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小班穿褲子口訣
1.套衫:一件衣服三個洞,先把腦袋伸進大洞, 再把手臂伸進兩邊小洞洞,拉直衣服就完工。
2.開衫:抓住領口翻衣往背披,抓住衣袖伸手臂, 整好衣領扣好扣,穿著整齊多神氣。
3.褲子:穿褲子,要注意,兩腿叉開伸進去。 穿上褲腿先別急,穿上鞋子再起來,兩手抓住褲子腰,一直拉好蓋上小肚皮。
Ⅱ 小班健康安全愛的叮嚀的教案
活動目標
1、能分辯冬季褲子與前後面,學習自己穿褲子(中低層次的目標);學會自己有序地、整齊地穿著褲子(高層次的目標)。
2、體會到自己穿褲子的樂趣。
3、繼續發展身體和四肢動作的協調性。
活動准備
1、幼兒各自當天所穿的冬季外褲。
2、新奇角或活動區放置一些娃娃的各款褲子,供幼兒練習。
活動過程
1、用開「聰明小火車」方式,引導幼兒依次描述自己褲子的前片上有什麼。
說明1:這樣有助於幼兒在平行影響中獲得更多的分辨褲子前後片的方法:如看貼花、口袋、拉鏈、扣子等等。
說明2:幼兒講完後,教師應稍稍加以歸納。
2、由1-2名幼兒示範穿褲子的方法與步驟;教師作適當的講解。
要點:(1)褲子的前片要向上(或向前方),雙手攔住褲腰,坐在椅子上,逐一將腿伸入褲腿。穿上後站起將褲縫處拉正,並將內衣塞入褲腰內。有帶、後、鏈者繫上。(2)如有內褲,應塞入襪筒,以免向上卷縮。
3、幼兒邊看教師念順口溜(或自己念),邊練習穿褲子:拉著褲腰兒,穿進褲腿兒,伸出腿丫兒,自己穿褲兒,真是乖孩兒。
說明1:幼兒穿褲子時,教師可重點指導使用門襟拉鏈有困難的男孩。
說明2:教師也可利用順口溜的最後兩句,對穿好褲子的幼兒作評價和鼓勵。
Ⅲ 小班社會教案穿褲子也不是很難嗎
<
1.鑽研大綱、教材,確定教學目的
在鑽研大綱、教材的基礎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廣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教學目的一般應包括知識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
課時教學目的要訂得具體、明確、便於執行和檢查.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制定教學目的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內容、學生素質、教學手段等實際情況為出發點,考慮其可能性.
2.明確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在鑽研整個教材的基礎上,明確本節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及重點和難點.所謂重點,是指關鍵性的知識,學生理解了它,其它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說教材重點才重要,其它知識就不重要.所謂難點是相對的,是指學生常常容易誤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難點.寫教案時,主要考慮這樣幾類知識常常是學習的難點:①概念抽象學生又缺乏感性認識的知識.②思維定勢帶來的負遷移.③現象復雜、文字概括性強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據教學大綱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闡述的知識.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識.⑥數學知識運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難的知識.
3.組織教材,選擇教法
根據教學原則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校設備條件來組織教材考慮教法,初步構思整個教學過程.教材的組織是多種多樣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組織結構.但不論是那一種結構都必須圍繞中心內容,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系貫穿重點,確定講解的層次和步驟.同時,在選擇教法上,還必須充分重視考慮如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
4.設計數學程序及時間安排
對於上課時如何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題;新授課的內容如何展開;強調哪些重點內容;如何講解難點;最後的鞏固小結應如何進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時間問題,都應在編寫教案前給予充分的考慮.
5.設計好板書、板畫
板書、板畫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編寫教案時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板書的設計可以從鑽研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入手,也可以從分析學生的認知規律入手.
Ⅳ 幼兒園穿脫衣物健康教案
活動目標:
1.能有序的穿、脫衣褲,初步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2.體驗自理能力給自身帶來的舒適、愉快與自信。
活動准備:
學習包《健康/社會 我會做2》;幼兒、教師的一件套頭衣服、開襟衣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示範穿衣導入1.出示套頭衣一件,請個別幼兒上來示範穿衣。請其他幼兒說說其穿衣順序是否正確。
2.引導幼兒討論穿衣的順序。再請個別幼兒說說穿衣服的順序。
3.教師示範正確的穿套頭衣的方法。
4.幼兒自己操作,請有穿套頭衣的幼兒將外套脫下自己進行穿衣操作。
二、引導幼兒學習穿開襟衣、褲子的順序引導幼兒自由交談穿、脫衣褲的方法。
請個別幼兒進行示範。
幼兒邊年兒歌邊穿衣衣褲。
兒歌抓領子,蓋房子(把衣服頂在頭上),小老鼠,出洞口(把兩手伸出袖子);穿毛衣,要留心,先套大洞洞,再套中洞洞(領口),最後小手鑽出小洞洞(袖口)。
活動延伸:
1.周一至周五下午起床後引導幼兒進行穿、脫衣褲比賽。
2.請家長在家裡引導幼兒自己穿脫衣服。
Ⅳ 教案 《穿衣服的安全》
活動設計背景
美國兒科權威專家詹姆斯博士曾說:「依賴本身就滋生懶惰,精神鬆懈,懶於獨立思考,易為他人左右等弱點,處處替孩子包辦代替,這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這句話耐人尋味.
我們有些孩子的自理能力還需要加強,於是我就這個問題有針對性地設計了《我會穿衣服》這節課
活動目標
1.學習如何穿好衣服。
2.知道自己有一雙勤勞的手,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穿衣服,褲子,鞋.
難點:1、紐扣扣得是否正確。
2、穿褲子分清反正。
3、能分清左右鞋、系好鞋帶。
活動准備
兒童上衣(紐扣式)、褲子、鞋(系帶式)若干。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做手指操,穩定幼兒的情緒。
基本部分:
一、談話
1.師:你們已經是學前班的小朋友了,你們覺得自己可以做哪些事情?
2.師生共同總結:我們可以自己穿(脫)衣服、褲子、鞋。
二、學習自己做事情
1.學習穿(脫)衣服、褲子、鞋的方法。
(1)請幾個幼兒到前面穿上衣(或褲子、鞋),要求其他幼兒仔細觀察,並說說:他們是怎麼穿的?誰的方法好?為什麼?
幼兒自由討論並回答以上問題。
(2)教師演示穿(脫)衣服、褲子、鞋的基本要領:
穿衣服,注意紐扣要扣得正確。衣襟對齊後再扣,這樣就不會出現衣襟一長一短的現象。
褲子,首先穿之前要分清反正面,把正面朝上再穿,不要兩條腿穿一個褲筒里。
鞋,先分清左右腳的鞋,不要穿反鞋。穿上後學系鞋帶,不要系死扣。
(3)讓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從新穿衣服(穿紐扣式衣服的)
鼓勵孩子以後要經常自己動手穿,因為我們都有一雙勤勞的雙手,並且我們長大了,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
三、課程拓展,進一步學習生活自理的一些基本技能
教師示範整理物品的方法,講解整理物品的正確方法和基本要領。如書包的整理方法,教師拿幼兒的書包做例子,從新整理。
讓全班幼兒自己從新整理書包。
結束部分:引導幼兒在家裡幫父母做能做的事情
教學反思
在這節《我會穿衣服》 的課程中,教師為孩子提供了充足的道具,便於幼兒動手操作活動的開展,教師在每個環節中都注意向孩子講述注意事項,如穿衣服、褲子、鞋子前要分清反正;學習整理書包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比較難的方面在於幼兒系鞋帶的方法,教師給每個孩子一根鞋帶來練習,並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了一點點的進步就要表揚他,要和他們成為好朋友。
總之,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是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教師要言傳身教,多開展自理能力培養的活動,並多與自理能力較差幼兒的家長溝通,指導他們在家裡做一些配合學校活動的做法.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孩子更好、更快的形成良好習慣,具有一定自理能力,也才能讓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
Ⅵ 幼兒園關於服飾健康的教案有哪些
設計意圖: 孩子上幼兒園一個多學期了,沒有學會過怎麼穿衣服,每到中午睡覺起床的時候,都需要坐在床上等著老師一一給他們穿衣服。現在的天氣逐漸轉暖,孩子穿的衣服也漸漸少了,這時來學穿衣就簡單多了。同時,也為了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爸爸、媽媽幫忙的習慣。我選擇了適合小班幼兒學習的健康活動——我會穿衣服。以便通過兒歌的學習,讓幼兒在說說、做做的過程中學會自己穿衣服的本領。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套衫和開衫,通過兒歌學習自己穿衣服的順序和方法,獲得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成就感。 2、啟發幼兒創編洗臉、梳頭等生活模仿動作。幫助幼兒熟悉律動樂曲,初步學習跟音樂節拍一拍一下地做動作。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幼兒集體表演唱《約翰弟弟》。 師:小朋友們起床咯! 2、師:早上起床時你們的衣服、褲子、鞋子是誰穿的? (師:真棒,很多小朋友的小手真靈巧,衣褲、鞋子都是自己穿的,可還有的小朋友是爸爸媽媽穿的。) 二、引導幼兒觀察一件大人的開衫衣服,認識衣服的領子、袖子、扣子等 1、 開衫: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 2、引導幼兒說說剛才老師是先怎樣穿,又怎樣穿?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將它與穿衣動作聯系起來,如「蓋房子」(將衣服頂在頭上)「小老鼠出洞子」(兩只手分別從袖筒中伸出)。 3、邊看老師做動作邊學習兒歌。 4、幼兒邊穿衣邊念兒歌,引導幼兒快樂的參與,自己練習。 三、學穿套衫 1、取出一件大人的套衫,請幼兒觀察套衫和開衫的不同,念剛才的穿開衫的兒歌來穿穿套衫,哎呀,穿不起來。 2、請幼兒討論套衫的過程,並嘗試將穿套衫的兒歌內容與穿衣動作聯系起來,穿套衫的兒歌。(抓大邊,鑽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 3、老師示範,請幼兒上來比賽穿套衫。 四、我們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現在學會了穿衣,早上起來我們還有學會干什麼呢? 1、啟發孩子做出刷牙的動作 師:「我們怎樣用牙刷刷牙的呀?」(個別幼兒示範) 2、啟發幼兒創編洗臉的動作。 3、聽音樂,有節拍的進行律動。 4、師:刷完牙、洗完臉、也把頭梳好了,我們背起小書包上幼兒園吧。
Ⅶ 小班能人秀,我會穿衣服 和 我會穿褲子的游戲規則,詳細一點,急急
我想了下~望採納~
抽簽分組,之後以小組的形式上台先亮相~然後小組比賽,比如一組5個人,5個人當中要淘汰2~3個(這是初賽,淘汰數目你們定,全程以計票的方式優勝劣汰)
每個小組比賽完,淘汰的所有人再次比賽,這次比賽就不用再抽簽什麼的了,再次選出一定的人數。(叫做復活賽)
最後,初賽的勝利者和復活賽的勝利者,一起比賽,就是決賽,直接評出一二三名。
(因為是小班,老師要給每個人准備禮物或者加分之類的,不然小孩子最愛哭了,如果您覺得復雜,也可以不要復活賽,或者刪改)
謝謝
Ⅷ 幼兒園小班自我意識活動《我會穿襪子》教案中重點目標是什麼活動中如何突出
個人覺得目標應該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動中可以加以對比,這樣自己完成穿襪子的小朋友會比較有成就感,再從這一點進行教導,讓他更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僅供參考)
希望得到你的採納
Ⅸ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健康教案:保護自己
活動目標:
1、結合幼兒園一日活動,讓幼兒知道保護自己,不做危險動作。
2、讓幼兒學習保護自己,懂得避免事故發生的一些簡單方法。
活動准備:示教圖片、記號筆。
活動過程:
1、在戶外活動中不做危險動作
師:每天早晨天氣很好的時候,我都會看見小朋友在操場上鍛煉,但有些小朋友會做一些危險動作?能告訴老師有沒有小朋友看見過?
師:和幼兒一起看看示教圖片,請幼兒指出哪些是危險動作?我們應該怎麼做?
總結:在戶外活動過程中,勇敢精神是值得表揚的,但一些小朋友在沒有老師的看護下,自己從高處跳下,走彩虹橋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就是很危險的動作,我們不要學他們的樣子。
2、在日常生活中保護自己
師: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判斷其做法,並要求幼兒將其改正。
(小心關門、小心滑倒、小心觸電、下樓小心)
總結:我們在上廁所的時候,應該注意地上的水,小心滑倒;我們在下樓的時候不要擁擠,注意安全,有秩序地排隊下樓;關教室和櫥櫃門時,要輕輕的;不要玩弄教室里的電源和插座,防止觸電。
3、認識安全標志
師:請幼兒將示教圖片與他們所知道的安全標志連線。
總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好好保護我們的身體,不做危險動作,發生事情時,及時向老師家長報告,尋求幫助。
4、活動結束
引導幼兒一起隨健康安全歌做律動,自然結束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知道襪子、鞋子能保護自己的腳。
學習穿脫鞋襪。
活動准備
環境准備:用墊子鋪一條「小路」,將若干雪花片插塑撒在「小路」上。
課件准備:《脫鞋襪》實拍視頻;《穿鞋襪》實拍視頻。
活動過程
組織談話,鼓勵幼兒討論穿脫鞋襪的話題,導入主題。
——什麼時候你會脫襪子/鞋子?誰幫你脫的?(上床睡覺的時候、回家的時候)
——什麼時候你會穿襪子/鞋子?誰幫你穿的?(天冷的時候、出門的時候)
播放視頻《脫鞋襪》,鼓勵幼兒自己脫掉鞋襪。
1.播放視頻,了解脫鞋襪的步驟。
——視頻中的小朋友是怎麼脫掉襪子的?
——脫掉的襪子要放哪裡呢?
2.幼兒嘗試脫鞋襪。
——請你也學著把鞋子和襪子脫掉吧!
投放材料「雪花片」,在活動室布置「雪花片小路」,鼓勵幼兒光腳走,並感知小腳的感覺。
——請小朋友們一個接一個慢慢地光著腳走過這條小路。
——走完這條小路後,你的小腳有什麼感覺?
——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
小結:當我們光著腳走這條「雪花片小路」時,小腳會刺刺的,覺得很不舒服。這是因為小腳沒有襪子和鞋子的保護造成的。所以出門時我們要穿好鞋襪,保護好我們的小腳。
播放視頻《穿鞋襪》,鼓勵幼兒自己穿上鞋襪。
1.播放視頻,了解穿鞋襪的步驟。
——視頻中的小朋友是怎麼穿襪子和鞋子的?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2.幼兒嘗試穿上鞋襪。
——請你也試著自己穿上襪子和鞋子吧。
——兩只鞋子怎麼穿呢?檢查下左右兩邊有沒有穿錯?
活動延伸
日常活動
鼓勵幼兒午睡時自己脫鞋襪,午睡起床時自己穿鞋襪。
家園共育
家長鼓勵幼兒自己穿脫鞋襪,並指導幼兒進一步分清鞋子的左右。
教案分析: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認識自己的標記圖,難點是鼓勵幼兒大膽用普通話地說出毛巾、杯子的名稱,並能學說一句簡單的話「這是我的××。」
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的毛巾、杯子標記圖、知道自己放毛巾、杯子的地方。
2、學慣用普通話說出毛巾、杯子的名稱,並能學說一句簡單的`話「我是我的××」。
3、教育幼兒講衛生、不亂用他人物品。
活動准備:
1、各種小動物形象標記圖,每人兩張(同樣的)
2、錄音機、磁帶(肉錄「找朋友」音樂)
3、教師在貼標記圖處點一圓點,作為貼標記圖的位置。
活動過程:
一、認識標記圖
1、老師出示標記圖,請幼兒從中選一種動物做朋友(兩張)。老師說:「每個小朋友都找到一個小動物做朋友,告訴大家誰是你的好朋友?」請幾個幼兒舉圖說一說,並讓同組的幼兒互相看看、說說:「這是××,它是我的好朋友。」老師巡迴幫助指導。
2、分組游戲:每人將標記放在桌子的中間,幼兒一邊繞本組桌子一邊隨音樂唱「找找找,找朋友,找到我的好朋友,敬個禮,握個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歌唱完,每人找到自己的標記圖。(玩兩遍)。[點評:在游戲中讓幼兒自然,充分體理了幼兒的自主性、加深對好朋友的印象。
]二、確定毛巾、杯子位置
1、出示毛巾,問幼兒:「這是一塊什麼?毛巾有什麼作用」,(啟發幼兒說出:能擦手,能洗臉等)。
2、出示杯子,問幼兒:「這是一隻什麼,杯子有什麼用?」(啟發幼兒講出:可以喝水、喝牛奶等)
3、老師提出:「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塊毛巾,一隻杯子,放在一起隨便拿用很不衛生,容易染病。誰有好辦法讓小朋友找到自己的毛巾、杯子?」(啟發幼兒說出把好朋友貼在旁邊作標記。)
4、請幼兒把兩張杯子標記圖分別貼在毛巾、杯子旁的圓點處。
5、請幾位幼兒說說自己的毛巾、杯子在哪裡?把好朋友貼在哪裡?並指給大家看。問和這些幼兒同組的小朋友,他說的對不對。
6、幼兒手指自己的毛巾和杯子,說出:「這是我的毛巾」,「這是我的杯子」。
三、小結:以後小朋友要用毛巾、要喝水,就到你自己的好朋友這里來。找好朋友時,注意要仔細看清楚,不要找錯了,要用自己的毛巾和杯子。
點評:讓幼兒通過「找朋友」找到自己的毛巾,杯子,幼兒記得牢,也不易弄錯。]活動延伸:游戲活動。如「快快找到好朋友」。游戲時比比誰最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可在毛巾處,也可在杯子處。)日常教育活動滲透:日常生活談話、請幼兒說說自己的動物朋友喜歡吃什麼,長得什麼樣等。
家園配合:
1、讓幼兒從動物標記圖中找到自己的動物朋友,並帶回家放在自己的毛巾、杯子處。
2、請家長向孩子介紹「動物朋友」的習慣或特徵。
3、在「家園聯系欄」內談毛巾分杯杯必要性。
4、要求幼兒在家裡也能做到分巾、分杯。創新教學方法與策略:改變過去老師先貼好標記圖再按座位等順序分配給幼兒,然後教其認識的做法。採取「自選―練習―尋找」的方法,讓幼兒有更多的自主權。這種尊重幼兒的方法,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的主動性,並使幼兒盡快熟悉了周圍環境。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多吃甜食對牙齒不好,產生保護牙齒的願望。
2.學習正確的漱口方法,養成飯後漱口的良好衛生習慣。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准備
每人一隻漱口杯,黑芝麻糖若干,臉盆若干。
活動過程
1.幼兒欣賞故事《小熊拔牙》後,教師提問:媽媽為小熊買了多少糖?媽媽對小熊說了什麼?小熊是怎麼做的?
2、引導幼兒邊品嘗芝麻糖,邊自由講述。小熊吃了一塊糖,真香呀!老師也給每個小朋友帶來了一塊糖,請小朋友品嘗呢。
3、引導幼兒邊嘗芝麻糖邊自由講述:芝麻糖香不香?黑乎乎的顆粒是什麼?
4、教師邊講故事邊提問幼兒:小熊後來又是怎麼做的?小熊的牙齒怎麼了?(請幼兒學一學牙疼的樣子。)為什麼會這樣?(多吃甜食對牙齒不好。)
5、通過觀察、討論,引導幼兒發現吃東西會有殘渣留在牙齒上,掌握正確的漱口方法。
(1)小熊吃多了糖引起了牙疼。小朋友剛才也吃糖了,怎麼辦呢?(引導幼兒觀察同伴的嘴巴和牙齒,發現芝麻糖粘在牙齒上的現象。)
(2)引導幼兒用漱口的方法《把粘在牙齒上的東西吐出來,讓幼兒觀察吐出的殘渣。
(3)「咕嚕嚕」漱漱口。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漱口方法:讓誰在嘴裡「咕嚕嚕」的唱歌,然後吐出臟水。(可讓幼兒用礦泉水漱口,防止吞下生水。)讓幼兒看看自己吐出的殘渣,告訴幼兒吃東西後要漱口。
活動延伸
可是平時除了刷牙,我們還可以漱口,漱口也能保護我們的牙齒,把臟東西趕走,今天我們學會了漱口,以後吃完東西要漱口,能做到嗎?
反思:
對目標達成的反思目標一的達成較好。整個活動給孩子創設一個能讓他們親自去感知、去操作、去體驗的環境。讓幼兒自主體驗和自主探究,從而使幼兒真切地感受到了漱口的作用,並學會了正確的漱口方法。
活動目標:
1、了解疾病對人的危害,知道有些病是會傳染的,獲得勤喝水、多鍛煉等預防疾病的經驗。
2、知道關心生病的朋友。
3、感受健康的快樂。
活動准備:
畫有幼兒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等發病時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入活動。
師:最近幾天,我們班裡的越越小朋友沒來幼兒園,知道為什麼嗎?
師:為什麼會生病呢?生病了感覺怎麼樣?」
讓幼兒討論講述生病的原因及自己生病時的感受。
二、創設情境,引出活動
師:越越從小就不好好吃飯,水果、蔬菜更不愛吃,還不喜歡鍛煉身體,所以他的身體一點不好,經常生病,這次呢,他可不是平常的感冒,他的手上、腳上都長了好多小紅疙瘩,而且還發燒,可難受了,醫生還不讓他去幼兒園了呢……(出示手足口病圖片)
1、師幼共同來討論
師:越越為什麼生病了?
幼:因為越越得了手足口病,這種病會傳染,所以不能上幼兒園。
2、了解各種傳染病
師:那你們還知道哪些病也會像手足口病一樣會傳染給別人?
師:傳染病有很多。比如水痘、麻疹、腮腺炎……
1、 介紹傳染病危害
教師向幼兒介紹傳染病對我們身體健康的危害。
師:得了這些病也會傳染給別人,咱們一起來看一看得了水痘、腮腺炎會是什麼樣子?(出示水痘等圖片)
2、 說說生病後辦法
師:得了水痘或其他傳染病,應該怎麼辦?
小結:要及時去看醫生,聽爸爸媽媽和醫生的話,要積極配合治療。
師:怎樣預防生病?
小結:要勤喝水,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吃手指,不去臟、亂、臭的地方,加強鍛煉身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師:怎樣才能讓我們的身體變得棒棒的,做一個健康寶寶呢?
小結:多運動,多鍛煉,多吃水果、多吃蔬菜,不挑食,並且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這樣你就會是一個健康的寶寶。
三、 交流經驗,關心同伴
1、說出生病感受
師:你生病的時候,心裡覺得怎麼樣?爸爸媽媽是怎樣關心照顧你的?
鼓勵幼兒說出生病的時候的感受,如身體很不舒服,不想吃飯,老想躺著,爸爸媽媽很耐心很細心的照顧,讓我覺得很溫暖,在爸爸**的悉心照顧下我的病會很快好起來。
2、關心生病朋友
師:孩子們看一下,今天我們班誰沒來幼兒園?生病的小朋友,我們應該怎樣關心他呢?
小結:寶寶們,剛才你們說的真好,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寶寶都是懂事的好孩子,知道關心別人,在家時如果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身體不舒服,也要多關心他們。
四、 音樂律動,體驗快樂
隨音樂《健康歌》與寶寶一起做動作,自由活動身體。
五、活動延伸,關心家人
活動目標:
1.練習手和膝蓋著地爬,鍛煉動作的協調性。
2.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有愛之情。
活動准備:
紅色棗子若干、小籃子 、音樂一段、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熱身運動——小刺蝟模仿操
2.幼兒自主爬爬走走
「寶寶們,我們到草地上去做游戲吧。」
「寶寶肚子餓了吧,我們快去摘棗子吃吧。」
教師提醒幼兒爬的過程中做到手和膝蓋著地爬行。
二、開展游戲情景,體驗快樂
1.探索玩法
「樹上棗子這么多,我們怎樣才能吃到棗子呢?」(幼兒討論)
2.「吃飽肚子讓我們休息一會吧。」(幼兒做一做放鬆的動作)
3.游戲:紅棗娃娃大闖關
「現在有這么多的棗子,可我們的爺爺奶奶還沒吃,我們怎樣才能將這些棗子運回家呢?」(將裝有棗子的筐子背在後背,爬著運回家)
4.評價戶外活動的情況
三、活動延伸
可以給筐子里放入各種材料,在戶外活動時幼兒可以使用並游戲。
托班語言教案:小手小腳
活動目標:
1、在聽兒歌及跟做動作的過程中,理解「搓、捏、撓、敲」的意思。
2、嘗試用完整的語言進行大膽地表述。
3、對小手游戲感興趣。
活動准備:
小手能乾的照片
活動過程:
1、手指游戲
2、小手的本領
剛才我們用什麼做游戲了? 你覺得小手能幹嗎? 你的小手有什麼本領?(吃飯、玩游戲、穿衣服、穿鞋子、用剪刀)
總結:你們的小手真能幹,會用勺子,會穿褲子,會穿衣服,會穿鞋子,會畫畫,會用剪刀,還會做游戲。等我們小朋友再長大一些,小手會做更多的事情的。
3、小手游戲
下面,我們再用小手玩個游戲。請你按我的要求去做,如果我說「小手小手拍拍」,小朋友們就要拍拍手,看看誰的小手最能幹。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敲一敲。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搓一搓。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捏一捏。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撓一撓。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藏一藏。
3. 引出遊戲「找小手」:可愛的小手全都不見了!現在我的大手要來找你們的小手,大手一摸到小手,小手就趕快放到腿上,好嗎?
4. 教師悄悄地走到幼兒的身後,用手摸或握每一個幼兒的手,提醒他們盡快把手放在腿上,並請他們說說自己的小手藏在哪裡了。
5. 游戲反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