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褲子的褲是第幾聲調
褲子(kù zi )第四聲
Ⅱ 褲子的拼音
[kù zi]。
解釋: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有褲腰、褲襠和兩條褲腿。
網路解釋:
褲子,外文名trousers,泛指人穿在腰部以下的服裝,一般由一個褲腰、一個褲襠、兩條褲腿縫紉而成,作用為保暖、禦寒、時尚,起源於戰國時期,發明國家為中國。
褲子造句
他們嚇得腿肚子直哆嗦,母親連褲子都尿濕了,他們往日遠遠射狗時從容不迫早已灰飛煙滅。
這件鵝黃色的上衣和那條黑色的褲子穿在妹妹身上,真是絕佳的搭配。
我一坐下這件緊身襯衫就從褲子里跑到上面來了。
媽媽又給我買了一條褲子。
真理還沒機會穿上褲子時謊言已經滿街跑了。
這塊料子足夠縫制一條褲子。
氣話只能在公司里說,你信不信今天老闆還在你面前大罵客戶不講信用,明天他倆坐在一起吃飯又稱兄道弟,好像穿一條褲子。
Ⅲ 褲子的意思
褲子的意思是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有褲腰、褲襠和兩條褲腿。
褲子拼音:kù zi,解釋:褲又稱褲子、也作袴,是人類穿著在腰部以下,分別穿套兩腿的一種衣物的總稱。依其型式大致可分為長褲、短褲,在服裝設計上也可區分出男性的褲子和女裝的褲子,依工作性質不同,也可分為運動褲、休閑褲、西褲、小腳褲、短褲、睡褲和內褲。
牛仔褲的顏色
以前褲子的組織和顏色都很沒租兄單一,褲子面料也慢慢時枯襲裝化了,在色彩上也變得豐富起來。但基本上還是以靛藍和藍黑為主。
主要原因是藍色洗水的效果最讓大眾喜歡,而且經得住時間的考驗。那些雜色牛仔褲曾經也有段時間風行過,但都像一陣風一樣吹過去了,所以對大部分消費都來說,對牛仔褲在顏色方面作太多挑剔,就有點小題大做了。
靛藍是非堅固色,有越洗越漂亮的效果,所以它也是牛仔褲永恆的美麗色。
褲子面料的厚度
布重跟紗支和織物經緯密度有關,紗越粗密度越大布越厚,其重量也型殲越大。一般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類。輕型布重為200~340克/平方米(6~10盎司/平方碼),中型340~450克/平米(10~13盎司/平方碼),重型450克以上(13盎司/平方碼以上)。
Ⅳ 「褲子」和「裙子」的拼音和聲調是什麼
kù zǐ
qún zǐ
Ⅳ 褲子的子字在拼音里聲調是幾聲
「褲子」的「子」字在拼音里聲調是輕聲,沒有聲調。
Ⅵ 褲子的讀音
褲 子讀音
ku zi
第四聲第三聲
Ⅶ 褲子的褲的拼音
褲拼音:kù
基本信息:
部首:衤,四角碼:30254,倉頡:likq
86五筆:puyl,98五筆:puol,鄭碼:WTTH
統一碼:88E4,總筆畫數:12
基本解釋:
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有「褲腰」、「褲襠」和兩條「褲腿」:褲子。棉褲。短褲。燈籠褲。
(7)褲子拼音是幾聲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短褲[ǎn kù]
褲腳在膝蓋以上的褲子。
2、筒褲[tǒng kù]
褲腿呈直筒狀的褲子,褲腿膝部和最下端肥瘦略同。
3、褲腳[kù jiǎo]
褲腿的最下端。
4、褲襠[kù dāng]
兩條褲腿相連的地方。
5、裙褲[qún kù]
一種褲筒肥大,穿在身上看上去像裙子的女褲。
Ⅷ 褲子。裙子的拼音和聲調
褲 子拼音
ku zi
第四聲第三聲
裙 子拼音
qun zi
第二聲第三聲
Ⅸ 褲子的拼音怎麼打
褲子 kù zi
褲子泛指(人)穿在腰部以下的服裝,一般由一個褲腰、一個褲襠、兩條褲腿縫紉而成。最早古人的褲子是很寬松的,用繩子系於腰下,而女人沒有,她們是不用工作的,後來形成男女平等,女人也要工作,有了褲子,褲子也變得緊起來。
據史料記載,中原地區的古人穿上有襠褲子是從戰國時期才開始的。當時趙國趙武靈王在邯鄲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就是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方法,此後,中原人才穿褲子,到了漢代,漢昭帝時才把有襠的褲叫做「褲」。
Ⅹ 褲子的拼音
褲子的拼音非常簡單,就是Ku zi。只不過在輸入法當中沒有辦法直接輸入音調,第1個應該是第4聲,第二一個應該是第3聲,這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常用的一些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