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山裝在民國特別流行,它跟孫中山先生有什麼關系
中山裝由於孫中山的提倡,也由於它的簡便,實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開始流行。1912年民國政府通令將中山裝定為禮服,修改中山裝造型,並賦於了新的含義。立翻領,對襟,前襟五粒扣,四個貼袋,袖口三粒扣。後片不破縫。這些形制其實是有講究的,根據《易經》周代禮儀等內容寓以意義。
1911年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在日本士官服和學生制服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種新型男士服裝,由上海的服裝店製作成功。又據說孫中山委託日本華僑張方誠設計了中山裝的草圖,然後到了上海,於1916年命「榮昌祥呢絨西服號」的著名寧波裁縫王才運依照圖樣製作。亦有一說是1919年孫中山將自己穿過的日本陸軍服拿去上海的亨利服裝店改為便服,成為中山裝的起源。
⑵ 民國時期男人穿的什麼衣服
在民國時期,中山裝成為男士的主要著裝。這種服裝是由孫中山先生設計,結合了西方服飾的元素和傳統中式服裝的特點。中山裝以其立翻領和有袋蓋的四貼袋設計而著稱,自1929年起被國民政府正式定為法定製服。在20世紀50年代,中山裝成為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民眾的正式著裝。盡管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中山裝在民間逐漸不再流行,但國家領導人仍然會在重要場合穿著它。2016年,有提案建議將中山裝定為國家的正式禮服。
中山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9年,當時孫中山先生在日本陸軍服裝的基礎上,於上海定製了一套改革後的「便服」,這便是中山裝的雛形。它的特點包括背面有縫、後背中腰有帶、前門襟有多個紐扣以及上下口袋帶有「胖襇」。
- 起源: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上海定製了一套基於日本陸軍服改革後的「便服」,這便是中山裝的起源。
- 設計特點:中山裝具有立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設計,背面有縫,後背中腰有帶,前門襟釘有多個紐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襇」。
- 法定製服:1929年,中山裝被國民政府明令公布為法定製服。
- 流行時間:20世紀50年代,中山裝成為國家領導人和普通民眾的正式著裝。
- 流行變化: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山裝在民間逐漸被人們遺忘,但國家領導人在出席重大活動時,依舊習慣穿著中山裝。
- 提案:2016年,有提案建議將中山裝定為國家的正式禮服。
⑶ 民國時期男人穿的什麼衣服
民國時期男人穿中山裝。
中山裝(Chinese tunic suit)是孫中山先生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的基礎上,綜合了日式學生服裝(詰襟服)與中式服裝的特點 ,設計出的一種立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被世人稱為中山裝。
1929年4月,中山裝經國民政府明令公布為法定製服。20世紀50年代以後,中山裝成為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老百姓的正式服裝。
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山裝在民間逐漸被人們遺忘,但國家領導人在出席重大活動時,依舊習慣穿著中山裝。2016年2月29日,民革中央向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十二屆四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將中山裝作為國家正式禮服。
(3)民國中山裝襯衫擴展閱讀:
中山裝起源
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時,有一次,他將一套已經穿過的日本陸軍服拿到亨利服裝店請裁縫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後仍有點像英國軍制服。
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裝」,更非「西裝」,店員便為之起名為中山裝。當時的中山裝背面有縫,後背中腰有帶,前門襟釘9個紐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