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綠帽子的由來
古時候,有一對夫妻。妻子是一位主婦,生得嬌艷可人、風韻猶存,平時在家裡做點針線活,因生得貌美,早就已招徠一些狂蜂浪蝶追求;丈夫是一個生意人,要經常到外地去做生意。兩口子的日子過得也富裕,在丈夫外出的日子裡,妻子就不免枕冷襟寒、寂寞難耐。終於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個賣布的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時候,他們就巫山雲雨地在一起廝混。有一次,丈夫回家後三個月都沒有外出,直急得那個賣布的天天在他們家附近打轉。一天,丈夫騎著馬到城外打獵去了,經過街市,那賣布的見了非常高興,以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當晚就迫不及待地竄進了妻子的卧室,准備和相好幽會。當晚丈夫回來了,幾乎將他逮了個正著,妻子也嚇了個半死,那賣布的只好哆嗦在人家的床底一整晚。這件事後,妻子就向那賣布的要了一塊綠色的布料,做了一頂帽子給丈夫,還和那賣布的約定,當你看見我丈夫戴上綠帽子外出的時候,你就可以來了。過了幾天,丈夫又要外出做生意了,妻子趕緊拿出那頂綠帽子對丈夫說:「外面的風沙大,戴上就不會弄臟頭發。而且這顏色讓你看起來很俊,以後你每次外出我都為你做一頂,就像我跟在你身邊一樣,你就不用牽掛我了。」丈夫聽了很開心,以為自己真的很俊,於是高高興興戴上那頂綠帽子,騎著馬得意洋洋穿過街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當晚,他妻子就和那賣布的睡在他的床上。以後,那個賣布的凡見了那丈夫戴著綠帽子外出時,心裡都不禁心花怒放:「哈!你的綠帽子真是很俊,不過今晚該到我俊了」。於是,綠帽子的說法就這樣傳下來了。
當然上面的說法是笑談啦。那對姦夫淫婦又不是什麼明星大腕,古時候也沒有電視互聯網,他們的事不會流傳那麼廣的。那麼綠帽子這個詞究竟怎麼來的?據我研究,這還得從中國人對色彩的傳統觀念說起。
漢民族向來是重色彩的民族。《禮記》里講:「夏後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後來秦滅周,又尚黑;漢滅秦,武帝「易服色」,改為尚黃。到了魏晉,情況比較復雜,天子和群臣要按春、夏、季夏、秋、冬五個時節穿戴五種朝服,其色依次是青、朱、黃、白、黑,真夠煩的。隋唐建立後,正式把服飾的顏色作為區別貴賤尊卑的一種手段。太宗貞觀年間規定:皇帝就穿黃色的龍袍,百官中,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緋(深紅),六品七品服綠,八品九品服青。以後各朝代均大體沿襲此法。可見,綠色青色排名最後,在官場上是低賤的代表。當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郡司馬,官列九品,所以《琵琶行》詩中用「青衫」代稱。他的《憶微之》詩雲:「折腰俱老綠衫中」,形容仕途坎坷,人老白首仍屈身於低微的綠衫行列中。而在民間,這兩種顏色也是象徵著低賤的行業。比如元明兩代,樂人、妓女必須著綠服、青服、綠頭巾,而《元典章》更是規定規定,娼妓之家長和親屬男子須裹青頭巾。由此,「青頭巾」就與娼妓的男性親屬有了聯系,後來擴大為指妻子有不貞行為的男人。由於青、綠二色比較接近又同屬賤色,而現在人們也不帶頭巾改戴帽子,於是又逐漸演變成了「綠帽子」。
Ⅱ 「綠帽子」一詞是怎麼來的
綠帽子的由來大約是從元朝開始的。當時的蒙古是沒有娼妓的,化外之人,想要就要,大草原上的男女只要願意,馬上就會天當被子地當床。等到揮軍南下進了中原,就很是看不慣號稱禮儀之邦的中原人開設的妓院了。於是元朝統治者規定妓女著紫衫,在妓院里做工的男人戴綠頭巾,以示與正常人的區別。延續至今,就誕生了中國男人最怕的一頂帽子:綠帽子。
中國男人怕這頂帽子怕到了發瘋的地步,所謂中國男人最不可忍的兩件大事就是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這種懼怕延伸到女人身上,就是生死是小,失節是大,別以為只有中國的女人被貞節牌坊給束縛住了,事實上同時被束縛著的還有中國男人。妻子沒了名節,就意味著丈夫有了綠帽子,於是一幕幕刀光劍影就圍繞著這頂綠帽子展開了。上至官庭,下至平民百姓,多少人為了這頂綠帽子大打出手,血流成河。
Ⅲ 【歷史】「綠帽子」與「烏紗帽」的由來
「綠帽子」的由來
中國的男人們大抵最害怕自己戴上那「綠帽子」,說來有一段讓人饒有興趣的史話。綠帽子」的演變過程長達兩千年,「烏紗帽」則起源自南朝劉宋年間(另有說東晉時宮中就開始流行)。有意思的是這頂「帽子」都是在朱元璋手上最後「定型」,成為一個具有特殊含義的詞。
【秦漢】時期規定犯人穿一種特製的衣服,稱為「赭衣」,其色赤褐。班固《漢書·刑法志》有載「姦邪並生,赭衣塞路」,可見至遲在漢代「赭衣」已為罪犯的代稱。唐宋時期,視碧青綠諸色為賤民所穿服裝之色。唐代地方官吏對犯罪之人「不加杖罰,但令裹碧頭巾以辱之」(《聞見錄》),並根據情節輕重「以日數為等,日滿乃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蘇州有不逞子弟,紗帽下著青巾,孫伯純知州判雲:'巾帽用青,屠沽何異?'」這表明在唐宋人心目中,穿戴碧綠青諸色的是最低賤的人。
自【元代】開始,碧綠青諸色的服裝限於「娼妓」、「樂人」所穿。《元典章》規定:「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兒;娼妓家長並親屬男子,裹青頭巾。」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三年(1370年)下詔規定:「教坊司樂藝著卍字頂巾,系燈線褡膊,樂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許與民妻同。」同時還規定:「教坊司伶人常服綠色巾,以別士庶人服」。朱元璋明令讓娼妓家的男子必須頭戴綠巾,腰系紅褡膊,足穿帶毛豬皮鞋,不許在街道中間行走,只准在左右兩邊「靠邊走」。由此一來,人們見著戴「綠帽子」的便知其家中那位是「青樓一族」,戴「綠帽子」也成為某男子的妻女賣淫或妻子私下「偷漢子」的俗稱。據明朝郎瑛所撰的筆記《七修類稿》載,相傳於春秋時期,依靠妻女賣淫收入為生的男子以綠頭巾裹頭作為識別。而綠色在中國古代被視為低賤者的用色,《漢書.東方朔傳》提到館陶公主劉嫖的情夫董偃,頭戴綠幘,顏師古的注是:「綠幘,賤人之服也。」。唐朝詩人李白在《古風》中也有「綠幘誰家子,賣珠輕薄兒」之句,可見當時綠色為低賤者所用的顏色。
至於把綠色視為低賤者用色的原因,有一種說法是與龜有關。綠色為龜之顏色,而古人誤以為雌龜要與蛇交配才可以繁殖,甚至以為龜沒有雄性,如明朝長樂人謝肇浙所著的筆記《五雜俎》就提到龜不能交配,所以縱容雌龜與蛇交配來繁殖後代。不少古書如《列子》、《說文解字》、《博物志》等均有類似說法。因此把妻子與他人通姦的男子稱為「龜」。《七修類稿》與唐朝封演所撰的筆記《封氏見聞錄》均有提到,唐朝李封為延陵令時,手下犯罪,他就要他們戴綠頭巾作為羞辱。但當時仍未有把「綠頭巾」定型成妻子跟別人通姦的意思,只是象徵身份低賤。而郎瑛則於《七修類稿》中說出自己的見解,認為以綠頭巾為羞辱,是因為綠頭巾是春秋時期妓女之夫的首服。
把綠頭巾定義為妻子通姦應在元朝之後。據《元典章》載,當時規定娼妓家長和男性親屬要裹青頭巾,而青、綠二色相近。此例一直沿用至明朝,《明史·輿服志》載,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三年下詔規定教坊樂人和伶人要戴青巾,而樂人、伶人之妻通常都是樂妓、女伶,雖然以賣藝為主,「綠帽子」一詞則是清以後的用法,易實甫作《王之春賦》就有「帽兒改綠,頂子飛紅」之句,描繪了當時官場的性賄賂。於是「綠頭巾」或「綠帽子」就成為妻子與人通姦的男子之代稱了,這種用法亦流傳至今。
「烏紗帽」的由來
烏紗帽原是民間常見的一種便帽,官員頭戴烏紗帽起源於東晉,但作為正式「官服」的一個組成部分,卻始於隋朝,興盛於唐朝,到宋朝時加上了雙翅,明朝以後,烏紗帽才正式成為做官為宦的代名詞。
早在東晉成帝時,凡在都城建康(南京)宮中做事的人,均戴一種用黑紗做的帽子,人稱「烏紗帽」。到了南北朝宋明帝時,這種帽子在民間也流傳開來。於是,「烏紗帽」遂成為民間百姓常戴的一種便帽。
隋唐時,天子百官士庶都戴烏紗帽。但為適應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隋朝用烏紗帽上的玉飾多少顯示官職大小:一品有九塊,二品有八塊,三品有七塊,四品有六塊,五品有五塊,六品以下就不準裝飾玉塊了。
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後,為防止議事時朝臣交頭接耳,就下詔書改變烏紗帽的樣式:在烏紗帽的兩邊各加一個翅,這樣只要腦袋一動,軟翅就忽悠忽悠顫動,皇上居高臨下,看得清清楚楚;並在烏紗帽上裝飾不同的花紋,以區別官位的高低。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於洪武三年作出規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和辦公時,一律要戴烏紗帽,穿圓領衫,束腰帶。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職的狀元、進士,也可戴烏紗帽。從此,「烏紗帽」遂成為官員的一種特有標志。
到了清代,官員的烏紗帽被換成紅纓帽,但至今人們仍習慣地將「烏紗帽」作為官員的標志,「丟掉烏紗帽」就意味著削職為民了。
據說來自南朝劉宋王休仁的點子。王休仁創制烏紗帽,並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原因,純粹是趕時髦,想做頂和別人不一樣的帽子來戴戴。他將一塊黑色的紗布,四邊抽紮起,中國第一頂烏紗帽於焉誕生。
王休仁戴著自製的小帽在街上走的時候,果引起人們的興趣與討論。由於材料便宜,製作簡單,式樣大方,所以後來有不少人仿製著戴。隋朝的楊堅,也是這種烏紗小帽的愛用者。不過因為楊堅是個皇帝,戴起來意義不同,上行下效的結果,朝廷、民間頓時「黑成一片」,萬頭鑽動,有如黑海。
明朝時候,烏紗帽的命運有了關鍵性突破。由於官員們特別愛戴烏紗帽,朝廷遂正式將它列為王公百官上朝及處理公務的必要配備。並對規范其製作的樣子為:以藤絲或麻編成帽胎,塗上漆後,外裹黑紗。呈前高後低式,兩側各插一翅。
烏紗帽成為官帽之後,老百姓自然不能再戴了。
烏紗帽是古代帽的一種。早期中國,並沒有「帽」這樣的稱呼,《儀禮》稱「帽」為「頭衣」或「元服」。(元,首也)至於「烏紗帽」一稱,則在隋唐時出現,《通典》有雲:「隋文帝(楊堅)開皇初,嘗著烏紗帽,自朝貴以下至於冗吏,通著入朝。」(楊堅酷愛烏紗帽,由此得證)
王休仁,究竟是不是烏紗帽的原創者呢?好長一段時間,他的確獨領風騷。但上世紀七○年代馬王堆漢墓開挖後,他便退居老二了!原因是考古人員居然在馬王堆三號墓,找到一頂狀似泳帽的烏紗帽。
Ⅳ 「綠帽子」這個詞源於哪個朝代呢有何依據
綠帽子」這個詞無需我多表述,可能各位朋友都知道代表什麼意思。老婆沾花惹草,不知廉恥和第三者私通,老婆的這種做法便是給老公戴了一頂綠帽子。「綠帽子」這個詞是隨歷史時間漸漸地演化來的,最少有數千年。古時候,翠綠色和青綠色被大家視作賤色,我猜測這和種農作物的人真實身份低下相關。官宦之家的人不穿這兩種顏色的衣服褲子,僅有低下的人或是風塵女子、開青樓的老鴇、傭人等穿翠綠色或青綠色的衣服褲子。如果不穿這種衣服褲子,但務必頭裹綠頭巾,以表差別
《詩經》中的「綠衣」詩文有星:「綠衣黃裳,塵世憂矣」,便是形容影響力低賤的人逐漸越矩。從而可以看出三千多年前,古代人就看不上翠綠色。《廣韻》中表述綠為「青黃色」,孔穎達註疏「綠,蒼黃中間色」。當代色彩理論將紅黃藍幼兒園三種精準定位「三原色」,這在古時候被稱作「正色」,除這三種之外也有黑與白,一共五種正色。「正色」便是擒雄的含意,較為高雅。例如清朝的黃白紅藍全是正八旗,而綠衫軍是八旗以外的漢族人部隊。翠綠色影響力不太高,就因為它非正統,是中性色,是藍色和黃色調合而成的。
Ⅳ 為什麼「綠色」形容出軌「綠帽子」咋來的
元明時期法律規定娼妓家人、教坊司伶人必須裹綠頭巾,久而久之沿襲下來「綠帽子」就成了侮辱人的用詞。
綠帽子隱含的意思是一個男人自己的女人和別的男人偷情、相好,那麼這個男的就被稱作是被戴了綠帽子。被人戴綠帽子是件很不光彩、很丟人、丟臉面的事情。
而郎瑛的《七修類稿》進一步指出了「綠帽子」是說法來歷。「吳人稱人妻有淫者為綠頭巾,今樂人朝制以碧綠之巾裹頭,意人言擬之此也。原唐史李封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罰,但令裹碧綠巾以辱之,隨所犯之重輕以定日數,吳人遂以著此服為恥意。今吳人罵人妻有淫行者曰綠頭巾,及樂人朝制以碧綠之內裹頭,皆此意從來。但又思當時李封何必欲用綠巾?及見春秋時有貨妻女求食者,謂之娼夫,以綠巾裹頭,以別貴賤。然後知從來已遠,李封亦因是以辱之,今則深於樂人耳。」
Ⅵ 三國第一名將,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武聖關羽,為什麼總是戴著綠帽子
以正史來說的話,關羽是三國第一名將,萬軍叢中斬顏良,不是每一個猛將都能陣斬敵方主將的,關羽是第一人,襄樊之戰威震華夏,很多人對威震華夏這四個字不以為然,華夏就是中國,就是漢族的主體生活地區,也就是當時的中原,關羽因為一場局部戰爭,讓他的名聲響徹了整個華夏,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所以說關羽是三國第一名將毫不為過。
在三國之後的歷史上,關羽由於其特殊的個人魅力和三國第一名將的身份,不斷地被歷朝歷代的百姓和統治者所推崇,關羽逐漸成為一個神話人物,最終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武聖,與文聖孔子並列為文武二聖,在中國歷史上可是大名大名鼎鼎,沒有人不知道關羽的。
既然是三國第一名將和歷史上的武聖,所以我們得關注關羽的形象到底是怎麼樣的?史書上根本就沒有對關羽的外貌和衣著有任何的描寫,普通人對關羽的歷史形象大多來自影視作品和三國演義這本小說,關於關羽的形象,三國演義中有著明確的描述:
因為紅加綠有碧血丹心的意思,紅就是血,綠就是碧,合起來就是碧血,而碧血丹心就是忠義的意思,羅貫中真是用心良苦,不僅從行動上描述了關羽的忠義,而且從外貌上也襯託了關羽的忠義,因此關羽綠衣紅臉的形象就從明朝開始流傳下來了。
流傳到了現代,為了在影視作品中塑造關羽的形象,不知道 是誰首先給關羽加上了綠色的帽子,這其中的原因應該就是為了搭配影視服裝吧,綠色的衣服不太好配帽子,無論是配紅、黑、黃都不好看,白又不能配,於是只能配個綠色的帽子,純粹就是為了搭配關羽身上的綠色戰袍而已,於是,綠衣綠帽就成為關羽在影視作品中的標准形象了。
Ⅶ 「戴綠帽子」這個說法是從何時開始流傳的
這個說法應該是從唐朝開始慢慢流傳的,之後漸漸演化成指妻子出軌的可憐男人。
綠帽子一開始也不是我們現在心知肚明的這個意思,其實古代人一直不喜歡這個顏色,古人喜歡的是正色,也就是紅黃藍白黑這五種顏色,而混合出來的顏色比如綠色,就被認為是個低賤的顏色,在唐代,綠頭巾就是地位底下的人特殊的裝束,而如果官吏有罪,也會讓他穿綠色的衣服懲罰。
想那可憐的綠帽子丈夫估計是最後一個知道老婆出軌的,當他得意洋洋的帶著綠帽子穿街過巷的時候,街坊鄰居都在指指點點「快看那個戴綠帽子的男人,真是個傻瓜哈哈哈」,著實可憐。
Ⅷ 中國歷史上兩頂特殊帽子,「綠帽子」與「烏紗帽」有什麼樣的故事
綠帽子」的演變過程長達兩千年,「烏紗帽」則起源自南朝劉宋年間(另有說東晉時宮中就開始流行)。秦漢時期規定犯人穿一種特製的衣服,稱為「赭衣」,其色赤褐。班固《漢書·刑法志》有載「姦邪並生,赭衣塞路」,可見至遲在漢代「赭衣」已為罪犯的代稱。
至隋朝,「烏紗帽」作為「常服」的帽子,也是皇帝、貴臣、百官士庶等,貴賤通用。唐初,「烏紗帽」曾一度是皇帝及皇太子專用的帽子。李世民即位後詔令「烏紗帽」為天子及百官士庶皆可戴用。因而,在唐代「烏紗帽」不過是一種日常便帽。杜甫曾有詩雲:「不眠瞻白兔,百過落烏紗。」說他晚上睡不著望著月亮,月光不知道多少次映照在他的烏紗帽上。但當時的杜甫並無官位。
Ⅸ 綠帽子的說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背後有什麼故事
我們都知道現在有很多的網路熱詞爆出來,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清楚有的網路詞其實和古代文化也是有關系的,只是發展到現在被我們覆蓋上了另外一層意思,就像我們今天要說的「綠帽子」這個熱詞,現在只要是那些被出軌的人,大家都會笑稱此人戴上了綠帽子,那麼誰又能真正的想到,綠帽子本身不是指綠帽子,也不是來形容出軌的人的,而且在古代來說,戴綠帽反而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在民間相傳還有這么一段故事,那就是在唐宋時期,十分的流行詩詞,文人非常的多,就有位叫王緣銘的人,因為每天投身於對詩詞的愛好,已經達到了一種形影不離的地步,他還有位妻子,長相貌美,因為丈夫時常不回來,在書房呆著,所以她就寂寞難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