提褲子啊 瀏覽:776
gta5怎麼帶上衛衣的帽子 瀏覽:632
紅色褲子瑜伽視頻 瀏覽:767
韓式童裝批發 瀏覽:512
襯衫領子裁剪圖片大全 瀏覽:342
皇馬球衣配什麼褲子 瀏覽:516
特步新款羽絨服圖片 瀏覽:441
yy馬甲符號設計大全 瀏覽:471
美圖怎麼去掉帽子 瀏覽:470
外套長絨好還是法蘭絨好 瀏覽:180
唯品會群發領羽絨服 瀏覽:553
襯衣搭配微喇褲子的效果 瀏覽:25
男藍色呢子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