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42-小說創作之歷代服飾資料參考(九)民國時期服裝(2)
1、民國元年臨時政府頒布的禮服制
民國元年臨時政府頒布的《民國服制》,規定了 男子禮服 分: 大禮服 和 常禮服 兩種。
大禮服 即西方的大禮服, 有晝、晚之分 。「晝服長與膝齊,袖與手脈齊,前對襟,後下端開衩,用黑色,穿黑色長過踝的靴。晚禮服似西式的燕尾服,而後擺呈圓形。褲,用西式長褲。穿大禮服要戴高而平頂的有檐帽子,著晚禮服則可穿露出襪子的矮勒靴。」
還有 常禮服兩種 :一種為 西式 ,其形制與大禮服類似,唯戴較低而有檐的圓頂帽; 另一種 為傳統的 長袍馬褂 ,均黑色,料用絲、毛織品或棉、麻織品。
「 剪辮易服 」不同於歷代王朝改元易服,而是從官員服裝開始實施新的規章,即 不以等級定衣冠 的新服制,從而開辟了以新禮服代替舊式官服的新紀元。
1929年,國民政府公布 《民國服制條例》 , 重新確定 了民國時期的禮服式樣, 恢復了傳統中式服裝式樣 。對男女禮服、制服及公務員制服等作了具體規定,並附有圖式。
其中 規定男公務員制服為中山裝 。
中山裝 其式為立領、單排紐、四貼袋,很快在青年中傳開,成為民國時期與西裝和長袍馬褂並駕齊驅的 男子三大服裝之一 。
女子禮服是對襟襖衫和長裙,衣和裙的質料、用色皆無規定。
民國的禮服制度,並沒有對百姓服裝作出具體規定,老百姓的服飾仍以中式服裝為主,不過 少了「別等級,辨貴賤」的限制 ,人們穿著的自由度增加了。
民國初期的第一次服裝制度改革,
首先是告別了森嚴的等級制度 ,在服裝形式上中西並陳,西重於中。
其次 ,禮服的應用貫徹平等的原則, 官員統一著裝 。
再次 ,已經顯示出 社會文明的進步 。任何國家 從農耕文明步入工業文明 都同樣經歷過服裝革新, 傳統煩瑣的長袍長裙必然讓位干現代簡潔的短衣短裙 。
雖然民國初起的 第一次服裝條例 的制定缺少了國情考慮,大禮服和常禮服並未使用於實際生活,但是 民國政府選擇現代洋服作為新時代的象徵絕非偶然 。新政權文武官員換上新裝, 意味著清朝帝國頂戴花翎的終結 。
(摘抄自書籍《中國服裝簡史》王鳴 著)
㈡ 民國時期男人穿的什麼衣服
民國時期男人穿中山裝。
中山裝(Chinese tunic suit)是孫中山先生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的基礎上,綜合了日式學生服裝(詰襟服)與中式服裝的特點 ,設計出的一種立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被世人稱為中山裝。
1929年4月,中山裝經國民政府明令公布為法定製服。20世紀50年代以後,中山裝成為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老百姓的正式服裝。
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山裝在民間逐漸被人們遺忘,但國家領導人在出席重大活動時,依舊習慣穿著中山裝。2016年2月29日,民革中央向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十二屆四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將中山裝作為國家正式禮服。
(2)民國服裝男褲子擴展閱讀:
中山裝起源
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時,有一次,他將一套已經穿過的日本陸軍服拿到亨利服裝店請裁縫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後仍有點像英國軍制服。
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裝」,更非「西裝」,店員便為之起名為中山裝。當時的中山裝背面有縫,後背中腰有帶,前門襟釘9個紐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襇」。
㈢ 為何民國時期的男子,著裝都會中西化
其實從服裝的變化就可以看出一個時代的背景和時代的變化。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很多傳統的服飾,唐宋元明清每一個朝代都有自己獨特的服裝,也有自己獨特的特色,並且這些服裝也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但相信大家會發現在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變化過程中,到民國時期服裝發生的變化最大。其實不止服裝發生的變化連。辮子、思想等都發生了變化,剪掉了辮子,革新的思想,穿上了一些西化的衣服。而民國時期之所以著裝有一些西化的色彩,跟當時的時代背景也有一定的關系。
不過當時就中西結合色彩的服裝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眾多知識分子都非常喜歡穿中山裝,這種服裝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非常方便的。
㈣ 民國人們穿什麼服裝
《民國服制》規定:「男子禮服分為大禮服、黨禮服2種。
其中大禮服分書用、夜用2種,書用大禮服為西式大氅式;夜用大禮服類似燕尾服,但後擺呈圓形,褲用西式長褲。
常禮服也分2種:一為西式,一為袍褂式,均為黑色,衣料採用國產絲、毛織品或棉、麻織品。
女子禮服則只有1款:上用長與膝齊的對襟長衫,下用長裙;衫裙均加綉飾。
穿著禮服出席喪禮時,男子要在左腕纏上黑紗,女子則在胸前綴以黑紗結。
(4)民國服裝男褲子擴展閱讀
民國代表性服裝
1、中山裝
直立領,有四個貼袋,袋蓋倒山形筆蓋式,門襟五粒紐扣。這種服裝既是對西式服裝的模仿,吸收了西裝貼身、干練的優點,同時也加入了新的中國元素,如立領、貼袋、及五粒紐扣的設計增添了對稱、莊重的風格。
2、旗袍
旗袍局部被西化,在領、袖外採用西式的處理,如用荷葉領、西式翻領、荷葉袖等,或用左右開襟的雙襟。常見的大紅旗袍,色彩絢麗醒目,款式別致,充分展現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著重體現東方女性含蓄優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