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四軍和八路軍服裝的區別
1、區別有三:
(1)八路軍佩戴「八路」長方形臂章,新四軍佩戴「新四軍」或「N4A」的臂章。
(2)八路軍的軍服顏色多為土黃色,新四軍多為灰色。幹部與戰士的衣服樣式僅在口袋上稍有區別。
(3)抗戰初期,八路軍戴的直筒加圍的圓頂帽上佩有國民革命軍的小帽徽,後逐步取消。
2、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軍服式樣簡介:
(1)軍服式樣
軍帽。分冬、夏兩種。其制式均為直筒圓頂圍式。即直筒式帽牆,平面圓帽頂,帶弧形帽檐和帽圍。帽圍前牆端成坡狀,後端齊帽頂。帽圍兩端靠兩粒下紐扣結合在一起。冬帽帽圍可以放下,後半部可達脖頸,起到護頸、護耳的作用。放下時仍靠兩粒紐扣固定於頜下。改編為八路軍初期在帽圍結合的正上方的帽牆前面正中位置釘有一枚青天白日帽徽。
軍衣褲。分冬夏兩種,制式相同,各級軍官同一制式,士兵服基本同軍官服,唯一不同之處是士兵服上衣腰後左右衣縫上各加有一個布袢。上衣為對襟翻領式,衣襟正中綴5顆紐扣,前襟上有4個明袋,均有袋蓋;上面兩個口袋袋底為圓形,下面兩個口袋袋底為方形;袋口中央各有一顆紐扣,上面兩個口袋的袋口與第2顆紐扣平齊,下面兩個口袋的袋口與第5顆紐扣平齊。左臂佩布質「八路」或「新四軍」臂章。軍褲為西式褲,褲腰兩邊各有一個側袋,右側側袋旁有一表袋。陝甘寧邊區部隊抗戰初期著國民黨政府供應的軍服,以後穿用與邊區黨、政、學同一的制式服裝。自1943年開始,分為學生服與軍服兩種。軍服式樣分中式、西式,有的下身為馬褲。1944年冬服開始分1、2、3號和特號,按身高配發服裝,穿1號和2號的各佔40%,穿3號的佔5%,穿特號的佔15%。1945年又分男軍服、女軍服。
(2)軍服顏色
八路軍總部、3個主力師和新四軍等部隊的軍服顏色有灰、綠、黃、藍等多種。八路軍總部和晉冀魯豫軍區部隊的軍服為灰色。陝甘寧邊區部隊的軍服分灰、藍兩種。晉察冀軍區部隊1938年的夏服為草綠色,冬服為灰色,以後統一為土黃色。抗戰前期,120師的軍服為灰色,1940年後,由於在敵占區買不到硫化青染料,但能從槐樹籽等植物中提取出黃色染料,從那時起軍服改為黃色。山東軍區1943年夏服為綠色,冬服為土黃色。新四軍為灰色。
(3)軍服用料
軍服用料以粗布(土布)為主,其次為細布(洋布),此外尚有呢、毛、皮等做軍服材料。1943年後,陝甘寧邊區部隊軍服用料較前統一,單衣為「半洋布」,襯衣為「純洋布」,冬衣為「純土布」。晉察冀軍區和新四軍2師等部隊的軍服多用細布材料,樣式、顏色也較好。冀中根據地由於開展「打狗」運動,部隊曾以狗皮材料製作冬服。八路軍總部與120師的冬服,除用粗、細布作面料外,1944年還曾以皮革為材料制發皮短衣。
② 八路軍軍服什麼顏色新四軍衣服顏色是否也一樣
顏色不一定,灰的,黃的,綠的都有,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後換發國民革命軍服裝。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抗戰開始。由於形勢的急劇變化,國民黨對兩黨合作抗日的態度轉向積極。中共中央應國民黨邀請,派周恩來、朱德和中革軍委副總參謀長葉劍英等,飛赴南京參加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召開的國防會議,並就紅軍改編等問題繼續同國民黨談判。8月15日,國民黨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表示了「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的決心,並下達總動員令。於是,兩黨最終就紅軍改編問題達成了協議。
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委任了正副總指揮。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將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八路軍總指揮部,任命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葉劍英為參謀長、左權為副參謀長。中革軍委總政治部改為八路軍政治部,任弼時為主任、鄧小平為副主任。同時任命了各師的領導幹部。當日,朱德、彭德懷等高級將領發表通電,宣布就職,宣告部隊已改編完畢。
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全國陸海空軍戰斗序列,將八路軍改稱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總部改稱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簡稱「集總」。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9月14日,朱德、彭德懷發布八路軍改為第十八集團軍的通令。但此後仍沿稱八路軍的番號,其指揮機關仍簡稱總部。
1938年初,在南方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的紅軍游擊隊,集中到皖南與皖東,整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政治部主任袁國平。新四軍全軍共轄四個支隊。
紅軍納入國民革命軍序列後,部隊編制、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服裝、標志基本都與國民黨軍隊相同。
改換軍服後,八路軍、新四軍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八路軍佩戴「八路」二字的長方形臂章,新四軍佩戴「新四軍」或「N4A」的臂章。臂章的標准尺寸為8.5厘米×6.5厘米,白底藍字。軍服主要品種有軍帽、軍衣、軍褲、軍大衣、標志符號等。軍帽為直筒圓頂加圍式,分單帽和棉帽。直筒式帽牆,平面圓帽頂,帶弧形帽檐和帽圍,帽圍兩端靠兩粒小紐扣結合在一起,冬季帽圍可以放下,起到護脖、護耳的作用。軍上衣為立翻領、對襟單排五粒扣、四個明貼袋,分夏服和冬服。不分大小號碼,長度一律「二尺五」。軍褲,幹部為西式褲,士兵為改良中式褲。軍大衣為翻領、雙排扣、兩個暗袋(軍官大衣有袋蓋,士兵大衣無袋蓋)、後開衩(軍官大衣長開衩,士兵大衣短開衩)。軍服顏色,八路軍多為土黃色,新四軍多為灰色。當時一名八路軍正規部隊的士兵的裝具應包括八路軍軍帽、軍衣、鞋、綁腿、子彈帶、手榴彈包、腰帶和棉被,一般都是兩雙鞋。附屬的裝備還有干糧袋、碗袋。
③ 八路軍的帽子為什麼有兩個扣子,紅軍的帽子上是紅星
基本信息:
早期八路軍、新四軍都完全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且1937年更換帽徽(原紅軍純紅五星布制帽徽)時,由於戴上了昔日「敵人」的象徵,兩支軍隊均發生過士兵抵制甚至因此逃離部隊的事件。帽徽是按照國共合作協議,由南京(重慶)方面提供的。1940年,由於發生了皖南事變,引起新四軍全軍極大憤怒,新四軍殘部和重建後的新四軍基本不再使用此帽徽。
與之不同,八路軍由於1940年後兵員大幅擴充,遠遠超過3個師的協議規模,加上國共合作時好時壞,無法獲得國統區工業部門才能提供的青天白日琺琅帽徽,越來越多的官兵軍帽上沒有青天白日帽徽而是僅有兩粒仿德國山地帽式紐扣,這並非「以扣代徽」,也非政治原因所致。事實上,1940年後的八路軍軍人是否佩戴帽徽相當自由,無任何規定或推薦,亦不納入班兵風紀考評,有的軍人將青天白日帽徽一直戴到國共破裂的1948年。
(3)八路軍軍服皮帶怎麼帶擴展閱讀
八路軍:
八路軍,全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隸屬國民革命軍戰斗序列,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
1937年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並同意設立總指揮部。
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宣布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紅軍總政治部改為八路軍政治部。
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全國陸海空軍戰斗序列,八路軍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指揮部改為總司令部,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但由於八路軍的稱號已經在各級部隊中廣泛傳播,且八路軍內部對此叫法已成習慣,因此,在一定的范圍內仍沿用八路軍番號,人民群眾亦習慣稱這支部隊為八路軍,在非正式場合,八路軍這個稱號一直沿用。因此八路軍的稱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沿用直到解放戰爭後期。
④ 八路軍軍服什麼顏色新四軍衣服顏色是否也一樣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軍服為土黃色,新四軍為灰色,也為中脊猜山裝,戴直筒加帽圍的圓頂帽,左臂佩差野空帶「八路」或「n4a」字樣的臂章。
有領章,要根據所處職務來決定!請虛瞎看附圖!
⑤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發展史
第一代軍裝:中山裝八角帽
我軍建軍始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當時這支部隊穿的是國民革命軍的服裝,只是加系紅領巾予以區別;湘贛邊區的秋收起義部隊多著工農服裝,佩戴紅布袖章。
由於不斷有人加入紅軍部隊,而當時紅軍服裝主要依靠打土豪和戰場上繳獲而來,因此,新入伍的戰士,往往是遇上什麼穿什麼,顏色和式樣都很雜亂。
1928年紅軍利用戰場繳獲的幾架縫紉機在江西寧岡挑寮村的一座破廟里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所被裝廠,也就是說,這時起紅軍才開始有了自己的制式服裝。
這一時期紅軍的服裝樣式是用粗布做成的灰色中山裝、八角帽,綴以布質的紅五星帽徽和紅領章。
當總司令朱德看到部隊官兵換上被裝廠生產的第一批統一制式軍服時十分高興,他意味深長地說:「它雖然沒有外國軍裝那麼漂亮,但對我們來說,可真是其好無比了。」
當時服裝廠的生產條件很艱苦,做衣服的白土布是用灰靛染色,有時連灰靛也沒有,只好用茶籽殼(稻草灰等土辦法來著色,縫衣線也是工人自製的萱麻線)。
現在中年以上的中國人都還會記得毛澤東那張頭戴八角帽的半身照片。那份英氣給多少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八角帽和中山裝軍服又使多少人心中的紅軍形象更加清晰!
在艱難歲月里——自己動手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共產黨與國民黨再度合作,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和南方紅軍游擊隊分別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服裝與國民黨軍隊的服裝相同,僅以左臂佩戴「八路軍」、「新四軍」臂章以示區別。
1941年「皖南事變」後,八路軍和新四軍部隊取消了帽子上的青天白日徽。
國民黨對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所在地實行經濟封鎖,數萬部隊官兵衣食處於極度匱乏之中。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號召「咱己動手,豐衣足食」,全軍掀起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戰士們自己紡線、織布、染布、做軍鞋。
根據地的廣大婦女也大張旗鼓地做衣、做鞋支援紅軍。前方、後方團結一致,依靠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了種種困難,基本上保證了軍服的供給。
在整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初期,軍服的變化不大。多在小的標識上做些改動。
40年代後期,我軍正式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統一把草綠色確定為軍服的顏色,帽子改為有一個小帽檐的解放帽,左胸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章。
這是我軍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服裝樣式和色彩。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由原來的單一軍種發展為陸、海、空三大軍種。
從這時開始,中國軍隊的軍服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第一次出現了大檐帽、士兵套頭衫和女軍人連衣裙,以及「列寧裝」(胸前雙排扣)。海軍則採用世界通行的海魂衫和套頭軍服,無檐帽上綴有兩根辨風向的飄帶,等等。空軍、海軍、裝甲兵等技術兵種也都有了自己的專業特種服裝。
從這時起,中國軍服離開中山裝的單一模式,吸收了外國軍服的某些特點。
軍服中的極品——元帥服
1955年我軍實行軍銜制,服裝開始分出禮服、常服等等,首次突破了單一制式軍服的歷史。
這時期元帥服成為軍服中的極品。
解放軍十大元帥禮服雖然成為當時群眾心目中無比尊貴的形象,但毛澤東卻始終拒穿大元帥服。
軍銜制實行時,曾計劃設置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銜。
就這樣,製作大元帥服成為解放軍總後軍需裝備研究所一項重要任務。對於這項任務,領導高度重視,專門從上海抽調刺綉技工參加大元帥服、元帥服的試制工作。
製成的大元帥禮服採用海藍色純毛華達呢面料、西服式樣,上衣為大駁頭翻領,雙排六粒金黃色國徽圖案紐扣;下身為散腿褲;領邊、袖頭、褲中縫鑲正紅牙邊,領邊、 袖口綉金錢一道和松技葉,領頭和袖頭各綉一顆五角星;大元帥禮帽為大檐帽,帽瓦邊鑲紅色牙線、金屬絲帶,並配金黃色國徽圖案帽扣等。
後來,在彭德懷、羅榮桓向毛澤東匯報授銜、授勛工作時,毛澤東在表揚他們的工作成績後說:「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讓我穿上大元帥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眾中去講話、活動多不方便。」
因此,為毛澤東精心製作的大元帥禮服從未穿過,一直珍藏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如今已成為一件有歷史意義的文物。
風靡全國的「65式」
1965年,我軍取消軍銜,全軍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級紅五星帽徽和紅領章,服裝面料是純棉布。
值得一提的是這時期軍服與中國當時的政治發生了很多的關聯。
⑥ 八路軍軍服褲腳咋幫的
用長的布條做的綁腿。
⑦ 八路軍怎麼從衣服上判別級別
1、八路軍沒有軍銜,生活上執行的是官兵一致,都是一樣的破舊衣服,難以在衣著上分辨。
2、但是也有一種方式可以分辨出級別:佩帶的武器。
3、一般營、連長佩帶駁殼槍。排長、班長使用沖鋒槍或是品相較好的三八大蓋
4、團長及以上級別的軍官佩帶俗稱「擼子」的自動手槍,級別約高,槍越小、越精緻
5、當然不同的部隊,由於繳獲的情況不一,下級軍官佩帶武器的差異會比較大。一樣的新四軍,有的裝備極差,幾千人的支隊只有幾挺輕機槍。有的部隊,靠近江蘇的部隊,由於當年淞滬會戰,國軍大量「精銳」不戰而逃,丟盔棄甲,遺棄大量先進武器,在這一帶抗戰的新四軍,班一級就配有輕機槍,只是子彈難以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