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為啥唐朝帽子是個屁股

為啥唐朝帽子是個屁股

發布時間:2022-07-15 20:00:14

㈠ 《神探狄仁傑》中,那個唐朝的帽子有兩個「揪兒揪兒」,叫什麼啊為什麼衙役的「揪兒揪兒」是朝上的

帽子後面的長條叫「帽翅」
衙役的向上翹是種制服標識,就像現在的警察的大蓋帽一樣

㈡ 明朝官帽與唐朝官帽的區別

區別:兩邊的耳朵加長,上部由方變園了,也叫烏紗帽。
唐、宋、明的官帽基本變化不大,唐朝的服飾影響了多個朝代。
唐朝的帽子高度下降,發簪的樣式像兩個耳朵,樣子擺脫了誇張。
宋代帽子的高度又降了些,兩邊的耳朵加長了。據說長翅帽的發明人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他坐上龍椅後很不放心當年一起闖天下的同僚。尤其討厭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頭接耳,評論朝政。一天,趙匡胤上早朝,在聽取某個大臣奏章時,發現兩側有不少官員竊竊私語,很不禮貌。趙匡胤心裡有點惱火,但不露聲色。退朝後,他想出個辦法,傳旨屬官在襆頭紗帽後面分別加上長翅。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鐵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後越來越長)。這種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時須戴上,一般場合是不戴的。因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極不方便。官員只能面對面交談,要並排坐著談就困難了。從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難排列在一起交頭接耳,影響朝堂嚴肅性了。
元代的官帽更像一個草帽,只是頂端高度增加了。蒙古人的統治,使得帽子的變化也沒有傳承性。
明代又恢復了漢人的統治,使得官帽大體繼承了宋代的樣式只是有些小的變化:上部由方變園了,也叫烏紗帽。到了清朝又變成了和元代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只是加了帽檐,帽子上也有了頂戴花翎。元代和清代沒有發簪的位置了,是因為男人不再束發。

㈢ 唐宋明朝官服的區別

唐朝、宋朝、明朝官服的區別:

1、袖口不同,唐朝袖口最大、宋朝稍小、明朝最小。

2、配色不同,明朝基本上採用紅色、唐朝灰色、宋朝綠色。

3、官帽不同,唐朝官帽是襆頭,宋朝變成了硬胎硬腳的一種帽子,有了固定的形狀。明朝是烏紗帽,不過帽翅比較寬而短圓,跟宋相比,翅面改水平為垂直。

(3)為啥唐朝帽子是個屁股擴展閱讀

宋代崇尚文治,冠服制度漸趨繁縟,也曾經多次修改。但與唐代相比,款式缺乏創新,色調趨於單一,有向質朴、潔凈、自然方向傾斜的趨勢。

男子上身以圓領長袍為主,以季節不同而服涼衫、紫衫、毛衫、葛衫、鶴氅等。宋代婦女的日常服飾,大多上身穿襖、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褲。

其面料為羅、紗、錦、縷、毅、絹。尤其是裙子頗具風格,其質地多見羅紗,顏色中以石榴花的紅色最注目。褶襇裙也是當時裙子中有特點的一種,有六幅、八幅、十二幅不等,貴族婦女著裙的褶襇更多。南宋時期,「服飾亂常」,也尚北服。

㈣ 唐朝大臣為什麼帽子兩邊掉個帶子

那是襆頭的「腳」

襆頭(fútóu),亦名折上巾。又名軟裹。

初以紗羅為之,後因其軟而不挺,乃用桐木片作一山子衫在紗內,使頂高起。

裹襆頭時除在額前打兩結外,又在腦後紮成兩腳,自然下垂——這稱作「軟腳」。

唐中期後取消前面的結,又用銅、鐵絲為干,將軟腳撐起,成為硬腳

㈤ 各個朝代的官帽

1、秦朝的官帽高度較低,但很講究簪的花紋,顯示了身份地位。

(5)為啥唐朝帽子是個屁股擴展閱讀:

帽子是古代「頭衣」的一種,並且是最古老的一種「頭衣」,官帽是官吏的制帽,與「便帽」相對。各朝代的官帽形象均有所不同,但均是一個官僚體制的外化。

東晉官帽

東晉成帝咸和九年時,成帝讓在宮廷中做事的官員戴一種黑紗製成的帽子,叫「烏紗帽」。 後來,南朝宋明帝時,有一位叫劉休仁的,創制了一種用黑紗抽邊扎邊的帽子,亦稱做「烏紗帽」。當時,帽子的形狀也不固定,有的捲成荷葉形,有的像高高的屋宇,有的還伸出兩個黑紗「耳朵」。

唐代官帽

據《中華古今注》記載,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詔書說:「自古以來,天子服烏紗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這說明唐朝時候,烏紗帽仍然是作為「常服」的帽子。

明代官帽

烏紗帽成為官員專用的帽子並作為官員的代稱,則是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規定:「凡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從此,烏紗帽成為只有當官的才能戴的帽子,平民百姓就不能問津了。烏紗帽的產生時間有幾種說法,有人說是唐朝,有人說是宋朝。

烏紗帽起初是用藤編織,以草莖為里,紗為表,再塗上漆。後來官員用烏紗帽時,由於紗經過塗漆後堅固而又輕便,於是去掉藤里不用,又在紗帽上「平施兩腳,以鐵為之」,也就是帽子兩側伸出兩只帽翅,這兩只帽翅從宋太祖時開始加上,目的是防止官員們上朝站班時互相交頭接耳。如果交頭接耳,兩只帽翅相觸,很可能會把帽子碰掉,皇帝就很容易發現。

清代官帽

到了清朝,烏紗帽雖然不再用,可是「烏紗帽」仍成了人們口頭上稱呼官員的代名詞了。

清朝官帽又可以分為朝冠和吉服冠:朝冠,顧名思義是上朝時戴的,頂子分為三層,上為尖型寶石,中為球型寶珠,下為金屬底座,用所飾的珍珠(東珠)的數目來加區別。

親王冠頂裝飾有10顆東珠,親王的世子冠頂裝飾有9顆東珠,郡王的冠頂裝飾有8顆東珠,貝勒冠頂裝飾有7顆東珠,貝子的冠頂裝飾有6顆東珠,鎮國公冠頂裝飾有5顆東珠,輔國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頂均裝飾有4顆東珠。侯爵的冠頂裝飾有東珠3顆,伯爵的冠頂裝飾有東珠2顆,一品官冠頂裝飾有東珠1顆。一品以下不能鑲嵌東珠,改為其他小寶石。

參考資料:網路-古代官帽

㈥ 請問唐朝官員的帽子是怎麼一回事

古代官員的服飾極為講究,不僅透露著身份,還表現了一定的美學。就比如唐朝男子的官帽,是有一定的形狀固定的,不僅挺括,還美觀,象徵著身份,其實唐朝的官帽一開始是由裹頭發的頭巾演變而來的,我們在有關於唐朝的影視劇中所看到的官帽,都是按照歷史史書上的記載還原的,所以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其中有很大參考價值的大型影視劇有《神探狄仁傑》、《武媚娘傳奇》、《大唐榮耀》、《貞觀之治》等。

這是因為李世民非常喜歡在日常生活中也戴襆頭,於是人們便學著皇帝的這個行為。要知道,平民百姓最喜歡學宮中的風氣,所以在一些宮廷劇中,後宮主張節儉,也就是為了宮外的百姓不要學習奢靡之風。在唐朝的時候,雖然都是襆頭,但是不同時期的襆頭也不太一樣,比如前期的襆頭還是有很多頭巾的特點,那就是軟腳的,而後期的襆頭都是硬腳,這樣為了更方便的佩戴。

㈦ 唐代男人的帽子為什麼要做成屁股或者囊形的

首先說唐代男人的帽子學名叫做浮頭,是唐代男子非常常見的一種頭飾,也可以說是裝飾品。因為浮頭是青黑色,所以也被稱為烏紗,有時候也叫做烏紗帽,浮頭是中國唐代時期男子非常普遍的服飾。

所以說,做成屁股這種形狀,第一是為了使用時能夠包裹住自己的頭發,容得下自己的發髻。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古代認為這個樣子是比較好看的,所以說做成了那樣的形狀。

㈧ 唐朝女子的帽子究竟是如何演變的

㈨ 唐朝皇帝帽子和明朝皇帝帽子有什麼區別

唐、宋、明的官帽基本變化不大,唐朝的服飾影響了多個朝代。
唐朝的帽子高度下降,發簪的樣式像兩個耳朵,樣子擺脫了誇張。
宋代帽子的高度又降了些,兩邊的耳朵加長了。據說長翅帽的發明人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他坐上龍椅後很不放心當年一起闖天下的同僚。尤其討厭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頭接耳,評論朝政。一天,趙匡胤上早朝,在聽取某個大臣奏章時,發現兩側有不少官員竊竊私語,很不禮貌。趙匡胤心裡有點惱火,但不露聲色。退朝後,他想出個辦法,傳旨屬官在襆頭紗帽後面分別加上長翅。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鐵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後越來越長)。這種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時須戴上,一般場合是不戴的。因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極不方便。官員只能面對面交談,要並排坐著談就困難了。從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難排列在一起交頭接耳,影響朝堂嚴肅性了。
元代的官帽更像一個草帽,只是頂端高度增加了。蒙古人的統治,使得帽子的變化也沒有傳承性。
明代又恢復了漢人的統治,使得官帽大體繼承了宋代的樣式只是有些小的變化:上部由方變園了,也叫烏紗帽。到了清朝又變成了和元代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只是加了帽檐,帽子上也有了頂戴花翎。元代和清代沒有發簪的位置了,是因為男人不再束發。

㈩ 唐朝的帽子的釋義

唐朝男子戴的帽子叫作襆頭。
襆頭從唐初的流行「平頭小樣」開始,造型不斷變化。「周武時代」武則天賜朝貴臣內高頭巾子,又稱為「武家諸王樣」。唐中宗賜給百官英王踣樣巾,式樣高踣而前傾,這種式樣與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所用巾子「魏王踣」相似。唐玄宗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賜供奉官及諸司長官羅頭巾及官樣巾子,又稱官樣圓頭巾子。到晚唐時期,巾子造型變直變尖。至於包裹巾子的襆頭,唐以前用繒絹,唐代改用黑色薄質羅、紗,並且有專門做襆頭用的薄質襆頭羅、襆頭紗。

與為啥唐朝帽子是個屁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穿著裙子坐男友上面什麼感覺 瀏覽:548
石碣袁崇煥小學校服 瀏覽:288
粉色皮外套 瀏覽:977
羽絨服如何變色 瀏覽:599
白色衣服搭配紫色褲子 瀏覽:846
楊芸晴穿襯衫的圖片 瀏覽:570
水貂絨睡衣的質地 瀏覽:881
男士天藍色上衣配啥褲子圖片 瀏覽:977
香港什麼牌子男裝品牌排行 瀏覽:420
檔很低的褲子叫什麼 瀏覽:677
橙色裙子配黑色打底衫好看嗎 瀏覽:212
疊褲子圖片 瀏覽:162
女裝類目下有哪些小類目 瀏覽:642
小腿長穿什麼褲子 瀏覽:261
女裝外套秋冬裝韓版品牌及商品 瀏覽:962
上海美高的校服 瀏覽:667
貂馬甲女款搭配 瀏覽:425
喇叭褲與風衣搭配圖片 瀏覽:738
薄荷綠衣外套搭配圖片 瀏覽:688
藍衛衣黃褲子 瀏覽: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