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現代,我們早已實現了穿衣自由,你可以隨意露胳膊露背露腿,可無論怎樣“簡潔”,有一樣是萬萬不能少的,那就是內褲。內褲有多重要,誰穿誰知道~
不過在古代就不一樣了,有些人表面看起來層層包裹,實際上下面可能空無一物。放到現在,那簡直就是裸奔!但在古代,這卻是普!遍!現!象!
隨著社會的發展,褲子的面料和款式越來越多樣化。或許今天的你,已經難以想像當時不穿內褲的感受。但是在那個連溫飽都成問題的時代,華夏勞動人民依舊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經歷了遮羞、禦寒、抗戰,用他們的智慧不斷完善,才有了我們現在的文明。
也許在今天這個平凡的日子裡,我們的一個小小的改變,也決定著未來子孫們大大幸福。這便是我們需要不斷去完善和提升自我最大的動力!
㈡ 褲子出現在哪個朝代
服裝發展有一個漫長過程,在早期男女都穿褲子,不過這種褲子一般穿在袍服內,並且都是沒有褲襠的。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向少數民族學習穿著打扮,士兵由此都穿上有襠的褲子,不過這僅限於士兵,普通人還是穿裙子。
到了漢代,男女普遍穿裙子。當時,「脛衣」已經出現了,這種服裝比較接近於現代的褲子,但是差別還是很大。「脛衣」沒有褲襠,沒有褲腰,只有褲管。穿的時候將「脛衣」套在小腿上,並用帶子系在腰間,不過要害的地方還是真空的。
㈢ 古代沒有褲子,那冬天是怎麼禦寒的呢
很高興和大家聊聊古代「褲子」的事情。
古人外面是穿著裙袍,裙袍裡面又是什麼樣的呢?難道是光不溜丟的?
我們現代人總習慣於把古人想得太蠢,太低層次,落後而生活悲慘。
目前在中國發現的「褲子」能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戰國時代,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洋海古墓內出土的。
所以說,在中國的古代,人們也是穿褲子的。
㈣ 中國的古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穿內褲的此前都是開襠褲嗎
中國早期內褲的雛形應該是在漢朝,古人稱其為「窮絝」。它的發明者是大將軍霍光,令人頗感意外的是,一個日理萬機的大老爺們,竟然研究起女人應該穿什麼樣的內褲,他是變態嗎?
其實不然,霍光發明「窮絝」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外孫女上官皇後能誕下龍嗣,同時也為了防止漢昭帝跟後宮其他女子曖昧,亂搞男女關系。
而且在當時,窮絝還是個「雙標」產品:除了皇後以外,就連宮女都必須穿這種內褲。
據《漢書》記載:光 ( 霍光 )欲皇後擅寵有子,帝時體不安,左右及醫皆阿意,言宜禁內,雖宮人使令皆為窮絝,多其帶。
所謂窮絝,現在泛指褲襠,但又不是指開襠褲,因為窮絝雖然也有前後襠,卻系了很多的帶子,唯一的缺點就是不方便解開。
說到內褲,就不得提下1932年12月,日本白木屋百貨店因為電線故障發生了一起重大火災。
當時在樓上的人通過繩索滑下來,但還是摔死了十幾個人,大部分是女性。而原因就是因為當時的日本也是沒有穿內褲的習慣,為了防止走光,女性店員力不能支。
《羞恥心的現代史》:因為穿和服的女店員攀著繩索往下滑,被風一吹,和服便翻捲起來下身走光,所以感覺羞恥的女人們被迫用一隻手按住衣服,導致無法單手支撐體重,活活摔死。
最後想說的是,如果非要較真,到底是誰發明了內褲,可千萬不要說是歐美人,因為「褌」作為內穿的合檔短褲,在中國很早就有了,不論在歷史的久遠性還是實用性方面都更勝歐美一籌。
㈤ 古人的褲子為何是開襠的
《荊軻刺秦王》因為古代人的褲子都是開襠褲。絲毫不遮蔽不雅位置的開襠褲。正好把自己的不雅部位露向秦王。男女通常只用一塊布遮住不雅部位。褲子?出現了像褲筒似的褲子。這樣的褲子叫做「袴」至於為啥古代的褲子不包屁股。才逐漸出現褲子的雛形。但這時的褲子只是在「袴」的基礎上。那為啥古代人都愛穿光腚的褲子?這種褲子類似於現在的三角內褲。一個個開始穿起褲子。無論褲子的歷史是怎樣發展的。
不穿褲子的習慣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那時的典型衣著
大概就是用一整幅織物包裹住身體,不加裁剪
連袖子也是沒有的,更別提褲子了
奇的是,這種簡陋通風的「真空裝」
竟然傳承了數千年之久
直到《詩經》琅琅的時代,通常是「上衣下裳」
上身穿交領窄袖短衣,下身穿飄逸的裙裳
㈥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有內褲了
中國的內褲是蒙古人為方便騎馬發明的蒙襠褲,在這以前中國的男女褲子都是開襠褲,只有褲管,用繩吊在腰上。因此,元以後中國才有內褲。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㈦ 古人的褲子為何是開襠的
圖為出土於新疆吐魯番的唐代《雙童圖》局部,圖中的小男孩一手抱著捲毛小狗,一手舉起做放飛狀,在草地上玩得正起勁。最引人注意的是他身穿的彩色條紋背帶長褲,與今天的童裝幾無二致,彷彿這個小男孩是從現代穿越到了唐朝。攝影/動脈影
現代口頭語中,有一種兄弟情誼
叫做「穿一條褲子長大」
古人怎麼形容這種情誼呢?
大約在公元前8世紀
秦國有一首軍旅歌曲,歌詞是這樣的: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詩經國風秦風無衣》
誰說我們沒衣服穿?
我和你同穿那戰袍、內衣、下裳
這與「穿一條褲子」如出一轍
但是,戰友的袍、澤、裳都可以分享
為什麼唯獨不見同穿一條褲子?
難道是戰友不願意?
非也
戰友說:
身在這個年代,我也沒有褲子!
呃,好吧。
那麼,褲子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
褲子的來源
中國的褲子起源於西北
考古材料表明,早在3000多年前
新疆地區就出現了與今天幾乎沒有差別的合襠褲
下圖中的三個唐俑,或出土於新疆、或為黑人、
昆侖奴的形象(昆侖奴有的來自東南亞,有的來自西域)
他們都穿著合襠的褲子
唐代彩繪灰陶黑人舞俑。攝影/動脈影
唐代騎馬男泥俑(出土於新疆)
唐代彩繪卷發昆侖奴陶俑。供圖/微圖
就是不穿褲子
不穿褲子的習慣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那時的典型衣著
大概就是用一整幅織物包裹住身體,不加裁剪
連袖子也是沒有的,更別提褲子了
奇的是,這種簡陋通風的「真空裝」
竟然傳承了數千年之久
直到《詩經》琅琅的時代,通常是「上衣下裳」
上身穿交領窄袖短衣,下身穿飄逸的裙裳
上圖為戰國時期的青銅燈具(供圖/微圖),人形的燈奴身穿短衣,下身穿褲。
穿著寬袍大袖的齊桓公與燕庄公畫像。當時,穿長衣是上層社會的特權,而奴隸、勞動者則穿上了靈便的褲子。
眾所周知,自周公「制禮作樂」
周王室設有司服、內司服等官職
而貴族為了堅守衣冠之禮
竟可以不惜忍受「老寒腿」之苦
那麼普通勞動者呢?
他們不必彎腰低頭、小步趨行
而是昂首闊步,甚至要奔跑跳躍
顯然穿褲子更合適
事實也是如此
據沈從文先生考證
穿長裳是上層人物的特權
而在「禮崩樂壞」的東周時期
獵人、奴隸等底層人物已經穿上了原始的褲子
這種褲子與今天的褲子仍有區別:
它的前面連腰,而後面是開襠的
沒錯,就是開襠褲
圖為19世紀外銷畫《街頭各行業人物》中的「吞刀圖」,展現的是清代晚期一名在街頭賣藝的人物形象。比他的吞刀絕技更顯眼的,是他的「開襠褲」。
綉花蝶套褲,蘇秦提筆就往腿上寫字,顯然只有穿著露腿的開襠褲才能做到。供圖/微圖
來自褲子的挑釁與蔑視
荊軻刺秦的故事耳熟能詳:
荊軻先是在秦國咸陽宮上演了一出「圖窮匕見」
然後與秦王在大殿之上進行了驚心動魄的白刃戰
終被秦王砍斷左腿並擊傷八處
荊軻自知大事不能成功了
便倚坐在柱子邊大笑,「箕踞以罵」
這時,侍衛們沖上前殺死了荊軻
「箕踞」,即張開兩腿,像簸箕一樣坐在地上
在現代人看來,這只是一個尋常的坐姿
但在當時卻非同小可――
因為他們穿的是開襠褲
「箕踞」時很容易春光乍泄
因此是一種很不客氣、失禮的坐法
荊軻在與秦王完成了一場男人之間的生死決斗後
自知必死無疑,便岔開兩腿
用敞開褲襠向秦王表達了最後的蔑視
為了遮掩開襠褲,古人合乎禮法的坐法是「跽 」
即長跪――兩膝著地
小腿貼地,臀部坐在小腿及腳跟上,上身挺直
這種坐法好看卻不舒服
坐久了無異於一場殘酷的毅力考驗
古人還用「犢鼻?」【d b kn】來應對走光
這是一種有襠的短褲
兩個圓圓的褲腿,恰與牛鼻子相似
這也是男人穿衣服的最少極限
一個人若是穿著犢鼻?招搖過市
若非因為貧窮至極
便是不拘一格的叛逆青年
犢鼻,作為一種貼身的內衣,是對繁縟的衣冠制度的一種調侃和反抗。
犢鼻?作為一種暴露、「低俗」的貼身內衣
是對繁縟的衣冠制度的一種調侃和反抗
因此,一些風流名士
慣於將它作為表現個性、向現實抗議的道具
完美地詮釋了對權貴的不屑
褲子里的潮款
寬大肥碩的褲子,形似現在的喇叭褲
既舒適靈便,又風度翩翩
在南方大受歡迎,男女通行
下身穿一大口褲,腳穿皮靴,非常時髦
這股風氣甚至刮到了軍隊
軍人也紛紛穿上了喇叭褲
遇到任務時,用長帶把褲管扎緊
就能行動自如,稱為「縛褲」
南朝畫像磚中穿著縛褲的樂器演奏者,將寬敞的廣口褲,用帶子在膝蓋處一紮,就能方便地運動了。
西魏穿縛褲的彩繪武官陶俑,軍人穿上縛褲,跑步、騎馬都不成問題。
北齊穿廣口褲的陶俑,這種類似「喇叭褲」的褲型,是魏晉南北朝的流行款。
魏晉時期的大口褲,除了時尚
可能還另有一種實用功能
在當時的一些社會名流間,曾流行一種「毒品」
――五石散,它源於漢代服食求仙的仙葯
魏晉貴族相繼服用,一時成風
其葯性燥熱,服後使人面色紅潤、全身發熱
甚至產生短暫的幻覺――實為慢性中毒
有人曾因散熱不及時而致癱、致死
如何散熱呢?有一個方法是「行散」
即在陰涼通風處不停地走動
使體內的熱量發散。
褲子真正大放光彩的時代是唐代
上到權貴、下到庶民,不論男女老少
穿褲子的人物形象比比皆是
到了宋代, 開襠褲又「重出江湖」
開襠褲的穿法是套在合襠褲的外面
這樣的穿法,雖然不會走光
但觀感比普通的褲或裙裳都差一些
為什麼人們對開襠褲如此念念不忘呢?
我們只能對比今天的褲子做一些推測
一來,兩條合襠褲重疊著穿
既不舒適,也會限制下半身的活動
再者,現代外褲的褲門襟處多設有一條拉鏈
使用非常便捷,而古人沒有拉鏈,只好任由襠口敞開
圖為獨具一格的赫哲族魚皮褲。西北游牧民族多羊毛褲,中原地區多用棉褲,而在農耕為主的古代,漢人長期穿著開襠褲??有時,一條褲子就能反映一個民族的生活習慣。供圖/視覺中國
褲子
從開襠到連襠
再到復古的開襠
形制的改變只在尺寸之間
演化過程卻經歷了數千年之久
想起了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
一些城市青年大膽地穿上了新潮的喇叭褲
其實,與普通褲子相比
喇叭褲無非褲腳寬大了一些
但這一小小的改變就遭到了無數人的指責
甚至被視為痞子、流氓
當年老師拿著剪刀
在校門口剪學生褲腿的荒唐事也並不少見
由此可見
一條褲子卻可掀起不小的波瀾
本文來自《中華遺產》2017年11月
撰文/一勾供圖/FOTOE
責任編輯/陳偉峰圖片編輯/陳敬哲
309. 關於中國未來的30個大膽思考,越讀越震驚!
120.為什麼過去解放軍一直沒有陸軍司令?
210.中國歷史上十個最猛大忽悠,第一個就亮了!
017.拜三個國家為師,中國很快將大不同
018. 手繪從零維到十維空間,看一遍智商直線提升!
213.「阿拉伯」「伊斯蘭」「穆斯林」三個概念怎麼分?看完立刻就明白!
關注本號並回復上述數字,即可接收相應文章
㈧ 古時候開襠褲叫什麼
所
謂褲子,是指的腰部以下所穿的衣物。褲子由褲腰、褲襠和兩個褲腳三部分組成,但古時候人們穿的褲子和現在是不一樣的,從出土文物和傳世文獻來看,中國最開
始是是沒有現代意義的褲子的,當然下身也不能就光著,那時人們穿的是一種和裙子差不多的衣物,叫做裳,當然類似褲子的東西還是有的,不過只有兩只褲腿,無
腰無襠,這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事,而且只套在小腿上,古人稱之為脛衣又叫絝或袴,穿的目的主要為了保暖。既然為了保暖,把整個腿包起來豈不更好,所以到了秦
漢的時候,包裹整個腿部的褲子出現了,但是還是沒有襠和褲腰,所以是一種開襠褲
。《漢書·上官皇後傳》說:「雖宮人使令皆為窮褲,多其帶。」所謂「窮褲」,便是開襠褲。穿開襠褲的目的是方便大小便,因而古書上也將這種褲子叫作「溺
袴」,當然也不穿內褲,中國早期的褲子都為開襠褲。記得漢武帝在廁所里和衛子夫在廁所里干好事的事情,想像一下,當時是冬天,廁所里又沒有床,如果不是
開襠褲,該多麻煩啊。
在古人穿「開襠褲」的漫長歲月里,有襠褲也並行存在著,只是流行在馬背天下的少數民族中。這些北方民族以騎馬狩獵為生,穿開襠褲自然不便行動,有襠褲就成
為他們的主要服飾,不論男女。戰國時期各國征戰頻繁,北方少數民族的這種滿襠褲在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的昭令中登上華夏服飾的歷史舞台。但最初僅在部
隊中流行。到了漢代,這種滿襠長褲已為漢族百姓所接受。為與開襠的袴區分開來,這種有襠褲多稱為褌。顏師古在《急就篇》中說:「合襠謂之褌,最親身者
也。」也就是說褌是貼身穿著的。褲子有了蔽羞的合襠之後,應該不需要裳了,但當時貴族階層還是習慣於在外面再穿上裳,只有士兵及地位低賤的奴僕,為活動便
捷,才單獨穿褲。
這一時期褲子的特點是寬大闊腳,鬆鬆垮垮,尤其是褲形極為肥大,被稱為「大口褲」。從出土的文物中看,「大口褲」立襠深近40厘米(現在女裝常規立襠深是
18厘米),襠彎曲度小,橫襠也顯得過寬,因此穿上後把腰束緊,就有均勻的褶襇出現,褶與大口褲在當時被合稱褲褶。這是當時最為時尚的服裝,到了開放的大
唐,尤其盛行胡服,連女人也穿,但這時的褲管已明顯收束,比較合身。
到了宋代,經過長期演變之後,褲子又回到了其最初開襠的形制,即以膝褲的形式出現,但與先秦時期的脛衣多貼身穿著不同,這種開襠膝褲,多加罩於有襠褲之外
,因此有襠褲褲形細瘦,開襠褲褲管肥大。明清時期,褲子呈現「大襠褲」形制,襠深增大,褲管寬肥。直至現代,褲子借「西風東漸」之勢把西褲的版式消化進
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