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男裝百科 > 褲子畫家

褲子畫家

發布時間:2023-06-01 18:35:22

1. 簡筆畫衣服

素描 半身像 怎麼畫衣服
素描半身像的衣服可以用速寫的方法畫出來就行了。

既簡單又大方,,又能和頭有疏密的對比,,,和速寫一樣畫出大概的轉折和衣服的褶皺就行了。

千萬別畫的太多,,要想畫的跟細致些,,最多隻能把衣服的明暗分下就行,在衣服的暗面用手指隨著衣服的起伏感擦下就行了。你要是畫多反而會越畫越畫不好,只要一個大感覺出來就行了。

。 千萬要記住,,衣服是在畫速寫,,不是畫素描,,要不然就會畫混了。

。依靠著畫速寫的感覺畫衣服,就會發現很簡單的就畫好了,,至於詳細的就是速寫了,,速寫應該會畫吧。
素描衣服的質感怎麼畫
褶皺有很多畫法 具體要看穿著的方法 材料的質地 線稿和色膏也有很多區別 差別很大 尤其是皮質 波峰有高光 波谷也有高光 所以 想畫好還是需要知道原理和多多練習 就是說 有些褶皺為什麼會出現 它們的集結點在哪裡 或者聚集的方向在哪裡 什麼質地需要粗褶皺 什麼質地褶皺細 當然 一般情況下 越薄的衣物 褶皺越多約細密 越厚的反之 特殊的材質就要就事論事 毛衣更蓬鬆 皮質更順滑 有得衣物縫合縫多 更要考慮縫隙給褶皺帶來的變化 再加上有些材質會在原來的材質上附著其他的材質 比如說制服 布料上會有金屬logo logo堅硬會改變侍沒褶皺 有重量會製造褶皺 這都是在學習褶皺時會遇到並要攻克的問題 我給你發一些圖的示例 都是網上找的 我沒有版權 但可以做參考 你也可以在網上找更專業的圖片 或者實例 平時在生活中多觀察 也要提高繪畫技巧 上色技巧 排線技巧 使筆下的褶皺更真實 更能表現材質的不同 其他的也沒什麼了 繪畫 無非是多練 我沒有版權 僅僅是參考。
怎樣用素描來表現衣服的不同衣料質感?
由一料的質地不同,影響衣紋的形狀如絲綢類的質地較薄的衣服,衣紋多而密,線型也較柔圓。

麻布等硬質類衣紋多用折線、直線,線型方而短,呢絨及化纖織物,衣紋少而挺。我國傳統繪畫對衣著的造型,也有很高見解,並總結出一套不同於西畫的完整的表現樣式和體系,沈宗騫在《芥子圖學畫編·人物談話》中說:「周圍骨骼要從衣外看出,何處是肩,保處是肘……,凡此皆骨骼之隱於衣中,而於作紋時隨筆寫出。」

「先將裸體骨骼約定,後施衣服。」其中道出衣服結構與人體結構之間的關系。

以老耐納線為主畫衣紋,須更加重視衣紋的提練,概括和取捨。寫生時要充分發揮線條的疏密,長短,虛實節奏等效果,有時並帶有一定的裝飾性。

這一點在中西繪畫中有異曲同工的一致性。 )線描對衣紋的處理。

在前面的以線造型的技法中已談了一些,現在針對速寫的特徵的闡述二種概括線條的方法。 a.套線法 類似中國古典繪畫中描繪衣紡廛的線條的壓疊套合關系,一般線條一端在形體輪廓內,一端在形體的輪廓外。

b.游魚法 首先盡量用長線條描繪出物象外輪廓線的起伏和形狀特點,然後畫衣紋,線條的兩端在輪廓形的內部,不可接觸外輪廓線,否則 會短路,將完整的大形切成瑣碎的塊狀,這是速寫造型中應注意的問題。 c.兩種方法結合使用 這在速寫中亦是較為常見的,線面結合成的直線亦可穿插運用,要有虛實、疏密之感。
在衣服上素描
你可以使用定畫液來噴,在文具店可以買到,又或者網購,具體用法是畫好以後在表面噴= =如果沒有的話你也可以用水來噴一噴。

網上教用頭發的定型液(著哩水),我也用過,效果還可以。其實我比較推薦用大頭筆來畫衣服,我上次就用大頭筆畫衣服參加比賽。

具體是先用鉛筆在衣服上勾勒出你需要的圖案,然後你可以去買麥克筆,也叫簽字筆,油性筆,大頭筆,都是它,就是那種一頭粗一頭細的那一種。我估計你想只保留鉛筆畫質的話可能是怕其他的筆粗畫不出或者油性的筆水會泛開等。

如果是這兩種的話,大頭筆可以解決,通常的大頭筆是一頭粗一頭細,一般人可能認為畫細線條的話應該用細的那頭,其實不是,你打開粗的那頭,其實這一端的筆頭是尖的,用最尖的那一部分可以畫很細都行。如果怕筆水泛開,可以買品質好的筆,絕對不會泛筆水,我通常用的是真彩的大頭筆,非常好用。
水彩畫怎麼畫服裝效果圖?
水彩畫之所以受到服裝設畝臘計師得青睞.是因為它與眾不同得特徵。

如它有著不可替代得透明性.而且表現快速,色彩易干.色彩層次豐富,表現領域廣得特點.還可與水彩,鋼筆,鉛筆,麥克等等聯合應用.使效果圖更具豐富多彩得表現魅力。 服裝設計效果圖採用水彩顏料.不同紋理吸水快慢得紙張得及其它工具.對體現各類面料質感都會有非常好得效果。

美國著名得服裝畫大師哈蘭.科拉柯維奇得一幅男裝設計圖。在表現男裝得粗麻面料時.就採用了粗紋理水彩紙張。

先將紙用大底紋筆刷濕.使紙濕透.然後盡快地將第一遍色鋪上去.待色彩干後.用水將畫上得色彩沖洗一遍.洗去浮色.然後再正式將所需得服裝色彩畫上去。由於水彩色彩具有必定得透明度.所以原第一遍上色沖洗後具有粗紋理得紙還保存在畫面上.這樣所表現得粗呢面料質感得服裝很好體現出來了。

又如法國服裝畫家安東尼.魯匹茲得一幅作品.是一位正在舞蹈得女郎.穿了一套用紗做得褶裙.為了充分表現面料得飄逸,膨鬆,透明及流動得感到.畫家採用了吸水較慢且紙張紋理較細得水彩紙。可先用清水將紙刷濕.待水在紙上充分滲透後.便可開端上色.這樣紗得質感就能體現出來。

如要體現一些帶有小花紋得薄紗衣服.可採用在未幹得色彩上用噴霧器噴一下水或者先用油畫棒畫出花得紋後再上水彩色得方法。再如台灣服裝畫家蕭本龍.在畫綢緞及皮革面料得服裝時.就特別注意不同材料質感得表現。

他認為如果表現不好.皮革綢緞面料就變成了一般面料。因此在繪畫進技法運用尤為重要。

在畫深色皮革面料時.可採用吸水少得卡紙和光面紙.繪畫上採用一種色彩得明度對照.一般來說表現這類面料時明度對照較大.而深淺之間得水份控制尺寸要適度.從而在過渡中自然地融合起來.一幅表現綢緞,皮革得服裝就體現出來了。 一幅好得服裝設計效果圖採用水彩畫與油畫,版畫等方法來表現都各有特別效果。

由於水彩畫充分運用水份,水色相互融合.虛實省略得當.節奏容易控制.而且應用不同得紙張.色彩和不同牌名得色彩.會產生意想不到得效果和趣味。
簡筆畫衣服有哪些顏色
用鉛筆在白紙上,畫出挑選衣服的小男孩的草圖,接著用黑色彩色筆繪畫出小男孩的頭和頭發的部分,並畫出眼睛和嘴巴。

接著,用黑色的彩色筆畫出小男孩的身體和手臂、腿腳的部分,注意手臂是舉起來姿勢要畫出來,表示挑選衣服。

然後,用綠色彩色畫出小男孩沒有挑選中的襯衣。

接著,用藍色彩色畫出小男孩沒有挑選中的短褲。

然後,用紫色彩色畫出小男孩沒有挑選中的長襪子。

最後,用綠色彩色筆給小男孩的衣服塗上顏色,並用藍色彩色筆給小男孩的褲子塗上顏色。這樣挑選衣服的小男孩彩色簡筆畫就畫好了。

2. 在褲子上塗鴉用哪種顏料啊而且要不容易掉色的那種

丙烯.一種美術專用顏料,現在市面上很多手繪的服裝鞋子都是用丙烯塗鴉在上面的,洗了之後不會像一般顏料那樣褪色或模糊 你可以到美術學院附近的美術用品店裡問問

3. 現代洛可可藝術畫家都有誰他們的生平簡介怎樣

簡介
洛可可風格起源於18世紀的法國,最初是為了反對宮廷的繁文縟節藝術而興起的。洛可可Rococo這個字是從法文Rocaille和義大利文Barocco 合並而來。Rocaille 是一種混合貝殼與小石子製成的室內裝飾物,而Barocco 即巴洛克(Baroque)。洛可可後來被新古典主義取代。
編輯本段洛可可藝術
洛可可建築
洛可可世俗建築藝術的特徵是輕結構的花園式府邸,它日益排擠了巴羅克那種雄偉的宮殿建築。在這里,個人可以不受自吹自擂的宮廷社會打擾,自由發展。例如,逍遙宮或觀景樓這樣的名稱都表明了這些府邸的私人特點。尤金王子的花園宮就是一個節奏活潑的整體,由七幢對稱排列的樓閣式建築構成,其折疊式復斜屋頂從中間優美勻稱地傳至四個角樓的穹頂處(圖202)。上面有山牆的單層正廳具有幾乎是中產階級的舒適,兩個寬展的雙層側翼則顯示出主人的華貴,卻又沒有王公貴族的驕矜。兩個寬度適中的單層建築介於塔式的樓閣之間,而樓閣的雄偉使整個建築具有堅固城堡的特點——總之,極為不同的建築思想,卻又統一在一種優雅的內在聯系中。正是這種形式與風格簡直相互矛盾的建築群體漫不經心的配置,清楚地體現出了洛可可藝術的精神。 維爾茨堡大主教府的樓梯廳為巴羅克晚期建築的優雅留下了一個好印象。諾伊曼在這里大手大腳地浪費空間,設計了兩個互相對稱的樓梯廳,但只有其中一個建成。然而,僅只這一個就足以賦予這宏偉的內部空間一種壯觀的氣氛了顫正,並且,這種氣氛又由此傳給了前廳、花園廳和朝覲廳等一系列建築(圖207)。威尼斯人堤埃坡羅在樓梯廳和朝覲廳畫的天頂畫,把建築藝術的魅力發揮到了無可比擬的程度。天花板被600平方米的巨大天頂畫化解為五顏六色的光,它們就像是從敞開的天空射進室內來的。茄鬧悔這天空充滿了光怪陸離的形象,它們巧妙地掩蓋了建築與繪畫的界限(例如,狗就像是站在凸出的橫線飾上)。石膏花飾也擠入了畫中,而畫中的人物則利用他們手上的雕塑物品佔有建築空間。憑借著這種幻覺手法,實現了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的完全統一。
編輯本段藝術概念
意義與背景
洛可可藝術(Rococo art)是法國十八世紀的藝術樣式,發端於路易十四(1643~1715)時代晚期,流行於路易十五(1715~1774)時代,風格纖巧、精美、浮華、繁瑣,又稱「路易十五式」。 洛可可藝術風格是繼巴洛克藝術風格之後,發源於法國並很快遍及歐洲的一種藝術樣式。開始是指用貝殼、石塊等建造的岩狀砌石,源於中國的假山,玲瓏剔透,華麗雕琢的藝術趣味,後指具有貝殼紋樣曲線的主題,成為以室內裝飾為主體的樣式名稱。洛可可特點是室內裝飾和傢具造型上凸起的貝殼紋樣曲線和莨苕葉呈鋸齒狀的葉子, C形、S形和渦旋狀曲線紋飾蜿蜒反復。創造出一種非對稱的、富有動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纖細、輕巧、華麗繁復的裝飾樣式。巴洛克那洋溢的生氣、莊重的量感和男性的尊大感,都被洗練的舉止和風流的游戲般的情調,以及艷麗而纖弱柔和的女性風格所取代。如果說17世紀的巴洛克風服飾是以男性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宮廷為舞台展開的奇特裝束,與此相對,18世紀的洛可可風服飾則是以女性為中心,以沙龍為舞台展開的優雅樣式。 十八世紀被看成是「理性的時代」或「啟蒙運動」的時代,哲學家從過去假設上帝存在進而推論所有事物的工作,轉換為依據實驗和觀察的理性方法去推論世間的萬象,幾乎將神學從哲學中剔除彎和,選擇傾向世俗的路線,趣味從注重高尚的教化轉向尋求輕浮的快感。藝術的風格,在音樂家莫札特、海頓,文學家蒲伯、愛迪生、伏爾泰,畫家華鐸、康斯博羅中,貫穿著一種共同主題,它把理性與優美趣味同輕松、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來。 路易十四常在凡爾賽宮開各種舞會,藉著繁瑣的禮儀與無意義的職務折騰貴族們,再以富麗堂皇的宮廷裝飾營造悠閑的環境,有利搞風流韻事,以便消耗貴族們的精力,使他們無暇去策劃造反。因此藝術家授命編造一種理想生活的極樂世界情景,其唯一的目的是塑造出一個悠閑的、實際上是懶惰的社會快樂。 洛可可是相對於路易十四時代那種盛大、庄嚴的古典主義藝術的,這種變化和法國貴族階層的衰落,與啟蒙運動的自由探索精神(幾乎取代宗教信仰),及中產階級的日漸興盛有關。 洛可可在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中國藝術的影響,特別是在庭園設計室內設計、絲織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國人物小陶瓷》,麥爾,德國,1768)。由於當時法國藝術取得歐洲的中心地位,所以洛可可藝術的影響也遍及歐洲各國。 洛可可藝術的繁瑣風格和中國清代藝術相類似,是中西封建歷史即將結束的共同徵兆。
詞源與含義
從詞源來看,rococo 一詞與法語rocaille(岩狀飾物)相關。早在17世紀,法語rocaille 一詞常用以稱謂岩洞,(也有一說即文藝復興時代傳到義大利的中國假山設計),和庭園中的貝殼細工,travail de rocaille (岩狀工藝)為 travail 的同意語。洛可可即由「岩狀工藝」和「貝殼工藝」引伸而來,指室內裝飾、建築到繪畫、雕刻以至傢具、陶瓷、染織、服裝等各方面的一種流行藝術風格。 洛可可的另一種解釋初見於《法蘭西大學院詞典》,指為「路易十四至路易十五早期奇異的裝飾、風格和設計」。有人將「洛可可」與義大利「巴洛克」相關連,把這種「奇異的」洛可可風格看作是巴洛克風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頹廢階段。
洛可可藝術的特質
①曲線趣味,常用C形、S形、漩渦形等曲線為造形的裝飾效果。 ②構圖非對稱法則,而是帶有輕快、優雅的運動感。 ③色澤柔和、艷麗、輕快,給人輕松舒適感。 ④崇尚經過人工修飾的「自然」。 ⑤人物意匠上的諧謔性、飄逸性,表現各種不同的愛,如浪漫的愛、性愛、母愛等。
編輯本段文學
洛可可文學以輕松的文體大量出現,並著力於表現人的情感,尤其是愛情的魅力。經常將現實世界擴大或縮小後加以描寫,或者以鏡中像的方式折射現實。比如伏爾泰的《小大人》、勒薩日的《吉爾·布拉斯》。這個時期的作家還酷愛寫游記式作品,讓主人公在游歷中學習人生、了解世界。 洛可可文學產生了強烈刺激人們感官和心智的效果,刻意描寫與現實相悖的事物,以反諷手法引入革新觀念,打破現存秩序和規范,追求自然、理性、平衡的新世界。
編輯本段雕塑
從維爾茨堡的實例可以清楚看出,在巴羅克晚期要明確地區分建築和雕塑是頗不容易的,因為雕塑起裝飾作用,是統一在建築藝術品的整體范圍之內的。有時,它也會反過來起到賦予建築物審美意義的作用,就像韋爾頓堡修道院教堂那樣(圖208)。在這里,建築方案是讓聖喬治祭壇處於「適宜的光線之中」。出於這個理由,建築師科斯米斯·達米安·阿薩姆只讓教徒大廳有較暗的光線,而且用一個巨大的上部建築遮住祭壇,從而使教徒處於神秘的幽暗之中。但是,他在祭壇後面的廳里開了 洛可可藝術建築
個很大的窗戶,讓耀眼奪目的光線從窗戶涌進來,直達中堂。而他的兄弟埃吉德·奎林·阿薩姆則在這個熠熠閃耀的光源中心安放了聖喬治的騎馬立像,從後面間接給塑像以效果顯著的光線。這位聖徒在祭壇的檯子上就像一個超凡的幻像,周圍是神聖的光輝,給處於黑暗中的塵世以救助和光明。一個宗教事件在這里變成了熱鬧的戲劇表演,恰與當時的劇院相類似,因為劇院也在演出敘述超凡故事的戲劇。 巴羅克晚期雕塑藝術的戲劇特點還可以用當時採用的材料來證明。因為一切都是針對感性效果和令人眼花繚亂的第一印象的,所以不是選用砂岩或大理石,而是採用質地較差的材料,如大理石膏(把碾細的彩色砂岩與石膏混合,再澆制並磨光),或者木頭,然後再給木頭塗上一層模擬石頭的顏色。這種塑像不能仔細觀賞,也就是說要起一定的蒙蔽作用,就好像舞台上的布景那樣。
編輯本段繪畫
綜述
無拘無束地盡情戲耍的樂趣,擺脫一切思索而獲得感官快樂的樂趣,在這個時期的繪畫中得到了或許是最完美的表現,因為它不需要理性的協助就能直接使眼睛感到滿意和愉悅。由於有了洛可可瀟灑風雅的繪畫,早在「為藝術而藝術」這一概念形成很久之前,我們就見到了一種需要由其自身而不是由其內容來評價的藝術。 這種輕松愉快在華托的新畫種中表現得最為完美,因而使他獲得了學院特意為他創造的「風流慶典大師」的頭銜。他的作品主要有《發舟西苔島》,西苔島是一個崇拜愛情女神阿佛洛狄忒的希臘島嶼。它就像游園會上的一場超脫塵世的表演,正如當時在貴族府邸里流行的那樣。在愛情島那閃耀著希望之光的遠景前面,戀人們的隊列在一種飽和的溫暖色彩當中移動,使人與自然超出朦朧的輪廓相聚,踏上一隻周圍有小愛神盤旋的、揚著玫瑰紅色船帆的金色小船里。男士們殷勤風雅,女士們身著絲綢衣裙,儀態萬方,還有那種求愛、矜持和順從的表情之嫵媚,這一切都賦予周圍景緻以遠離塵囂的寧靜和詩意的氣氛,從而體驗到人的最溫柔的情感。這是一個外表優雅的世界,與宮廷的現實毫無關系,藝術家並不想向觀賞者隱諱這點。因為正如他的畫面上的演員都是那個時代的社會的理想人物一樣,景色也是一塊只能夢想出來的樂土,正像在溫馨、明亮的色調中自然形態失去了其真實性,而化為純繪畫的結構那樣。 半個世紀以後,就像華托所了解的那樣,在弗拉戈納爾那裡,這永遠也唱不完的愛情詩演變成了一場淺顯的愛情游戲。鞦韆上的那位女士——據說是一位富有的男爵的戀人——代表了18世紀的婦女普遍喜愛扮演的一個角色:在與她的多情戀人演出的二重唱中,飾演嬌小玲瓏、賣弄風情 洛可可藝術
的牧羊女。一幅奇妙的公園景色,在淺淡的色調中像布景似的不真實,是這首田園小詩發生的地點,散發出一種天真爛漫的氣息,可是又不無刺激。女士是那種既天真又成熟的類型,正是洛可可風格崇尚的類型,善於以巧妙的天真來實現自己的目的。在這兒,鞦韆能使她不受直接的糾纏,這種感覺鼓勵她極盡賣弄風情之能事。她毫不在意地讓她的寬大裙衫飄舞,讓戀人見到迷人的情景。依然不大明確的是:那隻興高采烈地高高盪起的鞋到底是對著誰的呢?是那位男士還是那位被牽扯進來的小愛神塑像?在背景上還有第三個演員,他負責推鞦韆——那麼,他是一場三角戀愛的參與者嗎? 但是,洛可可風格這種無憂無慮的、往往顯得輕佻的舉動,在繪畫中不只是得到了欽佩與認可,它有時也引起了對這個社會進行批評的意見。英國人威廉·荷加斯就是這樣。他以一系列既是諷刺又是譴責的漫畫抨擊了他那個時代的傷風敗俗。它們得到了公眾的喜愛,但並不是由於其社會批評和道德教育的目標,而是由於那種寫實的幽默的表現方式。因此,這種抗議對相關的人和事並沒有什麼效果,只有革命才會對這種譴責作出評判。 我們從現代的角度審視18世紀的洛可可藝術,應該說蓬帕杜夫人是那些喜歡豪華風格者的代表人和組織者,有「眾望所歸」的特徵。所以,才有洛可可風格作品出現後在貴族引起「共鳴」的時尚。也可以說,貴族們崇尚華麗的風氣,誘發了洛可可藝術。當時上層社會的男男女女無不熱心並親自參加工藝活動,以至於這些舉動有的達到令人譏笑和荒誕不經的地步。16世紀,當衰敗的瓦盧瓦王的國王查理九世答應送給西班牙國王一支他親自製作的槍時,那位西班牙大使為之驚詫不已。18世紀,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成天抱怨她的丈夫沉湎在他的作坊中,甚至無暇顧及妻子,路易十六在他的作坊中潛心鑽研的是鍾和鎖的奧秘。在這兩例中我們似乎瞥見了那些把命運強加於他們身上的角色不相適應的悲劇性人們。這些人在體力勞動中發現了一個聊以自慰的世外桃源。但這對於不理朝政的帝王來說卻是不祥之兆。 風靡一時的奇想多變的洛可可風格隨著蓬帕杜夫人的亡故而終止,被路易十五另一情婦杜巴利夫人倡導的新古典主義而取代。但是,洛可可風格的璀璨之處,自有它超時代藝術生命力所在,現代人都公認它是19世紀下葉新藝術運動的前奏。而那些倖存的藝術精品,至今還散發著光芒,並向人們述說著那個歲月的時尚和人們不知道的故事。
法國洛可可繪畫
洛可可風格的繪畫以上流社會男女的享樂生活為對象,描寫全裸或半裸的婦女和精美華麗的裝飾,配以天堂般的自然景色或異鄉風景(如威尼斯、羅馬)奇物(向日葵、玉米等)。它一方面不免浮華做作,缺乏對於神聖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卻以法國式的輕快優雅使畫面完全擺脫了宗教的題材。愉悅親切、舒適豪華的場景取代了聖徒痛苦的殉難。
著名畫家如
華鐸(A.Watteau, 1684~1721),路易十五時代的宮廷畫家,他的畫看來如夢一般的生活情景,令人嚮往,產生愉快之感,紳士淑女們在森林中嬉戲、野餐,人物表情顯得優雅。其風俗畫畫風即所謂的「野宴」,被譽為「繪畫中的莫扎特」。代表作《到西西瑞島朝聖》(1717,巴黎羅浮宮)、《小丑》(約1718,巴黎羅浮宮)。 布雪( Boucher, 1703~1770),專長在「牧歌」和「神話」為題材的繪畫,十足的貴族趣味,是隨侍國王的首席畫家,龐芭杜夫人(路易十五的情婦)的繪畫老師。代表作如《黛安娜入浴》(1742,巴黎羅浮宮)、《棕發女奴》(約1743,巴黎羅浮宮)、《龐芭杜夫人》(1756,慕尼黑老繪畫館)。 弗拉哥納爾(J.H.Fragonard,1732~1806),以華麗的沙龍生活為樂,以當代風俗為主作畫,用輕快的筆觸表現抒情、風雅的誘人畫面,代表作如《閱讀的少女》(1776,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盪鞦韆》(1766,倫敦華萊士藏)。 夏丹( J.B.S.Chardin, 1699~1779),從靜物開始登上畫壇,而擴及人物肖像畫,非宮廷貴族的場景,僅是傳達一般平民單純而有節制的快樂,善於以沈著、樸素的色彩描繪以市民生活為題材的風俗畫。代表作
其他
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 讓·安東尼·華多(Jean-Antoine Watteau) 讓·雷諾雷·費拉戈納爾(Jean-Honore Fragonard) 瑞諾茲 (Sir J. Reynolds )創辦皇家美術院「瑞諾茲派」 根茲博羅 (Thomas Gainsborough )「根茲博羅派」 隆尼( G. Romney ) 英國的繪畫 英國到十八世紀才有獨特本國風格的繪畫出現,雖然也採用洛可可樣式,但不大考慮貴族的需要,無論在風俗畫、肖像畫或風景畫上,都能反映英國現實生活和民族思想感情。
著名畫家有
霍加斯(W.Hogarth, 1697~1764),平民畫家,吸取洛可可藝術瀟灑地運用色彩的一面,善於使用近乎諷刺畫的技巧,深刻沈痛地鉤劃出時代的弊病,代表作《流行婚姻:婚後》(1743~45,倫敦國家畫廊),諷刺破落的貴族強迫他們的繼承人同富商女成婚,卻因無感情基礎而產生的悲劇;《捕蝦女》(1745,倫敦國家畫廊),描繪一個性情開朗、富有生氣的瘦弱的貧家姑娘,打破傳統肖像畫以表現庄嚴、高貴氣質為主的樣式。其理論著作《美的分析》,闡述曲線是最美的線條,多方面舉例說明變化與統一法則在藝術中的運用。 雷諾茲(Sir J.Reynolds,1723~92),模仿義大利古典大師的精華,關心高尚的題材,如「史畫」,人物尊貴動人,但不重質感。除為人製作肖像畫外,對神話景象、古代歷史插曲有興趣。他於1768年創立皇家美術學院,要求藝術家如希臘羅馬一樣,也能創造出理想的人體,表達崇高的原則和純潔的美。代表作《高尚的奧古斯都》(1753~54)、《尼麗·厄布來恩》(模特兒畫像,1760 ~62,倫敦華萊士藏)、《海爾閣下》(1788-89,巴黎羅浮宮)。 康斯博羅(T.Gainsborough, 1727~88),受范.戴克影響,繪畫表現不落俗套,膚色、質感技巧成熟,此點勝過雷諾茲。除畫肖像畫外,對風景畫特別有興趣。代表作《安德魯斯夫婦》(1750,倫敦國家畫廊)、《何奧公爵夫人瑪莉》(1760,Iveagh Bequest Kenwood)。
義大利
提埃波羅(G.Tiepolo,1696~1770),十八世紀威尼斯派最突出的代表畫家,他的風格以繼承提香和喬爾喬尼明亮的色彩與柔和的效果為特徵,其作品最大的魅力是人物形象英資勃勃、色彩明快富有感染力。也是最傑出的壁畫家、版畫家和漫畫家,曾應邀到當時歐洲各國為王室作壁畫,最著名的作品是德國費斯堡的天頂壁畫(天花板),此畫充分反映洛可可藝術的漂亮、風雅和輕松的特點,《聖母與握金翅雀的聖嬰》(1760,華盛頓國家美術館)也有相同的格調
編輯本段時裝與傢具
時裝
巴羅克時裝跟樣式主義和西班牙時裝的那種幾何形狀的嚴謹相反,深受生氣勃勃的生命意識影響,這是與建築和造型藝術的情況相同的。輪狀細褶皺領過去曾跟平展的或者襯墊的 洛可可傢具
衣領形成鮮明的對比,而現在不經僵硬地垂下來,後來又乾脆讓平披在肩上的花邊領取代了。帽子都有寬邊,可以按各人的氣質製成寬式、高式或斜式,頭發自由散披。如果缺少天生的頭發,可以用假發。自路易八世起,特別是在法國,假發成了給人印象最深的特徵。那種長假發在頭頂部位蓬鬆鬈曲,然後分為兩翼垂至肩上和胸前。 男裝仍繼續採用那種下擺寬松的上衣,也可以緊貼腰身縫制。衣袖為花邊袖口,或者是只有胳臂四分之三那麼長的短袖,露出裡面的鑲了花邊的襯衫。褲子呈袋狀寬松地垂至長襪處,在那兒用玫瑰花飾帶子系起來。1675年前後,男裝出現了迄今仍然流行的三件套。上衣演變為長至膝蓋的坎肩,外面再套裝飾頗多的緊貼腰身縫制的外套,褲子是細長至膝的短褲,下面是絲織長襪和帶扣襻的鞋子。 巴羅克女裝放棄了西班牙鍾式裙那種幾何形狀的嚴謹,可是保留了寬大的髖部和緊身的胸衣。在一條顏色不同的襯裙外面,套鍾形的長裙,大多在前面打褶襇,身後拖著裙 洛可可藝術
裾。洛可可女裝變得愛賣弄風情,有褶襇、荷葉邊、隨意的花邊和隆起的襯裙。一種穹頂形的鯨骨圈取代了古老的鍾式裙,造成了巴羅克晚期那種典型的女性剪影效果,從過於寬大的裙子到瘦削的肩膀,再到發型高聳的頭部,整個人顯現出一個圓錐形。
傢具
傢具在巴羅克時期增加了沙發床、寫字台、壁桌、抽屜櫃(老式抽屜櫃的一種改進型)和軟墊靠背椅等品種。跟當時的所有傢具一樣,軟墊靠背椅既穩且重,有一個向後傾的靠背,在雕花的有棱椅腿(不再旋削成圓形)之間,有桌子上普遍有的那種X形或H形的撐條。市民的巴羅克傢具愛用天然木料(實心的或者貼面的),而貴族用的傢具則往往要鍍金,顯得很華貴。 洛可可傢具從其裝飾形式的新思想出發,特點是把截為弧形發展到平面的拱形。圓角、斜棱和富於想像力的細線紋飾使得傢具顯得不笨重。各個部分擺脫了歷來遵循的結構劃分而結合成裝飾生動的整體。呆板的欄桿柱式桌腿演變成了「牝鹿腿」。面板上鑲嵌了鍍金的銅件以及用不同顏色的上等木料加工而成的雕飾,如槭木、桃花心木、烏檀木和花梨木等等。伴隨著路易十五時代的終結,這種有史以來最華麗、最風行的傢具風格才告結束。 隨著潮流的不斷突破演繹,復古成了近年來最熱門的話題,隨而來之的是洛可可風格被沿用到傢具上,其中以詩尼曼推出的洛可可系列為代表,詩尼曼整體衣櫃將洛可可藝術融入傢具之中,無論是飽滿圓潤的曲線造型,還是歐式宮廷裝飾的精雕細琢,無不極力塑造優雅、低調的新古典風格,用溫暖和華貴掀開新季節的篇章。據介紹,這種新型衣櫃採用優質中密度纖維板,結構緊密,木質均勻細膩,以工匠純手工勾勒出線 洛可可傢具
條優雅流暢的洛可可古典花卉圖案,再經過特殊工藝加工製作,才造就出這獨一無二的花藝紋理。其主推的兩款顏色——蝶雪之戀是柔和典雅的珍珠白,酒色魅惑是純凈嫵媚的玫瑰紅,在優雅之中盡顯女性細膩嬌柔之色。 洛可可雕花系列——典雅白 覓一處聖潔的境地,尋一段經典的愛情。她們從百年前走來,帶著美麗的傳說,跨越時空的隧道,化作蝶,開成花,融為雪,零落塵凡,裝飾著現代都市人的生活空間,將純潔神聖的愛情故事代代相頌……以珍珠白為基調,飾以古典鍍金把手的蝶雪之戀,搭配歐式古典、簡歐、田園及女性主義風格的居室,輕易營造滿屋浪漫風情,柔情片片。 洛可可雕花系列——魅力紅 洛可可傢具
幾處零散的花瓣,泛著酒後的紅暈,帶著靦腆的微笑,從百年前的歐式宮廷中輕盈地走來,褪去了年幼的稚嫩,煥發出低調而冷艷的成熟風韻,帶著絲絲風情的誘惑……嫵媚的色調如同最上等的紅酒,馥郁芬芳,熏人慾醉,再加上簡潔流暢的線條和精緻細膩的雕花,讓它能適合於大多數風格的空間。
編輯本段建築
風格
洛可可風格反映了法國路易十五時代宮廷貴族的生活趣味,追求纖巧、精美又浮華、繁瑣,別稱為「路易十五式」,一度風靡歐洲。洛可可風格的裝飾多用自然題材作曲線,如卷渦、波狀和渾圓體;色彩嬌艷、光澤閃爍,象牙白和金黃是其流行色;經常使用玻璃鏡、水晶燈強化效果。洛可可風格裝飾的代表作是尚蒂依小城堡的親王沙龍(1722,讓·奧貝爾設計)、巴黎蘇比斯飯店的沙龍(1732,熱爾曼·博夫朗設計)和德國波茨坦無愁宮。而這種建築風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蘇俾士府邸公主沙龍和凡爾賽宮的王後居室。 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倡導者是蓬帕杜夫人,她不僅參與軍事外交事務,還以文化「保護人」身份,左右著當時的藝術風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讓娜·安托瓦內特·普瓦松,出生於巴黎的一個金融投機商家庭,後被路易十五封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導下,產生了洛可可藝術風格,使17世紀太陽王照耀下有盛世氣象的雕刻風格,被18世紀這位貴婦纖纖細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特點
洛可可建築風格的特點是:室內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傢具也非常精緻而偏於繁瑣,不像巴洛克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艷。德國南部和奧地利洛可可建築的內部空間顯得非常復雜。 洛可可裝飾的特點是:細膩柔媚,常常採用不對稱手法,喜歡用弧線和 S形線,尤其愛用貝殼、旋渦、山石作為裝飾題材,卷草舒花,纏綿盤曲,連成一體。天花和牆面有時以弧面相連,轉角處布置壁畫。 為了模仿自然形態,室內建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對稱形狀,變化萬千,但有時流於矯揉造作。室內牆麵粉刷,愛用嫩綠、粉紅、玫瑰紅等鮮艷的淺色調,線腳大多用金色。室內護壁板有時用木板,有時作成精緻的框格,框內四周有一圈花邊,中間常襯以淺色東方織錦。
代表作品
波夫朗( G.Boffrand , 1667~1754),巴黎《蘇比茲宅邸》 (1736-9,例如內部的公主大廳)。 德國費斯堡(Wurzburg)住宅內的《凱瑟大聽》(Kaisersaal,1749~1754),由建築師諾曼(B.Neumann,1687~1745)領導興建,提埃波羅(G.Tiepolo,1696~1770)負責裝飾天花板上的繪畫(1753)。 丹麥皇宮.中國的圓明園也是標準的洛可可建築。
編輯本段音樂
洛可可為法語 rococo 的音譯,此詞源於法語 ro- caille(貝殼工藝)。是指17世紀後期~18世紀中期的歐洲、主要是法國音樂作品中的一種趣味、一種風格。它並未形成一個流派,更談不上在音樂史上有個洛可可時期。17世紀後期,法國的建築藝術和裝飾藝術產生了一種線條繁復、裝飾富麗、精緻典雅的風格,人們以「洛可可」稱之。洛可可風格也在17、18世紀的法國音樂作品中發生影響,但遠不如在造型藝術上那樣顯著。法國作曲家F.庫普蘭所作、深受國王路易十四欣賞的許多室內樂和哈普西科德曲,多玲瓏纖巧,裝飾華麗,與當時的建築式樣、室內修飾以至於傢具構成等各方面在風格上頗有共同之處,這些作品常被認為是洛可可風格在音樂上的早期反映。法國作曲家 L.-C.達坎所作的許多哈普西科德曲也多帶著洛可可色彩,特別是命名為《杜鵑》的更為典型。法國作曲家 J.-P.拉莫所作的許多芭蕾舞曲,以和聲手法新穎著稱,在風格上也屬於洛可可一類。 洛可可風格迅速地由法國流傳至歐洲各國。在德國,G.F.亨德爾和巴赫等一代人的某些作品中,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如亨德爾的《彌賽亞》中一些裝飾富麗的復調寫法,J.S.巴赫的《勃蘭登堡協奏曲》中某些變化多端的片段甚至在J.海頓和W.A.莫扎特的一些逗人喜愛的輕松小品中,有時也還存在著洛可可的餘音。 義大利作曲家D.斯卡拉蒂留下的 600多首哈普西科德曲都非常精緻,裝飾富麗,是具有明顯的洛可可風格的作品。這種風格延續至18世紀路易十五時代達到高潮,18世紀後期逐漸消亡。

4. 「京圈丑角」馮褲子背後的大佬和商業帝國

01

1964年,流著黃鼻涕的 馮小剛 在北京胡同口,看著父親越走越遠。

在這之後,馮小剛只能和母親、姐姐相依為命。

體弱多病的母親,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就為賺幾個工錢。

在食不果腹的年代,母親還惦記著讓馮小剛學畫畫,將來好出人頭地。

馮小剛倒是有這天賦,畫得比同學都要好。

要是馮小剛一直畫下去,或許這個世界上就多了一個畫家。

只可惜,老天爺偏偏給他賞了另外一碗飯。

1977年,馮小剛高中畢業,眼看著考大學無望,他索性去 參軍

到了部隊,領導發現他會畫畫,就把他調到了 美術組 ,負責舞台的布景。

在那巨大鏤空的穹頂下,馮小剛拉吊桿就拉了好幾年。

那時候,美術組的樓上住著 舞蹈隊的女兵

這些女兵練完舞後,都會扎堆進澡堂。

從澡堂處理,她們一個個露出修長的頸項,濕漉漉的長發還散發著洗發水的香味。

那個畫面,可把馮小剛饞壞了。

為了和姑娘們打個照面,他總是掐著點拿著飯盆去食堂,結果,一天跑三回才能偶遇一次。

但就算遇到了,馮小剛也不敢上前搭訕。

一口齙牙又窮得叮當響,哪個姑娘能看上他呢。

自卑的馮小剛,只能將這些鮮艷欲滴的姑娘悄悄裝進心裡。

1984年,部隊精簡整編,馮小剛面臨 退伍轉業

去北京城建開發總公司報道前一晚,躺在床上的馮小剛心如刀絞。

他從衣櫃里拿出軍裝,整整齊齊地穿戴上,給母親敬了個禮。

那個晚上,馮小剛沒捨得脫掉軍裝,也沒合眼,硬是抽了一晚上的煙。

多年後,這份遺憾和不舍會被馮小剛拍成一部《芳華》。

轉業後的馮小剛,天天不是畫黑板報,就是拉橫幅。

渾渾噩噩的日子,讓馮小剛迫切想要尋找出路。

沒想到,他很快就巴結上了一個貴人。


02

那一年,馮小剛被一個叫 王小平 的姑娘勾了魂。

這個明眸皓齒的姑娘,抽起煙來,那叫一個颯。

很快,馮小剛就四處打聽,准備進攻。

當時,他有個朋友剛好和王小平是同事。

好傢伙,朋友一聽就讓馮小剛打消念頭, 那可是鄭曉龍的女朋友。

那時候的鄭曉龍,正是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的副主任,加上又是大院子弟,整個北京胡同沒人不知道他的。

馮小剛嗅到了機會,不追姑娘,改「追」鄭曉龍了。

向來會耍嘴皮子的馮小剛,倒是把鄭曉龍哄得服服帖帖。

那段日子,只見馮小剛跟在鄭曉龍身後,又是端茶倒水,又是提包開車。

要是得閑了,就和鄭曉龍談人生,聊夢想,好不暢快。

但還沒等馮小剛從鄭曉龍身上撈到什麼好處,他又撞上了桃花運。

當年,一個叫 張娣 的女護士,到馮小剛的公司探望自己的表妹夫。

結果,馮小剛一眼就相中了她,還畫了兩幅畫表明心跡。

很快,在馮小剛的甜言蜜語和幾兩才華的攻勢下,張娣就把他帶回家見父母了。

父母一看這人長得跟個猴一樣,又是搞藝術的,家裡還有個癱瘓的老母親,他們死活不同意,但張娣卻鐵了心。

就這樣,馮小剛興高采烈地把張娣娶回了家。

在那個四十平的小屋裡,馮小剛許著一生一世的諾言。

張娣怎麼也不會想到,將來有個叫 徐帆 的姑娘會闖入他們的婚姻。

彼時的徐帆還在武漢學習話劇表演,距離她和馮小剛的緣分,還差一個 王志文 的距離。

這時候的馮小剛,有了張娣幫他打理後方,他可以放心往上爬了。


03

1985年,張藝謀在電影《一個和八個》展現出了過人的攝影才華,陳凱歌憑借《黃土地》拿了大獎,而另一邊的馮小剛還在打雜。

不過,在鄭曉龍的提攜下,他打雜的地方換到了 北京電視藝術中心。

在這里,沒人把馮小剛當回事。

但馮小剛卻自得其樂,好得一隻腳踏進了影視圈。

這一年,導演尤小剛正在籌拍《凱旋在子夜》,剛好需要一個剛出場就被擊斃的越南兵。

當時,有人揶揄馮小剛長得像越南人,演這個角色很合適。

沒想到,在陣陣譏諷中,馮小剛居然真的客串了一把。

一邊的鄭曉龍見馮小剛能屈能伸,就把他帶進了 《大林蟒》 的劇組。

在那裡,馮小剛閑得發慌,琢磨著怎麼才能熬出頭。

很快,上帝又給他送了一個貴人。

當年,王朔和沈旭佳打得火熱,情到濃時,兩人合寫了一本中篇小說《浮出海面》。

書剛寫完,王朔就率先送了一本給發小鄭曉龍。

王朔的文字向來詼諧幽默,讓鄭曉龍讀得咯咯直笑。

就這樣,從鄭曉龍的笑聲中,馮小剛聽到了王朔二字。

隱約嗅到機遇的馮小剛,一口氣讀完了王朔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當時,這本書讓王朔遭受了不少口水戰,但馮小剛卻喜歡得不行。

為了讓鄭曉龍牽線王朔,馮小剛沒少下功夫。

1986年,鄭曉龍終於帶著王朔敲開了馮小剛的門。

那天,馮小剛親自下廚,為王朔做了醬豬蹄和椒麻雞絲。

不過,王朔沒記住菜的味道,倒是被馮小剛捧得臉紅一陣白一陣。

此後,馮小剛跟在王朔身後,在一聲聲「王老師」,他成功拿到了京圈的入場券。

但是,這個圈子可沒那麼好混,馮小剛要吃的苦頭還在後面。


04

那幾年,馮小剛依然跟在鄭曉龍身後打雜,還得抽空對王朔溜須拍馬。

王朔的好兄弟葉京對馮小剛十分不屑,看著他瘦得像個竹竿,從遠處看他走路,就像飄著一條褲子。

於是,「馮褲子」三個字,成了馮小剛身上撕不掉的標簽。

後來,葉京還以馮小剛為原型,寫了個角色。

1990年,鄭曉龍和趙寶剛合拍的 《渴望》 爆紅,播出時段連犯罪率都下降了。

而王朔的小說也接連被搬上熒幕,名利雙收,財源滾滾。

這時候,王朔已經攛掇馬未都,喊來了莫言、海岩等人,成立了 「海馬影視創作中心」。

為了讓《渴望》的影棚得到二次利用,這一行人開始創作《編輯部的故事》。

結果,這個故事好不容易寫完,正要開拍時, 劇本卻怎麼也找不到了

一時間,鄭曉龍和王朔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說要重新創作吧,又要花費不少的人力和精力,馬未都等人怎麼也不同意。

就在大家不知所措時,馮小剛站出來了,他斬釘截鐵地說: 我能復原劇本!

當時的馮小剛,早已將王朔的風格研究得透透的。

果然,沒過多久,馮小剛交出了完整的劇本。

鄭曉龍一看和原版不相上下,立馬對馮小剛刮目相看。

於是,鄭曉龍把這部劇的主題曲和插曲的詞,都交給了他。

更絕的是,馮小剛憑借那張三寸不爛之舌,將葛優挖了過來。

最終,這部劇火遍大江南北,馮小剛算是徹底翻身了。

很快,鄭曉龍又讓馮小剛參與《遭遇激情》的編劇,沒想到,馮小剛踢開了金雞獎的大門。

到這里,屬於馮小剛的時代要來了。


05

1992年,王朔一邊死磕劇本,一邊到北電獵艷。

結果,18歲的 徐靜蕾 闖入了他的後宮。

與此同時,張藝謀顧不得糟糠之妻,和鞏俐一起磨刀霍霍打江山。

而陳凱歌和洪晃離了婚,又掉進了倪萍的溫柔鄉。

看著這些大佬新歡舊愛,日子好不快活,馮小剛也坐不住了。

這一年,他寫完《大撒把》的劇本,四處尋找合適的女主角,剛好碰到前來試戲的徐帆。

24歲的徐帆,剛和王志文分手,那張憂郁的小臉,看得馮小剛直流口水。

在劇組的朝夕相處後,馮小剛火速對徐帆發起進攻,奈何連連戰敗。

最後,還是在王朔的助推下,馮小剛才拿下徐帆。

狗血的是,當時,張娣為馮小剛生下孩子還不到一年。

張娣看著馮小剛夜夜不歸,倒也不吵不鬧,覺得他玩夠了就會回家。

她怎麼也沒想到,馮小剛會被徐帆吃得死死的。

就在馮小剛享受齊人之福時,又一個彩蛋砸到了他頭上。

那時候,出國念書和淘金,是 社會 的主旋律。

嗅到商機的鄭曉龍,籌備起了 《北京人在紐約》。

資金不夠怎麼辦,他拉上馮小剛,一起向銀行貸款150萬美元。

馮小剛也是狠人,揣著這些錢,就跟著鄭曉龍去 美國 了。

鄭曉龍看馮小剛這么拼,索性邀請他一起執導。

但很多人不服氣,馮小剛就一打雜的,憑什麼當導演。

直到王朔站出來力挺,才平息眾怒。

最終,這部劇拿下3個大獎,為馮小剛的導演之路打響了第一槍。


06

1993年,馮小剛拉上王朔和製片人彭曉林,一起開了家「 好夢公司 」。

投資金額10萬,旗下員工為0,但王朔放出狠話: 只要公司發展起來,賣出三分之一的股份,就是上千萬。

當年的影視公司,猶如風口上的豬。

果然,沒過多久,就有大佬想要收購他們公司。

就在馮小剛等著數錢時,這個大佬突然消失了。

「好夢」三人備受打擊,決定自己干一番事業。

沒有資金怎麼辦?

馮小剛靈機一動,搞了個隆重的開業儀式。

王朔利用自己的知名度,把圈裡的大腕都邀請了過來, 收割了一筆不菲的「份子錢」。

很快,馮小剛就開始寫劇本,結果閉關十幾天,硬是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王朔看著馮小剛那張苦瓜臉,把自己的 《永失我愛》和《空中小姐》 扔給了他。

經過王朔一點撥,馮小剛把這兩本小說雜糅成了電影,還喊來了徐帆坐陣。

不過,這部電影沒能激起什麼水花,倒是讓馮小剛真的入了圈。

後來,站在王朔的肩膀上,馮小剛又拍了《一地雞毛》《冤家父子》,算是讓好夢公司站穩腳跟了。

但好景不長,又一場風波悄然而至。

1997年,王朔的文學被口誅筆伐,讓他一夜從神壇跌落。

只要和他相關的影視作品,全部過不了審。

心灰意冷的王朔,只能前往美國避風頭。

臨走前,他語重心長地和馮小剛說:「我的小說,你該用就用,但不要署我的名了。」

這時候的馮小剛,模仿港台,做起了賀歲片。

很快,他就將王朔的 《你不是俗人》改編成了《甲方乙方》

最終,這部電影大賣,3600萬的票房把馮小剛砸暈了。

當然,電影的功勞簿上,沒了王朔的名字。

不過,馮小剛也沒那麼混蛋,看著落魄不堪的王朔, 還是送去了5萬的稿費。

這一送,徹底把王朔得罪了。

王朔倒不是嫌錢少, 而是看不上馮小剛身上的銅臭味。

就這樣,王朔和馮小剛漸行漸遠,好夢公司也關門大吉了。

失去了王朔這座靠山,馮小剛一邊用馮氏喜劇賀歲片建立商業帝國,一邊又勾搭上了劉震雲和劉恆等人。

這時,如日中天的馮小剛,又幹了件大事。


07

1999年,馮小剛和徐帆已經在一起7年了,再不結婚就要散了。

「重情重義」的馮小剛,果斷和張娣離了婚, 轉身就把徐帆娶進了門。

32歲的徐帆不會想到,張娣的下場,也會是自己日後的寫照。

這一年,在廣告業做得風生水起的 王中軍 ,看好了影視投資這塊肥肉。

於是,他拉著王中磊,准備找合夥人。

很快,這兩兄弟就盯上了姜文、陳凱歌和馮小剛。

當年,姜文的《鬼子來了》被封殺,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罵聲一片,唯有馮小剛的《沒完沒了》收獲頗豐。

2000年,王氏兄弟前腳成立了華誼,王京花後腳就帶著陳道明、劉嘉玲、夏雨等人入駐了。

流量有了,就差轉化成錢了。

這時候的馮小剛,為了抱緊華誼這顆大樹,他又想到了好兄弟王朔,准備把《過著狼狽的生活》改編一下。

但王朔可不願再和他同流合污,索性閉門不見。

這可把馮小剛急壞了,他只能放低姿態去求 葉京。

最終,在葉京的牽線下,王朔才鬆了口。

後來,《一聲嘆息》賣了3000萬票房,馮小剛成功搭上了華誼的船。

但這艘船可沒那麼好坐,一個巨大的陷阱還在等著馮小剛。

此後幾年,馮小剛從《手機》《大腕》到《天下無賊》《夜宴》,幫華誼賺得盆滿缽滿。

或許是操勞過度,馮小剛身上的白癜風斑越來越明顯。

但他就是戒不了酒,日夜擔憂的徐帆,索性領養個女兒防範於未然。

2009年,王朔勾搭上了王子文,馮小剛也緊隨其後, 和主持人沈星傳出了緋聞。

就在「夜宿門」鬧得滿城風雨時,馮小剛又出事了。

這一年,近百名編劇炮轟馮小剛在《集結號》中署名不當, 那句「一些導演沒有當大哥的意識」把馮小剛的臉打得生疼。

不過,馮小剛懶理這些言論,他正在醞釀一個大計。

那時候,《非誠勿擾》大賣的同時,馮小剛和華誼的合約也到期了。

於是,他就尋思著自己出來單干,還拉上了 張國立。

結果,這兩人被投資人坑慘了。

張國立一頭扎進了這個大坑,而馮小剛卻回到了華誼的懷抱, 還拿到了3%的股權。

為表忠心,他又向華誼獻上了《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私人訂制》。

但在資本的江湖,馮小剛還是太嫩了。

2015年,華誼收購了馮小剛的「東陽美拉」,還簽下了對賭協議。

信心滿滿的馮小剛,怎麼也不會想到,屬於自己的時代悄悄過去了。

此後幾年,他的《芳華》《手機2》《只有芸知道》,宣傳力度不小,票房卻不佳。

期間還碰上了小崔,惹了一身騷。

更令他絕望的是,如日中天的華誼,也日漸萎靡。

在影視業的寒冬中,馮小剛尋思著追隨時代的潮流,拍一部網劇來玩玩。

於是, 《北轍南轅》應運而生 ,馮小剛還喊來宋丹丹、黃渤等大咖來客串。

有意思的是,如此巨大的陣容,換來的是4.7的評分。

63歲的馮小剛,用力詮釋著市井小民的「接地氣」,卻成了另一部《小時代》。

回望馮小剛這30年的電影路,從一窮二白的馮褲子走到京圈大咖的位置,著實下了狠功夫。

葉京曾奚落馮小剛是一個很會利用別人的丑角。

從鄭曉龍到王朔,馮小剛的確沒少吸他們的血。

這種能力成就了馮小剛,也讓他墜入無邊的深淵。

不得不說,馮小剛真的老了,老得只剩資源和傲慢。

5. 12幅世界名畫。。。誰知道

弗美爾《倒牛奶的女僕》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5%B9%C5%A3%C4%CC%B5%C4%C5%AE%C6%CD&in=21384&cl=2&cm=1&sc=0&lm=-1&pn=2&rn=1&di=148798881&ln=12(我不是2級不能post圖片,望見諒)

這一幅《倒牛奶的女僕》作於1685年,構圖不很復雜,輪廓較清晰,環境純朴。將一個簡朴的廚房畫得很有感情,甚至能令不少觀者產生不同的懷舊心理。女傭人是個健壯如牛的村婦,她塞起了胸前圍裙的一角,正忙著准備早餐。左邊牆角有一窗戶,一邊掛著一隻藤籃和一盞馬燈。桌上雜亂地擺著一些食物。所有人和物的質感都很強烈。
弗美爾所生活的年代,是荷蘭獨立後新興市民階層高度發達的時代,而弗美爾所居住的德爾夫特城,據說有「歐洲最清潔的城市」之稱(在丹納的《藝術哲學》里對17世紀荷蘭市民喜愛清潔與有秩序的生活方式作過詳盡的介紹)。我們只要遍覽弗美爾不同時期的風俗畫,就能領略它的這些特點。這幅畫雖然只能見到一戶人家的廚房一角,然而女傭人的隨遇而安的精神面貌,似乎可以給我們提供那個時代人民的普遍心理信息。

凡.高,《向日葵》
《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彷彿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梵谷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梵谷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E8%F3%B8%DF%CF%F2%C8%D5%BF%FB&in=5370&cl=2&cm=1&sc=0&lm=-1&pn=0&rn=1&di=1547592376&ln=422

莫奈《睡蓮》
莫奈在《睡蓮》的畫中竭盡全力描繪水的一切魅力。水照見了世界上一切可能有的色彩。水在莫奈的筆下,完全成為世上所能有的色彩繪出的最奇妙和富麗堂皇的織錦緞。馬奈稱他是「水的拉斐爾」。
在莫奈的《睡蓮》中,與其說他是用色彩表現大自然的水中睡蓮,不如說他是用水中睡蓮表現大自然的色彩。評論家瓦多伊的評價是:「他早期的那些畫沒有一幅能與這些難以置信的水上風景相提並論的,因為這些畫把握了春天,把它留在人間。畫面的水呈淺藍色,有時像金的溶液,在那變化莫測的綠色水面上,反映著天空和池塘岸邊以及在這些倒影上盛開著清淡明亮的睡蓮。在這些畫里存在著一種內在的美,它兼備了造型和理想,使他的畫更接近音樂和詩歌。」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4%AA%C4%CE%CB%AF%C1%AB&in=24752&cl=2&cm=1&sc=0&lm=-1&pn=9&rn=1&di=107280961&ln=385

拉斐爾《雅典學院》
作品簡介 這幅《雅典學院》(1510~1511年作),是以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建的雅典學 院為題,以古代七種自由藝術——即語法、修辭、邏輯、數學、幾何、音樂、天文為 基礎,以表彰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藝術家企圖以回憶歷史上黃金時代的形式, 寄託他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它的主題思想,就是崇拜希臘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 這正是人文主義藝術家自己的宿願。 全畫以縱深展開的高大建築拱門為背景,大廳上匯集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和不 同學派的著名學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當世的名人。他們在自由地討論,情緒熱 烈,好象在舉行什麼典禮,或慶祝某個盛大節日,洋溢著百家爭鳴的氣氛,凝聚著人 類智慧的精華。這座建築物顯然是以布拉曼特設計的聖彼得大教堂為範本的,兩側的 壁龕里,分別供立著智慧女神雅典娜雕像(在右側)和音樂之神阿波羅雕像(在左側 )。中心透視點的層層拱門,直通遙遠的天際,這是一個極其神聖的環境,學者們被 對稱地、然而富有節奏地配置台階兩側,上層台階的人物排成一列,中心是兩位偉大 的學者——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他們似乎邊進行著激烈的爭論,邊向觀眾方向走來。 亞里士多德伸出右手,手掌向下,好象在說明:現實世界才是他的研究課題;柏拉圖 則右手手指向上,表示一切均源於神靈的啟示。這兩個對立的手勢,表達了他們思想 上的原則分歧。其餘的人,眾星托月,有的在注視,有的正在諦聽這兩位老人的談話, 自然地形成幾個小組。 現在再介紹上層台階上的人物:左上方柏拉圖的一側,一個大鬍子老人沉浸在思 考中,蘇格拉底剛轉身向旁人闡述倫理學上的論據,自左向右第五人是個青年軍人, 名叫阿爾西比亞底斯,他的背後有一個人正在招呼走來的兩個青年。右上方亞里士多 德的一側,兩個倚在壁龕牆基前的青年,一個在寫著,一個在思考,另一個黑袍人物 卻孤獨地站著,這3個人與左面的一組,在動勢上是相反的。 台階下面的左側,以坐在地上專注地書寫著的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為中心,一少年 在旁給他扶著木牌,牌上寫的是「和諧」的數目比例圖。在他背後一個老人正在記錄 畢達哥拉斯的論據數,後面那個伸著脖子、頭纏白巾的學者,即是回教學者阿維洛依。 背後稍遠,還有一個頭戴桂冠,胸靠柱基站立的人,他是語法大師伊壁鳩魯。在畢達 哥拉斯前面站立的那個用手指著書中句子的學者,是修辭家聖諾克利特斯,兩人中間 還有一位身穿白色斗篷的金發青年,他面目英俊,表情冷峻,在向觀眾凝視著,被認 為是弗朗西斯柯·德拉·羅斐爾,他是烏爾賓諾未來的大公。 台階下右側一組,中心人物是躬著身子、手執圓規在一塊黑板上給學生演算的幾 何學家歐幾里德(一說是阿基米德),周圍是他的四個學生。這四個人似乎對老師的 講解領悟得不一樣。旁邊那個身穿古代黃袍、頭戴榮譽冠冕、手持天文儀的,是埃及 天文學家托勒密。在爾托勒密的對面,即是畫家拉斐爾的同鄉、建築家布拉曼特(蓄 須的老人),而最邊上那個頭戴白帽的人,正是畫家索多瑪,上面露出半個腦袋、頭 戴深色圓形軟帽的青年,就是畫家拉斐本人。把自己畫進歷史題材內,是當時畫家們 喜用的表現方式,只是拉斐爾留給自己的位置太少了點。 畫中央的台階上,躺著一個孤寂的犬儒學派哲學家第歐根尼。這位學者主張除了 自然需要之外,其他任何東西,包括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無足輕重的,所以他平 時只穿一身破爛衣服,住在一隻木箱里。這個人物在構圖上起了填補空白的作用,他 與右側正往台階上走去的兩個人物相聯系,同時又與左下角那個倚靠在石桌前沉思的 學者赫拉克里特彼此呼應。赫拉克里特形象孤單,據許多學者考證,認為是拉斐爾參 照了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壁畫里的一個預言家聖耶利米的形象的結果。事實上, 這里的許多形象,體格壯健,動作有力,與米開朗基羅的藝術形象頗有聯系。更有意 思的是,柏拉圖的頭像正是畫家以達·芬奇的頭像為範本的,可見拉斐爾對前述這兩 位大藝術家的崇敬心情。 這幅畫的色彩處理也很協調,建築背景全是乳黃色的大理石結構,人物的衣飾有 紅、白、黃、紫、赭等色相交錯。透視法的水平是很高的,它不僅增強了畫面的空間 深遠感,連地面的圖案,拱頂的幾何裝飾結構,都精確到可以用數學來計算。

http://www.artcn.cn/art/yxyy/painting/200611/11819.html

米開朗琪羅《最後的審判》
1535年末,米開朗基羅已年逾六十,教皇仍要他為西斯庭教堂祭壇後面的大牆上繪制壁畫西斯庭教堂天頂畫畫後,教皇興奮異常,根本不顧藝術家年事已高,企圖「讓他顯示其繪畫藝術的全部威力」。 這種瘋狂的藝術剝削行為,使米開朗基羅身心俱悴。 老藝術家從1535年末至1541年10月31日止,用了近6年的時間,完成了這一幅體現著畫家大無畏藝術魄力的多人物構圖《最後的審判》,在這塊將近200平方米的祭壇後的大牆上,他繪出了數以百計的等身大小的裸體群像。

這幅壁畫也和天頂畫一樣,是由米開朗基羅獨力完成的。《最後的審判》是聖經的傳統題材,在所有的教堂里幾乎都有這個主題的壁畫。它無非是宣傳人死後凡行善升天,作惡入地的因果報應。基督教義說,耶穌被釘死後復活,最後升入天國。他在天國的寶座上開始審判凡人靈魂,此時天和大地在他面前分開,世間一無阻攔,大小死者幽靈都聚集到耶穌面前,聽從他宣談生命之冊,訂定善惡。凡罪人被罰入火湖,作第二次死,即靈魂之死,凡善者,耶穌賜他生命之水,以求靈魂永生。畫家借題表現了許多代表人類正義的呼聲的精神形象:在畫面最上端,即靠近天頂兩個拱形下,左右各繪了一組不帶翅膀的天使,他們圍住耶穌的刑具,左面一組抱的是十字架,右面一組抱的是恥辱柱。兩組人物在雲端里向中央傾斜。下面佔中心地位的是耶穌形象,這個形象與以往壁畫上的耶穌均有不同,他是個壯年英雄,神態威嚴,不大象聖經上的救世主,倒象一個公正的裁判員。他高舉右臂宣告審判開始。在他右側的聖母馬利亞,正蜷縮在耶穌身旁,用手拽緊頭巾和外衣,不敢去正視這場悲劇,「世界的末日」,對這位善良的婦女來說是太可怕了。

在耶穌的左側(即畫面的右方),有體形高大而年邁的使徒彼得,他拿著城門鑰匙正要交給耶穌。在最右邊,還可找到背負十字架的安德烈,拿著一束箭的殉道者塞巴斯提安,手持車輪的加德林,帶著鐵柵欄的勞倫蒂。在耶穌左側的下面,有十二門徒之一的巴多羅買,一個臉上布滿驚駭狀的老人形象。他手提著一張從他身上扒下來的人皮,這張人皮的臉就是米開朗基羅自己被扭曲了的臉形。這是米開朗基羅有意這樣添加上去的。這些人物都拿著生前被折磨死的用具,訴說著自己的痛苦。在耶穌的右邊(即畫面的左側)也有許多歷史與神話人物:那個左手背小梯子的,通常被認為是亞當,後面圍紅頭巾的女人,即是夏娃另一個體格壯實的裸體老人,即是聖保羅形象。在這些使徒的下面,是一些被打入地獄的罪人,有的在下降,有的因為生前行善,正在漸漸上升,如畫面左側下部地面上有幾個呈骷髏狀的幽靈,由於他們的善良,骨骼上重新在長出肉來。在耶穌的中央下部,有一小舟上載七個天使,他們受聖命之差,駕雲來到地獄,吹起長長的號角,召喚所有的靈魂前來受審。在這只小舟的右邊,有一個頭身倒置的、身帶鑰匙的裸體形象,人們都能指出這是教皇尼古拉三世的權力在下墜的象徵,因他生前實行僧侶捐賣制,出賣教職,理應受到懲治。在畫面的右下角,有一長著驢耳朵,被大蛇纏身,周圍還有一群魔鬼的判官朱諾斯,這里暗指教皇的司禮官,即那個曾在教皇面前攻擊米開朗基羅這幅壁畫的比阿喬·切薩納形象。

這幅氣勢磅礴的大構圖,體現了米開朗基羅的人文主義思想,他要用正義來懲罰一切邪惡「末日」意味著人類悲劇的總崩潰,所有這些形象盡管有的有名有姓,有的泛指一定的社會階層,大上仍未違背宗教公式的模子。藝術家以超人的勇氣,全部採用裸體形象來展示,這又一次證實了他敢於肯定人的意義。米開朗基羅的原則是,執行藝術主要任務的道是人體,因為他們最能體現人的品質。1546年,司禮官切薩納卻在新教皇面前搬弄是非說:「在一個神聖的地方,畫這么多顯露全身的裸體形象,太不相宜了;這件作品絕對不適用於教堂,倒是可以掛在澡堂或酒店裡。」於是新教皇下令讓另一個叫丹尼埃·達·伏爾泰亨的畫家,給壁畫上所有裸體的下身添畫了些布條。後人就給這位畫家起了一個諢名「穿褲子的畫家」。

《最後的審判》於1541年聖誕節前「開光」了,整個羅馬城為之沸騰。人民瞻仰它,視若神明,尤其是壁畫中央的那個耶穌,簡直是義大利人民英雄形象。他有神的威力,他可以呼風喚雨,他的手勢就能使無數裸體變成時代的旋風。藝術家的卓越的寫實主義,使義大利人民傾倒了。人民從這個形象上似乎聽到了真正的天庭懲罰聲,他要懲罰那些使祖國忍受恥辱和出賣人民利益的顯要人物。壁畫完成後,連遠在威尼斯的他的學生瓦薩里也趕來觀看,這位美術史家後來是這樣評述米開朗基羅的:

「我們已經看到,至高無上的教皇朱理二世、利奧十世、克里門斯七世、保羅三世、朱理三世和庇烏斯五世,都想把他吸引到身旁。同樣,土耳其蘇丹蘇里曼、法國國王弗朗茨·瓦盧亞卡爾五世皇帝、威尼斯元老院、美第奇家族柯西莫公爵,都願意向他提供榮譽津貼原因不外乎企求分享他的藝術光輝。只有具備他這樣崇高威望的人,才能受此厚待。世人都已目睹並且承認,在他那裡,三種藝術都被提高到了完美無缺的境地,這種完美,無論是在古代大師那裡,還是在近代大師那裡,都不曾見過。」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3%D7%BF%AA%C0%CA%E7%F7%C2%DE+%D7%EE%BA%F3%B5%C4%C9%F3%C5%D0&in=31346&cl=2&cm=1&sc=0&lm=-1&pn=1&rn=1&di=1755927220&ln=2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 本是進獻給宋徽宗的貢品,流傳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其主題主要是描寫北宋都城東京市民的生活狀況和汴河上店鋪林立、市民熙來攘往的熱鬧場面,描繪了運載東南糧米財貨的漕船通過汴河橋涵緊張繁忙的景象。作品氣勢恢弘,長528.7厘米、寬24.8厘米。畫有587個不同身份的人物,個個形神兼備,並畫有13種動物、9種植物,其態無不惟妙惟肖,各種牲畜共56匹,不同車轎二十餘輛,大小船隻二十餘艘。這件現實主義的傑作,是研究北宋東京城市經濟及社會生活的寶貴歷史資料。《金明池爭標圖》描繪的是皇帝帶領近臣到金明池觀水戰、賽龍舟的熱鬧場面。圖長28.6厘米、寬28.5厘米,略呈正方形。小小的畫面,把周圍9里多的池面及池岸邊的景物悉數摹畫下來。著重描寫池中的大龍舟及周圍的小船,用動靜結合的手法,概括地繪出了金明池的全部景色和皇帝觀看爭標的場面,畫面緊湊,結構嚴謹,主題突出。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5%C5%D4%F1%B6%CB+%C7%E5%C3%F7%C9%CF%BA%D3%CD%BC&in=24752&cl=2&cm=1&sc=0&lm=-1&pn=9&rn=1&di=1596516001&ln=284

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里》
畫面以大膽而直接了當的構圖和造型手法,表現了一個激動人心,令人振奮的場景:在洶涌澎湃的海浪中,有兩條奮進的船隻,遠遠望去是富士山。作者以極低的視點創造形象,表現出動盪不安、緊張激烈的氛圍。左面高高隆起的浪尖,猶如一片烏雲從天而降、撲面而來,充分顯示了大自然的巨大威力。作者也許就是試圖通過這一手段來表現人與大自然的抗爭,並以次象徵日本民族的精神和氣節。因此,這不僅僅是一幅風景畫,它充滿著哲理和深刻的寓意。畫面色彩統一在藍色的調子之中,黃色的船隻及近似於土黃色的天空和背景,與海浪的藍色形成鮮明的對比,浪花的表現更加渲染了畫面的緊張和歸納的手法,准確地表達了該畫的主題,表現了具有陽剛之氣的風格特徵和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8%F0%CA%CE%B1%B1%D5%AB+%C9%F1%C4%CE%B4%A8%B3%E5%C0%CB%C0%EF&in=7331&cl=2&cm=1&sc=0&lm=-1&pn=5&rn=1&di=1612750448&ln=10

安格爾《泉》
安格爾一生中在裸體素描上下過精深的功夫,而且只有當他面對裸體模特兒時,他的現實主義真知灼見才特殊地顯現出來。這位古典主義繪畫的末代風流畫家,吸收文藝復興時期前輩大師的求實的技巧,使自己的素描技巧發揮到爐火純青的境地。安格爾在裸女上所寄予的理想,則是「永恆的美」這一抽象概念。究其實,乃在於尋求以線條、形體、色調相諧和的女性美的表現力。這在他那些描寫土耳其宮女的裸女畫上尤為明顯。晚年,安格爾畫了這一幅《泉》,則進一步反映了畫家對美的一種全新觀念,那就是他深深覺得用精細的造型手段創造一種抽象的古典美典範的必要性。76歲高齡的安格爾,終於在這一幅《泉》上,把他心中長期積聚的抽象出來的古典美與具體的寫實少女的美,找到了完美結合的形式。

他在這幅畫上展示了可以得到人類普遍贊美的美的恬靜、抒情和純潔性。有一位評論家參觀了《泉》後說:「這位少女是畫家衰年藝術的產兒,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們各自的美於一身,形象更富生氣也更理想化了。」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0%B2%B8%F1%B6%FB%C8%AA&in=16588&cl=2&cm=1&sc=0&lm=-1&pn=2&rn=1&di=2213932620&ln=95

波提切利 春
略早於《維納斯的誕生》一畫的波提切利的另一幅名畫《春》(1476~1478年),也屬於這一類題材的作品。在這里,人物比前一幅要多些,也是按照詩人波利齊安諾的詩來創作的:中間也是一位維納斯,但形象並未比前一幅上的維納斯有更多的歡樂情緒。相反,倒是左邊三位優美女神(阿格萊西、塞萊亞、攸美羅西尼)描繪得富有生氣:森林邊,這三位女神沐浴在陽光里,正相互攜手翩翩起舞。右邊的一個象徵華美,中間一個象徵貞淑,左邊一個象徵歡悅。她們將給人間帶來生命的歡樂。波提切利用中世紀的裝飾風格來展現這三位女性形象,線條富有節奏感,人物的形體美藉助於線條來體現,十分流暢。 在畫的右邊,分別是花神、春神與風神(自左至右)三個形象,象徵春回大地,萬木爭榮的自然季節即將來臨。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2%A8%CC%E1%C7%D0%C0%FB+%B4%BA&in=20194&cl=2&cm=1&sc=0&lm=-1&pn=0&rn=1&di=956349241&ln=34

與褲子畫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b家羊呢外套 瀏覽:777
深圳羽絨服尾貨批發價 瀏覽:783
女裝店拍照暗 瀏覽:951
台灣人為什麼不洗牛仔褲 瀏覽:306
把褲子脫了日語怎麼說 瀏覽:82
夏天學開車穿什麼褲子 瀏覽:299
男士秀內褲視頻在線觀看 瀏覽:691
棕色衛衣配什麼褲子女 瀏覽:981
檸檬黃大衣搭配圍巾包包圖片 瀏覽:995
女裝么托車電門接線 瀏覽:977
雪佛蘭賽歐方向助力機皮帶怎麼裝 瀏覽:102
春秋新品馬甲 瀏覽:502
運動服褲子顏色舊了怎麼翻新 瀏覽:892
冰島線帽子圖片 瀏覽:860
女士呢子大衣搭配褲子圖片 瀏覽:654
寶姿男士時尚羽絨服 瀏覽:293
運動鞋闊腿褲搭配什麼外套好看 瀏覽:205
購物睡衣 瀏覽:455
穿你的外套的英文 瀏覽:681
哥倫比亞抓絨外套五金 瀏覽: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