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資產階級的帽子

資產階級的帽子

發布時間:2022-08-08 14:59:20

『壹』 如何理解左翼作家對胡秋原蘇汶的批評

張釗貽:《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背後的幾個問題 ——「左聯」的矛盾、「第三種人」論爭與魯迅「同路人」立場



一、文章與背景

《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是魯迅關於革命文學的一篇重要文章,最初發表於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機關刊物《文學月報》1932年12月15日的第1卷第5/6期合刊。原是給《文學月報》編輯周揚的一封公開信,內容是針對第4期芸生(邱九如)的諷刺長詩《漢奸的供狀》。這首詩攻擊胡秋原,但魯迅認為詩中一些表達方式及其背後的思想意識很有問題。文章成為左翼文藝理論的經典之一始於20世紀四十年代的延安。張聞天和周揚看中文章的意義並非是「英雄所見略同」,與寫作背景密切相關。

1931年12月始,胡秋原和蘇汶(戴杜衡)批評左翼文壇,由此引發一場被稱為「文藝自由」的論爭。1932年11月,張聞天在發表《文藝戰線上的關門主義》批評左翼文藝運動。《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其實是響應中共試圖改變黨內關門主義狀況的努力。當時,馮雪峰自然知道張聞天的意見,了解到「左聯」對「同路人」作家的態度需要檢討和調整。據說,他看到《漢奸的供狀》後向周揚提出批評,但周揚不接受,兩人吵了一架。馮雪峰於是請魯迅寫文章,魯迅「從公意」寫成《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不料文章刊登後,立即招至四位黨員盟員首甲(祝秀俠)、方萌(田漢)、郭冰若(錢杏邨)、丘東平聯名發表文章批判魯迅右傾,是「戴白手套革命論」。馮雪峰請魯迅寫文章顯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這跟魯迅與「左聯」多數黨員盟員一開始就存在的矛盾有直接關系。

為糾正「左聯」關門主義,馮雪峰還於1933年1月發表兩篇文章。《並非浪費的論爭》由瞿秋白代筆,公開承認並糾正「左翼文壇」的「左傾宗派主義」,改變對「第三種人」的敵對語調並提出「聯合」期望。瞿秋白也曾設法聲援,留下手稿《鬼臉的辯護》,批評首甲等對魯迅的攻擊。這文章應該也是應馮雪峰要求而寫,但不知何故沒有發表。馮雪峰又介紹國外聯合「同路人」的文章,把張聞天的文章稍加處理,將署名改成「科德」,轉載於《世界文化》。經過一番努力,情況才在表面上得到改變。

二、馮雪峰與周揚的矛盾

《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的產生及遭遇,雖有中共試圖改變關門主義的政策調整的原因,但基本上是魯迅在「左聯」的尷尬地位以及由此牽連到的「左聯」內部矛盾集中表現在馮雪峰和周揚的對立。

兩人的關系因《漢奸的供狀》及《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而產生對立。對《漢奸的供狀》引發的矛盾,夏衍(沈端先)質疑馮雪峰為什麼不傳達張聞天的文章,但從首甲他們的文章中看,顯然知道張聞天的批評。共產黨時處秘密狀態,馮雪峰不可能讓周揚他們看張聞天的文章。盡管如此,馮雪峰還是告訴了周揚他們張聞天對「左聯」關門主義的批評。按照常識和邏輯,馮雪峰能告訴胡秋原張聞天的批評,沒有理由會向周揚他們保密。

陳早春和萬家驥稱,「有種種跡象表明」張聞天的文章是應馮要求而寫。恐怕並非完全是事實。只要對照《致〈文藝新聞〉的一封信》與《並非浪費的論爭》就可發現,馮雪峰對胡秋原態度的明顯變化,而這只能是張聞天《文藝戰線上的關門主義》發表後的結果。如果看一下論戰開始時代表「左聯」的三篇文章會發現馮雪峰跟瞿秋白和周揚的一個差別:馮雪峰針對的只是胡秋原,而瞿秋白和周揚則把胡秋原跟蘇汶置於同等的敵對地位。

據吳敏研究,周揚和馮雪峰的爭吵,還有個人原因。但如果據此引申為馮雪峰和周揚都各有私心,爭吵並非完全為公,因此「各打五十大板」則有欠公允。周揚對自己泄私憤直言不諱,但若認為馮雪峰因私人關系偏護蘇汶,未免把他們當成市儈式的朋友關系。

如果我們把馮雪峰對蘇汶的態度跟他與瞿秋白和周揚的不同聯系起來,那馮雪峰「發動」這場論爭的真正意圖就更清楚了。很顯然,蘇汶是馮雪峰一直在爭取的對象。當胡秋原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批評左翼文壇,提出作家應是「自由人」的觀點,刺中蘇汶這類有「進步」傾向作家動搖的要害原因,實際上是跟「左聯」「爭奪群眾」,已經不是理論斗爭的問題,馮雪峰自然要還擊。但瞿秋白和周揚加入論戰,把蘇汶也當成抨擊對象,要把蘇汶推向敵方,實際上是給馮雪峰幫倒忙。《論「第三種人」》因此也顯然是馮雪峰請魯迅寫的,而且馮還在文末加上蘇汶「怎麼辦呢」一句,力圖挽回瞿秋白和周揚批評所造成的損害。魯迅的這篇文章跟張聞天的文章幾乎同時發表,可以看成是馮雪峰糾正對「第三種人」批判偏差的部署。馮雪峰自己隨後更寫下《關於「第三種文學」的傾向與理論》,對蘇汶有所肯定,並批評了瞿秋白和周揚的錯誤。那麼,張聞天的文章是否也是應馮雪峰的要求而寫的呢?這樣的說法好像張聞天沒有思想主見,對馮雪峰言聽計從,恐怕並不符合事實。

回到馮雪峰與周揚吵架的事情,其實與蘇汶無關,關鍵是胡秋原。在此背景下,周揚發表專門針對胡秋原的《自由人文學理論檢討》,無疑是特意向馮示威,向馮表示不買魯迅的帳。如果周揚已經知道《文藝戰線上的關門主義》的作者是誰,這算不算也是向張聞天和黨中央示威?不好理解。也許,周揚會認為《文藝戰線上的關門主義》的批評是馮雪峰「告狀」的結果。由於裡面體現了馮雪峰一貫的立場和態度,周揚可能認為中央偏聽偏信,接受了馮雪峰個人的東西。也就是說,周揚也許不認為馮反對批判胡秋原是代表中共中央的意圖。這樣的推測似乎還可以令人接受。但《文藝戰線上的關門主義》到底是「左聯」上級的意見,究竟有多少是否馮雪峰的東西其實都不是問題,作為黨員的周揚到底也得接受,於是出現周揚與胡秋原同桌聚會的事情。周揚認識自己的錯誤,大概是到了延安之後,應該跟張聞天談過「左聯」的事情,才終於明白馮雪峰當時代表黨的意見。

馮雪峰作為周揚的上級,並剛剛幫助周揚恢復黨組織關系,又讓他主編「左聯」的機關刊物,竟然不能使周揚接受自己的意見,而且還讓周揚影響首甲等人公開抨擊魯迅。這些事情固然可以認為是「左聯」關門主義深入人心,情況嚴重,但亦可以看到馮雪峰的領導能力似乎不無問題。如果周揚不認為馮雪峰的意見代表黨的意見,那麼他們之間的對立,似乎還有進一步探討的空間。至於他們的矛盾,也許還是魯迅看得准。據說,魯迅多次說馮雪峰太老實,太認真,「斗不過他們」。如果魯迅真的用上「斗」字,則他們兩人和「左聯」後來的變化和命運,也就不會令人感到詫異了。

三、魯迅與馮雪峰等的差異

盡管魯迅「從公意」寫出《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支持馮雪峰和張聞天落實中共文藝政策,但在論爭過程中,他的態度、觀點和立場,實際上跟馮雪峰等共產黨人並不完全一致。

魯迅跟馮雪峰等的差異已有不少研究者指出。關於魯迅與胡秋原的問題,張寧指出,「革命文學」論戰當初,胡秋原就支持過魯迅,而魯迅與胡秋原文藝上的觀點其實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不過魯迅批評胡「在馬克思主義里發見了文藝自由論」的謬誤,尤其是從普列漢諾夫的馬克思主義來看,還是正確的。熟悉普列漢諾夫的胡秋原,只要考慮一下普氏著名的小冊子《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就能理解「個人」受各種社會歷史等等條件的制約,根本不可能完全「自由」。也許胡秋原說的文藝自由是另外的意思,但他沒說清楚或沒能力說清楚。如果魯迅是在批評胡秋原,則他的批評的確點中胡秋原的一個理論要害。然而,當馮雪峰以「文學和批評的階級任務」,瞿秋白以文藝作為階級斗爭的工具的要求來否定胡秋原的文藝自由論,魯迅都沒有聲援,他在論爭中根本沒有針對更具體意義上的創作自由問題進行討論。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很清楚的。魯迅早已在辛亥革命前便清醒認識到以文學鼓動革命的限度,文學對社會改革所起的作用實際上非常迂迴曲折,根本在改變人的精神,而不在宣傳與鼓動。而馮雪峰、瞿秋白和周揚卻還在努力推動鼓吹文藝為階級斗爭服務,重復在魯迅心目中已經破產的「革命文學」理論,即文學用作革命理論的「留聲機」來推動革命,是否會令他有時光倒流的感慨?

他們的差異還有對「第三種人」的看法和態度。論爭開始,蘇汶觀點鮮明,而馮雪峰、瞿秋白和周揚他們盡管用語和態度或稍有不同,但批判的鋒芒也很清楚,就是文藝要不要為政治、為階級斗爭服務的問題。魯迅對此不置一詞,除了前述原因,也因為他們地位不同。

馮雪峰要爭取蘇汶他們,魯迅雖寫文章支持,其實是有保留的。論爭結束後,魯迅並沒有停止對「第三種人」的批評。不過也必須指出,蘇汶當初提出「第三種人」時並沒有一個清楚的定義,此後也有一個「潛在的演變過程」,並非始終如一。另外,雖然一般認為論戰只持續了一年多,此後魯迅固然沒有停止批評,「左聯」其他成員其實也沒有停止批評。如果不包括魯迅在內,「左聯」對「第三種人」的批評其實一直延續到1935年底。不過其他人的批評著重文藝理論,跟魯迅批評的焦點不同。

對於魯迅繼續批評「第三種人」的原因,研究者也做出一些解釋。李旦初指出當時「血和淚」的歷史背景影響魯迅對「第三種人」的態度,黃悅接過這個觀點,指出魯迅跟胡秋原和蘇汶在文學問題上雖有「不少相似之處」,但胡、蘇求的是消解文學階級斗爭論,而魯迅剛好相反,是要「把捉它」,「運用它」,在「血和淚」的環境進行反抗斗爭,並以此「道德立場」繼續對「第三種人」進行批評。他們所說並非沒有道理,但還沒有說清楚:魯迅的是什麼「道德立場」?對此,我們不妨分析一下魯迅的《論「第三種人」》。

魯迅在文中誠然也說明左翼文壇的正確路線和政策,但當馮雪峰以左翼文壇代表的姿態,承認過去的錯誤和要糾正存在的「宗派主義」時,魯迅的表態卻是如何面對左翼文壇並不完美的現實,一點兒都沒有「回護左翼」或「替人文過」。他不但承認蘇汶所指責的左翼作家中有人「左而不作」,還指出甚至有人化為「敵黨的探子」;也不否定蘇汶提出左翼評論家會批評「第三種人」為「資產階級的走狗」,甚至認為可以想得更壞。當「左聯」理論家在這些問題上跟蘇汶糾纏爭辯,魯迅自然「失聲」。然而,左翼文壇包括魯迅在內,在重重壓迫下仍然「一面克服著,一面進軍著」。魯迅跟黨的「指導者」態度和步調不完全一致,但能一同前進,這正是「同路人」的特徵。但「第三種人」不也是「同路人」嗎?為什麼魯迅要批判他們呢?理由很簡單,魯迅並不認為他們是「同路人」。

魯迅認為當時要超脫斗爭的「第三種人」在現實中根本「做不成」。還有一類「第三種人」離「同路」更遠,而魯迅與一些共產黨人對他們的不同態度更突出,如楊邨人等。

四、結束語:魯迅與「第三種人」再認識的兩個問題

文藝界自1949年以後,對「第三種人」和「自由人」論爭有了新的認識和評價。若按文藝界經驗的認識來評價三十年代的人物和觀點,則還需要結合當時才能中肯。

以蘇汶「死抱著文學不放」但又懼怕被批判為「資產階級走狗」的心態論,在1949年以後的中國大概很令人理解和同情,對魯迅的批評進行重新思考也是很自然的事。在文藝問題上,魯迅也許接近蘇汶多於「指導者」,故論戰初期「失聲」,雖然對梁實秋批評的其中幾點可以用到蘇汶身上,但《論「第三種人」》批評的焦點並非左翼文壇的理論與政策,而是蘇汶自身的矛盾。

蘇汶的矛盾在於:想遵循「指導者」的方針策略,卻又做不到。三十年代,上海文壇並非左翼獨占,現實中存在不少並無政治色彩的刊物和作家,曾經「進步」的蘇汶也只是參加了「左聯」的一些活動便脫離了這個組織,並不在「指導者」轄下,完全可以無須按其「策略」寫作,況且他還有一個圈子和同人刊物《現代》。但蘇汶不想讓「指導者」扣他「資產階級」的帽子,這一態度只能理解為他要珍惜自己左翼作家的身份。從馮雪峰的角度,蘇汶這種既願站在左翼並反感於被認為是資產階級分子的作家是很好的爭取對象,雖然他顯然也遇到「宗派主義」的抵制。但問題是,蘇汶很難爭取,他兩樣都做不到:固然不會「左而不作」,但也作不出具備左翼特徵的作品;既要保存左翼作家的標簽,卻要追求忠於藝術價值而又脫離當時斗爭的「屬於將來」的作品,也就違背一個左翼作家為大眾進行現實斗爭的基本理念和立場。「第三種人」對蘇汶而言,不可能是一條出路。魯迅所謂自拔頭發離開地球的比喻,指出蘇汶焦躁不安,不是別人搖頭,而是自己做不成「第三種人」的緣故,其實是看得很準的。所以,蘇汶的問題不全在文藝理論或左翼文壇路線政策。

對於「怎麼辦呢?」的問題,比較一下批評他的魯迅會很有啟發性。魯迅通過翻譯、培養作家、寫雜文、支持大眾語運動等來支持左翼文化事業。這些活動與魯迅文藝運動「改造國民性」,與「五四」文學「為人生」,與文藝干預生活、參與社會斗爭等左翼理念不但沒有沖突,而且是一以貫之的。「左聯」時期的魯迅也沒有改變自己去做政治政策的「喇叭」或「留聲機」。當馮雪峰他們有意請魯迅寫一篇關於長征的小說,魯迅沒有寫。他始終忠於自己,忠於現實。不過,他倒寫了一篇更有思想深度的歷史小說,也是政治寓言的《理水》。對於蘇汶所害怕的扣帽子,魯迅在「革命文學」論戰中,被扣的帽子可謂多矣,但他也從未「擱筆」,反而參與成立「左聯」。這一點尤其值得注意。

1935年,周作人借古諷今,引張岱評東林黨雖多君子,但「竄入者」和「擁戴者」實多小人,影射「左聯」及共產黨禍國殃民。數月後,魯迅在《「題未定」草》之九中幾乎原封不動援引張岱的話,指出這類批評是「苛求君子,寬縱小人」,「實則反助小人張目」。魯迅的態度是很鮮明的,他並非不知道左翼文壇有「左而不作」而且善扣帽子的「小人」,也不是沒有被扣過帽子,但他為了革命的遠大利益,並不計較這些。只要能看到革命團體內還有「切切實實」「為著現在中國人的生存而流血奮斗」的「君子」,還有希望,即使身處「橫站」的處境,他仍會支持。這是個很難得的真正「同路人」的「道德立場」。如果沒有這些不同,魯迅這個「中間物」就會跟並非真正「同路」的「第三種人」沒有什麼區別了。

『貳』 資產階級和保皇派的區別

1、概念不同

資產階級(又稱為布爾喬亞、bourgeoisie(E) буржуа(Р))是根據一些經濟學思想學派,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為社會所做的階級劃分中的富有階級之一,也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統治階級。

保皇派亦稱保皇黨,和革命派相對立。指清末民初,以康有為和梁啟超為首的開明貴族及保守派資產階級。建立初因慈禧皇太後發動政變,康有為等維新派逃往國外宣傳維新思想,正式名稱為「保救大清光緒皇帝公司」,德宗去世後他們力主保留皇帝,實行君主立憲制。

文革中支持、保護所謂「資產階級司令部」,或支持、保護當地的黨政組織、本單位領導「走資派」、對文革有保留意見,與造反派持不同政見的人和組織。

2、形成原因不同

資產階級: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統治階級,是資本主義的發展的必然產物。

保皇派:源於1966年6月5日人民日報社論《做無產階級革命派,還是資產階級保皇派?》。該文給反擊聶元梓大字報,支持、保護以陸平為首的原北大黨委和以彭真為首的原北京市委的人,戴了一頂保皇派的帽子(「以陸平為首的資產階級保皇派」)。

漫畫化地將其比喻為「以擁護帝制、反對共和為宗旨的,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反動集團」。「保皇派」矛頭明著指向保皇者,暗地卻是指向被保者。成了文革中一個廣泛使用的名詞。

3、目的不同

資產階級:統治資本主義社會,積累財富,剝削無產階級。

保皇派:支持、保護所謂「資產階級司令部」,或支持、保護當地的黨政組織、本單位領導「走資派」、對文革有保留意見,與造反派持不同政見。

(2)資產階級的帽子擴展閱讀

文革中的保皇派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革」「保」沖突一般結束於1966年底;但也有個別延續到較晚時期的,如武漢「百萬雄師」等。

於是就有形容他們意志不易改變的詞語「鐵桿保皇派」。或簡稱「老保」,罵為「臭老保」(含厭惡、不屑)。

奉命「三支兩軍」的部隊,由於曾與當地政府接觸較多,多數都支持了「保皇派」一方。「二月逆流」中站錯了隊,被強令迅速改正。

1967年春季以後又有圍繞新成立的革委會的「保」與「革」、「反」的對立,反對派仍襲用「新保皇派」的稱呼攻擊對立面。[注2]這是一種煽動性極強、破壞性極大的命名方法、宣傳手段。

在越左越革命的思維模式中,「保皇派」的定名,差不多就相當於宣告對手政治上的死刑。因此發動了一場規模更大、烈度更強的派性對抗。

『叄』 我爺爺解放後被扣上資本家的帽子被關押10年怎麼查

上聯合國告他們去,要求賠償

『肆』 小資到底是什麼意思

小資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xiǎo zī,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在中國大陸流行的名詞,原本為「小資產階級」的簡稱,特指嚮往西方思想生活,追求內心體驗、物質和精神享受的年輕人。

小資情調應該是一種追求生活品味的人,小資一般為都市白領,在社會中有一定的地位和財富,又與「中產階級」相差一定距離——主要在經濟方面。

一個真正的「小資」必須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經濟收入、生活品位、思想水準和藝術鑒賞能力的文藝青年。

(4)資產階級的帽子擴展閱讀:

小資情調具有一定的生活品位、思想水準和藝術鑒賞能力的人具有的生活態度。

人們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依據自己的素質、修養、品味、與學識的不同體現著各自人生的價值。

社會很多人認為小資是一種頹廢主義的代表,實則不然,為小資正名,要用新的定義去糾正並解除人們對小資的誤解與扭曲的概念。

『伍』 羅斯福在新政不斷遭到攻擊時曾打比喻說

你好。選擇D。資產階級在危機解除後計較利益得失。材料中落水老紳士比喻資產階級,帽子比喻他們的財產,為解決經濟危機,新政措施使他們部分財富受損。

『陸』 「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這個定義的作者

「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這個定義的作者是陸定一。

陸定一同志的著名新聞學論文《我們對於新聞學的基本觀點》是1943年春天開始的延安整風運動的產物,也是以延安《解放日報》改版為標志的中國第一次新聞改革的產物。

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觀點與方法,闡述了無產階級新聞學最基本的問題,即新聞的本源問題,同時闡明了「新聞如何能真實」的問題。論文提出,新聞工作者要「做人民的公僕」;辦報的人要有群眾觀點,辦報要走群眾路線。

這些觀點與當前我國中央領導要求新聞工作「三貼近」(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正是一脈相承的。我們正面臨著新一輪的新聞體制改革。

但不管時代怎麼變遷,不管事業怎麼開拓創新,陸定一同志的《基本觀點》所闡述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新聞觀與辦報要堅持正確的立場、堅持走群眾路線的思想,永遠是我們搞好新聞工作、加強自身修養的思想准則與行動指南。

(6)資產階級的帽子擴展閱讀:

在1962年的廣州會議上,周恩來和陳毅等提出知識分子中的絕大多數都已是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不應該再戴「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帽子。

開始毛澤東對此沒有表示不贊成,但中央有一些人不贊成,主要是陸定一明確表示反對。陸定一說知識分子沒有什麼變化,「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帽子就不能摘。

他和周恩來就此爭論得很厲害,僵持不下。陸定一當時是中宣部長,主管這方面的事情,中央尊重他的意見,就把為知識分子「摘帽」的事情放到一邊去了。

陸定一長期負責黨的宣傳文教工作,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建設和發展黨的宣傳文化教育事業,推動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傾注了畢生的精力,作出了重大貢獻。

『柒』 「資本家」一詞是貶義還是褒義呢,什麼意思呢

中性詞無褒貶之分,指佔有生產要素,依靠經營企業、僱傭勞動者、獲得利潤的人,與勞動者相對。

資本家通常指近現代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勞動關系中的主導方,控制著整個生產過程的人。資本家通過經營企業獲得利潤。

現代資本家的定義也在不斷變化,並且部分資本家承擔了一定的社會責任,中國運行模式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並存。

(7)資產階級的帽子擴展閱讀

自現代社會以來,隨著公司制度的不斷變革,產業與產權的分離,生產與銷售的分離,資本家的內涵已經發生了變化。相當多的佔有股份以紅利為主要收入的人群,在實際上已經不再參於資本的運作,而如大型股份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實際上並不佔有生產資料,卻是資本動作的主體人員。

近義詞:企業家

企業家「entrepreneur」一詞是從法語中借來的,其原意是指「冒險事業的經營者或組織者」。在現代企業中企業家大體分為二類,一類是企業所有者企業家,作為所有者他們仍從事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另一類是受雇於所有者的職業企業家。在更多的情況下,企業家只指第一種類型,而把第二種類型稱作職業經理人。

『捌』 什麼是小資產階級呢

以生產資料的個體所有和個體勞動為基礎的社會集團。主要包括中農、小手工業者、小商人、自由職業者等。
1. 小資產階級佔有一小部分生產資料或少量財產,一般既不受剝削也不剝削別人,主要靠自己的勞動為生。但是,其中有一小部分有輕微的剝削。作為勞動者,在思想上傾向於無產階級,作為私有者又傾向於資產階級,極易受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因此,在反對封建的斗爭中既具有革命性,同時也存在政治上的動搖性、斗爭中的軟弱性和革命的不徹底性。
2. 19世紀中葉,在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出現的小資產階級民主派、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等,都是從小資產階級的私利出發,企圖通過改良的辦法,改善勞動人民的政治經濟地位和生活狀況的小資產階級流派。他們雖然反對資本主義,但是,一旦他們的私利得到滿足時,就會放棄革命。
3.小資產階級的經濟地位很不穩固,經常處於分化之中。大部分由於大資產階級的壓迫趨於貧困乃至破產,轉變為半無產階級或無產階級;小部分通過發財致富上升為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作為革命的動力之一,只有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下,才能獲得自身的解放。

『玖』 什麼叫小資產階級

小資產階級在馬克思主義學說中是指介乎資產階級/資本家及無產階級者的階級,例如小商人、小手工業者,既不剝削人亦不受剝削。

小資產階級佔有一小部分生產資料或少量財產,一般既不受剝削也不剝削別人,主要靠自己的勞動為生。但是,其中有一小部分有輕微的剝削。

作為勞動者,在思想上傾向於無產階級,作為私有者,又傾向於資產階級,極易受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因此,在反對封建主義的斗爭中既具有革命性,同時也存在政治上的動搖性、斗爭中的軟弱性和革命的不徹底性。

小資產階級的經濟地位

經常處於分化之中,大部分由於大資產階級的壓迫趨於貧困乃至破產,轉變為半無產階級或無產階級;小部分通過發財致富上升為民族資產階級。

小資產階級在無產階級革命中由於階級的動搖性,會扮演雙重角色,受到大資產階級一直的壓迫是會倒向無產階級,但是又意識到革命以後,無產階級不但不會拯救自己,還勢必要威脅自身的利益,所以又不會甘心情願為無產階級效力,甚至再次倒向大資產階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小資產階級

『拾』 做生意的就是資產階級嗎

資產階級的定義是:通過對資本,土地等資本資產的所有權盤剝無產者勞動,佔有無產者勞動剩餘價值,以獲取資本增殖的利益階級。
在我國目前的定義中:我國目前處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所有手工業者或工商業主,以及個體經營的商販都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支持者和動力。這些人確實也獲得剩餘價值,但這種現象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國的分配製度也對這些剩餘價值進行了符合社會主義目標和原則的調控。
也就是說:從最純正的政治經濟學角度來說,做大生意的就是資產階級(做小生意的也是被資產階級盤剝的對象)。但是我國不這么說,我國的理論認為這些人是在幫助社會主義建設,他們獲得的剩餘價值都最終會還給人民。

與資產階級的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叉旗袍出現在什麼年代 瀏覽:595
女士長款雙面絨外套搭配圖片 瀏覽:957
卡其色褲子是什麼樣的 瀏覽:935
旗袍配黑色高跟鞋圖片 瀏覽:152
褲子模特道具 瀏覽:854
裙子七分袖好還是短袖好看 瀏覽:481
男褲子尺碼33是多大 瀏覽:933
空軍白絲綢配什麼褲子 瀏覽:933
明星穿綠色風衣圖片 瀏覽:987
日式浴衣女式風衣穿法 瀏覽:639
動漫男帶黑色帽子頭像霸氣 瀏覽:523
很帥的風衣 瀏覽:629
腰帶羽絨服如何搭配 瀏覽:573
美女沒衣服褲子直播 瀏覽:521
關於旗袍的歌曲 瀏覽:10
想購買這件奧黛旗袍 瀏覽:774
豹紋衛衣搭配白色褲子好看嗎 瀏覽:568
小說血旗袍說的什麼 瀏覽:788
羽絨服都吸塵嗎 瀏覽:304
褲子的英語怎用漢語怎麼寫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