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襯衫的起源
襯衫(shirt〕chènshān 穿在內外上衣之間、也可單獨穿用的上衣。中國周代已有襯衫,稱中衣,後稱中單。漢代稱近身的衫為廁牏。宋代已用襯衫之名。現稱之為中式襯衫。公元前16世紀古埃及第18王朝已有襯衫,是無領、袖的束腰衣。14世紀諾曼底人穿的襯衫有領和袖頭。16世紀歐洲盛行在襯衫的領和前胸綉花,或在領口、袖口、胸前裝飾花邊。18世紀末,英國人穿硬高領襯衫。維多利亞女王時期,高領襯衫被淘汰,形成現代的立翻領西式襯衫。19世紀40年代,西式襯衫傳入中國。襯衫最初多為男用,20世紀50年代漸被女子採用,現已成為常用服裝之一。
Ⅱ 襯衫布的發展歷史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襯衫的角色,從貼身內衣到中衣的演化,要追溯到男士服裝中出現上衣和馬甲的1600 年代後期。產生了襯衫在馬甲下面,上衣中間的穿法,這在現代的套裝風格很常見。也可以說,領子和袖口從上衣露出的風格,是這個時候確立的。進入了1700 年代以後,腰身和袖子肥大而舒適的襯衫開始出現了。可以見到襯衫前面的開衩部分和胸部的裝飾花邊荷葉邊裝飾。袖口上也同樣是荷葉邊,穿起來手腕被荷葉邊的花邊蓋住,這是當時最地道的貴族穿法。詳細的看 http://www.myyate.net/yatezhangtan/1272.html
求採納
Ⅲ 格子襯衫的歷史趣聞
圖案種類
第一種
蘇格蘭紋Scottish pattern歷史悠久的蘇格蘭格紋仿若一部大英帝國的史書,在英國蘇格蘭格子注冊會記載著幾百種不同的格子圖案,有的以家族姓氏命名;有的是只有政府才能使用的格紋被稱為「政府格」;也有專門為王室貴族定製的格子被稱為「貴族格」,比如格倫厄克特格子(Glenurquhart Plaid)和威爾士王子格(Prince of WalescheCK)。後者得名於「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德華八世,他在作為威爾士王子期間非常喜愛這種格子,因此得以流行。
特點:紋路變化多端,可繁瑣可簡單,看似普通卻因人而異。要領:應根據自身體型和氣質選擇不同的紋路,身形偏矮胖的人切忌此款紋路。
第二種
馬德拉斯紋Madras Plaid馬德拉斯紋起源於19世紀殖民地時期的印度東南部城市清奈,當時出於對英國蘇格蘭格紋的喜愛,當地人將其改進。用植物染料在疏鬆的棉織物上染上格紋、條紋、棋格紋,並在色彩里加入帶當地特色的亮黃色、橙紅等鮮艷的色彩。由於是植物染色,所以每次洗滌後的掉色會促成產生一種新面貌的美感。在1930年時經由襯衫製造商傳入美國,並開啟了「只要你一洗這種衣服,就會產生奇跡。」的經典廣告佳話。1960年在國際上更是引發了一場名為「流血的馬德拉斯」的時髦風潮。隨後逐漸被實用樸素主義的黑白灰素色風潮蓋過,近年來的懷舊風再次帶出眾人對馬德拉斯紋的厚愛。
特點:紋路結構簡單,大方易搭,屬入門級格紋。要領:幾乎算是易搭百搭,只是稍微注意下膚色和格紋顏色的匹配度。
Ⅳ 近現代史上服裝都有些什麼變革
辛亥革命後的近代和現代服飾
1、20世紀10年代
在辛亥革命以前,雖有中國人在國外接受了西方的裝扮,但回國以後還得戴假發,穿大褂長袍。太平天國有著與清朝不同的服飾制度,女子甚至廢除了裹足陋習,怛在本質上還是沒有超越封建等級思想。社會主體服裝受西方服飾的影響很小,服飾的交流主要局限於不同民族間。到了20年代初,辛亥革命爆發,中國徹底推翻了封建專制的統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孫中山先生卒先引進了高領軍裝和西式褲子,並且南京臨時政府的官員無論官階大小都著同樣的制服。從此,在中國社會上演了幾千年的傳統冠冕服飾連同它森嚴的等級制度,禮儀規范失去了法律的保護,中國服飾進入了一個開放,蓬勃,融合的發展時期。
1.2典型服飾及形象
1.2.1男子服飾
辛亥革命取消了原先的封理服裝禁令,但封建意識還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同階層的人根據經濟狀況,社交范圍和政治信仰選擇不同的裝束。
長袍馬褂是最常見的裝束,作為禮服時還有一定的格式。下身一般穿中式褲子,民初這種褲子比較寬松,褲腳用綳帶系扎。
其他的裝束還有西服、日式學生裝等。這些眼裝也只是集中出現在少量官史、知識分子和學生中間。日式學生從歐洲西裝造型的基礎上派生而來,直立領、胸前有一個大口袋,而腰身,衣袖的結構均類似於西裝。
一般鄉間和勞動人民的主要服飾還是上著杉襖、下著褲子。
1.2.2女子服飾 辛亥革命帶來的思想變革在女子服飾發展中相對滯後。政府頒布的女子禮服未能在民間推廣,在日常生活中,女子仍舊穿襖裙,旗袍。這時的旗袍還是平面結構,寬大、松身。襖裙在辛亥革命前後具體樣式有所不同,之前是衣身長寬,袖口大而有邊,肩部有裝飾;之後衣身變短,袖、襟等處的緣邊和攘飾漸少,但衣頗特別高。有時下擺呈圓弧形,上衣外面還加穿一件背心。下面的裙裝變成十二襇或二十四襇的樣式,裙長至足,裙邊和褲門右娘飾。
1.2.3服飾品
一般長袍馬褂配穿瓜皮帖或羅宋帽,穿布鞋或棉靴;西裝配西式禮帽、皮鞋;學生裝則配西式禮冒、鴨舌帽或闊邊帽,穿皮鞋。
值得注意的是,服飾品的應用此時與地區密切相關。例如在上海已經引進了歐洲的高跟鞋,但在其他地區的大多數婦女還在裹腳;大多數的都市婦女都已經頭披白紗舉行「文明婚禮」,在廣大的農村仍是紅襖珠冠的舊禮俗。
2、20世紀20至30年代
2.1 時代背景
「五四」運動以後,中西文化的交流更加廣闊深入。西式服裝穿著方便、款式多樣;造型獨特,逐漸獲得青睞;而中式傳統服裝也仍然為人們心目中的佼佼者,在中西服飾發展的同時,中式服裝也在不斷吸取其他服裝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中西式服飾並存且不斷地走向現代化。「五四」運動使更多的婦女思想得到了解放,20世20至30年代是中國婦女服飾演變的重要階段。
2.2典型服飾及形象
2.2.1男芒服飾
除了民國初年以來就有的樣式,還出現了具有重大變革意義的新裝。
(1)中山裝,這是在學生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款式。此時的中山裝後背開縫,下端開衩,後背腰節處裝有橫帶,前身做4個明袋,其中下面2個大袋為琴式袋,各袋都有皺襇和袋蓋,門襟7粒扣,袖口釘2至1粒扣。
(2)中西合璧的樣式。這是民國中後期起出現的一種較為時興的裝束,即將長袍、西服褲、補帽和皮鞋組合起來穿。這是中西結合較成功的一種男子服飾式樣,不失民族風韻又增添英俊之氣。文雅中顯露干練。
2.2.2女子服飾 (1)改良旗袍,受西方服飾的影響,袍身逐漸收窄,增加腰省、胸省,並運用裝袖與肩縫等元素,使款式走向完美成熟。其樣式的變化主要集中在領、袖及長度等方面。在穿著風格上一改以往寬大直筒的形態,變得修身合體,充分展示了中國女性的曲線美。
(2)襖裙。此時的襖裙仍舊是上衣下裳。長襖長至臀圍線一下,高領,寬袖;短襖長至腰圍線以下,低領、寬袖,袖長及肘,袖口肥大寬直。領有直襟、大襟和偏在右襟自領而直下的斜襟。下擺有直角,圓角等。這時襖的裁製比較緊體,通常配穿馬面裙等長套裙,並喜作彩綉裝飾。
(3)文明新裝。這是襖的一種體形武。在留日學生的形象下,不少年輕婦女穿著窄而修長的高領衫襖,衣衫非常樸素,下穿黑色長裙,裙上不施綉紋,簪釵、手鐲,耳環、戒指等一概不用,故稱「文明新裝」。
當然上述的穿著在城市、城鄉之間的差別還是很大的。比如在上海,西式晨禮服、西式茶舞服、西式連衣裙,西式大衣的美好開始流行,上海女子燙發、穿高跟鞋和時裝的時候,北京的女子還在穿緊身旗袍,農村的婦女則還在穿寬衣大綉衫和六腳扣的褲子。
2.2.3服飾品
婦女頭飾依保留傳統方式,曾流行過一段時間的劉海和長辮,剪發也流行過,剪發後一般用綢帶束發;就男子而言,早在中華民國始建之初,政府就發出了《剪辮通令》,從城市中的官吏和知識分子開始,剪發逐步被人接受。
在民國建立初期,政府部門就把女子放足禁纏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落實。到1937前夕,以江、浙、滬、粵為主體的沿海地區已經基本禁絕,並向內地擴展。放足以後,女子的鞋襪隨之改變,原先的弓鞋被淘汰,代之以西式皮鞋和布鞋,大城市的婦女已經穿上了高跟鞋。
3、 20世紀30年代末至40年代
3.1時代背景
中國在這個時期處於戰爭叫期,雖然經濟上遭受打擊,社會也動盪不安,但是在一些開放的大城市裡,西式服裝的引進並沒有停止腳步。《良友》、《三六九》等刊物出時裝專刊,通過明星劇照、生活照以及時裝畫來介紹國內外的流行信息,而時裝表演到此時已經是展示服裝的重要途徑。當時上海的時尚也輻射到東京,香港等地。
3.2典型服飾及形象
3.2.1 男子服飾
這一時期的男子服飾變化已經不大顯著,基本沿用前一時期的服裝樣式。
3.2.2女子服飾
(1)旗袍。旗袍此時已經成為中國婦女通用的標准服,各個階層的婦女都穿它。40年代的大城市中,旗袍的式樣趨向於取消袖子。減短長度,減低領高和省去一些煩瑣的裝飾,總體上更加輕便、適體,同時借鑒和直接引用了一些西式的裝飾和設計手法,如將邊衩收為前衩,將單襟改收為雙襟,並存領、袖、肩等處加以處理,形成了如開釵領、 荷葉袖等有新意的變化。
到了30年代後期,引進的西式女服飾飾種類相當齊全。這些服裝的廣泛傳播,已經具有一種嚴格意義上的現代「時裝」的意味。
(2)內衣:乳罩代替了肚兜,成為新式的女性內衣。
(3)披風,有單有夾,長度一般到膝蓋部位,色彩豐富。披風的兩襟釘有鈕扣或帶子,但穿著時往往不用,任其敞開。
(4)大衣。此時的大衣多用裘皮或呢料製作,裡面還習慣穿一件旗炮。
4、20世紀50年代
4.1 時代背景
20世紀50年代以後,全國處於經濟發展的起步階段。人民全力投人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潮流中。工人、農民的社會地位得到很大提高,全社流樸素美,在穿著上更趨向於實用,結實,逐漸形成了藍、灰,黑的時代。五六十實行計劃用布,定量供應,做一件大褂比較費料,所以長袍也逐漸沒落,取代的是一些方便節省的衣著形式。同時,革命的熱情激勵中國青年學生穿起了象徵革命熱情的服裝。進駐各個城市的幹部都穿灰色的中山服,青年爭相效法,隨後社會各行各業的人也把長袍、西服改做成中山裝或軍服。
在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前,中國社會仍存在各種不同的階層,人們對服裝的要求也因此比較復雜。而中國社會地域發展的不平衡也使不同的服裝在中國得以發展,西式服裝在沿海的一些大城市依舊十分受歡迎。
到了1956年1月,政府部門在全國范圍內展開改進服裝的宣傳,號召美化人民的穿著。這時許多織布廠加強設計工作,出現了一批新品種、新花色。穿花衣的婦女和兒童逐漸增多,男子服飾也有一定程度的改變,但色彩依然比較單調。
4.2典型服飾及形象
4.2.1 男子服飾
(1)新款中山裝。新中國成立以後,新款中山裝成為全國城鄉廣大人民普遍穿著的日常服裝,具體款式為:前襟4個口袋、5粒紐扣,袖口各3粒紐扣,立領上裝翻領,後背沒有橫帶。中山裝在以後發展成為我國現代男子服飾中最具代表意義的品種之一,他將中國的傳統意識融入其中,並結合了西裝的樣式,和旗袍一起成為中國現代服裝發展的有益借鑒。
(2)襯衫。村杉主要有兩種:一為長袖襯衫,直擺,尖領或方領,克夫袖,以為白色,也有淡藍色和灰色;二為短袖襯衫,樣式為翻領、翻駁頭,胸前兩只袋,門襟4粒紐或硬領,以及不翻駁頭,胸前一隻帶,門襟6粒紐。
(3)大衣。男子冬裝除中式棉襖外,還有棉大衣或呢大衣。款式為翻駁領,貼袋或插袋,明門襟或暗門襟,單排扣或雙排扣,裝袖。
4.2.2女子服飾
20世紀50年代初期,作為正統服飾的代表—旗袍,仍然被城市的一些中老年婦女所穿著。到50年代後期,隨著女性就業隊伍的擴大,穿著旗袍的人越來越少,到「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機會銷聲匿跡。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一字領好八字領的襯衫十分普及,面料為細布或府綢。女子冬裝主要是中式棉襖加罩衫。 列寧裝是當時黨政機關和基層工作人員常穿的服裝,具體形制是大駁領,雙排八粒紐,斜插袋,束腰帶,主要為女子穿著,但在當時是男女通用的服裝。 進入50年代中期,「春秋衫」被各種年齡層次的婦女所喜愛。形制是翻領,裝袖,直襟,四粒紐,可開關門襟駁頭,一字領或八字領,前身兩只大貼袋,外觀穩重大方。到以後又流行拉鏈衫和央克衫。
50年代末期起,連衣裙逐漸成為我國中青年婦女夏季的日常服裝。廓形有束腰型、直身型、旗袍型,馬甲型等;袖型有泡泡袖、無袖等;領型有無領(包括圓形、方形、橢圓形,「V」字形、「U」字形)、裝領等。而料常用各種印花或素色的絲綢、全棉、棉滌,款式主要有細褶裙、喇叭裙等。
4.2.3服飾品 女子基本不化妝,發型日趨簡化,姑娘們愛留辮,上了年紀的婦女一律齊耳短發。男子發型更簡單,有梳理整齊的「西裝頭」和「平頭」。
5、20世紀60至70年代
5.1 時代背景
進入20紀60年代,中國連續3年自然災害,糧食大減產,棉花也連年歉收,紡織品和針織品產量都比往年下降。這個時候又受計劃供應的限制,布票的數量比較少,人們在購買紡織品的時候都要充分考慮、充分利用。在顏色上多選擇中性的樸素顏色,以便能夠穿上好幾年。從1966年開始了為期10年 「文化大革命」,西服和旗袍等服裝被稱為「四舊」,人民對服裝包含的等級標志意義有了歪曲的理解,沒有人願意通過服裝來表現個性,這個時期中國人的服裝樣式取得了高度的一致。
5.2典型服飾及形象
在「紅衛兵運動」風靡全國的時候,穿草綠色軍裝,戴草綠色軍帽,扎寬皮帶,佩戴毛澤東像章,手拿紅色語錄本,背草綠色帆布挎包成為當時最時髦的裝束。老三色(藍、灰、黑)和老三裝(中山裝、青年裝和軍便裝)又佔領了服裝陣地。
6、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
6.1社會背景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服裝發展逐漸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服裝行業進一步繁榮,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更加開放。當時國家領導人多次發表講話,提倡美化人民的服裝穿著。共產黨領導人帶頭穿新式雙排扣西裝,在國內外引起了轟動,從而掀起了一股「西服熱」。思想解放的年輕人率先穿起新款式的服裝,人們的服裝觀念十分活躍,追求新異、時髦的心理不斷增強,服裝的流行周期大大縮短。
6.2典型服飾及形象
6.2.1男子服飾 西裝再次流行,並且普及到了中國農村。便裝有夾克。獵裝、風衣、編織的棒針衫和運動裝等,不僅款式多樣,而且也使用了駝色、醬紅、湖藍、米色等傳統的女子服飾用色。冬裝有了皮夾克、羽絨服、運動型棉夾克等。下裝經歷了由喇叭褲到牛仔褲的演變過程,而後就是一種中檔和褲腳口的尺寸相一致的直筒褲。80年代中期開起流行錐形褲和西褲。 6.2.2女子服飾
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起,設計師充分運用裁片分割的手法來設計服裝,使服裝的造型結構更加合理。當時的主要服裝式樣有:春秋裝、襯衫、西裝套裝、羽絨服、各式大衣、皮夾克、皮風衣,喇叭褲、健美褲、牛仔服等。
(1)春秋裝。翻領,翻駁頭,門襟釘3粒紐,兩只有袋蓋的暗袋。這是女青年和中年婦女都較喜歡的款式。
(2)女襯衫。70年代後期女式襯衫有兩種時髦款式。一是仿效男子襯衫的長尖型硬領,另一種是在襯衫的領邊和襟上都鑲較寬的荷葉邊。進入80年代後,女式襯衫的變化更多更快,主要有夾克式、西裝式、饢拼式等。看的外形蓬鬆。背縫有襇;有的造型削瘦,腰部束細。領有翻折領、松緊領、無領等,款式各異。
(3)西服套裝。基本款式是翻駁領。兩粒紐,只有袋蓋的暗袋。主要是城市中的一些婦女穿著。。 (4)羽絨服。以塗層尼龍布為面料,內部填充羽絨或羽毛。
(5)健美褲。一種黑色彈力針織踏腳褲。之後材料、顏色、放鬆度也有變化。
6.2.3服飾品
70年代後期,高跟鞋得到恢復,此時的鞋跟有高跟、半高跟、坡跟等,顏色有白色、紅色、米色、綠色等。同時西方的運動鞋也被引入中國,因為起初只有一個品牌「NIKE」而被稱為「耐克鞋」。手套、圍巾、帽子、提包等附屬物的使用也不僅考虎實用機能,而要通過其造型和色彩的變化來取得整體的審美效果。夏季開始流行用遮陽鏡。
改革開放以後又可以燙發和化妝,起初大家燙成大波浪為時髦,而後就有了和國際時尚接軌的各種發式。
7、20世紀90年代
7.1 社會背景
與以前各個時期相比,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服裝是與國際通行服裝最為相似的一個時期。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中,時髦女子的著裝與國際時尚完全同步。
7.2典型服飾及形象
7.2.1 男子服飾
男了服飾的品帥和七八十年代大體相同,但款式上有了明顯變化。西裝的駁頭明顯提升,因而很盛行3粒和4粒紐扣的西裝,裁剪上也更加合休自然。
80年代和90年代處的寬大奔褲、太子褲基本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直筒形和喇叭形的褲子。此外,還有一種在褲腿部位安排了不少口袋並有兩條裝飾線的尺寸寬大的板褲。這個時代的男子服飾講究休閑,有各種非正式的便裝,比如各種絞花棒針編織衫、牛仔、卡其夾克、連帽運動夾、棉麻織物製作的西裝領或方領的直腰身外套等。
7.2.2女子服飾
當時比較典型的服裝有:短小廠裝、吊帶背心和吊帶長裙、喇叭褲、超短裙等。
(1)職業套裝。與80年代的挺括外觀不同恢復了纖長主題輪廓,不用 墊肩,講究柔軟裁剪,合體,帶有溫和的女性特徵。
(2)短小上裝。通常用有彈性的針織物製成,緊體,胸、腰處的凹凸曲線十分不明顯。款式多樣,長袖、短袖、煙囪領和雞心領等都有,衣長很短,有的短至露出小腹而成為「露臍裝」。
(3)喇叭褲。這個時候的喇叭褲褲口要比80年代小些,臀部收攏但不非常緊,整體更加流暢。材料上主要是水洗牛仔布、各種材新型化纖材料、彈力材料等。後整理的技術使其外觀肌理更加豐富。
(4)超短裙。80年代流行的是上寬下窄的「一步裙」,90年代是上窄下寬的「A字形裙」
7.2.3 服飾品
女鞋盛行厚底寬頭的樣式,到了20世紀末的夏季流行不穿絲襪,在腳趾甲上塗指甲油時髦了起來,美甲逐漸成為一種時尚。
燙發先流行青春型的直發後來是染色的前衛形碎發。
Ⅳ 襯衫的襯衫起源
中國興起
中國周代已有襯衫,稱中衣,後稱中單。漢代稱近身的衫為廁牏。宋代已用襯衫之名。現稱之為中式襯衫。
襯衫原來是指用以襯在禮服內的短袖的單衣,即去掉袖頭的衫子。在宋代便是沒有袖頭的上衣,有襯在里邊短而小的衫,也有穿在外面較長的衫。如在《水滸傳》之《林教頭風雪山神》中,林沖「把身上的雪都抖了,把上蓋(上身的外衣)白布衫脫將下來」便是一例。在古代的時候,婦女們穿得短上衣叫「衫子」,又叫「半衣」。唐朝文學家元稹在《雜憶》詩中便有「憶得雙文衫子薄」的詩句。
清末民初之際,由於歐風東漸,人們便開始穿西裝,把襯衫穿在西服的里邊,作為襯衣,上系領帶中間開口,一般都是五個紐扣。 英式襯衫
英式襯衫也從款式上來說也是我們最熟悉的款式。現今常見的大多數襯衫就是脫胎於英式,只是由於受到風行世界的美國文化輸出的影響,市面常見的襯衫款式更多的是帶有美式的風格,如較大的袖肥度,寬松的衣身尺寸,所以真正講究剪裁的英式襯衫很難見到。英式襯衫從款式上來說屬於正裝襯衫 。
美式襯衫
美式襯衫的特點和美式西服一樣,比較寬松,袖肥身肥,不講究和身體曲線吻合的剪裁。標准美式襯衫的領子有領尖扣,以扣合方式來固定處於視覺中心的領子部位。美式襯衫的款式嚴格來說不能算是正裝襯衫,而更適合做休閑度假或家居襯衫。
法式襯衫
法式襯衫是公認最為優雅高貴的襯衫,以漂亮的疊袖和袖扣著稱,主要用於搭配正裝。法式襯衫有六大基本特點:
一、法式襯衫的領子比普通襯衫要高8毫米以上,這樣才能確保襯衫領高於西裝領子一定的高度。
二、法式襯衫的領尖後面有一個暗槽,用於插入特製的金屬領撐,使領子保持挺直。
三、法式襯衫比美式、英式、義大利式都講究,就是鼎鼎大名的法式疊袖。法式襯衫的袖口有襯里的加厚部位比普通襯衫長一倍,長出來的部分穿時要翻疊過來,然後將需要合並的開口處平行並攏,用製作精美的袖扣穿過它固定。
四、法式襯衫剪裁講求貼身合體,背部是不會打褶的(完全靠剪裁來完成襯衫加寬效果),著意營造修長優雅的線條。它甚至還專門有收腰的修身款系列等多種體型款。
五、襯衫前襟,沒有前襟貼片,扣眼底布加固部分放在里側,不會有前襟貼片,不打領帶的時候看起來觀感更簡潔,這種前襟叫做法式前襟。
六、重美觀輕功能,所以左前胸也採用沒有貼袋的簡潔設計。法式襯衫是配正裝和禮服兼可的高級襯衫。
義大利式襯衫
義大利式襯衫屬於傳統歐式服式中較為貴族化兼有浪漫氣質的一種襯衫,主要用於搭配正裝,典型的紳士正裝襯衫之一。意式襯衫其獨有的米蘭袖雖然不如法式克夫袖使用普遍,但也因其在正裝史中的悠久歷史而和法式襯衫共同成為公認的正裝襯衫,和法式襯衫一樣成為傳統歐洲紳士最常穿用的襯衫。
意式米蘭袖和法式克夫袖一樣是雙折袖,和法式袖不同的是:
一、意式袖採用圓弧形外擺,這種傳統的袖口造型很有裝飾感,因而給襯衫及襯衫的主人賦予了浪漫氣質。
二、意式袖不使用袖扣固定,而仍然採用普通紐扣固定袖口,但一般情況下紐扣被翻袖遮蓋不易看到。
三、意式襯衫前襟和法式的明門暗襟不同,帶有前襟貼片。 簡單的可以分為:正裝襯衫、休閑襯衫、便裝襯衫、家居襯衫、度假襯衫。
正裝襯衫用於禮服或西服正裝的搭配。便裝襯衫用於非正式場合的西服搭配穿著。家居襯衫用於非正式西服的搭配,如配搭毛衣和便裝褲,居家和散步穿著,度假襯衫則專用於旅遊度假。 便裝襯衫用於搭配西裝外套,面料使用沒有定規,款式在傳統基礎上不變或略有設計變化,色彩花紋上極為自由。便裝襯衫搭配西裝穿著時是否配用領帶完全看自己的喜好和搭配效果決定。此外,作為一條特殊的規則,深色略帶光澤的便裝襯衫面料收到演藝工作者的喜愛,常被演員、設計師配搭西裝,用來做正式場合著裝。這種深色襯衫如果剪裁考究,搭配西裝既能保持紳士派頭,又顯得輕松帥氣,逐漸成為一些講究品味的年輕新貴的晚間便裝方式。
家居襯衫顧名思義是家居和散步穿著,所以款式以寬松的美式居多,花色上條紋、格子均可被廣泛採用。雖然面料以純棉純麻純毛講求舒適的質地為主,但由於其家 居用途並不過分講究高級質感或特殊效果。一般配搭毛衣和便裝褲。由於學院的著裝氣氛極為寬松,家居式襯衫也是許多學院學生和教授的日常活動衣著,搭配絨布西裝或其它非正裝面料的西裝時,西裝被稱之為「西裝夾克」。
度假襯衫以輕薄的純麻純棉或真絲質地面料居多,款式上完全沒有束縛,剪裁更加自由,衣領和袖口不使用襯布。受到殖民地時期文化和熱帶度假風潮的影響,度假襯衫一般以純麻為正統,可搭配同樣質地的度假西裝和西褲,以及針織服裝。 不同臉型在選購襯衫時,應注意以下差異:通常圓形臉的人,最忌諱穿半圓形荷葉領或緊扣所有紐扣的圓領襯衫;方型臉的人,應穿著如新月般的絲瓜領型襯衫,以柔化輪廓,切勿穿著立領或旗袍領襯衫;長型臉的人,建議穿著標准襯衫領,以免拉長臉部輪廓。倒三角型臉的人,建議穿著小圓領襯衫調和臉部稜角,切忌穿著過於細長的尖領襯衫;蛋型臉的人,介於長型臉與倒三角型臉之間,適合各領型襯衫。
異色領——品味型
白領子的素色或條紋襯衫,有的袖口也做成白色,領型多為標准領或敞角領,領尖形狀也頗多,通常為圓形,與佩茲利渦漩紋般配無比。選擇異色領的男士,在搭配上一定要注意協調,否則一不留神就會被歸為「沒品位」一類。
敞角領——浪漫型
左右領子的角度在120度—180度之間的領子。這一領型又稱「溫莎」領或「法式」領。只因當年「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溫莎公爵最喜愛這種領子。新世紀浪漫風潮的回歸,溫莎領再度流行,但與之相配的領帶流行稍小的「准溫莎結」,於復古中反映近世代的精緻的現代思潮。
紐扣領——運動型
領尖以紐扣固定於衣身,原是運動襯衫,是所有襯衫中惟一不要求過漿的領型。這一領型多用於休閑格的襯衫上,如牛仔襯衫,多以方格花紋或波爾卡圓點圖案為主,面料採用一般結構的純棉織物或牛津紡,但也有部分商務襯衫採用紐扣領,目的是固定領帶,所以最好與細結絲制領帶相配合,以領帶只繞一圈的細結為佳。
長尖領——時尚型
細長略尖的領型,線條簡潔得體,具有新世紀服飾多元化的特點,對領帶不是很挑剔,抽象一點、卡通一點、稍稍艷麗的印花,古典型的條紋皆宜……盡情發揮其創意,尤其適於搭配最新流行的窄駁頭兩粒扣西服外套,時尚又內斂,極適於不喜張揚的都市白領。 在襯衫的選擇上我們要根據自己的身材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襯衫。比如你的脖子短的話就要選擇低領或者v型的襯衫,從而拉出脖子的比例;如果胸部較大的話,萬不可穿低胸或者有口袋的襯衫,因為會給人一種輕浮的感覺;選擇合適的身長的襯衫,塞入褲中,或者在腰前打個蝴蝶結都會給人一種淡雅的感覺。
Ⅵ 如何知道品牌男士襯衫的更多歷史
世界頂級九大男士襯衫品牌
襯衫和腕錶、皮帶一樣,是男人身份與地位的象徵,本文將為您揭秘全球九大男式襯衫品牌。
1.阿瑪尼:這一品牌在男裝方面享有至尊的地位。20世紀後半葉,阿瑪尼涉獵男裝時尚的全部內容,無人能與之匹敵。
阿瑪尼還有一個精明之處,就是與微軟蓋茨設計的網路瀏覽器如出一轍,很難與其他品牌的產品相配。阿瑪尼襯衫的風格,與其套裝一樣寬松隨意,但取材十分考究。阿瑪尼的襯衫面料包括亞麻、埃及棉、絲綢、羊毛、粘膠纖維等。獨具匠心的面料挑選和設計,是阿瑪尼的特色之一,確保每款阿瑪尼襯衫都能保有清晰的阿瑪尼特點。
2.先馳:這一品牌1926年創立於羅馬的先馳,是義大利頂尖襯衫品牌之一。直到1982年,先馳才在紐約開設分店。
先馳之所以讓顧客如此著迷,是因為它將義大利式的創造力和精美做工與英國式嚴謹穩健的風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乍看先馳襯衫時,很難分辨出與其他名貴襯衫品牌的不同之處,但細細看來,你就會從其脫俗的面料色彩,隨意的剪裁風格,辨別出先馳的印記。
先馳襯衫不但樣式養眼,而且手感綿軟、剪裁大膽。只有義大利才能造就這樣的尤物。面料全部是義大利產品,而且所有先馳襯衫都在義大利生產。
3.普萊詩:在美國,普萊詩是最富學院氣派的品牌。這樣的品牌定位,對於其他品牌來說無異於飲鴆止渴,但對於普萊詩來說卻成了甜美的山泉。
幾十年來,普萊詩已經基本成為哈佛和耶魯大學學生和教授們的必選品牌。普萊詩創辦於1902年,位於耶魯大學所在的康涅狄格州的紐黑文城,主營正式套裝、風格保守的領帶,還有精美昂貴的襯衫。
盡管普萊詩襯衫不再局限於傳統的藍色或白色紐扣領的樣式,但這兩種樣式依然是主打產品。這里的襯衫--無論是牛津紡面料、尖領、正裝式樣,還是法式袖子--各種尺碼齊全,而且式樣常年不變。請注意,普萊詩不從事襯衫定製業務,因為這類業務與美國工業化傳統有些相左。
4.H&H:開創於1920年的H&H,是當今倫敦傑明街上惟一始終沒有易主的品牌。H&H的襯衫做工精美,一方面保留著傳統純色樣式,另一方面還引入了更活潑的條紋色彩,如紅色、深紫色等。和很多頂尖襯衫品牌一樣,H&H某些樣式的襯衫也是限量生產,每兩年發布一次襯衫新款。
H&H所有的預制襯衫,都採用埃及雙經單緯府綢做面料、特有的平角領子樣式和珠貝紐扣;而定製襯衫的面料就包括特級棉、海島棉、巴里紗和絲綢。更重要的是,H&H是為數不多的幾個仍保留有現場工廠的品牌之一。
襯衫的特體顧客依然可以在這里訂購預制好的襯衫。H&H還為其白襯衫提供換袖換領服務。
5.愛馬仕:愛馬仕早就躋身於全球最大奢侈用品生產商的行列。但鮮為人知的是,愛馬仕其實也是全球頂尖的襯衫製造商。盡管愛馬仕的預制襯衫在其全球眾多商店中都能買到,但只有親身造訪位於巴黎的店鋪,您才能真正領略愛馬仕定製襯衫的神奇和優雅。
愛馬仕襯衫面料包括100支雙經單緯府綢、海島棉和絲綢。單線縫制、翻轉縫合、後分式抵肩和雙褶袖筒,這一切都保證愛馬仕襯衫在享有高雅外觀的同時,不失穿著的舒適性。
6.傑尼亞:創建於1910年的義大利品牌傑尼亞,原先是一家為高檔男裝提供面料的紡織品公司。20世紀60年代,這家公司開始涉足制衣業。面料經營積累下來的多年經驗和自家擁有紡織廠,使這家家族企業很快崛起。
傑尼亞襯衫分成3個系列:柔軟系列、匠心系列和那不勒斯系列。柔軟系列的襯衫版型寬大飄逸,適於在不用打領帶的休閑環境下穿著。匠心系列則是那些經典正裝襯衫,有標准領或大分領、法式袖子或紐扣式袖子等樣式。那不勒斯系列是傑尼亞品牌中最昂貴的系列,所用頂級面料都出自傑尼亞自己的工廠。
7.N&L:身為伊頓公學指定服裝供應商,N&L是倫敦傑明街上最著名的專有品牌之一。
世代以來,英國著名的貴族學校伊頓公學的學子和那些模仿伊頓學子的人們,都來N&L選購衣服--即便從伊頓公學畢業後,這些人仍舊保留著這一習慣。這種習慣可能源於店鋪設計給人的一種舒適感,店員十分殷勤的服務,還有這里的襯衫,無論是預制還是定製的,質量都是頂級的。
8.品克:1984年創建的品克,算不上倫敦傑明街的傳統老店。但正因為品牌的新鮮、式樣新穎而又價格適中,所以很快為英國年輕人所接受。由於市場反應強烈,於是品克開始在英國和美國各地開設分店。1999年,品克被奢侈品巨頭路威酩軒集團收購。
品克襯衫的面料包括:特級埃及100支雙經單緯純棉府綢、皇家牛津紡、海島棉、麻紗、羅紋紡和山形斜紋紡。所有面料都在義大利織成,然後運往愛爾蘭,在那裡完成剪裁、縫紉和成型等工序。
9.T&A:T&A這一品牌,包含了倫敦傑明街頂尖襯衫品牌的所有亮點。無論是在其倫敦老店,還是在紐約曼哈頓的新店裡,人們都可以在各式貨架間和愛德華式氛圍中隨性漫步。一排排色彩鮮亮的襯衫,好似滿屋的美婦,不時吸引著顧客的眼光。
大氣的剪裁再配上T&A特有的高領,您會發現它是和領帶搭配最為完美的襯衫。20世紀80年代,T&A亮色條紋襯衫曾紅極一時,在美國尤為如此。甚至到現在,店員也很願意給那些初次進店的美國顧客展示顏色鮮亮的襯衫款式。當然,T&A也有很多顏色素雅的款式。
Ⅶ 格子襯衫的歷史、由來、發展趨勢分別是什麼
襯衫 chèn shān(英文:shirt)
襯衫是穿在內外上衣之間、也可單獨穿用的上衣。
中國周代已有襯衫,稱中衣,後稱中單。漢代稱近身的衫為廁牏。宋代已用襯衫之名。現稱之為中式襯衫。
襯衫原來是指用以襯在禮服內的短袖的單衣。即去掉袖頭的衫子。在宋代便是沒有袖頭的上衣,有襯在里邊短而小的衫,也有穿在外面較長的衫。如在《水滸傳》之《林教頭風雪山神》中,林沖「把身上的雪都抖了,把上蓋(上身的外衣)白布衫脫將下來」便是一例。在古代的時候,婦女們穿得短上衣叫「衫子」,又叫「半衣」。唐朝文學家元稹在《雜憶》詩中便有「憶得雙文衫子薄」的詩句。
清末民初之際,由於歐風東漸,人們便開始穿西裝,把襯衫穿在西服的里邊,作為襯衣,上系領帶中間開口,一般都是五個紐扣。
襯衫象現在一樣,作為表面穿著、擁有多種穿法之前,常常只被作為配角。襯衫的角色,從貼身內衣到中衣的演化,要追溯到男性服裝中出現上衣和馬甲的1600 年代後期。產生了襯衫在馬甲下面,上衣中間的穿法,這在現代的套裝風格很常見。也可以說,領子和袖口從上衣露出的風格,是這個時候確立的。
進入了1700 年代以後,腰身和袖子肥大而舒適的襯衫開始出現了。可以見到襯衫前面的開衩部分和胸部的裝飾花邊荷葉邊裝飾。袖口上也同樣是荷葉邊,穿起來手腕被荷葉邊的花邊蓋住,這是當時最地道的貴族穿法。
上衣和馬甲固定下來之後,襯衫的存在感變得很薄了。但上流社會賦予了他新的意義。保持襯衫的清潔,穿雪白襯衫,被認為是新的身份象徵。「不在襯衫上用香水,擁有很多上等的亞麻襯衫。在有純凈的流水和空氣的田園村舍洗滌衣服」成為紳士們的美學宣言。這對沉浸在香水和體臭中的襯衫來說,算是一場大革命。是否擁有各種各樣的襯衫,是否捨得在襯衫上花錢,是否保持襯衫的清潔,也成為判斷其社會地位的主要依據。
1850年的時候製作的襯衫(長 94cm)(寬 71cm)半寬約2cm 小立領,後中心訂扣子。對於前身的左右排列細小的塔克,中央(裝飾扣)的3個,袖口雙層袖口。門襟上很硬的漿 。扣子向大頭釘一樣適合,也有寶石裝飾的樣式。
1800年代後期,領子幾乎和耳朵一樣高,顏色雪白的款式。替換的領子也有出售的了,多為領高 10cm ,也出現了12cm 的高領襯衫。在倫敦留學時夏日漱石所說的,替換領子-HIGH COLLAR,時髦的、穿著西裝的男性,就是這個時代。在日本也和歐洲同樣,要說「HIGH COLLAR」也是袖口從上衣袖口露出來1cm左右。
1900年的時候,在美國,黑與白、紅與白、淡紫色與白色,大的條紋花型很流行。胸上有了雙拼色的高領襯衫受到了極大的歡迎。 ,
1906年是從禮服式襯衫和顏色等的豎領開始,折返型的領子是很普遍的。
1916年脫卸式的領子開始走俏。
1914年是翻邊脫載式的領子的亨利襯衫流行了。
1917年象柔領襯衫在市場開始大行其道。那種風格的大部分是領腰較低的款。
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當時由於景氣,絲制襯衫大流行。這股熱潮到1921年還在繼續。
1928年是有色的襯衫開始抬頭。長青藤聯盟的普林斯頓色彩有了以前不被看好的那樣多樣性。
隨後,伴隨著第二次產業的發展,白領階層增加,作為紳士、商務人士的標准風格西服樣式也確定下來。襯衫在配合西服和領帶中以白色為中心逐步推進,素材也由棉開發出化學纖維。防縮、防皺等機能性加工也隨之得以發展,價格也降低,逐漸使襯衫這一服飾走入到平常老百姓的家中,成為大眾化的服飾。這類襯衫的特性是材料更易打理,甚至終身不用熨燙。另一方面也揭開了襯衫品牌化及細分的序幕,使用高級純棉布料和量身定製的高級襯也逐漸出現,這類襯衫更注重襯衫自身的面料以及製作的工藝,面料更加的考究,工藝更加的復雜用以滿足中產階級以及那些追求品位及品質生活的人群。這樣,襯衫發展到現代就逐漸形成了大眾化、品質化的兩極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