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毛衣尺寸的經典計算方法有哪些
上衣各部位編織尺寸計算:
1、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直密
3、正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掛肩)×直密
4、肩寬針數=肩寬×橫密縫耗(針)
5、掛肩總行數=掛肩長×直密
6、掛肩收針針數=(12胸圍針數-肩寬針數)÷2
7、掛肩收針方法:
平收3針~6針後,佘針一般每2行減1針,在7厘米~9厘米的高度內,將應收針數收完。
8、後領口針數=後領口寬×橫密+縫耗(針)
9、單肩針數=(肩寬針數-後領口寬針數)÷2
10、肩坡每行收針針數=單肩針數÷肩高行數
衣服符號表示
(1)「S」表示小號,「M」表示中號,「L」表示大號,「XL」表示加大號,還有「XXL」表示特大號。
(2)「1」表示適合身高1.5米的人穿用;「2」適合身高1.55米的人的穿用,以此類推,「3」代表1.6米,「4」代表1.65米, 「5」代表1.7米,「6」代表1.75米,「7」代表1.8米,「8」代表1.85米。
(3)「Y」表示胸圍與腰圍相差16厘米,「YA」表示相差14厘米、「A」表明相差12厘米、「AB」表明相差10厘米,「B」表明相差8厘米、「BE」表明相差4厘米,「E」表明相差無幾。
㈡ 怎麼算斜肩掛肩長度
斜肩收法:
1、先將左、右肩針數÷3針/次 = 各肩收針的次數,然後再將收針次數×2行 = 收肩完成的總行數(收1次,來回共2行。每次收針都在正面,反面不收針,)。
2、再按照直密,將行數計算出收斜肩所需的長度。
3、掛肩的總長 — 斜肩長 = 開斜肩長度。
例如:掛肩總長:20cm,斜肩為39針,需收次數:(39-6)÷3 = 11次,斜肩長度為:11×2=22行÷9×2(直密)=4.8CM。 所以我在15cm的地方開始收斜肩(20cm-4.8cm),不知道有沒有說明白。 39-6裡面的6針為:邊3針+ 預留將並收的3針。
羊毛衫斜肩的收法:
http://bbs.bianrensheng.com/viewthread.php?tid=149643&highlight=%D0%B1%BC%E7
A .邊上的6針是要比其他針多織2行的。6並3完成後,要馬上翻面織這收掉的3針和邊上的3針,然後翻過來再織這6針,再正常往下繼續織。正因為行數多出來了,邊就會高出來一點,所以邊也就不會緊了。(即收完右面邊的第三針小燕子後,直接反過來單獨織這三針小燕子和邊上留的三針邊,然後照原來的織法正面(注意此行不用再收小燕子),也就是邊上的三針和三針小燕子比其他針數每次多織兩行,左邊的小燕子也是一樣,這樣收出來的斜肩不會緊,也不會沒彈力)
B 前肩膀應該是39-6針,後肩膀因為收針織了22行,也就是22個辮子。前肩膀3針對應後肩膀的2個辮子一起縫合,即(39-6)÷3=22÷2。
斜肩收完後,剩下邊3針+ 預留將並收的3針,這六針是連著後領窩一起挑的
㈢ 毛衣尺寸的經典計算方法
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直密。肩寬針數=肩寬×橫密縫耗(針)。掛肩總行數=掛肩長×直密。掛肩收針針數=(12胸圍針數-肩寬針數)÷2。
1、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直密。
3、肩寬針數=肩寬×橫密縫耗(針)。
4、掛肩總行數=掛肩長×直密。
5、掛肩收針針數=(12胸圍針數-肩寬針數)÷2。
㈣ 怎麼計算毛衣的公式
你說的是手打的毛衣編織計算公式吧!
我們做毛衣的,一般是按一寸或者一尺來算的,一寸等於10/3厘米,約等於3.33厘米
,一般手打毛衣都是粗針,大概就是六針的樣子,也就是一寸等與6隻針,(就是織六下),從你上面就可以得出來,你要打毛衣的大小,按上面的公式就可以了,你上面的2厘米就是多出來的,一般領要長一點.我們把它叫做嚇欄,是前,後幅長度的110%,多餘的可以裁掉.現在我來詳細的說一下你上面的公式:
這是抄別人的,你看看
袖山是指袖子收完針後留下來的針數!
袖長高就是袖山高
!
(一)上衣各部位編織尺寸計算
上衣後片
1.
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
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直密
3.
正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掛肩)×直密
4.
肩寬針數=肩寬×橫密縫耗(針)
5.
掛肩總行數=掛肩長×直密
6.
掛肩收針針數=(1\2胸圍針數-肩寬針數)÷2
7.
掛肩收針方法:
平收3針~6針後,佘針一般每2行減1針,在7厘米~9厘米的高度內,將應收針數收完。
8.
後領口針數=後領口寬×橫密+縫耗(針)
9.
單肩針數=(肩寬針數-後領口寬針數)÷2
10.肩坡每行收針針數=單肩針數÷肩高行數
上衣前片
1.
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
身長行數,與後片「2」相同。
3.
正身長行數,與後片「3」相同。
4.
肩寬針數,與後片「4」相同。
5.
掛肩總行數,與後片「5」相同。
6.
掛肩收針針數,與後片「6」相同。
7.
掛肩收針方法:
可比照後片,但前片比後片多出1厘米,收針要比後片多收次。可在平收時,
收掉這1厘米的針數。
袖片
編織袖片時,它的直密和橫密與原密度略有差別:
袖橫密=原密度×125%
袖直密=願密度×95%
1.
袖口起針=袖寬×2×袖橫密+縫耗(針)
2.
袖長行數=(袖長-袖口羅紋長)×袖直密+縫耗(針)
3.
袖根針數=袖根寬×2×袖橫密+縫耗(針)
4.
袖身每邊應加針數=(袖根針數-袖口針數)÷2
5.
袖身行數=袖長行數-袖山行數
6.
袖山行數=袖長高×袖直密×+縫耗(針)
7.
袖山單側收針針數=(袖根針數-袖山寬針數)÷2
領片
1.領片針數=(領深×2+後領寬+2厘米)×羅紋橫密
2.領片行數=領高×羅紋直密
其它
在做編織工藝時,有些規律性的尺寸關系及簡便計算方法可以借鑒:
1.一般成人袖寬比掛肩少3厘米~3.5厘米,童裝袖寬比掛肩少1.5厘米~2厘米。
2.一般男衫的袖口寬為21厘米~24厘米,女衫的袖口寬為17厘米~21厘米。
3.編織袖片時,若加針,宜先快後慢,若減針,則先慢後快。
4.成人的袖山高尺寸一般為12厘米~14厘米。
5.袖山收針行數接近於前、後片掛肩的收針行數。
6.為編織操作簡便,一般後領口可不予考慮。
7.後領口寬一般為肩寬的1/3。
㈤ 怎麼計算毛衣的公式
上衣各部位編織尺寸計算:
1、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直密
3、正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掛肩)×直密
4、肩寬針數=肩寬×橫密縫耗(針)
5、掛肩總行數=掛肩長×直密
6、掛肩收針針數=(12胸圍針數-肩寬針數)÷2
7、掛肩收針方法:
平收3針~6針後,佘針一般每2行減1針,在7厘米~9厘米的高度內,將應收針數收完。
8、後領口針數=後領口寬×橫密+縫耗(針)
9、單肩針數=(肩寬針數-後領口寬針數)÷2
10、肩坡每行收針針數=單肩針數÷肩高行數
一、上衣前片
1、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身長行數,與後片「2」相同。
3、正身長行數,與後片「3」相同。
4、肩寬針數,與後片「4」相同。
5、掛肩總行數,與後片「5」相同。
6、掛肩收針針數,與後片「6」相同。
7、掛肩收針方法: 可比照後片,但前片比後片多出1厘米,收針要比後片多收次。可在平收時,
收掉這1厘米的針數。
二、袖片
編織袖片時,它的直密和橫密與原密度略有差別:
袖橫密=原密度×125% 袖直密=願密度×95%
1、袖口起針=袖寬×2×袖橫密+縫耗(針)
2、袖長行數=(袖長-袖口羅紋長)×袖直密+縫耗(針)
3、袖根針數=袖根寬×2×袖橫密+縫耗(針)
4、袖身每邊應加針數=(袖根針數-袖口針數)÷2
5、袖身行數=袖長行數-袖山行數
6、袖山行數=袖長高×袖直密×+縫耗(針)
7、袖山單側收針針數=(袖根針數- 袖山寬針數)÷2
三、領片
1、領片針數=(領深×2+後領寬+2厘米)×羅紋橫密
2、領片行數=領高×羅紋直密
四、其它
在做編織工藝時,有些規律性的尺寸關系及簡便計算方法可以借鑒:
1、一般成人袖寬比掛肩少3厘米~3.5厘米,童裝袖寬比掛肩少1.5厘米~2厘米。
2、一般男衫的袖口寬為21厘米~24厘米,女衫的袖口寬為17厘米~21厘米。
3、編織袖片時,若加針,宜先快後慢,若減針,則先慢後快。
4、成人的袖山高尺寸一般為12厘米~14厘米。
5、袖山收針行數接近於前、後片掛肩的收針行數。
6、為編織操作簡便,一般後領口可不予考慮。
7、後領口寬一般為肩寬的1/3。
測量身體尺寸和計算針數,以一位7歲男孩為例,測得的尺寸為:胸圍66厘米,背肩寬28厘米,衣長40厘米,袖長38厘米。
根據測量尺寸計算各部位尺寸針數。毛衣是一件合體毛衣,除胸圍增加了6厘米餘量,其眼余均是實測數。
要想達到相同的效果將胸圍增加6厘米即可(6厘米是最低限度的尺寸)。
各部位尺寸計算結果如下:
1、胸圍66厘米+6厘米=72厘米
2、領寬一般為胸寬的1/3(胸寬是胸圍的一半) 36厘米÷3=12厘米
3、肩寬(28厘米<背肩寬>-12厘米<領寬>)÷2=8厘米
4、袖籠收針尺寸(36厘米<胸寬>-28厘米<背肩寬>)÷2=4厘米,袖籠深一般為實測胸圍的1/4,66厘米÷4=16.5厘米(包括肩斜量2.5厘米),袖寬前後袖籠深相加(不包括肩斜) 14厘米+14厘米=28厘米,袖山高,袖寬的1/3~1/4 ,28厘米÷4=7厘米,前領深一般為領寬的1/2加1~1.5厘米,12厘米÷2+1~1.5厘米=7~>√≥厘米,尺寸計算好之後計算針數,可算出1厘米針數再與相應尺寸相乘。
例胸寬31厘米61針,1厘米針數為61÷31≈2針,那麼胸寬針數應為2針×36=72針,(6個花樣+1針)起針數為73針,其他部位針數可自行計算。因為花樣的原因,算出的針數不是整數.如果起針不是編織一個花樣所需的整數倍時,可以進行調整.即將剩餘的針數補齊到能編織一個花樣的針數,或者把多餘的針數減掉。但調整針數是有限的,一般只能增減2~3針,如果超過這個限度,衣身就會變窄或變寬。
(5)編織衣時怎麼計算掛肩數擴展閱讀:
基礎毛衫計算公式
一、前片公式:
1、胸寬=(胸寬尺寸+後折寬)x橫密/10
2、衣長=(衣長尺寸-下擺羅紋)x縱密/10
3、肩寬=(肩寬尺寸-肩寬修正值)x密/10
4、前掛肩轉數=後掛肩轉數=修正轉數
5、前掛收針數=(前胸寬針數-前肩寬針數)/2
6、領寬=後領寬尺寸+修正針數
7、領深=(領深規格+領深修正)x縱密/10
8、羅紋排針=胸寬針數-快放針數,轉數=長度x縱密/10
二、後片公式:
1、胸寬=(胸寬尺寸-後折寬)x橫密/10衣長同前
2、掛肩轉數=(掛肩尺寸+修正值)x縱密/10
3、後肩收針數=(後肩寬針數-後領口針數)/2
三、袖子公式:
1、袖長=(袖長尺寸-袖口羅紋長度)x縱密/10
2、插肩袖闊=(袖闊尺寸x2+修正值)x橫密/10
3、袖山頭=袖山頭尺寸x橫密/10
4、袖膊收針數=(袖闊針數-袖山頭針數)/2
5、袖口針數=2x袖口尺寸x橫密/1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庫-毛衣的公式
㈥ 手工毛衣編織計算方法(掛肩 袖子 領子 要怎麼計算)
首先要看線的粗細,然後看人的胖瘦和身高,一般都是根據經驗的,比如一般粗線身子起200針,掛肩是27針到30針,袖子=(身子/2)-10,領子是兩針裡面挑三針
㈦ 毛衣掛肩長度計算公式
掛肩計算中,(對於平袖型)應該先計算前後片掛肩總轉數:
前後片掛肩總轉數=(掛肩規格尺寸*2-修正值*2)*直密+肩縫耗*2
當然,對於斜袖產品(插肩,馬鞍肩等)則不計算前後掛肩總轉數,直接計算掛肩以上轉數:
掛肩以上轉數=(袖根尺寸+修正值)*直密
--------這里的修正值是指袖根和掛肩之間(也就是直角邊和斜邊)的測量差異,根據斜袖的傾斜程度而定,前人提供的經驗一般是6-7cm;
另外對於斜袖產品,其前、後掛肩尺寸應該是:
前掛肩尺寸=掛肩以上轉數-6cm左右
後掛肩尺寸=掛肩以上轉數-1.5cm左右
㈧ 女士套頭毛衣從上往下編織需要織多長可以分正身
主要根據毛衣的款式和人的體態來決定。簡單分三類:
1、織小款瘦身毛衣,從上往下編織需要織6--6.5寸;
2、織長款修身毛衣,從上往下編織需要織7寸左右;
3、如果織寬松式毛衣或者體型較胖時,從上往下編織需要適當加長1--1.5寸。
上衣後片位編織尺寸計算為
1、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直密
3、正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掛肩)×直密
4、肩寬針數=肩寬×橫密縫耗(針)
5、掛肩總行數=掛肩長×直密
(8)編織衣時怎麼計算掛肩數擴展閱讀:
上衣前片位編織尺寸計算為
1、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身長行數,與後片「2」相同。
3、正身長行數,與後片「3」相同。
4、肩寬針數,與後片「4」相同。
5、掛肩總行數,與後片「5」相同。
6、掛肩收針針數,與後片「6」相同。
7、掛肩收針方法:可比照後片,但前片比後片多出1厘米,收針要比後片多收次。可在平收時收掉這1厘米的針數。
㈨ 毛衫嚇數工藝單如何算掛肩
毛衫嚇數計算順序:後幅—〉 前幅 —〉袖幅 —〉 下欄 後幅計算公式: 後幅胸闊支數=胸闊 X 身平方支數 後幅衫腳開針支數=腳闊 X 衫腳平方支數 後幅衫腳
針織毛衣的高機號織物一般比較緊密,所以低機號織物比高機號織物易起毛起球。表面平整的織物不易起毛起球,表面凹凸不平的織物易起毛起球。
因此,胖花織物、普通花色織物、羅紋織物、平針織物的抗起毛起球性是逐漸增加的。
2.染整工藝:紗線或織物經染色及整理以後,對抗起球性將產生較大影響,這與染料、助劑、染整工藝條件有關,以絞紗染色的紗線比用散毛染色或毛條染色的紗線易起球;以成衫染色的織物比紗線染色所織的織物易起球;織物經過定型,特別是經樹脂整理後,其抗起毛起球性將大大增強。
鱗片是羊毛纖維的一個主要特點,它使羊毛纖維具有了縮絨性,所以防縮整理的實質是對鱗片進行處理,使它減弱或失去定向摩擦效應。
3.主要是利用化學葯品與鱗片發生作用,損傷和軟化鱗片;或利用樹脂均勻的擴散在纖維表面,形成薄膜。從而有效的限制了鱗片的作用,使羊毛纖維失去縮絨性,達到防縮的目的。
4.粘膠絲織物(人絲綢):綢面光澤明亮但不柔和,色彩鮮艷,手感滑爽,柔軟、懸垂感強,但不及真絲綢輕盈飄逸。手捏綢面後松開,有摺痕,且恢復較慢。撕裂時聲音嘶啞。經、緯紗沾水弄濕後,極易拉斷。
㈩ 上衣尺寸中的掛肩怎麼量
需要一個捲尺
1、掛肩,前肩寬肩寬是從領子下面到肩膀頭的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