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服裝裁剪的公式
至於公式,那太多了,同時在實際工作中,也不是一個款式套一個公式去做得出來的,公式只是參考。
1,上衣裁剪共六部分:
(一)半肩:肩寬1/2。
(二)橫領:半肩1/3。
(三)立領:領大1/5。
(四)袖籠深:胸圍1/5減去5分。
(五)胸肥:胸圍1/3。
(六)袖口:袖口肥1/2。
通常外衣袖籠深和袖籠一周的尺寸:
男:袖籠深: 5.5寸-----6.5寸。
袖籠一周:1.5尺-----1.7尺。
女:袖籠深: 5.5寸-----6寸。
袖籠一周:1.4尺-----1.6尺。
2,褲子裁剪尺寸計算共四部分:
(一)腰大:腰圍1/4。
(二)立襠=橫檔:臀圍1/3。
(三)褲口尺寸:減一寸除2。
通常:男女橫立襠尺寸8.5寸、9寸、9.5寸。
固定尺寸:落肩:1.5寸,前小襠彎度左邊1.2寸,右邊:1.5寸,落檔:5--7分,特體褲後落襠7---8分 。這個公式非常適合初學者記憶。
裁剪時要保持裁刀垂直,以免各層衣片產生誤差。保證裁刀始終鋒利,裁片邊緣光潔順直。打刀口時定位要准,剪口不得超過3mm且清晰持久。裁剪時要注意裁刀溫度不可過高,特別是合成纖維,高溫易產生衣片邊緣焦黃、粘連等現象,同時會引起刀片粘污。
裁剪不是一項獨立的工作,在裁剪之前要進行諸如鋪料、畫樣等准備工作。鋪料是按照所規定的層數及長度,將服裝材料按鋪料要求,鋪放在裁床上,以便畫樣及開裁。對伸縮性大的材料,鋪料後還需要放置數小時,使之應力回縮後再裁剪。
(1)襯衫的基礎裁剪公式擴展閱讀:
服裝裁剪的注意事項:
裁剪是縫制的基礎,裁剪時應保證裁剪的精度,即裁出的衣片與樣板間的誤差。對批量加工的服裝往往需要根據服裝的規格尺寸和數量分床裁剪,按照樣板方向部位合理排料,裁剪時各層衣片間的誤差應符合規定。
裁片方法不正確不僅會使成衣造型結構完全偏離設計,而且造成很大的浪費。在批量加。各層工時,會給生產者帶來很大的損失衣片間的誤差應符合規定。
2. 女式休閑寬松格子襯衣的裁剪方法
先測量人體衣長、肩寬、胸圍、袖長、袖口寬、領口寬基本尺寸。然後通過這些基本尺寸,計算出前片和後片的寬度和前後片的上下分割線。將基本線條畫出來。
然後,再將前後片的袖窿、領口相關尺寸按公式算出來,再圖上分別畫出過度曲線,再將腰身、底邊細節按常規經驗尺寸畫出來。
然後畫袖子,先將袖長標出,然後按袖窿的尺寸計算出袖峰高和袖峰寬的尺寸,按尺寸先畫出袖峰斜線作為基礎線。然後,再按經驗的細節尺寸畫出袖窿的曲弧線,再畫袖口寬和袖口的細節尺寸。
3. 衣服裁剪尺寸公式18句口訣是什麼
如下:
下平上平215 。
衣片前胸 + 7 5。
領深定數寬 - 5。
分成三份再畫弧。
落肩 6厘量前胸 。
半肩 -5 前袖窿 。
下平腰袖上平同後片。
7厘大前胸。
領寬等於前領寬25。
半肩後袖窿 178 。
釐定鈕扣。
定完鈕扣再畫兜。
3 厘11上小兜。
1516下大兜 。
前胸 + 1衣袖寬 。
15 . 5定袖山。
前標分四後分五
四分之三定袖口。
量體基礎:
量體以前,首先必須對人體主要部位進行仔細觀察,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求被量者站立端正,姿勢自然,不要深呼吸。
2.圍量橫度時,應注意皮尺不要拉的過松或過緊,要保持水平。
3.圍量胸圍時,被量者兩臂垂直;圍量腰圍時要放鬆腰帶。
4.冬季做夏季服裝,或夏季做冬季服裝,在量體時應根據顧客要求,適當縮小或放大尺
寸。
5.量體時要注意觀察好體型特徵,有特殊部位要註明,以備裁剪時參考。
6.不同體型有不同要求,體胖者尺寸不要過肥或過瘦,體瘦者尺寸要適當寬裕一些。
7.量體要按順序進行,以免漏量。
4. 服裝裁剪是如何計算的
一、計算方法:
1、男上衣:衣長乘以3加上10厘米;
2、女士上衣:衣長乘3;
3、男女褲:褲長乘以2中上10厘米。
二、公式:
大身用料:(胸圍+6CM)X(身長+6CM)X24X克重X(1+總損耗)
袖子用料:(掛肩+袖口+4CM)X(袖長+4CM)X24X克重X(1+總損耗)
領子用料:(領寬X2+2)X領高X12X克重X(1+總損耗)
每打衣服用料=大身用料+袖子用料+領子用料
三、 褲子
(橫檔+腿圍+4CM)X(褲長+8CM)X24X克重X(1+總損耗)
羅紋:18%汗布:15-16%網眼:15-16%氨綸汗布18-20%
絨布:17-18%色織布(大):27-32%色織布(小):22-25%
面料計算公式:
面料價格=成本價格+織造價格+染價+其它(包括印花、開副定型、後道各工序)(一般地,開副定型價格:2000元/T)
(4)襯衫的基礎裁剪公式擴展閱讀
平面裁剪是以人體所測量的尺寸,設計平面制圖,即短寸式裁剪法。立體裁剪是從人體上裁剪下來的,很符合人體曲線要求的原型衣片。原型裁剪是以推理的方式,通過立體裁下來的衣型,用原型加上款式放鬆度裁剪服裝的方法。
人體的軀幹部分起伏較大,男女差異也很明顯,按照性別、款式,要分別採用不同的裁製方法,使服裝穿著合體、美觀大方。在工藝上服裝裁剪還有批量裁剪和單件裁剪之分。
網路-服裝裁剪
5. 女士短袖襯衣的裁剪方法
女士短袖襯衣的裁剪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原型裁剪法;二是比例分配裁剪法。
方法如下:
一、第一種方法:原型裁剪法
原型裁剪法是一種按人體基本部位的尺寸(胸圍、背長、臀圍等)繪制出基本紙樣即原型後,再將原型通過分割、拼接、折疊、擴展等變化形式繪制出最終的服裝衣片紙樣的方法。原型由於人體的基本部位不同和形狀不同而有許多種類,如英國式原型,日本的文化式原型、登麗美式原型、香港和台灣地區的中華式原型等。目前我國較流行的是日本的文化式原型和登麗美式原型。本書彩照的裁剪圖即是日本的原型裁剪圖。原型裁剪法的優點是不需要復雜的計算,操作方便,尤其適合初學者及造型復雜的款式。缺點是製做寬松度大的服裝時某些部位的尺寸精確度不高。
原型是服裝圖的基礎,如果把適合自己體型的原型用稍厚的紙畫好保存著,不論什麼時候、什麼款式,只要按原型的規律(制圖方法),放大或縮小即成,如插肩(斜肩)的服裝,前後身的肩部有缺角,只要用袖子上端補出來的部位,還於原位,仍等於原型。
二、第二種方法:比例分配裁剪法
比例分配裁剪法是按人體基本部位尺寸(胸圍、領圍、臀圍等)為變數進行各種比例的計算,定出衣片各部位尺寸的服裝制圖方法,也是我國服裝產業目前廣泛使用的方法。本書的「裙服」、「童裝」的裁剪圖也是使用的這種方法。常用的比例分配法根據其比例形式有D式,胸度式等,其中,D式裁剪法被認為是目前唯一有理論根據的科學裁剪新法。其優點是部位尺寸精確度較高,且計算是通過簡單的分數比例,易為初學者所接受。缺點是只適應已定型的服裝款式,對於新的服裝款式較難確定其比例式,故不適應於造型復雜的款式的設計。
比例分配法的制圖一般應先畫橫向基礎線,次畫直向基礎線,最後畫斜線基礎線。畫線方向應自上而下循序漸進。制好基礎線後,在制衣片輪廓線時應先畫近身的輪廓線,然後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地制好全部輪廓線。輪廓線線條應比基礎線粗。這樣制圖才能步步緊扣,層次清晰。
6. 怎樣裁剪襯衫
1、找一本裁剪書,找到合適的樣子後開始量體。
3、在布料上排出紙樣
4、按紙樣裁剪
量體具體方法:
1.總體高:代表服裝「號」,由頭部頂點垂直量至腳根。
2.衣長:由前身左側脖根處,通過胸部最高點,量對需長度,一般量至手的虎口。
3.胸圍:代表上衣類服裝「型」,在襯衫外,沿腋下,通過胸部最豐滿處,平衡圍量一
乳下圍:在乳房下端用皮尺水平圍量一周。
腰圍:在中腰最細處用皮尺水平圍量一周,根據品種加放鬆度。
臀圍:在臀部 最豐滿處水平 圍量一周,根品種加放鬆度。
(6)襯衫的基礎裁剪公式擴展閱讀:
服裝裁剪共分為平面裁剪和立體裁剪
平面裁剪是以人體所測量的尺寸,設計平面制圖,即短寸式裁剪法。
立體裁剪是從人體上裁剪下來的,很符合人體曲線要求的原型衣片。原型裁剪是以推理的方式,通過立體裁下來的衣型,用原型加上款式放鬆度裁剪服裝的方法。人體的軀幹部分起伏較大,男女差異也很明顯,按照性別、款式,要分別採用不同的裁製方法,使服裝穿著合體、美觀大方。在工藝上服裝裁剪還有批量裁剪和單件裁剪之分。
參考資料:網路:服裝裁剪
7. 求服裝製版基礎計算公式
服裝製版基礎計算公式是:
在服裝製版過程中,雖然各部位最終數據會因款式的不同而不同,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數據是常量或者是根據同一個公式計算得來的,熟記這些數據和公式將很大地提高製版的工作效率。
領子部位
男裝後領窩深17度,前身肩斜18度,後身肩斜22度,撇胸6度。後身肩斜小於前身2度以上,避免因肩縫線偏後而引起袖子中線偏向。後領窩長度約為2/5頸窩周長,前領窩約為3/5頸窩周長。立領領腳前凸後凹型領腳一般在3-7度或1-2cm;領腳前凹後凸型,領前後各不超過3.5~4.5cm。翻駁領,翻領寬一般為3.5~6cm。領座寬為2.5~5cm。翻領寬與領座寬差值小於0.8cm。
袖子部位
襯衫袖窿周長約佔半胸圍的85%~92%。西裝袖窿約佔半胸圍的92%~96%。薄的袖山吃勢量為2~3cm,中厚的如西裝,袖山吃勢量為7%~12%袖窿,約在3~4.5cm之間;厚的如大衣袖吃勢量為7%~12%袖窿周長,約為4~5cm。袖山高:低袖山以袖窿周長/4為基數,約12~14cm;普通袖山以袖窿周長/4為基數,約15~16cm;高袖山以袖窿周長/3為基數,約17~18cm。
肩寬
西裝肩寬與衣長比例接近黃金比; 總肩寬=胸圍/2-(7~8),沖肩2~2.5cm(女)2.5~3cm(男)。過肩正統為9~9.5cm,休閑式過肩約為12~13cm。)
腰圍部位
褲腰省,褶的分布約1.5~2cm一個,省長為10~11cm,後片省長為7~8cm(男褲),距側縫4~5cm處,袋寬13~14cm。
腰口線定位:基型在髖骨點上1~2cm。低腰型比基型下落2~6cm。高腰型比基型高出1~2cm。
檔位:立檔深:基型為0.1號+0.1h。低腰型:基型減去低腰部分約2~5cm。高腰型立檔加長1~3cm。
衣長確定
馬夾衣長占身高31%~32%,到腰節與臀部中間;茄克衣長占身高35%~42%,袖長放3.5~5Cm;西服衣長占身高43%~45%,袖長放2~3cm;短外套衣長占身高50%~55%,在中指間與膝蓋的1/2處,袖長放7~8cm,齊虎口;中長外套衣長占身高50%~63%,在膝蓋上下,袖長放7~8cm,齊虎口;長外套衣長占身高65%~70%,在膝下10~15cm處。袖長放7~8cm;休閑裝衣長占身高的31%~70%。
褲子相關部位
上裝口袋位置位於腰節線下7.5cm與胸寬線內2.5c平行線相交處,寬度為5cm左右,與袖口寬度基本一致。袋絆為1cm寬,長3~5cm。褲側縫口袋,位於腰線下4cm處,袋長15cm。牛仔褲斜插口袋為8x10cm左右,麥袋為7x4cm,後口袋口為13~15cm。前褲身中縫撇勢為0.5~0.7cm一個。省長為10~11cm,後片省長為7~8cm(男褲),距側逢4~5cm處,袋寬13~14cm。褲子前浪一般位25~29cm,後浪為32~37cm,緊身前後差為7cm左右,合體為10cm左右。門襟長低於臀圍4cm,長度為16~17cm。基本褲口=1/2(足跟圍+10),後褲口=前褲口+3~4cm。360度群擺圍修正,腰圍線抬高1~1.5cm,底邊加2~4cm。
其他
襯衫原形:領寬+0.5=領深;西裝原形:領寬-0.5=領深。領口弧線短於領腳弧線0.5cm。後領竄高為後領寬度的1/3,一般位2.5cm。夏裝為1cm左右。
標准型籠門寬與袖窿深之比接近2:3,接近黃金比:袖窿深度為胸圍/6+7,無袖式緊身T恤約為17~18cm,襯衫,外套約為19~26cm。茄克寬松類不大於背長。
8. 上衣的裁剪公式
上衣裁剪公式為半肩為肩寬的二分之一,橫領為半肩的三分之一,立領為領大的五分之一,袖籠深為胸圍的五分之一再減去五分,胸肥為胸圍的三分之一,袖口為袖口肥的二分之一。
上衣裁剪公式為半肩為肩寬的二分之一,橫領為半肩的三分之一,立領為領大的五分之一,袖籠深為胸圍的五分之一再減去五分,胸肥為胸圍的三分之一,袖口為袖口肥的二分之一。
上衣的裁剪公式
上衣裁剪共六部分
(一)半肩:肩寬1/2(二)橫領:半肩1/3
(三)立領:領大1/5
(四)袖籠深:胸圍1/5減去5分
(五)胸肥:胸圍1/3
(六)袖口:袖口肥1/2
通常外衣袖籠深和袖籠一周的尺寸:
男:袖籠深:5.5寸---6.5寸袖籠一周:1.5尺----1.7尺
女:袖籠深:5.5寸---6時寸袖籠一周:1.4尺----1.6尺
褲子裁剪尺寸計算共四部分
(一)腰大:腰圍1/4
(二)立檔=橫檔:臀圍1/3
(三)褲口尺寸:減一寸除2
通常:男女橫立襠尺寸8.5寸、9寸、9.5寸
這個公式非常適合初學者記憶。
如何利用紙樣裁剪衣服
1、首先用熨斗把面料熨燙一下,讓面料舒展沒有皺折,如果,紙樣也有皺褶,也同時用熨斗熨一下
2、把面料鋪平,把紙樣覆蓋在面料上,最好用重物壓一下,鋪的時候盡量靠著邊,同時注意布絲的方向,不要斜著紋,排放的時候盡量的緊湊
3、然後,用不同於面料顏色的劃粉,沿著紙樣的邊畫出紙樣輪廓。我這里裁的是褲料,所以要有兩個前片,兩個後片,注意兩個前片一正一反,
4、在剪面料之前,檢查一下是不是兩個前片兩個後片,然後小心的沿著劃粉線剪出面料,
5、另外再剪腰頭,門襟貼布等,褲子的裁剪就完成了
以上是關於上衣的裁剪公式的內容,倘若你想裁剪上衣但是又不知道公式而煩惱,可以參考上述關於上衣的裁剪公式的內容,跟著上述裁剪上衣的公式嘗試自己裁剪上衣吧。
9. 服裝製版基礎計算公式是什麼
服裝製版基礎計算公式是:
在服裝製版過程中,雖然各部位最終數據會因款式的不同而不同,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數據是常量或者是根據同一個公式計算得來的,熟記這些數據和公式將很大地提高製版的工作效率。
領子部位
男裝後領窩深17度,前身肩斜18度,後身肩斜22度,撇胸6度。後身肩斜小於前身2度以上,避免因肩縫線偏後而引起袖子中線偏向。後領窩長度約為2/5頸窩周長,前領窩約為3/5頸窩周長。立領領腳前凸後凹型領腳一般在3-7度或1-2cm;領腳前凹後凸型,領前後各不超過3.5~4.5cm。翻駁領,翻領寬一般為3.5~6cm。領座寬為2.5~5cm。翻領寬與領座寬差值小於0.8cm。
袖子部位
襯衫袖窿周長約佔半胸圍的85%~92%。西裝袖窿約佔半胸圍的92%~96%。薄的袖山吃勢量為2~3cm,中厚的如西裝,袖山吃勢量為7%~12%袖窿,約在3~4.5cm之間;厚的如大衣袖吃勢量為7%~12%袖窿周長,約為4~5cm。袖山高:低袖山以袖窿周長/4為基數,約12~14cm;普通袖山以袖窿周長/4為基數,約15~16cm;高袖山以袖窿周長/3為基數,約17~18cm。
肩寬
西裝肩寬與衣長比例接近黃金比; 總肩寬=胸圍/2-(7~8),沖肩2~2.5cm(女)2.5~3cm(男)。過肩正統為9~9.5cm,休閑式過肩約為12~13cm。)
腰圍部位
褲腰省,褶的分布約1.5~2cm一個,省長為10~11cm,後片省長為7~8cm(男褲),距側縫4~5cm處,袋寬13~14cm。
腰口線定位:基型在髖骨點上1~2cm。低腰型比基型下落2~6cm。高腰型比基型高出1~2cm。
檔位:立檔深:基型為0.1號+0.1h。低腰型:基型減去低腰部分約2~5cm。高腰型立檔加長1~3cm。
衣長確定
馬夾衣長占身高31%~32%,到腰節與臀部中間;茄克衣長占身高35%~42%,袖長放3.5~5Cm;西服衣長占身高43%~45%,袖長放2~3cm;短外套衣長占身高50%~55%,在中指間與膝蓋的1/2處,袖長放7~8cm,齊虎口;中長外套衣長占身高50%~63%,在膝蓋上下,袖長放7~8cm,齊虎口;長外套衣長占身高65%~70%,在膝下10~15cm處。袖長放7~8cm;休閑裝衣長占身高的31%~70%。
褲子相關部位
上裝口袋位置位於腰節線下7.5cm與胸寬線內2.5c平行線相交處,寬度為5cm左右,與袖口寬度基本一致。袋絆為1cm寬,長3~5cm。褲側縫口袋,位於腰線下4cm處,袋長15cm。牛仔褲斜插口袋為8x10cm左右,麥袋為7x4cm,後口袋口為13~15cm。前褲身中縫撇勢為0.5~0.7cm一個。省長為10~11cm,後片省長為7~8cm(男褲),距側逢4~5cm處,袋寬13~14cm。褲子前浪一般位25~29cm,後浪為32~37cm,緊身前後差為7cm左右,合體為10cm左右。門襟長低於臀圍4cm,長度為16~17cm。基本褲口=1/2(足跟圍+10),後褲口=前褲口+3~4cm。360度群擺圍修正,腰圍線抬高1~1.5cm,底邊加2~4cm。
其他
襯衫原形:領寬+0.5=領深;西裝原形:領寬-0.5=領深。領口弧線短於領腳弧線0.5cm。後領竄高為後領寬度的1/3,一般位2.5cm。夏裝為1cm左右。
標准型籠門寬與袖窿深之比接近2:3,接近黃金比:袖窿深度為胸圍/6+7,無袖式緊身T恤約為17~18cm,襯衫,外套約為19~26cm。茄克寬松類不大於背長。
10. 零基礎學裁剪公式是什麼
上衣測量:
領圍:扣好衣領鈕扣後,用軟尺從領口鈕扣的中心繞領子內側一周的長度。
胸圍:左右袖子下方線縫與衣服側面線縫的交叉點之間的長度的兩倍。
腰圍:按倒數第二粒扣位的位置,水平測量衣服側面線縫的連接點之間的長度的兩倍。
肩寬:兩邊肩線與袖子之間的結合點之間的長度衣長:肩線中點與領圍的結合處垂直量至衣服下擺的長度。
袖長:從肩線與袖子的結縫點平鋪量至袖子的最前端的長度(即袖子實際穿起來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