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個朝代崇尚節儉官員穿補丁衣服上朝
是清朝,據清史記載:
因道光崇尚節約,曹振鏞經常穿打了補丁的褲子,道光很高興,給了他四個大字:「恭儉惟德!」那段時間,曹振鏞下班後就往前門外跑,去酒館、飯庄、菜市場打聽物價,第二天一早就給道光送經濟情報,順便再提一兩條進一步厲行節約的建議。道光每天與曹振鏞相談甚歡。官員們見微知著,把皇帝的心思摸得一清二楚,於是大家上朝穿帶補丁的衣服,散朝後圍著宰相熱烈討論節儉問題。因此,京城破衣爛衫的價格一路飆升,品相稍好的比新的還貴。有些窮官買不起,就自己動手,把好好的袍子弄舊弄破,再讓人在醒目處打上大補丁。眼見新政深入人心,道光更是離不開曹振鏞。同時被史學家成為:道光皇帝這項喜好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⑵ 道光皇帝為什麼窮到穿破褲子上朝
說到中國最為節儉的皇帝,那還的數道光皇帝,為什麼?且看他身上那一身破行頭,身為皇帝,褲子上竟然還有一個大補丁,這到底是為何呢?
說句實在話,道光皇帝節儉癖的形成,固然有他自己天生性格方面的原因,但更是拜他爺爺乾隆所賜。乾隆時期雖掙了不少錢,但好大喜功、喜愛風花雪月的乾隆更會花錢,到了乾隆晚期,國庫已沒剩幾個銅錢了。
等到道光做皇帝,國家內有不斷興起的農民起義,外有西方列強不斷的挑釁侵略,要解決這些問題都得花銀子,可國庫已空空如也。
但事實並非如此,內務府為了補那條褲子,請的是最有名的工匠,那補丁哪能是一般的補丁,而是花了數十兩銀子和數天的時間幾個能工巧匠精心縫補的,這財力物力已經足能買好幾條褲子了。
由此可見這皇帝可真的是一個表演家,也不能說虛偽吧,畢竟也是做了個好榜樣。
⑶ 道光皇帝一個補丁需要四兩銀子,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亂象
道光一即位就是想通過改革和新政來確立皇帝的威信。道光帝極力推陳他的治國理念:節儉、新政等等,隨即就開始大張旗鼓的實行了。
道光皇帝的墓地,雖然在外觀上保持了節儉,但是其內部構造卻非常奢華,它的圍牆採用磨磚對縫設計,干擺灌漿工藝到頂。這樣看來道光還是個雙面派。
⑷ 作為君王,居然連一條完整的褲子都沒有,他為什麼穿帶補丁的褲子
因為道光皇帝十分的節儉,甚至節儉到了摳門的地步。
⑸ 愛新覺羅·旻寧人物軼事
清朝的道光皇帝,以其節儉的生活方式在歷史上留下了獨特的印記。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他即位後,面對內府提供的四十方鐫有「道光御用」字樣的硯台,認為過多而未充分利用,便將它們分賜給了臣子,體現了他的勤儉精神。
對於日常用具,道光帝也有著嚴格的節儉要求。他不滿意傳統皇帝使用的紫毫筆上刻有「天章」、「雲漢」等字樣,認為過於奢華,於是指示戶部尚書英協揆購買市場上的普通純羊毫和兼毫筆,以滿足實際需求。
在穿著方面,道光帝的套褲膝蓋處破損後,他選擇在上面補了一塊圓綢,而非換新,這就是所謂的「打掌」。他的節儉影響了臣子,一次,他注意到軍機大臣曹振鏞的褲子也有補丁,便詢問起是否也採取了同樣的做法。曹振鏞回答,雖然外面修補褲子便宜,但五兩銀子的宮內費用仍顯得昂貴。
通過這些小事,我們可以看到道光帝以身作則,倡導儉朴的生活態度。他的故事提醒我們,即使是帝王,也應珍視資源,保持簡朴的生活方式。
愛新覺羅·旻寧(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即清宣宗,通稱道光帝,是清入關後的第六個皇帝。清仁宗(嘉慶帝)次子,生母為孝淑睿皇後喜塔拉氏。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於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終年69歲。廟號宣宗,葬慕陵。
⑹ 關於服裝,有哪些有趣的歷史趣聞。
關於道光的節儉,流傳得最廣的一則佳話,是他居然穿帶補丁的衣服。褲子的膝蓋磨破了,不換新的,打上補丁照穿不誤,而且以此為榮,也不怕別人看見。正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大臣們也紛紛效仿,不管褲子破不破,也都打上補丁,以求與皇上保持一致。一次上朝,大學士曹振鏞給皇帝下跪時,有意露出自己膝蓋上的補丁,還真就被道光看見了。朝廷的正事說完之後,道光與他聊起了閑天。道光問:「你的褲子也打掌啦?」曹滿心歡喜,卻故意裝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說:「回皇上的話,做條新褲子又要花銀子,打個掌,也還能穿。」臣子也能如此節儉,道光十分高興。他又問曹:「你打這掌花了多少銀子?」這下可把曹振鏞問傻眼了,他那裡算得出,打個補丁要多少銀子呢。答不上來,又怕露餡兒,情急之下只好瞎蒙一道,回說:「差不多三兩銀子。」孰料道光聞聽後,竟極為感慨,說:「還是民間打掌便宜,宮中內務府給朕打這個掌,竟用了五兩銀子。」在場的文武百官強忍著,才沒笑出聲來,可憐這位不諳世事的道光皇帝,苦心孤詣一力節儉,還是被內務府的貪官們給算計了,五兩銀子不知能做多少條新褲子呢。
對大臣們來說,衣服上打個補丁,倒也沒什麼可勉強的,有皇上作表率呢。但要他們在吃喝上也向皇上看齊,他們可受不了。所以在家裡還是該吃就吃,想喝就喝,反正皇帝再節儉也不至於到臣子家裡檢查廚房吧。下廚檢查還真不至於,但沒事打聽打聽總可以吧?道光還就真有這個興趣,那天上朝,議罷政事,道光又和大臣們聊起了家常。真倒霉,又是那位曹振鏞大學士,皇上問他每天吃幾個雞蛋。曹知道千萬不能說多了,還不知道皇上吃一個雞蛋,內務府那邊給算了幾兩銀子呢。想說每天吃一個,又怕像問「打掌」那回,再問一個雞蛋多少銀子,自己還是答不上來呀。曹大學士不愧是久居官場的老油條,瞎話張嘴就來,說是從小落下了病根兒,一吃雞蛋就脹肚,所以並未吃過雞蛋。道光聽了很高興,說:「這下你家可省下不少銀子啦!」
道光倡導節儉,確實是真心實意,身體力行,不是今天的作秀、拉選票。但是卻難以挽留封建社會走向沒落的腳步,省來省去,把香港也「省」給英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