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誠信的詩句整首古詩
1、商鞅
宋代:王安石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譯文:從古以來統治人民在於信誠,一言為重百金為輕立法嚴明。現今的儒士不可任意詆毀商鞅,商鞅能使法令政策堅決施行。
2、唐詩紀事·卷十八
唐代:李白
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
譯文:縱然大海可以乾枯,山嶽可以倒塌,許下的諾言始終不可改變。
3、述懷
唐代魏徵
季布無二諾,侯贏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譯文:季布、侯嬴都是千金一諾的人物。人活在世上意氣當先,又何必在意那些功名利祿。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重視信義,有恩必報,不圖功名的思想。
4、俠客行
唐代:李白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譯文:與朱亥一起大塊吃肉,與侯嬴一道大碗喝酒。幾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諾,並且把承諾看得比五嶽還重。
5、君子行
三國:曹植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譯文:經過瓜田時,不要彎腰提鞋子;走在李樹下面,不要舉手整理帽子,免得別人懷疑你偷瓜摘李子。藉以說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開容易發生嫌疑的地方。
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樂府詩集》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俠客行》 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李白 凡作人貴直,而作文貴曲。 ——明·袁枚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論語》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韓愈《原道》 偽欺不可長,空虛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盧照齡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
請纓系南越,憑軾下東藩。郁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既傷千里目,還驚九逝魂。
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季布無二諾,侯贏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出自唐代名臣魏徵的代表詩作《述懷》全詩共二十句,一百字,是一首言志抒情的古詩。
全詩描述了魏徵獻計唐高祖,自告奮勇招降李密舊部。其間路途艱險,但魏徵報唐高祖知遇之恩的心更切。
譯文:如今是一個群豪並起爭奪天下的時代,男兒當棄文從武成就一番事業。我曾經向李密獻計但不被他採納,但我心中的壯志並沒因此喪失。
我拿著自己的計謀獻給天子,領命縱馬西出潼關。終軍當年請纓縛南越王,我乘車東去招降李密舊部和各路豪強。
盤旋在崎嶇的山路間,放眼望去山下的平原時隱時現。山林間寒鳥悲鳴,深山中不時傳來猿啼。
遠望去一片荒涼,不知前途幾何,凶吉難卜。在這樣的環境中怎麼會不擔心個人的人身安全,但一想到唐王以國士之禮相待,不敢不盡心以報其知遇之恩。
季布、侯嬴都是千金一諾的人物。人活在世上意氣當先,又何必在意那些功名利祿。
藝術特色:《述懷》是唐代名臣魏徵的代表詩作,全詩共二十句,一百字,是一首言志抒情的古詩。全詩描述了魏徵獻計唐高祖,自告奮勇招降李密舊部。
其間路途艱險,但魏徵報唐高祖知遇之恩的心更切。這首《述懷》還保留著前代古詩的影響,不帶韻律的表達方式,充分抒發魏徵個人的情感,用典雖多但絲毫無堆砌之感。
賞析:前四句「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主要表現的是詩人在這之前的胸襟懷抱。
那時候作者先後投到元寶、李密帳下,自以為胸有珠璣,頻頻向故主獻策,但都不為故主所用,很有些懷才不遇的感慨。「中原」等二句,表明了天下紛擾,各地豪強並起,爭奪天下。
正是投筆從戎的時機,與其做個刀筆之吏,還不如從軍,謀定天下。《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後漢書·班超傳》:「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縱橫句,魏徵藉此指自己曾向李密獻下策,但不被李密所採納,反被其恥笑為老生常談。頗有蘇秦不得志時的情景,英雄無用武之地。
而"慷慨志猶存"一句充滿了轉折之意,表明了自己雖然屢遭挫折,但心中熱血未滅、壯志依舊還在。「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
請纓系南越,憑軾下東藩」四句,主要勾勒詩人遇到明主,頗受唐太祖重用,為報太祖的知遇之恩,自告奮勇出潼關去招降山東的群雄,並表現所負使命之重大。「杖策」句指出作者果斷為李淵獻策,並義無反顧去實現這條計謀。
「驅馬」表達出作者奉命安撫山東時的豪邁、敏捷和急迫之態。「請纓」等二句,則用漢終軍和酈食其的故事比擬自己的山東之行,表明所負使命的性質之非同凡比。
「系」、「下」二動詞輕捷活脫,生動地表現出其安邦定國的宏圖大志,蘊含著大唐江山的闢建就在此行之意,顯示了詩人卓越的政治遠見。「郁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四句,表明作者在路途中的艱險景況。「郁紆」等二句,是寫因為山路縈回,崎嶇不平,行跡在群山中放眼望去,那些平原時隱時現、時出時沒,反襯出作者心情因任務艱巨,前途未卜而起伏不平,忐忑不安。
「古木」等二句,從聽覺的角度來渲染旅途的荒涼凄楚。古老的叢林里寒鳥悲啼,深山夜間猿猴哀鳴,構成了一幅荒無人煙,戰亂留給人民的是一片凄涼。
詩人把復雜的心情,都融匯到生動的旅途景物描寫中,做到意境兩渾,情景交融,形象地暗示了完成使命的艱難和詩人心情的沉重。「既傷千里目,還驚九逝魂。
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四句,既有對出關前景的展望,也有其肺腑的坦露。「既傷」二句既表現作者不但知道前途的艱險,個人也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
傷千里目:是說遠望心裡傷感的意思。《楚辭·招魂》:「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
九逝魂:屈原《哀郢》中有「魂一夕而九逝」的詩句。「豈不」二句的自問自答,更顯示出詩人胸襟的坦盪。
「豈不憚」意為有所憚,如同不掩飾自己對未知危險的恐懼,這不但無損於主人公的高大形象,反而更真實的展現了人性,更為作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更突現了他重意氣、報太祖的知遇之恩。最後四句「季布無二諾,侯贏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是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重視信義,有恩必報,不圖功名的思想。這里,詩人以季布、侯贏自比,表達了自己既然請纓就決不負使命的決心。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明確地反映出魏徵的人生觀、價值觀。這首詩在藝術上的顯著特色是氣勢雄偉,意境開闊,詩人善於抓住在歷史進程中的巍峨奇觀,以粗獷的筆觸,一掃漢魏六朝綺靡浮艷的詩風,成功地展示了詩人急欲建功立業的感情世界。
魏徵後來在《隋書·文學傳序》中提倡一種將南朝的清綺與北國的氣質合一的「文質彬彬」的雅體,《述懷》就基本上實踐著這一主張。它一方面措語樸素,直抒。
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樂府詩集》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俠客行》
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李白
凡作人貴直,而作文貴曲。 ——明·袁枚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論語》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韓愈《原道》 偽欺不可長,空虛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盧照齡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有關誠信的古詩有:宋·王安石《商鞅》、三國·曹植《君子行》、唐·盧照鄰 《中和樂九章·總歌第九》、唐·李白《酬崔五郎中》,唐·元結《自箴》等。
1、宋·王安石《商鞅》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白話釋義:從古至今,管理百姓在於講信用,說到做到。商鞅就很講信用,以一言為重,以百金為輕。你們這些變法的反對派怎能隨便指責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順利推廣?
2、三國·曹植《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白話釋義:經過瓜田時,不要彎腰提鞋子;走在李樹下面,不要舉手整理帽子,免得別人懷疑你偷瓜摘李子。藉以說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開容易發生嫌疑的地方。
3、唐·盧照鄰 《中和樂九章·總歌第九》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
白話釋義:有遠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誠和信用作為衣裳。
4、唐·李白《酬崔五郎中》
海岳尚可傾,吐諾終不移。
白話釋義:大海可以乾枯,山嶽可以倒塌,許下的諾言始終不可改變
5、唐·元結《自箴》
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
白話釋義:你如果是道德完美,一定是忠誠、耿直的人。
(1)關於誠信的帽子怎麼做擴展閱讀
誠信名詞概述
《禮記·祭統》:是故賢者之祭也,致其誠信,與其忠敬。《北齊書·堯雄傳》: 雄 雖武將,而性質寬厚,治民頗有誠信。《新唐書·曹華傳》:「華 雖出戎伍,而動必由禮,愛重士大夫,不以貴倨人,至廝豎必待以誠信,人以為難。 葉適 《太府少卿李公墓誌銘》:故參知政事 吳興 李公 ,以誠信質直事 孝宗 。郭沫若 《蘇聯紀行·六月三十日》:一位大領袖倒不在乎每宴一次客,一定要來一套大演說的。誠信已孚,思想已移諸實踐,不說話比說話還要偉大。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 誠信
1.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
《禮記·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 2.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離婁上》 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周易·家人》 言:言談。物:實際內容。
行:行為。恆:恆心。
君子說話有根據,做事有恆心。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 君子用行動來說話,小人則光說不做。 5.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
明·薛瑄《讀書錄》 衡量自己,服膺上級,領導下屬,都應當一概以真誠為准則。 6.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
唐·韓愈《原道》 正心、誠意:使心思純正,意念真誠。將:打算。
有為:有所作為。想有所作為,必須真心誠意。
7.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文士以德行為修養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9.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
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札子》 懷著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發生變化。 10.至誠則金石為開。
《西京雜記》卷五 至誠:極大的真誠。 金石為開:象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被感動了。
謂真誠最能感染人。 11.精誠所加,金石為虧。
漢·王充《論衡·感虛》 精誠:真誠。 虧:虧蝕。
只要真心誠意從事,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12.誠之所感,觸處皆通。
宋·吳處厚《青廂雜記》 誠:真誠。 感:感觸。
真誠能感動一切。 13.人之操履無若誠實。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操履:操守。誠實是人的最高品德。
14.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說》 實行並保存真誠的心,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行動美好的根本。
15.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宋·朱熹《四書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誠為准則是自我修養的關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
16.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薰蒸之。明·洪自誠《菜根譚》 遇到欺騙狡詐的人,用真誠之心感動他,遇到粗暴、乖張的人,用和藹的態度感化他。
17.金有一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一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 喻私心雜念影響人之德行的精純。
18.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清·曾國藩《復賀耦庚中丞》 竊:謙指個人的意見。
我以為天地的運轉不息,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業的發揚和持久,關鍵在於真誠。 19.百慮輸一忘,百巧輸一誠。
清·顧圖河《任運》 考慮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敗,技藝再精巧若缺乏真誠也無法成功。 20.神莫神於至誠。
宋·張商英《素書》 沒有比完美的真誠更神聖的了。 21.誠者,聖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頤《通書》 真誠,是傑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業興旺的源泉。行(háng):職業,事務。
22.君子乾乾不息於誠。宋·周敦頤《通書·乾坤益動》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強不息。
君子為達到至誠而自強不息。 23.感人以誠不以偽。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誠:真誠。偽:虛假。
以真誠而不是以虛偽感動別人。 24.修身處世,一誠之外更無餘事。
明·朱之瑜《誠誠二首》 修養自身品性,處理好人之間的關系,唯一靠的真誠。 25.聖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
《荀子·不苟》 聖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 26.君子養心,莫善於誠。
《荀子·修身》 培養個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個人的真誠。 27.至誠無息。
《禮記·中庸》 真誠是沒有止境的。永遠以真誠自勉。
28.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為事不以誠,則事敗。宋·晁說之《晁氏客語》 修學:研討學問。
雜:雜亂。為事:幹事情。
29.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明·馮夢龍《醒世恆言·賣沒郎獨占花魁》 刻薄:冷酷無情,不厚道。
為人忠厚不吃虧,為人刻薄無好處。 30.作事必須踏實地,為人切莫務虛名。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 踏實地:比喻做事踏實、認真。虛名:空頭的名聲。
做事要踏實認真,不可追求空頭的名聲。 31.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瀾《古謠諺》 有道德的人不損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32.廉者憎貪,信者疾偽。
《新唐書·陳子昂傳》 廉:清廉。 貪:貪污。
信:誠實。疾偽:痛恨虛偽的行為。
疾:憎恨,厭惡。清廉的人憎恨貪婪,誠實的人厭惡虛偽。
33.天不容偽。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 虛偽的言行,天道不容。
34.巧偽不如拙誠。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篇》 巧妙的虛偽不如守拙的真誠。
35.華而不實,虛而無用。《韓非子·難言》 只有華美的外表而缺乏實際的內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實用。
36.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採華名,不興偽事。漢·荀悅《申鑒·俗嫌》 不聽動聽的話語,不相信不切實際的方法,不謀取浮華的名聲,不作虛偽的事。
37.大人不華,君子務實。漢·王符《。
俠客行 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合下,白首太玄經。 諷諭一古調詩五言 白居易 促織不成章,提壺但聞聲。
嗟哉蟲與鳥,無實有虛名。與君定交日,久要如弟兄。
何以示誠信,白水指為盟。雲雨一為別,飛沉兩難並。
君為得風鵬,我為失水鯨。音信日已疏,恩分日已輕。
窮通尚如此,何況死與生。乃知擇交難,須有知人明。
莫將山上松,結托水上萍。 長干行 李白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
十六君遠行,瞿塘灧澦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憶妾深閨里,煙塵不曾識。 嫁與長幹人,沙頭候風色。
五月南風興,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風起,想君發揚子。
去來悲如何,見少離別多。 湘潭幾日到,妾夢越風波。
昨夜狂風度,吹折江頭樹。 淼淼暗無邊,行人在何處。
好乘浮雲驄,佳期蘭渚東。 鴛鴦綠蒲上,翡翠錦屏中。
自憐十五餘,顏色桃花紅。 那作商人婦,愁水復愁風。
《題尉遲將軍新廟》 唐 高適 周室既板盪,賊臣立嬰兒。將軍獨激昂,誓欲酬恩私。
孤城日無援,高節終可悲。家國共淪亡,精魂空在斯。
沉沉積冤氣,寂寂無人知。良牧懷深仁,與君建明祠。
父子俱血食,軒車每逶迤。我來薦蘋蘩,感嘆興此詞。
晨光上階闥,殺氣翻旌旗。明明幽冥理,至誠信莫欺。
唯夫二千石,多慶方自茲。
『貳』 急需關於誠信的例子,請盡快回答!!!
《誠信》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么乾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裡去談這筆生意呢?」
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雲,質朴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被人相信是一種幸福》
一艘貨輪在煙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駛。一個在船尾搞勤雜的黑人小孩不慎掉進了波濤滾滾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無奈風大浪急,船上的人誰也沒有聽見,他眼睜睜地看著貨輪托著浪花越來越遠……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裡拚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氣揮動著瘦小的雙臂,努力使頭伸出水面,睜大眼睛盯著輪船遠去的方向。
船越來越遠,船身越來越小,到後來,什麼都看見了,只剩下一望無際的汪洋。孩子力氣也快用完了,實在游不動了,他覺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棄吧他對自己說。這時候,他想起了老船長那張慈祥的臉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長知道我掉進海里後,一定會來救我的!想到這里,孩子鼓足勇氣用生命,的最後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長終於發現那黑人孩子失蹤了,當他斷定孩子是掉進海里後,下令返航,回去找。這時,有人規勸:「這么長時間了,就是沒有被淹死,也讓鯊魚吃了……」船長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回去找。又有人說:「為一個黑奴孩子,值得嗎?」船長大喝一聲:「住嘴!」
終於,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後一刻,船長趕到了,救起了孩子。
當孩子蘇醒過來之後,跪在地上感謝船長的救命之恩時,船長扶起孩子問:「孩子,你怎麼能堅持這么長時間?」
孩子回答:「我知道你會來救我的,一定會的!」
「怎麼知道我一定會來救你的?」
「因為我知道您是那樣的人!」
聽到這里,白發蒼蒼的船長撲通一聲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淚流滿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為我在那一刻的猶豫而恥辱……」
一個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種幸福。他人在絕望時想起你,相信你會給予拯救更是一種幸福。
一個關於誠信的故事。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後來,許多日本人到這里觀光旅遊,據說這是源於一位少年的誠信。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於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裡,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只購得4瓶啤酒,爾後,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後來,到這兒的遊客就越來越多……
隨口說不得>
前兩天,以《隨口說來》為題寫了個帖子,甚為自得。殊不知,那幾分沾沾自喜很快便為某生隨筆里的一句話給驅散了:老師,你說過要給我看你寫雪天感受的文章,怎麼還沒給我看啊?
啊?是啊,我怎麼把這個「諾」給忘了個一干二凈了啊!雖然那隻是幾個星期前在這學生一篇文章後面的一句回話:雪天未必如你說的那樣有趣吧?我以後給你看我寫大雪天感受的文章吧。
也許當時只是心血來潮,信手寫來,這隨口而許的「諾」並沒真停留在了我心上,只是隨改好後發下去的隨筆而拋之於腦後。殊不知學生那邊卻是眼巴巴地等著我給她看,我這不是失信於人又是什麼!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不是所有的話都可以隨口說來的。
從古以來,就流傳著《曾子之妻》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天,曾妻要上街,孩子哭鬧著也要去,曾妻對孩子說別鬧,許諾等她回來時殺豬給他吃。看來,她是不打算實踐諾言的。因為等她回家,看見曾子真的准備殺豬便馬上阻止,說自己只是跟孩子說說玩的。曾子說:作父母的如果失信於孩子,就等於教孩子也去欺騙。說完,就把那豬殺了。
想到這里,我就毅然地在那學生的隨筆上寫道:對不起,差點失約了,放假前一定把文章給你……
<兩個關於誠信的故事>
故事一:
18世紀英國的一位有錢的紳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兒攔住了。「先生,請您買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兒說道。「我不買」。紳士回答說。說著紳士躲開男孩兒繼續走,「先生,請您買一包吧,我今天還什麼東西也沒有吃呢」小男孩兒追上來說。紳士看到躲不開男孩兒,便說:「可是我沒有零錢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給你換零錢」。說完男孩兒拿著紳士給的一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兒仍然沒有回來,紳士無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紳士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僕人說來了一個男孩兒要求面見紳士。於是男孩兒被叫了進來,這個男孩兒比賣火柴的男孩兒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爛。「先生,對不起了,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你的哥哥呢?」紳士道。「我的哥哥在換完零錢回來找你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了,在家躺著呢」,紳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兒的誠信所感動。「走!我們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兒的家一看,家裡只有兩個男孩的繼母在招呼受到重傷的男孩兒。一見紳士,男孩連忙說:「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紳士卻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兩個男孩兒的親父母都雙亡時,毅然決定把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擔起來。
故事二;
十七世紀的德國軍隊裡面有一個王子對他的下屬親同手足,受到士兵和各級軍官的深深愛戴。一次攻打某國家失敗而歸的路上,正值冬天的深夜。嚴寒、飢餓折磨著他以及一些部下,在極度寒冷和飢腸轆轆的狀態下,王子慢慢的進入夢鄉、、、、、、。睡夢中王子夢見陽光格外的燦爛與溫暖,他醒來了,發現自己身上被許多件大衣覆蓋,生命得以延續。四周再看,他的部下把大衣都覆蓋在王子的身上,早已經全部凍死了。
中國古代誠信小故事匯編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郁離子》中記載了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轉自:http://www.cgy.cn/news/detail/6278.html)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後來,許多日本人到這里觀光旅遊,據說這是源於一位少年的誠信。
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
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於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裡,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在一個地方只購得4瓶啤酒,於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 後來,到這兒的遊客就越來越多。
在紐約的河邊公園里矗立著「南北戰爭陣亡戰士紀念碑」,每年有許多遊人來祭奠亡靈。美國十八屆總統、南北戰爭時期擔任北方軍統帥的格蘭特將軍的陵墓,坐落在公園的北部。陵墓高大雄偉、庄嚴簡朴。陵墓後方,是一大片碧綠的草坪,一直綿延到公園的邊界、陡峭的懸崖邊上。
格蘭特將軍的陵墓後邊,更靠近懸崖邊的地方,還有一座小孩子的陵墓。那是一座極小極普通的墓,在任何其他地方,你都可能會忽略它的存在。它的絕大多數美國人的陵墓一樣,只有一塊小小的墓碑。在墓碑和旁邊的一塊木牌上,卻記載著一個感人至深的關於誠信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兩百多年以前的1797年。這一年,這片土地的小主人才五歲時,不慎從這里的懸崖上墜落身亡。其父傷心欲絕,將他埋葬於此,並修建了這樣一個小小的陵墓,以作紀念。數年後,家道衰落,老主人不得不將這片土地轉讓。出於對兒子的愛心,他對今後的土地主人提出一個奇特的要求,他要求新主人把孩子的陵墓作為土地的一部分,永遠不要毀壞它。新主人答應了,並把這個條件寫進了契約。這樣,孩子的陵墓就被保留了下來。
滄海桑田,一百年過去了。這片土地不知道輾轉賣過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換過了多少個主人,孩子的名字早已被世人忘卻,但孩子的陵墓仍然還在那裡,它依據一個又一個的買賣契約,被完整無損地保存下來。到了1897年,這片風水寶地被選中作為格蘭特將軍陵園。政府成了這塊土地的主人,無名孩子的墓在政府手中完整無損地保留下來,成了格蘭特將軍陵墓的鄰居。一個偉大的歷史締造者之墓,和一個無名孩童之墓毗鄰之墓,這可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奇觀。
又一個一百年以後,1997年的時候,為了緬懷格蘭特將軍,當時的紐約市長朱利安尼來到這里。那時,剛好是格蘭特將軍陵墓建立一百周年,也是小孩去世兩百周年的時間,朱利安尼市長親自撰寫了這個動人的故事,並把它刻在木牌上,立在無名小孩陵墓的旁邊,讓這個關於誠信的故事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故事二]一個士兵,非常不善於長跑,所以在一次部隊的越野賽中很快就遠落人後,一個人孤零零地跑著。轉過了幾道彎,遇到了一個岔路口,一條路,標明是軍官跑的;另一條路,標明是士兵跑的小徑。他停頓了一下,雖然對做軍官連越野賽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滿,但是仍然朝著士兵的小徑跑去。沒想到過了半個小時後到達終點,卻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恩議,自己從來沒有取得過名次不說,連前50名也沒有跑過。但是,主持賽跑的軍官笑著恭喜他取得了比賽的勝利。
過了幾個鍾頭後,大批人馬到了,他們跑得筋疲力盡,看見他贏得了勝利,也覺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過來,在岔路口誠實守信,是多麼重要。
[故事三]曾參殺豬的故事。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懦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孩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孩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孩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妻子看到曾參把豬殺了,就說,「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裡等著,才說等趕集回來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你怎麼當真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年紀小,不懂世事,只得學習別人的樣子,尤其是以父母作為生活的榜樣。今天你欺騙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靈,明天孩子就會欺騙你、欺騙別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
『叄』 在生活中你遇到過什麼不誠信的事情舉例說一說,請你想像一下假如生活中沒有誠信,會怎麼樣呢
不誠信的事情
十多年前,溫州曾經是中國假冒偽劣的代名詞。甚至專門有「供」人穿上一天或者一上午就壞的皮鞋。為此,杭州武林門廣場放起一把火,拒絕溫州貨。現在,先富起來的溫州人,體會到誠信與自己的利益結合得甚為緊密,也放起火燒別人的東西。
為什麼中國人到前蘇聯及東歐等地做生意越來越困難?為什麼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步履維艱?
道路交通上,我們經常看到不守規矩的人得益於一時。但是當道路上的車輛多起來的時候,如果大家都向前搶,想先行一步,那會是什麼樣的後果,道路堵死了,誰也別想動上一步。
許多國家、民族沒有「加塞」這個詞彙,排隊就是排隊。但中國有。是我們聰明,還是不文明的新標簽呢?
記得上個世紀,我們花了一半的時間用於民族和國家的解放,另一半時間呢,甩掉「東亞病夫」的帽子。但是,如果一旦戴上了不講誠信的帽子,想甩掉可不輕松。
古人講誠信的例子很多。僅成語中就有一諾千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等等。還有一個令人感動的成語故事:尾生抱柱。尾生和一個姑娘約會在橋下,姑娘未到而水漲了起來。尾生抱柱等待姑娘不肯離開,終於被水淹死。現在,我們可能要笑他迂,但我們為什麼不能從中汲取點精神呢?
企業家是社會資源的組織者,財富的創造者。他們可能是誠信最大的受益者,也可能是不講誠信最大的受害者。做企業的過程中,他們可能對於誠信問題有更深的體會。本次與老闆對話,我們設計了一些問題,有幸邀請到聯想集團總裁楊元慶先生,中集集團總裁麥伯良先生,賽特集團總裁王辛民先生,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先生,愛立信中國張醒生先生,北京金色世紀網路訂房公司董事長李梓正先生,從多方面談自己對誠信問題的理解和感受。感謝幾位企業家的配合,希望這點微薄努力,對中國社會共鑄誠信有所裨益
1.長江流經的大城市是什麼
長江幹流全長6363公里,流經:青藏高原-青海(青)-四川(川)-西藏(藏)-雲南(滇)-重慶(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贛)-安徽(皖)-江蘇(蘇)-上海(滬)-東海。
2.黃河流經的大城市是什麼
省會城市:蘭州,銀川,鄭州,濟南(上游至下游順序)
大城市:吳忠,烏海,包頭,三門峽,洛陽,開封,濱州,東營(上游至下游順序)
綜合:蘭州,吳忠,銀川,烏海,包頭,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濟南,濱州,東營(上游至下游順序
3主要有56個民族。人口最多的是漢族。人口最多的少的珞巴族 僅有2000多人,居住在西藏的林芝地區,信仰原始宗教,使用藏文。是中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
4好主意
保護少數民族人身自由 各民族平等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 確認少數民族成分 反對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視和壓迫 維護和促進各民族大團結 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使用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民族團結工作對西部地區來講相當重要。西部計劃志願者作為國家選拔到基層農村服務的優秀大學畢業生,做好民族團結工作也是志願服務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在民族地區服務的西部志願者,在民族眾多的地區,經常與民族群眾和民族幹部一起生活、工作,民族團結更加凸顯的迫切。
國家號召大學生參加西部計劃,就是希望掌握知識文化的志願者們能夠為民族地區出力獻計,振興民族地區。搞好民族工作,增強民族團結,核心問題就是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快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促進民族共同繁榮。這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少數民族地區要獲得較快發展,既需要國家的扶持,更需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集中民智、民力,突破創新。
西部志願者積極參加發展民族教育事業。民族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同時,也是薄弱環節。西部民族眾多,很多民族村寨分布在偏遠地方,民族孩子求學困難。志願者通過支教的方式讓很多孩子免於輟學,為民族教育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西部志願者積極參加發展民族醫療衛生事業。參加志願支醫,逐步改善醫療條件,幫助培養民族衛生技術人員,建立健全醫療服務網路,挖掘和發展民族醫葯。切實改變了一些地方缺醫少葯的狀況。
西部志願者可以進行各種志願服務,促進民族經濟發展。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志願服務的使命。加強各民族的大團結,服務美麗的大西部。既要反對大民族主義,也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特別是服務於民族鄉鎮,更要注意處理好自治民族和各民族的關系。處理這些問題,要冷靜,理智,符合民族政策,尊重民族風俗。
民族問題無小事!民族團結重於山!
維護社會穩定,服務社會和諧,促進民族發展,建設美麗西部。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
『肆』 關於誠信的小游戲和問題
下面的幾項中選出今年我生日你最想送我的禮物? 並說明理由。隨後我將告訴大家答案。 1、帽子2、外衣3、項鏈4、手套 5、手機6、鑽石7、汽車8、房子 迷底告訴你,回頭我等著你送我1~8(你回答的東西),否則你就沒有誠信,哈哈 追問: 夏天來了 送帽子 說說答案吧 要全部的哈· 回答: 迷底告訴你,回頭我等著你送我帽子,否則你就沒有誠信,哈哈 追問: 汗··謎底就是這個啊· 我暈 ·· 回答: 恩
『伍』 校園誠信小品劇本
道具:兩扇屏風當門,一輛自行車,一筐,兩稱,兩斤油條。
演員:大爺——買油條者。
青年——走街串鄉賣油條者。
大嬸——大爺的老伴
[幕啟,大爺上場。
大爺:老婆子,老婆子!(拉長音)老婆子!沒在家?又出去串門去了?咦!這老婆子,不是俺誇她,年輕時候那個勤快哎!整天是又洗衣,又洗碗,涮涮筷子再洗臉,人那個勤快哎!可自打過了六十五,整個人就變咧!這衣服也不洗了,對咧,現在用洗衣機洗;這筷子碗也不洗了,對咧,俺家用上洗碗機咧;這臉也不洗了,不對,這臉還得洗!她一天到晚也就知道洗把洗把臉,然後就到鄰居家去串門。啥?你們問俺倆老頭老婆家裡咋那麼多高級的玩意兒?哎!我老漢還真得說說,那都是俺兒給的。俺兒幹啥的?專門研究高科技的博士,他給俺這點兒玩意兒算啥?俺還想叫他給他娘研究個洗臉的機器,讓他娘把臉伸進去,一按電鈕就洗中了,那多省事啊!哎呀!都五點多了,她要再不回來,這頓飯又得我做了,我做,我做,家裡連個饅頭也沒有我該做點啥呀?我要做不出來,回頭老婆子又要回來罵我窩囔廢了。
[做著急狀。這時外面傳來叫賣聲:「賣油條來!」一青年譜拋孕諧瞪稀?br> 大爺:哎呀媽呀!這真是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我這正狗逮耗子沒招來,外面卻來了個賣油條的。正好,我就買上二斤油條回來,回頭再煮上一鍋粥,今天晚上這飯就算交待了。
[大爺出門。
大爺:喂,我說小夥子,你賣的是啥油條?
青年:(一怔)大爺,我賣的是炸的油條啊!
大爺:喲!瞧我這張嘴,這油條還真沒有蒸的煮的。哎哎!我其實是想問問你,你這油條多少錢一斤?
青年:大爺,我賣得比人家貴,一斤兩塊二。
大爺:啥?兩塊二?人家都賣兩塊錢,你賣兩塊二,比人家的貴兩毛。哎哎!我問問你,你說說,你憑啥比人家貴兩毛?
青年:我這油條啊!用的面和油好,不像有些炸油條的,一鍋油用上好幾個月,大爺我跟你說,用那樣的油炸出來的油條對人體可有害,你可千萬別吃。
大爺:我不吃我不吃,我說小夥子,你說你這油條面好油好,我又看不見你炸,叫我咋相信你來?
青年:大爺,實話跟你說,我是第一次學著炸油條,我頭一次進城來做生意,我敢騙你嗎?
大爺:算你有眼力。(對觀眾)嘿嘿,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從小個炮仗脾氣,一點兒火星就炸,說實話,從年輕到現在,我不知碰到多少坑人的小販,敢拿稱桿子胡弄我?全叫我「咔嚓」,給掰啦!(對青年)對了小夥子,你這稱夠吧?
青年:大爺,你放心,我這稱保證沒問題。
大爺:那給我來二斤吧!
青年:好來!大爺,您稍等。
[青年拿起稱來給大爺稱油條。
青年:一共是兩斤三兩,二二四塊四,三三六毛六,一共是五塊錢,大爺,這行嗎?
大爺:兩斤三兩就兩斤三兩吧!給你錢。(給青年錢,轉身欲走,忽然想起什麼,卻又轉回身來)哎!我說小夥子,你這稱可真夠啦?
青年:大爺,俺雖說是小商小販,可絕對不會坑人,您老就放心吧!
大爺:好好,有你這句話就好。(轉身一邊往家走一邊自語)哎呀!兩斤三兩,兩斤三兩,這小夥子的手可真夠準的啊!不行,人說無商不奸,我得回家驗驗稱去。
[大爺進門,從牆角找出稱來稱,小青年一邊喲喝一邊推著自行車准備走。
大爺:(看稱)咦?怎麼才一斤九兩?這小子,看著挺實成的,敢在我老頭子面前耍鬼心眼子,不行,我得找他去。
[大爺將自己的稱放在背後,提著油條急急出來。
大爺:賣油條的,你給我站住!
青年:(站住,回身)大爺,咋啦?
大爺:咋啦?我問你,你一共給我稱了多少油條啊?
青年:兩斤三兩啊!
大爺:真是兩斤三兩?
青年:是啊!兩斤三兩還高高的呢!
大爺:你給我再稱稱,是兩斤三兩嗎?
青年:這大爺,你,你這啥意思嘛!你不信,我再給你稱稱就是了。
[青年給大爺的油條過稱。
青年:大爺,看清了吧?真的是兩斤三兩。
大爺:(突然拿出自己的稱)小夥子,你再用我的稱稱稱試試。
[青年疑惑地接過稱去稱。
青年:呀?怎麼是一斤九兩呀!
大爺:呀!怎麼差了四兩呀!
青年:大爺,這這,這是咋回事?我這稱可是準的呀!
大爺:廢話,你說你的稱是準的,難道我的稱就不準嗎?小夥子,你說說,咱倆這事該咋處理呀?
青年:大爺,我我,我這稱真是準的呀!
大爺:哎!我問你咱兩這事咋處理,你倒狡辯起來了你,我說你小子今天這油條還想不想賣了?
青年:大爺,我,我真的是冤枉的呀!我……
大爺:你啥你?看著挺老實一個小夥子,也敢幹這樣的缺德事?虧我老頭子長了個心眼兒,要不還真叫你把我給蒙了。說吧!這事咋處理好?
青年:(一跺腳一咬牙)大爺,我,我賠你四兩油條?
大爺:四兩油條?國家法律規定缺一罰十,你賠我四兩就中啦?
青年:你要我賠四斤?
大爺:咋了?嫌多啦?嫌多你就別騙人呀!你說你在鄉下騙人就算了,竟騙到城裡來了,你以為俺城裡人就那麼好騙嗎?你小子再狡辯我就送你上工商所去,我叫那些戴大蓋帽的來處理你。
青年:(急)大爺,大爺我,我現在真是糊塗了,大爺我錯了,我錯了還不行嗎?你就高抬貴手饒了俺吧!你看俺頭一回做買賣挺不容易的,俺跟你實說了吧!俺這稱是從小販那裡買的,俺其實也不知道它准不準,大爺,大爺你今天饒了俺,俺賠你四斤油條還不行嗎?
大爺:你這回賠啦?
青年:嗯!俺賠,俺真的賠給你。
大爺:不說我的稱不準啦?
青年:是俺的稱不準,俺認錯,俺認錯,大爺!
大爺:好吧!今天我就饒你一回。小夥子,我看你也像頭一回做買賣。我老頭子有一句話可要說給你聽,這要學著做買賣呀!可得先學著做人,只有誠實守法經營,你的買賣才會越做越好,你掙的錢才不會虧心。小夥子,記住了?
青年:是是大爺,我記住了。大爺,我這就給你拿油條。
[青年要從筐里往外拿油條。
大爺:算啦算啦!你既然連錯都認了,那四斤油條我就不要了。
青年:(送到大爺面前)大爺,不行,我是真心實意要賠你的。
大爺:我真的不要。
青年:我真的賠你……
[兩個人推讓。
大爺:(提高嗓門)行啦!
青年:(怔住)大爺……!
大爺:你走不走,你再不走,我就送你上工商所。
青年:大爺,我,我謝謝你!
[青年推上自行車要走。大爺似乎想起什麼,卻又喊住他。
大爺:站住!
青年:大爺!
大爺:來來,把你那桿稱給我留下。
青年:(小聲地)大爺,我要給你留下,我,我還咋賣油條啊?
大爺:你留不留?是不是還想我送你上工商所?
青年:(不情願地支好自行車,拿起稱送給大爺)好吧!大爺,給你。
大爺:(接過稱,嘆口氣)小夥子,不是我非要難為你,我是不想讓你這桿稱坑別人了。這樣吧!我把我家這桿稱送給你,你拿著我的稱走吧!
青年:(激動地)大爺!
大爺:行了,別拿情了。快走快走,別讓我再看見你。
[青年推自行車下,大爺得意地哼著小曲兒提著稱和油條回家。他剛走到大門口,大嬸上。
大嬸:哎!老頭子,你做飯了沒有?
大爺:(回頭看到大嬸,頓時滿臉是笑)喲!是當家的回來了,當家的,在外邊玩夠了?
大嬸:別提了,打了一下午麻將,可把我給累壞了。
大爺:喲!那麼重的體力勞動你也敢去參與?
大嬸:啥體力勞動?那打麻將能算是體力勞動嗎?充其量只能算腦力勞動。對了,今晚你得給我捏一捏,我覺著渾身都不舒服。
大爺:好說,好說,我一定熱情接待,微笑服務(做微笑狀)。
大嬸:去,你這是微笑?別哭還難看。哎!老頭子,你這出去買油條,拿著桿稱幹啥?
大爺:幹啥?你不知道吧?我今天可是辦了件好事。我告訴你,我今天可是打了一次假。
大嬸:喲喝!你還會打假?你打啥假?這油條是假的嗎?(用手捏油條)
大爺:你別動別動,你打了一下午的麻將,你那手怪臟來。老婆子,我跟你說實話吧!剛才來了個賣油條的,給我稱了兩斤三兩油條,可我回家用咱家那稱一稱,只有一斤九兩,這小子敢在我面前耍稱桿,被我老頭子好一頓教訓,這不,連稱都讓我繳獲了。
大嬸:你說啥你說啥?你說人家這稱稱得不準?
大爺:對呀!你好好看看,還是新稱來,咋就稱得不準來,這小青年,頭一回出來賣油條,就敢在關公面前耍大刀,他要認錯認慢了,我早就把他送工商所給法辦了。
大嬸:(接過稱來細細地看)我說老頭子,壞咧!
大爺:咋壞了?
大嬸:咋壞了?其實是咱家那桿稱有問題。
大爺:你胡說,咱家那稱是我親手買的,一點點都不差,你敢說咱家的稱有問題?
大嬸:就是有問題嘛!
大爺:你、你,你說出個理由來,你要不說出個理由來我連你一塊兒送工商所!
大嬸:我就說了,不過這事可能不怪我。
大爺:你快說,你要急死我呀你。
大嬸:我就說了,前兩天咱那上小學三年級的孫子不來了嗎?他把一塊吸鐵石給放到稱砣底下了,他說老師要學生親自做實驗,看看那些商販是如何騙人的。我記得他做完實驗就被咱兒子給接走了,那塊吸鐵石,他根本就沒往下揭。
大爺:啊!?
大嬸:你說,這稱砣上多塊吸鐵石會咋樣啊?
大爺:會咋樣?會把重的東西稱輕了唄!(拍自己的腦袋)哎呀!可真是壞了,你看看我今天這事辦的,我咋辦了這么一件糊塗事呢?哎!油條給你。
[大嬸接油條,大爺拿著稱就跑。
大嬸:老頭子,你要幹啥去?
大爺:我得趕快找小夥子去,他要用咱那稱賣油條,他可就虧大咧!
大嬸:哎!老頭子,記著跟人家認個錯。
大爺: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