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男裝百科 > 藏族男士藏袍內襯衫

藏族男士藏袍內襯衫

發布時間:2021-06-08 14:36:36

⑴ 藏民穿的藏袍有何特點

藏民身上的衣服帶有濃厚的藏北地區的特點,藏北天寒風大,晝夜溫差顯著,生存的需要使得他們的衣服一衣多用。他們的藏袍袖子長過手一大截,下擺長過腳面,沒有鈕扣,穿的時候左右兩襟一裹,提起下擺,讓下擺提到膝蓋,然後用一條彩色的腰帶在腰間緊緊的一束,腰帶以上就形成了一個大大的兜,藏民們出門都不帶背包,喝茶用的碗、糌粑袋、酥油盒等日常的用品都可以放在裡面,小孩子也睡在裡面。男女的袍子都是這樣的。只不過是男裝的顏色只是單色,棕色或者黑色;而女人的袍子則艷麗得多。藏北女人的袍子以墨綠色居多,衣襟鑲有彩色的寬邊。

荒原上沒有豐富的色彩,藍天,白雲,黃土地,黑的牛,白的羊,但是這里的女人很會搭配色彩,她們墨綠色的寬大的藏袍,艷粉,鵝黃,大紅的頭巾,每當她們趕著白色的羊群,黑色的牛群出現在我的視野里的時候,我常常詫異誰教給她們的審美,讓她們和天地,和大自然搭配得如此完美。

他們藏袍的穿法都是中午熱的時候就拉下一隻袖子,或者把兩只袖子都拉下來,反系在身後。而到了晚上,藏袍又可以當作鋪蓋。藏北牧民的藏袍又厚又重,暖和極了,我在神山崗仁波齊,看到過轉山的藏民夜晚就把藏袍蒙頭一裹睡在露天的山腳下;還見到轉經的女人懷里安睡著她的孩子。

⑵ 為什麼藏族人穿藏袍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服飾文化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⑶ 藏族穿什麼衣服

藏族男性服飾分勒規(勞動服飾)、贅規(禮服)、扎規(武士服)。婦女服飾在節慶、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儀禮時的服飾變化較大,節日服飾都較平時著裝富麗、盛重。現在,很多藏胞家庭的衣櫥中增添了西裝、夾克等現代服飾,反映了藏族人民新的服飾情趣。但是不少人在節日時仍然保持著傳統著裝。

藏裝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著,基本特點是大子裡面還要穿襟、右衽,腰襟肥大,袖子寬長,衣領、襟邊、袖口、下擺等處多以細毛皮、氆氌或色布鑲邊。白天勞動時多脫掉一袖或雙袖,左右盤扎於腰間。袍一件長袖襯衣。男子束腰帶時,一般將袍子下擺提至膝蓋。女子束腰時一般將袍子上提少許,使下擺遮住踝關節。

(3)藏族男士藏袍內襯衫擴展閱讀

貴族藏袍與民間藏抱的結構並沒有根本區別。貴族藏袍差異主要表現在質地和花紋上。貴族服飾質地精細,花紋講究。一般有蟒緞袍,由黃、紅、藍、綠、白、紫等色作基調,上面有"間希"紋祥(龍、水、魚、雲等紋)。此袍常是四品以上的官員朝見達賴喇嘛,或重大節日舉行禮儀時穿用。

藏族女子頭戴帽頂有紅綠色絨飾的尖頂小帽,下穿黑紅色相間的十字花紋毛裙,著邦墊。上衣是齊腰間的小袖短衣,質地有毛、緞、布等。披方形綴絨披肩,手帶銀鑲珊瑚戒指,左手戴銀釧,右手戴寬二寸的硨磲圈。耳環多是金銀鑲綠松石質地,耳環上有鉤。

⑷ 藏族穿藏服的習俗和原因

藏族穿藏服的習俗及原因:
牧區衣著的用料以皮毛為主,農區則以"氆氌"為多。藏族男子都穿藏袍。藏袍既無口袋,也不用紐扣。腰間繫上腰帶,胸前凸突成大行囊,裡面可以裝隨身用品,如木碗、糌粑袋、酥油盒;甚至小嬰兒也可放入其中。藏族人穿藏袍,常穿一隻袖子,另一隻袖子從後面拉到前面。這種習俗與當地的高原氣候有密切關系。青藏高原晝夜溫差大,藏族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來形容多變的天氣。即使是夏季,也是早晨冷,中午熱。牧民外出要穿著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熱得受不了,於是只得穿一隻袖子,甚至兩只袖子都不穿,圍系在腰間。一到傍晚,天氣又變冷,兩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西藏牧民有時離家遠出,夜宿在外,也常用寬大的衣服來蓋體暖身。可見,藏袍一衣多用,也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日用服飾。

⑸ 藏族服飾的特點、外貌和介紹

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其中每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等都不一樣,就連衣服也不盡相同。雖然現在的漢族人們穿衣服已經偏向於國際化,但是跟多少數民族還保持著他們特有的穿衣風格,比如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我們經常在電視或者是網上看到,藏族的人穿藏袍的時候一般只穿一個胳膊,將右邊的胳膊露出來,他們就不怕冷嗎?



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還將藏袍改良,乾脆做衣服的時候只做左邊的袖子,將右邊的袖子和肩膀省掉,這樣穿的時候既方便,又不累贅。甚至到了現在,像藏族人那樣只穿一隻袖子,露出一隻胳膊和肩膀來,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

⑹ 典型藏族男裝的著裝特點是上、下午將藏袍右袖褪下,中午雙袖褪下,圍在腰間。這是為什麼

氣溫日較差較大。

⑺ 男性穿藏袍有哪三種穿法

藏族人喜愛穿一種寬大的氆氌長袍,這是在長期游牧生活中形成的一種習俗。藏袍是一種左襟大右襟小的右衽大領長袍,袖筒長出手指三四寸,下擺也長過腳面二三寸,穿衣時常將大領頂在頭上,然後束緊腰帶,打好襟結,將頭伸出使袍身自然垂落在脛膝之間,上衣胸前形成一個口袋。外出時,可將木碗、酥油盒、糌粑袋等隨身物品放入袋內。晚間睡覺,可將長袍脫下,鋪蓋全身,因此藏民外出一般不帶行李。 藏民還有一個習慣穿法,即只穿一隻袖,袒露右臂,將右臂的袖子從後背繞到胸前,搭在右肩上。對藏袍的這種穿法,有歷史原因和實際生活需要的兩種解釋。一種說法是藏族主要聚居在我國青藏高原地區,這里有「世界屋脊」之稱,海拔高,風大,氣候干寒而多變,藏袍可以擋風禦寒。遇到炎熱天氣,可把雙袖褪下,束於腰間,這樣既方便勞動又可散熱。但是高原氣候變幻無常,一日之間陰雲雨雹常有戲劇性變化,溫差極大,因此藏民習慣只穿一隻袖,這樣既可以保持正常體溫,又方便右臂操作散去一部分余熱。這是在氣溫多變環境下一種自我調節的適應辦法

⑻ 介紹一下藏族的藏袍

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著,也是區別於其他民族最顯著的特徵。藏族服裝的基本特點是肥大、長袖、寬腰、右襟,是一種無需量體裁衣的直線服裝。袖長等身,袍長過體,無需鈕扣。藏袍最講究的是邊飾、衣袖、衣襟,衣底往往鑲上貴重的毛皮和絲綢滾邊,內衣一般為白緞襯衫。

牧區衣著的用料以皮毛為主,農區則以"氆氌"為多。藏族男子都穿藏袍。藏袍既無口袋,也不用紐扣。腰間繫上腰帶,胸前凸突成大行囊,裡面可以裝隨身用品,如木碗、糌粑袋、酥油盒;甚至小嬰兒也可放入其中。藏族人穿藏袍,常穿一隻袖子,另一隻袖子從後面拉到前面。這種習俗與當地的高原氣候有密切關系。青藏高原晝夜溫差大,藏族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來形容多變的天氣。即使是夏季,也是早晨冷,中午熱。牧民外出要穿著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熱得受不了,於是只得穿一隻袖子,甚至兩只袖子都不穿,圍系在腰間。一到傍晚,天氣又變冷,兩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西藏牧民有時離家遠出,夜宿在外,也常用寬大的衣服來蓋體暖身。可見,藏袍一衣多用,也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日用服飾。

⑼ 藏族的服裝和生活習慣

藏袍
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著,也是區別於其他民族最顯著的特徵。藏族服裝的基本特點是肥大、長袖、寬腰、右襟,是一種無需量體裁衣的直線服裝。袖長等身,袍長過體,無需鈕扣。藏袍最講究的是邊飾、衣袖、衣襟,衣底往往鑲上貴重的毛皮和絲綢滾邊,內衣一般為白緞襯衫。藏袍-簡介

藏袍
牧區衣著的用料以皮毛為主,農區則以"氆氌"為多。藏族男子都穿藏袍。藏袍既無口袋,也不用紐扣。腰間繫上腰帶,胸前凸突成大行囊,裡面可以裝隨身用品,如木碗、糌粑袋、酥油盒;甚至小嬰兒也可放入其中。藏族人穿藏袍,常穿一隻袖子,另一隻袖子從後面拉到前面。這種習俗與當地的高原氣候有密切關系。青藏高原晝夜溫差大,藏族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來形容多變的天氣。即使是夏季,也是早晨冷,中午熱。牧民外出要穿著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熱得受不了,於是只得穿一隻袖子,甚至兩只袖子都不穿,圍系在腰間。一到傍晚,天氣又變冷,兩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西藏牧民有時離家遠出,夜宿在外,也常用寬大的衣服來蓋體暖身。可見,藏袍一衣多用,也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日用服飾。

藏袍-款式

藏袍
藏袍,寬領敞口,肥腰廣袖,右側掩襟,縫綴扣襻或襟帶,長可著地。用毛皮、氆氌以及各種呢、絨、緞、麻布、棉布等為衣料,製成單、夾、棉、皮長袍。在衣領、袖口、襟衩、下擺等處,鑲有細毛皮或花氆氌及諸色絨、布寬邊。牧區牧民睡眠時,將皮袍腰帶解下系於底襟,再將袍領提至頭頂,作為被袋使用。藏袍的款式因地區不同稍有差異,牧區袍多不掛袍面;西藏中部農區婦女和東部一些地區居民所穿藏袍有的無袍袖。

農區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氌或嗶嘰藏袍,衣褲套穿在白襯衣上,外束色布或綢子的腰帶;婦女藏袍的用料同男裝,冬袍有袖,夏袍無袖,內襯各色綢衫,腰前圍一塊毛織的彩色橫條「幫典」,風格獨特。牧區男子多穿肥大袖寬的皮袍,大襟、袖口、底邊等處都鑲著平絨或毛呢,外束腰帶;婦女也穿皮袍,皮袍以「圍裙」料和紅、藍、綠色呢鑲寬邊,美觀漂亮。藏靴主要有「松巴鞋」和"嘎洛鞋」。藏族男女的頭、手、胸、腰上都喜歡佩戴用珠寶、金、銀、銅、玉、象牙等製作的精美首飾。

藏袍-特點

藏袍
藏袍的基本特點是大襟、右衽,腰襟肥大,袖子寬長,衣領、襟邊、袖口、下擺等處多以細毛皮、氆氌或色布鑲邊。白天勞動時多脫掉一袖或雙袖,左右盤扎於腰間。袍子裡面還要穿一件長袖襯衣。男子束腰帶時,一般將袍子下擺提至膝蓋。女子束腰時一般將袍子上提少許,使下擺遮住踝關節。這樣一來,懷里和腰間成了一個大行囊,可以盛裝不少生活用品。具體的式樣,男女及各地區各有特色,可分成多種類型。僅從牧區的皮袍來看,男袍多為無布面的素麵袍,但袍襟、袖口和底邊大都鑲有十至十五厘米寬的黑色平絨、燈心絨或毛呢邊。女袍的式樣,特別是皮面的裝飾各地不一:藏北地區,襟邊、袖口一般都並排裝飾五至七條黑、紅、綠、紫等顏色的色帶,有的因為比較寬,色帶甚至布滿整個皮面;青海海南女袍為寬領、肥腰,袖子長出手指30多厘米,下擺長出腳面10多厘米,多用紅、黑色帶或豹皮飾邊。穿時先用頭部頂住衣領,然後束腰,最後放下領子;黃南女袍多為圓領,袍長至腳面;海西女袍,除了一般的皮袍外,還有一種禮服,為羔皮、緞面、水獺皮鑲邊的錦袍;果洛女袍有兩道或三道貼邊及角飾等;甘肅女袍則多裝飾很寬的豹皮邊,穿著方式也不一樣,腰帶結往往扎在背後,留出較長的結頭垂於臀部。

藏袍有農、牧區之別。一般說來,農區藏袍講究美觀漂亮,牧區藏袍講求實用溫暖。農區藏袍,一般以氆氌或毛嘩嘰等作料,在領子、袖口、襟和底邊鑲上綢子、彩布等。其特點是:長袖、寬腰、肥大、超長。穿衣時,要把袍於先頂在頭上、在腰間系一條或紅、或藍、或綠、或雪青色的腰帶,垂下的部分稍低於膝蓋。露出頭後,腰部自然形成一個「大囊袋」,可以裝入隨身物品。夏天或勞動時,只穿左袖,將右袖從後面拉起搭在肩上,有的乾脆脫下兩只袖於束於腰間。女式夏袍不帶袖於,內著綢子長袖襯衣,十分漂亮。 農區藏袍典雅華貴,可直接用作舞台服裝,不須任何雕飾。

牧區藏袍以皮袍為主,一般以不加面的板羊皮製成,男式在襟、袖口和底邊鑲上黑色平絨、燈芯絨或毛呢;女式在板皮邊鑲一圈五彩幫典料,再飾於紅、藍、綠等顏色花紋三至十條。牧區藏袍的特點和農區藏袍大同小異,所不同的是袍於更長,腰間的「囊袋」更大,隨身可裝木碗,「唐古」等物品,婦女們往往把小孩裝在「囊袋」裡面。夜晚將腰帶解開,皮袍便成了睡袋。

藏族的服飾,在結構、式樣、色彩選擇等方面都是很有講究的,它們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生活習慣、習俗。

藏族服飾非常講究色彩的鮮艷與協調,佩飾多為金銀及珊瑚、瑪瑙、蠟貝、貓眼石等金珠美玉,整個服飾富麗堂皇,充分反映了藏族同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愛好。袍衣分冬夏兩裝以及常服、禮服多種。因質地的不同,可分為羊皮袍、布袍、氆氆袍、夾衫袍、呢料袍、羔皮袍等,藏袍的基本結構是大襟、長袖、肥腰、無兜。晝夜溫差懸殊的氣候特點帶來了「作息一襲衣」的游牧生活方式。人們都穿著袍式衣服,並且袒露一臂或雙臂。藏袍很長,女式藏袍比人體還長。穿著時,他們先得用頭部頂住衣服領子,再穿袖束腰,最後放下領子,那長出身體的一截便鼓在胸前,成了口袋,任什麼也可以往裡面塞,即使放進一隻大羊羔,也顯得綽綽有餘。熱了,褪下袖子,扎到腰裡,如同腰帶;冷了,舉起袖子,捂住鼻子,那就是口罩。

女藏胞酷愛裝飾。她們的飾物:金、銀、銅、鋁、珊瑚、瑪瑙、珍珠、螺鈿、玻璃、貝類、賽珞璐以及塑料制的那些玩意兒,叮鈴咣啷,加上耀眼的氆氌,珍貴的水獺皮邊,全部綴在一起,連同長袍最重可達三四十斤,真是又貴又重。現在,住在庄窠的"戎娃"家,婦女們已改成一身短打,僅保留著昔日的斜襟和發架了。另有些城鎮附近的「摩登」牧女,雖然長袍依舊,卻新添了一雙高跟皮鞋,使人感到歷史一下子在她身上縮短了,倒也別具風姿。

藏族古例男女均蓄辮。男子獨辮盤頂,女了編雙辮或多辮。青海的男藏胞既蓄發辮,也推光頭。女子盛行多辮,這種風俗在現實生活中,多辮垂面可以避免強烈的日光和白雪刺眼的反射。

藏袍-穿法

藏袍
藏袍的穿法比較隨意,可以如我們平常那樣穿著,也可以露出一隻胳膊,也就是我們常見的打扮了,再有也可以把上半身統統地露出來,更顯英姿颯爽呢。

藏袍通常只穿左手,右肩露在外面好乾活,天氣熱時,他們也把雙肩露在外面,而且還將衣領部分拉到上半身,這時的藏族男子就顯得更加的英俊瀟灑。女袍的穿法與男式大都相同,不過它們的下擺總要放在腳背上。

原因:

藏族人穿藏袍只穿一隻袖,而且是穿左袖,右袖空著,從後面拉到前面搭在右肩上.天熱時,左袖也不穿,將兩袖褪下來拉到前面,圍系在腰間.這樣穿法既有悠久歷史,又有獨特的原因.

藏袍
藏族人民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就在一天里,也經常有風雨雪晴的變化.藏區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來形容氣候變化。藏袍的衣料好,有較強的防寒作用。袍袖寬敞,在氣溫升高時,可以方便地褪去一隻袖子,調節氣溫,同時有利於起居旅行。藏袍腰襟大,白天當衣穿,保溫防寒,晚上當鋪蓋,和衣而眠。另外,它也有利於勞動生產。藏人放牧、幹活、耕作、遇天氣多變,需要調溫時,褪下袖子就行了。把袖子褪下系在腰間,彎腰幹活也十分方便。由此慢慢形成了習慣,即在氣溫正常時,藏族人穿藏袍一般也只穿一隻袖。

藏袍-分類
羊皮藏袍分為山羊與綿羊皮袍,農區婦女多穿山羊皮袍,具有輕巧柔軟和易裁剪等特點。而綿羊皮因季節不同而皮質有所差異,所以按冬、夏和秋季分為三種。羊皮藏袍是藏區普遍穿用的皮製品,製作皮袍時方式各異,對皮質加工程序也很講究,生挖成的皮質最具柔韌和耐磨性,可充當雨衣,屬皮袍中的上品。

藏袍
據史書記載,九世贊普布帶貢甲時,已能夠紡牛毛線用來織帳篷、紡羊毛線織氆氌做衣裳。70年代,清理拉薩大昭寺文物時,發現寺內珍藏的松贊干布的一件衣服和公主的一雙鞋。松贊干布的衣服用質地較好的拉瓦(是氆氌的一個品種)製作的肥腰、長袖、大襟的藏袍。公主的鞋樣式與現在的「嘎咯」鞋差不多,以牛皮作底,氆氌鞋幫,鞋面是在綠色氆氌上綉有簡單的花朵。西藏迄今發現最早的人體裝飾品出自昌都地區的卡若新石器文化遺址。卡若遺址共出上50件裝飾品,種類包括發笄、璜、環、珠、項飾、鐲、貝飾等,以石、玉、骨等多種材料製成。從裝飾部位看,卡若先民們與今天藏族人的習俗一脈相承,從上到下包括發飾、項飾、胸飾和手飾。這些材料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西藏先民便有了形制穩定、造型豐富的人體裝飾品。隨著與外界交流,藏族眼飾曾經受到漢、蒙、滿等族以及波斯等國服飾的影響,在眼飾的色澤和製作等方面取得了進步,但從遠古傳承下來的眼裝、服飾來看,在總體結構上並沒有多少變化,仍比較完整地保持著藏族傳統文化特徵。藏北高原氣溫低,風沙大,又是遼闊的草原、天然的牧場,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就要選擇便於起居、行旅、保暖禦寒的服裝。牧區藏族穿著以皮袍為主,它結構肥大,袖口寬暢,穿著自如,白天陽光充足,氣溫升高時,可脫袖露臂,調節體溫,夜間可解帶和衣而眠。牧民的皮袍離不開腰帶,穿時提起下擺與膝蓋平齊,腰帶一束,懷里形成大囊,裡面可裝不少隨身用品。皮袍是用土法加工的綿羊皮縫制的,既經久耐用又抵風禦寒。普通皮袍,男式的寬腰、大襟、肥大,襟、袖和下擺用10至15厘米寬的黑絨鑲邊,但也有不做裝飾邊的。女式皮袍的襟、袖和下擺先用寬10至20厘米的黑平絨鑲邊,再用紅、藍、綠三色平絨(各寬5至10厘米)鑲邊。

雲南藏族服飾之一

藏族的服飾,可分為牧區和農區兩式。牧區服飾以皮袍為主,一般是不加面子的板皮;皮袍肥大,袍袖寬敞,臂膀伸縮自如。夜裡解帶寬衣,如同被囊。白天脫去一袖或二袖,束在腰間,適應高原牧區「作息一襲衣」的氣候特點和和游牧生活方式。農區婦衣多穿一件色彩艷麗的內衫,外罩寬大的氆氌長坎肩,腰間束帶。內衫一般是無領短衣,但袖子特長,勞動時捲起,歌舞時舞動雙袖,飄灑自如,平添魅力;最有特色的要數腰下的花圍裙,藏語叫「邦單」,一般用氆氌製成,厚重而色彩鮮艷。以紅藍色橫條為主調,加上其它色條,交錯組合成十分美麗的圖案,特點十分突出。

雲南藏族服飾基本屬農區式樣,與西藏地區的藏族服飾略有差異。婦女喜愛上著粉紅色坎肩,後肩有一彩色綉帶,下圍白色圍裙。雲南各地也稍有不同:中甸婦女頭梳三辮,有的帶白關皮和綵線製成的發圈,也有的包布帕或戴圓筒縷全帽。上衣外套領掛,下穿長褲,系白圍腰,腳穿皮靴或統靴;中旬東旺一帶婦女常梳三層辮,由幾十根小辮組成一條大辮;德欽婦女則愛穿長裙,外系色彩鮮艷的「牛肋巴」花圍腰,發辮盤在頭上後,再纏上大紅頭巾。各具風采,同中有異。

婦女們愛戴金、銀並鑲有珊瑚、綠松石之類的耳墜,墜長一寸左右;胸前佩戴著金、銀絲盤制的經盒,內裝護身符、子母葯等物,貧窮的人則用皮製小袋裝著。藏族人認為佩戴護身符盒會有神靈保佑,逢凶化吉,吉祥如意。她們還喜愛戴鑲珊瑚、寶石的戒指,左手戴銀釧,右手戴海貝串製成的手鐲,從小戴起,終身不取。人們認為戴著它,死後不會迷路。

男子服飾各地大致相同,總的特點是肥大粗獷。內穿短衣,外穿大領右襟的長袍,一般無扭扣,紮上腰帶,讓長袍在腰間垂成一囊,可儲物件;腰帶是由紅色或其他顏色編織成的寬毛帶,也有裝飾精美的寬皮帶,並附有口袋在其間,還有的系著帶佛像的護身符;下穿長褲,套入皮製或氆氌制的長筒靴;頭戴氈制的禮帽或皮帽,帽子的式樣較多,有喇叭形的,有露出前舌或雙舌的。多飾以金絲,光彩奪目。

藏北婦女服裝

藏袍
藏民族自古以來在雪山環繞、江河奔騰的「世界屋脊」上繁衍生息,他們創造了燦爛而獨特的服飾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格。男子一般頭戴皮帽,腰束綵帶,足蹬藏靴,身佩藏刀,顯露出威武英氣。女子則風姿婀娜,從頭到腰綴飾著五光十色的琥珀、珊瑚等名貴珠寶和金銀飾物,華貴而美麗。近年來,西藏民族服飾的款式和顏色也有所創新,更趨於藝術化和大眾化、向顯示身體線條和審美情趣方向發展。

甘南藏族服飾

藏族服飾制度除存在著等級差別外,還主要表現在節慶、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以及禮儀時的婦女服飾變化上。節日服飾較平時更華貴而隆重;成人禮儀和結婚前後婦女的服飾有較大的差別,這是藏族服飾制度的一大特色。如卓尼未婚少女把三根發辮梳編起來,已婚婦女則中間編著而兩邊不編,但從腰以下又都編串起來。

阿里服飾

阿里地區位於西藏自治區的西部高寒地帶,由於其交通不便,相對封閉,其服飾還保留了吐蕃時期的特點。阿里地區盛行羔皮袍,製作精細。其中尤以普蘭婦女服飾最為獨特,其模仿孔雀而成的「孔雀」服飾為:頭戴「町瑪」(棕藍色綵線氆氌圓筒帽),耳飾珊瑚、珍珠等串成的長約10餘厘米的長耳墜,以帽和耳墜象徵孔雀的頭冠:背部披白山羊皮「改巴」(披單),上鑲帶圓形花紋的粗氆氌條,象徵孔雀背部,「改巴」周邊鑲嵌帶圓形花紋的棕藍彩色氆氌,是為孔雀的兩翼,「改吧」底部開為三叉,是孔雀的尾羽。

流行於阿里扎達、普蘭、噶爾等縣的「鮮舞」服飾也別具特色。女子的牛角形頭飾前部正中有長串珠簾低垂遮面,傳達出古樸凝重的氣息。
藏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藏族是一個古老而熱情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生活中的禁忌。 1、兩個久別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時,你的手不能搭在對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過或踩在別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別人的衣服上,更不能從人身上跨過去。 3、婦女晾衣服,尤其褲子,內褲不能晾在人人經過的地方。 4、不能在屋裡吹口哨或大聲哭叫。 5、家裡人出遠門,客人剛走,中午和太陽落山後及藏歷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當著已故人的親屬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該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線、織毛衣、地毯等。 8、黃昏時,不能隨便到人家裡走,尤其人家將有分娩的孕婦及剛生產的產婦或重病人時,陌生人更不能去。 9、過了中午以後,不能把家裡的任何財產拿出去。 10、一個陌生人到你從來沒有到過的大山及懸崖峽谷,不能大聲喧嘩。 11、不能跨或踩吃飯的用具、鍋碗、瓢盆等。 12、家裡有兩個人同時出門,並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時出家門,必須前後出門而且出門時間要隔開。 13、婦女到晚上不能梳頭和洗頭,也不能披著頭發出門。 14、在使用掃把和簸箕時,不能直接用手傳遞,必須先放在地上,然後另一個人從地上撿起來。 15、每當親朋好友到你家串門或看望你時,會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為禮物送你,客人臨走時把東西騰出來,不能全部騰空,必須留一點在裡面或換一點自家的東西裝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縫的碗不能用來吃飯,也不能給客人倒茶還有藏族風俗習俗:藏族在迎接客人時除用手蘸酒彈三下外,還要在五穀斗里抓一點青稞,向空中拋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飲口,然後一飲而盡,主人飲完頭杯酒後,大家才能自由飲用。飲茶時,客人必須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過飲用,否則認為失禮。吃飯時講究食不滿口,嚼不出聲,喝不作響,揀食不越盤。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帶尾巴的一塊肉為貴,要敬給最尊敬的客人。製作時還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綹白毛,表示吉祥。
獻哈達是藏族待客規格最高的一種禮儀,表示對客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綢巾。它以白色為主,亦有淺藍色或淡黃色的,一般長約1.5米至2米,寬約20厘米。最好的是藍、黃、白、綠、紅五彩哈達。五彩哈達用於最高最隆重的儀式如佛事等。

服裝: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厘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食俗: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農忙或勞動強度較大時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習慣。絕大部分藏族以糌粑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細粉。特別是在牧區,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糧食製品。食用糌粑時,要拌上濃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糌粑既便於儲藏又便於攜帶,食用時也很方便。在藏族地區,隨時可見身上帶有羊皮糌粑口袋的人,餓了隨時皆可食用。藏族過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為主,豬肉次之。藏族食用牛、羊肉講究新鮮,民間吃肉時不用筷子,而是將大塊肉盛入盤中,用刀子割食。牛、羊血則加碎牛羊肉灌入牛、羊的小腸中製成血腸。肉類的儲存多用風干法。一般在入冬後宰殺的牛、羊肉一時食用不了,多切成條塊,掛在通風之處,使其風干。冬季製作風干肉既可防腐,又可使肉中的血水凍附,能保持風干肉的新鮮色味。最常見的是從牛、羊奶中提煉的酥油,除飯菜都用酥油外,還大量用於製作酥油茶。酸奶、乳酪、奶疙瘩和奶渣等也是經常製作的奶製品,藏族普遍喜歡飲用青稞製成的青稞酒。在節日或喜慶的日子尤甚。藏族的炊餐灶具自成一體。在藏族地區,家家都備有酥油茶筒、奶茶壺。大部分地區的藏族都以干牛糞為燃料,以鐵三角架為灶。
雲南藏族茶具、酒具、餐具喜用銅制。其他地區的藏族喜用木碗並漆上紅、黃、橙色的油漆。比較講究的還要在碗上包銀。牧區的藏族都要隨身配帶一把精製的藏刀,主要用來切割食物,還用於宰羊、剝皮、削帳房厥子等勞動,藏刀的製作歷史悠久,工藝精湛。典型食品:藏族的典型食品除糌粑、青稞酒、酥油茶外,還有很多,例如:足瑪米飯,藏族傳統宴席食品,用足瑪、大米、酥油等煮制而成。血腸,藏族傳統菜餚,用牛(羊)血為主要原料製成。乳酪,藏族傳統菜餚,用牛、羊奶發酵後製成。

節慶: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歷為陰陽合歷,以「五行」(指木、火、土、金、水)陰陽配合十二生屬系年,每60年一周,以陰火兔年(丁卯)為始年,月有大、小建,一般三年置閏;藏歷元旦是最重要的節日。藏歷正月十五,當地群眾有觀酥油花燈的習俗。4月15日紀念佛誕和唐文成公主入藏的吉日良辰,民間舉行慶祝活動。藏族的節日還有薩噶達瓦節、雪頓節、花燈節和望果節。藏歷年每年藏歷正月初一。藏歷年一般從藏歷十二月就開始准備、置辦年貨,家家都要用酥油炸果子。除夕時打掃衛生,在大門上用石灰粉畫出象徵永恆符號,表示祝賀吉祥如意。雲南的藏族除夕晚餐家家吃面團(類似於餃子),在面團里分別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每一種東西都有一種不同的說法,比如吃到包石子的面團,說明在新的一年裡他心腸硬;而吃到包羊毛的面團者,表示他心腸軟。正月十五,大部分藏區都要進行宗教法會活動。「雪頓節」 每年藏歷七月一日,原意為「酸奶宴」,屆時家家都要製作大量的酸奶食用,後來又增加了演藏戲的內容。雪頓節很多人都要提酥油筒、茶壺、保溫瓶,帶上食品到風景優美的地方飲茶喝酒。「望果節」在每年秋收以前,過望果節時要互相宴請並進行各種野餐活動,以迎接秋收。還要過「沐浴節」、「降冬節」等傳統節日。

⑽ 藏族人的服裝叫什麼

曲巴裝,藏語稱為「曲巴」,雖有地區差異,但其基本特徵是大襟、寬腰、長袖、超長、無扣、藏裝品種多樣,可分為長袖高領襯衣、寬腰粗布襯褲、長袖皮袍、布袍、無袖袍、長坎肩、短坎肩、圍裙、腰帶、靴、帽等。

曲巴的著裝十分講究,先穿上襯衣和襯褲,然後將袍底提至習慣高度,一般男至膝,女至腳面,再用腰帶扎緊,前面要平整,後面折皺要有序。 腰帶紮好後放下衣領,將提起的部分垂懸於腰部,形成一個自然的寬大的囊袋,可以隨身攜物乃至放嬰孩。

穿好袍後一般要露出右臂,有的則將雙袖橫扎於腰際,裸其雙臂,露出高領襯衣。接著再穿靴載帽,佩掛各種飾物。

(10)藏族男士藏袍內襯衫擴展閱讀

藏族服飾文化

西藏地域遼闊,由於地理環境氣候不同,自然條件差異很大,為了適應自然環境和不同的氣候條件,各地區都具有特色鮮明的民族服飾。

藏族服裝以藏袍最為常見。城鎮居民喜歡用高級毛料製作藏袍,農區用氆氌,牧區用毛皮。藏服之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是腰帶,除了腰帶之外,西藏藏族婦女的邦典也極具特色。

另外,藏族人也喜歡戴帽,多為氈帽、皮帽和金花帽,而藏族人穿的鞋被稱之為藏靴。藏族人的飾品以發飾、耳飾、胸飾、腰飾和手飾為主。

現在,很多藏胞家庭的衣櫥中增添了西裝、夾克等現代服飾,反映了藏族人民新的服飾情趣。但是,不少人在節日時仍然保持著傳統著裝。

與藏族男士藏袍內襯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佐井旗袍 瀏覽:919
上海企業衛衣定製怎麼做 瀏覽:502
風衣版女棉服好看嗎 瀏覽:644
一半兒黑一塊紅褲子是什麼褲子 瀏覽:111
這就是街舞第二季白褲子 瀏覽:422
昆明哪有修補羽絨服的 瀏覽:110
皮衣粘上顏色了 瀏覽:920
女裝設計教材 瀏覽:944
教你怎麼折圍巾和枕套 瀏覽:972
旗袍在流年暗香漂浮出 瀏覽:712
領導人法式襯衫 瀏覽:226
粉色外套下面配什麼顏色裙子好看 瀏覽:423
羊一體短裝男外套 瀏覽:332
東方女裝加盟費多少 瀏覽:276
風衣腰帶系法圖解分解 瀏覽:352
風衣越淺裡面搭配越深好看嗎 瀏覽:84
冬季男士鞋搭配什麼褲子好看圖片 瀏覽:253
黑色衣可以配什麼褲子 瀏覽:919
女裝電動車新款 瀏覽:917
鄧超飛行夾克搭配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