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帽子的尺碼標準是根據頭圍得出的,測量頭圍大小可以用皮尺圍量頭部的最大尺寸。
採用坐姿或立姿,用軟尺通過眉弓和枕部最高的部位繞頭一周(不要忽略頭發),皮尺稍能轉動,此時的頭部周長為頭圍尺寸。
帽子的種類:
(1).按用途分:有風雪帽、雨帽、太陽帽、安全帽、防塵帽、睡帽、工作帽、旅遊帽、禮帽等。
(2).按使用對象和式樣分:有男帽、女帽、童帽、少數民族帽、情侶帽、牛仔帽、水手帽、軍帽、警帽、職業帽等。
(3).按製作材料分:有皮帽、氈帽、毛呢帽、長毛紱帽、絨絨帽、草帽、竹斗笠等。
(4).按款式特點分:有貝雷帽、鴨舌帽、鍾型帽、三角尖帽、前進帽、青年帽、披巾帽、無邊女帽、龍江帽、京式帽、山西帽、棉耳帽、八角帽、瓜皮帽、虎頭帽等。
參考資料
網路-帽子
❷ 【設計】排版設計的4大基本原則
彼此相關的項應當靠近,歸組在一起。如果多個項相互之間存在很近的親密性,它們就會成為一個視覺單元,而不是多個孤立的元素。這有利於組織信息,減少混亂,為讀者提供清晰的結構。
親密性原則指: 將相關的項組織在一起。 把相關的元素分在一組,使它們建立更近的親密性。
只要把有關聯的元素放在一起,然後在不同的單元間 增加合適的空間 ,就讓信息變得更直觀。
可以 適當的將字體縮小 ,或 把每部分內容進行縮進 ,為各個元素預留出更多的空間,更加明確的定義不同分組。
微微眯起眼睛, 統計 眼睛停頓次數來數一數頁面上有多少個元素。如果頁面上的項超過3~5個(這取決於具體情況),就要看看哪些孤立的元素可以歸在一個組建立更近的親密性使之成為一個視覺單元。
(1)避免一個頁面上有太多孤立的元素。
(2)不要在元素之間留出同樣大小的空白,除非各組屬於一個子集。
(3)標題、子標題、圖表標題、圖片能否歸入其相關材料?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非常清楚(哪怕只有一點含糊都要盡量避免)。在有很近親密性的元素之間建立關系。
(4)不同屬一組的元素之間不要建立關系!如果元素彼此無關,要把它們分開。
(5)不要僅僅因為有空白就把元素放在角落或中央。
把描述性文字設置成比菜名小一號的文字 ,這在菜單中是很常見的。另外,除了讓表達更清晰之外,這樣做同樣留給了我們更多的空間。
通過 把每部分內容縮進, 使標題下面左邊留出更多的空間,有助於區分這兩組信息。
任何東西都不能在頁面上隨意安放。 每個元素都應當與頁面上的另一個元素有某種視覺聯系 。這樣能建立一種清晰、精巧而且清爽的外觀。
對齊原則: 只使用一種對齊方式 。 找一條明確的對齊線,並堅持以它為基準 。頁面上只使用一種文本對齊,所有文本都左對齊,或右對齊,或者全部居中。
居中對齊是初學者最常用的對齊方式,這種對齊看起來很安全,感覺上也很舒服。居中對齊會創建一種更正式、更穩重的外觀,這種外觀顯得更為中規中矩,但通常也很乏味。作為一個初學者,要完全摒棄居中對齊會很難,但你必須從一開始就強制自己避開它。
與居中對齊相比, 如果文本為左對齊或右對齊,讓文本聯系在一起的那條看不見的線會更明確,因為現在有一條「硬」的豎邊。 這就使左對齊和右對齊的文本看起來外觀更清晰、效果更分明。
如果想讓文本居中,至少讓它明顯一點 !可以 在居中布局上增加一點小技巧 。可以讓 每一行的文本長度不相同 ;將文本居中,但是文本塊本身在頁面中偏右或偏左,而不居中;或者將文本放在頁面的上方,增加緊張性;或者在一個很正式的居中布局中設置一種非常隨意、有趣的字體。但不論怎樣,千萬不能做的是:設置12 磅大小的Times 字體,另加兩個回車!
傾聽你的眼睛——眼睛看向哪裡,路線是什麼,這是最佳路徑嗎?重要的信息是否都歸入了邏輯親密性中?對齊是否對清晰的表達有幫助?在這個小空間中畫下能表示已有對齊的垂直線。
再次重復一下, 找一條明確的對齊線,並堅持以它為基準 。
(1)避免在頁面上混合使用多種文本對齊方式(也就是說,不要將某些文本居中,而另外一些文本右對齊)。
(2)要著力避免居中對齊,除非你有意識地想要創建一種比較正式、穩重(通常也更乏味)的表示。並不是完全杜絕使用居中對齊,有時可以有意地選擇這種對齊方式,但是不要把它作為默認選擇。 如果想讓文本居中,至少讓它明顯一點!
讓設計中的視覺要素在整個作品中重復出現 。可以重復顏色、形狀、材料、空間關系、線寬、字體、大小和圖片,等等。這樣以來,既能增加條理性,還可以加強統一性。
重復有助於組織信息,可以幫助讀者瀏覽各個頁面,也有利於將設計中單獨的部分統一起來。即使在一個只有一頁的文檔中,重復元素也可以建立一種連續性,將文檔「整個捆在一起」。
如果哪個元素引起了你的興趣,就可以拿來用作重復元素!也許這是一個剪貼畫,或者是某種圖片字體。為了實現重復,完全可以為此增加一些全新的東西。或者,也可以選擇一個簡單的元素,然後以多種不同的方式加以使用,比如說指定不同的大小、顏色或角度。
有時重復的項並不一定完全相同,而只是存在明確關聯的緊密相關的對象。
重復可以認為是保持一致性,而且我相信你早已經這樣做過。現在,需要把現有的一致性更向前推進一步。可不可以專門做一個圖片設計,並且將某些一致元素(如標題)作為這個圖片設計的一部分?在每個頁面底部或每個標題下面使用一條粗細為1 磅的線嗎?或者是不是使用一條更粗的線(4 磅),使 重復元素顯得更明顯、更生動 ?
再看看有沒有可能增加一些純粹為建立重復而設計的元素。是不是有一個編號項列表?可不可以使用另外一種字體或逆序數字,然後對出版物中的每一個編號列表都重復同樣的處理?最初,可以只是找出現有的重復,然後將其加強。熟悉了這種思想之後,再開始創建新的重復元素,來增強設計的效果並提高信息的清晰度。
重復就像是強調你的衣著。如果一位女士穿著一件可愛的黑色晚禮服,戴著一頂別致的帽子,她可能會用紅色高跟鞋、紅色口紅和一朵紅色小花來突出她的晚禮服。
要避免太多地重復一個元素,重復太多會讓人討厭。重復就太濫了,現在的對比不再有統一的效果,感覺上也讓人不太舒服,太多的重復將混淆重點。
對比的基本思想是,要避免頁面上的元素太過相似。如果元素(字體、顏色、大小、線寬、形狀、空間等)不相同,那就乾脆讓它們截然不同。要讓頁面引入注目,對比通常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正是它能使讀者首先看這個頁面。
對比原則指出: 頁面上的不同元素之間要有對比效果,達到吸引讀者的對比效果 。如果兩個項不完全相同,就應當使之不同,而且應當是截然不同。
如果兩個元素雖然不同,但是區別不大,這時候就不是對比了,而是沖突。不應該用12 磅大小的字體與14 磅大小的字體進行對比。也不要用0.5 磅的線與1 磅的線來對比。此外,深棕色與黑色的對比也是不合適的。所以一定要當心。
要增加有意思的對比,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實現字體對比。不過不要忘記,還可以利用線、顏色、元素之間的間隔、材質等形成對比。
可以通過 字體選擇 、 線寬 、 顏色 、 形狀 、 大小 、 空間 等來增加對比。增加對比很容易,途徑有很多,這可能是增加視覺效果最有意思也最讓人滿意的方法了。重要的是: 對比一定要強烈 。
不要猶豫。如果你想形成對比,就加大力度。不要將一種粗線與一種更粗的線進行對比。不要將棕色文本與黑色標題建立對比。要避免使用兩種或多種類似的字體。如果各個項不完全一樣,乾脆讓它們 截然不同 !
當然,要改造左邊這幅廣告有很多種方法。首先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 去掉Times Roman 和Arial/Helvetica 字體。把這些字體乾脆從你的 字體選擇 中去除。相信我沒有錯。(另外把Sand 也去掉。)
� 去掉居中 對齊 。我知道這么做很難,但是必須如此。等你更有眼光之後,可以再做一些居中對齊的嘗試。
� 找出頁面上最有意思的東西,或者最重要的東西 加以強調 !在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那個派,最重要的是商店的名字。把最重要的東西放在一起,這樣讀者就不會漏掉 重點 。
� 把信息分組為一些邏輯組。合理利用 空間 (不要用框),將各項分開或者聯系起來。
� 找出可以 重復 的元素(包括對比的元素)。
� 最重要的是,要增加 對比 。
一次嘗試一個概念。相信你的作品也會讓自己驚異不已。
本文摘自《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第4版)》作者: Robin Williams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❸ 16個角的帽子怎麼打旳
16個角的帽子打法是:
1、准備好毛線和毛線針,先從帽頂開始編織;
2、起6針稱為中心針,分配在3根針上,開始織下針;
3、然後每隔一圈織一針,圈加一針,直到16圈;
4、加到24針時,織到起針的6針中心針,緊挨著中心針加一針,一圈共加16針,直到需要的大小;
5、停止加針後開始織下針,編織16圈後開始織帽子的邊;
6、帽邊編織一針上針再一針下針,重復操作到需要的長度;
7、帽邊編織好後,收針即可。以上是16個角的帽子打法。
❹ 一頂帽子還是一個帽子
一頂帽子。用「頂」、「個」搭配時,都表示單個的帽子,而用「頂」搭配顯得更形象。
什麼量詞同什麼名詞相搭配,有一定的規律,如凡是小而圓的東西,如珍珠、米、葡萄、小石子等,可用量詞「顆」;凡是細而長的東西,如竹竿、長槍、香煙等,可用量詞「支」、「根」。使用這些量詞,不僅表示單位,而且表示出事物的形狀來,顯得具體形象。
文學家利用量詞這個特點,創造出「一輪明月、一鉤殘月、一彎新月、一葉扁舟、一縷笛聲」等簡潔形象的語言來。
通用名量詞
主要指多數名詞都適用的量詞。包括:種、類、些、點等四個。「個」這個量詞有了通用化的傾向,能夠和它組合的名詞越來越多。
但是仍然有很多名詞只能用其專用的量詞,而不能用「個」替代。例如「電影」可以不說「一部電影」,而說「一個電影」。但「紙」無論如何不能說「一個紙」。
「去一趟、看一遍、做一次、哭一場」中的「趟、遍、次、場」,表示動作的數量單位,叫做動量詞。
❺ ai 排版怎麼調節兩個圖片的距離 比如垂直設置1毫米
樓主你好!
先選擇兩張圖片
按快捷鍵Shift+F7 進入排列選項
最下部位選擇可控制參數,輸入1MM 點擊上下垂直按鈕就OK
❻ 公文排版格式標准
法律分析:1、標題一般用2號小標宋體字,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時,要做到詞意完整,排列對稱,長短適宜,間距恰當,標題排列應當使用梯形或菱形。
2、正文一般用3號仿宋體字,每個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頂格。文中結構層次序數依次可以用「一、」「(一)」「1.」「(1)」標注;一般第一層用黑體字、第二層用楷體字、第三層和第四層用仿宋體字標注。一般公文中標題行距28磅。正文及其他單倍行距。
3、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編排「附件」二字,後標全形冒號和附件名稱。如有多個附件,使用阿拉伯數字標注附件順序號(如「附件:1.XXXXX」);附件名稱後不加標點符號。附件名稱較長需回行時,應當與上一行附件名稱的首字對齊。
4、單一機關行文時,在正文(或附件說明)下空一行右空二字編排發文機關署名,在發文機關署名下一行編排成文日期,首字比發文機關署名首字右移二字,如成文日期長於發文機關署名,應當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編排,並相應增加發文機關署名右空字數。
5、成文日期中的數字:用阿拉伯數字將年、月、日標全,年份應標全稱,月、日不編虛位(即1不編為01)
6、頁碼一般用4號半形宋體阿拉伯數字,編排在公文版心下邊緣之下,數字左右各放一條一字線;一字線上距版心下邊緣7mm。單頁碼居右空一字,雙頁碼居左空一字。公文的版記頁前有空白頁的,空白頁和版記頁均不編排頁碼。公文的附件與正文一起裝訂時,頁碼應當連續編排。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第四條 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❼ 有十九頂帽子,十頂黃色,九頂藍色,十個人排成一排,每人戴一頂帽子,後面的人只能看到前面一個人
題目應該是:有十九頂帽子,十頂黃色,九頂藍色,十個人排成一排,每人戴一頂帽子,後面的人能看到前面的人,前面的看不到後面的。比如最後一個可以看到前九個,最後第2個可以看到前面八個......。
同時,這十人都十聰明的。這樣就能解了。
當後九人說不出時,第一個人可以判斷他帶的是黃帽子。
因為最後一個人,如果看到前九人都是藍帽子,他馬上可以判斷自己是黃的。他判斷不出,就說明前九人中至少有1個人帶黃帽子。
後第二人,在最後一人答不出的條件下,他如果看到前面八個人帶藍帽子,那麼他可以肯定自己帶黃帽子;他答不出,就說明前八個人中至少有1個人帶黃帽子。
後第三人,在最後二個人都答不出的條件下,他如果看到前面七人帶藍帽子,那麼他可以肯定自己帶黃帽子;他答不出,就說明前七個人中至少有1個人帶黃帽子。
後面第四、第五.....,同樣理由,答不出,就說明前面的人中至少有1個人帶黃帽子。
這樣,第一個人,可以判斷出自己帶的是黃帽子。
❽ 半身照排版需要多大畫布
半身照排版的畫布尺寸是48x33毫米,一般情況下,其頭部寬度為21-24毫米,而頭部長度則為28-33毫米。
半身照是一種免冠(不戴帽子)正面照片,照片上應該可以看到人的兩耳輪廓,其顏色可以為黑白或彩色,拍照時不得塗抹唇膏等影響真實面貌的化妝色彩,也不允許染頭發,免冠半身照一般可以用於身份證、工作證、學生證或檔案文件中。
❾ 10人站成一列,一人一個帽子,兩種顏色共10個,每人只能看到前面人的帽子,從最後一人依次往前問所戴帽子的
一共3紅4黑5白,第十個人不知道的話,可推出前9個人的所有可能情況:
紅 黑 白
3 3 3
3 2 4
3 1 5
2 3 4
2 2 5
1 3 5
如果第九個人不知道的話,可推出前8個人的所有可能情況:
紅 黑 白
1 2 5
1 3 4
2 1 5
2 2 4
2 3 3
3 1 4
3 2 3
由此類推可知,當推倒第六個人時,會發現他已經肯定知道他自己戴的是什麼顏色的帽子了.
「有3頂黑帽子,2頂白帽子。讓三個人從前到後站成一排,給他們每個人頭上戴一頂帽子。每個人都看不見自己戴的帽子的顏色,卻只能看見站在前面那些人的帽子顏色。(所以最後一個人可以看見前面兩個人頭上帽子的顏色,中間那個人看得見前面那個人的帽子顏色但看不見在他後面那個人的帽子顏色,而最前面那個人誰的帽子都看不見。現在從最後那個人開始,問他是不是知道自己戴的帽子顏色,如果他回答說不知道,就繼續問他前面那個人。事實上他們三個戴的都是黑帽子,那麼最前面那個人一定會知道自己戴的是黑帽子。為什麼?」
答案是,最前面的那個人聽見後面兩個人都說了「不知道」,他假設自己戴的是白帽子,於是中間那個人就看見他戴的白帽子。那麼中間那個人會作如下推理:「假設我戴了白帽子,那麼最後那個人就會看見前面兩頂白帽子,但總共只有兩頂白帽子,他就應該明白他自己戴的是黑帽子,現在他說不知道,就說明我戴了白帽子這個假定是錯的,所以我戴了黑帽子。」問題是中間那人也說不知道,所以最前面那個人知道自己戴白帽子的假定是錯的,所以他推斷出自己戴了黑帽子。
我們把這個問題推廣成如下的形式:
「有若干種顏色的帽子,每種若干頂。假設有若干個人從前到後站成一排,給他們每個人頭上戴一頂帽子。每個人都看不見自己戴的帽子的顏色,而且每個人都看得見在他前面所有人頭上帽子的顏色,卻看不見在他後面任何人頭上帽子的顏色。現在從最後那個人開始,
問他是不是知道自己戴的帽子顏色,如果他回答說不知道,就繼續問他前面那個人。一直往前問,那麼一定有一個人知道自己所戴的帽子顏色。」
當然要假設一些條件:
1)首先,帽子的總數一定要大於人數,否則帽子都不夠戴。
2)「有若干種顏色的帽子,每種若干頂,有若幹人」這個信息是隊列中所有人都事先知道的,而且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都知道此事,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都知道此事,等等等等。但在這個條件中的「若干」不一定非要具體一一給出數字來。
這個信息具體地可以是象上面經典的形式,列舉出每種顏色帽子的數目「有3頂黑帽子,2頂白帽子,3個人」,也可以是「有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帽子各1頂2頂3頂,但具體不知道哪種顏色是幾頂,有6個人」,甚至連具體人數也可以不知道,「有不知多少人排成一排,有黑白兩種帽子,每種帽子的數目都比人數少1」,這時候那個排在最後的人並不知道自己排在最後——直到開始問他時發現在他回答前沒有別人被問到,他才知道他在最後。在這個帖子接下去的部分當我出題的時候我將只寫出「有若干種顏色的帽子,每種若干頂,有若幹人」這個預設條件,因為這部分確定了,題目也就確定了。
3)剩下的沒有戴在大家頭上的帽子當然都被藏起來了,隊伍里的人誰都不知道都剩下些什麼帽子。
4)所有人都不是色盲,不但不是,而且只要兩種顏色不同,他們就能分別出來。當然他們的視力也很好,能看到前方任意遠的地方。他們極其聰明,邏輯推理是極好的。總而言之,只要理論上根據邏輯推導得出來,他們就一定推導得出來。相反地如果他們推不出自己頭上帽子的顏色,任何人都不會試圖去猜或者作弊偷看——不知為不知。
5)後面的人不能和前面的人說悄悄話或者打暗號。
當然,不是所有的預設條件都能給出一個合理的題目。比如有99頂黑帽子,99頂白帽子,2個人,無論怎麼戴,都不可能有人知道自己頭上帽子的顏色。另外,只要不是只有一種顏色的帽子,在只由一個人組成的隊伍里,這個人也是不可能說出自己帽子的顏色的。
但是下面這幾題是合理的題目:
1)3頂紅帽子,4頂黑帽子,5頂白帽子,10個人。
2)3頂紅帽子,4頂黑帽子,5頂白帽子,8個人。
3)n頂黑帽子,n-1頂白帽子,n個人(n>0)。
4)1頂顏色1的帽子,2頂顏色2的帽子,……,99頂顏色99的帽子,100頂顏色100的帽子,共5000個人。
5)有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帽子各1頂2頂3頂,但具體不知道哪種顏色是幾頂,有6個人。
6)有不知多少人(至少兩人)排成一排,有黑白兩種帽子,每種帽子的數目都比人數少1。
大家可以先不看我下面的分析,試著做做這幾題。
如果按照上面3頂黑帽2頂白帽時的推理方法去做,那麼10個人就可以把我們累死,別說5000個人了。但是3)中的n是個抽象的數,考慮一下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對解決一般的問題大有好處。
假設現在n個人都已經戴好了帽子,問排在最後的那一個人他頭上的帽子是什麼顏色,什麼時候他會回答「知道」?很顯然,只有在他看見前面n-1個人都戴著白帽時才可能,因為這時所有的n-1頂白帽都已用光,在他自己的腦袋上只能頂著黑帽子,只要前面有一頂黑帽子,那麼他就無法排除自己頭上是黑帽子的可能——即使他看見前面所有人都是黑帽,他還是有可能戴著第n頂黑帽。
現在假設最後那個人的回答是「不知道」,那麼輪到問倒數第二人。根據最後面那位的回答,他能推斷出什麼呢?如果他看見的都是白帽,那麼他立刻可以推斷出自己戴的是黑帽——要是他也戴著白帽,那麼最後那人應該看見一片白帽,問到他時他就該回答「知道」了。但是如果倒數第二人看見前面至少有一頂黑帽,他就無法作出判斷——他有可能戴著白帽,但是他前面的那些黑帽使得最後那人無法回答「知道」;他自然也有可能戴著黑帽。
這樣的推理可以繼續下去,但是我們已經看出了苗頭。最後那個人可以回答「知道」當且僅當他看見的全是白帽,所以他回答「不知道」當且僅當他至少看見了一頂黑帽。這就是所有帽子顏色問題的關鍵!
如果最後一個人回答「不知道」,那麼他至少看見了一頂黑帽,所以如果倒數第二人看見的都是白帽,那麼最後那個人看見的至少一頂黑帽在哪裡呢?不會在別處,只能在倒數第二人自己的頭上。這樣的推理繼續下去,對於隊列中的每一個人來說就成了:
「在我後面的所有人都看見了至少一頂黑帽,否則的話他們就會按照相同的判斷斷定自己戴的是黑帽,所以如果我看見前面的人戴的全是白帽的話,我頭上一定戴著我身後那個人看見的那頂黑帽。」
我們知道最前面的那個人什麼帽子都看不見,就不用說看見黑帽了,所以如果他身後的所有人都回答說「不知道」,那麼按照上面的推理,他可以確定自己戴的是黑帽,因為他身後的人必定看見了一頂黑帽——只能是第一個人他自己頭上的那頂。事實上很明顯,第一個說出自己頭上是什麼顏色帽子的那個人,就是從隊首數起的第一個戴黑帽子的人,也就是那個從隊尾數起第一個看見前面所有人都戴白帽子的人。
這樣的推理也許讓人覺得有點循環論證的味道,因為上面那段推理中包含了「如果別人也使用相同的推理」這樣的意思,在邏輯上這樣的自指式命題有點危險。但是其實這里沒有循環論證,這是類似數學歸納法的推理,每個人的推理都建立在他後面那些人的推理上,而對於最後一個人來說,他的身後沒有人,所以他的推理不依賴於其他人的推理就可以成立,是歸納中的第一個推理。稍微思考一下,我們就可以把上面的論證改得適合於任何多種顏色的推論:
「如果我們可以從假設斷定某種顏色的帽子一定會在隊列中出現,從隊尾數起第一個看不見這種顏色的帽子的人就立刻可以根據和此論證相同的論證來作出判斷,他戴的是這種顏色的帽子。現在所有我身後的人都回答不知道,所以我身後的人也看見了此種顏色的帽子。如果在我前面我見不到此顏色的帽子,那麼一定是我戴著這種顏色的帽子。」
當然第一個人的初始推理相當簡單:「隊列中一定有人戴這種顏色的帽子,現在我看不見前面有人戴這顏色的帽子,那它只能是戴在我的頭上了。」
對於題1)事情就變得很明顯,3頂紅帽子,4頂黑帽子,5頂白帽子給10個人戴,隊列中每種顏色至少都該有一頂,於是從隊尾數起第一個看不見某種顏色的帽子的人就能夠斷定他自己戴著這種顏色的帽子,通過這點我們也可以看到,最多問到從隊首數起的第三人時,就應該有人回答「知道」了,因為從隊首數起的第三人最多隻能看見兩頂帽子,所以最多看見兩種顏色,如果他後面的人都回答「不知道」,那麼他前面一定有兩種顏色的帽子,而他頭上戴的一定是他看不見的那種顏色的帽子。
題2)也一樣,3頂紅帽子,4頂黑帽子,5頂白帽子給8個人戴,那麼隊列中一定至少有一頂白帽子,因為其它顏色加起來一共才7頂,所以隊列中一定會有人回答「知道」。
題4)的規模大了一點,但是道理和2)完全一樣。100種顏色的5050頂帽子給5000人戴,前面99種顏色的帽子數量是1 …… 99=4950,所以隊列中一定有第100種顏色的帽子(至少有50頂),所以如果自己身後的人都回答「不知道」,那麼那個看不見顏色100帽子的人就可以斷定自己戴著這種顏色的帽子。
至於5)、6)「有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帽子各1頂2頂3頂,但具體不知道哪種顏色是幾頂,有6個人」以及「有不知多少人排成一排,有黑白兩種帽子,每種帽子的數目都比人數少1」,原理完全相同,我就不具體分析了。
最後要指出的一點是,上面我們只是論證了,如果我們可以根據各種顏色帽子的數量和隊列中的人數判斷出在隊列中至少有一頂某種顏色的帽子,那麼一定有一人可以判斷出自己頭上的帽子的顏色。因為如果所有身後的人都回答「不知道」的話,那個從隊尾數起第一個看不見這種顏色的帽子的人就可以判斷自己戴了此顏色的帽子。但是這並不是說在詢問中一定是由他來回答「知道」的,因為還可能有其他的方法來判斷自己頭上帽子的顏色。比如說在題2)中,如果隊列如下:(箭頭表示隊列中人臉朝的方向)
白白黑黑黑黑紅紅紅白→
那麼在隊尾第一人就立刻可以回答他頭上的是白帽,因為他看見了所有的3頂紅帽子和4頂黑帽子,能留給他自己戴的只能是白帽子了
❿ 衣服怎麼排版
一、衣服排版也叫衣服排料,排料需要的必備要件方法如下:
1、訂單明細。
2、全碼尺寸表。
3、樣衣或款式圖,由尺寸表和樣衣或款式圖可以制出樣板。
4、面料的門幅和縮率(水洗縮率、燙縮等,主要為水洗縮率)。
5、其它信息——面料的品質(主要為面料的色差情況),面料的特徵(是否有方向性,如燈芯絨的毛向要求、印花布的文字圖案方向要求、編織紋的陰陽紋路情況等等)。
二、針對面料的品質和特徵採取合理的排料方法,面料品質的幾種情形:
1、段差――同件衣服盡量集中在一起,排料版長宜短不宜長。
2、邊中色差――邊中色差有兩種情況:A、邊 ――> 中 ――>邊; B、邊 ――> 中 <―― 邊。
邊中色差要結合款式的特點進行合理排料,原則是:相拼接部位要放在一起或在一個經向線上排,外觀及主要部位必須保證顏色自然對接(有些部位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如上衣的領子與領堂的拼接處。
上衣的後袖與後袖籠拼接處、褲子的內襠縫部位、褲子的腰與褲片拼接處等),內部的次要部件可以靈活的安排處理。
通常的五袋褲在防邊中色差排料時,可以將側縫放在門幅邊上,可以放在門幅的中間,但如果是有側腿袋的褲子,則側縫絕對不可以放在門幅的邊上,否則側袋就沒有很好的擺放位置。
3、既有段差又有邊中色差――通常以外觀判斷色差情況比較明顯或嚴重的色差情況為主要控制對象,如果都很嚴重則所用面料可判斷為不可使用面料,即作為非合格品處理。
三、根據面料的特徵採取的排料方法:
1、常規面料沒有方向性則採取節約面料的任意排料方式;
2、面料具有方向性的則要根據情況分別對待,具有毛向的則要考慮是否完全倒毛還是順毛,或可以一件一方向;具有印花紋路方向的則要根據客人要求統一方向(特別要小心格子面料具有陰陽格的情形);具有編織紋路陰陽效果的則要考慮一件一方向或按照客人要求操作。
3、面料具有方向性且又有色差的(主要針對邊中色差),排料原則是:盡量減少出現色差的部位(如燈芯絨刮染面料或有方向性的印花面料的女式長褲,將四個褲片放在一個門幅的寬度上排,門幅不夠放四片的則可採取上下錯開的方法以保持拼接部位在同一條線上。
這樣最大可能出現色差的部位是後浪部位和內襠部位,如果採取其它辦法則可能出現色差的地方超過這兩個地方)。
四、排料版長的控制要求:
一般情況版長控制在8米左右,最好不要超過9米,因為通常工廠的裁剪台長度為10米,控制在8米左右是為了方便工廠的實際操作;另外我們通常上衣的單耗為2米左右、褲子的單耗在1.4米左右,一般上衣4件排和褲子6件排基本上總版長就是8米左右。
五、對於季節的變化規律掌握二十四節氣,什麼事都有規律可尋。嘜架的規律:
1、配色布局,取大優先。大小兼顧,兼顧直觀。適當調配,輕爾易舉。
2、一行過的整齊排法,一行過的錯開排法,一行過的互望的排法。後兩項需要多練後的境界。袋布﹑朴﹑別布採取多添少補的方法分配﹐參數視情況訂。又因衣料薄﹐料又少而讓好裁是基本原則。同時如是通碼還要考慮布封﹑數量等問題。
對於有段差的面料則要盡量減短版長,對於對條格款式的面料版長亦不宜偏長,針織面料受其面料有彈性的影響也不宜版長太長,彈性比較大等容易變形的面料其版長亦不可太長。
服裝電腦排版應用CAD製作與設計。
(10)一米零四齣十個帽子怎麼排版擴展閱讀:
服裝製版是現代服裝工程的一部分:現代服裝工程是由款式造型設計、結構設計、工藝設計三個部分組成。服裝製版就是其中的結構設計;她既是款式造型的延伸和發展,也是工藝設計的准備和基礎。服裝設計包括:
1、創作設計(款式圖,包括款式、面料、色彩等等的表達)。
2、結構設計(也叫製版,版型處理或打版,每個部位的具體規格尺寸);3、工藝設計(也叫車位,一件成品的縫制過程)。其中製版在中間是處於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整個服裝設計裡面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國內的製版方式:
中式服裝:是從古代深衣制時就採取的人體雙臂平展、兩腿稍劈的立姿結構形式,裁製成的服裝是直線狀、整片式、平面型的。其裁剪方法是將衣料一折成四,將衣服的腋下和腰部多餘的衣料剪去,使衣片成一個十字形。
然後在前面的衣身中間剪開作為開襟,並修剪出一桃形的領圈即成。在部位結構和形體空間方面,它不像西式服裝那樣注重人體的胸圍、腰圍、臀圍的塑造。此種方式沿襲多年直至清末民初。
短寸法與胸度法:這兩種方法是20世紀30年代日本裁縫到我國開店、辦廠等傳播的。短寸法是在人體的胸部以上測量多個部位,求得裁剪所需的所有部位尺寸,然後按照這些尺寸來製版,以達到造型更加精確合體。
胸度法是以人體的凈胸圍為基數來分配各部位所佔的比例尺寸。又叫做號型裁剪法。由於我國人體體型不同,胸圍較小,多以半胸圍減去一個數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