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家族帽子名稱
土家族沒有「帽子」 但是 土家族老年人 流行頭上纏上一條很長的布(通常為黑色的紗布),形狀很像一頂圓筒形的帽子 但是沒有頂,我們管這叫「帕子」土家族人以前 一般都會纏上這樣的帕子,顏色也各異,年輕人的花一點 老年人一般為黑色。但是 近年來 戴帕子的年輕人 幾乎沒有了·只有很少的老年人會纏··
2. 有誰知道各少數民族的帽子,圖片和文字介紹,謝了
中國各少數民族日常生活以及節慶禮儀場合穿用的民族服裝。中國55個少數民族的著裝,由於地理環境、氣候、風俗習慣、經濟、文化等原因,經過長期的發展,從而形成不同風格,五彩繽紛,絢麗多姿,並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
看中國少數民族服裝圖片,這兩個網站不錯,數量多,清晰度也不錯.而且很有生活味兒.直接在畫面上點,就可以滾到下一張,方便閱覽,不錯不錯. http://www.6lu.cn/id06/a02/html/image1.html
http://list.china.alibaba.com/buyer/offerlist/1034227-p10.html
簡單解說我國少數民族服裝:
阿昌族 女子穿統裙,以青布包頭;未婚者穿長褲,盤辮簪花。男子著黑衣褲,背通帕(掛袋)、阿昌刀。阿昌刀屬長刀類,為滇緬邊境各民族所喜愛。
白族 女子穿白上衣、藍褲、黑紫絲絨背心,扎綉花圍腰,用花包頭、銀首飾,著百節鞋(翹頭綉花鞋)。男子為白衣褲、黑背心、白或藍布包頭,綉花掛包;高寒地區常穿羊皮披肩。
保安族 女穿高領大襟花短衣、鑲花邊長背心,罩蓋頭,穿雙梁鞋。蓋頭還是回、東鄉、撒拉等族的女子頭飾,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綠色、婚後黑色、老年白色。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襖、春夏為白襯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掛保安刀。保安刀掛於腰左邊,刀把疊嵌「十樣景」圖案。
布朗族 女穿黑色或紅綠紋相間的統裙,扎大包頭。男穿無領上衣、黑色寬大長褲,黑或白布包頭。
布依族 女穿大襟上衣、長褲、綉花圍腰,或蠟染百褶長裙;黔南地區穿傳統欄干服。欄干服是衣褲套裝,衣襟、領口、衣袖、褲腳均鑲花邊。男子為對襟衣或大襟長衫,藍或白地藍方格頭巾。
朝鮮族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稱。女子穿傳統的襦裙套裝,上襦稱則高利,為小燈籠袖斜襟短衣,以花結襻帶系合;下裙稱契瑪,是高腰長裙,少女為統裙式,婚後纏裙式;配穿鞋頭尖翹的船形鞋。男子穿無紐扣上衣、深色背心、燈籠褲(稱佩吉),戴漆紗圍檐圓頂高帽。
達斡爾族 女穿藍袍、綉花鞋、白布襪,胸佩銀飾。男子穿高領袍、皮靴(稱奇卡米)、白布包頭。節日多穿各色綢袍。
傣族 西雙版納地區女子為窄袖對襟短衣、統裙、銀腰帶;德宏地區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長褲、小圍腰,婚後是對襟短衫,黑統裙;新平、元江一帶,女上衣的腰際處和裙腰處常綉花、飾銀泡銀穗,故有「花腰傣」之稱。男子一般為小袖短衫、長褲,白或青布包頭,冷天習慣披毛毯。
德昂族 女子上為對襟短衣,下著飾橫條圖案的長統裙,並裝飾藤腰箍。男子穿圓領大襟衣和肥短褲,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頭、男子還飾絨球。
東鄉族 女子穿大襟衣、綉花背心、長褲,罩蓋頭。男子穿長袍,束帶,佩小刀等;或穿對襟衣、黑背心;戴黑或白色平頂軟帽。
侗族 女子為無袖上衣、寬腳褲或百褶統裙,佩帶銀飾。男子為無領短衣、統褲、侗帕(大頭帕)。多用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藍色。
獨龍族 穿用披毯:將麻布毯披於衣外,由腋下抄向胸前結角(男左結、女右結)。此外,女子用頭巾,男子佩砍刀和箭包。
俄羅斯族 女子穿布拉吉(連衣裙)或褶裙,戴艷麗的頭巾。男子穿西裝和白色綉花邊的套頭衫。
鄂倫春族 穿皮袍:大襟,開二衩或四衩,領、袖、襟處鑲異色皮邊,衩處補綉團花圖案。此外,女子戴氈頂皮帽;男子為狍頭皮帽、皮褲、皮靴。
鄂溫克族 女穿大翻領連衣裙,或大襟連衣裙式長袍。男為深藍長袍、圓錐形帽、皮靴。冬季習慣穿獸皮衣。
高山族 女子一般為對襟長袖上衣或大襟窄袖上衣,各式裙,黑或紅布包頭。男子通常上穿對襟長袖衫和長短不一的背心,下著纏腰裙或前裙。高山族在節日里注重裝飾,並穿貝珠衣(以貝殼、珍珠編織的貝衣、珠裙)。
仡佬族 女子穿套頭式無袖袍,前短後長並綉花;穿三段式統裙,中段為紅色羊毛織物,上下段為青白相間條紋圖案的麻織物;纏包頭,同時纏3條長帕,後垂6穗,飾海貝;穿勾尖鞋。男子為無領琵琶襟衣、長褲,青布包頭。
哈尼族 女子穿無領上衣、銀胸飾,著長褲或裙,系圍腰(以不同顏色標識未婚已婚),戴小帽,飾銀泡;節日穿綉花尖鞋。男子用黑或白布纏頭(節日插羽毛),系綉花腰帶。尚黑色,多用自織自染的棉、麻布。
哈薩克族 女子穿連衣裙、綉花背心、綉花套褲,戴吐麻克或白布蓋頭,並加大披巾。吐麻克是一種小圓帽,飾有貓頭鷹毛。男子穿不掛布面的翻領皮大衣,扎鑲花皮腰帶,佩小刀,戴三葉帽(夏天為三角布頭巾);春夏穿袷袢。袷袢是無領對襟袍,無紐扣而系腰纏(腰帶),維吾爾、柯爾克孜、塔吉克等民族也穿用。
赫哲族 習慣以魚、獸皮製衣,冬季穿套褲,傳統穿袍。女袍類似旗袍,採用鑲緄工藝,並綴貝、幣或銅鈴;男袍為右大襟、前開衩。此外,女子穿綉花鞋或皮靴,男子穿靰鞡。靰鞡為布靿、皮幫底的納褶防寒靴,內絮烏拉草。
回族 女子穿大襟短衣,戴蓋頭。男子穿白色對襟衫、黑背心,戴白或黑小圓帽。散居各地的回族穿漢族服裝。
基諾族 女子穿無領無扣短褂、鑲七色紋飾,佩綉花兜胸,著黑白相間的短裙,戴白底彩條尖頂風兜帽。男子為棉布上衣(無領、對襟、無扣、背後綉太陽花)、白棉布大褲,裹腿,藍布包頭。男女均戴耳環。
京族 女子為無領對襟短上衣、菱形遮胸布、黑色大褲、旗袍式白色長外衣,戴斗笠。男子為及膝窄袖袒胸衣、大褲,束帶。
景頗族 女子穿黑色短上衣、棗紅色自織羊毛花圍裙,使用腰箍、護腿及各種銀飾物。男子為黑色衣褲或白衣黑褲,白布包頭上綉花並綴絨球,佩長腰刀,背掛包。
柯爾克孜族 女子穿連衣裙、黑背心,戴頭巾;青年戴紅絲絨圓頂小帽或大紅色水獺皮帽,綴羽毛或纓穗。男子穿袷袢、綉花圓領襯衫、燈芯絨大褲,束皮帶、左佩小刀,戴高頂卷檐氈帽或護耳式帽。
拉祜族 女子為高開衩長衣(鑲嵌彩色幾何紋布塊),黑布頭巾(長3m以上,中端垂及腰際)。男子為無領大襟衫、寬腳長褲、黑頭巾或分瓣小帽(綴彩布條)。
黎族 女子穿青色開襟上衣、及膝織綉花統裙,盛裝時佩帶大耳環等首飾。男子穿無領對襟衣,纏包頭、插雉尾,有的戴耳環。多用自紡自織自染的棉、麻布。
僳僳族 女子穿短衫、黑背心、多褶長裙,戴花包頭或歐勒(珠珠帽,以紅、白色珠或貝殼串成);青年女子佩拉白里底(佩帶於胸前的瑪瑙、海貝或銀幣串)。男子為長衫、及膝褲、黑包頭,佩砍刀、弓弩。
珞巴族 女子穿短上衣、毛呢及膝統裙,腰懸綴成球狀的白色貝殼(以數量標識財富);盛裝時披紅披肩,佩多串項珠。男子穿氆氌長袍、羊毛氈套頭背心,披野牛皮,戴藤條圓盔,套熊皮圈。
滿族 女子穿旗袍、高底花鞋(稱花盆底)。男子穿箭袖開衩袍褂,束腰帶。
毛南族 女子穿大襟上衣、緄邊褲,戴頂卡花。頂卡花是一種斗笠,以竹篾編織精緻圖案。男子穿藍、青色對襟衣、衣褲。
門巴族 傳統穿紅氆氌袍,佩砍刀。此外,女子穿白氆氌統裙,披犢皮,頸飾彩色串珠。男子扎赭色腰帶,戴拔耳甲。拔耳甲為山字形小帽,褐頂、橘黃邊,前檐留缺口。
蒙古族 男女老幼皆穿用蒙古袍,有紅、黃、紫、深藍等色,傳統式樣為身寬袖長、下擺不開衩、襟和擺採用鑲緄裝飾,束彩腰帶。此外,女子纏紅、藍頭巾,穿皮靴,盛裝時戴冠、綴銀飾;男子纏紅、黃頭巾或戴藍、黑、褐色帽,穿高靿皮靴。
苗族 女子穿大領對襟短衣、長短不同的百褶裙,打裹腿,或為大襟短衣、寬腳褲、圍腰,採用多姿多採的頭飾;節日盛裝,常採用刺綉、蠟染等工藝裝飾服裝,以及多種傳統銀飾,如項圈、手釧、銀衣(銀飾釘於衣上)。男子為短衣長褲,或穿對襟麻布長衫、披羊毛氈(上有幾何圖案)。
仫佬族 女子穿大襟上衣、長褲或統裙,束圍腰(上有幾何圖案)。男子穿無領琵琶襟衣或唐裝(類似漢族的衫、襖、褲)。尚青色。
納西族 女子穿黑、藍、白色大褂,背心,長褲,多褶圍裙,披七星羊皮披肩(上綉日月、下綴七星圖案,俗稱「披星戴月」,象徵勤勞),戴圓的紗頭帕或藍頭巾;寧蒗等地為短衫、百褶長裙,束腰帶,藍、黑布包頭。男子穿大襟長衫,圍羊皮兜腰,披羊皮披肩,打裹腿。
怒族 女子穿背心、多褶長裙,習慣以竹管穿耳,珊瑚、貝殼飾胸,藤環纏頭、腰、踝;貢山地區以麻布片為前後裙。男子穿長衣短褲,纏包頭,腰左佩砍刀、右肩背弓箭。
普米族 女子穿大襟衣、百褶長裙,束寬大的彩腰帶,披羊皮,纏大包頭,飾銀環耳墜。男子穿麻布短衣、大褲、白羊皮背心,打裹腿,佩腰刀。
羌族 傳統穿用皮褂褂,即罩於麻布長衫外的羊皮背心。此外,女子用綉花圍腰、頭帕及耳環、手鐲、銀牌等飾物,穿勾尖綉花鞋。男子纏包頭,束腰帶,裹腿。
撒拉族 女子穿對襟衣或大襟袍、花背心、綉花布鞋、布襪,罩蓋頭,飾長耳墜。男子為白色對襟衣、黑背心、白或黑色平頂圓帽;冬季穿皮襖或褐子(羊毛織成的衣服)。
畲族 女子穿大襟緄邊上衣、短褲,打裹腿,以紅絨線束頂髻,戴細篾斗笠;結婚時戴鳳冠銀簪。男子為對襟上衣(老年大襟)、長褲。習慣用青、藍色自織麻布。
水族 女子穿無領大襟半長衫、綉花圍兜,纏包頭(少女戴纏繞紅線的頭圈),佩銀首飾。男子為無領大襟寬袖長衫(青年對襟長衫)、青布包頭。尚青藍兩色。
塔吉克族 女子穿無領長袖衣和曳地長裙,或穿連衣裙,戴圓頂綉花帽(綴後簾)、加白黃紅色頭巾。男子穿袷袢,戴黑絨圓高帽。男女皆習慣穿野羊皮高靿靴和氈襪。
塔塔爾族 女子穿連衣裙、深色背心,戴鑲珠小花帽,披紗巾,著花靴(上綉動物圖案)。男子為綉花白襯衫、黑色背心或對襟長衫、黑褲,戴綉花或黑色小帽,著長靴。
土族 女子穿鑲花邊的大襟袍(配五色布拼成的袖套),鑲花邊的背心,束綉花寬腰帶,佩掛手帕、錢袋、荷包、小鈴。男子為小領大襟長袍、大襠褲、黑或紅色背心,上黑下白的裹腿,雲紋布鞋;冬季穿大領白板皮襖。男女都戴翻檐氈帽或禮帽。
土家族 女子傳統的服裝為左開襟大袖緄邊短衣、八幅羅裙,現一般為右開襟上衣、鑲邊統褲,青布包頭,綉花鞋,銀飾品。男子為對襟或琵琶襟短衫、長褲,青布包頭。多用溪布、峒布,即自織自紡青、藍色土布或麻布。
佤族 女子穿黑色無領短衣、黑紅條紋相間的統裙,頭、頸、腰、臂、脛用箍飾物。男子為無領對襟短衣,紅、黑、白布包頭,以黑、紅線穗作耳飾。
維吾爾族 女子穿艾得麗斯綢連衣裙、襯裙,深色綉花背心,系鮮艷的頭巾(老年白紗巾或大幅白蓋頭)。男子穿袷袢(以方巾束腰),套頭大襯衫。男女老少喜戴尕巴(四棱綉花小帽),著高靿靴(女子內著長統襪)、加套鞋。
烏孜別克族 女子穿魁納克(寬大多褶的連衣裙),戴各式小花帽,著綉花靴。男子穿托恩(對襟袍,類似袷袢,以方巾束腰),綉圖案的襯衫,戴小花帽,著皮靴、淺幫套鞋。
錫伯族 女子穿袍(青年的袍腰部打褶象連衣裙)、背心、肥褲(扎褲腳)。男子穿箭袖前開衩長袍,或短襖、長褲。東北地區錫伯族著當地漢族服裝。
瑤族 女子服裝注重綉花、蠟染,通常穿琵琶襟或大襟上衣、長褲、短百褶裙,打裹腿,採用多種樣式的頭巾、帽及銀飾。男子穿對襟無領短衫、長褲或過膝短褲;廣西南丹一帶沿用白色褲,褲腳綉花;廣西連南一帶纏紅布包頭,插雉尾。多用青、藍土布。
彝族 大小涼山男女老幼四季披用白、灰、青三色羊毛線織成的擦爾瓦(即披風),上織有花紋,有的下端密集長流蘇。擦爾瓦始用於漢、晉;白天御風雪,夜可作被。此外,女子穿大襟上衣(綉花或緄邊)、多節多色的曳地百褶裙或長褲、圍腰,著瓦式方頭帕或青布包頭;雲南少女戴雞冠帽、綴銀泡,在賽裝會、插花節上穿刺綉服裝。男子為大襟或對襟衣、多褶褲(褲腳寬窄不一,寬者1m),青或藍布帕包頭(右前方突出細長錐形「英雄結」),左耳戴大耳珠、綴絲穗;老年穿長袍,戴瓜皮帽。
裕固族 女子穿高領長袍,束紅、紫、綠色腰帶,戴喇叭形紅纓帽(未婚加一圈綠珠穗),掛頭面,戴胸飾「寄命鎖」,穿長靴。頭面是標識婦女已婚的帶形飾物,佩在發辮上,共3條,一條垂胸前、兩條垂背後,上鑲銀牌、珊瑚、瑪瑙、珠貝等。男子為高領左大襟箭袖袍,束紅、藍色腰帶,掛腰刀和煙袋,圓平頂翻檐白氈帽或禮帽,左耳飾大耳環,穿皮靴。
藏族 傳統穿用藏袍,是敞領口、右大襟、系腰帶的大袍,用氆氌、毛皮及其他面料製作;牧區羊皮袍不掛袍面,以腰帶系結底襟可作被袋用;農區婦女夏秋為無袖袍;男子穿袍時習慣褪右袖以便活動;女袍的內衣襟短袖長,前系邦單(又稱邦墊,為飾有橫彩條的氆氌圍裙);配穿靴,男子戴禮帽或皮帽。此外,西藏山南一帶女子穿背夏,是一種對襟無扣長背心,多用黑氆氌製作。
壯族 女子傳統裝束為大襟或斜襟上衣、褶裙或寬腳褲、綉花圍腰。男子著唐裝,包頭。三月三節,著節日盛裝。
3. 恩施土家族的帽子有什麼講究
按年齡、季節確定帽形: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冬瓜圈」,冬季戴「狗頭帽」、「魚尾帽」、「風帽」等。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絲線綉「喜鵲鬧梅」、「鳳穿牡丹」和「長命富貴」、「易養成人」、「福祿壽禧」等花鳥和字樣外,還有「十八羅漢」等銀菩薩。小孩一般戴貓頭尾巴帽,帽沿正面縫上「大八仙」、「小八仙」、十三個菩薩像。中間大的一個為觀音坐像,兩邊釘有十八羅漢像,虎帽兩側至兩腮前有銀勾,用於小孩系帽用,帽頂兩側用白兔毛做成的虎耳,上前掛銀鈴,虎帽用大紅綢緞做面料,前檐綉有一個「王」字,後腦綉有雙龍搶寶等圖案。胸前持有金鎖銀牌,上打有「福、祿、壽、禧」字樣,帽後懸有金鏈銀梁。
小孩的鞋也為老虎鞋;用紅綢緞做面料,鞋尖向後翻,兩耳插上兔毛,前綉一個「王」字,兩側綉花。土家族是崇拜虎的,小孩穿戴虎帽、虎鞋是受虎的「圍撫」,邪惡不敢侵害,人假虎威,可避邪壯威,既可使小孩顯得天真活潑,伶俐威武。
4. 土家族帽子粘土製作
摘要 把紅色的粘土用手捏成帽子的帽身的形狀,並擺放在小盤子上。 用工具取出紅顏色的粘土,...
5. 土家族服飾
土家族的服飾,隨著時代的向前發展,不斷地改進和變化著,而且較為顯著。
服飾所用的布料,建國前,多為自紡、自織、自染的土布,俗稱「家機布」,史稱「賨布」、「幏布」、「傒布」、「峒布」、「斑讕布」。土家人普遍喜用青、藍、白三種顏色的布料。在服裝式樣上,到土司統治時期,男女服布還大致相同。他們都穿對襟上衣和綉有花邊的八幅羅裙,頭戴刺花巾帕,並佩戴首飾。一般女子喜歡耳飾、項飾、手足飾,而男子只在左耳戴耳環,左腕帶手圈,頭發或編或挽髻。
成年婦女上衣有左開襟、右開襟、矮領、無領等多種式樣。上衣的袖口、衣襟都鑲有花邊,一般袖子短而寬大。下身著筒裙、百褶裙或褲子。土家女子穿綉花鞋,上綉花草、蝴蝶、蜜蜂等,腿上纏青藍布或白布裹腳。
土家姑娘的嫁衣是精美、艷麗的土家服飾之精品。這種嫁衣,人稱「露水衣」。它左開襟,大袖大擺。下配八幅羅裙或白褶裙,布料以絲綢為貴重。新嫁娘腳穿綉花鞋,再配上很講究的首飾,使露水衣看起來十分華貴,若帶帽子,帽前要釘一個銀寶花,寶花兩邊有一對龍,人稱「二龍搶寶」。龍後有一對鳳,鳳後一對蝦,蝦後一對銀帽襟,帽前下檐還有九隻鳳,每隻鳳嘴裡銜三顆銀針。這種帽,便是土家人的鳳冠。
土家青年男子上穿多扣對襟上裝,下穿寬腿褲子。中老年人穿大襟衣,纏長腰帶。男子夏天穿麻布汗衫,腳穿草鞋。土家人不分男女,都喜歡包青、白、藍顏色的頭帕。
土家族孩子的服飾隨年齡的增長、季節的更替而不斷變化,主要表現在帽子上。有嬰兒時期戴的金爪小帽,有幼兒時期戴的虎頭帽、魚尾帽;帽子做工講究,上綉「長命富貴」、「福貴雙全」、「福祿壽喜」等字樣或十八羅漢像,文武八仙等,正中綉土王菩薩、帽上吊銀鈴。孩子們穿虎頭鞋,鞋上綉有花、草、虎頭等。
孩子們的鞋帽、婦女衣褲及鞋襪、男子的荷包和腰帶、男女鞋墊等都有綉花裝飾,綉花技藝精巧,為土家服飾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照片見參考資料
6. 土家族男帽子怎麼戴的
男子頭包青絲帕或青布,白布帕2至3米,包成人字路,沒有完全蓋住頭發。較古老的上衣叫「琵琶襟」,安銅扣,衣邊上貼梅條和綉「銀鉤」,後來逐漸穿滿襟衣(多指中年以上者)和對胸衣,青年人多穿對胸衣,正中安五至七對布扣。褲子是青、藍布加白布褲腰,鞋子是高粱面白底鞋,鞋底厚。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纏青絲頭帕。婦女穿著左襟大褂,滾兩三道花邊,衣袖比較寬大,下面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喜歡佩戴各種金、銀、玉質飾物,但是並沒有苗族那樣的銀頭飾、銀項圈。
秦漢之後,土家族先民服飾已具有濃郁的民族特徵,《後漢書》中所記述的「武陵蠻」、「五溪蠻」「好五色衣」,表明了土家先民喜「斑斕」 服飾的審美傾向。到了南宋,在唐代即已蓬勃興起的織錦業此時已進入全盛時期,同時,用五彩華美的織錦製作服飾亦自然成為了土家人的最愛,南宋《溪蠻叢笑》對此有描述:「績五色線為方,文采斑斕可見。俗用為被或衣裙,或作巾,故又稱峒布。」《大明一統志》、同治年間《龍山縣志》亦多有記載。土家人崇尚繁麗多姿的服飾習俗,一直延續到清「改土歸流」之前,改土歸流前,土家服飾沿襲舊習:「男女垂發,短衣跣足」「男女服飾均皆一式,頭裹刺花巾帕,衣裙盡刺花邊。」(清乾隆《永順府志》)。到了乾隆二十年間,土家民族形象第一次以草圖形式在《皇清職貢圖》里清晰呈現:此時永順、保靖等地區的部分土家男人已開始著褲,上衣為圓領短袍,衣長至大腿,包頭巾,系腰帶,裹綁腿;女人則「高髻螺鬟」,內穿立領短袍,外套對襟背心,下著過膝百褶裙,以布纏腿。
7. 土家族的頭飾
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鞋帽類裝飾。包括帽子、頭巾、鞋子等形式。其中帽子以小孩的虎頭帽、貓耳帽等最具特色,其基本特徵是帽子仿照各種動物的形狀(通常綉以各種吉祥圖案),在其上點綴銀菩薩(如十八羅漢),兩耳之上綴以風鈴。成年人頭巾以青、白色「人字形」絲帕最具代表性,其基本特徵是將青絲帕或五六尺長的白布纏於頭上,呈「人字形」,一般因性別、年齡而異。鞋子一般有偏耳草鞋、滿耳草鞋、布鞋或釘鞋等,其中布鞋以綉花鞋最具代表性,其基本特徵是鞋底為千層底,鞋幫綉以各種吉祥圖案,通常配以各種綉花鞋墊,是反映土家族姑娘心靈手巧的重要標志。 二是頭飾。包括鳳冠、簪子、耳環等,一般以金、銀製成,因家庭經濟狀況、年齡差異而略有不同,其中鳳冠是土家族貴族婦女佩戴的裝飾,其他皆為一般婦女佩戴的裝飾。耳環則是過去土家族男女皆喜歡佩戴的頭飾,且以多為美。 三是胸飾。包括牙扦、項圈等。牙扦掛於胸前右方,為土家族婦女喜愛的銀飾兼適用之物,一般重近200克,長68厘米,上面安有小銀圈一個,便於套掛在胸口上,中央為打制的蟲魚鳥獸及植物藤草連綴其間,下端吊有耳挖、牙扦、馬刀、叉、劍、針夾、鏟等小銀器物,是土家族新娘出嫁時的必備之物。過去,家庭比較富裕的土家族婦女亦佩戴銀質項圈。 四是手飾。包括手鐲、戒指等物,是土家族婦女常見的手部裝飾之物。 五是腰飾。包括圍腰、板帶、煙袋等裝飾之物。其中圍腰是土家族婦女喜愛的裝飾兼適用之物,通常在上面綉以各種精美的花紋圖案;板帶是土家族青年男性喜愛的裝飾兼適用之物,通常由未婚女友贈送,上面綉以各種精美的花紋圖案,是土家族男性進入成年的重要標志。 六是足飾。過去,家庭富裕的土家族婦女喜歡佩戴銀質足圈,但並不多見。
8. 石柱土家族服飾
土家族的服飾別具一格。男女老少都穿滾邊無領向右開襟衣,中年婦女的衣襟角上綴兩顆銅扣子:上衣為花邊衣,褲也是花邊褲;更有特色的是在褲膝蓋部兩外側綉有圓形的「雙鳳朝陽」圖案。喜穿綉花邊鞋,圍青布綉花圍腰,其花紋圖案全為手工刺綉。綉工精細,色彩鮮明,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土家閨女還普遍用紅頭繩扎一根長辮子,自幼穿耳戴圓圈式的大耳墜。土家族婦女習慣頭梳「盤龍髻」,在頭上戴大小不同的銀質花枝,胸前向右開襟處戴一掛長牙簽,手指上戴銀質戒子,手腕上戴銀質扭或空心花手鐲。一年四季,土家人男女習慣在頭上包青帕或白帕子。男的腳上還習慣穿白布襪,女的腳上喜纏青布或藍布裹腳。土家族女裝為短衣大袖,左襖開襟,滾鑲2~3層花邊,鑲邊筒褲;男裝為對襟短衫。「過趕年」,即提前l~2天過年,是其重要節日。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纏青絲頭帕。婦女著左襟大褂,滾兩三道花邊,衣袖比較寬大,下著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喜歡佩戴各種金、銀、玉質飾物。小孩的服飾主要是在帽子上,根據年齡、季節的不同,分別戴「雞冠帽」、「狗頭帽」、「魚尾帽」等。有的還用五色絲線綴上銀質的「長命富貴」、「富貴雙全」或「福祿壽喜」等字,也有在帽子上綴銀質的「八洞神仙」或「十八羅漢」的圖樣。這些服飾都是土家人用自紡、自織、自染的土布自製的。在五十年代,從城鎮到農村,穿戴還較普遍,現在,邊遠的農村,仍將製作服飾的技藝代代相傳,婦女和老年人還習慣穿戴本民族的服飾。。
9. 小的時候父母總會給孩子織狗頭帽,狗頭帽有怎樣的意義
在民間兒童服飾中,虎頭鞋是小兒鞋款式之一。小兒周歲或生日時,父母給他穿上新做的虎頭鞋。虎頭鞋用黃布精心製作,鞋頭上綉上虎頭,虎頭上有一「王」字。民俗認為老虎為百獸之王,穿上虎頭鞋能避邪壯膽,富貴長壽。還有「狗頭帽」,戴在頭上,也威風凜凜,與小兒稚嫩的臉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第二天,夫妻倆被自家的老黃狗叫醒。循聲過去,只見狗窩里躺著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桂根老伴一看,正是昨日死去的孩子,小孩面色紅潤正睡得香甜。老兩口趕緊把孩子抱到了屋中。原來,弟媳婦早就覬覦桂根家的財產了,本來以為他們沒有子嗣,哪成想桂根老來得子。於是,她買通產婆,在孩子出生之時將他掐死。然而,產婆做的這一切卻被桂根家的老黃狗發現了。老黃狗尾隨產婆,將她丟棄的嬰兒銜了回來。
守了一夜,孩子才漸漸恢復呼吸。 後來,這件事在民間傳開。人們覺得,是狗保住了孩子的性命。民間也就興起了做狗頭帽給孩子戴的習俗。人們相信,給孩子戴上了狗頭帽,孩子就可以消災免禍、大吉大利了。
10. 狗頭帽的概述
這是一種孩童所帶的帽子,在帽頂兩旁,左右開孔,裝兩只毛皮的狗耳朵,亦有作兔子耳朵者。帽用鮮艷綢緞呢絨為上,鑲嵌金鈿、假玉。帽筒用花邊緣圍之。
狗頭帽最早出現在清代,全國各地的孩童都有佩戴,尤其在冬季南方的孩童常見。在湖北農村,兒童戴狗頭帽非常普遍,其寓意是:貴子賤養,俗稱「狗頭狗腦,容易成長」。在狗頭帽上,嵌上銀制長命百歲的圖案字。狗頭帽也是土家族服飾之一,常見於冬季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