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男裝百科 > 古代的上衣和褲子叫什麼

古代的上衣和褲子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1-06-08 19:58:11

A. 古代怎麼說衣服的總稱

衣服的總稱叫衣裳。

在古代語中「衣」和「裳」不是連在一起使用的,是相互分開的。「衣」產生的較早《詩經》中,這里所說的「衣」和今天「衣裳」的意思相近,都是指的上衣一般是平民所穿,而「袍」也叫「深衣」。

比一般的上衣要長,和今天的大衣差不多。這種「袍」一般人是不能穿的,只有士以上的貴族才能穿著,與「衣」相對的就是「裳」。

(1)古代的上衣和褲子什麼擴展閱讀:

戰國之前,古人是不穿褲子的,當時的人下身穿裙子或兩個褲子腿的「絝」,「絝」也就是現在褲子的雛形, 只是沒有前後襠。後來褲子逐漸出現,人們還是將其習慣性地稱之為「裳」。

因此,古人所說的「衣裳」指的是包括上衣和下衣,在內的所有衣物的總稱,和今天「衣服」的含義相近。但是評語今天的「衣裳」在詞義上卻有極大的區別。

B. 古代衣著的叫法有哪些

漢字里表示衣服的字很多。這些字多是象形字和形聲字,而且和古代的禮制有關。

舉例如下:

冠。貴族男子戴的普通帽子。「冠」字里的「元」即首,表示頭的意思;「寸」表示法度的意思。冠是身份的象徵,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冠主要是由冠圈、冠梁和纓組成。纓是冠圈兩旁的絲繩。冠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附件叫「笄」,也叫「簪」,是用來把冠固定在頭發上的細長簽子。由於簪和纓是戴冠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古代作品中常用來指戴冠的人。如:「空餘老賓客,身上愧簪纓。」(杜甫《八哀詩》)

冕。天子、諸侯、大夫祭祀時戴的禮帽。從字形上看,「冕」字從「曰」,可知是一種帽子。

弁。古代貴族男子穿禮服時戴的一種次於冕的帽子。

胄。古代士兵作戰時戴的頭盔。「介胄」指穿戴盔甲的士兵。如:「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史記·絳侯世家》)

帽。據考證,「帽」字是漢代以後才出現的。「曰」和「冒」是帽的古字。古代特指用布帛縫合的圓形軟帽,一般不在正式場合佩戴。到了唐代,帽子已經很普及,而且常常出現在正式場合。

巾。可以裹頭,也可以擦汗。「巾」是象形字。戴頭巾之風,漢末時盛行。以後有諸葛巾、東坡巾、山谷巾、程子巾等不同的名目。

衣。衣服的總稱。古人特指上衣。《周易》:「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意思是說,治理天下從衣裳開始。可見,衣服是禮儀制度的象徵。

裳。古人特指下衣。如《詩經·齊風》:「東方未明,顛倒衣裳。」時說天還沒亮就起床,急急忙忙把上衣下衣穿倒了。

襦。指短上衣,是一般人平時禦寒所服。

禪。指單衣,是夏天的衣服。

褻。指貼身穿的上衣。

裘。指皮衣。如:「五花馬,千斤裘。」(李白《將近酒》)

袍。指長襖,長至腳背,有里子面子,中間絮絲棉或亂麻。「袍」是形聲字,聲旁「包」有包住全身的意思。

褐。用粗毛或粗麻製成的短衣,貧苦人所穿。

衰(蓑)。用草編成的雨衣。

襟。最初指衣的交領,後來指衣服的前幅。也叫「衽」。

裾。指衣服的下擺。

袖。很長的袖子。如古代作品中常提到「長袖」和「廣袖」。也叫「袂」。

紳。指腰帶系結後的下垂部分。古代士大大入朝時,把記事的手版「笏」插在腰帶間,叫「縉紳」。所以後來「縉紳」就成了士大夫的代稱。裙。指下衣,也就是「裳」。

褲。古代寫作「絝」。只有兩個褲筒,兩腿分別套入褲腿,沒有襠。和現在的褲子不同。

C. 古代男子服飾各個部分都叫什麼名字

衣有廣狹二義。廣義的衣指一切蔽體的織品,包括頭衣、脛衣、足衣等。狹義的衣指身上所穿的。

上古的頭衣主要有冠冕弁三種。冠是貴族男子所戴的「帽子」,但是它的樣式和用途與後世所謂的帽子不同。據說早先的冠只有冠梁,冠梁不是很寬,有褶子,兩端連在冠圈上,戴起來冠梁像一根弧形的帶子,從前到後覆在頭發上。由此可見,上古的冠並不像後世的帽子那樣把頭全部蓋住。冕,是一種最尊貴的禮冠。最初天子諸侯大夫在祭祀時都戴冕,所以後來有「冠冕堂皇」這個成語。「冠冕」又可以用作仕宦的代稱,它又被用來比喻「居於首位」。弁也是一種比較尊貴的冠,有爵弁,有皮弁。爵弁據說就是沒有旒的冕。皮弁是用白鹿皮做的,尖頂,類似後世的瓜皮帽。

帽,據說是沒有冠冕以前的頭衣,《荀子·哀公》:「哀公問舜冠於孔子」,孔子對曰:「古之王者有務而居領者矣」,楊倞注「務讀為冒」,意思是說務就是帽。後來帽成為正式的頭衣,杜甫《飲中八仙歌》說,張旭「脫帽露頂王公前」,脫帽沒有禮貌,可見戴帽就有禮貌了。

古代衣裳並舉時,衣只指上衣。下衣叫做裳。《詩經·邶風》說:「綠衣黃裳。」《詩經·齊風》說:「顛倒衣裳。」但是裳並不是褲而是裙。《說文》說:「常(裳),下裙也。」連在一起的叫做深衣。古人衣襟向右掩(右衽)用絛系結,然後在腰間束帶。《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可見左衽不是中原的習俗。帶有兩種:一種是絲織的大帶,一種是皮做的革帶。大帶是用來束衣的,叫做紳,古人常說「縉紳」意思是把上朝時所執的手版插在帶間,而縉紳就成了仕宦的代稱,「紳士」的意義也就此發展而來。革帶是用來懸佩玉飾等物的。古人非常珍視玉。《禮記·玉藻》說:「古之君子必佩玉。」又說:「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裘和袍是禦寒的衣服。《詩經·檜風》說:「羔裘如膏,日出有曜。」《詩經·小雅》說:「彼都人士,孤裘黃黃。」可見古人穿裘,毛是向外的,否則不容易看見裘毛的色澤。袍是長襖,據說裡面鋪的是乳麻。一般來說,窮到穿不起裘的人才穿袍。《論語·子罕》:「衣敝緼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可見穿袍穿裘有貧富的差別。漢以後有絳紗袍、皂紗袍,袍成了朝服了。

上古時代還不懂得種棉花。所謂「絮」、「綿」,都只是絲棉。因此,上古的布並不是棉織品,而是麻織品或葛織品。帛則是絲織的總稱。布與帛也形成了低級衣服與高級衣服的對比,貧賤的人穿不起絲織品,只能穿麻織品,所以「布衣」成了庶人的代稱。

上古時代,男女服裝的差別不是很大。直到中古,男女服裝也還不是嚴格分開的。唐宋以後,婦女著裙之風大盛,男子才以袍為常服,女以裙為常服。上古有裳無褲。但上古所說的褲,並不等今天所謂的褲。《說文》:「絝,脛衣也。」可見當時所說的,很像今天的套褲,所不同者,它不是套在褲子外面的。有襠的褲子叫褲,《釋名·釋衣服》說「褲,貫也,貫兩腳,上系腰中也。」此外有一種,類似後世的短褲叉,形似犢鼻,叫犢鼻褲,穿起來便於勞動操作。《史記》說,司馬相如「身自著犢鼻褲」,和奴婢們一起洗滌食具。

上古的鞋叫履,有麻履、葛履等。據說葛履是夏天穿的,冬天穿皮履。一般的履是用麻繩編織成的。編時要邊編邊砸,使之結實,所以《孟子》說「捆履織席」。

D. 中國古代女子衣著名稱有什麼

1、自古傳下來的大襟、右衽、交領、寬袍大袖、博衣裹帶那種(秦漢服飾為代表),延續了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並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日本和服最常見的式樣就是這種。
2、自隋唐開始盛行的圓領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續了唐、五代、宋、元朝、明,並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常見的宋太祖、明太祖畫像中所穿均是這個類型服飾。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場合穿的服飾就是這種漢服的變種。注意這種圓領袍衫也是右衽的,在右肩附近用圓形小扣系緊。
女裝在早期和男裝類似,也穿深衣,後來則以襦裙為主。
漢族各朝服飾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體部分相同。西漢的深衣和明朝的漢服基本式樣是相同的,只是在細枝末節上不同。
春秋戰國時期,服飾大致沿襲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變化。衣服的樣式比商代略寬松,衣袖有大小兩式,領子通用矩領,沒有扭扣,一般在腰間系帶,有的在帶上還掛有玉制的飾物。當時的腰帶主要有兩種:一種以絲織物製成,叫「大帶」或叫「紳帶」;另一種腰帶以皮革製成,叫「革帶」。這時出現了曲裾深衣,與其他服裝相比,除了上衣下裳相連這一特點之外,還有一明顯的不同之處,叫「續衽鉤邊」。「衽」就是衣襟,「續衽」就是將衣襟接長,「鉤邊」就是形容衣襟的樣式。它改變了過去服裝多在下擺開衩的裁製方法,將左邊衣襟的前後片縫合,並將後片衣襟加長,加長後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時繞至背後,再用腰帶系扎。
秦尚黑,所以秦的服飾標准色都是黑色。但式樣依然是大襟右衽交領這種。基本沿襲戰國時期。
漢代的男子的服裝樣式,大致分為曲裾、直裾兩種。曲裾,即為戰國時期流行的深衣,漢代仍然沿用,但多見於西漢早期。到東漢,男子穿深衣者已經少見,一般多為直裾之衣,但並不能作為正式禮服。秦漢時期曲裾深衣不僅男子可穿,同時也是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式,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衣領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裡衣。如穿幾件衣服,每層領子必露於外,最多的達三層以上,時稱「三重衣」。另外,漢代窄袖緊身的繞襟深衣。衣服幾經轉折,繞至臀部,然後用綢帶系束,衣上還繪有精美華麗的紋樣。
漢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著。這種服飾早在西漢時就已出現,但不能作為正式的禮服,原因是古代褲子皆無褲襠,僅有兩條褲腿套到膝部,用帶子系於腰間。這種無襠的褲子穿在裡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褲子就會外露,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著曲裾深衣。以後,隨著服飾的日益完備,褲子的形式也得到改進,出現有襠的褲子(稱為「褌」)。由於內衣的改進,曲裾繞襟深衣已屬多餘,所以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並替代了深衣。
魏晉南朝時期,男子的服裝有時代特色,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時期,這種衫子仍為各階層男子所愛好,成為一時的風尚。
魏晉時期婦女服裝承襲秦漢的遺俗,在傳統基礎上有所改進,一般上身穿衫、襖、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為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襇裙,裙長曳地,下擺寬松,從而達到俊俏、瀟灑的效果。
唐代,官吏除穿圓領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場合,如祭祀典禮時仍穿禮服。禮服的樣式,多承襲隋朝舊制,頭戴介幘或籠冠,身穿對襟大袖衫,下著圍裳、玉佩組綬等。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中唐時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較寬闊一些,其它無太大變化。

E. 古代服裝的稱呼

1、「冠」指帽子,古代帽子的另一個稱呼叫元服,夏朝時的冠稱為「弁」,又指緇布冠,商朝時稱為「冔」,而周朝則叫做「冕」。「簪」指插在發髻或頭冠上的長針,「簪纓」是結冠的帶子。

2、上身的服裝是「衣」,下身的服裝叫「裳」;衣服的前面叫「襟」,後幅稱「裾」;「縫掖」指寬袖單衣。破爛的衣服叫「襤褸」,華麗的服飾稱「華裾」。

3、「襁褓」指小孩穿的衣服,是背負小兒的背帶和布兜;「弁髦」是保護嬰兒前額的一種頭發的裝飾。

4、「左衽」指小襟在左邊的衣服,東夷和北狄人的服飾就是這個樣子;武夫的服式是前長後短的,「短後」便成為武夫衣服的名稱了。

5、「布衣」指還沒獲取功名的讀書人所穿的衣服,後又泛指百姓;「青衿」指青色的衣服,古時也是對讀書人的一種稱呼。縉紳和簪纓都是對仕宦人家的稱呼,章甫和縫掖是對儒生的稱呼。

6、在古代,黃色的衣服是貴人的服裝,綠色的衣服是下等人穿的,如果用綠色的面料做衣,而里子卻是黃色的,則被人們認為是顛倒了貴賤的倫序了。

7、中國古代流行時間最長的婦女服裝款式是襦裙,其特徵為上衣下裳,就是短小的上衣配長裙。歷代襦裙的基本款式不變,主要是下身裙長有變化。

襦裙作為中國古代常服,非常普及,貴族和平民都穿著,主要的區別在製作襦裙的面料和工藝。從戰國時期開始就有襦裙,到唐代最為流行,一直到明末才逐漸消失,前後近 2,000年。盡管襦裙長短寬窄有變化,但歷代始終保持最初的款式。

(5)古代的上衣和褲子叫什麼擴展閱讀:

漢代著衣有七個特點:

1.穿外衣時,由於領大而且彎曲,穿衣時必需暴露中衣的領型;

2.穿衣必用白色面料做里;

3.袖寬為一尺二寸;

4.衫無袖;

5.穿皮毛服裝時裘毛朝外;

6.腰帶極為考究,所用帶鉤以金製成各種獸形,如螳螂形或琵琶形。形象十分生動有趣。一般長度在帶鉤從形、色和工藝上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較比西周和戰國時期,在設計和製作方面都要精美得多。因此頗受男人們的喜愛,佩戴者很多;

7.男子保持佩刀習俗,但所佩之刀有形無刃,因此失去了實際價值,主要是顯示儀容。

F. 皇帝穿的龍袍有褲子、底衣嗎 褲子 底衣(龍袍裡面的衣服) 分別叫做什麼

龍袍沒有褲子 是通體的袍服,分不同朝代和不同時期的樣式也不相同,打底的衣服褲子一般都是古人所謂的寢衣,只是皇帝的寢衣是通體金黃色的。

G. 古代上面衣服下面裙子是什麼衣服啊

衣裳袍裙
衣裳是服飾的主體部分,中國古代稱為體衣。中國傳統服裝有兩種基本形式,一是上衣下裳,二是衣裳相連,歷代演化,交替使用。
古代上衣稱為襦,有長短之分,有單夾之別。冬季的衣服主要是裘,裘即皮衣,以狐裘為貴,多為貴族穿用。貧賤者所穿為褐,多用野獸皮毛或粗麻製成,故多稱貧賤者為「褐夫」。
古代的下衣有裳、絝、幾種。裳為裙,絝為褲,只有兩個褲筒,類似套褲,因常用細絹織成,故稱「紈絝」,富家子弟多穿紈絝,才有「紈絝子弟」之名。是有襠的褲,又叫窮褲。
春秋戰國之際,產生了上下連在一起的衣裳,當時稱為「深衣」,以後逐漸演化成袍。唐宋時的袍服,元代的質孫服,明代的曳,清代的馬褂與旗袍,都與其有承繼關系。
中國歷史上服裝的沿革,多在寬袍大袖、長裙絲履和短衣縛褲、窄裙革靴兩方面不斷搖擺。漢民族服裝的特點主要為寬袍大袖,由於受到少數民族服飾的影響,也時著短衣縛褲的胡服。
清代的長袍、馬褂、旗袍是對服飾藝術的一大發展。女裝旗袍初期較為寬大,以後腰身漸趨緊窄,更加突出女性的身材美,終於成為代表中國女性優雅風范的服裝樣式。

H. 衣服在古代叫什麼

1、鶴氅

鶴氅是漢服中的一種,又叫「神仙道士衣」,就是斗篷、披風之類的禦寒長外衣。最初的鶴氅是一塊用仙鶴羽毛做的披肩。後來的鶴氅, 表現為大袖 ,兩側開衩的直領罩衫,不緣邊,中間以帶子相系 。明代的鶴氅,和披風形制差不多 ,只不過有緣邊多些,領子相合一些 ,比之褙子,袖子應更加寬大。

(8)古代的上衣和褲子叫什麼擴展閱讀

漢服是漢民族傳承四千多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四書五經中的冠服系統,以儒家經典《詩經》、《尚書》、《周禮》、《禮記》、《易經》、《春秋》,大唐《開元禮》、二十四史輿服志和其他經史子集為基礎繼承下來的禮儀文化的必要組成。

在中國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飾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別貴賤的作用,為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的禮服。除去國家大事的禮儀,普通漢人的家禮包括冠婚喪祭四禮。四書五經對漢服禮服有詳細的描述。

I. 古代男人穿的褲子叫什麼褲

在中國,根據記載,早在商代,男性就開始穿裙子,而女性直到漢朝才形成穿裙子的習慣。

商代的服飾,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領開向右邊,衣長到膝蓋;下身穿「裳」,裳長到足踝,在腰部束一條寬邊的腰帶,腹前加了一條上窄下寬、像斧子形狀的裝飾物「齻」,用來遮蔽膝蓋,所以又叫「蔽膝」。

到了很講究雅緻和禮儀的周代,開始把下裳的兩片布合成一個圓筒,類似現在的裙子,比商代的裳更雅觀,就是騎馬不很方便。

春秋戰國時期,上衣和下裳乾脆合在一起,從上下兩截單獨穿的衣和裳,變成了上下一體,走了簡潔的路子,二合一―――把三角形的布在身後展開,布的右下角繞過雙腿,從雙腿前包到身子左側,之後把布的左下角按照同樣的方式裹到身子右側,再用腰帶束住,這就是風靡戰國時代的「深衣」。看起來頗有點兒連衣裙的味道。

上面提到的上衣下裳和「深衣」,多用於禮服,也就是說,在某些特別的場合,人們必須穿裙子才不失禮。

後來,「深衣」演化成袍子,也出現了褲子,中國男人才告別了穿裙子的時代。

J. 古代女子穿的衣服叫什麼

古代女子的衣服根據朝代不同有所不同,具體如下:
西漢:曲裾深衣、襦裙
東漢:直裾深衣
唐代:襦裙(分為高腰襦裙,交領襦裙,對襟襦裙)
宋代:背子
明代:襦裙
清代:旗裝

與古代的上衣和褲子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佐井旗袍 瀏覽:919
上海企業衛衣定製怎麼做 瀏覽:502
風衣版女棉服好看嗎 瀏覽:644
一半兒黑一塊紅褲子是什麼褲子 瀏覽:111
這就是街舞第二季白褲子 瀏覽:422
昆明哪有修補羽絨服的 瀏覽:110
皮衣粘上顏色了 瀏覽:920
女裝設計教材 瀏覽:944
教你怎麼折圍巾和枕套 瀏覽:972
旗袍在流年暗香漂浮出 瀏覽:712
領導人法式襯衫 瀏覽:226
粉色外套下面配什麼顏色裙子好看 瀏覽:423
羊一體短裝男外套 瀏覽:332
東方女裝加盟費多少 瀏覽:276
風衣腰帶系法圖解分解 瀏覽:352
風衣越淺裡面搭配越深好看嗎 瀏覽:84
冬季男士鞋搭配什麼褲子好看圖片 瀏覽:253
黑色衣可以配什麼褲子 瀏覽:919
女裝電動車新款 瀏覽:917
鄧超飛行夾克搭配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