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褲子中線是哪裡啊求問
誤人子弟啊!不懂就不要裝懂,沙發和板凳說的都是「側骨」,
褲子正面,每個褲腳上去那個「正中」線就是,
因為在褲子生產中,我們是按2個前片,2個後片,4個褲腿來拼接一條褲子的……正常版型哦
Ⅱ 褲子內長的標准量法
測量褲襠下十字交叉處至腳口邊的直線長度就是褲子內長了。
對於一個發育完全的成年人來說,「內長」不像腰圍、臀圍會受到身材變化的影響, 不論變瘦或變胖內長都不會再發生改變。
因此,很多賣家的褲子都在尺寸表裡設置了內長這一項,因為內長不受高中低腰的影響,消費者可以輕松的對比自己的內長與褲子的內長,讓選尺寸變得更簡單、更准確。
(2)褲子的褲中線如何確定擴展閱讀:
褲子的其它尺碼測量方法:
腰圍:在髖骨上部沿著自然腰身線條從內衣外進行測量。
臀圍:在臀部最寬部位測量。
裙長:從腰身直線向下測量。
褲長:從腰身量到腳踝處。
部分褲裝根據褲長不同,尺碼上分為S r l,s為短板,r為正常版,l為加長版。
簡單的換算方法:用英寸的數字減去七,十位數就是尺的大小,個位基本上就相當於寸的大小了。比如W29:29-7=22。那麼這條褲子就是2尺2的;W30:30-7=23。
Ⅲ 褲子的襠深要怎麼量
褲子的襠深就是從褲子前面正中線量,從最上面量到底端的交叉處,量得的長度減1-1.5CM。
褲子的測量方法:
第1步:測量腰圍,褲子扣好平放,然後量褲子兩端後面的距離,乘以2即為腰圍,(最大忌諱和錯誤的量法:褲子兩頭拉的直直的測量,凡是拉直測量,測得腰圍數據均會有所偏大,方法不同導致的最後數據也不同,並非要求相當精確,只希望能盡量准確。平鋪以後可以看出正中位置,前面鈕扣位置和後面是有一定距離的。拉直就前後一樣高低了。)
第2步:測量臀圍,位置在檔上面的位置,建議量臀部最寬松的那個距離,同樣把量的數據X2.
第3步:測量前檔:從鈕扣上方的褲頭到筆所指的十字交叉位置,前檔用於區分褲子中低高腰,前檔越大,代表褲子越高腰,前檔數據越小,代表褲子越低腰!
第4步:測量大腿:褲子大腿,檔下一點大腿最寬的位置,測得單邊即可。
第5步:測量膝蓋:褲子長度的中間膝蓋位置,量單邊即可
第6步:測量外長:外長指的是褲子的兩邊,從褲頭到褲腳的長度,包括了檔和內長
第7步:測量內長:內長是指從襠部到褲腳的距離長度。Levis牛仔褲常見的表示方法是 W L ,這個W指的是腰圍,可能有25 26 27 28,直到40的數據,而L一般都是在L32的,因為這個L32,代表的就是褲子的內長,約等於80cm,也基本能滿足一個175高的人的腿的長度了,當然,五分褲,七分褲,九分褲,就不是L32,是可能L28,L30等的,更長的有L34 L36。一般LVC都有L36的長度,這點也可以看出牛仔褲的設計是要長不要短!
Ⅳ 褲子的制圖方法
褲子的制圖方法
褲的主要測量部位有褲長、腰圍、臀圍、上襠長單件裁剪的方法主要有 5種。
①比例法:即胸度法或臀度法,上衣以人體胸圍為基礎,下裝以人體臀圍為基礎,對其他部位尺寸根據胸圍或臀圍進行比例分配。
②原型法:又稱基型法,依測量人體的尺寸為基準,繪制模具式衣片原型,然後在原型基礎上按款式特點作局部調整,再進行裁剪。
③定寸法:用文字或圖形將各部位裁剪所需數據全部標出,然後按標出的尺寸裁剪。
④短寸法:對人體各部位盡可能進行測量,然後按取得的數據進行裁剪。
⑤立體法:在人體模型或人體上直接塑造服裝款式,並做好各種標記,是將設計造型和裁剪融為一體的方法,縫制前還需復原為平面,作必要的修正或復製成樣板,常用於裁剪某些立體感強,造型難度高,衣料柔軟,具懸垂特性的女式時裝。
(4)褲子的褲中線如何確定擴展閱讀:
褲子制板的第一步是取直角畫平行的五道線,即接腰線、臀圍線、橫襠線、褲膝線和褲口線,這五條線確定了褲子各部位尺寸的位置。
第二步是半臀圍再加半臀圍的1/3,褲子的前片為1/2半臀圍減1cm,後片為1/2半臀圍加1cm,前後襠寬相加為半臀圍的1/3。畫好這幾條直線即確定了褲子前片、後片和襠寬的肥度。將襠寬分成四等份,3/4為後片襠寬,1/4為前片襠寬,經過通分,約分之後,前片襠寬為半臀圍的1/12,後片襠寬為半臀圍的1/4。
第三步是兩邊要平衡,在前、後襠寬的劃分點上,在前、後片各了1/2處畫前、後垂直中線,在垂直中線各1/2處畫褲口至膝圍線,這樣就保持了褲管左右的平衡。
第四步是注意襠部偏,襠部由於要進行歸拔,所以側縫兩邊要與膝圍線畫圓順。不能兩邊一致,若一致則沒有拔襠份了,省道是為調節腰圍與臀圍的差數而確定的,腰圍小,省道則大;腰圍大,省道則小。縫製成褲之後,一般體型前片是腰圍1/4減1cm,後片加1cm。
關於縫份和窩邊份,前後片側縫、下襠縫、小襠縫、接腰縫和腰頭為1cm,兜口處為1.5cm,後襠縫上邊放2cm,下部為1cm,褲口窩邊一般為3~4cm。
褲子制板圖,也就是褲子的結構原理圖,因為使用這種方法有好多不便之處,所以在實際制板時大都使用前、後褲片相摞的方法。
摞制的方法是先制定好褲子前片,然後在前片的基礎上制定後褲片。
Ⅳ 西褲褲口大小
你可以看一下大概的情況(一)前褲片制圖:
1. 基本線:與布邊線劃成直角線。
2. 折邊線:與基本線向上量1寸
3. 褲長線:褲長31寸-腰頭寬1.3寸+做縫0.3寸=30寸,由折邊線向上量 4. 立襠深:1/4臀圍+0.5=8.5寸,由褲長線向下量
5. 臀圍線:1/3立襠深
6. 中襠線:折邊至臀圍線的1/2處
7. 臀圍大:1/4臀圍+0.1寸=8.1寸,由布邊線向前量。
8. 小襠寬:1/10半臀圍-0.3寸=1.3寸,由臀圍大向前量
9. 褲中線:橫襠寬(臀圍大+小襠寬)1/2處=4.7寸,由布邊線向前量。 10. 臀腹線:由臀圍線和褲長線的交點向後量0.3寸
11. 側兜線:折邊寬:上端0.6寸,下端0.3寸,上下劃弧線。
兜位高:距褲長線1.2寸。
兜口大:4.6寸。
12. 腰圍大:1/4腰圍-0.2寸=5.8寸,由兜口折邊線向前量至劈腹線,余數是褶份。
13. 腳口大:7寸,以褲中線為中心,兩側相等。
14. 下襠線:由小襠1/2處至腳口大,劃中襠下線,再由小襠劃至中襠線。(弧線見圖)
15. 側縫線:在中襠線處以褲中線為中心,兩側相等劃縫線。
一般是根據腰圍尺寸的,和褲長沒有太大的關系,我們是愛派服飾的,你有不清楚的可以進我們的網站問問,都是自己做的服裝.
Ⅵ 褲腿中間有中線的褲子叫什麼
叫褲中線。
樣板的前後立檔長之和,與測量到的立檔凈尺寸之差,就是餘量與運動量。在正常情況下,這個差在2cm~3cm比較適當。多餘或不足時,在橫襠線上和後立襠線的上端增減。
在特體的情況下,差值還是較大些比較好。圖完畢後,把前後下襠線拼合在一起,校對一下立襠弧線是否自然圓順,如有偏差,需訂正制圖和樣板。
基本製作:
男女體型上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所以在褲子的裁剪過程中就有著不同的方式,男體的腰節較底女體的腰節比男體的腰節要高,這樣他們決定了同樣的身高下女褲的褲長和立檔大於男褲。女褲腰的凹陷比男性顯著。
臀腰兩圍度的差值也大於男體,女體比男體的後臀更豐滿,側臀更外突,臀峰比男體低,所以女褲比男褲的後省量更大,更長,後檔側斜度更足,同時女褲腰臀外的劈勢比男褲更足更大。由於男女存在生理上的差異。
所以決定了男褲前檔的凹勢大於女性,也決定了門巾總設在前中心位置,而女褲前後可隨意設置,進而決定了女褲前後可以設計門襟而男褲卻不可。
Ⅶ 中腰褲到腰的什麼位置
中腰正好到你的胯骨那裡,就是腰部那兩個最突出的骨頭處。低腰就是在肚臍以下。
Ⅷ 褲子中檔怎麼測量圖
測量方法:
首先,找一條合適的褲子,平鋪測量,而非穿身上測量,把褲子自然平鋪,方法如下即可。
Ⅸ 有的褲子有褲線,有的褲子沒有褲線。褲線指的是什麼,
指褲腿前後正中從上到下熨成的褶子。
Ⅹ 褲子圖紙設計中線怎麼采
褲子圖紙設計中線怎麼采?
褲子的設計,
褲中線的畫法,
應該是從褲襠橫線,
取中間點,
與褲口中點連線,
這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