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美國穿白襯衫一周領子不臟是真的嗎
絕對假的
我的衣服的領口就很容易臟
不過美國洗衣服用漂白水洗白色的東西可以西的非常干凈
你要是問空氣質量的話
美國以前污染蠻嚴重的
但是他們很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而且開始控制
現在空氣質量還不錯
Ⅱ 夏天穿襯衫或者休閑吧,裡面都要穿一件T桖啥意思僅僅為了好看嗎美國好多年輕人都那麼穿誰知道這么
好看,再就是吸汗。因為襯衣如果出汗了很難看
Ⅲ 美國年輕人,普通的生活常態和最求是什麼
美國年輕人的生活常態和最求:
一、飲食特點
居家過日子的美國人買的食品都簡單。一袋麵包,—罐飲料,一袋胡蘿卜,幾只洋蔥,偶爾也有人買一盤牛肉的。他們極少用調味品,用得最多的是沙拉油。
美國的餐館一般規模不大,都收拾得乾乾凈凈,而且食品種類並不很多。有人總結美國飯的特點,一是生,牛排帶血絲,二是冷,凡是飲料都加冰塊,三是甜,這當然是中國人依自己的口味作出的評判,不過倒也切中要害。事實上,美國人吃飯注重的是營養,而不是口味,一般美國人也不大會做飯。
二、居民住房
美國城市居民的住房從總體規劃與布置,到具體的設計與安排,都是比較實用舒適的。在一個小區里除住房外,學校、商店、文體設施、公園、銀行、郵局等等都一應俱全。美國老百姓住房。
就一般水平而言,不論樓房或平房也不論幾居室,在設計上大致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客廳與餐廳連為一體,比較大,因為家人活動大部分時間在客廳;二是廚房比較大,並且與餐廳相連。廚房裡壁櫥很多,餐具與食物都放在櫥里,看起來很簡潔。電冰箱容量大。另外就是其它電器一應俱全,牆壁上電插頭多。這當然要有充足的電力為基礎。舊金山一般每月電費四、五十元。據說電力公司鼓勵多用電,辦法是一度電是十美分的話,十度電可能只收九十美分;三是卧室小,但壁櫥大而且多,十分實用。一般卧室除擺一張雙人床外,再沒有很多空間。所有衣物都掛放壁櫥里。美國人極少用箱子,如遇搬家(比較起來,他們喜歡搬家)就到商店裡要幾只紙箱;四是洗手間多。一般二間以上卧室的民房都有二間以上的洗手間,而且空間大,設備完善,使用方便。
三、衣飾裝扮
在服裝商店許多中低檔服裝與鞋類都有「Made in china」的字樣,如各類夾克衫,牛仔褲,襯衫,還有各式T恤衫,羽絨服等等,都是中國製造的,每件二三十美元,四五十美元或七八十美元不等。這些大都是根據美國商人的設計與要求製造的。高檔的服裝與鞋類大多是歐洲的,其中義大利的居多。亞洲則是台灣、香港與韓國等地的。
美國人不甚講究衣著打扮,穿衣寬松、隨便,不拘一格。有的人在長襯衫外面套一件短小的甲克。類似長袍短褂;有的人在淺色襯衫裡面穿上一件深色高領的棕毛衫;有的人則在長棉毛褲外面穿上一條短西裝褲。總之,美國人穿衣有時給人一種不大利索的印象。
少數年輕人喜歡奇裝異服。比如—位年輕漂亮的姑娘上身穿一件緊身毛料西式上衣,下身穿了一條臀部有兩二個破洞的牛仔褲,露出了內褲。有時還能看到—些年輕人把好好的牛仔褲撕破,露出膝蓋。美國婦女,尤其是老年婦女仍重傳統。穿裙裝的多於穿長褲的。冬季喜歡穿長長的呢大衣,這可能與美國氣候有關。
最令人不解的是,在炎熱的夏季,有的人身上只穿汗衫、短褲,但腳上都捂著一雙旅遊鞋,外加一雙厚棉襪。有時已是深秋季節,有的姑娘身穿夾大衣,卻光著腳,穿雙拖鞋,漫步於街頭。
如果說美國的食品價格低廉的話,那麼,衣服和鞋類就比較貴了。稍好的運動絨衣要五六十美元一件,更別說那些高檔時裝了。可喜的是中國產品,主要是服裝和鞋類打入了美國市場,且價格便宜。中國的棉製品、羽絨服和絲綢頗受美國人的歡迎。
四、交通工具
如果沒有汽車,美國人寸步難行。對美國人而言汽車與水和麵包同等重要。在街道上,見不到什麼行人,全是汽車。偶爾見到一二輛自行車,也是鍛煉身體用的。公共汽車相對很少,主要街道上半個小時一趟,倒也准時。一輛能乘六七十人的大轎車,常常只有兩三個乘客。街道兩側都畫有停車位,稍大些的商店都有停車場,停車場也都畫有停車位,而且頭幾個車位必定是殘疾人車位(用藍色畫一輪椅),不準越「雷池」一步。
Ⅳ 為什麼外國人不穿短袖襯衫而且不會買一件好衣服穿上幾年,基本上是穿過一季就丟掉了
外國人也穿短袖襯衫的,前不久有個外國的領導人,本來外面套著西裝,大概實在是覺得太熱了,脫了西裝,裡面穿的竟是短袖襯衫!
「不會買一件好衣服穿上幾年,基本上是穿過一季就丟掉了」這個因為我們看到的通常是名人明星的穿著,對這些人來說,同一件衣服穿第二次就不行了。其實現在中國也有很多人衣服只穿一季的。倒不是和外國人學,因為每一季都有新潮流出來,喜新厭舊嘛。
一件衣服反復的穿,只要不是變得破舊影響美觀了,對於普通人來說,沒什麼不合適。但是如果是在時尚界這樣的行業,就要注意了,至少每次穿同一件衣服的時候要進行不同的搭配。
Ⅳ 美國人的衣著習慣
隨著時代的變遷,美國人的服裝有很大的變化,20世紀以來發展尤快。30年代的美國,人們還習慣於循規蹈矩,在服裝上講求合乎時尚。同時經濟狀況也不允許人們在服裝上追求奢華和新穎。那時中產階級以上的婦女要講究儀容,不能在街上抽煙,裙子必須長過小腿肚,否則就會被視為有傷風化。與此同時,男青年冬季流行毛線帽、羊皮襯里的黃褐布上衣、燈芯絨燈籠褲和系帶子的高筒靴,靴邊還要插一把大折刀。
到了40年代初,美國女青年開始流行披肩發,參加舞會時可以穿裸肩的蟬翼紗晚禮服。女大學生往往身著腰部稍微裸露的上衣,扎發帶,戴項鏈。男青年則穿著大翻領的上衣和肥大的褲子。
二次大戰前,比較正規的衣服應該是上衣、長褲的質料和顏色一致。而且不論是雙排扣外套還是單排扣外套,都應配同樣顏色質料的背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物資緊張,美國人的服裝受到很大限制。正在遭罹戰禍的人們根本談不上衣著的講究。華盛頓政府特別頒發了關於戰時服裝的第L-85號條例,規定男子穿雙排扣外套,不許做背心,褲腳管不許做翻出的貼邊,褲背後只許做一個口袋,腰前不許打褶。女子的衣服折邊不得超過2英寸,外套不得縫上兜帽或圍巾,裙子不得寬於72英寸,襯衫只能縫一個口袋,上衣袖口不得翻出貼邊,腰帶寬度不能超過2英寸。其目的是為了節約。
戰爭期間,婦女的服裝受軍裝樣式影響很大。女晚服的披肩和有松緊腰帶的女襯衫均仿造艾森豪威爾夾克衫製成,一種女子很流行的帽子是仿英國突擊隊貝雷帽製成。連女子晚禮服都以金線織成的大機翼為裝飾,從臀部的一側向上彎,橫過胸脯到另一邊的肩,看上去十分醒目。
二次大戰結束後,新時裝迅速興起,風靡美國。巴黎的時裝設計師認准機會,為美國婦女設計出離地不到12英寸的寬闊大裙,肩部取掉墊肩,胸部墊高,使從戰爭的硝煙中走出來的婦女更富於女性美。她們很快穿上了長裙,戴著面紗、羽毛頭飾或土耳其式帽出現在大街上。
50年代,美國人的服裝風尚漸趨平易隨便,不拘禮儀。運動衫和牛仔褲取代了硬領衫和長統絲襪。姑娘們可以不加修飾地帶著滿頭發卷上街,過分的拘謹反會使人另眼相看。
到了60年代,美國服裝進一步朝新穎、漂亮、時髦的方向發展。男子盛行便裝,頭載牛仔帽,腳穿牛仔鞋,顯得瀟灑自然。美國總統肯尼迪的夫人傑奎琳·肯尼迪的穿著打扮曾使婦女們學之唯恐不及。在她的影響下,圓頂帽、尖頭細高跟鞋、剛過膝蓋的裙子、緊身套衣和微微捲曲蓬在耳邊的短發一度非常流行。
60年代以後,婦女的裙子逐漸趨向於短,直到出現了超短裙(「迷你」裙)。
今天美國人服裝的特點就是變化快、式樣多,幾乎每年都要出現新的時裝,而且流行很快。
Ⅵ 為什麼國外商務人士極少穿短袖襯衫
因為在正式的西方商務禮儀中,是不容許有短袖襯衫這種怪物出現的。
的確,很多中國領導人也習慣在亞正式場合穿短袖襯衫,但是你會發現,這種情況越來越少了,就象前些年,不合體的布袋西裝幾乎是出國考察人員的官配,但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至少在接見外賓時,你是看不到領導人們短袖襯衫的形象的,因為他們的造型師也明白:短袖襯衫並不符合嚴謹的國際禮儀。
brooksbrothers的短袖dress shirt雖然號稱正裝,但裡面仍有混雜著休閑成分,不僅數量長袖襯衫相比完全沒法比較,而且幾乎有一個統一的元素,就是是都是Button Down ,即領尖有扣,這種襯衫也只有在美國才被當作次商務襯衫來穿著,一般會認為是非常入門級的選擇(例如地產經紀等),並且有體力勞動者的暗示蘊含其中(需要經常捲起袖子來幹活),所以稍正式一點的男性都不會選擇它(除非需要秀親民的場合)。
相對正規的商務男襯衫應當是法式或意式疊袖襯衫。
別問我為啥這次不黑芮成鋼,因為就連芮成鋼那麼不懂穿西裝的人都知道,如無必要,是不要穿短袖衫的
Ⅶ 美國人一般是怎麼穿衣搭配的啊
美國人比起歐洲人來穿著更為自由甚至隨便,但這並不意味著在美國想怎麼穿就怎麼穿。實際上,美國人穿衣服挺講究。
無論是正裝還是休閑裝,在美國市場上都是以舒適的純棉、純羊毛質地面料為主,很少有人穿化纖、混紡以及新式合成面料的衣服。百分之百純棉的T恤、襯衫、牛仔褲是美國人的最愛,無論老人、兒童還是年輕人,平常都穿著寬松舒適的休閑裝、運動鞋。要說美國人穿衣服有什麼講究的話,這種「休閑風格」就是頭一個講究。記者經常去哥倫比亞大學參加一些學術報告會,台上西服筆挺的知名官員作報告,台下的聽眾則穿什麼的都有,甚至還有剛從球場踢完足球的學生,穿著短褲坐在台下用心聽講,也沒人提出異議。初到美國的外國人往往認為到百老匯看舞台劇是很隆重的一件事,所以一般都身著西服打上領帶。可到了劇場才發現,紐約人穿的全是T恤、牛仔褲甚至短褲,手裡拿著可樂、爆米花,跟看電影、郊遊沒什麼兩樣。
雖然不太講究服裝的款式,但實際上美國人還是十分注重穿衣場合的。在有著裝要求的政府部門和公司工作的上班族,工作時間一般是男士西服革履,女士套裝套裙。若是參加宴會等社交場合,男士要穿正式西裝、燕尾服,女士要穿禮服、化淡妝。其實在紐約這樣的大都市裡,穿西服的人也不少。尤其是對於需要不時出席一些相對正式活動的政府官員、公司管理層和新聞記者等「白領」來說,一件質地優良的休閑西服是絕對必需的。不過,美國人對西服套裝和休閑西裝的搭配也是很嚴格的。一般來說,休閑西服只賣上衣,沒有配套的褲子。在穿著中,休閑西服需要搭配純棉休閑褲,場合比較非正式時也可以與牛仔褲搭配,一般不打領帶。而正式的西服套裝則絕不能上下不同色,除此之外還需同正裝皮鞋、領帶或領結搭配穿著。
即使是在細節之處,美國人的穿著也有一定規范。國內上班族對襪子沒太多講究。而一般美國人所穿襪子至少分為運動襪、休閑襪和正裝襪三種。記者來紐約之後,發現美國人的正裝襪至少要比國內普通襪子長一倍以上,剛穿起來要一直拉到膝蓋附近,頗不適應。朋友介紹說,美國人穿正式服裝時,一般要求即使抬起腳來也不能露出小腿,所以襪子都很長。再比如男士穿的襯衫也分為休閑和正裝兩種。休閑襯衫一般只分大中小號,式樣隨意,顏色活潑。而搭配正式西服或禮服的正裝襯衫則要嚴格得多,其領口、衣長、袖長等都有細致的號碼,一般商店的襯衫櫃台都有店員專門替你量尺寸。白色或藍色是正裝襯衫的基本色調,一般也很少有各式花紋。與國內不同的是,美國相當一部分正裝襯衫的袖口都是折疊式的,需要專門的袖夾配合,頗為「隆重」。
不過,近年來,即使是政府機關和公司員工上班時的穿著也有休閑化的趨勢。在許多新成立的高科技公司里,從老闆到一般員工,都願意穿著T恤、牛仔褲上班,還有許多「白領麗人」上班時居然穿著拖鞋,真讓人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Ⅷ 美國人的禮儀
1。在公眾場合打噴嚏,要說excuse me, 周圍人應說:bless you.
2。在狹窄通道(如圖書館書架之間)要求別人為你讓路,應說:excuse me.
3。thank you盡量多說
4。公共場合室內嚴禁吸煙
5。乘坐公交車,下車時要感謝司機
6。老弱病殘孕和女士優先
7。即使是陌生人,只要眼睛接觸超過三秒鍾,必須要向其問好
8。為殘疾人士專用的設施,非殘疾人士不可佔用,除非有緊急措施
9。盡量不要在別人面前談論政治,宗教,性別,膚色甚至性取向的話題,以免犯對方的禁忌
10。拜訪他人住所之前,必須打電話通知
11。一般在9am-9pm之外的時間,不宜拜訪或打電話至私人住所
12。不要打聽他人的私事
13。在銀行等候服務,必須保持一米線的規定
(1)社交禮儀
美國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具有下述四個主要特點。
第一、隨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熱情開朗,不拘小節。
第三、城府不深,喜歡幽默。
第四、自尊心強,好勝心重。
(2)服飾禮儀
總體而言,美國人平時的穿著打扮不太講究。崇尚自然,偏愛寬松,講究著狀體現個性,是美國人穿著打扮的基本特徵。跟美國人打交道 時,應注意對方在穿著打扮上的下列講究,免得讓對方產生不良印象。
第一、美國人非常注重意服裝的整潔。
第二、拜訪美國人時,進了門一定要脫下帽子和外套,美國人認為這是一種禮貌。
第三、美國人十分重視著裝細節。
第四、在美國女性最好不要穿黑色皮裙。
第五、在美國,一位女士要是隨隨便便地在男士面前脫下自己的鞋子,或者撩動自己裙子的下擺,往往會令人產生成心引誘對方之嫌。
第六、穿睡衣、拖鞋會客,或是以這身打扮外出,都會被美國人視為失禮。
第七、美國人認為,出入公共場合時化艷妝,或是在大庭廣眾之前當眾化妝補妝,不但會被人視為缺乏教養,而且還有可能令人感到「身份可疑」。
第八、在室內依舊戴著墨鏡不摘的人,往往會被美國人視作「見不得陽光的 人」。
(3)餐飲禮儀
美國人用餐的戒條主要有以下六條:
其一、不允許進餐時發出聲響。
其二、不允許替他人取菜。
其三、不允許吸煙。
其四、不允許向別人勸酒。
其五、不允許當眾脫衣解帶。
其六、不允許議論令人作嘔之事。
(4)習俗禁忌
國花:玫瑰
國樹:山楂
國鳥:白頭雕
國石:藍寶石
最喜歡的顏色:白色
最討厭的數字:13和3
忌諱:白色百合花不可作為禮物送人
如果應邀參加家庭聚會,可問主人需要什麼禮物,即使主人婉謝,屆時仍可帶瓶酒或一束鮮花,或酌帶一些具有中國風味的小禮物。有任何飲食禁忌可先告知。特殊的文化風俗和飲食禁忌可得諒解和尊重。除非事先言明,一般聚會活動以不帶小孩參加為宜,如果聚會性質為安塗肉,則大都可全家參加。
在家宴請客人比在餐館宴請更受美國人歡迎,因為家裡氣氛更加親切友好。家宴分兩種。第一種是家庭用餐式,主賓在長方形飯桌旁就座,主人為客人盛食物,或將食物盛在盤中,依次傳遞取用。第二種是自助餐式,食物置於餐廳另一桌上,主賓各自去取用。
應邀到他人家裡用餐,主賓雙方都很講究禮儀。主人會提供各種專門用途的餐具,如冷盤、刀叉、魚刀叉、肉刀叉、主菜刀叉、水果刀叉、菜匙、湯匙、咖啡匙等,客人如不認識餐具的專門用途,可仿效女主人。餐巾鋪在膝上,不能用餐巾擦餐具。坐姿要端正,手臂不能橫放在桌上。只有當女主人動手,其他人才開始進餐;女主人離座,其他人才能離席,不可中途離席。歐洲人進食時是一手拿刀,一手拿叉,美國人只用一隻手輪換用餐具,另一手則放在膝上。注意使用刀叉順序,以及叉匙性質。刀叉斜放盤緣,表示尚在用餐之中;若完全放在盤中,則表示已使用完畢。麵包要掰成小塊食用。喝湯、咀嚼時不能出聲,更不能打嚏、擤鼻子、咳嗽、打嗝、剔牙。渣滓不能直接吐在盤中,要用叉接住後放入盤中。餐巾用來拭嘴,切忌用來擦手或餐具。鹽、胡椒瓶倘離座遠,不可伸手去取,而須請隔座代勞遞送。上甜點或咖啡時,主人可開始致詞,主賓亦可利用此時答謝。席間,應當稱贊女主人准備的菜餚,並盡量吃完盤里的飯菜。
餐後要與主人交談片刻,之後告辭,但不可久留;告辭時應感謝主人款待。與主人不太熟悉者,事後還應盡早打電話或寄短柬表示謝意。如果客人比較多,應等年長職位高的客人告辭後,方能告辭。。宴後三四天內別忘記寄一張感謝卡或謝函給主人,若在主人家過夜通常感謝卡寄給女主人。
看看這里吧:http://yczx.5166.info/html/a6/4719.html
Ⅸ 閑聊美國的「衣食住行」 (一)
雖說人性共通,但人種之間有差別,也是一點不假。這個差別不光體現在文化歷史上,也體現在基本的生活方式上。在美國讀書生活的中國人,可能大都有這個體會,就是不管和美國人能多麼友好,真能夠住在一起,共享一個屋檐,還是不多。這主要還是生活方式不一樣,住在一起有太多的不太方便之故。
在此,根據我自己的經歷,簡單地聊一聊美國的基本生活和我們有些什麼不同。
1。衣
美國人的穿著不說都知道,非常隨便(注)。牛仔衣牛仔褲是很普及的。每年有流行的樣式和色彩,不過美國人總的來說更講究自己的個性喜愛,追逐流行時尚的風氣遠不及東方人。
雖然說美國人普遍不講究穿作時髦,但工薪階層的人還是講究dress up (打扮得體)的。一周五天對女士們來說,一般要一天一換。男士們我還不太清楚,不記得誰每天穿作不一樣的,但代表公司形象的緊要人物還是要穿作講究。Dress up 一般是在一些正式和重要場合(如某些工作,工作面試,婚禮,葬禮或教堂聚會等等)。有些公司和商店會直接規定dress code(「穿著要領」)。在dress up的時候,牛仔褲就一般要被拋棄了。
美國的時裝普遍「價廉物美」:很多名牌和中國現在的價錢相比並不貴,但質量絕對過關。遇到像「黑色星期五」和聖誕節之後的淡季,商店打折,名牌時裝可以便宜到幾十美元。大約是現在中國有錢人越來越多了,很多大陸來旅遊的都對「廉價」的名牌貨非常吃驚。
有一點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在性感魅力上,西方人和中國的傳統不一樣,「露」基本上是女性的權利,男性講究「封閉」。露肩露腰,是夏天女士們表現自己的「通用技巧」,但男士們,不管再熱,都得至少穿上襯衫。記得中國人以前一到夏天晚上歇涼,男性很多自然地都裸露上身,這在美國就成了很不雅觀的事。即使在家裡,男性也很少赤裸上身。不但不隨便裸露上身,連穿背心都會是對人的不尊重的穿作。這樣看來,西方文化比較鼓勵女性的自然性感,對男性多要求莊重。如果有男性對自己的身體太暴露的情況,通常會被人誤解成同性戀。
說道打扮,不得不提美國人的頭發。美國人(尤其女人)非常注意化妝。不梳妝打扮一番不會出來見人的(我很少見到不化妝的女人)。在化妝的整套程序中,頭式可以說是最重要。美國人頭發有各種顏色,但還是很多女人要按自己的喜好而染色。
總之,美國人穿作我個人很欣賞:不時髦,實惠,很精神。
2。食
美國的飲食,和中國人非常不一樣。甜,生,冷,高蛋白,讓不少中國人的「愛國胃」受盡苦頭。我剛來美國,一進超市就買了一個類似中國那種花生糖的糖棍,放在嘴裡爵了兩口就趕快吐了,太甜!甜得令人窒息!我一輩子沒有吃過那麼甜的東西!從此我在美國幾乎不碰甜食。
美國超市裡產品豐富,讓人眼花繚亂。但蔬菜的品種似乎還是不及中國,尤其不及本人的家鄉四川。美國的蔬菜普遍就像高大的西方人,什麼都比中國的大一號。最普及的蔬菜就是「生菜」(lettuce)。生菜有好幾種,形狀和色彩稍微有些差別,味道大同小異。生菜是美國人的蔬菜之王,是從來不會加工烹調的「名副其實」的生菜:一定是生吃。以前給一個美國朋友推薦我「自創」的豆腐魚湯,最後就是把生菜扔進湯里。這美國人高呼「不可」:你簡直活活糟蹋了這么新鮮的綠菜!除了生菜以外,番茄,芹菜,蘑菇也是很普及的蔬菜。由於蔬菜多生吃,那就免不了「冷」。餐廳買的沙拉都是從冰箱里直接拿出來的。
肉類也很豐富,美國人喜吃高蛋白的肉類。雞肉最「賤」,比蔬菜還便宜,鋪天蓋地到處都是。牛排,雞和海鮮,可能是最普及的肉類食品。美國人普遍不喜歡吃豬肉,羊肉更在其次。決不吃鴨肉和兔肉,因為這些屬於寵物之列。當然,寵物也有貴賤之別,最受寵的狗,不要說「吃」,提都不能提及,幾乎和「吃人」差不多。
水果,普遍比中國的大而甜。蘋果香蕉桔子西瓜葡萄等等基本都和中國的一樣,尤其各種「莓」:草莓,黑莓,藍莓等等一大堆,營養豐富,非常健康。值得「批評」的是梨子,削皮後和桃子一樣的軟。沒法吃。美國的桃子也不怎樣。
當然,到了中國超市裡面,中國的大部風土特產都能買到。所以在美國的中國人還是能夠「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美國食品的價格非常低廉。我剛來時真覺得什麼都便宜。一隻熟烤全雞打折時只要3美元。香蕉現在也只要50美分左右一磅(越寫越形而下了哈)。不過,近兩年經濟下滑,開始時油價猛漲,然後漸漸地影響到食品業,現在的物價大多都比以前貴了不止一兩倍。超市的食品大多數都是人工培植的多,自然食品(organic)價格都高得多。
美國有個政府組織叫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專門負責檢查食品和葯品的安全質量。凡是上了貨架的食品都一定是通過了這個組織的檢查的。所以美國的食品總的來說還是很安全可靠。
再簡單說說美國的餐館。美國餐館總的說來就是干凈,安靜,服務非常好。美國人吃飯一般要走幾個過場:第一給你菜譜點菜,同時給你上水。點菜一般有幾道不同的程序:湯,開胃菜,正餐,甜點。甜點是在正餐吃完了後才上的。估計美國人就是這樣吃胖了的。
麥當勞和肯德基之類在美國都不會被叫做嚴格意義上的「餐館」,而是快餐店,是臭名昭著的廉價「垃圾食品」,中下層的人吃的最多(發胖的也多是這些人)。
可能是和宗教以及汽車國的特點有關,美國是個限制喝酒的國家,各州對酒都有不同的規定,有些州超市不能賣葡萄酒,有些州到了晚上幾點以後就不再賣酒了。等等。雖然如此,但美國(西方)的酒,實在花樣繁多,製作復雜,調酒更是考究。各種雞尾酒的名字也是繁雜,想像力驚人。本人不是專家,就不多作敘述。
我們中國人普遍以飲食文化而自豪,覺得西方人都不如我們講究「吃」,其實我個人覺得這也算是個誤解。美國人可能在味道上不如中國人講究,但他們也講究一些其他的因素:干凈,營養,科學。等等。
說道干凈,這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內容。美國人的廚房,干凈得和卧室有一拼。我記得我以前的一個美國朋友,家裡隨時都收拾得整潔無比,最令我吃驚的是她的廚房,灶台,餐具,都想剛買來的一樣。由於她是單身生活,餐具大概不多,灶台上的櫃子里居然裝的是書!當然,能這樣干凈,和美國人的烹調方式關系很大。他們一般都不用很燙的油炒菜。烹飪方式多為煮,生拌。即使要煎炒,也是少油,或者冷油。
順便提一下我們中國人的烹飪,雖然馳名天下,但其「臟」的一面,仍然幾乎同樣「馳名」。不時聽到中餐館被衛生檢查不過關的。生活中中國人住家的廚房衛生也是讓美國人「瞪目」的。
美國人不但講究干凈,還非常講究餐具,決不像中國人,一把刀一雙筷子「打天下」。餐具的繁多,復雜,精確,有時使廚房看上去就像科學實驗室。商場里有些專門的餐具店,也是看得人頭暈眼花。
美國的稍有教養一些的家庭,非常注重科學飲食。這大概是因為他們非常注重外表美,決不允許自己發胖。如果說從人的外表身材就可以看得出美國人所處的階層,興許有點誇張,但也多半屬實。
總之,美國的飲食文化還是很發達,只是不太和我們中國人的胃口。大城市的中餐館還是有很多地道的,但在外州地區,名副其實的中餐,只有靠自己了。
3.住
很多中國人到美國來,其實是沖著兩件事:住房和汽車。這倒是名副其實的兩件實惠之物。在美國混出個名堂的人最後會發現自己雖然沒有太多社交活動和精神生活,給房子和汽車拍幾張照片寄回家,或者網上分享一番,也倒是有點「不虛此行」之感。
說道「住」,這應該是美國人非常引以為驕傲的項目。地廣人稀,有的是空間蓋房。記得在我以前工作的公司從大陸來了幾個中國人,他們發現這里不怎麼見得到想像中的高樓大廈,覺得很奇怪。其實不奇怪,美國的高樓大廈並不多。除了在大城市如紐約芝加哥等等之外,見得最多的便是自然景觀了:東部主要就是樹,沒完沒了地樹,中西部很多和荒野地帶。在這些地方,住家和商業建築都多是平房,或者矮一點的樓房,高樓大廈就非常少見了。
美國的居住用房,一般分3種:單獨的住宅(house);連體住房(townhouse);公寓(apartment)。單獨住宅最普遍,空間也最充分,一般有3到5個卧室,有平房也有樓房,總共面積大約在2百到3,4百平方米之間。是一般居家買房的人的首選。連體住宅空間相對小一些,但最少一般也有兩個卧室。家庭人口少的,或者單身的人比較喜歡這種住房。連體住宅一般是兩層樓,每個單元里都有樓上樓下的布局:樓下一般是客廳和廚房,卧室都建在樓上。公寓就一般多是樓房了,從一個到三個卧室不等。
單獨的住房一般都是出賣的,連體住房可買可租,而公寓就一般都是出租的多,給流動人口提供方便。
美國的住房一般的設施都很完備,結構合理,衛生間和廚房佔地面積相對於中國較大。有兩個卧室的住房一般都會有1個半到兩個衛生間(所謂半個衛生間就是沒有浴缸的)。
值得提一下的,是美國人雖然不喝熱水,但水管里都統統是兩個管道出口,一個熱水,一個冷水。食用水是冷水管里的(不過,即使如此,在很多州仍然由於污染,冷水管里的水也不提倡直接喝,都要用過濾器)。
在美國買房子,一般不需要裝修,建築商一步到位,都是裝修好了才賣(最多時地下室需要裝修一下)。通常質量高,布局合理,裝修也很大方美觀。建築材料現在都是合成的多,聽人說還是老房子的材料好。我個人不是內行,無從辨別。
雖然美國的信譽普遍好,但最近我的一個朋友買房子卻遇到一件不如意的事情。他們是先買然後建房,結果建房商偷工減料,朋友夫婦倆搬進去好像也沒有經過嚴格檢查,後來質量問題很大,弄得夫婦倆吃睡不安。
從我個人的審美角度來講,對美國的所有建築,民用的和商業的,是和和美國人的穿著一樣:實惠。記得在國內我以前有很多朋友都是搞裝修的,非常注重外表。可美國的建築,總的說來外表非常樸素,裡面卻很實用。不但實用,還很舒適和品味高雅。很多外表簡單的房屋讓你根本想像不出來裡面會是那麼「內容豐富」。記得剛來美國和中國朋友在街上散步,不小心溜達進一家咖啡館,發現裡面裝修布置非常典雅。我們當時都是窮學生,服務小姐過來後,大家難免有點尷尬。結果看了看菜單,發現飲料非常便宜,於是一個人就點了一,兩美元的飲料在裡面享受了很久的「高檔趣味」。
在住房的裝飾趣味上,美國也顯示出中產階級的特點:不講虛榮。美國人家裡絕少掛「名家作品」。這也是好多藝術家在美國難以生存的原因:別人不喜歡你的畫,隨便評論家怎麼吹,還是照樣賣不出去(不過,這個規律是在大部分的中產階級中,少數被捧紅的「大師」的作品還是有少數撫弄風雅大資本家買賬)。很多搞美術的在美國都不得不畫肖像畫,主要就是因為美國人比較「自戀」,喜歡掛自己的或者親人肖像自我欣賞。
雖然最近幾年美國房價下跌,但應該比中國穩定。房價和人均收入也不像中國那樣懸殊。總之在美國,用有些同胞的話說,房子是「有的是住」。
待續
註:關於美國人穿著的實惠,我是總體而言。追求時髦虛榮的,在哪裡都有。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