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大學畢業要戴四角帽 博士也戴那個
帽子是方形「牛津帽」,各種學位的人都可以戴。帽子左邊垂下漂亮的流蘇,流蘇的顏色表示授予學位所屬院系。
據《學位服眷裝規范》,學位帽為方形黑色,博士帽流蘇為紅色,碩士帽流蘇為深藍色,校長帽流蘇為黃色。博士袍為黑、紅兩色,碩士袍為藍、深藍兩色,校長袍為紅、黑兩色。由於我國暫不推薦使用學士服,故學士服尚無統一標准,大多數參照國外高校的樣式,有「牛津版」、「劍橋版」等幾種樣式,一般學士帽的流蘇為黃色、學士袍為黑、紅兩色。在學位授予儀式上,由校長、院系領導或嘉賓將學位獲得者位於右前側的流蘇隨帽檐移至左側中部,並呈自然下垂狀,流蘇由右而左這一撥弄,表明校方准允這個學生走出師門。
學士、碩士、博士的衣服是一樣的,但是細節上有不同呦!
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組成。學位帽為方型黑色,博士學位帽流蘇為紅色,碩士學位帽流蘇為深藍黑色,校長帽流蘇為黃色;學位袍:博士學位袍為黑、紅兩色,碩士學位袍為藍黑、深藍兩色,校長袍為紅、黑兩色,飾邊處按文、理、工、農、醫和軍事六大類分別為粉、灰、黃、綠、白和紅色。
不同學科的學士服的區別主要在於飾邊的顏色,下面介紹一下學士服顏色的分類:
綠色:農學學士
灰色:管理學學士,經濟學學士,理學學士
黃色:工學學士
粉色:法學學士,文學學士
白色:醫學學士
紅色:軍事學學士
❷ 大學生畢業戴的帽子是什麼樣
通常採用四方帽,顏色為黑色。長流蘇末端的細繩應固定在蓋頂的中央,並平放其上。流蘇應該是黑色或和學位服整體顏色相匹配。博士可以使用金色流蘇。
造型酷似中國的燈籠穗,懸掛於學位帽上。採用流蘇,既為世困枯界各國學位服所常見,合乎世界慣例,又使得學襲宴位服在莊重大方的同時,透出活潑和飄逸之感,更與學位帽構成一個有機整體,避免學位帽的禿呆之嫌,而且又通過流蘇區分出學位的級別和標志出著裝者是已獲學位還是在校生。
學士帽是本科生畢業獲得學士學位戴的帽子。它的造型採用了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大學普遍採用的方型造型,含有書本(代表知識)的意義。在顏色上,不分學位級別和校長、導汪禪洞師,一律使用黑色,顯得莊重、沉穩。
(2)畢業博士服帽子怎麼戴的擴展閱讀:
學士帽流蘇:
未授予學位時,流蘇垂在著裝人所戴學士帽右前側中部;學位授予儀式上,授予學位後,由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或校、院、所長)把流蘇從著裝人的帽檐右前側移到左前側中部,並呈自然下垂狀。
在學位級別的劃分上,博士的流蘇為紅色,碩士的流蘇為深藍色,學士流蘇為黑色,校長的流蘇為黃色。這種色彩的界定,與學位袍是交相呼應的。校(院、所)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及委員(或 導師)及已獲學位者,其流蘇均垂在所戴學位帽的左前側中部。
在畢業典禮上穿學位服最早可以追溯到12世紀,當時歐洲多數學者是神職人員或者希望成為神職人員的人。求學者在學校的穿著和神職人員的日常著裝非常相似,只是顏色不同。
學位帽在14世紀初是牧師的標准帽。到了15世紀,學位帽成為大學中學術大師和博士的標准著裝,目的是讓他們區別於學校中的普通學生。這個時期的學位帽因為稀少而尊貴,通常帶有精緻的刺綉和裝飾。
❸ 大學畢業為什麼要穿學位服戴博士帽
莘莘學子,在大學校園內,或本科,或研究生,寒窗苦讀數載,畢業了,都要穿上一套禮服,去參加畢業典禮,不參加畢業典禮,也要穿上它去照幾張像,留作永久的紀念。過去,筆者一看到頭戴平底方形帽,身披黑色長袍,就以為這個人獲得了博士學位。後來,隨著國內的大學又開始流行學生畢業時穿學校禮服,翻閱了一些資料,筆者才明白自己的孤陋寡聞,把學士服,碩士服,統統看成了博士服。
大學禮服是怎麼來的呢?不同學位之間的禮服又有什麽不同呢?要追尋它的來歷,就要循著歐洲大陸大學教育發展的軌跡,回溯到中世紀的西歐。西歐大學教育的發展,是中世紀生活影響的結果。在中世紀初期,羅馬帝國滅亡了,希臘和羅馬燦燃的古典文化被摧殘,迅速走向衰弱,一度繁華的城市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各種教育機構盪然無存,羅馬基督教會成了古代文化主要的承繼者和傳播者。到了十二世紀,由於基督教的發展,需要大量的神職人員幫助主教管理他們的教區。於是陸續出現了修道院,大主教區學校和教區學校。大主教區學校設在大主教區內,教區學校設在神職人員所在的村落。教會利用這些場所,對教士和僧侶進行讀、寫、算和教義基本知識的教育,他們採用古典文化的一些成果,逐步形成了被稱為「七藝」(語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音樂,天文)的學習課程。這些學校的教師在義大利被稱為博士(Doctor,來源於拉丁文doctoreum,意即教師),而在巴黎則把教師稱為碩士(Master,來源於拉丁文magister,意即教師,師傅)。
那個時候,手工業興盛起來,並逐步與農業分離,商業也隨之發展,重新形成了以手工業和商業為中心的城市,出現了各種手工業的同業公會和商業行會,這些行會有嚴密的組織和規章制度,擁有相當大的自主管理權。隨著學校的發展,被稱之為碩士或博士的教師數量日益增加,各個地方的教師們仿效手工業和商業的同業公會,組織起了教師的同業公會,學生則組織成同鄉會,管理他們自己的事務。他們都把自己的行會叫做大學(University,來源於拉丁語Universitals,意為共同體),因而大學這個詞成了各教育中心的共同稱謂。也就是說,最初的大學機構就是這些教師的行會和學生的行會組織。而同一行會里的相同專業的教師又組成特殊的專業行會,稱為系或教授會(faculty,來源於拉丁語facultas,意為才能,即教授某種學科的能力,)後來又把系這個名詞的含義擴展為教授某部門知識的大學分部(學院)。 在義大利北部的玻洛尼亞地區,建起了中世紀最早的兩所大學――波洛尼亞大學和薩萊爾諾大學,隨後巴黎大學、牛津大學等學校像雨後春筍般相繼產生。
這些早期大學的學生,要編成班級進入教室聽課,但學校不會對他們進行考試。只有那些決定今後要成為一名教師的學生,學校才會對他們進行考試。考試過程的第一步,是要對他們進行一系列的不公開的和公開的預試。考試合格的應試者,要穿上僧侶的長袍(gown),同學士們(Bachelor,來源於拉丁文baccahalar,意即學士)坐在一起。接著要舉行由順利通過了考試的應試者提供葡萄酒的盛宴。這就是學生畢業典禮儀式的雛形。但是,要成為一個碩士或博士(當時,博士和碩士並無區別,都是教師,師傅的意思),還要經過二至三年的學習,通過了嚴格的最後的考試才行。
筆者在美國作為家長參加了普渡大學一次畢業典禮,目睹了普渡學子身穿大學禮服的風采。禮服由長袍,方帽,和頭巾三個部分組成。
博士和碩士的長袍士是黑色的,准學士的長袍為灰色。學士的長袍,尖袖,前面不敞開;碩士的長袍,方袖,袖口呈弧形;博士的長袍,喇叭袖,胸前扣子兩旁各一道寬5英寸的天鵝絨貼邊,袖子上也橫著縫有三道平行的天鵝絨貼邊,顏色屬黑或別的顏色,它是學科類別的標志。
帽子是方形「牛津帽」,各種學位的人都可以戴。帽子左邊垂下漂亮的流蘇,流蘇的顏色表示授予學位所屬院系。
最能體現學位等級的是頭巾,其尺寸大小,形狀,隨學位的不同而不同,學位越高,尺寸就越大,做工就越精緻。頭巾的外層與長袍的黑色材料相匹配,襯里折疊向外翻出的部分,使用普渡大學代表顏色――金色和黑色。天鵝絨貼邊的顏色表示學科類別。在普渡大學學士是不用頭巾的。
❹ 學士服怎麼穿(N種穿法) 歡迎各位分享 (附圖)
至於穿法,衣服穿好以後可以把袍子的帽子拴在第二個口子上,再把扣子繫上,這樣就固定住了。而有人大都系在第一個上,這樣即使裡面領口比較低也看不到啦~~ 至於學士帽,方的不是么?那個粘的東西在腦後,戴上以後你會發現前面有個小尖,據老師說這個尖不用放在腦門正中央,歪一點好。 至於帽穗,我只知道學士授予儀式沒有舉行時,帽穗是要放在右邊的,授予後是放在左邊的。 復雜學術版:學士服、碩士服、博士服的區別&學位服的式樣和意義學位服介紹①:學位服分為:校長服、校長(導師)服、博士服、碩士服、學士服五種; ②:每套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組成; ③:垂布按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採用不同的飾邊顏色區分; ④:流蘇分為:校長(導師)流蘇、博士流蘇、碩士流蘇、學士流蘇。 一、學位帽學位帽為方型黑色。戴學位帽時,帽子開口的部位置於腦後正中,帽頂與著裝人的視線平行。 二、流蘇博士學位流蘇為紅色,碩士學位流蘇為深藍色,校(院、所)長帽流蘇為黃色。流蘇系掛在帽頂的帽結上,沿帽檐自然下垂。未授予學位時,流蘇垂在著裝人所戴學位帽右前側中部;學位授予儀式上,授予學位後,由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或校、院、所長)把流蘇從著裝人的帽檐右前側移到左前側中部,並呈自然下垂狀。 校(院、所)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及委員(或導師)及已獲學位者,其流蘇均垂在所戴學位帽的左前側中部。 三、學位袍博士學位袍為黑、紅兩色,碩士學位袍為藍、深藍兩色,校長服為紅、黑兩色。穿著學位袍,應自然合體。學位袍外不得加套其他服裝。 四、垂布垂布為套頭三角兜型,飾邊處按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分別標為粉、灰、黃、綠、白、紅顏色。垂布佩戴在學位袍外,套頭披在肩背處,鋪平過肩,扣絆扣在學位袍最上面紐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後。垂布按授予學位的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分別佩戴。學位服介紹 ①:學位服分為:校長服、校長(導師)服、博士服、碩士服、學士服五種; ②:每套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組成; ③:垂布按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採用不同的飾邊顏色區分; ④:流蘇分為:校長(導師)流蘇、博士流蘇、碩士流蘇、學士流蘇。 從左至右:學士服、博士服、校長服、校長(導師)服、碩士服校長服垂布學位服垂布 從左至右:文學類、理學類、工學類、農學類、醫學類、軍事學 惡搞版:描述:可以變身為巫師放閃電圖片:描述:可以化身為死神去勾魂圖片:描述:可以是拳擊手登場前的披風圖片:描述:可以穿上寬大舒適的學士服去尋寶圖片:描述:也不妨礙你化身為蜘蛛俠爬高竄低圖片:描述:雖然沒有墨菲斯那麼帥但也頗有氣勢圖片:描述:統一的服裝說明屬於一個組織圖片:描述:最帥的是連哈利波特都穿它。。。 圖片:背景知識:據資料記載,中國的學位服出現在本世紀二十年代中期,或更早一些。由圖二十四可見,這七位醫學博士的學位服宛如當時流行的長袍馬褂。長長的衣身下擺至踝骨處。寬肥的袖子幾乎把雙手全部掩蓋,只是顯露出為之奮鬥了幾個春秋的畢業證書。與「美派」不同,袖身沒有任何學位等級的標志。在對襟式的長袍前片,左右各有一條寬寬的黑絲絨飾邊。它們讓人聯想起許多「新派」的博士服,這是美國學位服區別於歐洲學位服的標志之一。柔軟且富有立體效果的黑絲絨,深重,高雅,既表現了博士的風度,也顯示出學者的沉穩和氣派。黑帶被我們所借用,使之成為中國學位服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這些博士服最具有中國特色的並非其服裝自身,卻是與之相配的並顯露於外的立領學生服。究其根源,學生裝是在原有中式對襟上衣的基礎上,並受到「西洋東漸」的影響而形成的本世紀初典型的一種服裝。由於多數男學生經常穿著(如同女學生以穿改良旗袍為其特徵一樣),它逐漸地成為男學生的一種特定校服。按常理,無論「歐派」還是「美派」學位服,在其裡面男士通常穿筆挺的西裝方才「合理」、「恰當」,而這幾位中國的博士連同那位外藉博士卻偏偏內穿對襟式立領的學生裝。台灣的學位服更是向中國化跨了一步。小立領不再是學生裝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構成了不可或缺的中國學位服特徵。 再者,他們所載的方帽之方式也別具特點。方形帽頂的一角沒有象國外一樣被放在前面,卻呈...
❺ 學士服 碩士服 博士服 帽子上面的那根須須叫什麼
哪東西叫流疏、一般放在左邊的。。。
❻ 博士服的穿法
這件衣服由三部分組成:長袍、方帽和頭巾。博士、碩士的長袍是黑色的,副學士的長袍是灰色的。學士袍,尖袖,正面不開;
大師袍,方袖,弧形袖口;博士袍,喇叭袖,胸扣兩側各有一條5英寸寬的天鵝絨邊,袖口也有三條平行的天鵝絨邊,顏色為黑色或其他顏色,是學科門類的象徵。這頂帽子是一頂方形的「牛津帽」,不同程度的人都可以戴。漂亮的流蘇掛在帽子的左邊。流蘇的顏色表示授予學位的部門。
學位級別的最佳體現是頭巾。它的大小和形狀隨程度而變化。程度越高,尺寸越大,做工越精緻。頭巾外層與長袍的黑色材質相配,內里部分折起並向外翻,採用大學代表色。天鵝絨貼邊顏色表示主題類別
學位帽
學位帽是方形的黑色。戴學位帽時,帽子的開口部分放在大腦後部的中間,帽子的頂部與佩戴者的視線平行。
流蘇
博士學位的流蘇是紅色的,碩士學位的流蘇是深藍色的,學校(學院)長帽的流蘇是黃色的。流蘇掛在帽子頂部的帽結上,沿帽檐自然下垂。
不授予學位時,在佩戴者戴的學位帽正面右側中間懸掛流蘇;在學位授予儀式上,學位授予後,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或校、院、院院長)將流蘇從帽沿正面右側移開。在穿著者的左前方中間,流蘇自然垂下。
學位評定委員會的主席、主席、委員(或導師)和獲得學位的人的流蘇都掛在他們戴的學位帽的左前側中間。
學術長袍
大夫的袍子是黑色和紅色的,師父的袍子是藍色和深藍的,校長的袍子是紅色和黑色的。自然地穿上學術長袍。不得在校服上增加其他服裝。
垂直布
布簾是一個帶蓋的三角形口袋,飾邊按文、理、工、農、醫、軍六類分別用粉、灰、黃、綠、白、紅等顏色標注。學術長袍外面穿掛布,頭披在肩背上,肩上攤開。扣在學術長袍的頂扣上,三角口袋自然掛在背後。垂布按文、理、工、農、醫、軍六類分別穿著。
(6)畢業博士服帽子怎麼戴的擴展閱讀:
在中國古代,醫生的稱謂有多種含義。作為官方名稱,它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戰國時期,大夫的官吏都是一起設立的,據漢代官吏名錄記載:「大夫,秦官,古今之師」,如秦復生大夫就有高深的學問,尤其是在尚書。
漢文帝90多歲時,能口授《史記》28章。賈誼是西漢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18歲時就能夠背誦詩書。20歲時,他被文帝稱為醫生。董仲舒是漢代一位偉大的學者,從小就刻苦學習。他有「三年不看花園」的美感。由於學識淵博,他被景帝選為醫生。
秦漢時期,醫家以治書為主,承上啟下,准備顧問。秦始皇時代,有70位醫生。在漢代,大夫是一個官吏,有600塊石頭,職位多達10個。漢武帝採納公孫洪的建議,設立了五經博士,專門負責經書的教學。唐代有國子、太學、司門等大夫。
此外,還有法學博士、文科博士、數學博士和政府、州和縣的博士。他們都是教授,不是教儒學和經學的中央政府官員。
例如魏晉以後,一向精通禮儀的人是主管宮廷禮儀的太常大夫;精通音樂和舞蹈的人是主管宮廷祭祀的太郎大夫;精通醫術的人是外科博士、醫學博士;精通天文學、星歷、占卜的人是天文學博士、疏漏博士、李博士、太卜博士、卜博士,掌管天國。文學、歷法、占卜等。
西漢、東漢以前,醫生是通過崇拜、推薦等方式選拔出來的。有一定的標准。正如《漢書·成帝》所說,醫生應該是「古今聰慧,老有所思,新有所知,通達民族風格的人」。東漢時,任大夫必須通過考試。只有精通《周易》、《孝經》、《論語》的人才可以推薦為醫生。
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一種情況,從事某種職業的人也叫醫生。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食果》:「酒樓賣酒的地方叫茶、米、酒的大夫」,這種情況在江浙一帶比較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