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上面像是皇帝帶的帽子

上面像是皇帝帶的帽子

發布時間:2023-01-08 19:37:08

❶ 皇帝的帽子叫啥

古代皇帝的帽子:冕旒

冕旒,古代中國禮冠之一種。相傳,冕制起於黃帝,至周代時始完備。古時帝王、諸侯、卿大夫參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為禮冠中最貴重者。

旒就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旒貫12塊五彩玉,按朱、白、蒼、黃、玄的順次排列,每塊玉相間距離各1寸,每旒長12寸。漢代冕服的垂旒卻不限於五色,根據後漢書·輿服制的記載,十二旒為白玉串珠。

(1)上面像是皇帝帶的帽子擴展閱讀:

古代頭部服飾的介紹

1、冠是貴族男子所戴的「帽子」,但是它的樣式和用途與後世所謂的帽子不同。據說早先的冠只有冠梁,冠梁不是很寬,有褶子,兩端連在冠圈上,戴起來冠梁像一根弧形的帶子,從前到後覆在頭發上。由此可見,上古的冠並不像後世的帽子那樣把頭全部蓋住。

2、冕是一種最尊貴的禮冠。最初天子諸侯大夫在祭祀時都戴冕,所以後來有「冠冕堂皇」這個成語。「冠冕」又可以用作仕宦的代稱,它又被用來比喻「居於首位」。

3、弁也是一種比較尊貴的冠,有爵弁,有皮弁。爵弁據說就是沒有旒的冕。皮弁是用白鹿皮做的,尖頂,類似後世的瓜皮帽。

❷ 皇帝頭上那帽子叫什麼

皇帝冕服 凡祭天地、宗廟及正旦、冬至、聖節則服袞冕,祭社稷、先農、冊拜亦如之。 冕:以皂紗為之。綖版寬一尺二寸,長二尺四寸。冠上有覆,玄表朱裏。前後各有十二旒,貫五采玉珠十二,赤白青黃黑相次。綖版下以玉珩維冠。玉簪導,貫紐,紐與冠武並系纓處皆飾以金。朱纓,青纊充耳,綴以玉珠二。 袞服:用十二章。玄衣六章(嘉靖制度)--日月在肩,星、山在後。龍、華蟲在兩袖。長不掩裳之六章。裳黃色,綉六章,分作四行--火、宗彝、藻、為二行。米、黼、黻、為二行。 中單:素紗為之,青緣領,織黻文十二。 蔽膝:隨裳色,羅為之。上綉龍一,下綉火三。 大帶:素表朱裏,在腰及垂皆有綼,上綼以朱,下綼以綠,紐約用素組。 革帶:前用玉,其後無玉,以佩綬系而掩之。 圭:白玉為之,長尺二寸,剡其上,下以黃綺約之。上刻山形四,盛以黃綺囊,藉以黃錦。 玉佩二。 大綬:六采--黃、白、赤、玄、縹、綠,纁質。小綬三,色同。 朱襪、赤舄、黃絛緣、玄纓結。

❸ 古代皇帝的帽子叫什麼

冕旒 miǎnliú 【king'scrownwithtassels】古代帝王的禮冠和禮冠前後的玉串,也用作皇帝的代稱 冕(corona):恆星大氣的最外層 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在舉行祭祀等大典時所戴的大禮冠。外黑色,里硃色。冕頂有長方板,稱為延,後高前低,略向前傾。延之前端綴有數串小圓玉,謂之旒。冕加在發髻上,要橫插一長笄(簪),以別住冕。笄的兩端繞頷下系一小絲帶,謂之紘;又各用一條名叫枕的絲繩掛下一個綿丸,謂之纊,纊下端飾玉,謂之珎。因兩珎正當左右兩耳,故又名充耳、塞耳。旒、松、纊都是冕的部件。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說前後各有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歷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以後,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專稱皇帝的禮冠。《淮南子.主術訓》:「古之王者,冕而前旒。」高誘註:「冕,王者冠也。」唐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❹ 清朝皇帝戴的叫什麼帽子,為什麼要這么設計

清代皇帝在正式場合戴的有兩種,吉服冠和朝冠。估計你說的是朝冠,有冬朝冠和夏朝冠兩種。不同於電視劇,實際上清代皇帝戴朝冠的時候很少,朝冠和朝服一般用於大朝會、祭天、祭祖、登基等重大場合使用,平時的正式場合多用吉服冠。中國古時候沒有帽子一詞,中原地區稱「冠」,滿族人稱「頂子」,清代帽子樣式設計既保留了滿族服飾中的風俗,又沿襲了中國歷代皇帝「崇尚黃色、衣紋雲龍」的傳統。下圖為雍正像,左吉服,右為朝服。

❺ 古裝劇里君王上朝總會戴上有珠簾的帽子,這帽子如何稱呼

古代君王上朝時總帶有珠簾的帽子稱為冕。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一個成語冠冕堂皇,其實冠和冕都是帽子的一個稱呼,代表的是這個人光鮮亮麗擁有著很高的權利。愛看古裝劇的小夥伴可能會發現皇上上朝的時候總會帶一個有珠簾的帽子,不是為了遮陽其實就是有很深刻的儒家寓意。首先給大家講一下什麼是冠,也就是說當古代的男子成年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加冠禮,也就是說代表這個人已經長大成熟了,冠是普通人就能夠戴的,而冕就不一樣,必須是有官職的人才能夠帶的帽子,如果普通老百姓也帶冕的話,那將引來殺頭之罪,接下來就給大家好好的講解一下這個故事。
對於這些事情你要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寫在評論下方,我們一起討論吧。

❻ 皇帝上朝頭上戴的冕旒,有什麼來歷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能看到皇帝頭上戴著掛有許多珠簾的帽子,其實這個帽子有個正式的名字,叫做「冕旒」。屬於禮冠的一種,但卻是最高規格的。而且那東西很重。

因為戴上這東西,走路太急,旒串就會前後擺動打臉;如果行姿七扭八歪,垂珠就會在帝王眼前左右亂晃;而如果坐在那裡,不挺胸抬頭,重心不穩,冕旒也會滑落。所以久而久之,就迫使佩戴者養成挺胸抬頭,沉著冷靜,器宇軒昂的風度。

這頂冠冕上下都充滿了學問。冕板代表著天圓地方。十二串玉旒,代表皇帝的最高地位。玉旒遮面,提醒皇帝有些事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同時由於玉旒一晃動起來便容易雜亂交錯,所以也提醒著皇帝要保持莊重威嚴。塞耳提醒皇帝不可輕信讒言且該裝聾時裝聾。帝王之道、為君哲學在冠冕上充分體現了出來。

❼ 清朝皇帝戴的叫什麼帽子,為什麼要這么設計

清朝皇帝戴的叫夏朝冠。因為滿族人前身是女真族,源自金人在帽上裝飾頂珠習慣,再由元人的鈸笠冠演革而成的。

皇帝夏朝冠:冠形作圓錐形,下檐外敞呈雙層喇叭狀。是由一種滿洲人稱為「得勒蘇」的草桿編成,此草產在清人興起的東北地方,清廷特稱其為「玉草」;帽上面鋪飾朱緯,頂平覆錦,植冠頂,冠額綴金佛,後飾舍林;冠形斗笠狀,有短冠檐平敞。

以紅紗或紅織金為里,外層綴朱緯,內層安帽圈,圈上綴帶。冠前綴金累絲鏤空金佛,金佛周圍飾東珠十五顆,冠後綴金累絲鏤空舍林,有東珠七顆。冠頂部再加金累絲鏤空雲龍,嵌大東珠寶頂。

(7)上面像是皇帝帶的帽子擴展閱讀

清代凡由內務府發交江南江寧蘇州二府、浙江杭州府及兩淮織造司、局織造的御用冠服、妃嬪暨皇子、公主朝冠朝服,均依禮部定式或皇上命題由內務府或如意館畫師繪制重彩工筆小樣和墨線勾勒局部加彩的衣服裁剪大樣,交總管太監呈皇帝御覽。

或經內務府大臣直接審閱後連同批准件送發織造,織成匹料後再送到裁作、綉作、衣作分別在衣料上綉花、裁剪、縫制。

完成之後,凡上用者陸路運送進京,宮用者水運進京,於限期內送交內務府廣儲司的緞庫驗收,這些小樣都附有白紙或黃紙墨跡題簽,有些並署有畫畫者的真實姓名,如「臣沈振麟恭畫」、「臣謝醇恭畫」、「臣沈世俊恭畫」等。

❽ 求解《漢武大帝》里漢武帝帶的這種帽子叫什麼(不是劉氏冠,長冠,通天冠,也不是爵弁,周弁)

古代帝王百官祭祀時都戴冠冕,以冠冕的梁數和旒(禮帽前後的玉串)的多少作為識別。皇帝戴平冕,也叫「平天冠」,垂白玉珠十旒。又叫「通天冠」、「平頂冠」。

❾ 瘋狂猜成語太師府19題 上面像是皇帝帶的帽子,下面地上一雙鞋

天冠地屨
tiān guān dì jù
【解釋】比喻雙方相差極大。

【出處】《史記·日者列傳》:「夫卜而有不審,不見奪糈;為人主計而不審,身無所處。此相去遠矣,猶天冠地屨也。」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比喻雙方相差極大

【近義詞】天壤之別、天差地別

【例句】宋·洪邁《容齋五筆·忠義出天資》:「人之賢不肖,相去何止~乎!」

❿ 這叫什麼帽子,清朝的皇帝有嗎

這是皇帝的帽子稱為冕冠,也叫冕旒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參加祭祀典禮時所戴禮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冕冠的頂部,有一塊前圓後方的長方形冕板,冕板前後垂有「冕旒」。

冕旒依數量及質料的不同,是區分貴賤尊卑的重要標志。漢代規定,皇帝冕冠為十二旒(即十二排),為玉制。冕冠的顏色,以黑為主。冕冠兩側,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與發髻拴結。並在笄的兩側繫上絲帶,在頜下系結。在絲帶上的兩耳處,還各垂一顆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內,只是系掛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聽信讒言。後世的「允耳不聞」一語,即由此而來。按規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硃色下裳,上下繪有章紋。此外還有蔽膝、佩綬、赤舄等。組成一套完整的服飾。這種服制始於周代,歷經漢、唐、宋、元諸代,一直延續到清代,綿延兩千多年。


冕旒,帝王頭上的流蘇。帝王戴的冕冠,其頂端有一塊長形冕板,叫「延」。延通常是前圓後方,用以象徵天圓地方。延的前後檐,垂有若干患珠玉,以綵線穿組,名曰:「冕旒」。冕旒的多少和質料的差異,是區分貴賤尊卑的標志。據說,置旒的目的是為了「蔽明」,意思是王者視事觀物,不可「察察為明」,也就是說,一個身為領袖的人,必須洞察大體而能包容細小的瑕疵。


至於清朝皇帝的帽子跟前朝的有很大不同,號稱叫夏朝冠,是這個形制:

與上面像是皇帝帶的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洗衣液洗灰色褲子染色了怎麼辦 瀏覽:985
男士皮帶潮 瀏覽:555
兒童褲子好評怎麼寫 瀏覽:560
襪子男士風衣 瀏覽:926
正式場合黑色西服配黑色襯衫 瀏覽:427
綠色褲子可以配白色衣服搭配嗎 瀏覽:239
優雅旗袍女人圖片 瀏覽:762
淺粉褲子搭什麼上衣 瀏覽:564
女跳風情拉丁的褲子叫什麼 瀏覽:946
針織衣怎麼曬不變形 瀏覽:16
圍巾字母怎麼織 瀏覽:61
中年胖女人衣 瀏覽:750
品牌羽絨服馬甲女新款 瀏覽:15
手套鏈條線是什麼牌子好 瀏覽:366
去哈爾濱買羽絨服好 瀏覽:609
粉色衣怎麼搭配裙子圖片大全 瀏覽:765
開衫中長衣怎麼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464
風衣怎麼配搭鞋子 瀏覽:110
蠍子辮配旗袍合適嗎 瀏覽:135
兒童春秋外套裁剪圖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