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傣族有哪些節日生活習慣和服飾的特點是什麼
一、傣族的節日:
1、關門節,傣語「毫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9月15日(公歷7月中旬)。
2、開門節,傣語稱「翁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12月15日(公歷10月中旬)。
3、攔枝潑水節,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歷4月中旬)。約在農歷清明後十日舉行,它象徵著「最美好的日子」。
二、傣族的生活習慣和服飾特點:
1、飲食習慣
傣族主食以大米為主。簡薯敏德宏地區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愛吃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傣族也食昆蟲。傣族地區潮濕炎熱,昆蟲種類繁多。經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鱉、螞蟻蛋等。
傣族有食花習俗。經常採食的野花有攀枝花、棠梨花、白杜鵑、黃飯花、甜菜花、芭蕉花、苦冷盤花、刺桐花、金雀花、雞蛋花、苦刺花、彎根花、盤藤花和一種傣語稱為「莫謝」的花等,大約30多種。
2、建築習慣
干欄式建築是傣族居住的特點。西雙版納和德宏瑞麗一帶傣族的竹樓別具風格。樓近方形,上下兩層,上層住人,距地約7尺,下層無牆,用以飼養牲畜及堆放什物,頂為雙斜面,多覆以編成的「草排」。拾級登樓,有走廊、晾手或台,可以晾物、納涼。
3、服飾特點
傣族服裝,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男孩到11歲左右,即請人文身,文身的圖形大多以虎、豹、獅、龍、蛇、鷹為主。
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西雙版納傣族婦女,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擺寬,下著各色筒裙。德宏芒市等地婦女,婚前著淺色大襟短衫,長褲,束小圍腰,婚後改著對襟短衫,黑色筒裙。
(1)瓦薩褲子擴展閱讀
傣族的發展現狀:
新中國成立前,傣族地區的商業十分蕭條,商品極少,價格昂貴,奸商又從中牟取暴利。廣大傣族人民受盡了剝削。
新中國成立後,傣族地區各州縣都建立了百貨、民族貿易、外貿、農具、食品、醫葯和飲食服務等公司。貿易方式由過去的易貨貿易、小額貿易為主轉變為一般貿易、轉口貿易、加工貿易、資本合作、技術合作國際匯兌區域會展等多元化、高水平的形式。
新中國成立後,傣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大力開展以興修水利為中心的農田基本建設,開墾荒地,擴大耕地面積,推廣先進生產技術,實行科學種田,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等等,從而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大發展。
B. 古惑仔陳浩南的褲子什麼牌子有
廣東有隻牌子就叫「古惑仔」,上海也有兩家分店,一家在人民廣場,一家在湖南路,這只牌子的店全是古惑仔的衣服。不過相當的貴。
C. 傣族的風俗習慣資料要短一點
傣族家庭與婚姻在歷史上的鮮明特點是等級內婚。土司之間實行嚴格的差缺等級內婚,盛行一夫多妻。廣大農民實行父權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員為父母與未婚子女。
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動相當自由,可以自由戀愛。流行招贅上門的習俗。傣族舉行婚禮時,都要有隆重的「拴線」儀式,由老人用潔白的棉線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徵把兩人的靈魂拴在一起,並祝福新婚夫婦相敬如賓,白頭偕老。通行土葬,但具有明顯的階級差別,貴族與貧民的葬地是嚴格分開的。
傣族服裝,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男孩到11歲左右,即請人文身。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西雙版納傣族婦女,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擺寬,下著各色筒裙。
傣族主食以大米為主。德宏地區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愛吃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飯又稱竹筒飯,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鍾後,用火烘烤而成的。
傣族也食昆蟲。傣族地區潮濕炎熱,昆蟲種類繁多。經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鱉、螞蟻蛋等。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餚。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選春季江水裡岩石上的苔蘚,以深綠色為佳,撈取後撕成薄片曬干,用竹篾穿起來待用。
傣族有食花習俗。經常採食的野花有攀枝花、棠梨花、白杜鵑、黃飯花、甜菜花、芭蕉花、苦冷盤花、刺桐花、金雀花、雞蛋花、苦刺花、彎根花、盤藤花和一種傣語稱為「莫謝」的花等,大約30多種。生、鮮、酸、辣、野是傣家菜的特點。酒為傣族人民所嗜愛,一般都是自家釀制,度數不高,味香甜。茶是當地特產,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
干欄式建築是傣族居住的特點。傣家竹樓室內用籬笆將房屋分成兩半旦慶族,內室較小,是卧室,禁止外人入內;外室較寬敞,靠里部分為堂屋,是接待客人的地方,靠外部分設有火塘,是取暖、做飯的地方。
傣族的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等。關門節,傣語「毫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9月15日(公歷7月中旬)。開門節,傣語稱「翁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12月15日(公歷10月中旬)。傣歷年即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歷4月中旬),約在農歷清明後十日舉行,它象徵著「最美好的日子」,節期一般是3天。
傣族文學主要是敘事詩。傣族有500部左右的長篇敘事詩。傣族有傳統的傣戲。傣族舞蹈種類繁多。西雙版納傣族稱舞蹈為「凡」。傣族民間樂器有嘎臘薩、玎、篳、多洛、象腳鼓、鋩、排鋩和傣模弊鑔等。傣族的特色樂器葫蘆絲是舌簧樂器。武術,西雙版納傣語叫「芬整」,德宏一帶叫「戛拳」。過去,傣族男子到了十四、五歲,一般都要學會幾套武術動作,作為防身、御敵、防野獸之用。
傣錦多是單色面,用緯線起花,對花紋的組織非常嚴謹。傣族是製作和使用黑陶最多的民族。西雙版納、普洱鎮遠等地是黑陶的主產地。雲南傣族地區的剪紙,一般多用於刺綉樣稿以及裝飾門楣、燈彩、旗幡和供品等。題材多是幾何形紋和花草鳥獸。傣文書法是以傣文字體為表觀內容,以最初時的火炭筆、白泥巴筆以及後來的「列占」(鐵錐筆)、蕨筆、鋼筆和毛筆為表現工具的一種線條造型藝術。
傣族的醫學也很發達。傣醫理論認為,自然界存在風、土、水、火「四塔」,而人體同樣由風(氣)、水(血)、火、土「四塔」構成。
宗教方面,邊疆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屬於小乘佛教,同時保留著原始鬼神崇拜的殘余。內地傣族崇拜「龍神」、「龍樹」,有宗教職業者「波勐」和「師娘」,代人占卜治病。在景谷等地區,也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
此外,傣族還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語稱「丟拉曼」,也稱「披曼」,是保護神,每年要祭祀兩次,栽秧前為祈求豐收,秋收後為謝恩,要集體殺牛或豬一頭,各家備貢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內,待念完祭詞後,大家共食。
(3)瓦薩褲子擴展閱讀
為廢除傣族社會的封建制度,黨和政府根據傣族地區的具體情況,領導傣族人民進行民主改革運動,同時在傣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至今共成立了2個自治州、7個自治縣,具體如下: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立、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還成立了一批民族鄉,包括楚雄州永仁縣萬馬傣族鄉、永興傣族鄉,武定縣東坡傣族鄉、保山市隆陽區潞江傣族鄉、芒寬彝族傣族鄉,昌寧縣灣甸傣族鄉、紅河州紅河縣勐龍傣族鄉、臨滄市雲縣糯灑彝族傣族鄉、普洱市翠雲區龍潭彝族傣族鄉等。
D. 90後的男生冬季因該怎麼搭配衣服、褲子和鞋怎樣搭配才最帥氣、最好看
高幫男士靴子,黑色瓦薩褲子,黑色自動扣皮帶,黑紫齊膝大衣或早衫者風衣,內穿棗紅襯畢睜數衫(別進褲子里),圍上灰色長圍巾....絕對帥手首(我也是90後男生)
E. 童年中外祖父外祖母有何形象特點
1、阿廖沙:主人公的阿廖沙(「我」的名字)是一個善於觀察和十分敏感的孩子,他能辨別好壞。在這方面,周圍的人給他很大的影響。在他的一些朋友幫助下,阿廖沙了解到人間還存在著「真、善、美」,這些東西就在他身邊。
另外,他還具有堅定的、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倔強的精神。現實生活的壓力把阿廖沙鍛煉成長為了一個堅強、正直、勇敢、自信的人。阿廖沙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同情貧苦的人,和下層勞動人民成為了真正的朋友。阿廖沙還具有非常強烈的求知慾。阿廖沙熱愛書籍,而書籍在形成阿廖沙的性格。
2、外公: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討厭的一個人對他無論是外貌描寫還是內心世界的刻化,總有作者辛辣的諷刺意味在裡面。他矮小、乾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來步子快而細,自私殘忍,野蠻粗暴,動不動就打人罵人,哪怕遇上一點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發作。
對於外公的種種惡劣行為,阿廖沙是非常討厭的,尤其是外公無故毆打善良的外婆時,他無比憤怒,報復外公。這種厭惡、憤怒同樣也存在於作者心中,通過對阿廖沙反抗外公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以外公為代表的那一類人的蔑視、厭惡、否定,也表達了作者對小市民階層骯臟、齷齪不良品性的否定。
3、外婆:外婆善良慈祥,愛親人,愛鄰居,愛所有的人。她心甘情願把生活中的一切壓力都承擔下來而毫無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毆打、兒子的溺亡……都熄滅不了她內心深處的仁愛之光。她是一個充滿生活氣息與詩意的勞動婦女,她能歌善舞,善於講形形色色的傳說、童話、民間故事。
她還是一個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時,所有的人都驚慌失措,只衫鬧有她沖進火海,搶出水桶大小的一桶硫酸鹽。因此,盡管她有對惡勢力順從忍耐,對上帝盲目信仰的缺點,這並不影響她整體人性上的光輝。
4、小茨岡:他是個被遺棄的孩子,他每次趕集買食物的時候都偷東西回來,但誰也不批評他,勸阻他,而是帶著欣賞的態度分享著他不勞而獲的贓物,兩個舅舅甚至把這些贓物據為己有。他們明知是醜事和犯罪的事,會有很大的風險,可還是讓「小茨岡」去做。渣搭
外祖母明知道讓「小茨岡」偷東西是不對的,可是又阻止不了,只能睜一眼,閉一眼,表現了外祖母的無可奈何。「小茨岡」爭強好勝,喜歡逞能,為了得到別人的誇獎不擇手段,這是導致他悲慘的下場的原因。在一次搬十字架的時候,由於雅可夫舅舅的自私,「小茨岡」被壓死了。
5、「好事情」:「好事情」是一個性格孤僻、但內心友善的人,對於阿廖沙的接近他十分樂意也沒有拒絕。「好事情」身上有著一種專注的品質,很喜歡看書。
有著對知識的渴望,他的房間里有各種各樣的書,還有各種各樣的器具,他一心一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也許是葯劑師,也許是「科學家」,因為他整天都在屋子裡做一些小實驗,正因為他的執著和專注,周圍的人們不是很喜歡他,總是覺得他很神秘,不接地氣,不善於與人交往,外祖父和外祖母不喜歡他,總認為他在搞歪門邪道。
「好事情」就是當時社會知識分子的一個化身,從周圍人對「好事情」的態度就能看出當時的人們對知識、對科學的態度。周圍人們總覺得「好事情」老大不小了,也該結婚了,可為什麼一直單身不結婚,周圍的人都覺得他有問題,在傳統的觀念里長大了不結婚就是有問題。
(5)瓦薩褲子擴展閱讀:
1、《童年》:
《童年》是前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
該作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前蘇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2、作品影響:
《童年》是一本獨特的自傳。它不像大多數自傳那樣,以一個主人公為形象創造出一幅肖像來。它更多地像一幅長卷斑斕的油畫,復原了一個時代,一個家庭里的一段生活。這段生活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主人公。無論是美的,還是丑的,都同時站在讀者面前,沖擊著讀者的心靈。
《童年》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深刻的思想內容和獨樹一幟的藝術特色在俄蘇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並具有不可比擬的藝術的價值。
3、作者簡介: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蘇聯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出生於伏爾加河畔的一個如塌拿木匠家中,幼年父母雙亡,寄居在開小染坊的外祖父家裡。後來外祖父破產,十歲的阿列克謝就在社會上流浪,當過各種雜工。
雖然他只上過兩年小學,卻一直堅持勤奮自學,讀了許多書。加上他本人曾廣泛地接觸過社會生活,積累了豐富的素材,終於使他成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高爾基的處女作是發表於1892年的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福馬·高爾傑耶夫》(1899)是高爾基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查看全部2個回答
女人胸部小怎麼回事?胸部下垂縮水...
女人胸部小怎麼回事?我今年30歲,生了小孩胸部就下垂縮水...
尚美佰儷美容私人會所廣告
女人小胸-揭秘:古鎮有一女人小胸 ...
據說這種女人小胸 只適合23歲以上人群,每天飯後堅持使用這個女人小胸 。激..
尚美佰儷美容私人會所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高爾基《童年》主要人物有哪些
1、阿廖沙 主人公的阿廖沙(「我」的名字)是一個善於觀察和十分敏感的孩子,他能辨別好壞。在這方面,周圍的人給他很大的影響。他還具有堅定的、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倔強的精神。阿廖沙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同情貧苦的人,和下層勞動人民成為了真正的朋友。阿廖沙還具有非常強烈的求知慾。阿廖沙熱愛書籍,而書籍在形成阿廖沙的性格。 2、外公 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討厭的一個人對他無論是外貌描寫還是內心世界的刻化,總有作者辛辣的諷刺意味在裡面。他矮小、乾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來步子快而細,自私殘忍,野蠻粗暴,動不動就打人罵人,哪怕遇上一點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發作。 3、外婆 外婆是個善良慈祥,愛親人,愛鄰居,愛所有的人。她心甘情願把生活中的一切壓力都承擔下來而毫無怨言。生活的困苦都熄滅不了她內心深處的仁愛之光。她是一個充滿生活氣息與詩意的勞動婦女,她能歌善舞,善於講形形色色的傳說、童話、民間故事。 4、小茨岡 他是個被遺棄的孩子,他每次趕集買食物的時候都偷東西回來,但誰也不批評他,勸阻他,而是帶著欣賞的態度分享著他不勞而獲的贓物,兩個舅舅甚至把這些贓物據為己有。他們明知是醜事和犯罪的事,會有很大的風險,可還是讓「小茨岡」去做。 5、「好事情」 「好事情」是一個性格孤僻、但內心友善的人,對於阿廖沙的接近他十分樂意也沒有拒絕。「好事情」身上有著一種專注的品質,很喜歡看書。有著對知識的渴望,他一心一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科學家」,因為他整天都在屋子裡做一些小實驗,正因為他的執著和專注,周圍的人們不是很喜歡他,總是覺得他很神秘,不接地氣,不善於與人交往。 (5)瓦薩褲子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紀90年代,高爾基就有撰寫傳記體作品的念頭。在1908年至1910年間,列寧到高爾基所在的義大利卡普里島公寓所做客,高爾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講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有一次,列寧對高爾基說:「您應當把一切都寫出來,老朋友,一定要寫出來!這一切都是富有極好的教育意義的,極好的!」高爾基說:「將來有一天,我會寫出來……」不久,他實現了這個諾言。 二、作品影響 《童年》是一本獨特的自傳。它不像大多數自傳那樣,以一個主人公為形象創造出一幅肖像來。它更多地像一幅長卷斑斕的油畫,復原了一個時代,一個家庭里的一段生活。《童年》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深刻的思想內容和獨樹一幟的藝術特色在俄蘇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並具有不可比擬的藝術的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童年
89 瀏覽7281 2019-02-22
<<童年>>{高爾基} 概述主人公事跡,對主人公及對本書的評價
(1868~1936)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貧苦,
幼年喪父,11歲即為生計在社會上奔波,當裝卸工、麵包房工人,貧民窟和碼頭成了他的
「社會」大學的課堂。他與勞動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親身經歷了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
迫。這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高爾基刻苦自學文化知識,並積極投身革命活動,探求改造現實的途徑。1892年發表處
女作《馬卡爾·楚德拉》,登上文壇,他的早期作品,雜存著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種風格,
這是他無產階級世界觀形成前必然經歷的階段。浪漫主義作品如《馬卡爾·楚德拉》、《伊
則吉爾老婆子》(1895)、《鷹之歌》(1895)等,贊美了熱愛自由、嚮往光明與英雄業績
的堅強個性,表現了渴望戰斗的激情;現實主義作品如《契爾卡什》、《淪落的人們》、《
柯諾瓦洛夫》等,描寫了人民的苦難生活及他們的崇高品德,表達了他們的激憤與抗爭。這
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義並充滿激烈內心沖突的人物。
1901年他創作了著名的散文詩《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徵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風擊浪的勇
敢的海燕形象,預告革命風暴即將到來,鼓舞人們去迎接偉大的戰斗,這是一篇無產階級革
命戰斗的檄文與頌歌,受到列寧的熱情稱贊。
1905年革命前夕,高爾基的創作轉向了戲劇,1901~1905年,他先後寫出了《小市民》、
《底層》、《避暑客》、《太陽的孩子們》和(野蠻人》等劇本。特別是《小市民》、《底
層》展現了現實生活中工人的新形象與新的精神面貌,表現了他們為自己權利而斗爭的決心
與樂觀情緒,它們的上演,在當時俄國的劇壇上引起了轟動。
1906年高爾基寫成長篇小說《母親》和劇本《敵人》兩部最重要的作品——標志著其創
作達到了新的高峰。《母親》塑造了世界文學史上第一批自覺為社會主義而斗爭的無產階級
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列寧肯定了它的現實意義。
1905年革命失敗後,高爾基赴美國及義大利寫了一系列政論文章,抨擊西方資本主義制
度和充斥於思想、文學界的形形色色反動思潮。1908年創作的中篇小說《懺悔》流露出唯心
主義的造神論思想,受到列寧的嚴肅批評,並得到他的熱情幫助。盡管如此,高爾基的主導
傾向仍然是積極的,富於革命的戰斗精神。對新的無產階級文學創作方法的特徵從理論上進
行了許多探索,提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觀點。他在兩次革命之間的創作成果頗豐,
如《奧古洛夫鎮》(1909)、《夏天(1909)、《馬特維·柯熱米亞金的一生》(1910~
1911)、《義大利童話》(1911~1913)、《俄羅斯童話》(1912~1917),以及稍後完成
的自傳體長篇小說三部曲的前兩部《童年》和《人間》(1913~1916)。
十月革命之後的十年間,高爾基因健康欠佳,僅寫了關於列寧及一些作家的獨具藝術風
格與重要文獻價值的回憶錄及自傳體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我的大學》(1922~1923)、《阿
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1924~1925)等幾部作品。1921年,他遵照列寧忠告,到國外養病。
1931年回國之後,從1925年起著手創作卷帙浩繁的具有史詩氣魄的長篇巨著《克里姆·薩姆
金的一生》,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到1936年他去世前還寫了《蘇聯游記》(1929)《英
雄的故事》和多部劇作《耶戈爾·布雷喬夫等人》(1932)、《托斯契加耶夫等人》(1933)、
《瓦薩·日烈茲諾娃》(1935),以及大量的文藝理論、文學批評和政論文章,對馬克思主
義文藝理論和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高爾基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也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他組織成立了蘇聯作家協會,
並主持召開了全蘇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培養文學新人,積極參加保衛世界和平的事業。
高爾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開始介紹到中國。他的優秀文學作品和論著成為全世界無產階
級的共同財富。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寫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兩部《在人間》、《我的大學》主要敘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經歷。為使讀者對阿廖沙的成長過程有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這里簡介一下後兩部作品的內容。《在人間》描繪阿廖沙歲走向社會外出謀生的經歷。他備受生活煎熬,做過各種工役,受盡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體驗了社會生活底層的艱辛,認識到人性的丑惡。不過,外婆的善良、廚師的正直、瑪戈爾皇後的博學,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同文物鑒定人、司爐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與復雜。他酷愛書籍,利用一切機會讀他所能碰到的書籍,為此吃了種種苦頭。《我的大學》描寫他在喀山時期的活動與成長經歷。他16歲報著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但理想無法實現,喀山的貧民窟與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他無處棲身,與人共用一張床板。在碼頭、麵包房、雜貨店到處打工。後來,因接觸大、中學生、秘密團體的成員及西伯利亞流放回來的革命者,思想發生變化。他閱讀革命民主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著作,直至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者的引導之下,擺脫了自殺的精神危機。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學識、社會經驗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1914年俄國作家梭羅古勃在《作家日記》中談到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時寫道:「我邊讀邊感到遺憾。我不由得想起列夫·托爾斯泰那充滿芬芳氣息的童年。相反地這里卻是打架,斗歐,鞭笞……簡直是一種在心理上不可理解的施虐狂。」的確,整篇《童年》中所描繪的是一種濃厚的、色彩斑斕的、離奇的難以形容的生活。那段生活,彷彿是由一個善良而且極端誠實的天才美妙的天才講出來一個悲慘的童話。在那種黑暗生活中,殘酷的社事情太多了。小孩子做錯了一點事,要脫掉褲子挨打;父子兄弟間為了分家,吵架斗毆,甚至打得頭破血流;外祖母毫無過失,也逃不了外祖父的拳打腳踢;米哈伊爾舅舅為了尋開心,用燒紅的頂針捉弄老匠人格里戈里;母親跪在地上請求繼父不要在外面鬼混,繼父卻用他穿著靴子的腳狠狠地踢她的胸部;格里戈里為外公幹了一輩子活,當他雙目失明,喪失勞動能力時,卻被趕出染坊,流浪街頭乞食為生;外公不但殘酷剝削工人,而且六親不認,與老伴一起煮茶時,茶葉也要放在手心裡細細數過,生怕自己吃了虧。最後,又把老伴與外孫趕出家門,讓她們自謀生路。但盡管作品中描寫了那麽多目不忍睹的慘事與醜事,整部作品仍然象陽光透過雲層一樣放射出了樂觀主義的思想光輝。主人公阿廖沙沒有被艱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壓倒,他滿懷信心,奮斗拼搏,沖破種種障礙與不幸,不斷探索新生活,這種樂觀主義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內容上帶上了積極的色彩。作者高爾基在《童年》中也一再說明:「每當我回憶起俄國令人壓抑的齷齪野蠻的生活,我常常問自己:這種醜陋的行為有必要去寫嗎?我每次都懷著充分的信心回答自己:有必要!因為這就是活生生的醜陋的生活現實,這種現實目前還存在著。要改變這種現實,要從人們的記憶和心靈中,從我們沉重齷齪的生活中清除它的影響,就必須透徹地了解這種現實。」「我描寫現實生活中的這種丑惡行為,還有一個比較積極的原因:雖然這些醜行令人惡心,使我們感到壓抑;雖然它們扼殺了無數美好的靈魂,但俄羅斯人的心靈仍舊是那樣健康、年輕,正在克服並且最終能夠克服這種丑惡的行為。」「我們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們的生活中,雖然有滋生各種無恥的敗類的肥沃的土壤,但這種土壤終究會生長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創造性的力量,生長出善良和人道的東西,它們不斷激發我們建設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滅的希望。」這一方面表明了高爾基的美學原則:作家不必迴避生活中的任何醜事,但目的是為喚醒人們的重視,從而徹底消滅它,並且堅信人類社會有一種真善美的自我調節機制。另一方面也表明高爾基寫童年的悲慘經歷,目的不是為了向人顯示他是多麽值的同情與可憐,也不僅僅是簡單的回憶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童年的親身經歷,告訴讀者,無論環境多麽惡劣,生活多麽艱難。總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懷著一顆向上的心,在齷齪的環誠亂材芘嘌黿】怠⒄鋇男牧欏R虼耍頤撬等櫚乃枷肽諶荼硐稚鮮腔蟶隙峭欠銜業摹W髕分饕茉熗肆醬罄噯宋鐨蝸螅髡咄ü哉飭醬罄噯宋鐧男鶚霰澩鍃碩運塹陌髦欏A醬罄噯宋鏌煥嘁醞夤淼淖運講斜┑娜耍煥嗍且醞餛盼淼惱薄⑸屏嫉娜恕M夤前⒘紊呈痔盅岬囊桓鋈?lt;SPAN lang=EN-US>,對他無論是外貌描寫還是內心世界的刻化,總有作者辛辣的諷刺意味在裡面。他矮小、乾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來步子快而細,自私殘忍,野蠻粗暴,動輒就打人罵人,哪怕遇上一點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發作。為了維護他那搖搖欲墜的小業主地位和分崩離析的家庭,他殘酷的虐待工人伙計,甚至六親不認,將替他勞動了一輩子的老匠人格里戈里趕出家門,共同生活了一輩子的老伴他也要她自謀生路。有錢時作威作福,獨斷專行。破產後更加貪婪吝嗇,品格底下。物質上破產,精神上也完全垮掉。盡管在這個市儈氣十足的人身上還有一點人性的閃光,如他年輕時候在伏爾加河當纖夫,經歷了貧困和沉重的生活,是一個生活的鬥士與勇士。當他給阿廖沙講到那時的經歷時,露出一種真誠而興奮的表情。再如他叫阿廖沙識字也體現對阿廖沙的疼愛。但這一切並不能掩蓋他整體人性上的殘忍與自私。對於外公的種種惡劣行為,阿廖沙是非常討厭的,尤其是外公無故毆打善良的外婆時,他無比憤怒,報復外公。這種厭惡、憤怒同樣也存在於作者心中,通過對阿廖沙反抗外公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以外公為代表的那一類人的蔑視、厭惡、否定,也表達了作者對小市民階層骯臟、齷齪不良品性的否定。與對外公那類人的厭惡相反,作者通過對外婆等人的回憶,表達了對以外婆為代表的勞動人民的熱愛、崇敬之情。外婆善良慈祥,愛親人,愛鄰居,愛所有的人。她心甘情願把生活中的一切壓力都承擔下來而毫無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毆打、兒子的忤逆……都熄滅不了她內心深處的仁愛之光。她是一個充滿生活氣息與詩意的勞動婦女,她能歌善舞,善於講形形色色的傳說、童話、民間故事。她還是一個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時,所有的人都驚慌失措,只有她沖進火海,搶出水桶大小的一桶硫酸鹽。因此,盡管她有對惡勢力順從忍耐,對上帝盲目信仰的缺點,這並不影響她整體人性上的光輝。與外婆同類的人還有小夥子茨岡與房客「好事兒」。小夥子茨岡是個棄嬰,被外婆收養,長大後就成了外公的僱工,他勤勞能幹,力大無窮,雖然被外公與舅舅當成牛馬使喚,仍很善良樂觀。相對於小夥子茨岡來說,房客「好事兒」則是一個成年人,對生活有透徹的了解與感悟。他是祖國無數優秀人物中的一個,見識遠大,教阿廖沙用心觀察生活、發現生活,教他做任何事都要講究技巧。這些人都是阿廖沙所喜歡與崇敬的,他們對阿廖沙人生觀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從正面喚起了阿廖沙對生活的熱烈嚮往。這些人都不同程度的向阿廖沙敞開自己的心靈,幫助他了解到在生活中除醜事之外,還存在著健康與富有創造性的東西。作者在作品裡寫道:「在童年,我把自己想像成一個蜂窩,一些普通、平凡的人們象蜜蜂一樣,把自己的知識和關於生活的想法的蜜送到那裡,每個人盡自己的力量慷慨大方的充實著我的心靈,這種蜜往往是骯臟而苦澀的,但這一切知識仍然是蜜。」因此,高爾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對這些人的熱愛、贊美之情,通過阿廖沙的與他們的交往熱情謳歌了他們。作品通過對阿廖沙童年經歷的描寫從側面也暴露了當時社會的現實。當時的俄國社會處於19世紀70—90年代,正是俄國大革命的前夕,整個社會處於沙皇的統治之,下人民流離失所。偷竊在村民中已形成一種風氣,已經不算是罪惡,而且對於半飢半飽的小市民來說差不多是唯一謀生的手段。兒童無錢上學,淪落街頭,靠撿破爛為生。從廣義上講,也正是這種民不聊生的社會環境造成了阿廖沙的個人悲劇。
行就好~
88 瀏覽5953 2017-09-14
高爾基的《童年》,歸納主要人物的故事情節,梳理其他人物的事件。
《童年》這部書講述了阿廖沙的童年生活,苦難的生活無情地揭露和批判了俄羅斯長期以來形成的小市民的習氣,諷刺了小市民的罪惡靈魂。
阿廖沙是俄羅斯新一代的代表堅強而善良、勇敢而自信,有著一顆不屈的心 ,他艱難的生活著,身邊那些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並不能壓倒和毀滅他,他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別人的屈辱或者痛苦,都會難以忍受,這說明了他善良的一面,母親的再婚,使得他很孤僻,但也增強了他對自己力量的信心。生活的困苦並不能使他退卻,他總是堅強地活下去,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將會走向光明。
外祖父是俄羅斯小市民的典型代表,暴躁、乖戾、貪婪自私。他經常兇狠的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有一次竟然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覺,結果生了場大病。他貪財,放高利貸,接受典當,慫恿徒工偷竊。
外祖母是俄羅斯小說中有著光輝、有著人性的人物形象之一。她善良、樂觀,心裡充滿了無私的愛。她滋潤著阿廖沙的心靈。
(上面是我的見解,難免會有錯漏之處,望能幫上你的忙。)
33 瀏覽1588
童年的主要人物以及主要情節
1.主要人物: 阿廖沙、外祖父、葛利高里、外祖母,雅科夫。 2.主要情節: 講述了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阿廖沙三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瓦爾瓦拉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諾弗哥羅德城。 阿廖沙來到外祖父家時,外祖父家業已經開始衰落,由於家業不景氣,外祖父變得也愈加專橫暴躁。 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妝而不斷地爭吵、斗毆。 在這個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與人之間彌漫著仇恨之霧,連小孩也為這種氣氛所毒害。 阿廖沙一進外祖父家就不喜歡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裡含著敵意。 一天,他出於好奇,又受表哥慫恿,把一塊白桌布投進染缸里染成了藍色,結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覺,並害了一場大病。 從此,阿廖沙就開始懷著不安的心情觀察周圍的人們,不論是對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難以忍受。 他的母親由於不堪忍受這種生活,便丟下了他,離開了這個家庭。但在這個污濁的環境里,也還有另外一種人,另外一種生活。 這里有樂觀、純朴的茨岡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每逢節日的晚上,雅科夫就會彈吉他,奏出動人心弦的曲調。 外祖母跳著民間舞,猶如恢復了青春。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歡樂又感到憂愁。 在這些人當中,外祖母給阿廖沙的影響是最深的。外祖母為人善良公正,熱愛生活,相信善總會戰勝惡。她知道很多優美的民間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 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親可愛,與人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則與之相反,它不愛人,總是尋找人的罪惡,懲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