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小班區角游戲觀察記錄表(沙池、建構區)
目標:
1、通過鏟沙,拍沙等動作,促進幼兒上肢動作的發展。
2、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3、在玩沙中讓幼兒自由結伴,培養幼兒合作游戲的能力。
准備:l、幼兒每人一頂帽子,一雙拖鞋。
2、玩沙工具(鏟子、小桶)
3、每人自製插塑小樹若干。
過程:
(一)引題
1、師講故事:小鳥住在樹木林里很快活……,後來樹林被人砍光
了。
2、提問:樹被砍完了,小鳥能生活在樹林里嗎?
3、激發幼兒再造樹林的願望。
(二)交待玩沙要求
1、使用鏟子要小心,顧前又顧後,鏟子別舉太高,以免沙子揚起,
落到小朋友身上。
2、沙子若丟入眼睛中,不要用手揉,要請老師幫忙。
3、玩好以後要清理身上沾上的沙子,才能出沙池。
(三)幼兒玩沙,教師 指導
1、鼓勵幼兒自由結伴,用不同的工具玩。
2、想出各種堆沙山的辦法,如鏟沙,用手捧沙,用手兜沙,再把
沙拍得緊緊的,不會塌下來。
3、在造好的山上種樹木,變成樹林。
(四)結柬部分
1、表揚幼兒的造樹林行為,體驗為小鳥做好事的自豪情感。
2、整理衣著回教室。
『貳』 怎樣做好區域活動的觀察與記錄
一、 研究背景 區域活動是幼兒學習、探索、不斷自我完善的活動,有相對輕松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充分滿足孩子們的發展要求,深受他們的喜愛。但是在孩子們參與區域活動的過程當中,務必會發生種種狀況,這就需要教師適時地介入、採用合理的指導方法,以保證探索活動繼續下去。本學期以行動研究法、案例法為研究的主要方法,結合實際,開展了以主題活動背景下區角活動材料的投放、教師的觀察指導以及區角活動的評價形式為專題的研究,把這些作為進一步深化主題背景下的區角活動目標,使區域活動在主題背景下建構和開展,更好地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以下是我們課題組在這個學期中開展主題背景下區域活動的一點做法。 二、研究策略 針對幼兒個性化特徵指導的策略。 首先,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進行個別輔導。對較特殊的幼兒進行跟蹤指導。對興趣單一的幼兒進行個別交談。 其次,注意材料投放的層次性,以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在同一活動區里教師提供的材料千萬不能「一刀切」,不但應考慮到不同水平幼兒的需要,還應考慮區域設置的教育目標,做到材料提供的層層遞進。 再次,根據小中大班的年齡特徵,適當的安排游戲內容和教學內容。 通過小課題研究,教師能夠對幼兒進行合理的觀察與指導,使幼兒區域活動教育效果的達到最優。 三、本學期研究重點 1、繼續進一步完善區域活動環境,包括活動空間和活動材料的選擇投放。 2、在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與指導策略以及如何把握教師介入指導的時機。 3、關注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4、重視活動的交流評價。 四、研究步驟與措施 1.強化理論學習,刷新教育理念。本學期組織教師學習《幼兒園區域活動觀察與指導》、《幼兒園主題背景下的區域游戲中教師的觀察與有效指導》,採取個人研讀、組內討論等多種形式深入學習,繼續進一步領悟其中精神。 2.加強主題前審議活動。本學期我們加強了主題前審議的管理。注重審議過程,做好相應的記錄。主題前審議時,我們主要圍繞主題目標、主要活動安排、環境與資源、區域活動設置、區域活動材料准備等方面對主題進行全面審議,對不夠合理的地方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不斷優化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3、開展「一案三步」互助式集體備課研討。本學期初我們課題組通過觀摩發現了部分主題的區角內容的材料還存在目標過於單一,缺乏與主題階段目標吻合和缺乏層次性,我們課題組決定開展「一案三步」互助式集體備課研討,第一步,研討主題性區域設置及材料提供,第二步,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平進行實施;第三步,觀摩區域活動開展過程;選擇案例分析。希望通過這三步走的實施,把主題背景下區域活動開展做得更扎實。為此我們以個主題目標、階段目標、主題內容為藍本,對各區角活動的預設進行了集體備課活動。首先我們在認真學習、把握主題目標和各年齡段幼兒發展目標的基礎上,課題組教師進行自備,其次以匯報的形式交流(主要是圍繞區角材料的設計、區角活動材料各階段的投放與活動的重難點),再次根據研討的結果和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的修改。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認真做好區角活動前的一切准備工作,做到心中藏有目標並認真組織實施。最後加強教學溝通,課題組教師相互觀摩區角活動的開展,探討開展過程中的問題,從而逐漸更新教育觀念,拓展教育思路,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 4.開展觀摩活動,促進專業成長。如果說,學習理論、剖析案例是教師廣泛吸納各種新信息,初步整合、建構自己的「有關區域活動教育理念」的過程的話,那麼,觀摩研討則是教師形成新的區域教學能力的過程,是在學習借鑒他人經驗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的過程。為此,我們理論聯系實際圍繞區角活動材料的投放和教師的有效指導和評價進行了觀摩研討活動,在交流活動中,大家暢所欲言,中肯地提出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使執教者獲得了更多的啟發和新的靈感,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教師們在教研活動中收獲頗多,對提升自己業務水平有了很大的幫助。不僅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改變了教師們的傳統思維方式,還用新的理念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體驗到了大膽嘗試、研究的成功感;培養了教師的實踐反思能力。同時,我們做好每次研討活動資料的梳理與整理工作,做到有內容,有記錄。 5、以優秀「案例」為載體,開展研討活動。 課題組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每位老師總結自己在實踐中介入指導和交流評價的優秀案例,並研討——研活動的價值點;有效的指導方法和策略的運用;怎樣把握介入的時機;師幼互動等。並結合案例談自己的想法:如果是你在這活動中該怎麼處理?教師們各抒己見,提出自己的思路和策略,在分享交流的同時促進了專業成長。 五、研究的成效 對教師而言: 1.強化了教師的角色意識。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關系由原來的教與學的關系轉變成合作夥伴關系,在教育過程中開始學會觀察兒童、了解兒童,對自身的教育行為進行理性的思考。活動中,教師尊重幼兒的各種做法和想法,把指導的重點放在了觀察和把握孩子的發展上,並在此基礎上有依據地進行指導。同時,通過師生「對話」,逐漸形成兩者之間的理解、溝通、互信、尊重、融洽的良好氛圍,繼而達到師生共同成長的目的。 2、學會有目的地組織評價活動。在課題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看到,教師們開始重視區角活動的交流和評價。她們根據每個區角活動目標的制定能靈活的、有目的地去選擇相應的評價方法,在評價活動中課題組的老師們常常會使用以下一些方法: (1)激發孩子對多種活動內容的興趣。通常孩子在選擇區域時,很容易受材料本身的吸引,比如事物的外形、顏色、聲音等,這很容易使孩子在一個地方或固定區域中,興趣單一。所以老師要像做「廣告」一樣,充分利用交流評價來把區域內容「推銷」出去,使幼兒關注未涉及的活動區域,進一步誘發孩子的內部動機。比如在主題活動「我喜歡的昆蟲」中,老師在交流評價時展示了一名幼兒的噴畫作品,幼兒從畫的效果中對作畫的方式感到新奇,這樣,交流就激發了孩子對未涉及的活動內容的興趣。 (2)介紹多樣的學習方法,激發探索慾望,鼓勵創新。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個體差異,而區域活動是通過材料與孩子相互作用去發現、思考、解決問題的。每個孩子會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通過老師組織的交流評價,向孩子展示各種成功的方法,為幼兒的「學會學習」提供良好的交流機會。如:在「我居住的地方」主題活動中,一個孩子用和老師不一樣的方法成功設計了「未來的小區」時,老師關注了這樣的個案,在交流評價中請他向大家講述自己的方法,並給予了積極的評價。事實證明,只要你相信孩子,放手讓孩子自己發揮,他們的表現肯定讓你意想不到! (3)通過評價交流努力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質。在活動中,課題組的老師們能夠注重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良好個性品質,如:遵守活動常規、與同伴愉快合作、不怕困難耐心堅持、反復實踐等一些個案,作為交流評價的內容,她們沒有在意孩子的認知技能在這次的區域活動中又提高了多少,做得像或是不像,而把良好的心理品質(堅持性、自信心、目的性等)的培養作為價值取向,作為每一次活動結束之後評價的一部分,這樣能進一步促進孩子們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3、通過研究提升了教師觀察、反思的能力。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沒有經過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是沒有生命力的。反思是對問題的反思,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推理、預測、經驗等尋求問題的解決,從而獲得專業成長。為此,在每個階段的活動中和活動後,我們都通過自我反思、集體反思的方法,提高教師組織區域活動的能力。通過自我反思,讓教師著眼於組織自己區域活動過程來分析自己作出的某種行為決策以及所產生的結果。教師的自我反思主要是藉助教師自己的教學檔案進行,包括區域活動設計、觀察記錄孩子的行為、反思調整、典型案例等。通過集體反思,以「旁人」的眼光來審查自己的區域教育實踐,要求教師互相觀察彼此的區域活動教學,詳細記錄他們所看到的情景,每個教師以自己教學實踐所積累的經驗去分析問題,促使大家各自思考、重構和擴展自己的經驗和理論。如:觀摩後,面對三個主要反思問題:你從活動匯總得到那些啟發/你有哪些建議?對此活動你有哪些困惑的地方?引導教師發現問題,共同談討,切實地解決區域活動中一些困惑。通過反復研究反思,教師們真正成長起來。他們不僅逐漸養成了善於反思的習慣,而且形成了一個學習研究共同體,每位教師的能力都獲得提高,區域活動研究也隨之得到深入。 4、提升了教師撰寫案例的能力。我們要求老師們把在活動過程中挖掘活動開展過程中的事件和情景,多思考多研究,及時總結自己在觀察指導以及交流評價的經驗,並將過程記錄下來撰寫成案例在課題組內研討——研活動的價值點;有效的指導方法和策略的運用;怎樣把握介入的時機;師幼互動等。教師們的案例遵循觀察、記錄案例、解讀、分析、對應策略的流程,在總結、撰寫案例的過程中,課題組的老師們更是知道了教育案例不是寫出來的,而是研究出來的,她們在每天的反思中積淀與總結自己的經驗與收獲,不僅強化了教師們的觀察意識,也是幫助教師自身提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的一項非常有效的手段,進而推進課題組教師有效開展主題背景下的區角活動課題研究的進程。 對幼兒而言: 1、學會自我反思與評價。多角度、多維度的評價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在評價活動中,幼兒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初步學會了評價自己和他人,在交流過程中幼兒不僅獲得了許多感知經驗,而且在比較的過程中也促進了幼兒自我反思,評價的結果為幼兒的學習提供新的平台。 2、綜合能力的發展 (1)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中,教師尊重幼兒的各種做法和想法,把區角活動看成是幼兒的工作,讓他們自己決定干什麼工作,怎麼干,盡量讓幼兒自己解決工作過程中的問題,如:在「一切都在變」主題區域中,幼兒在操作「有趣的手影」材料時,需要將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半圓形拼成一個戴帽子的人頭,幼兒不斷的調整三角形透明片的位置,可是三角形與半圓形仍然無法吻合,教師沒有直接將答案告訴幼兒,而是提示幼兒找找看除了位置不同還有什麼地方是不同的,幼兒通過觀察、尋找,發現了透明膠片中還有不同大小的三角形,於是幼兒一一嘗試,最終找到了相匹配的兩個圖形。除此之外,教師在提供材料上也做到有層次性,遞進性地投放材料,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並努力引導幼兒選擇能讓自己「跳一跳,夠得著」的材料進行操作,以促進原有水平上有新的發展,孩子們在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知識,獲得發展,就這樣,幼兒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提高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評價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分享交流的平台,提供了展示和表達的機會,很好的提高了幼兒對評價活動這一環節的興趣,孩子們能認真的與老師共同完成評價活動,寬松自由的交流分享活動,促進幼兒自主表達、評價能力的發展,使孩子們在評價活動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經驗,也能更好的彌補教學活動中的不足。 六、小課題研究成果呈現方式 1、區域活動的設計、指導材料匯編 2、形成區域活動中教師對幼兒活動的觀察與記錄方法記錄表 七、對今後開展區域活動的思考 在收獲的同時,我們也不斷地反思與自省。在課題進行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自己在操作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值得更深層次進行探究的問題: 1、在區域活動材料投放過程中應盡量考慮材料的再次利用。在區域活動中,幼兒的發展是受到多重綜合因素的影響,材料投放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完結篇, 本學期少數班級還存在雖然區域活動能夠與當前的教學主題聯系起來,但是區域投放材料層次性與階段性不夠的現象。這樣投放的材料就出現了重復為同一目標服務的現象,不僅浪費了材料發揮的作用也不大。在材料與主題各階段目標切合的前提下,同一份材料,由於操作的要求、角度不同,可以獲得不同的操作效果,達成不同的目標,根據活動要求,教師應充分地利用材料,讓材料發揮更大的教育功能,要始終順應幼兒的發展處於動態變化的過程中,我們將繼續研究區域材料的投放與調整,充分利用好材料這一教育手段。 2、研究區域活動的評價方法、手段的多元化。目前在評價活動中教師大多採用集體評價的形式,什麼樣的點評形式能提升孩子的經驗,提高幼兒對評價活動這一環節的興趣,更好的彌補教學活動中的不足,促進孩子的個體發展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探索的問題。 3、教師如何把握觀察和指導的重點。在活動中還存在教師指導過多或教師觀察指導不夠深入的情況。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怎樣抓准觀察點,以幼兒的發展目標為出發點,進行指導。在不破壞、干涉幼兒自主學習、思考的基礎上為幼兒提供有建設性、啟發性的指導,以促進幼兒的提高與發展。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如何進行觀察記錄,還需要我們長時間地去研究和探索,相信在反復觀摩、反思、改進的有效途徑中,會不斷提高活動開展的質量。
『叄』 中班科學 帽子有什麼不同 課後反思
本次主題是《勇敢的我》,勇敢者所需要的是認知、情感、行為的綜合發展,勇敢是人格建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因素。4—5歲的孩子,他們的認知能力、情感和意志力正處於發展過程中,(尤其在冬季)常常會害怕疼痛,害怕寒冷,害怕孤獨等等。課程的目標就是要以有效的方式引領幼兒步入勇者的行列。
在這個寒冷的季節還有不少的節日令孩子們高興,快樂作為一種積極的情緒確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他對於成長尤為重要。愉快的情緒更取決於孩子自身的主觀體驗。在教育中,我們要讓孩子學會如何保持愉快的心情,為快樂的人生奠定基礎。
在這一主題中,我們將共同討論什麼是勇敢;在有意設計的情景中鍛煉膽量;在嬉戲等活動中抵禦寒冷;通過迎新年、做賀卡等活動激發孩子對喜怒哀樂等主觀情緒的體驗,使每一個幼兒都能自豪地成為「勇敢、快樂的我」。
本次數學活動《各種各樣的帽子》中,教師先出示自製掛圖:各種各樣的帽子,引導幼兒觀察這些帽子有什麼特點,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哪些帽子可以放在一起?」對於這樣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小朋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思考提出不同的想法。浩浩說「我可以把有「愛心」的帽子放一起。」於是我請她上來示範給小朋友看。接著我問:「還能有不同的分法嗎?」這個問題是為了引導小朋友們換一種角度再次進行分類。可兒說:「我可以按大小給它們分一分。」宇昕說:「我可以把紅色的放一起,綠色的放一起。」在老師多次啟發下,幼兒能說出這些帽子的不同之處,並且知道把一樣的放在一起。
接下來的難題就是怎樣記錄。可是對於能力弱的小朋友還是有難度的,我把事先准備好的標志記錄單拿出來,請小朋友把自己找到的哪一類用數字或者圓點表示。我發現一個班的小朋友能力相差很多,有部分孩子一下子就能記錄完成,也有少部分孩子拿著紙看來看去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那麼對於已經完成任務的能力強的那部分小朋友,我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就是在同一組相同特點的帽子中再次進行劃分,並且用自己想到的標記進行記錄;對於少部分不會記錄的孩子給他們提供了已經畫好標識的記錄單,減少其操作難度,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完成任務,獲得成功的體驗。
對於這種集體教學模式來說,要兼顧到全班小朋友的能力差異還是很有難度的,那麼只能盡量地做到讓進步慢的小朋友有足夠時間去追趕,讓進步快的小朋友能有更廣闊的空間去發展。
『肆』 邏輯訓練,帽子游戲
因為A、B帶的紅帽子,C帶的黑帽子。
5頂帽子三黑二紅
A假設看見BC兩紅就能回答出自己的帽子顏色是黑色。現在A回答不上來,那麼顯然BC不是兩紅,而是一紅一黑或者兩黑。
因為A回答不出,那麼顯然B知道自己和C要麼一人黑一人紅(條件1),要麼兩人都是黑色(條件2)。如果C是紅色,那麼自己一定是黑色的(僅符合條件1,B就知道了答案)。如果C是黑色的,則自己有可能是紅色(條件1),有可能是黑色(條件2)。
B現在回答不上來,那麼C一定是黑色(條件2)。
所以C看見B和A都回答不上來,那麼B是黑色(因為B回答不上來),自己一定是黑色的。
『伍』 創業培訓syb游戲模塊一帽子游戲怎麼玩
我看別人玩過,我來教你必勝法,
這游戲坑點就在於紙帽的合格率,是最被忽視的。
第一次玩的人會產生大量失敗品,兩張紙做爛一張非常正常,一般兩分鍾能保證疊好一個帽子就算很好很快的了。
第一輪游戲,參與者的「錢」很少,就能買幾張紙,結果做壞一半,就等於一分沒賺。然後雪球滾不起來,還在不斷虧各種支出。後面技術熟練了卻也沒「錢」買紙了。
其他的像經營管理策略啊啥的其實都是浮雲,就是紙帽子疊的好才行。
最好的辦法就是開局前先找廢紙多疊幾個練手,同時把手笨的人發現出來然後排除掉。第一輪本來也不可能人人有紙用,所以只讓手巧的人疊。只要第一輪保證帽子絕大部分都合格,就穩贏了。因為你的對手下一輪的「錢」會比你少整整一倍啊。
『陸』 小班手工教案開心撕紙帽子
設計思路:
對於小班的孩子而言,在情緒基本有所穩定的庭走向幼兒園沒有多少基礎,也沒有相應的生活經驗,如果要他們獨立構畫出高於他們認知水平的物體基本輪廓,可能性不大。那麼,如何讓孩子對美術活動感興趣,如何讓孩子從美術活動中體會到成功感呢?我就選擇了《撕貼太陽》這個活動。因為撕紙片活動是比較初級的手工活動,非常適合小班的孩子,太陽對於孩子來說又非常熟悉。讓隨意輕松的撕紙活動在一個有設定故事情節的游戲情景中進行,也是本次活動的設計意圖。在想像的情景中開始,在玩耍中撕紙,利用已有的環境積累有關色彩和數的經驗。我選擇了這一活動內容,希望孩子完成的作品有一定的效果,體驗成就感,激發孩子們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樂意動手撕撕貼貼,體驗撕貼活動的快樂。
2、嘗試隨意畫圓並添加「光芒」。
3、學會均勻撕紙的手工方法,准確的貼在固定的范圍內。
活動准備:
1、各種彩紙若干
2、幼兒作畫用紙每人一份,油畫棒若干。
活動重難點:嘗試隨意畫圓並添加「光芒」,學會均勻撕紙,准確的貼在固定的范圍內。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怎樣才能讓我們暖和起來呀?(曬太陽,運動,穿厚點等)
2、可是今天太陽不知躲到哪裡去了,找不到了,怎麼辦呀?
3、出示作品提高幼兒興趣,並引導幼兒觀察。
4、這么漂亮的太陽,有誰能看出來是怎麼做的?
5、出示彩紙,告訴幼兒就是用這些漂亮的紙來做的。
『柒』 幼兒園區域活動有哪些觀察法
幼兒園區域游戲中教師的觀察方法
義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專家蒙台梭利曾指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一個不會觀察的教師是絕對不稱職的。當幼兒進行區域游戲時,觀察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實施區域游戲目標的前提,因為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兒,才能有目的地適時、適度地進行引導。當然觀察決不是教師隨便看看,而是在活動前要想想今天要看什麼,在活動後回顧今天看到什麼,有哪些要繼續看,有哪些要補充看,前思後省,體現了觀察的連續性和目的性。只有運用科學合理的觀察方法,才能為自己的教育行為起到較好的支撐作用。通過研究,我們大體上把教師在幼兒區域游戲中的觀察分為三個方面。
一、整體觀察
整體觀察主要是為了解各個區域中幼兒不同的學習興趣、不同的發展水平、不同的學習方式、活動中幼兒的情緒、規則的遵守以及物品的整理等。常用的方法是掃視和巡視,所花費的時間較少。在區域游戲的起始和結尾兩段,教師常採用整體觀察,因為活動開始時經常會有幼兒對操作要求不了解和對自己活動目的不明確,教師要對全體幼兒逐一蜻蜓點水式地關心一下,即可了解幼兒的活動狀況了。活動結束時,也應整體了解一下,以便確定結束的時間,並注意個別幼兒的活動進程,以幫助他們做好結束活動的心理准備。
二、局部觀察
1、局部觀察的主要內容。
1)對能力特別強的幼兒或特別弱的幼兒。留意他們學習的動機、目標和困難,在適當的時候提出建議,以幫助他們完成學習任務。如:幼兒在美工區中做帽子。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幼兒掌握不好帽子開口大小和頭圍的關系。面對幼兒的困惑,教師請幼兒嘗試桌上的工具和材料,能力強的幼兒有的用雙面膠在開口反面的地方粘住,有的用膠水塗在紙條上把開口大的地方粘小一點,還有的用小訂書機把開口的兩頭訂掉一些。能力弱的幼兒大部分是模仿別人的做法,也有小部分孩子會請求他人的幫助。教師細致、深入的觀察,適時的引導,使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2)對新投放的操作材料。觀察孩子操作材料的情形是否和教師的預計相符,進展的步驟、遞進的層次是否和計劃相同,尤其要對那些意料之外的現象進行收集。如:在家政區活動中小朋友自己製作奶油蛋糕。奶油是新投放的操作材料,當然要作為教師局部觀察的重中之重。在觀察中發現,雖然教師示範時強調手要捏在三角包的最上面往下擠奶油,可是大部分孩子由於的手勁不夠,都捏在中間擠,使奶油從三角包的上面溢出,這是教師在活動前沒有考慮到的。觀察到這一現象後,教師及時調整了操作材料,把三角包的頂端用牛皮筋扣緊,這樣孩子操作起來就方便多了,再也不用擔心奶油就會溢出來。解決了後顧之憂後孩子的創造更大膽了,他們有的在蛋糕上裱出了漂亮的花紋,還有的裱出了小兔、娃娃臉、小貓等動物形象。
3)對和最近主題教育教學目標緊密相扣的活動內容。區域游戲活動往往受到階段主題活動內容的影響,會爆發出一些共同的關注熱點,所以教師一旦發現,即可注意觀察有可能作為講評或討論內容的素材。如:有一階段開展「化裝舞會」的主題活動,美工區中動作快的小朋友做好帽子、服裝後自己拿了彩色紙條串成項鏈戴到了脖子上,有的孩子見了還模仿著做手鏈,當教師觀察到這一情況後,在講評時組織幼兒討論:「我們除了做帽子、服裝,還能怎樣裝扮自己呢?做好這些服飾後又可以玩些什麼游戲呢?」小朋友提出可以做包、串項鏈、手鏈,做腰帶等,還有的小朋友說我們待會兒把這些做好的東西賣給別人或者裝扮好區小舞台表演吧。於是教師調整了環境,根據幼兒的談論熱點和創造性的建議,投放了相關的各種材料,供幼兒下一次游戲使用,並且鼓勵幼兒和小舞台、超市等其他區域進行互動。
2、局部觀察的主要方法。
1)旁觀:教師不直接參與孩子的活動,不給予指導、建議,只是觀看孩子的操作過程或靜聽孩子的交談,必要時可進行書面記錄。
2)參與式觀察:教師以觀看孩子的活動為主,在孩子需要時才給予指導。
3)實驗式觀察:教師有目的地布置一定的場景,在其中施加一定的持續、穩定的影響,以觀察某些材料或因素的作用,或觀察某種教學手段的效果。
三、作好觀察記錄
記錄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層次的目的,其最基本的目的在於它是觀察的一個輔助環節,是觀察的必要延續。教師要觀察什麼,就要記什麼,從中可以獲得新的觀察發現。按一定的規范和要求進行的記錄,本身隱含著教師對於其教學行為的反思和師生互動過程中所達成的理解。這既可以幫助教師檢驗活動目的是否明確、手段和目的是否相符合,又可以看到什麼地方還需要改進、幼兒的反應是否合乎教育教學的預期、幼兒在活動中有無創新等等問題。觀察記錄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主要採用的記錄形式有: 1、按記錄結構分:★開放的日記式(表格記錄):根據預先設計好的表格對場景中的內容進行反應和判斷。★軼事性記錄(個案記錄):教師在觀察過程中敏感捕捉有價值的信息,隨機進行跟蹤了解。 2、按觀察的時間分:★現場記錄:這使我們所獲得的完全是第一手的資料。我們常用拍照、錄像、表格記錄等方法。★事後記錄:由於教師採取深入的參與式觀察,要求完全投入到當前的事件中,不能分心去做觀察記錄,或為了避免對記錄對象產生不必要的干擾,事後記錄下一些突發事件、有價值的信息以及幼兒創造性活動的事例。★現場和事後相結合 在區域游戲中觀察是最直接地了解幼兒、研究幼兒的最有效的辦法。
教師只有沉下心來,通過實施整體觀察、局部觀察、作好觀察記錄,來思考幼兒在游戲中表現的不同狀態,從中了解他們的學習興趣、認知水平、發展需求,並分析目標、計劃的可行性,對自己的教育行為進行調整,才能真正做到因勢利導、因材施教,促進每一位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捌』 幼兒園小班區角游戲觀察記錄表(沙池、建構區)
目標:
1、通過鏟沙,拍沙等動作,促進幼兒上肢動作的發展。
2、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3、在玩沙中讓幼兒自由結伴,培養幼兒合作游戲的能力。
准備:l、幼兒每人一頂帽子,一雙拖鞋。
2、玩沙工具(鏟子、小桶)
3、每人自製插塑小樹若干。
過程:
(一)引題
1、師講故事:小鳥住在樹木林里很快活……,後來樹林被人砍光
了。
2、提問:樹被砍完了,小鳥能生活在樹林里嗎?
3、激發幼兒再造樹林的願望。
(二)交待玩沙要求
1、使用鏟子要小心,顧前又顧後,鏟子別舉太高,以免沙子揚起,
落到小朋友身上。
2、沙子若丟入眼睛中,不要用手揉,要請老師幫忙。
3、玩好以後要清理身上沾上的沙子,才能出沙池。
(三)幼兒玩沙,教師 指導
1、鼓勵幼兒自由結伴,用不同的工具玩。
2、想出各種堆沙山的辦法,如鏟沙,用手捧沙,用手兜沙,再把
沙拍得緊緊的,不會塌下來。
3、在造好的山上種樹木,變成樹林。
(四)結柬部分
1、表揚幼兒的造樹林行為,體驗為小鳥做好事的自豪情感。
2、整理衣著回教室。
『玖』 手工帽子怎麼做
准備材料:紙、鉛筆、像皮擦、固體膠、剪刀、裝飾的小花朵。
1、准備好一張粉紅色的紙,一張綠色長方形的紙和一些裝飾的小花朵備用。
『拾』 利用廢舊材料製作大班觀察記錄表
客觀描述
小舞台已經搭建好了,並且幼兒表演用的頭飾也一起閃亮登場,因此表演區一下子來了好多幼兒。他們圍著舞台,都很想表演龜兔賽跑里的主角。因為很多幼兒在學習本課之前對《龜兔賽跑》這個故事比較熟悉了,所以每個小演員表演的都很好。剛開始一遍一遍地按照原本的故事情節進行表演,幾遍下來朱雨欣和張依琳說:「我們說點不一樣的吧,別照著故事裡面的了!」一下子表演區的幼兒又開始活躍起來了,很多小動物也都走出來一起比賽,並且在表演的過程中動作越來越生動,創新。每個幼兒都玩的非常盡興。
分析反思
這次是在班裡第一次搭了個正式的舞台進行表演,所以這次參與的人數明顯比往常多,吸引了很多幼兒。並且准備了足夠的小動物的頭飾,讓幼兒熟悉自己的角色後再進行表演。 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都可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根據故事內容進行創編對話。朱雨欣 張依琳的一句話,讓本來在表演區已經玩的無聊的幼兒再次提起他們的興趣,教室在整個過程中在一邊進行觀察,讓幼兒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