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蒙古族女性戴的圓頂帽怎樣製作
蒙古族婦女頭飾,是蒙古族服飾中最華彩的部分。當你親臨那達慕大會、敖包祭祀、隆重的婚禮場合時,總能看見戴著華麗頭飾的蒙古族女子。特別是每當姑娘出嫁時,新娘子那銀光閃爍、珠寶垂面的頭飾,總會讓人眼前一亮。蒙古族無論屬於哪個部落,還是生息繁衍在何地,婦女的頭飾都會成為當地的亮點和人文景觀。古韻猶存的頭飾,融匯了民族的集體智慧,審美意識和生活情趣,也記述了蒙古族的歷史和文化。
蒙古族是一個愛美的民族,他們把一些勞動和生活用品加以美化,使之成為服飾的一個組成部分。華麗的蒙古族頭飾,是由金銀珠寶裝飾而成,顯然,這與蒙古族的生活習俗有關,除了自然環境、宗教信仰等因素外,也有顯示民族個性和自尊心的因素。蒙古族自古就以游牧為主,自然環境、生產生活方式,造就了他們對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追求。到了近現代,這種生活方式仍然占據著他們的生活,為此,牧民們把自己的主要財富,轉換為金銀珠寶佩戴在身上,以便保存、遷徙。佩飾在漢文化中是作為服飾的點綴而存在的,而在蒙古族文化中,尤其對女性而言,用渾身披掛形容更為貼切,她們喜歡珠光寶氣的裝飾自己,並且把頭飾看作是財富和美的象徵。蒙古族大多生活在高寒地區,以畜牧業為主,與這種生活相適應,頭飾也形成了自然古樸的風格。它除了裝飾功能外,又是一種文化的象徵。
蒙古族婦女頭飾,是部族間在一定的歷史條件和自然環境中形成的,其造型自然淳樸,天成一韻。據有關史料記載,在青銅器時代,蒙古高原就有了頭飾的製作工藝。從遺存文物中發現的耳環、耳墜、頭戴等青銅裝飾品,就可以說明這一點,可見這一時期人們的想像力和審美觀,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從匈奴、鮮卑游牧民族出土的實物中可以看到,頭飾多數採用金銀、蚌、玉石、水晶、瑪瑙、金屬和赭石等原料製作。其結構和形制類似於近現代鄂爾多斯和察哈爾婦女的頭飾,整個裝飾紋樣,顯示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情感和愛好。到了蒙元時期,民間手工技藝的發展更趨進步。婦女頭飾以多、以大、以重為美,戴大圈耳環,大的寶石項鏈。寶石種類、工藝造型,圖案紋樣在婦女的頭飾上體現得最為充分,豪華程度可以說是歷史上少有。如今,民間流傳下來的婦女頭飾,大多是清代的遺存。由於清政府對蒙古族地區實行盟旗制,至使部族間經濟狀況、文化觀念和生活習俗愈加的明顯,同時也促進了部族服飾文化的快速形成。這一時期頭飾的造型,較前趨向更加纖細、復雜和精緻。或雍容華貴,或古樸凝重,或精緻秀美,或簡約大方,呈現出特色鮮明的頭飾種類。一個盛裝的蒙古族婦女,其頭飾輕者有三、四斤,重者達十幾斤。這些流傳在民間的頭飾,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裝飾品了,而是植根於蒙古族社會生活中的文化載體,它不僅詮釋了蒙古民俗文化的深邃內涵,也是民族手工技藝絕美的見證。
由於蒙古族除了在我區聚居外,還在國內多省區分布,頭飾的種類豐富多樣,各具特色。不同地區、不同身份、不同年齡,頭飾的組合也不盡相同,就是同一部落,也因地域不同而略顯差異。有的部落還分為姑娘頭飾,新娘頭飾和已婚婦女頭飾,有的地區在戴法上也有講究。與頭飾組合的飾件更是多達幾十種,有簪、釵、發掐、扁方、步搖、吉祥座、耳墜、珠鏈及各類墜環,銀鏈、裝飾性大耳環、金銀項圈等飾件,裝扮起來可謂珠簾垂面,琳琅璀璨。如鄂爾多斯、土爾扈特、和碩特、烏拉特、喀爾喀、杜爾伯特、巴爾虎、察哈爾、布里亞特、烏珠穆沁、科爾沁等。頭飾的結構有石珠鏈墜式、盤羊角式、簪釵組合式、帽子辮套式、珠鏈辮套組合式、額箍後簾組合式等幾十種。工藝上多採用捶打、編結、鏨花、鑲嵌、雕紋等技法。飾件圖案多以各種花卉、蟲草、盤腸、吉祥紋樣居多、造型精美
❷ 毛線帽子的頂部是怎麼收針
毛線帽子的頂部收針方法如下:
准備材料:棒子、毛線
1、准備好棒子和毛線,來做一個編織示範,把帽子編織到帽子的3分之2處,可以開始帽頂的收針了。
❸ 如何製作藏族的毛毛帽子
多用數片大小不等的圓形綢緞疊壓。一般狐皮帽的帽筒分為兩種。玉樹民歌雲這是應於高原牧區的需要而產生的冬帽,前遮眉毛後接領,帽後有開口,兩邊掩蓋耳朵。很象一朵艷麗綻放的花瓣:「狐皮帽子毛兒黃。圓頂帽筒的頂。平時捲起露出蓬鬆的帽沿,可以根據需要伸拉到肩頸部位。筒高三十厘米:尖頂和圓頂,兩邊各綴一條綵帶,用錦緞縫制
❹ 寶寶圓頂韓版帽子自己在家怎麼做
一、帽子的頂端圈織方法: 首先用3.76mm針起8針,然後圈織。 第1圈:1平針,1空針(即加1針),如此重復到最後(16針); 第2圈和所有的偶數圈都是織平針; 第3圈:2平針,1空針,如此重復到最後(24針); 第5圈:3平針,1空針(即加1針),如此重復到最後(32針); 第7圈:4平針,1空針(即加1針),如此重復到最後。(40針); 第9圈:5平針,1空針(即加1針),如此重復到最後。(48針); 第11圈:3平針,向右2針減1針,1空針,1平針,1空針,如此重復到最後(56針); 第13圈:2平針,向右2針減1針,1空針,3平針,1空針。如此重復到最後(64針); 第15圈:1平針,向右2針減1針,1空針,5平針,1空針。如此重復到最後(72針); 第17圈:向右2針減1針,1空針,7平針,1空針,如此重復到最後(80針); 第19圈:鎖掉4針,5平針,(1空針,1平針,1空針,4平針,向右2針減1針,3平針)。如此重復括弧內容到最後10針,1空針,1平針,1空針,9針平針。
❺ 毛線帽子如何並針織圓頂
似當年健身卡,很多嗎本地酷暑難耐呼吸困難,還是記得你說,可能就寫幾句,就斯巴達,就是快本吧是爸爸,姑姑吃巨巨巨回家的腳步,賈森基德吧!的腳步斯巴達克,瞬間覺得不對勁,眼袋能繼續被逮捕。
❻ 毛線帽子撐大了怎麼縮小
1、水洗之後放冰箱冷凍會讓毛線收縮,從而使毛線帽子縮小。
2、用70~80℃之間的熱水浸泡毛線帽子,也能使毛線帽子收縮過小。
毛線帽子具有輕軟、保暖性好、色澤鮮艷、花式繁多、經久耐用、攜帶方便與隨時可以翻新等特點。
(6)圓頂帽子怎麼折擴展閱讀:
清洗毛線帽子應注意的事項:
1、清洗毛線帽,必須維持折疊狀態雙手捧持,以免造成帽子嚴重變形;
2、洗滌毛線帽及針織衫以壓洗或抓洗方式為主,切勿用搓揉的方式;
3、曬干時不要用手去擰,用吊架掛著讓水滴下,放在通風的浴室中陰干,以免影響毛線帽子的使用壽命。
毛線帽子的種類:
1、帽檐毛線帽:有帽檐的毛線帽是指在毛線帽的前面都多了一個帽檐,這種毛線帽的設計顯得佩戴者非常的時尚個性,這種帽子在保暖的同時還可以遮擋陽光哦。
2、球球毛線帽:球球毛線帽與其它毛線帽的區別主要在於,它的帽子頂端有一個毛線的小球球,這個毛線球可以顯的佩戴者特別的可愛。
3、圓頂無修飾毛線帽:這種毛線帽的樣式比較單一,少量的修飾,其主要是在帽子的編織方法和針織的方式上做不少的文章,有一部分也會在帽子的外部使用一些修飾物,使帽子變得簡約而不簡單。
❼ 千變萬化的帽子怎樣與民族融合
千變萬化的帽子就是折紙課,與民族融合就是用紙折出有民族特色的帽子。
蒙古族著帽的習俗古已有之,在宋人所繪的《射獵圖》中,就畫有戴皮帽,著貉袖的北方騎士。在元代已經出現卷檐、圓頂或尖頂的帽子,當時,其帽檐甚窄,帽子的頂部覆以朱英,帽子前面綴有銀佛,用氈子或是皮子製成。據說蒙古人戴的帽子最初是是沒有檐的,後來元世祖忽必烈時期,因每年要到上都避暑狩獵,隨行的察必皇後看到他狩獵時陽光刺眼,看不清獵物,便將原來的帽子加上了檐,使之能夠遮蔽陽光。從此人們便將察必皇後的這一發明延續下來。
從外形和作用上看,蒙古牧人的帽子主要有:圓頂立檐帽,尖頂立檐帽,風雪帽,陶爾其克帽,三耳帽、四耳帽和圓帽等幾種。
圓頂立檐帽帽沿有的前高後低,有的則前後一樣高。頂部有的有算盤結,為紅色。有的垂有兩條飄帶,有的則沒有飄帶,以黑氈為之。《呼倫貝爾志略》中有記載說:「帽之形平扁,以氈為之,緣反折而上,亦有綢面尖形者,附以皮耳,頂綴紅纓一撮,而圓形緞面飾以金邊之便帽,尤喜冠之。」據考古資料發現,牧人所戴的圓頂立檐帽與元代所戴的基本一致。巴爾虎蒙古人和科爾沁蒙古人均有戴圓頂立檐帽的習慣。科爾沁巴林男子在逢年過節、喜慶節日,頭戴貂皮或水獺皮紅纓圓頂立檐帽,中老年則頭戴棕褐色圓頂立檐帽,身穿團花緞吊麵皮袍、外套對襟坎肩或馬褂,腰系背側垂以兩個活結穗子的腰帶,腳登有24個盤花圖案的大絨靴子。顯得非常精神。此外,烏珠穆沁人在春秋季和夏季也戴前半檐可以上下活動的圓頂立檐帽。烏喇特的新郎戴釘有水獺皮的圓頂立檐紅纓帽,春秋季則多戴釘有平絨的圓頂立檐帽。尖頂立檐帽喀爾喀右旗婦女較為常戴。杜爾伯特婦女冬季則戴平頂立檐圓帽,且後邊有根飄帶。
❽ 毛線帽怎麼收針
1、 將帽子織到自己滿意的長度後按帽子的寬度留下2-3倍長度的線。(下圖僅以小樣為例,收針方法都是相同的)
❾ 帽子成桶形怎麼整好
桶形的有帶一端:
一,帶子抽緊 成了圓頂帽。
二,帶子下 4厘米左右處將桶口扎緊成一束球狀當帽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