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芳華中的內衣到底是誰的
是何小萍的。
其一,除了何小萍外,其他的人都是早就來到了文工團,如果是她們中的某個人在胸衣里塞了海綿墊,那麼肯定早就被發現了,不可能到今天才曝光在眾人眼前。何況晾衣服的地方就在泳池前,如果是其他人怎麼可能會放在眾人眼皮子底下。
其二,襯衣是和胸衣放到一起的,當時只有何小萍在練功房練舞沒收衣服,而最後也是她收了襯衣,鏡頭一轉而過,晾衣繩上的胸衣也不見了,如果不是她自己的,那胸衣怎麼會不見呢?雖然其他人最後也沒有找到,但事實其實已經被說了出來。
其實胸衣事件也是反映何小萍在文工團備受欺負的一個例子,這種一群人以玩笑為借口肆意欺辱別人的行徑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都格外丑惡,在場的所有人都是幫凶。這樣的罪惡,不制止就是同謀,沒有別的選項。
我們心疼電影里的何小萍,也痛恨那群以揭別人傷疤為樂的所謂戰友,願我們都能遠離這樣的事,遠離這樣的人。
㈡ 《芳華》精彩片段,猜猜這個海綿胸罩究竟是誰的
《芳華》中何小萍一直是一個受排擠的角色,也會經常被舍友們誤會,觀眾最有疑問的一幕就是那一個海綿胸罩到底是誰的?電影中也是始終沒有交代。
對於這個疑問,其實電影主要交代的並不是說是誰的,而是單從電影所給的信息來看,不確定是誰的。但表達了,在一個群體里出現了被排斥的人時,發生任何醜事,大家都會首先想到他,就像在學校總是這樣的。
㈢ 芳華何小萍的體臭原型故事是
沒有,片中的主角其實都是有原型的,但是有很大的虛構的成份。而何小萍的原型是誰,可能是嚴歌苓在當兵生涯中遇到的多個女兵而塑造成的一個人物。
《芳華》中何小萍的體臭應該就是狐臭,劉峰是在文工團唯一不嫌棄何小萍體臭,願意與她跳舞的男演員,所以何小萍的體臭肯定不是普通的汗臭,而是狐臭了,何小萍的體臭是非常嚴重的狐臭,再加上跳舞的難免會出汗,所以就被嫌棄了。
(3)芳華里有海綿襯衫的人擴展閱讀
何小萍是從鄉下來的文藝女兵,進入文工團後,原以為脫離被當做累贅的家庭就能一帆風順,在文工團因不合群的性格,經常受到其他人的排擠。從而被巨大的孤獨感包圍,感覺自己是被拋棄的群體。
在文工團,何小萍的身體,是被嘲笑、唾棄乃至被蹂躪的存在。「借」軍裝、愛出汗、海綿胸罩事件……正值最美年華的姑娘,本以為進了文工團可以脫離被欺負的命運,然而,還是在人格上,被以類似今天「校園暴力」的形式侮辱與損害著。
在靈魂上,何小萍始終不被善待。但劉峰對何小萍照顧有加,她第一天進文工團的時候,正是劉峰親自接的她。此後,兩人的人生軌跡雖然不同,但都讓人唏噓。
㈣ 馮小剛導演並拍攝的電影《芳華》如何獲得了怎樣的評價
馮小剛是我做喜歡的導演,沒有之一。因此他拍的所有的電影我都看過。《芳華》這部電影當年剛上映的時候我也去電影院看了,心靈確實受到了非常大的震撼。因此直到現在我都對這部電影記憶猶新。
看完電影和原著後,我的內心是沉重的。軍隊總是被認為是紀律最為嚴明的地方,不管外面多麼復雜,軍隊都始終是干凈的,但是影片和原著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最不缺的就是被命運捉弄的人。
馮小剛要在《芳華》里講的,就是一群有著相同經歷的人沒有任何一個施暴者會為自己的暴行買單,當事情真實發生,只有繼續善良和變成新的施暴者兩個選擇,第一種選擇是折磨自己,第二種選擇是折磨他人。不管如何選擇,結果都不會改變,最終都需要面對自己,繼續生活。
《芳華》不止是馮導,一代文工團人的青春,從這一點上看來也是整個時代的縮影,施暴者和被害者的事情每分每秒都在發生,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免自己,散含成為其中之一,如果已經成為了,就好好對待緩掘歲自己,保持善良,繼續生活。
㈤ 芳華里的內衣是誰的
電影《芳華》中,對於那個海綿內衣的主人並沒有給出答案,其實這件事情的發生也是表現出,在群體中被排擠的那一個人,不管發生任何醜事,所有人都會則滾首先想到的會是她。當然對於那個海綿內衣可以做出多個猜測:
1、內衣是蕭穗子的,因為在被發現的那一刻,是穗子最先去收掉,由於舍長的阻攔自己也不好意思去拿了,還有丁丁損了一下內衣的主人,只有穗子笑得最大聲,緩返有點掩飾尷尬的嫌疑。
2、也有人認為是何小萍的,因為何小萍天生比較喜歡出汗,所以填上海綿是為了吸汗,而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原著小說中,何小萍就有拿海綿墊胸的行為,所以還是她的嫌疑最大。
3、還有一人的嫌疑很大,那就是小芭蕾了,因為在此事過後,女編導曾單獨對她教育了一頓,疑似暗示內衣就是小芭擾盯飢蕾的。
㈥ 《芳華》里那件帶著海綿的襯衫到底是誰的
是小芭蕾的。答主之所以這樣說,有具體的原因如下。
01、事出反常必有妖
電影《芳華》中,對何小萍惡意最大,也是惡意的源頭,是她的室友兼舍長,郝淑雯,因為何小萍第一天來文工團時軍裝的汗味。隨後何小萍因為偷用了林丁丁的軍裝而沒有告訴她,被發現後,林丁丁成為了郝淑雯之後的其次。而其他人其實都是以這兩個點為中心以訛傳訛的惡意傳播者或者是私下議論者。但是,小芭蕾,不一樣。她是惡意的擴大者。
其實證據很好找,很明顯的一個就是,在何小萍來到文工團不久,蕭穗子帶她去洗了一次澡。可能所有朋友都會記得,當時的情景。那就是何小萍絲毫沒有自卑感,絲毫沒有迴避蕭穗子的目光,還恰恰相反,呈現出了終於可以好好洗澡了的快樂。於是我們有了反問的理由,如果那件襯衫是何小萍的,或者像原著中所說的因為家庭條件不好沒發育好,有點自卑才製作了那個襯衫,那麼她洗澡時的表現難道不應該有相應的表現嗎?你看她的眼神,看她的神態,看她平日的舞姿,像一個那樣的女孩嗎?完全不是。
所以就影片而言,何小萍這次大喊著說襯衫不是她的,並沒有撒謊。其實如果憑證據判定襯衫就是小芭蕾的,也有點不足,因為她那樣做還存在著想討好這郝淑雯和林丁丁的可能性。但不管怎麼說,小芭蕾的嫌疑還是最大的。
㈦ 何小萍為什麼會發瘋因為她中毒了
學了精分的人,再也沒法好好看片。
《芳華》已經上映十多天了,雖然自己反應慢了無數拍,但有些東西總是揮之不去:穿著病號服的何小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潦倒落寞的劉峰與她在站台上寂然相擁……
他們為什麼活成悲劇?
一
除了社會、生物因素,人活得好不好,與我們獲得過的愛以及愛的質量密切相關。它們奠定著我們自身價值感的基礎。
何小萍和劉峰,都是自我價值感不高的人,何小萍尤甚。
又得說說何小萍的成長經歷。(有人笑說你們學精分的動輒原生家庭,不說童年就沒法做咨詢,沒辦法呀,經歷塑造著我們,誰也逃不開,越早年的影響越大。)
電影里,何小萍小時父母離異,之後母親再婚又生了兩個孩子,讓6歲的她隨了繼父姓,她感覺被父燃旦親「拋棄」。在這個重組家庭里,何小萍的存在是尷尬而痛苦的,幾乎得不到任何尊重。
繼父大約覺得她就是個拖油瓶,會消耗家庭本不充裕的收入;弟弟妹妹仗著有父親撐腰,總是欺負她;母親大約也沒有精力關心她,因為她既要忙於工作,還要照顧年幼的孩子們,很少盡到關愛、保護何小萍的責任。自從父親被下放後,10年裡母親只陪著她睡過一次,還是她故意將自己凍感冒,發了三天燒換來的。
何小萍從小體驗到的是被忽視、被欺負、被虐待、被拋棄,而這些都極大地威脅著一個孩子的生存安全,這是人類無法承受的一種極度恐懼。
可能是為了做冊應對生存,人類進化出了依戀能力,讓孩子們即便遭受各種不公甚至虐待,也依然不屈不撓地想要保持與養育者的依戀,哪怕這愛充滿劇毒,愛同時意味著傷害。
可能為了避免攻擊父母損害依戀關系,而作為孩子,還有一種自戀心理:以為父母離婚、被忽視、拋棄,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好,因為自己沒有價值不值得被愛,才會被如此對待。
她痛苦,想逃離卻沒有辦法,她更無法確認自己存在的價值是什麼?
二
出於自我保護和生存的需要,人的心靈會創造出各種防禦機制,並逐漸成為一種應對世界的固化模式。
獲得愛,意味著可以獲得生存,這是人類的剛需。為了獲得愛,人會窮極一切辦法。
比如何小萍可以皮胡擾傷害自己(故意凍感冒發燒三天),來獲得母親短暫的關懷。她還會想像如果自己變得很優秀就可以換來父母的愛。如果自己承受痛苦和忽視,隱忍堅強就能獲得愛;甚至,她以為被忽視和折磨,本身就是愛的本來面目。
愛與痛苦如此緊密地附著,飢渴的孩子囫圇吞下,誰又能分得清什麼是愛,什麼是毒?
當我們帶著這種模式生活,並在生活中不斷重復某些遭遇。只是我們不自知,很多時候,這種重復的遭遇,是自己找來的、創造出來的。潛意識里需要把自己的生活過成自己熟悉的處境——因為沒有學會如何更好地生活。這就是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吧。
何小萍的低自尊和無價值感,讓她離開家來到文工團,也依然是那個受欺負的小丑。這里雖然有外界的原因,但更多來自於她對於世界的感知與互動方式。
她對世界的感知是: 別人不會幫我,不會對我友好。
在這一信念下,她在想拍軍裝照時,採取的方式是偷偷拿走林丁丁的軍裝,而不是正大光明地借。林丁丁都說,如果何小萍來借的話,她其實是願意給的。她的行為,真的造成這個世界對她不友好了。第一天開始,大家就不喜歡她。而在她心裡,也有一次驗證了:你看,她們對我這么不好,我真的是不值得別人喜歡的。
也許她心裡覺得不如人,才會在第一次亮相時要努力表現完美,結果可能過於緊張反而摔個大跟頭,大家真的笑話她差勁。
她也自卑地以為自己胸小不美,偷偷在襯衣上縫海綿,反而招致了他人更大的嘲笑。(雖然電影里沒明說加海綿的襯衫是她的,但原著卻很明確。)
心理學上把這個叫投射認同。如果你認為自己不好,你總有辦法把別人推到鄙視你的位置上,即使那個人剛開始明明喜歡你。
三
如果把這種心理模式帶到親密關系中,又將是痛苦和不幸的開始。
在親密關系中,像何小萍一樣的女孩,其實外貌和能力都不錯,但總是自卑。因為這種自卑,優秀的男性她不敢接近,就算別人主動追求她,也會因為害怕被嫌棄、最終被拋棄,而主動拒絕。
一旦有人對她有一丁點兒好,她又會感動得不知所措,一定要湧泉相報,可自己又覺匱乏,唯有以身相許,哪怕明知對方是個渣男。似乎足夠平庸甚至「渣」,才能與自己相匹配。帶著雷鋒光環的劉峰,在被眾人踐踏之前,何小萍也是不敢親近的。那句「你能抱抱我嗎」,醞釀了20年才能說出口啊!
為什麼何小萍們,總是大幾率地遭遇「渣男」?在一次次親密關系中,一次一次飽受傷害,卻又無法拒絕,不能離開?
在她們心裡: 充滿傷害、嫌棄、鄙視的愛,似乎才是她們熟悉的,應得的。
愛與毒,她們早已分不清。
當然,劉峰的出現對她來說意義非凡,幾乎是照亮生命的火把,即便這光並非為她而來。可更悲劇的是,就算劉峰愛的人就是何小萍,根本不存在什麼林丁丁,未經創傷修復的何小萍,也很難與她愛的劉峰好好生活,除非劉峰能經得起她的各種「作」。
四
其實,每一次強迫性重復,每一次「作」,不僅是要創造出熟悉的有毒之愛的處境,潛意識里更期待著一次超越。
何小萍也無時無刻不希望別人真的對她好,有朝一日大家都喜歡她,而且有一個愛她如珍寶的人。正如被家暴的女性,總是期待丈夫有朝一日會對自己好的。
可是,當何小萍把自己置於死地,突然真的實現「超越」,成為萬眾矚目的英雄,獲得她曾經夢寐以求的愛和關注時,她怎麼就瘋了?
其實她無法想像,如果別人真的對她好,會是怎樣一種體驗?她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她如何才能配得上?
她體驗過的有毒之愛里,愛、關注與痛苦、受虐、拋棄,是一體兩面。 當這種愛以高度的認可關注向她撲來時,同時意味著極大的恐懼。這種恐懼程度之深、強度之大,足以摧毀人的精神。所以,她瘋了。這是心理機制給予生命個體的防禦和保護。只有瘋了,才不用去體驗這極度的恐懼。
這世界大概沒有純粹潔凈的愛。
很多時候,愛同時意味著控制、侵入、傷害、失去自我……愛總與那麼多毒素雜糅在一起,讓飢餓的人們一口吞下。在無法代謝整合的情況下,人們不知道如何干凈地愛,不知道如何不「作」地好好生活。
如果有個腎,可以將混雜在愛里的毒過濾掉,該多好!好在,心理咨詢師某種意義上,可以成為來訪者的腎,幫助她去代謝、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