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古代帽飾
帽子是古代「頭衣」的一種,並且是最古老的一種「頭衣」,古代「頭衣」包括帽子、巾、襆、頭、冠、冕、弁等。《說文解字》未收「帽」這個字,可見帽是出現於東漢以後的字。
古代的帽子也沒有什麼特別明確的定義,有時和其他「頭衣」外形相近,沒有一個特別嚴格的界限,但一般說來,帽子是圓頂形的,能覆蓋整個頭部,且易戴易脫,為人們日常所戴。
我國戴帽子的歷史很久了,早在春秋戰國以前,人們都是戴帽子的,並且是皮帽子。只是後來隨著封建制度的建立,,等級制度的出現,一般有地位有身份的人才轉而戴弁、冠、冕等,帽子轉而成了小孩的專用品。到晉代已經要求不是那樣很嚴格了,一般士人亦可戴帽子。實際上在三國時期,凡不做官的士人就可以戴帽子,有名的高士管寧就在家中戴黑布帽子,但在正式場合是不允許戴帽子的,而要按規定戴冠和幘等。
有趣的是,在漢族已不是很講究的時候,作為習慣於戴帽子的少數民族,一面推行漢化制度,一面卻嚴格要求不得戴帽子,還有人為此丟了官。北魏孝文帝一次南征回京,見城裡婦女仍有戴帽子穿小襖的,就責備留守的任城王元澄,問他為何不管,元澄辯解說,戴帽子穿小襖的只是少數。孝文帝很生氣,質問他:「你是否覺得全城人都應該戴帽子穿小襖呢?」結果將任城王及其他留守的官員全罷免了,演出了我國歷史上為帽子而丟官的一幕,可見戴不戴帽子在當時有著重要的政治意義。此事在《魏書》《北史》上都有記載。而據《宋書。禮志》記載,當時的南方,百姓已普遍戴帽子,且士大夫也逐漸以帽子為常服,這對推行漢化的北魏不啻是一個諷刺。由於帽子有其方便的一面,因而北魏以後,士大夫階級也逐漸戴起了帽子,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打扮。到隋唐以後,由於民族的大融合,帽子成為人們日常普遍的一種服飾,並且和現代的帽子一樣,容易脫掉。古代人戴帽子也和現在一樣,喜歡趕時髦,後周時獨孤信打獵時帽子稍微斜了點,結果百姓戴帽子都要學他將帽子斜戴上,以為時髦。隋文帝楊堅未當皇帝以前,因脖子上長有一肉瘤,怕人看見,便戴帽子以遮掩,竟流行而為時尚。帽子的類很多,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有突孫帽、大帽子、白紗帽、烏紗帽、皂帽等;唐宋時代有席帽、渾脫帽、氈帽、壓耳帽、風帽、婦女戴的帷帽、胡帽等;明清有棕結草帽、遮陽大帽、圓帽、鵝帽、堂帽、巾管帽、瓦楞氈帽、小帽、卷檐氈帽、皮帽、狗頭帽、涼帽等等。它們因材質、形狀等的不同,而分別具有防風、遮陽、保暖、美飾等功用。這其中最負盛名的乃是烏紗帽。
烏紗帽,顧名思義就是用黑色的紗製作的帽子。它不是嚴格的一類帽子,而是將凡是用烏紗製作的帽子都可稱為烏紗帽。在隋以前,帝王戴白紗帽。宮官和官宦有戴烏紗帽的。隋唐時烏紗帽成為朝中官員的一般頂戴。到宋代,四腳襆頭興起,原來式樣的烏紗帽逐漸廢止,但由於襆頭亦多用烏紗製作,故仍將襆頭稱為烏紗帽。宋代烏紗帽多為展腳,即帽翅平展,據說這樣可以防止大臣們在朝上竊竊私語。在明代,官員戴的烏紗帽的定製是前低後高呈台階形,兩翅為牛舌形,寬寸余,長五寸,但亦有戴其他樣式者。由於明代只有官吏才能戴烏紗帽,故後世將烏紗帽作為官帽的代稱。後世在舞台上出現的官員所戴的烏紗帽就是明代的式樣。烏紗帽到清代即廢止了。
㈡ 天天酷跑呂布和帽子先生哪個好
呂布和帽子先生哪個好?
呂布是滑翔系角色,主要是走破壞流路線,帽子先生是多跳系角色,主要走穿越流路線,就得分能力來說帽子先生搭配覺醒糖白虎可以7K米爆分,不過是之前68888888分爆分上限時的數據,呂布最快可以8K米爆分,是在目前88888888分爆分上限的情況下,因此呂布的得分能力會更強!
☆呂布☆
1、發動技能無敵沖鋒,表現分加成,破壞箭雨和斬斷障礙物帶來高分
2、沖鋒結束還能召喚方天畫戟掃除障礙,帶來高分令牌
3、保護盾破裂巨化並攜帶雲梯一段時間
㈢ 古代武將戴的帽子叫什麼
武將的帽子?你說的是上朝時候帶的還是打仗時候帶的。
上朝的話,叫做朝(chao二聲)冠,也有的叫花翎。
打仗的話,就是頭盔了。有些人的頭盔比較特別,是有名字的,比如呂布的是束發金冠,大眾的就是頭盔。
㈣ 一個是呂布頭上的帽子(順便那兩條叫什麼),另一個
戴的那個東西叫雉雞翎。京劇武生帽冠上的雉雞翎,取材於白冠長尾雉。實際上在古代作戰的時候,是不會戴這種東西的,因為戴雉雞翎的歷史,只是從清代才有的。這對裝扮角色的身份有著某些作用,如我們往往一見戴有翎子的角色,再加上他身上的裝束,就能看出他們是能征善戰的武將;劇中的神與妖戴上翎子,則會更顯示出他們的神通廣大,法力無邊。
孫悟空的叫鳳翅,至於是不是真的鳳翅那就不知道了
㈤ 天天酷跑呂布和帽子先生哪個好 技能對比分析
呂布要皇家獅鷲,沒有就獅鷲比帽子先生差
㈥ 呂布頭上帶的兩根翎子叫什麼
「翎子」也稱「雉翎」,傳統戲曲盔頭飾品。長約五六尺,以數根野雞尾毛相接製成。劇中英武勇猛人物如京劇中的呂布、周瑜、穆桂英等都常戴用。
主要作用在於加強表演的舞蹈性,表達劇中人物的感情,並增加裝飾的美觀。使用翎子的舞蹈身段稱「翎子功」或「耍翎子」。凡是頭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氣勢很盛的青年角色。
雉翎的製作材質取自雉雞尾翎,長三四尺,最長可達七尺,活雞所取之翎為上品,死雞翎則靈活性差。翎子兩只為一對,根部裝五至七層生絲彩纓,上飾孔雀翎花,下裝彈簧竹製翎腿,用時插入盔帽兩側的翎管。
京戲中庄嚴、正統的人物與文職官員一般不插翎子,如秦瓊、楊延昭、岳飛等,戴翎子一般有以下幾種人物:俊秀英武的青年將帥,即為小生行當中的雉尾生,如周瑜、呂布、楊宗保等;
武藝超群、剛健婀娜的女將,如穆桂英、劉金定等;少數民族的王、侯、將、帥,如天慶王、金兀術等;起義英雄或山大王,如黃巢、晁蓋、竇爾敦;
神話戲中的神將、妖魔,如孫悟空、巨靈神、白骨精;非正統王朝的武將,如曹操部下的八將均掛翎尾,如許褚、蔡陽;還有隻插一根翎子的劊子手,含有貶義。
㈦ 關於古裝帽子的名字叫什麼
劉備的那個叫
束發冠。
孫悟空頭上的叫
鳳翅紫金冠。
呂布頭上也有類似孫悟空頭上的那種,叫做
三叉束發紫金冠。
搜了很久~
滿意請希望採納~
O(∩_∩)O謝謝
㈧ 呂布頭上戴的是什麼
《三國演義》中的描寫是呂布頭上戴的是三叉束發紫金冠,其實就是傳統戲曲中的翎子。
翎子,也叫雉尾,尺寸很長,一般一米三四的樣子。在傳統戲劇表演中,兩根大野雞(白冠長尾雉)翎子,插在頭上,作為頭上的裝飾品。凡是頭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氣勢很盛的青年角色。
(8)呂布帽子擴展閱讀:
少年呂布:
呂布出生於並州五原郡九原縣,出生時間早於劉備(劉備出生於161年) 。呂布因為弓馬嫻熟、驍勇尚武而在並州任職。
中平六年(189年),時任並州刺史的丁原擔任騎都尉,在河內駐扎,任命呂布為主簿,對他很親近。漢靈帝死後,丁原接到何進的徵召,率領軍隊到洛陽,密謀誅殺宦官,被任命為執金吾。
適逢何進為宦官所殺,董卓入京,誘呂布殺丁原,進而吞並丁原的軍隊,並任命呂布為騎都尉,同他發誓結為父子,對他十分欣賞信任。呂布善長騎射,膂力過人,被稱為「飛將」, 不久又被董卓提拔為中郎將,封都亭侯。
㈨ 請問呂布和孫悟空帽子上怎麼都有兩條長角
戴的那個東西叫雉雞翎。你說的這兩個人的形象,是京劇裡面的形象。京劇武生帽冠上的雉雞翎,取材於白冠長尾雉。實際上在古代作戰的時候,是不會戴這種東西的,因為戴雉雞翎的歷史,只是從清代才有的。
㈩ 呂布號稱三姓家奴,哪三家
丁原、董卓和王允。
在《三國演義》這本演義小說里,描寫呂布最開始時是丁原的義子,後來被董卓用赤兔馬引誘殺了義父丁原。呂布又認了董卓為義父,後來又被王允以美女貂蟬為誘餌,殺死了董卓,有此,呂布成了「三姓家奴」的形象。
《三國志》說丁原對呂布「大見親待」,但並未說呂布是丁原義子,單就這點來說,呂布就憑空多戴了一頂「家奴」帽子。
《三國志》中說董卓對呂布「甚愛信之,誓為父子」。董卓為呂布安排的職責是守衛中閤(宮中的小門),說白了就是一個看大門的兼保鏢,可見呂布根本不受重用。
後來司徒王允前來動員呂布刺殺董卓。呂布起初並不忍心,說:「奈如父子何!」王允勸道:「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由此可見,呂布刺殺董卓有些無奈,實出於自保。
由此被稱為「三姓家奴」。
呂布生平
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鎮西北)人。原為丁原部將,被唆使殺害丁原歸附董卓,與董卓誓為父子,後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誅殺董卓。旋即被董卓舊部李傕[què]等擊敗,依附袁紹,又被袁紹猜忌,依附張楊。
興平元年(194年),呂布趁曹操攻打陶謙時與陳宮等叛亂,占據濮陽,但是兩年間被曹操擊敗轉而去依附徐州劉備,又趁劉備與袁術作戰時襲取了徐州,與劉備和好一陣又相互攻伐一陣。期間,以轅門射戟化解劉備與紀靈的爭斗。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先後擊敗劉備與夏侯惇[dūn]後,曹操親自出馬征討呂布,水淹下邳。呂布被部下叛變,於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城破被俘,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