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男裝百科 > 南通褲子港河名稱的由來

南通褲子港河名稱的由來

發布時間:2021-06-09 21:38:33

⑴ 秦淮河名稱的來歷

秦淮河,古名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相傳秦始皇東巡會稽過秣陵,以此地有「王氣」,下令在今南京市區東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帶,鑿晰連崗,導龍藏浦北入長江以破之,到唐代,根據這一傳說,改稱秦淮。

秦淮河有南北兩源,北源句容河發源於句容市寶華山南麓,南源溧水河發源於南京市溧水區東廬山,兩河在南京市江寧區方山埭西北村匯合成秦淮河幹流,繞過方山向西北至外城城門上坊門從東水關流入南京城,由東向西橫貫市區,南部從西水關流出,注入長江。

(1)南通褲子港河名稱的由來擴展閱讀

秦淮河兩岸為低窪圩區,地面高程6米~8米,圩區後面是丘陵山區,地面高程300米以下。此河又是一條「山水頭、潮水尾」型河道,受長江水位和秦淮河流域降雨的影響,洪澇和斷流乾涸現象經常發生。

據不完全統計,從三國吳嘉禾三年(234)至民國37年(1948)共發生水災229次。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至1959年,冬春期間,秦淮河幾乎年年斷流乾涸;部分年份,夏秋季也發生斷流乾涸。1960年,建成武定門翻水站後,秦淮河水位常年可保持在6.5米以上。

⑵ 請教南通北醴園名稱的由來

是水『繪』園嗎
位於江蘇如皋縣城東北隅,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明末清初江南才子冒辟疆與秦淮佳麗董小婉棲隱過,因此頗為出名。

此園原是邑人冒一貫的制業,歷四世至冒辟疆時始臻完善。園以水為貴、倒影為佳,既秀且雅;而其以園言志,以園為憶、並融詩、文、琴、棋、書、畫、博古,曲藝等於一園的特色,又足以說明它原來是一座饒有書卷氣的「文人園」。

水繪園南鄰中禪寺,西倚碧霞山,三者四周都環水,成「品」字形格局。這里積水彌漫,唯霞山橋一處可通往園內。橋址有一茅亭、過亭是荷花夾岸,桃柳交蔭而蜿蜒的畫堤。春日,數百樹桃花盛開,挾以長條拂水,柔情萬千,行人有錯認桃源里之感。走到門首,只見兩邊各安城垛六七個,門額「水繪庵」三個大字,為園主冒辟疆親手所書。門夾黃石,門內唯一小山,山上安小樓閣,內懸「椎秦憶子房,翊漢懷諸葛」,乃園主人心地的真實寫照。

⑶ 呂四港地名的由來

呂四原來叫東灶,那麼後來怎麼叫呂四了呢?傳說呂洞賓曾四到呂四。

在大洋港西門,有一戶姓陶的人家,很有鈔票,屋前有花園,兒子在南京念書。有一次,來了一個小夥子,手持他家兒子的親筆信。信上講:「我有一個要好的同學來養病,你們要盛情招待。」於是這個小夥子就在陶家住了下來。時間一長,陶家傭人看到這個小夥子天天起早到花園里和東南方向飛來的一隻大鳥白相,感到很奇怪,就告訴了老糧戶。老糧戶暗裡留心一看,他是識貨的,這只鳥勿是一般的鳥,而是一隻鶴。有一天,老糧戶的兒子念書回來,這個小夥子也就騎上這只鶴飛走了。這是呂洞賓第一次來呂四。

第二次,呂洞賓到呂四開了酒店,生意蠻好,這爿酒店開在南門頭運河邊上。有一次,有個孕婦從高橋上跑下來,看見酒店裡伙計正在洗甏,顛來顛地洗,洗好就有一甏酒。孕婦感到很奇去,喊了出來,結果人就看不見了。

第三次,呂洞賓到呂四開了一爿缸爿餅店。這家店和其它店勿同,每一次都要問買給啥人吃。有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孩,到店裡來買缸爿餅,呂洞賓問他買給哪個吃的。小孩說,買給婆婆吃的。呂洞賓一想,以往來來去去的客人都講買了給小孩吃,今朝碰到這個小孩心腸這么好,於是就送了一塊給他吃。哪曉得,這個小孩吃了這塊缸爿餅後,就感到肚裡不餓了。這家大人急了,跑到店裡要找師傅算帳,呂洞賓講這個有辦法。說著,在小孩背上一拍,一塊缸爿餅就吐了出來。正巧,這時旁邊竄出一條大狗,把餅銜了去,結果這只狗成了仙狗,叫號天犬。

第四次,傳說原來的三宮殿是一個大廟,都是木結構的房子,廟里只有一個和尚,實際上就是呂洞賓。他天天很早起來,在東邊荒地池塘邊上白相。這辰光,東南天總有一隻鶴飛到他的身邊來。一直到五更里才分散。有一天早上被一個賣糖人發現,他喊了其他鎮上人一齊觀看,只見呂洞賓正騎著仙鶴在池裡白相。呂洞賓一見有人來看他,便一拍仙鶴飛走了。

因為呂洞賓前後四次到過呂四,所以,人們把原來的「東灶」改名為「呂四」了。 我也不知道,網上轉來的

⑷ 秦淮河名稱的由來

秦淮河名稱的由來:

秦始皇掃滅六合,統一天下後,為了確保帝國的萬世之基,他開始在全國遍尋有「天子氣」的地方,一經發現,便破壞當地的風水,以杜絕江山被他人奪取。

有一年,秦始皇東巡來到了當時尚不發達的南京。之所以來南京是因為他身邊擅長望氣的術士曾言,「江東(即南京)有天子氣」,而且預測了時間,說五百年後將出天子。

秦始皇要讓自己的帝國萬世永存,並且自己還要做長生不老的皇帝,一聽這話還了得,於是決定以自己的真龍天子之身,親自前去鎮壓。

當時的秦淮河本名「龍藏浦」,是南京附近一條重要的內陸河道。「龍藏浦」這個名字就預示這里會出真龍天子。懂風水的人都知道,水能扭轉氣場,河流如果改道可以改變一個地方的風水。據說龍藏浦原本並不流經南京城區。

秦始皇令人將水流匯合處方山附近的長隴挖斷,於是水流改道向北,從南京城穿城而過,企圖把南京的王氣給沖泄走。而龍藏浦也被改姓為秦,作為被秦始皇「征服」的標志。這就是秦淮河名字的由來。

秦淮河的傳說和歷史:

秦王贏政經過多年的東征西戰,終於完成了一統大業,心中非常驕傲。這天在朝堂上他用很是自豪的口吻問著臣子們:「寡人這份家業比前朝如何?你們誰聽說過古往今來有誰能一統九州的?寡人做到了,寡人不但要做始皇,還要讓這江山永繼,二世、三世以至萬世。」

這時有個大臣叫子淮的上前奏報道:「皇上,民間有一王郎,善觀風水,能測吉凶禍福,尤其還有一樣人所不能的,他能勘龍脈、觀王氣,皇上可招他前來一問便知。」始皇說:「真有這事?」子淮說:「真的,民間都是這樣傳說的。」

這時另一大臣叫李念的說到:「皇上不可信此言。想那民間方士不過是招搖撞騙之輩,怎能斷言吉凶?甚而勘龍脈觀王氣?這等關乎社稷興衰存亡的大事豈可聽一術士之言?」子淮不服的說到:「是不是真的,招來一問便知。」

李念說:「子淮你這是在誤國,皇上萬萬不可信此言。」子淮說:「你說不信就是在誤國。」李念說:「請皇上三思,斷不可信此妄言。」始皇聽到他們爭執不休,就很煩躁的說道:「好了,眾愛卿別爭了,把此人招來一問便知曉真假。」

李念急了,又回到:「皇上萬萬不可,此等方士不過是順人言而已,哪會知曉真假?只能哄哄愚昧之人罷了。」始皇惱了,板著臉說:「愛卿是說朕愚昧?」「臣不敢。」李念惶恐的說道。「子淮那個王郎在哪?」「回皇上,臣已把他帶在殿外等候。」

「那就把他帶上來吧。」「是。」子淮得意的瞟了李念一眼,退下堂去帶王郎上來。王郎躬身上得堂來,跪在地上不敢抬頭。始皇問道:「下跪者何人?」王郎誠惶誠恐的答道:「草民王郎見過皇上。」「抬起頭來。」「不敢。」「

恕你無罪。」「謝皇上。」王郎抬起了頭,始皇見此人長得豐神俊朗,一表人才,心中便有幾分喜歡,遂問道:「愛卿說你能知吉凶、斷禍福,尤能勘龍脈,觀王氣,是真的嗎?」「小人才疏學淺,只知皮毛而已。」「不用過謙,照實說來便可。」

「是。草民夜觀天象,見金陵有王氣出沒,必是有龍脈存於此處。」「哦,此話當真?」「草民不敢妄言,龍脈處五百年後必出王者。」「那就是說朕的江山五百年後要易人?你可知說這話朕可立刻殺了你?」「草民只是據實而言。

皇上要殺草民,小民也唯有引頸而待了。」「你可有化解之法?如能化解,朕不但恕你無罪,還要大大的賞賜你。」「回皇上,可在此處鑿一河流斷此龍脈。」「那好,朕就把此事交給子淮去辦,你就去協助他,務必要鑿斷此龍脈。」「是,臣領旨。」

子淮答道,與王郎退下了朝堂。子淮依旨去金陵鑿了一條河,原本金陵是沒有河的,民眾因是秦始皇下令讓子淮開的,故而就把此河叫做了秦淮河,從此金陵也就有了秀美的秦淮夜色。

(4)南通褲子港河名稱的由來擴展閱讀:

秦淮河古稱淮水,本名「龍藏浦」,全長約110公里,流域面積2600多平方公里,是南京第一大河,秦淮河分內河和外河,內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華之地。秦淮河的源頭有兩處,東部源頭出自句容市寶華山。

南部源頭出自溧水縣的東廬山天生橋下胭脂河,兩個源頭在江寧區的方山埭交匯,從東水關流入南京城。秦淮河由東向西橫貫市區,南部從西水關流出,注入長江。

南京秦淮燈會是中國大陸歷史最為悠久的元宵燈會,自南朝起就形成氣候,尤以夫子廟燈彩和秦淮河上的燈船畫舫為特色,是當地民眾和海內外遊客心中的古都名牌。

李香君故居又稱媚香樓,位於秦淮河畔來燕橋南端,夫子廟鈔庫街38號,是三進兩院式的明清河房建築,被列為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香君是清初戲劇家孔尚任名著《桃花扇》中的秦淮名妓,「秦淮八艷」之一。為紀念我國古代這位愛國名媛,歌頌她「威武不屈、貧賤不欺、富貴不移」的做人品質和民族氣節,政府部門修復了李香君故居。

⑸ 海河的源頭和名字的來歷

海河是中國華北地區的最大水系,中國七大河流之一。海河水系由海河幹流和上游的北運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運河五大支流組成。海河幹流,又稱沽河,起自天津金鋼橋,到大沽口入渤海灣。以衛河為源,全長1,050公里,其幹流自金鋼橋以下長76公里,河道狹窄多彎。

宋朝時,海河幹流為界河下游段,金、元時改稱直沽河、大沽河。海河這個名字始見於明末。直到清代,直沽河等名稱才逐漸被海河這個名字所取代

海河流域東臨渤海,南界黃河,西起太行山,北倚內蒙古高原南緣,地跨京、津、冀、晉、魯、豫、遼、內蒙古八省區,流域總面積26.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3.3%,其中山區約佔54.1%,平原佔45.9%,人口7,000多萬,耕地1.8億畝。

⑹ 南戴河名稱的由來

三十多年前,周總理和一名秘書在北戴河議事,休息時,看見不遠處有另一條河,便問秘書「此為什麼河」秘書不知,便隨即說『那是南戴河』。

⑺ 蘇州河1-4灣的名字以及名字的由來,由來要詳細一點。

上海是江南水鄉,歷史上多河道港汊,因此,上海的許多地方與水有不解之緣。上海的地名習慣是,當河流發生急彎時,陸地外凸的部位像禽獸外凸的嘴,會被叫作「嘴」,比如今浦東的「陸家嘴」,浦西楊樹浦底的「周家嘴」;外凸的部位面積不大,形狀較尖,很像動物的角,於是會被叫作「角」;而凹進去的地方則會被叫作「灣」,只是在「彎」字旁加了「三點水」,表示河灣而已。舊諺有「龍華十八灣,灣灣見龍華」之說,黃浦江流經龍華時曲折多彎,形成了眾多的灣,而龍華寺塔又是這里最高的建築物,站在任何一個灣口都能看見龍華寺塔的佛光普照,此諺與西方的「條條道路通羅馬」異曲同工。

蘇州河流入北新涇後至長壽路橋段,曲折多彎,粗摸算來約有十八灣,乘遊艇游蘇州河可以讓大家從蘇州河了解上海的歷史、文化,以及改革開放後的巨變。本文就「普陀十八灣」的歷史,講述一些有趣的故事。

一、吳家宅灣私家花園書卷氣濃

凱旋路附近的蘇州河兩岸分屬長寧區和普陀區。進入華東政法學院後,往北可以走到蘇州河邊,這里是一個尖尖的「角」,歷史上被叫作「吳家宅角」,「角」的東側則是一個「灣」,舊稱「吳家宅灣」。

今中山公園一帶舊名「吳家宅」,是以吳姓人集中居住而得名的一個自然村落。據記載,上海開埠後不久,英商兆豐洋行老闆霍格購進了吳家宅的近千畝土地,打算在這里建立一個種植場,但由於中外簽訂的條約規定,僑民不得在租界外開展經營性的項目,所以,這塊土地一直空置著。1879年,美國基督教聖公會以6500兩白銀的價格從霍格手中購進了吳家宅北端臨蘇州河的工地,並將聖公會在虹口的培雅書院(Baird Hall)和度恩書院(Duane Hall)遷往新址,成立聖約翰書院(St.John』s College),它就是聖約翰大學的前身,這使蘇州河染上濃濃的書卷氣。1914年,工部局又購買了霍格的另一塊土地,興建了兆豐公園,也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園,今中山公園附近有不少被冠名「兆豐」的里弄、別墅、樓盤,就是沿用了「兆豐」舊名,不過,許多人並不知「兆豐」名稱的來歷。

歷史上吳家宅灣有聞名遐邇的小萬柳堂,它的主人就是近代史上被尊為「英傑」的廉泉和其夫人吳芝瑛。廉泉(1863-1932),字南湖,無錫人。據記載,其二世祖廉希憲在元朝任右丞相,謚文正,封恆陽王,他在京城有一座被稱之萬柳堂的花園,元朝書畫家曾做客那裡並作詩曰:

萬柳堂前數畝池,平鋪雲錦蓋漣漪。

主人自有滄洲趣,游女仍歌白雪詞。

手把荷花來勸客,步隨芳草去尋詩。

誰知咫尺京城外,便有無窮萬里思。

廉泉是清光緒二十六年(1895年)舉人,官禮部郎中,與孫中山關系密切,後辭官回鄉,在無錫創辦俟實學堂(今連元街小學)和競志女學(今無錫第十二中學),在上海創辦文明書局。夫人吳芝瑛是「曾(國藩)門四弟子」之一的吳汝綸的侄女,在北京期間與秋瑾相識,並鼎力支持和資助秋瑾赴日本留學。1907年秋瑾在紹興遇害後被拋屍街頭,無人敢為她收屍,吳芝瑛在丈夫的幫助下,不顧個人安危為秋瑾收屍,並在杭州為秋瑾建墓,時人稱之「俠女」。

小萬柳堂顯然套用了其祖先萬柳堂之名,《民國法華志》中記:「小萬柳堂在九果園對河吳淞江(即蘇州河)南岸,金匱(無錫)舉人廉泉與妻吳芝瑛偕隱所,有帆影樓諸名勝。廉、吳以詩、書、畫名海內,古帖、古畫多珍藏,中外人士來訪者觴詠品題,殆無虛日。」看來,這小萬柳堂還是上海中外文化人的「沙龍」。小萬柳堂在1933年吳芝瑛逝世後衰落,筆者曾在上世紀70年代到過「小萬柳堂」舊址,這里已成為蘇州河邊的一個石灰堆棧,舊址在今華陽路向北延長線的蘇州河邊。

九果園在蘇州河北岸,與小萬柳堂隔河相望,是吳家宅人吳文濤的私家花園。據說是因園中種了九棵名貴的果樹而得名。據記載,吳文濤還特地從徐光啟後人處拓得米芾書寫的《英光堂帖》,吳之壑書寫的《歸去來辭帖》,復刻後嵌入室內的牆上,不知這些東西現在何處。

二、朱家灣從平民村到鎮坪路

今江寧路橋北堍兩側叫「朱家灣」。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准許日本人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建廠,任何與中國訂有「最惠國條約」的國家同時獲得這一權利。於是日商的「內外棉」多家工廠在蘇州河畔建立,外資企業的出現也推動中國民族資本的發展,在朱家灣西岸先後出現阜豐、福新麵粉廠、大有榨油廠、申新紗廠、中央造幣廠、大隆機器廠等多家中、大型企業,工人數近10萬。就這樣,朱家灣一帶形成居民集結點,大約在上世紀20年代,在今光新路橋處形成一個叫作「朱家灣」的鎮市,今光新路舊名「朱家灣大街」即以此得名。

1928年,剛成立的上海特別市政府通過了一項改善工人住房法案,並成立「籌建平民住所委員會」,由政府籌資興建一批低檔住宅,平價或低價出售或出租給工人住。於是上海就有了許多叫作「平民村」的住宅區,如打浦橋平民村,其美路平民村(今四平路幸福村),普善路平民村,大木橋平民村(後改稱「市民新村」),建在朱家灣今鎮坪路上的即中山路平民村。

中山路平民村規劃佔地面積3.5萬平方米,位於今中山北路北,光新路西,相當於今「秋月楓舍」住宅小區。1936年完成第一期,共建有57排,330個單元。住宅均為磚木結構,朝南前排為一層平房、緊依的是二層閣。但這個平民村還沒有全部交付使用,抗日戰爭就爆發了,平民村成了日軍的兵營和馬廄。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平民村名義上由國民黨上海市政府收還,而實際上早已被附近工廠的工人和流民搶占,這平民村成了人口密集的「貧民窟」。

上世紀80年代,普陀區人民政府有計劃開始對平民村及周邊地區改造,1987年將原平民村的81個單元住宅拆除後辟築馬路,取名「鎮平路」,顧名思義就是要消滅平民村、消滅貧窮之義,但是,「鎮平」也容易被人誤解為「鎮壓平民(村)」,不久,根據普陀區路名原則上使用陝西省行政地名的原則,經上海市地名辦公室注冊,正式以陝西省鎮坪縣(就是發現華南虎的「周老虎」所在的縣)命名為「鎮坪路」。

90年代後,上海房地產業頗有名氣的「沙田物業」獲得「平民村」工地建設權,分二期興建「秋月楓舍」住宅小區。軌道3、4號線,以及即將開通的7號線均在鎮坪路設有車站,如今的鎮坪路已是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的住宅區。「朱家灣」這個地名在人們的記憶中慢慢消逝,也許,「普陀十八灣」計劃的實施,會激活「朱家灣」。

三、潭子灣上海最古老的地名

江寧路橋向東,昌化路橋北堍的兩側分別是「潘家灣」和「潭子灣」。在《乾隆真如里之》中已有「潭子」和「潭子灣」的記錄。據傳,「潭子」即東晉時名將虞潭(字恩奧),會稽餘姚人,是三國名士虞翻的孫子。晉成帝即位(326年)後,他出任吳興太守,詔轉吳國內史,當時天下大亂,百姓飢餓,他就開倉賑濟;盤踞浙江的五斗米道從海上出發,沿吳淞江西上進攻蘇州,他「又修滬瀆壘,以防海抄,百姓賴之」。他也被百姓尊稱為「潭子」。「滬瀆壘」是東晉時在原吳淞江口建造的軍事堡壘,也是上海有記載的最早的古戰場遺址,約在宋末元初被江水沖垮,據資料推斷,舊址應該在今光新路延長西路一帶,八九年前,上海的考古工作者在光新路與志丹路建設工地地下8米處發現古代「水閘」遺址,此被列入當年中國「十大考古」成就之一,所發現的「水閘」很可能就是「滬瀆壘」遺址。而今天的「潭子灣」距志丹路「水閘」僅1公里,也許,「潭子灣」得名與虞潭以及他建造的「滬瀆壘」並不是「據傳」,而是「史實」。同樣,上海簡稱「滬」,也不是得名於那個捕撈用的「滬」,而是直接得名於「滬瀆壘」。

如今,潘家灣和潭子灣之地已被中遠集團投資興建為市中心的集中住宅區——「中遠兩灣城」,感謝「中遠」還保留了「兩灣」之名。上世紀的朱家灣、潘家灣、潭子灣加上「葯水弄」合稱「三灣一弄」,是上海棚戶區的代名詞,中遠兩灣城的建設中,擔心「潘家灣」、「潭子灣」地名的出現會影響樓盤銷售,將原「潘家灣路」、「潭子灣路」合並而改稱「清水灣路」。「潭子灣」是一個歷史地名,也許,人們會希望恢復它的名稱。

四、叉袋角被兩大麵粉廠占據

蘇州河流經昌化路橋僅幾百米,突然來了個120度的大轉彎,改向南流,在浜南形成一個銳角三角形,這一帶叫作「叉袋角」。

「叉袋」實際上是一種麻織的大口袋。從元朝黃道婆在上海傳授紡織技術,改進紡織工具,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棉花就是上海近海地域最主要的經濟作物,採摘、包裝、運輸棉花要用一種大口袋,如清秦榮光《上海竹枝詞·歲時)中說:

七月初三夜要晴,蒲包十萬價銷贏。

怕看月雲雲羅密,棉地秋收要減成。

上海農諺:「七月初三天下雲,十萬蒲包九萬陳。」古人以為,七月初三晴,預示今年棉花豐產,大量的蒲包一定熱銷,裝棉花的蒲包是用麻織成的,大小與今麻袋相似,但袋口上設有「耳朵襻」,像現在使用的「馬甲袋」,棉花裝滿後,將襻打結,就算封袋了,袋上的襻相當於褲子的「開叉」,又用於交叉打結,於是被叫作「叉袋」,而蘇州河這一段的形狀很像叉袋,於是其南岸外凸的地方叫作「叉袋角」,在上海歷史上也是一個頗著名的地名。

近代以後,「叉袋角」被中國第一家機器麵粉廠——阜豐麵粉廠,以及榮家的福興麵粉廠占據,解放後,這兩家麵粉廠公私合營而改稱「阜豐、福新麵粉廠」,即後來的上海麵粉廠,廠址的舊建築已被列為「工業遺產舊址」得到保護,並在這里建立「創意園區」,也許,把這里定名為「叉袋角創意園區」,其地名知名度會更高一些。

⑻ 大運河的由來

大運河歷史
從周至隋
大運河始鑿於春秋末期。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為了爭霸中原,利用長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 隋唐大運河示意圖
通了由今蘇州經無錫至常州北入長江到揚州的「古故水道」,並開鑿邗溝(自揚州到江水,東北通過射陽湖,再向西北至淮安入淮河)。後來秦、漢、魏、晉和南北朝繼續施工延伸河道。公元587年,隋為興兵伐陳,從今淮安到揚州,開山陽瀆,後又整治取直,中間不再繞道射陽湖。煬帝即位後,都城由長安遷至洛陽,經濟要依靠江淮。605年,他下令開通濟渠。工程西段自今洛陽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黃河,再自板渚(為板城渚口德簡稱,在今河南滎陽縣汜水鎮東北黃河側)引黃河入汴河,經商丘、宿縣、泗縣入淮。通濟渠又名汴渠,是漕運的幹道。公元608年又開永濟渠,引黃河支流沁水入今衛河至天津,繼溯永定河通今北京。610年繼開江南運河,由今鎮江引江水經無錫、蘇州、嘉興至杭州通錢塘江。至此,建成以洛陽為中心,由永濟渠、通濟渠、山陽瀆和江南運河連接而成,南通杭州,北通北京,全長2700餘公里的大運河。
唐宋兩代
唐、宋兩代對大運河繼續進行疏浚整修。唐時浚河培堤築岸,以利漕運纖挽。將自晉以來在運河上興建的通航堰埭,相繼改建為既能調節運河通航水深,又能使漕船往返通過的單插板門船閘。宋時將運河土岸改建為石駁岸纖道,並改單插板門船閘為有上下閘門的復式插板門船閘(現代船閘的雛型),使船舶能安全過閘。運河的通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北宋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為解決汴河(通濟渠)引黃河水所引起的淤積問題,進行了清汴工程,開渠50里,直接引伊洛水入汴河,不再與黃河相連。這一工程兼有引水、蓄水、排泄、治理等多方面的作用。在運輸組織方面,唐、宋都專設有轉運使和發運使,統管全國運河和漕運。隨著運河通航條件的改善和運輸管理的加強,運河每年的漕運量由唐初的20萬石,逐淅增大到400萬石,最高達700萬石(約合今 11.62億公斤)。由於航運的發展和商業的繁榮,運河沿岸逐漸形成名城蘇州和杭州,造船工業基地鎮江和無錫,對外貿易港口揚州等重要城市。
元代
1194年,黃河在今河南武陽決口,灌封丘南下,奪泗水,從今淮陰奪淮入海。元朝建都大都(今北京)。初期漕運路線,是由江淮溯黃河向西北至封丘(開封北)縣中礫鎮,轉陸運180里至新鄉入衛河,水運經天津至今通縣,再陸運至大都。這條運輸路線不僅繞道過遠,且要水陸轉運。1282年動工開挖濟州河,自今濟寧引洸、汶、泗水為源,向北開河150里接濟水(相當於後來的大清河位置,1855年黃河奪大清河入海)。濟州河開通後,漕船可由江淮溯黃河、泗水和濟州河直達安山下濟水。從濟水向北至天津的路線有二,一是由濟水入海,經渤海灣至天津;一是由東阿旱站(東平北)向北陸運200里至臨清入今衛河。沿前一路線,漕船常遭海濤風浪之險,沿後一路線每遇夏秋霖潦,糧車跋涉艱難。於是在1289年,自濟州河向北經壽張,聊城至臨清開會通河,長250里,接通衛河。因為會通河位於海河和淮河之間的分水脊上,所以在會通河上修建了插板門船閘26座,並在濟寧設水櫃,南北分流,以調節航運用水,控制運河水位。會通河建成後,漕船可由濟州河、會通河、衛河,再溯白河至通縣。1291~1293年,元朝從今通縣到大都開通惠河,建閘20座。從此,漕船可由通縣入通惠河,直達今北京城內的積水潭。至此,今天的大運河的路線走向才告初步形成。大運河建成後,元朝專設都漕司正、副二使,總管運河和漕運事宜。但因會通河航道窄淺,水源不足,年漕運量不到10萬石。
明清兩代
明、清兩代均建都北京,對元朝大運河進行了擴建。明代整修通惠河閘壩,恢復通航;1411年擴建改造會通河,引汶水入南旺湖,利用南旺湖地勢高的有利地形,修建南旺水櫃,十分之七的水北流,十分之三的水南流,解決了會通河水源問題,並增建船閘至51座。為使運河免受黃河泛濫的影響和避開 360里的黃河航程,明朝先後在1528~1567年和1595~1605年,自今山東濟寧南陽鎮以南的南四湖東相繼開河440里,使原經沛縣、徐州入黃河的原泗水運河路線(今南四湖西線),改道為經夏鎮、韓庄,台兒庄到邳縣入黃河的今南四湖東線,即韓庄運河線。此外,為保障運河通航安全,還修建了洪澤湖大堤和高郵湖一帶的運河西堤,並在運河東堤建平水閘,以調節運河水位。清朝於1681~1688年,在黃河東側,約由今駱馬湖以北至淮陰開中河、皂河近200里,北接韓庄運河,南接今里運河,從而使運河路線完全與黃河河道分開。明清兩代規定運河漕船的載重量為400石。明朝漕船載重吃水不得超過3尺,年漕運量約400萬石。清代規定漕船載重吃水不得超過3尺5寸,年漕運量約400萬石。 1855年,黃河在河南省銅瓦廂決口北徙,在山東省奪大清河入海,大運河全線南北斷航。清朝後期和中華民國時期,曾幾度倡議治理運河,但因戰亂而未付諸實施。
建國以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3年和1957年興建江陰船閘和楊柳青、宿遷千噸級船閘,開始了對古老 大運河
的大運河的部分恢復和擴建工作。1959年以後,結合南水北調工程,重點擴建了徐州至長江段400餘公里的運河河段,使運河單向年通過能力達到近2000萬噸,並擴大了沿岸灌溉面積和排澇面積,確保里下河地區1500萬畝農田和800萬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取得了多方面的效益。

⑼ 漣水鄉鎮名稱的由來跪求,急需.........

水的由來

漣水曾先後叫「淮浦縣」、「北東海郡」、「襄賁縣」、「海西郡」、「海安郡」、「漣水縣」、「漣州」、「金城縣」 、「漣水軍」、 「安東州」、 「安東縣」、「漣東縣」等。

為什麼叫這些名稱呢?

一、淮浦縣

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淮浦縣。這是漣水建置之開始。

「浦」: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方。

淮河,從河南省桐柏山發源,東流經河南、安徽入江蘇。漢時,淮河經漣水境內入海。故當時命名為「淮浦縣」。它的意思是淮河入海的地方。

南齊建武二年(495年),省淮浦。淮浦之名存612年。

二、北東海郡

南齊建元二年(480年),以東海郡屬冀州,稱北東海郡,僑治連口(即今漣水城附近),並於北境置襄賁縣屬北東海郡。

東晉十六國及南北朝時期,由於北方戰亂,北方人民與士族大量南遷。他們多半是相聚而居,保持原籍貫。當時的東晉及南朝統治集團。在其管轄的區域內用北方地名設立州、郡、縣,這些州、郡、縣就叫僑州、僑郡、僑縣,用它來安置北方士族,藉以緩和南北士族矛盾,以鞏固自己政權。還有,東晉及南朝如遇有州郡縣淪入敵手,往往暫借別地重置,仍用舊名。

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宋將東海郡名改為南東海郡,治所在郯縣(今江蘇省鎮江市—僑置郡—作者注),到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又改名為南蘭陵郡。南東海郡名存時間為431年至502年,計71年時間。南齊建元二年,南東海郡名存。當時東海郡被北魏佔領,南齊在其管轄區域內重置東海郡,將它歸屬冀州,因在南東海郡北,故改名為「北東海郡」。郡治原在下邳郡北,因被北魏佔領,故郡治僑治在連口。

連口。在今漣城附近。其時,漣水北有條河流,叫「漣河」,它有三條支流,分別叫東漣河、西漣河、中漣河。這三條支流在漣城附近匯合,流入淮河。因為這兒是連接三條支流入淮的地方,故名「連口」。

東魏武定七年(549年),改北東海郡為海西郡。北東海郡名存69年。

三、襄賁縣

襄賁縣,秦置,原址在山東境內,今蒼山縣東南。南齊時,襄賁縣為北魏佔領。南齊建元二年,將東海郡歸屬冀州,改名為北東海郡,僑治連口。並在境北置襄賁縣。這是僑置縣。

隋開皇五年(585年)改襄賁縣為漣水縣。襄賁縣名在漣水境內存105年。

四、海西郡

東魏武定七年改北東海郡為海西郡。因為漣水東邊是大海,它在大海西,故名海西郡。

東魏政權僅存16年,後為北齊代替,北齊政權也僅存28年。而在北齊時,海西郡又改名為海安郡,故海西郡名存時間不長。

五、海安郡

北齊改海西郡為海安郡。

北齊天統五年(569年),大水,統治者希望「大海安定」,故將靠近大海的海西郡改名為海安郡。北齊政權僅存28年,隋開皇三年(583年)廢海安郡,故海安郡名存時間也不會長。

六、漣水縣

隋開皇五年(585年)改襄賁縣為漣水縣。

隋開國初,對全國區域進行重新規劃,開皇三年,罷諸郡為州,廢海安郡。五年,改縣後,襄賁原是僑置縣名,此時隋已一統天下,不存在僑置問題,襄賁縣名已不合時宜。前面已講過,漣水境內有條漣河,它的三條支流基本覆蓋全縣,故在更改縣名時,便以河名來命名縣名,漣水縣名始見。漣水之名在漣水歷史上時間最長。

七、漣州

唐初,改郡為州。武德四年(621年)置漣州,在境北三十里置金城縣。

漣水,從南齊建元二年為北東海郡起,後改海西郡、海安郡,區域規格一直較高,屬郡一級,下轄一縣或幾縣。同時,漣水地處海邊,盛產食鹽,經濟比較發達。唐代詩人高適寫詩贊美漣水:「煮鹽滄海曲,種稻長淮邊。四時常晏如,百口無飢年。菱芋藩籬下,漁樵耳目前。」在高適筆下,漣水是個富饒的魚米之鄉。唐初改郡為州時,便將漣水由縣升為州。因為城內有「漣河」,取「漣」字,就命名為「漣州」。

⑽ 大運河的由來是什麼

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中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又名京杭大運河、南北大運河。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經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省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大運河自開鑿至今,經歷了2400餘年的歷史。運河路線隨著歷代京都的改變和黃河的改道,曾幾經變遷。隋朝以後,大運河是中國東部溝通內河、聯系海港的南北水運交通干線,而且還兼有灌溉、防洪、排澇之利,對歷代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發展曾起了重要作用。

從周至隋 大運河始鑿於春秋末期。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為了爭霸中原,利用長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通了由今蘇州經無錫至常州北入長江到揚州的「古故水道」,並開鑿邗溝(自揚州到江水,東北通過射陽湖,再向西北至淮安入淮河)。後來秦、漢、魏、晉和南北朝繼續施工延伸河道。公元587年,隋為興兵伐陳,從今淮安到揚州,開山陽瀆,後又整治取直,中間不再繞道射陽湖。煬帝即位後,都城由長安遷至洛陽,經濟要依靠江淮。605年,他下令開通濟渠。工程西段自今洛陽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黃河;工程東段自榮陽縣汜水鎮東北引黃河水,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經商丘、宿縣、泗縣入淮通濟渠又名汴渠,是漕運的幹道。公元608年又開永濟渠,引黃河支流沁水入今衛河至天津,繼溯永定河通今北京。610年繼開江南運河,由今鎮江引江水經無錫、蘇州、嘉興至杭州通錢塘江。至此,建成以洛陽為中心,由永濟渠、通濟渠、山陽瀆和江南運河連接而成,南通杭州,北通北京,全長2700餘公里的大運河。

唐宋兩代唐、宋兩代對大運河繼續進行疏浚整修。唐時浚河培堤築岸,以利漕運纖挽。將自晉以來在運河上興建的通航堰埭,相繼改建為既能調節運河通航水深,又能使漕船往返通過的單插板門船閘。宋時將運河土岸改建為石駁岸纖道,並改單插板門船閘為有上下閘門的復式插板門船閘(現代船閘的雛形),使船舶能安全過閘。運河的通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北宋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為解決汴河(通濟渠)引黃河水所引起的淤積問題,進行了清汴工程,開渠50里,直接引伊洛水入汴河,不再與黃河相連。這一工程兼有引水、蓄水、排泄、治理等多方面的作用。在運輸組織方面,唐、宋都專設有轉運使和發運使,統管全國運河和漕運。隨著運河通航條件的改善和運輸管理的加強,運河每年的漕運量由唐初的20萬石,逐漸增大到400萬石,最高達700萬石(約合今11.62億公斤)。由於航運的發展和商業的繁榮,運河沿岸逐漸形成名稱蘇州和杭州,造船工業基地鎮江和無錫,對外貿易港口揚州等重要城市。

元代1194年,黃河在今河南武陽決口,灌封丘南下,奪泗水,從今淮陰奪淮入海。元朝建都大都(今北京)。初期漕運路線,是由江淮溯黃河向西北至封丘(開封北)縣中礫鎮,轉陸運180里至新鄉入衛河,水運經天津至今通縣,再陸運至大都。這條運輸路線不僅繞道過遠,且要水陸轉運。1282年動工挖濟州河,自今濟寧引洸、汶、泗水為源,向北開河150里接濟水(相當於後來的大清河位置,1855年黃河奪大清河入海)。濟州河開通後,漕船可由江淮溯黃河、泗水和濟州河直達安山下濟水。從濟水向北至天津的路線有二,一是由濟水入海,經渤海灣至天津;一是由東阿旱站(東平北)向北陸運200里至臨清入今衛河。沿前一路線,漕船常遭海濤風浪之險,沿後一路線每遇夏秋霖潦,糧車跋涉艱難。於是在1289年,自濟州河向北經壽張、聊城至臨清開會通河,長250里,接通衛河。因為會通河位於海河和淮河之間的分水脊上,所以在會通河上修建了插板門船閘26座,並在濟寧設水櫃,南北分流,以調節航運用水,控制運河水位。會通河建成後,漕船可由濟州河、會通河、衛河,在溯白河至通縣。1291年——1293年,元朝從僅通縣到大都開通惠河,建閘20座。從此,漕船可由通縣入通惠河,直達今北京城內的積水潭。至此,今天的大運河的路線走向才告初步形成。大運河建成後,元朝專設都漕司正、副二使,總管運河和漕運事宜。但因會通河航道窄淺,水源不足,年漕運量不到10萬石。

明清兩代明、清兩均建都北京,對元朝大運河進行了擴建。明代整通惠河閘壩,恢復通航;1411年擴建改造會通河,引汶水人南旺湖,利用南旺湖地勢主的有利地形,修建南旺水櫃,十分之七的水北流,十分之三的水南流,解決了會通河水源問題,並增建船閘至51座。為使運河免受黃河泛濫的影響和避開360里的黃河航程,明朝先後在1528~1567年和1595~1605年,自今山東濟寧南陽鎮以南的南四湖東相繼開河440里,使原經沛,除州入黃河的原泗水運河路線(今南四湖西線),改道為經夏鎮、韓庄、台兒庄到 縣入黃河的今南四湖東線,即韓庄運河線。此外,為保障運河通航安全,還修建了洪澤湖大堤和高郵湖一帶的運河西堤,並在運河東堤建平水閘,以調節運河水位。清朝於1681~1688年,在黃河東測,約由今駱馬湖以北至淮陰開中河、皂河近200里,北接韓庄運河,南接今里運河,從而使運河路線完全與黃河河道分開。明清兩代規定運河漕的載重量為400石。明朝漕船載重吃水不得超過3尺,年漕運量約400萬石。清代規定漕船載重吃水不得超過3尺5寸,年漕運量約400萬石。

1855年,黃河在河南省銅瓦廂決口北徙,在山東省奪大清河入海,大運河全線南北斷航,清朝後期和是華民國時期,曾幾度倡議治理運河,但均未付諸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3年和1957年興建江陰船閘和楊柳青、宿遷千噸級船閘,開始了對古老的大運河的部分恢復和擴建工作。1959年以後,結合南水北調工程,重點擴建了除州至長江段400餘公里的運河河段,使運河單向年通過能力達到近8000萬噸,並擴大了沿岸灌溉面積和排澇面積,確保里下河地區1500萬畝農田和800萬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取得了多方面的效益。

目前大運河濟寧以北河段,因水源不足,未能發揮航運效益。濟寧以南至杭州河段,已建成16座通航梯級,其中大型船閘12座。運河及其沿岸河流、湖泊已節節設閘控制,洪水期調泄,枯水期補給,江水北調工程已初具規模。徐州以南河段,船閘年通過船舶噸位已達1370餘萬噸,年貨運量達5500萬噸。為適應貨運任務的迅速增長,分流煤炭南運,濟寧至杭州段的運河擴建續建工程業已開始,將進一步浚深擴寬航道,加建復線船閘,溝通運河至錢塘江的航道,擴大港口吞吐能力,使運河單向通過能力達到3500~4000萬噸,承擔起年運量1億噸的總貨運任務。

與南通褲子港河名稱的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青年男士襯衫選擇 瀏覽:355
在民國婦女穿的布衣有點像旗袍 瀏覽:907
灰衣番號是什麼 瀏覽:289
明星駝色羽絨服 瀏覽:793
白色褲子被84漂黃了怎麼辦 瀏覽:129
旗袍走秀紅皮鞋 瀏覽:507
綠色長袖搭什麼外套 瀏覽:898
風衣百搭好看 瀏覽:166
結婚服裝外套品牌排行榜 瀏覽:769
洛陽賣童裝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495
帽子墨鏡雪茄金鏈子原素材 瀏覽:664
關於帽子的游戲由哪些 瀏覽:630
牛仔外套搭配黑色背帶褲 瀏覽:406
如何用手帕坐嬰兒帽子 瀏覽:607
你最好帶上外套以防天氣變冷 瀏覽:355
寫在校服上的高情商句子 瀏覽:291
寶藍色連衣裙搭配什麼外套好看 瀏覽:828
牛仔褲不挽好看嗎 瀏覽:676
針織褲子中年版 瀏覽:38
蘇格蘭羊格子風衣博柏利 瀏覽: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