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派戴的是黃色的帽子。
格魯派漢語譯出來叫做善律派,創始人是尊者宗喀巴大師。因為過去嚴持戒律的僧人帶黃色的帽子,所以格魯派僧人也都是黃色的帽子因此又叫做黃帽系。也就是我們漢族人說的黃教,其實稱為黃教是極不準確的,應該尊重的稱之為格魯派。
2. 藏傳佛教中紅教,白教,花教,黃教有什麼區別
藏傳佛教紅教、白教、黃教、紅教分別是指寧瑪派、噶舉派、格魯派、薩迦派。四種教派區別如下:
1、寧瑪派(紅教)是藏傳佛教四大傳承之一,相對於以後的其他三大傳承(白教-噶舉派, 花教-薩迦派,黃教-格魯派),它是舊派。由於該派的僧人都戴紅色僧帽,所以也被稱為紅教。寧瑪派是藏傳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寧瑪一詞的意思為「古」或「舊」,寧瑪派即古派或舊宗派,是藏傳佛教各教派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個教派。
網路紅教
網路黃教
網路花教
網路白教
3. 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是誰
宗喀巴大師,寺廟里看到帶著黃帽子的就是,所以格魯派也經常叫黃教
4. 藏傳佛教戴紅色帽子和黃色帽子有何分別
人家想戴什麼帽子就帶什麼帽子,還可以帶綠帽子呢,有什麼意義呢?
5. 請問一下,這個圖片是藏傳佛教的哪一個
這個可能是宗咯巴大師。
宗咯巴大師創立了格魯派,格魯派僧人戴黃帽子,所以有黃教之稱。
6. 身著絳紅色袈裟的喇嘛在藏傳佛教中屬於哪個教派
如寧瑪派僧帽以氆氌為基本面料,帽頂尖長,帽檐往上翻,前面開口,好像蓮花的形狀,故又稱蓮花帽。該派僧人皆穿紅色僧服、戴紅色僧帽,以紅色區別於它派,故俗稱紅教。
薩迦派僧人的帽子叫做「俄爾帽」,以紅色氆氌為面料,帽頂呈弧形,帽檐兩邊左右相互對折至正中間呈人字形。薩迦派也是一個帶有色彩名稱的派別,「薩迦」藏語意為「白土」,因其傳播者在後藏仲曲河谷有灰白色土質的地方建過「白宮」,其寺廟也被稱作薩迦寺,因為寺廟圍牆上繪著象徵文殊、觀音和金剛手的紅、白、黑三色花紋,所以該派俗稱花教。
噶舉派僧人戴寬檐禮帽,深藍色底上有紅白相間的十字形或大字形條狀圖案。格魯派僧人帽形似雞冠,帽頂部有黃色穗須聳立,雞冠狀帽體以羊毛織物縫制,故稱雞冠帽。噶舉派指傳承持金剛佛親口所授密咒教義的派別,該派僧人穿白色僧裙和上衣,俗稱白教。
格魯派高級活佛戴圓形尖頂的金黃色法帽,參加佛法盛會或弘法授道。據說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在西藏弘法時曾戴黃色尖形僧帽,表示與以往僧人的不同及堅守戒律的決心,至今,我們還能在佛教雕像中看到此類帽子。格魯派倡導僧人嚴守戒律故得此名,「格魯」藏語意為「善律或善規」。該派僧人戴黃色僧帽,俗稱黃帽派或黃教。
7. 藏傳佛教僧人著裝各有什麼特色
在藏傳佛教中,比較大的宗派有:寧瑪派(俗稱紅教)、 薩迦派(俗稱花教)、噶當派、噶舉派(俗稱白教)、格魯派 (俗稱黃教)。
寧瑪派是藏族地區早期出現的藏傳佛教教派,該派僧人 穿紅色袈裟、僧裙,戴紅色僧帽,所以俗稱「紅教」。薩迦 派僧人戴紅色、蓮花狀僧冠,穿著紅色袈裟。噶舉派僧人一 般穿白色僧裙和上衣,所以俗稱「白教」。格魯派是在噶當 派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原來屬於噶當派的寺院,在15世紀 時都逐漸成了格魯派的寺院,現噶當派已不單獨存在於藏族 地區。格魯派的僧人戴黃色桃形僧帽,俗稱黃帽派或黃教。
8. 不同派別的佛教,服裝上有何差異
大陸北傳佛教主要服裝是唐朝時候的裝扮,一般以黃色,灰色,棕色為主,纏腳等.一般分兩種裝束,便裝和袈裟裝.
藏傳佛教屬於北傳,裝扮類似南傳,以一塊黃色袈裟裹身,不同在於穿長褲,有腰帶,正式場合佩戴黃色的高帽
南傳佛教,赤腳,黃色裹布,為統一裝束,根據等級不同,劃分為淡黃,深黃,橘色等,女的一般穿白色的衣服和褲子,頭批白色青紗
最簡單的區別方式就是,北傳佛教著裝繁復,較為華麗,有些袈裟上鑲有寶石及金線,,南傳佛教較為樸素,只有一塊袈裟,袈裟之外僧人赤身裸體,並無任何可裝錢物的儲藏空間
9.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僧人的服飾有什麼差別
1、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僧人的服飾在顏色和件數上都有顯著差別。
2、藏傳佛教的僧衣顏色更鮮艷,也更好看一些。
一、藏傳佛教的僧衣特點:
一是僧服與外道所穿的不一樣,二是僧服具有因時因地性,三是沒有任何飾物,四是符合戒律要求。律經上說,比丘有十三件衣物。即,朗袈(袈裟,重復衣)、喇奎(上衣)、唐奎〔下衣)、夏木特(裙)、夏木特森(副裙)、委森(掩腋衣)、委森森(副掩腋衣)、東其(拭面巾)、納森(護腋衣)、延嘎普(護疥衣)、扎賽(剃發衣)、頂娃(敷具)和亞奎(雨衣)。這十三件衣物的尺寸大小、色彩和式樣都應嚴格按照律經選材縫制,不能隨意製做。
根據印度佛教傳到藏區的律經規定,在藏區各教派僧衣的樣式大同小異,既各具特點又有所差異。其中寧瑪派(俗稱「紅教」)僧人身著紫紅色的袈裟、僧裙,戴形如蓮花狀的紅色僧帽,在家的居士則穿白色衣裙。薩迦派(俗稱「花教」)僧人的衣裙、靴帽的樣式和顏色與寧瑪派相近似。噶舉派(俗稱「白教」)僧人,出家受沙彌戒、比丘戒的,也穿紅色衣裙;在家受居士戒的穿鑲紅、綠邊的白色僧裙和袈裟。格魯派(俗稱「黃教」)僧人,一般穿暗紅色袈裟,修持突出的可穿黃色袈裟。頭戴黃色桃狀帽和蓮狀帽。活佛一般著特製的袈裟和禮服。
二、漢傳佛教的僧衣特點:
件數上,由於氣候上中國異於印度,裡面不穿衣服無法抵禦寒冷,漢傳佛教的僧衣,在印度三衣上,裡面多了禦寒的小褂,顏色上,佛陀上衣近乎黃綠色,裙子近乎紅褐色,佛教部派提倡用紅、黃色。可受到漢地各朝代君王穿黃、大臣著紅限制,漢傳佛教的僧人只能放棄使用這兩種顏色。形制上,袒露肩膀漢人也不能接受,因此,僧衣在中國漢地逐漸被本土化,特點是,一方面遵從戒律的規定,參照印度傳來的僧衣式樣;另一方面,又兼顧漢地氣候、地理環境、民族風俗等;還要考慮帝王及政府方面的制約與干涉等因素。僧衣從顏色到形制都有所改變。
僧侶的常服顏色,大多為五種顏色:褐、黃、黑、灰、黃綠色。各地各部派深淺不一,沒有具體一定的規制。形制上,「海青」或稱「大袍」是主要服裝之一。其款式保持了漢代的形式:腰寬袖闊,圓領方襟,比其他衣裳肥大很多。現今「海青」(大袍)仍被佛門七眾在禮佛和比較正規的場合用作外衣。出家二眾在禮佛、誦經、正式集會時穿著,將三衣之一種披在大袍之外。其餘五眾只可穿大袍,不披袈裟。僧衣的海青顏色有二:一為黑色,乃一般佛弟子禮佛時所穿;一為黃色,是一寺之方丈或法會中的主法者所穿。另外,現代有些法師在舉行法會時,也有身披黃色或紅色用金線或銀線界成水田格的袈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