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珊瑚樹移植需注意哪些事項
珊瑚樹的移植於秋後或春季進行。由於移植性強,春季裸根移植成活率也高,但帶土球者可使樹上之葉不致萎蔫,因此移植者常多帶土球。移植地宜選擇陽光充足、空氣濕潤,土壤深厚、肥沃、濕潤之地。定植時深挖淺植,穴內上足底肥,栽緊扎實,植後澆足定根水。珊瑚樹管理容易,
病蟲害也少,生長期注意澆水抗旱、防澇排漬及根據需要對樹形進行修剪,秋後注意施肥。
2. 月子服買空氣棉還是珊瑚絨的北方
冬天在除了某些南方城市外還是很寒冷的季節,雖然普通睡衣的也是可以穿,但是對於剛生完孩子的媽媽餵奶就很不方便,在冬天坐月子的孕婦還是需要准備專門的冬天月子服睡衣,那麼冬天月子服是空氣棉好還是法蘭絨好?冬天月子服怎麼選?
冬天月子服是空氣棉好還是法蘭絨好
秋天都是比較寒冷的,而女性在產後就特別需要注意保暖。所以冬季的月子服,應該選擇純棉夾棉月子服。女性最好是多買一套,以便可以更換。女性在產後最應該注意的問題就是保暖,否則一旦著涼、受寒,就可能會患上月子病,所以冬季月子服的選擇要以保暖為主。月子服的話最好還是選擇空氣棉的比較好,透氣一點呢,穿上會更加的舒服也很把保暖。注意衣服的質地,媽媽的衣著以選擇棉、麻、毛、絲、羽絨等製品為宜,因這些純天然材料柔軟舒適,透氣性好,吸濕、保暖。內衣內褲適宜穿著吸水性強的純棉織品,外衣長褲要注意寬鬆柔軟,易於散熱。選擇淺色衣物,淺色的衣物不易脫色,可以避免媽媽因為出汗造成的衣服顏色脫落;另外寶寶的視覺發育還不完善,不要因為衣物的顏色給他帶來過度的視覺刺激。哺乳內衣要合身,產後不宜穿過緊的哺乳文胸,不利乳房的血液循環,乳房受壓也容易患乳腺炎。衣服勤洗曬,內褲天天換,媽媽新陳代謝旺盛,產褥汗多,乳汁經常溢出沾染衣服,乾燥後衣服變硬擦傷乳頭,加上惡露不斷從陰道排出,內褲經常弄臟,甚至沾染衣服,引起細菌繁殖,引發多種感染,危害媽媽和寶寶的健康。
冬天月子服怎麼選
月子服的衣褲要盡量的寬松一些,應該選擇柔軟舒適的面料,比如全棉以及毛布料,在款式上最好是開襟衫,這樣在餵奶的時候比較方便。開襟月子服要選擇扣扣子的,不要選擇拉鏈款式的,因為拉鏈有可能會劃傷寶寶的皮膚。選擇月子服時,必須要避免選擇化纖類的面料,比如珊瑚絨等。因為這類面料雖然非常的柔軟、暖和,不過吸汗功能很差,而女性在產後又經常會出汗,所以穿起來會很不舒服。在面料上盡量選擇純棉,對皮膚沒有刺激性的,冬季的皮膚也會變得乾燥,如果選擇化纖面料,這樣容易導致身上起靜電的,所以純棉的面料最好了。在冬季產後的月子服可以根據當地的氣溫等因素來進一步的確定,不建議大家買很厚很厚的月子服,畢竟在產後活動本來就不便了,如果再因為月子服而增加麻煩的話,只會讓自己煩不勝煩,也容易影響到身體恢復。
3. 什麼是珊瑚人
安徽發現中國內地首個「珊瑚人」
「珊瑚」對於很多人而言並不陌生,它是一種色彩斑斕,婀娜多姿的水生物。據了解,珊瑚的體內有種珊
瑚蟲能分泌石灰質,當珊瑚蟲向上生長時,它們不斷地分裂,把骨骼留下,逐漸把骨骼擴大。這種變化,就使生物體形成了一個個美麗的造型。 但誰曾想,一名花季少女的體內也出現了「類似」變化,她的肌肉、韌帶以及筋膜正一點點形成新的骨骼,她的行動也逐漸被限制,由於這和珊瑚生長原因極為相似,所以這種人被醫學家稱為「珊瑚人」。
花季女孩渾身起包,怪病纏身失去自由2005年8月,安徽合肥,剛滿16歲的小麗(化名)正值花季年齡,本該和同齡人一樣迸發青春活力,但此時的她,卻只能每天呆在家裡。這都緣於兩年前的一次偶然發現。
說起那次「發現」,時間要轉回到2003年7月,小麗正在肥西老家念初二。當時正是炎熱的夏天,衣服也穿得很單薄,細心的母親突然發現小麗的背上明顯地凸起了一個大包,包塊不紅也不腫,但用手按一下就會疼。
第二天,父親帶著小麗來到省兒童醫院做檢查,但沒想到這個大包,把兒童醫院的醫生也「難倒了」。隨後,父女倆接連去了幾家大醫院,在安徽附屬醫院,大夫確診為「腫瘤」,住院期間,小麗的「腫瘤」以消炎的方式治療。打針輸液後,大包慢慢消掉了,全家人都鬆了一口氣,就出了院。
沒想到10天後,噩夢重來。包又起來了,而且速度更猛烈,一個一個的包擴展到了肩胛骨中間。這下,小麗的家人慌了手腳,趕緊又回到附屬醫院求診。但是這一次,院方明確表示,該院從來沒有見過這種病例,目前不能確診,當然也沒法治療。小麗的父親回憶說,「包塊」起來以後,他們就帶著小麗四處看病,跑過上海等地的大醫院,但一直沒有查出病源。眼看著病情不見好轉,但似乎也沒有惡化的跡象,無奈下小麗只能先回老家。
別看在老家,只要聽說哪有「消包」的偏方,家人都會「有病亂投醫」。可惜的是,病情一直沒有好轉。小麗到底得了什麼怪病?
首次發現家族遺傳,元兇疑為基因突變
「FOP的發病率很低,家族遺傳的更少」。汪國生主任介紹說,進行性肌肉骨化症是一種稀有的基因疾病,目前我國內地尚無此病的相關報道。而美國的Dr.Kaplan在信中說,此前僅有台灣的一位小女孩曾被確診患有此病。
據國外記載,世界上目前統計有500多名骨化症患者,其中發現有11例為遺傳基因問題,患有FOP的兒童在出生時看起來很正常,但大腳趾卻有一個先天畸形的特徵(一般是缺少一個關節)。所以,國外專家將此病因暫時鎖定在基因遺傳上。
經過汪主任對小麗家族情況的了解,他發現小麗的兩個大腳趾恰恰都有先天性外翻的特徵。而且更吃驚的是,小麗的父親是先天性大拇指短,大腳趾外翻畸形;大伯父也是先天性大拇指短;小姑則為大腳趾外翻畸形。隨後,汪醫生又為小麗做了基因檢測,結果發現,她的第四對染色體和常人不同。
也有專家提出,該病主要由基因突變所致,其特徵是先天性骨骼發育異常和進行性軟組織異位骨化,這種骨化有的是自發的,有的是誘發的。作為國際FOP權威研究機構國際肌肉骨化症聯盟,Dr.Kaplan等人一直致力於該病的基因研究,希望能找到有缺陷的基因。汪主任告訴記者,這種基因在具有FOP的人體中能產生大量製造骨頭的蛋白質。通過研究,該聯盟目前已將研究范圍從3000個基因縮小至30個基因,但由於多代轉移的家庭難求及組織樣品缺乏等原因,研究工作還有些困難。「如果把這種稀有疾病研究透了,那些骨質疏關節炎、脊椎創傷等,治療起來就更輕而易舉了」。汪主任自信地說。
治療方法尚在研究,國內專家鼎力相助
汪國生介紹說,骨化症是一種很奇怪的病,病情很不穩定。國外目前提供的一些治療方法,如骨髓移植、
基因療法等都處在實驗研究階段。小麗的病情還在繼續發展,連頸部肌肉都已硬化,難道她真的沒救了嗎?經媒體報道後,國內又一位專家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就是北京中醫葯大學東直門醫院的姜良鐸教授。 據了解,姜教授此前為台灣的一名珊瑚人做過治療,當時小女孩的情況和小麗的情況差不多,雙臂基本不能動,渾身長滿大大小小的硬塊,當時姜良鐸教授也心中無底。整體診斷後,姜教授決定採取將外感病、內傷病結合辨證的方法。服葯3周後,小女孩的疼痛減輕了。2個月後,渾身腫塊就消了一半!據小麗的父親說,目前他們已和姜教授取得聯系,正在為小麗制訂治療方案。
小麗姊妹四個,她是最小的一個。一家六口人就租住在一個十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媽媽平常在省城裡做家政,爸爸擺了個賣書的地攤,全家人的收入除供孩子們讀書吃飯外,全部給小麗治病了。因為大家都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小麗的病能盡快治好。
電話那頭的小麗似乎很靦腆,當記者問她有什麼愛好時,她笑著說:「也沒什麼愛好,就是寫寫、畫畫,靜下來時就看看爸爸賣的書。」
4. 海底兩萬里第一部21~24章 內容
海底兩萬里第一部21~24章 內容:
二十一、 陸上幾日:我和兩位夥伴一起上小島採摘野果、狩獵,捉到一隻被豆蔻汁給迷醉的極樂鳥。
二十二、 尼摩艇長的閃電:土著的巴布亞人發現了我們,他們追趕到沙灘,後來還劃來獨木舟圍住鸚鵡螺號,企圖向我們發起進攻。尼摩艇長將電通到艇外殼,土著人觸電後嚇得魂飛魄散退走了。鸚鵡螺號被漲起來的海潮托起,離開了珊瑚石床,時間正如艇長所預料的分毫不差。
二十三、 強制性睡眠:潛艇在印度洋行駛。尼摩艇長對不同深度的海水溫度進行測量,發現水下一千米以下的海水是恆溫的。我們目睹了有趣的一幕:海面上磷光閃爍,把大海照得如同白晝,原來是一些小水母球發光造成的。有一天,尼摩艇長突然下令將我們關起來,並強制我們睡眠。
二十四、 珊瑚王國:第二天,艇長帶我們來到五彩繽紛的珊瑚王國,把一位因傷而死的艇員安葬在珊瑚墓園里。
講述在1868年航運界傳言南海中有海怪破壞船隻,各國政府被迫派遣軍艦維護航道安全,及調查海怪真偽。不料調查艦被不明怪物撞沉,只有阿洛亞斯教授、助手康索及魚叉手尼德藍被鸚鵡螺核子潛艇救起。該船由尼莫艦長指揮,對運載軍火船艦均予擊沉。尼莫敬重阿洛亞斯之成就,將其視為上賓。潛艇要返回瓦康尼亞基地,中途到深海探索海底世界,此處是該船糧食之主要來源。教授為其科技動力來自海底貂殖的技術驚嘆不已,但尼德藍一心想逃跑,卻在荒島中被食人族逐出。他又查出基地位置,用瓶子裝信向外通知。到達瓦康尼島時,軍艦已圍住該基地。尼莫破壞基地,引起核子爆炸,尼莫亦中彈命危,臨死前將鸚鵡螺號駛入海底墳場加以破壞。
《海底兩萬里》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n2kKCNA_iO7K4p2O72wnsQ
5. 空氣棉和珊瑚絨哪個適合坐月子
天在除了某些南方城市外還是很寒冷的季節,雖然普通睡衣的也是可以穿,但是對於剛生完孩子的媽媽餵奶就很不方便,在冬天坐月子的孕婦還是需要准備專門的冬天月子服睡衣,那麼冬天月子服是空氣棉好還是法蘭絨好?冬天月子服怎麼選?
冬天月子服是空氣棉好還是法蘭絨好
秋天都是比較寒冷的,而女性在產後就特別需要注意保暖。所以冬季的月子服,應該選擇純棉夾棉月子服。女性最好是多買一套,以便可以更換。女性在產後最應該注意的問題就是保暖,否則一旦著涼、受寒,就可能會患上月子病,所以冬季月子服的選擇要以保暖為主。月子服的話最好還是選擇空氣棉的比較好,透氣一點呢,穿上會更加的舒服也很把保暖。注意衣服的質地,媽媽的衣著以選擇棉、麻、毛、絲、羽絨等製品為宜,因這些純天然材料柔軟舒適,透氣性好,吸濕、保暖。內衣內褲適宜穿著吸水性強的純棉織品,外衣長褲要注意寬鬆柔軟,易於散熱。選擇淺色衣物,淺色的衣物不易脫色,可以避免媽媽因為出汗造成的衣服顏色脫落;另外寶寶的視覺發育還不完善,不要因為衣物的顏色給他帶來過度的視覺刺激。哺乳內衣要合身,產後不宜穿過緊的哺乳文胸,不利乳房的血液循環,乳房受壓也容易患乳腺炎。衣服勤洗曬,內褲天天換,媽媽新陳代謝旺盛,產褥汗多,乳汁經常溢出沾染衣服,乾燥後衣服變硬擦傷乳頭,加上惡露不斷從陰道排出,內褲經常弄臟,甚至沾染衣服,引起細菌繁殖,引發多種感染,危害媽媽和寶寶的健康。
冬天月子服怎麼選
月子服的衣褲要盡量的寬松一些,應該選擇柔軟舒適的面料,比如全棉以及毛布料,在款式上最好是開襟衫,這樣在餵奶的時候比較方便。開襟月子服要選擇扣扣子的,不要選擇拉鏈款式的,因為拉鏈有可能會劃傷寶寶的皮膚。選擇月子服時,必須要避免選擇化纖類的面料,比如珊瑚絨等。因為這類面料雖然非常的柔軟、暖和,不過吸汗功能很差,而女性在產後又經常會出汗,所以穿起來會很不舒服。在面料上盡量選擇純棉,對皮膚沒有刺激性的,冬季的皮膚也會變得乾燥,如果選擇化纖面料,這樣容易導致身上起靜電的,所以純棉的面料最好了。在冬季產後的月子服可以根據當地的氣溫等因素來進一步的確定,不建議大家買很厚很厚的月子服,畢竟在產後活動本來就不便了,如果再因為月子服而增加麻煩的話,只會讓自己煩不勝煩,也容易影響到身體恢復。
6. 珊瑚絨睡衣的危害是什麼
劣質的珊瑚絨穿上以後,肯定容易導致皮膚瘙癢,危害身體健康;然後很可能褪色嚴重,會影響穿著美觀和身體健康;掉毛嚴重的話又會影響穿著心情與衣服美觀度。另外還有可能面料太薄,這樣穿在身上感覺又有冷風直入,不保暖容易傷風感冒;起毛球,面料毛料影響衣服美觀性。
總之穿著珊瑚絨睡衣是十分暖和的,尤其是在下大雪的冬日夜裡,總給人一種安全溫暖的感覺。但是從上面的內容中也可以看到,珊瑚絨睡衣在選購時一定要注意質量,特別是喜歡網購珊瑚絨睡衣的親們,不要購買劣質的珊瑚絨睡衣,這樣的睡衣對身體是不好的,有害健康。
珊瑚絨睡衣的特點
珊瑚絨是一種新型面料。(由於纖維間密度較高,呈珊瑚狀,覆蓋性好,猶如活珊瑚般輕軟的體態,色彩斑斕,故稱之為珊瑚絨)。
珊瑚絨第一次會有浮毛掉出, 因此盡量不要穿衣服試穿,否則衣服上會沾上一層毛。 第一次洗的時候也請和別的衣物分開洗滌,以免衣服沾上其浮毛;洗完晾乾後請大力把毛絮抖干凈, 一般洗1-3次後便不會再掉毛。
7. 說說太陽能都能用來干什麼
太陽能熱利用
就目前來說,人類直接利用太陽能還處於初級階段,主要有太陽能集熱、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暖房、太陽能發電等方式。 太陽能集熱器 太陽能熱水器裝置通常包括太陽能集熱器、儲水箱、管道及抽水泵其他部件。另外在冬天需要熱交換器和膨脹槽以及發電裝置以備電廠不能供電之需 。太陽能集熱器(solar collector)在太陽能熱系統中,接受太陽輻射並向傳熱工質傳遞熱量的裝置。按傳熱工質可分為液體集熱器和空氣集熱器。按採光方式可分為聚光型集熱器和吸熱型集熱器兩種。另外還有一種真空集熱器:一個好的太陽能集熱器應該能用20~30年。自從大約1980年以來所製作的集熱器更應維持40~50年且很少進行維修。 太陽能熱水系統 早期最廣泛的太陽能應用即用於將水加熱,現今全世界已有數百萬太陽能熱水裝置。太陽能熱水系統主要元件包括收集器、儲存裝置及循環管路三部分。此外,可能還有輔助的能源裝置(如電熱器等)以供應無日照時使用,另外尚可能有強制循環用的水,以控制水位或控制電動部份或溫度的裝置以及接到負載的管路等。依循環方式太陽能熱水系統可分兩種: 1、自然循環式: 此種型式的儲存箱置於收集器上方。水在收集器中接受太陽輻射的加熱,溫度上升,造成收集器及儲水箱中水溫不同而產生密度差,因此引起浮力,此一熱虹吸現像,促使水在除水箱及收集器中自然流動。由與密度差的關系,水流量於收集器的太陽能吸收量成正比。此種型式因不需循環水,維護甚為簡單,故已被廣泛採用。 2、強制循環式: 熱水系統用水使水在收集器與儲水箱之間循環。當收集器頂端水溫高於儲水箱底部水溫若干度時,控制裝置將啟動水使水流動。水入口處設有止回閥以防止夜間水由收集器逆流,引起熱損失。由此種型式的熱水系統的流量可得知(因來自水的流量可知),容易預測性能,亦可推算於若干時間內的加熱水量。如在同樣設計條件下,其較自然循環方式具有可以獲得較高水溫的長處,但因其必須利用水,故有水電力、維護(如漏水等)以及控制裝置時動時停,容易損壞水等問題存在。因此,除大型熱水系統或需要較高水溫的情形,才選擇強制循環式,一般大多用自然循環式熱水器。 暖房 利用太陽能作房間冬天暖房之用,在許多寒冷地區已使用多年。因寒帶地區冬季氣溫甚低,室內必須有暖氣設備,若欲節省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設法應用太陽輻射熱。大多數太陽能暖房使用熱水系統,亦有使用熱空氣系統。太陽能暖房系統是由太陽能收集器、熱儲存裝置、輔助能源系統,及室內暖房風扇系統所組成,其過程乃太陽輻射熱傳導,經收集器內的工作流體將熱能儲存,再供熱至房間。至輔助熱源則可裝置在儲熱裝置內、直接裝設在房間內或裝設於儲存裝置及房間之間等不同設計。當然亦可不用儲熱雙置而直接將熱能用到暖房的直接式暖房設計,或者將太陽能直接用於熱電或光電方式發電,再加熱房間,或透過冷暖房的熱裝置方式供作暖房使用。最常用的暖房系統為太陽能熱水裝置,其將熱水通至儲熱裝置之中(固體、液體或相變化的儲熱系統),然後利用風扇將室內或室外空氣驅動至此儲熱裝置中吸熱,再把此熱空氣傳送至室內;或利用另一種液體流至儲熱裝置中吸熱,當熱流體流至室內,在利用風扇吹送被加熱空氣至室內,而達到暖房效果。 太陽能發電 即直接將太陽能轉變成電能,並將電能存儲在電容器中,以備需要時使用。 太陽能離網發電系統 太陽能離網發電系統包括1、太陽能控制器(光伏控制器和風光互補控制器)對所發的電能進行調節和控制,一方面把調整後的能量送往直流負載或交流負載,另一方面把多餘的能量送往蓄電池組儲存,當所發的電不能滿足負載需要時,太陽能控制器又把蓄電池的電能送往負載。蓄電池充滿電後,控制器要控制蓄電池不被過充。當蓄電池所儲存的電能放完時,太陽能控制器要控制蓄電池不被過放電,保護蓄電池。控制器的性能不好時,對蓄電池的使用壽命影響很大,並最終影響系統的可靠性。2、太陽能蓄電池組的任務是貯能,以便在夜間或陰雨天保證負載用電。3、太陽能逆變器負責把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供交流負荷使用。太陽能逆變器是光伏風力發電系統的核心部件。由於使用地區相對落後、偏僻,維護困難,為了提高光伏風力發電系統的整體性能,保證電站的長期穩定運行,對逆變器的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由於新能源發電成本較高,太陽能逆變器的高效運行也顯得非常重要。 太陽能離網發電系統主要產品分類 A、光伏組件 B、風機 C、控制器 D、蓄電池組 E、逆變器 F、風力/光伏發電控制與逆變器一體化電源。 太陽能並網發電系統 可再生能源並網發電系統是將光伏陣列、風力機以及燃料電池等產生的可再生能源不經過蓄電池儲能,通過並網逆變器直接反向饋入電網的發電系統。 因為直接將電能輸入電網,免除配置蓄電池,省掉了蓄電池儲能和釋放的過程,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所發出的電力,減小能量損耗,降低系統成本。並網發電系統能夠並行使用市電和可再生能源作為本地交流負載的電源,降低整個系統的負載缺電率。同時,可再生能源並網系統可以對公用電網起到調峰作用。並網發電系統是太陽能風力發電的發展方向,代表了21世紀最具吸引力的能源利用技術。 太陽能並網發電系統主要產品分類 A、光伏並網逆變器 B、小型風力機並網逆變器 C、大型風機變流器 (雙饋變流器,全功率變流器)。
[編輯本段]空間太陽能電源
第一個空間太陽電池載於1958年發射的Vangtuard I,體裝式結構,單晶Si襯底,效率約10%(28℃)。到了1970年代,人們改善了電池結構,採用BSF、光刻技術及更好減反射膜等技術,使電池的效率增加到14%。在70年代和80年代,地面太陽電池大約每5.5年全球產量翻番;而空間太陽電池在空間環境下的性能,如抗輻射性能等得到了較大改善。由於80年代太陽電池的理論得到迅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地面和空間太陽電池性能的改善。到了90年代,薄膜電池和Ⅲ-Ⅴ電池的研究發展很快,而且聚光陣結構也變得更經濟,空間太陽電池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在繼續研究更高性能的太陽電池,主要有兩種途徑:研究聚光電池和多帶隙電池。 × 空間太陽電池主要性能 電池效率 由於太陽電池在不同光強或光譜條件下效率一般不同,對於空間太陽電池一般採用AM0光譜(1.367KW/㎡),對於地面應用一般採用AM1.5光譜(即地面中午晴空太陽光,1.000 KWm-2)作為測試電池效率的標准光源。太陽電池在AM0光譜效率一般低於AM1.5光譜效率2~4個百分點,例如一個AM0效率為16%的Si太陽電池AM1.5效率約為19%)。 ◎ 25℃,AM0條件下太陽電池效率 電池類型 面積(cm2) 效率(%) 電池結構 一般Si太陽電池 64cm2 14.6 單結太陽電池 先進Si太陽電池 4cm2 20.8 單結太陽電池 GaAs太陽電池 4cm2 21.8 單結太陽電池 InP太陽電池 4cm2 19.9 單結太陽電池 GaInP/GaAs 4cm2 26.9 單片疊層雙結太陽電池 GaInP/GaAs/Ge 4cm2 25.5 單片疊層雙結太陽電池 GaInP/GaAs/Ge 4cm2 27.0 單片疊層三結太陽電池 ◎ 聚光電池 GaAs太陽電池 0.07 24.6 100X GaInP/GaAs 0.25 26.4 50X,單片疊層雙結太陽電池 GaAs/GaSb 0.05 30.5 100X,機械堆疊太陽電池 空間太陽電池在大氣層外工作,在近地球軌道太陽平均輻照強度基本不變,通常稱為AM0輻照,其光譜分布接近5800K黑體輻射光譜,強度1353mW/cm2。因此空間太陽電池多採用AM0光譜設計和測試。 空間太陽電池通常具有較高的效率,以便在空間發射的重量、體積受限制的條件下,能獲得特定的功率輸出。特別在一些特定的發射任務中,如微小衛星(重量在50~100公斤)上應用,要求單位面積或單位重量的比功率更高。 抗輻照性能 空間太陽電池在地球大氣層外工作,必然會受到高能帶電粒子的輻照,引起電池性能的衰減,主要原因是由於電子或質子輻射使少數載流子的擴散長度減小。其光電參數衰減的程度取決於太陽電池的材料和結構。還有反向偏壓、低溫和熱效應等因素也是電池性能衰減的重要原因,尤其對疊層太陽電池,由於熱脹系數顯著不同,電池性能衰減可能更嚴重。 × 空間太陽電池的可靠性 光伏電源的可靠性對整個發射任務的成功起關鍵作用,與地面應用相比,太陽電池/陣的費用高低並不重要,因為空間電源系統的平衡費用更高,可靠性是最重要的。空間太陽電池陣必須經過一系列機械、熱學、電學等苛刻的可靠性檢驗。 Si太陽電池 硅太陽電池是最常用的衛星電源,從1970年代起,由於空間技術的發展,各種飛行器對功率的需求越來越大,在加速發展其他類型電池的同時,世界上空間技術比較發達的美、日和歐空局等國家,都相繼開展了高效硅太陽電池的研究。以日本SHARP公司、美國的SUNPOWER公司以及歐空局為代表,在空間太陽電池的研究發展方面領先。其中,以發展背表面場(BSF)、背表面反射器(BSR)、雙層減反射膜技術為第一代高效硅太陽電池,這種類型的電池典型效率最高可以做到15%左右,目前在軌的許多衛星應用的是這種類型的電池。 到了70年代中期,COMSAT研究所提出了無反射絨面電池(使電池效率進一步提高)。但這種電池的應用受到限制:一是制備過程復雜,避免損壞PN結;二是這樣的表面會吸收所有波長的光,包括那些光子能量不足以產生電子-空穴對的紅外輻射,使太陽電池的溫度升高,從而抵消了採用絨面而提高的效率效應;三是電極的製作必須沿著絨面延伸,增加了接觸的難度,使成本升高。 80年代中期,為解決這些問題,高效電池的製作引入了電子器件製作的一些工藝手段,採用了倒金子塔絨面、激光刻槽埋柵、選擇性發射結等製作工藝,這些工藝的採用不但使電池的效率進一步提高,而且還使得電池的應用成為可能。特別在解決了諸如採用帶通濾波器消除溫升效應以後,這類電池的應用成了空間電源的主角。 雖然很多工藝技術是由一些研究所提出,但卻是在一些比較大的公司得到了發揚光大,比如倒金子塔絨面、選擇性發射結等工藝是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光伏研究中心出現,但日本的SHARP公司和美國的SUNPOWER公司目前的技術水平卻為世界一流,有的技術甚至已經移植到了地面用太陽電池的大批量生產。 為了進一步降低電池背面復合影響,背面結構則採用背面鈍化後開孔形成點接觸,即局部背場。這些高效電池典型結構為PERC、PERL、PERT、PERF[1],其中前種結構的電池已經在空間獲得實用。典型的高效硅太陽電池厚度為100μm,也被稱為NRS/BSF(典型效率為17%)和NRS/LBSF(典型效率為18%),其特徵是正面具有倒金子塔絨面的選擇性發射結構,前後表面均採用鈍化結構來降低表面復合,背面場採用全部或局部背場。實際應用中還發現,雖然採用局部背場工藝的電池要普遍比NRS/BSF的電池效率高一個百分點,但通常局部背場的抗輻照能力比較差。 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空間電源工程人員發現,雖然這種類型電池的初期效率比較高,但電池的末期效率比初期效率下降25%左右,限制了電池的進一步應用,空間電源的成本仍然不能很好地降低。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以SHARP為首的研究機構提出了雙邊結電池結構,這種電池的出現有效地提高了電池的末期效率,並在HES、HES-1衛星上獲得了實際應用。 另外研究人員還發現,衛星對電池陣位置的要求比較苛刻,如果太陽電池陣不對日定向或對日定向差等都會影響到衛星電源的功率,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衛星整體系統的配置。比如空間站這樣復雜的飛行器,有的電池陣幾乎不能完全保證其充足的太陽角,因而就需要高效電池來滿足要求。雖然目前已經部分應用了常規的高效電池,但電池的高的α吸收系數、有限的空間和重量的需要使其仍然不能滿足空間系統大規模功率的需要。傳統的電池結構仍然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在研究高效硅電池初期就側重於提高電池的末期效率為主,在結合電池陣研究方面提出了雙面電池的構想並獲得了成功,真正做到了高效長壽命和低成本。 × 太陽能路燈 太陽能路燈太陽能路燈是一種利用太陽能作為能源的路燈,因其具有不受供電影響,不用開溝埋線,不消耗常規電能,只要陽光充足就可以就地安裝等特點,因此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又因其不污染環境,而被稱為綠色環保產品。太陽能路燈即可用於城鎮公園、道路、草坪的照明,又可用於人口分布密度較小,交通不便經濟不發達、缺乏常規燃料,難以用常規能源發電,但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區,以解決這些地區人們的家用照明問題。
[編輯本段]太陽能電池
太陽能電池發電原理 太陽能電池是一對光有響應並能將光能轉換成電力的器件。能產生光伏效應的材料有許多種,如:單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砷化鎵,硒銦銅等。它們的發電原理基本相同,現以晶體為例描述光發電過程。P型晶體硅經過摻雜磷可得N型硅,形成P-N結。 當光線照射太陽能電池表面時,一部分光子被硅材料吸收;光子的能量傳遞給了硅原子,使電子發生了越遷,成為自由電子在P-N結兩側集聚形成了電位差,當外部接通電路時,在該電壓的作用下,將會有電流流過外部電路產生一定的輸出功率。這個過程的實質是:光子能量轉換成電能的過程。 太陽簡介 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恆星,也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它的質量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5%。太陽也是太陽系裡惟一自己發光的天體,它給地球帶來光和熱。如果沒有太陽光的照射,地面的溫度將會很快地降低到接近絕對零度。由於太陽光的照射,地面平均溫度才會保持在14℃左右,形成了人類和絕大部分生物生存的條件。除了原子能、地熱和火山爆發的能量外,地面上大部分能源均直接或間接同太陽有關。 太陽是一個主要由氫和氦組成的熾熱的氣體火球,半徑為6.96×105km(是地球半徑的109倍),質量約為1.99×1027t(是地球質量的33萬倍),平均密度約為地球的1/4。太陽表面的有效溫度為5762K,而內部中心區域的溫度則高達幾千萬度。太陽的能量主要來源於氫聚變成氦的聚變反應,每秒有6.57×1011kg的氫聚合生成6.53×1011kg的氦,連續產生3.90×1023kW能量。這些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以3×105km/s的速度穿越太空射向四面八方。地球只接受到太陽總輻射的二十二億分之一,即有1.77×1014kW達到地球大氣層上邊緣(「上界」),由於穿越大氣層時的衰減,最後約8.5×1013kW到達地球表面,這個數量相當於全世界發電量的幾十萬倍。 根據目前太陽產生的核能速率估算,氫的儲量足夠維持600億年,而地球內部組織因熱核反應聚合成氦,它的壽命約為50億年,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可以說太陽的能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太陽的結構和能量傳遞方式簡要說明如下。 太陽的質量很大,在太陽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太陽物質向核心聚集,核心中心的密度和溫度很高,使得能夠發生原子核反應。這些核反應是太陽的能源,所產生的能量連續不斷地向空間輻射,並且控制著太陽的活動。根據各種間接和直接的資料,認為太陽從中心到邊緣可分為核反應區、輻射區、對流區和太陽大氣。 (1)核反應區 在太陽半徑25%(即0.25R)的區域內,是太陽的核心,集中了太陽一半以上的質量。此處溫度大約1500萬度(K),壓力約為2500億大氣壓(1atm=101325Pa),密度接近158g/cm3。這部分產生的能量占太陽產生的總能量的99%,並以對流和輻射方式向外輻射。氫聚合時放出伽瑪射線,這種射線通過較冷區域時,消耗能量,增加波長,變成X射線或紫外線及可見光。 (2)輻射區 在核反應區的外面是輻射區,所屬范圍從0.25~0.8R,溫度下降到13萬度,密度下降為0.079g/cm3。在太陽核心產生的能量通過這個區域由輻射傳輸出去。 (3)對流區 在輻射區的外面是對流區(對流層),所屬范圍從0.8~1.0R,溫度下降為5000K,密度為10-8g/cm3。在對流區內,能量主要靠對流傳播。對流區及其裡面的部分是看不見的,它們的性質只能靠同觀測相符合的理論計算來確定。 (4)太陽大氣 大致可以分為光球、色球、日冕等層次,各層次的物理性質有明顯區別。太陽大氣的最底層稱為光球,太陽的全部光能幾乎全從這個層次發出。太陽的連續光譜基本上就是光球的光譜,太陽光譜內的吸收線基本上也是在這一層內形成的。光球的厚度約為500km。色球是太陽大氣的中層,是光球向外的延伸,一直可延伸到幾千公里的高度。太陽大氣的最外層稱為日冕,日冕是極端稀薄的氣體殼,可以延伸到幾個太陽半徑之遠。嚴格說來,上述太陽大氣的分層僅有形式的意義,實際上各層之間並不存在著明顯的界限,它們的溫度、密度隨著高度是連續地改變的。 可見,太陽並不是一個一定溫度的黑體,而是許多層不同波長放射、吸收的輻射體。不過,在描述太陽時,通常將太陽看作溫度為6000K、波長為0.3~3.0μm的黑色輻射體。 太陽能利用新近展 目前國際上已經從晶體硅、薄膜太陽能電池開發進入了有機分子電池、生物分子篩選乃至於合成生物學與光合作用生物技術開發的生物能源的太陽能技術新領域。 日前從上海市科委獲悉,華東師范大學科研人員利用納米材料在實驗室中成功「再造」葉綠體,以極其低廉的成本實現光能發電。 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能有效將太陽的光能量轉化成化學能。此次課題組並非在植物體外「拷貝」了一個葉綠體,而是研製出一種與葉綠體結構相似的新型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嘗試將光能轉化成電能。在上海市納米專項基金的支持下,經過3年多實驗與探索,這塊仿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已超過10%,接近11%的世界最高水平。 項目負責人、華東師大納光電集成與先進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孫卓教授展示了新型太陽能電池的「三明治」結構———中空玻璃夾著一層納米「夾心」,光電轉化的玄機就藏在這層幾十微米厚的復合薄膜中。納米「夾心」的「配方」十分獨特:染料充當「捕光手」,納米二氧化鈦則是「光電轉換器」。為了讓染料盡可能多「吃」太陽光,科研人員還別出心裁地撒了點「佐料」———一種由納米熒光材料製成的量子點,讓不同波長的陽光都能對上「捕光手」的「胃口」。只要不斷改進「配方」,納米「夾心」的光電轉化效率就能一次次提高。 作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染料敏化電池的最大吸引力在於廉價的原材料和簡單的製作工藝。據估算,染料敏化電池的成本僅相當於硅電池板的1/10。同時,它對光照條件要求不高,即便在陽光不太充足的室內,其光電轉化率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另外,它還有許多有趣用途。比如,用塑料替代玻璃「夾板」,就能製成可彎曲的柔性電池;將它做成顯示器,就可一邊發電,一邊發光,實現能源自給自足。 太陽能是一種潔凈和可持續產生的能源,發展太陽能科技可減少在發電過程中使用礦物燃料,從而減輕空氣污染及全球暖化的問題。
8. 古代官員衣冠
清朝官員服飾是指在清朝政府中有正式職位官員的官方著裝,正式名稱為補服。著裝分為帽、外衣、朝珠、朝靴。清政府對官員的辦公著裝有著明確的限制,不同品級有不同的著裝,不能自行更改裝束。
帽子清朝改歷代的朝冠為禮帽,禮帽又稱為「頂子」或稱為「頂戴」、「頂戴花翎」。禮帽分為兩種,一種為夏天戴的涼帽,另一種為冬天所戴的暖帽,每年三月開始戴涼帽,八月換戴暖帽。涼帽為喇叭形,無檐,多用藤、篾席,外裹綾羅,多為白色、湖色或黃色,上綴紅纓頂珠。暖帽為圓形,有一圈檐邊,多用皮、呢、緞、布製成,多黑色,中有紅色絨線所製成的帽緯、帽子最高處有頂珠。一般官員只可用黃貂,高等的可以用黑貂,只有皇帝可以用紫貂。
[編輯] 頂戴頂戴指代表官階的頂珠,不同的頂珠質料和顏色代表不同品級,清政府規定一品為紅寶石,二品為珊瑚,三品為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為素金,八品用陰紋縷花金,九品為陽紋鏤花金,無頂珠者無官品。
雍正八年(1730年),更定官員冠頂制度,以顏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寶石:一品為紅色明玻璃,二品為紅色涅玻璃,三品為藍色明玻璃,四品為藍色涅玻璃,五品為白色明玻璃,六品為白色涅玻璃,七品以下仍然用金色頂戴。
[編輯] 翎羽在頂珠之下有一枝兩寸長短的翎管,多用玉、翠、琺琅或花瓷製成,用以安插翎羽。翎羽又分花翎和藍翎兩種。花翎是帶有「目暈」的孔雀翎,「目暈」又稱為「眼」,在翎的尾端,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分,翎眼越多說明功勛越高。
順治十八年(1661年)的《大清會典》曾對花翎作出規定,即親王、郡王、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許戴花翎,貝子以下可以戴。
後制定:貝子和固倫額駙(即固倫公主的丈夫)戴三眼花翎;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駙(即和碩公主的丈夫)戴雙眼花翎;內大臣,一、二、三、四等侍衛、前鋒營和護軍營的各統領、參領(必須是滿洲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這上三旗出身)等均戴單眼花翎。
藍翎為鶡羽製成,藍色,羽長而無眼,較花翎等級為低。藍翎一般都賜予六品以下、在皇宮和王府當差的侍衛官員享戴,也可以賞賜建有軍功的低級軍官。
皇帝賜給臣下花翎是非常審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賜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七人,被賜雙眼花翎的約二十餘人。
朝服
清代官員的著裝[編輯] 皇帝清代皇帝服飾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種類。皇帝的龍袍以明黃、金黃或杏黃等亮黃色為主色,上綉九條龍,但以實物來看前後只有八條,實際上被綉在衣襟裡面,一般不易看到。這樣一來,每件龍袍實際即為九龍,而從正面或背面單獨看時,所看見的都是五龍,與九五之數正好相吻合。龍袍下擺則綉著許多彎曲的線條,名為水腳。水腳之上,還有許多波浪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綿延不斷的吉祥含意之外,還有「一統山河」和「萬世昇平」的寓意。
[編輯] 親王清代親王的朝服一般都是龍袍,而貝勒是蟒袍。關於蟒、龍的區別,歷來沒有明確的答案。一般根據《野獲編》「蟒衣為像龍之服,與至尊(即皇帝)所御(龍)袍相肖,但減一爪」及《大清會典》中「凡五爪龍緞立龍緞團補服……官民不得穿用。若頒賜五爪龍緞立龍緞,應挑去一爪穿用」的禁例,得出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結論。親王的朝服的顏色只能用土黃或者暗黃,不能是明黃,而龍必須是盤龍或者降龍,不能是升龍或者正龍。親王朝服的下擺也綉有「海水江涯」。
親王補服圖案:身前身後五爪正龍各一團,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郡王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貝勒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四爪正蟒各一團
貝子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四爪行蟒各一團
鎮國公、輔國公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四爪正蟒各一方
公爵、侯爵、伯爵補服圖案:身前身後綉九蟒
[編輯] 官員清代官員朝服上上有一塊方形圖案稱為補子,補子沿襲明朝制度。補服又分為文、武兩種。
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㶉𫛶,八品鵪鶉,九品練雀。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馬。
另外,御史與諫官均為獬豸。詳《清通典 禮 嘉四》。
補子上除了有飛禽走獸外,還綉有海水和岩石的圖案,寓意「海水江崖,江山永固」的意思。補服均是由南京、蘇州、杭州即江南三織造訂做進貢的,用料講究,做工精良,尺寸、圖案都有嚴格規定,官員不能私自改變身上與其品級相對應的官服。
[編輯] 朝珠朝珠是由佛教的念珠演化而來,是由於清代皇帝祖先努爾哈赤信奉佛教。朝珠通常由身子、佛頭、背雲、紀念、大墜、墜角六部分組成,每串朝珠的珠數都嚴格規定為108顆。「佛頭」共有4顆,色澤和大小一致,直徑比朝珠大一倍左右,每隔27顆珠子加入一個「佛頭」,將108顆朝珠四分,也稱之為「分珠」,據說是寓意四季。朝珠頂部的那顆佛頭上,連綴一塔形「佛頭塔」,其穿孔的方式為倒置的「T」字形,即把朝珠的兩頭各從對穿的孔的一頭穿進,然後都從中間上部的孔中穿出,合二為一。佛頭塔的頂端用闊絲帶系綴有一塊寶石大墜子,大墜上端還垂有一塊寶石,稱之為「背雲」。 葫蘆狀佛頭塔的兩側又有三串小珠串,每串10粒,珠串的末端各有用銀絲琺琅裹著寶石的小墜角,稱為「紀念」。據說這三串紀念,當時美其名為「三台」。備掛時將朝珠掛於頸項之中,以佛頭緊貼後頸與後腦相垂直,前胸出現的三顆佛頭作中心對稱,後背的「背雲」緊靠後背心。朝珠也不是所有官員都有資格佩帶的,根據清朝政府規定,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的,本人及妻室或兒女和軍機處、侍衛、禮部、國子監、大常寺、光祿寺、鴻臚寺等所屬官員穿著朝服時,才得掛用。朝珠的質料多用東珠(珍珠)、翡翠、瑪瑙、琥珀、珊瑚、象牙、蜜蠟、水晶、青金石、玉、綠松石、碧璽、伽楠香、芙蓉石等寶石琢制,以明黃、金黃及石青色等諸色絛為飾,由項上垂掛於胸前。清代朝珠的絛用絲線編織,顏色等級分明:明黃色絛只有皇帝、皇後和皇太後才能使用;全綠和金黃色絛是王爺所用;武四品、文五品及縣、郡官為石青色。婦女懸掛的朝珠,與男子所佩者略有不同。其區別主要看朝珠上的「紀念」,兩串在左者為男,兩串在右者為女,兩者不能顛倒。
[編輯] 朝靴朝靴的樣式清政府並無規定,一般多以黑緞為質料,式樣初尚方頭,後又流行尖頭。皇帝穿朝服則用方頭朝靴,朝靴與服色相同,並飾黑色邊飾,上面綉有草龍花紋。
補子又稱胸背,簡稱補,指中國明及清朝、朝鮮王朝、越南黎朝至阮朝、琉球國官員服裝上,位於胸前和背後的方形裝飾。不同等級的官員補子的圖案不同,而文官和武將的補子又不同。清代官服里,文官補子的圖案用飛禽,武將的補子用猛獸。
[編輯] 官服裝飾有補子的官服稱為「補服」。清朝官服最常見的是一種比袍短而比褂長的「外套」,或稱「外褂」、「補褂」。。明朝的補子前後圖案一致,而清朝的補子分前後兩半。明朝的補子一般在40厘米見方左右,清代則一般在30厘米左右。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Category:Mandarin_square
明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後,詔令「衣冠制度悉如唐宋之舊」,因此明朝服式恢復了漢服傳統。男子服飾基本沿襲了大襟右衽交領和圓領這兩種傳統服飾式樣。但又吸收了一些元代服飾特點,發展出曳撒等特色服飾。明代婦女的服裝仍以襦裙為主,除了一直流傳的衫、襖及裙子外,還流行霞帔、褙子、比甲等新鮮樣式,衣服的多變與款式做工達到一個高峰。[5]。中後期常服及軍服開始大量使用鈕扣,禮服、官服則仍然沿用交領及盤領款式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0/0f/Portrait_of_Jiang_Shunfu.jpg
穿著補服的明代官員姜順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