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戴帽子的戴是這個字嗎
是的,完全正確
『貳』 帶帽子與戴帽子哪個正確
戴帽子正確。
戴帽,漢語詞彙,拼音是dài mào,指把帽子戴在頭上。引申為於一物之上加以他物,引申為在政治上或行為上給人定性。亦作「戴帽子」。
把帽子戴在頭上。引申為於一物之上加以他物。宋戴鼎臣《東原錄》:「海州朐山 ,俗言朐山 戴帽即雨,蓋謂雲出覆冒其上為雨候。」
引申為在政治上或行為上給人定性。劉亞舟《男婚女嫁》第六章:「程玉柱的爹爹叫程濟仁,是個戴帽富農。」《花城》1981年第3期:「摘帽子戴帽子!好好的一個日常生活用語,和『衣服』『襪子』一樣的『帽子』竟變成一個使人膽戰心寒的聲音,這是多麼古怪的歷史現象!」
方言:上一級跨一級指定給某個具體人的榮譽、待遇等現象。例句:這個市級二等功是教體局戴帽給李老師的。
戴的釋義:
戴:讀dài。有如下解釋:增益;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插上、架上或套上;尊奉,推崇,擁護;古國名;姓。
[解釋1]:增益。《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
[解釋2]: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如:戴帽子;戴頭巾;戴假發;戴盆;披星戴月;戴圓履方;不共戴天;天戴其蒼,地履其黃(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解釋3]:插上、架上或套上。如:戴花;戴眼鏡;戴金戒指;戴手套。
[解釋4]:尊奉,推崇,擁護。如:戴仰;愛戴;擁戴;感恩戴德;庶民不忍,欣戴武王(《國語·周語上》)。
[解釋5]:古國名。姬姓。春秋時滅於鄭。故址在今河南省民權縣東。《春秋》隱公十年(公元前713年):「宋人、蔡人、衛人伐戴。鄭伯伐取之。」
[解釋6]:姓,如戴汝虎。英語對照:Day / Tae。
帶的釋義:
帶是一個漢字,讀作dài,本意是指大帶、束衣的腰帶,也指用皮、布或線等做成的長條物。該文字在《儀禮·士虞禮記》和《詩·衛風·有狐》等文獻均有記載。
1、帶子或帶狀物:鞋~、車~;
2、區域:沿海一~;
3、攜帶:~上一本書;
4、引導:引導某人或某物。如:帶將(帶領);你帶路,我們跟你走。
5、附帶:連說~笑;
6、含:面~微笑。
『叄』 戴帽子是哪個戴字
「戴」帽子。
「戴」帽子、「戴」圍巾、「戴」口罩。顧名思義「帶」所謂攜帶,「戴」所謂穿戴。「戴」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dài、四角碼:43850
部首:戈、總筆畫:17、部首外:13
98五筆:flay、86五筆:falw、鄭碼:eheo
統一碼:6234、倉頡:jiwtc、筆順:12125121122134534
釋義:
1、加在頭、面、頸、手等處。
2、尊奉,推崇,擁護。
3、姓。
戴組詞
披星戴月[pīxīng dài yuè]
身披星光,頭頂月色。形容早出晚歸或連夜趕路。也作「披星帶月」、「戴月披星」。
張冠李戴[zhāng guān lǐdài]
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比喻弄錯了對象或弄錯了事實。
戴罪立功[dài zuì lì gōng]
在承當某種罪名的情況下建立功勞。
不共戴天[bù gòng dài tiān]
戴:頂著。不跟仇敵在同一個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很深,誓不兩立。
『肆』 博大精深的漢語知識,「帶帽子」與「戴帽子」有什麼區別
戴帽子正確。
戴帽,漢語詞彙,拼音是dài mào,指把帽子戴在頭上。引申為於一物之上加以他物,引申為在政治上或行為上給人定性。亦作「戴帽子」。
把帽子戴在頭上。引申為於一物之上加以他物。宋戴鼎臣《東原錄》:「海州朐山 ,俗言朐山 戴帽即雨,蓋謂雲出覆冒其上為雨候。」
引申為在政治上或行為上給人定性。劉亞舟《男婚女嫁》第六章:「程玉柱的爹爹叫程濟仁,是個戴帽富農。」《花城》1981年第3期:「摘帽子戴帽子!好好的一個日常生活用語,和『衣服』『襪子』一樣的『帽子』竟變成一個使人膽戰心寒的聲音,這是多麼古怪的歷史現象!」
方言:上一級跨一級指定給某個具體人的榮譽、待遇等現象。例句:這個市級二等功是教體局戴帽給李老師的。
(4)戴著帽子是那個戴擴展閱讀戴的釋義:
戴:讀dài。有如下解釋:增益;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插上、架上或套上;尊奉,推崇,擁護;古國名;姓。
[解釋1]:增益。《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
[解釋2]: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如:戴帽子;戴頭巾;戴假發;戴盆;披星戴月;戴圓履方;不共戴天;天戴其蒼,地履其黃(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解釋3]:插上、架上或套上。如:戴花;戴眼鏡;戴金戒指;戴手套。
[解釋4]:尊奉,推崇,擁護。如:戴仰;愛戴;擁戴;感恩戴德;庶民不忍,欣戴武王(《國語·周語上》)。
[解釋5]:古國名。姬姓。春秋時滅於鄭。故址在今河南省民權縣東。《春秋》隱公十年(公元前713年):「宋人、蔡人、衛人伐戴。鄭伯伐取之。」
[解釋6]:姓,如戴汝虎。英語對照:Day / Tae。
帶的釋義:
帶是一個漢字,讀作dài,本意是指大帶、束衣的腰帶,也指用皮、布或線等做成的長條物。該文字在《儀禮·士虞禮記》和《詩·衛風·有狐》等文獻均有記載。
1、帶子或帶狀物:鞋~、車~;
2、區域:沿海一~;
3、攜帶:~上一本書;
4、引導:引導某人或某物。如:帶將(帶領);你帶路,我們跟你走。
5、附帶:連說~笑;
6、含:面~微笑。
『伍』 帶帽子是哪個帶
「戴」帽子。
「戴」帽子、「戴」圍巾、「戴」口罩。顧名思義「帶」所謂攜帶,「戴」所謂穿戴。「戴」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dài、四角碼:43850
部首:戈、總筆畫:17、部首外:13
98五筆:flay、86五筆:falw、鄭碼:eheo
統一碼:6234、倉頡:jiwtc、筆順:12125121122134534
釋義:
1、 加在頭、面、頸、手等處。
2、 尊奉,推崇,擁護。
3、 姓。
(5)戴著帽子是那個戴擴展閱讀
筆畫
部分詞語解釋:
1、戴角:[dài jiǎo]
頭頂上生角。
2、披戴:[pī dài]
做道士。
3、欽戴:[qīn dài]
敬佩愛戴。
4、歸戴:[guī dài]
歸心擁戴。
5、瞻戴:[zhān dài]
猶仰戴。
6、北戴河:[běi dài hé]
中國避暑勝地。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南臨渤海。
『陸』 戴帽子是哪個戴字
【漢字】戴
【拼音】dài
【筆劃】17
【筆順】12125121122134534
【部首】戈
【五筆】falw
【基本解釋】
戴
dài
加、面、頸、手等處:戴帽披星戴月戴圓履共戴
尊奉推崇擁護:戴仰戴擁戴恩戴德
姓
摘
【詳細解釋】
戴
dài
【名】
(形聲本義:增益)
同本義〖gain〗
物增益曰戴--《說文》段玉裁注:引申凡加於皆曰戴
古名故址今河南省民權縣東〖DaiState〗
宋、蔡、衛伐戴--《春秋》
戴
dài
【】
加、頸、面、肩、胸〖wear;puton〗
戴,覆--《爾雅》
抱戴--《孝經·援神契》注:曰戴
戴勝降於桑--《禮記·月令》
垂發戴白--《漢書·鄧禹傳》注:戴白,父母
頒白者()負戴於道路矣--《孟·梁惠王》
戴其蒼,履其黃--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戴朱纓寶飾帽--明·宋濂《送東陽馬序》
聞喜宴獨戴花--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戴笠(戴斗笠);戴識臉(身,面;派);戴巾(指士夫階級);戴假發;戴耳環;戴金戒指;戴盆(盆覆戴);披星戴月(頂著星星月亮);戴白(滿都斑白發絲形容);洗手套,發現戴
擁護,各面給予支持〖support〗
庶民忍,欣戴武王--《語·周語》
:戴;戴情(激誠意);戴仰(擁戴仰望);擁戴(擁護推戴)
敬奉,尊奉〖respect〗:戴(敬奉太陽);戴德(戴恩德)
戴帽
dàidàmàozi
〖stigmatize〗比喻給加誇罪名
些醫務員怕戴走白專道路帽
戴高帽
dàigāomào
〖makecompliment;flatter;eulogize〗比喻說恭維
戴綠帽
dàilǜmàozi
〖〗比喻妻外遇丈夫
戴帽
dàimàozi
〖stigmatize;callsb.badnames〗強加給罪名
戴盆望
dàipén-wàngtiān
〖workblindly;〗戴盆想看比喻行跟目相反,願望實現(語司馬遷《報任安書》)
戴盆望,見星辰--《易林·蠱》
戴識臉
dàitóu-shíliǎn
〖dignity;face〗體面;面
戴月披星
dàiyuè-pīxīng
〖toilnightandday〗形容晝夜野外奔波
期間戴月披星,禁寒受冷--元·名氏《鄭月蓮秋夜雲窗夢》
亦作披星戴月
戴孝
dàixiào
〖beinmourning〗同帶孝
戴罪立功
dàizuì-lìgōng
〖makeamendsforone'swrongdoing;atoneforone'scrimebydoinggooddeeds〗指身背罪名立功,圖減輕罪名
戴罪立功,贖前衍
希望能所幫助
『柒』 戴帽子是哪個戴
就是這個「戴」
『捌』 帶帽子是哪個戴字
戴。
戴(拼音:dài)是漢語通用規范一級字(常用字),形聲字,最早出現在先秦。
簡介
又《爾雅·釋地》:途出其前戴丘。疏:道過丘南,若為道負戴。
又値也。《禮·喪大記》:君纁戴六。註:戴之言値也。《爾雅·釋地》:戴日為丹穴。《注》:値也。《疏》:値日之下,其處名丹穴。
又《謚法》:典禮無愆曰戴。《左傳·隱三年》:其娣戴媯生桓公。《注》:戴謂謚。
又姓。出濟北,本宋戴穆公後。
又或作載。《禮·月令》:載靑旂。《詩·周頌》:載弁俅俅。《音義》:如字。
『玖』 戴帽子的“戴”是什麼部首
戴的部首:戈。
『拾』 劃線英文中戴帽子的「戴」是哪個單詞
文中「不戴」是without
「戴」就是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