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中國工程院院士帽子

中國工程院院士帽子

發布時間:2022-07-06 06:01:43

『壹』 5個中國科學家的名字與他的成果

中國科學家劉樹生近日完成了他在澳大利亞的巡迴講學回到杭州。在不久前召開的第22屆國際昆蟲學大會上,他剛剛榮獲「國際昆蟲學傑出成就獎」,這也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

在浙江大學應用昆蟲學研究所任所長的劉樹生教授此次是應澳大利亞蔬菜害蟲治理協作網的邀請,在維多利亞州、新南威爾州和昆士蘭州面向專業人士進行學術演講的。在8月15日於布里斯班召開的第22屆國際昆蟲學大會上,劉樹生和其他4位來自世界各國的昆蟲學家一起,榮獲了大會頒發的「昆蟲學傑出成就獎」。

劉樹生的研究以昆蟲行為和化學生態學、蔬菜害蟲的生物防治和綜合治理、入侵昆蟲的種群發展和擴張為重點開展,先後成功主持了10餘項國家級和國際合作科研項目。

「昆蟲學傑出成就獎」是由同行提名,再經由國際昆蟲學界的常設理事機構「國際昆蟲學大會理事會」理事投票產生的,每屆國際昆蟲學大會獲獎的科學家不會超過5位。國際昆蟲學大會理事會主席里德福特教授在給劉樹生教授頒獎的致詞中說:「劉樹生教授在昆蟲生態學、害蟲生物防治、蔬菜害蟲綜合治理幾個領域都取得了國際同行公認的創新成果,並一直致力於將研究成果服務於生產實踐,為促進農業害蟲持續治理和農業持續發展做出了顯著貢獻。」
隨著登海種業昨日在中小板的上市,李登海,這位與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並稱為「南袁北李」的「雜交玉米之父」第一次被資本市場衡量出身價,並以超過11億的紙上財富,超過袁隆平。

「南袁」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980-1981年赴美任國際水稻研究所技術指導。1982年任全國雜交水稻專家顧問組副組長。1991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並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為我國糧食生產和農業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他的主要成就表現在雜交水稻的研究、應用與推廣方面。

隆平高科在當年上市時,其主要股東是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和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是許多人「做了多次工作」後才同意用自己的名字作為公司名字的。他本人既不擔任公司任何職位,也不參與公司管理,只是持有「隆平高科」250萬股股票,佔2.38%,並獲得「姓名使用費」580萬元。

「北李」
雜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李登海的人生與玉米是不可分割的,他研製出來的雜交玉米品種讓玉米的產量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同時,玉米也成就了李登海人生的輝煌。
從1985年4月創辦起我國第一個集科研、生產、推廣、經營於一體的農業民辦科研單位———萊州市玉米研究所到後來的登海種業順利上市,李登海經歷了整整二十個年頭。

1993年5月,該研究所被升格為萊州市農業科學院,下設玉米、小麥、蔬菜、果樹四個研究所和一個負責推廣經營的遠征種子公司。遠征公司的出現,為後來的登海種業打下了基礎。

1998年,登海種業有限公司成立,萊州市農科院以所屬遠征種子公司出資,占注冊資本的68.86%,李登海以實物資產出資32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31.14%。後經增資,農科院的股份增加到了89.33%。隨後,登海種業就開始了一系列的並購活動。

第三隻以個人名字命名的股票

此前,深滬股市以個人名字做公司名和股票簡稱的股票僅有兩只:一是1994年上市的蘭生股份(600826),以公司主要創始人,也是公司上市時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張蘭生命名;二是2000年上市的隆平高科(000998),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命名,也是我國第一隻以科學家的名字冠名的股票。據介紹,當年隆平高科上市時,其主要股東是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和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是在包括省領導在內的許多人「做了多次工作」後才同意用自己的名字作為公司名字的。袁隆平個人因此獲得「姓名使用費」580萬元,另外袁還持有「隆平高科」250萬股股票。

而登海種業則是李登海以玉米育種和栽培專家的身份創建並逐步成長起來的,也是深滬股市歷史上第三隻以個人名字命名的股票。

李登海紙上財富超過11億

與袁隆平只持有250萬股隆平高科的股票不同,李登海由於直接和間接擁有登海種業4951.76萬股的股份(占目前總股本的56.27%),其「紙上財富」已超過11億元。

據查,作為登海種業的創始人和董事長,李登海也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目前他除了直接持有公司8%的股份之外,還通過第一大股東萊州市農科院(李登海擁有82.9901%的股權)間接持有公司48.27%的股份。

而作為中小板和詢價發行以來的第一高價發行股,登海種業昨日上市後最高攀至25.76元,全天成交均價24.36元,收盤23.91元。僅以收盤價計算,李登海的紙上財富已達到11.84億元。

當年隆平高科上市時,盡管當天收盤價達到40.37元,但由於袁隆平只持有250萬股隆平高科的股票,所以即使按收盤價計算,袁其時擁有的股票市值也只不過1億多一點。

少為人知的「雜交玉米之父」

在當今世界玉米栽培史上,有檔案記載的有兩個人,一個是美國先鋒種子公司的創始人華萊氏,世界春玉米高產紀錄的保持者;一個就是李登海,世界夏玉米高產紀錄的創始者。

在我國育種領域,也有「南袁北李」之說。「南袁」是指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北李」就是指李登海,緊湊型玉米研究的創始者,被稱為「雜交玉米之父」,由於他一向低調,李登海似乎少為人知,但提起他培育的「掖單」系列高產玉米種子,卻是家喻戶曉。

據介紹,30多年間,先後選育玉米高產新品種30多個,6次開創和刷新了我國夏玉米的高產紀錄,這些新品種獲得了大面積的推廣,最多時推廣種植面積佔到全國玉米總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一。

「不想上市但要上市」

登海種業正是李登海以玉米育種和栽培專家的身份創建並逐步成長起來的。

據介紹,1985年4月,李登海創辦起一個集科研、生產、推廣、經營於一體的我國第一個農業民辦科研單位———萊州市玉米研究所。1993年5月升格為萊州市農業科學院,下設玉米、小麥、蔬菜、果樹四個研究所和一個負責推廣經營的遠征種子公司。遠征公司的出現,為後來的登海種業打下了基礎。

1998年,登海種業有限公司成立,萊州市農科院以所屬遠征種子公司出資,占注冊資本的68.86%,李登海以實物資產出資32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31.14%。後經增資,農科院的股份增加到了89.33%。

2000年,一個重要人物開始登場,他就是曾經導演了同仁堂高科分拆上市好戲的趙炳賢。正是在趙的鼓動和策劃下,2000年9月,登海種業為上市而進行的股份制改造開始進行。之後,公司開始進入上市輔導期。2004年3月8日,排隊近三年的登海種業在證監會發審委順利過會。

李登海稱,「公司並不缺錢,絕不是為了圈錢而上市,從個人私利角度出發,我並不想讓企業上市,因為上市後其他股東要分享收益。但從公司長遠發展來看又必須上市,要通過上市建立真正的現代企業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實現公司的持續健康發展。」(記者 梁惠元)

南袁北李聚首資本市場 李登海一夜身價過十億元

昨天上市的登海種業一大看點是實現了科學技術與資本運作的完美融合,也成就了李登海個人財富的最大化。隨著登海種業的上市,李登海,這位與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並稱「南袁北李」的「雜交玉米之父」第一次被資本市場衡量出身價。

「玉米大王」李登海:三十載心血為農民

李登海一點都不後悔,因為從他1972年開始進行高產玉米研究開始,他已經玉米育種78代,培育出近百個玉米新品種。其中「掖單」、「登海」兩個系列的玉米品種已經成為我國玉米生產的主力品種。他曾調侃自己的工作是當全國人民的「廚師」:「中國人多地少,要實現農民的增收,就要靠我們農業科技工作者拿出最好的農作物品種。」

李登海:中國緊湊型玉米之父

李登海研究員在雜交玉米方面特別是在緊湊型玉米育種和高產栽培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承認和尊重,被種業界譽為「南袁北李」,與「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齊名。

袁隆平獲2004年度世界糧食獎

2004年3月29日,世界糧食基金會在華盛頓宣布,中國工程院院士、水稻研究專家袁隆平教授和非洲水稻專家蒙蒂·瓊斯博士共同被授予2004年度世界糧食獎。

吳建平是中國互聯網技術研究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從1998年開始,他致力於推動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研究與開發,在全國率先建設了第一個IPv6試驗床,並主持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純IPv6互聯網——CNGI示範網路核心網,其中,基於真實IPv6源地址認證和兩代互聯網過渡技術為世界首創。不久前,他當選為亞太地區下一代互聯網學術組織主席。

獲獎後的吳建平表示:「這個獎其實是獎給中國所有的下一代互聯網和IPv6研究者的。這表明中國在下一代互聯網研究及開發領域獲得了重要地位,得到了世界的重視與尊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為投身於科學的女性(For Women in Science)」計劃2003年度頒獎典禮於巴黎時間2月27日晚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李方華;埃及科學家Karimat Eksayed;美國科學家Johanna M.H.Levekt Sengers;阿根廷科學家Mariana Weissmann和土耳其科學家Ayse Erzan等共5位女性分別代表亞太、非洲、北美、拉美和歐洲地區獲得「2003年度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李方華院士是我國單晶體電子衍射結構分析的開創者,也是在我國建立並發展高分辨電子顯微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次她代表亞太地區奪得「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是繼前三屆中國女科學家獲得提名後,中國科學家首次摘取該獎項。

據了解,「為投身於科學的女性」計劃誕生於1999年,每年評選一次。其中「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在全世界范圍內授予5位卓有成就的女性科學家。2003年,這一獎項的評獎范圍由原來的生命科學領域擴大至物理、化學等領域,該獎項因此成為當今世界唯一一項在全球范圍內獎勵和資助從事生物、物理、化學等基礎科學領域所有女性的獎項。

據介紹,該獎項的評選過程嚴格、獨立。每年先由800多位國際科學界的專家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委員會專家評審小組推薦在相關研究領域中貢獻卓著的女科學家為候選人。每年12月初,由諾貝爾獎獲得者領導的、國際知名權威科學家組成的評審小組從候選名單中正式評選出「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的入圍者,並最終產生5名獲獎者。2003年度「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國際評審團主席由199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Pierre Gikkes de Gennes教授擔任,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韋鈺女士是評審團中唯一的中國評委。

竺可楨(1890~1974)氣候、地理學家。浙江紹興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華全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科院生物學、地學學部主任,中國科學院綜合考察委員會主任,中國氣象學會名譽理事長以及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竺可楨對我國氣象學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在研究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以及變遷方面,在研究物候學和自然科學史方面作出了很大的成績。 竺可楨,字藕舫,浙江省上虞縣東關鎮人。生於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在北京逝世。中國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是中國近代氣象事業主要奠基人。1910年赴美,1918年以論文《關於台風中心的幾個新事實》獲博士學位。1949年以前,他先後創建了我國大學中的第一個地學系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開辟了中國的氣象事業;擔任13年浙江大學校長,使浙大挺進到全國名校行列;1949年以後,他出任中國科學院副 ... [更多...]

自然科學史所為研究生舉辦竺可楨講席

在中國科學院實施知識創新工程的這幾年中,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為紀念近代中國科學史事業的奠基人竺可楨先生,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先後設立了「竺可楨科學史講席」與「竺可楨科學史獎」。 竺可楨(1890-1974)是中國近現代卓... ...>>點擊進入 [參與討論]

科學史家竺可楨

□文 / 杜 揚 在20世紀的中國科學發展歷程中,竺可楨在各個階段都是一個關鍵人物,他也被譽為我國氣象學和地理學的一代宗師。同時值得提出的是,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自然科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史家,中國科學史學科建設... ...>>點擊進入 [參與討論]

《竺可楨文集》:20世紀科學文化的歷史寶藏

20卷、共計1300多萬字的《竺可楨全集》(下簡稱為《全集》)可能是最好的竺可楨讀本,不僅有學術論文、科普文章,還有工作報告、思想自傳等,以及保存下來的38年之久的日記。 他是中國第一代科學家,科學成就可列出長長的一串... ...

『貳』 鄧叔群為中國所做出來的貢獻有哪些

很多人對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叔群不是很熟悉,其實鄧叔群為中國所做出了很多的貢獻,那麼本文就來簡單分享一下:

調查期間鄧叔群對中國西南地區的森林分布、生長生態特性以及林木的病害情況進行了較詳細的研究,發表了《洪壩森林的研究》、《中國天然林管理法之研究》(一)、《今日中國的林業問題》、《西藏東部高原的森林地理》等論文。為黃河上游水土保持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叄』 袁隆平個人簡介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被稱為「梗王」的袁隆平爺爺,都有哪些事跡?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

自由散漫·佛系工作

上學期間榮獲老師給的評語:「愛好自由,特長散漫。」袁爺爺覺得這個評價和自己非常貼切,自己確實是一個自由散漫的人。

具體體現如下:上下班不打卡,且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上下班時間自由。

真是太可愛了,這或許是每個上班族最想要的狀態吧。

年近90還堅持在科研一線工作的袁爺爺卻說自己自由散漫。哎,想想自己的大學生活,真是自愧不如,覺得自己甚至都不配被稱作「自由散漫」。

『肆』 為中國作出卓越的貢獻有哪些人物

為中國作出卓越的貢獻有人物有
1、錢學森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應用力學、航天技術和系統工程科學家。
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1936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1938年獲加州理工大學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
早年在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技術的許多領域都做過開創性的工作。獨立研究以及和馮.卡門合作研究提出的許多理論,為應用力學、航空工程和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回國後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衛星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創建和發展我國的導彈、航天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
在工程式控制制論、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思維科學和人體科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等許多理論領域都進行過創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1956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鄧稼先
鄧稼先(1924—1986),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
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由於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
鄧稼先在一次實驗中,受到核輻射,身患直腸癌,於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終年62歲。

3、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生於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
2000年度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6年4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0年榮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先後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 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
與此同時,袁隆平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2017年7月,任青島海水稻學院首席教授。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獲評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
4、鄧小平
鄧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四川廣安人,原名鄧先聖,後由啟蒙老師改名為鄧希賢,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領導者,馬克思主義者。
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鄧小平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創立了鄧小平理論。
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他所倡導的「改革開放」及「一國兩制」政策理念,改變了20世紀後期的中國,也影響了世界。
5、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 ,中國著名音樂家、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北京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的創建者之一。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著作有《中國地質學》、《地 質力學概論》、《地震地質》、《天文、地質、古生物》等。為中國甩掉「貧油」帽子,創立地質力學理論和中國「兩彈」的研發作出了重大貢獻。

『伍』 中國著名現代科學家的貢獻

1、著名核物理學家鄧稼先

袁隆平是我國當代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是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

『陸』 中國近代為中國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有哪些

1、錢學森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應用力學、航天技術和系統工程科學家。

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1936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1938年獲加州理工大學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

早年在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技術的許多領域都做過開創性的工作。獨立研究以及和馮.卡門合作研究提出的許多理論,為應用力學、航空工程和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回國後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衛星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創建和發展我國的導彈、航天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

在工程式控制制論、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思維科學和人體科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等許多理論領域都進行過創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1956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鄧稼先

鄧稼先(1924—1986),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

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由於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

鄧稼先在一次實驗中,受到核輻射,身患直腸癌,於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終年62歲。

3、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生於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

2000年度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6年4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0年榮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先後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 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

與此同時,袁隆平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2017年7月,任青島海水稻學院首席教授。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獲評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

4、鄧小平

鄧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四川廣安人,原名鄧先聖,後由啟蒙老師改名為鄧希賢,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領導者,馬克思主義者。

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鄧小平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創立了鄧小平理論。

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他所倡導的「改革開放」及「一國兩制」政策理念,改變了20世紀後期的中國,也影響了世界。

5、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 ,中國著名音樂家、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北京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的創建者之一。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著作有《中國地質學》、《地 質力學概論》、《地震地質》、《天文、地質、古生物》等。為中國甩掉「貧油」帽子,創立地質力學理論和中國「兩彈」的研發作出了重大貢獻。

『柒』 撞臉吳彥祖中國最帥院士,高考近乎全滿分未被清華錄取,他是誰呢

據《人民日報》評價:王德民是一位功績卓著卻鮮為人知的石油專家,他為中國大慶油田連續27年年產量5000萬噸作出了突出貢獻!

王德民何許人也?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但在2016年4月12日的那一天,一顆國際編號為210231的小行星被命名為「王德民星」。也正是這一天,王德民大學時期的證件照在網路走紅,被人稱為「學霸版吳彥祖」!

正因如此,王德民院士也是國外做夢也想得到的科學家,面對西方國家開出的優厚待遇,他不假思索地拒絕了。「與國外一些大公司相比,我的工資確實不算高,但世上又有哪個地方能讓我組織上萬名技術人員向大自然進軍?只有中國!」這是王德民院士在接受采訪時說的。「寧捧故鄉一抹土,不愛他鄉萬兩金」這句話在王德民院士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捌』 什麼樣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天才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由此便產生了「生而知之者」存在還是不存在的爭論。所謂生而知之,便是指人不經過學習,即沒有向別人或書本請教,也不依賴於他以前積累的知識和經驗,便知道某類問題的答案或知道該怎麼做。盡管大多數人認為「生而知之」是不可能的,但是,按照宇宙生命論的學說,這種現象不但是可能存在的,而且是合情合理的。只要一個靈魂體進入大腦發育足夠完善的嬰兒中,或進入一個成年人軀體中,那麼這個嬰兒或成年人就可以回憶起貯存於靈魂體內的信息,這時,該嬰兒或成年人就成了「生而知之者」。偉大的科技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就是一位生而知之者。

『玖』 自然雜志 中國十大科學家

1、李四光(1889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世界著名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奠基人。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領導人。 1949年李四光被邀請任政協委員。12月和夫人秘密回國。先後任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科聯主席、政協副主席。為我國的地質、石油勘探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最大貢獻是創立地質力學,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點,分析了我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毛澤東、周恩來根據他的建議,在松遼平原、華北平原大規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在很短時間里,發現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在國家建設急需能源的時候,滾滾石油冒了出來。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李四光獨創的地質力學理論得到最有力的證明。

2、鄧稼先(1924.6.25—1986.7.29)中國核武器研究奠基人。中國原子彈氫彈之父 1950年在美國普渡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10月到中國科學院。曾任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員,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參加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試驗,做出了重大貢獻。作為主要參加者,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3、錢學森 1911.12.11出生,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浙江人,杭州,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中將軍銜。 1935年作為公費留學生赴美國學習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10年後,發表了「時速為一萬公里的火箭已成為可能」的驚人火箭理論而譽滿全球,成為當時一流火箭專家,任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後,錢學森和夫人蔣英按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當時美國海軍高級將領金布爾說:「他知道所有美國導彈工程的核心機密,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錢學森受到美國政府迫害,失去自由。

4、錢三強(1913.10.16——1992.6.28)。1940年取得法國國家博士學位,繼續跟隨第二代居里夫婦當助手。1946年與同一學科的才女何澤慧結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鈾核三裂變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導師約里奧向世界科學界推薦。不少西方國家的報紙刊物刊登了此事,並稱贊「中國的居里夫婦發現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國科學院向錢三強頒發物理學獎。他與夫人何澤慧被譽為「原子世界的科學伴侶,中國的居里夫婦」。 1948年夏,回國。新中國建立起,錢三強投入原子能事業的開創。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所長。1955年中央決定發展本國核力量後,他又成為規劃的制定人。1960年中央決定完全靠自力更生發展原子彈後,兼任二機部副部長的錢三強任技術上的總負責人、總設計師。

國慶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錢三強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5、周光召(1929.5----)中科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協主席,人大副委員長 他主要從事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論等方面的科學研究並取得多面重要成果,在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和戰略核武器的研究設計方面進行了大量工作,為中國物理學研究、國防科技和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參加並領導了爆炸理論、內爆動力學、輻射流體力學、高溫高壓物理、計算機學和中子物理等領域與核武器有關的研究工作,取得多項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重要成果。在高能物理研究方面,他首先推導出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對弱相互作用理論起了重大推進作用,對其後流代數和涉及π介子的理論發展有重要影響。他是首先提出利用丟失能量來尋找新共振粒子的學者之一。他首先建議利用原子核吸收探測弱相互作用中的致磁效應。在凝聚態物理研究方面,他在閉路格林函數、量子場論的整體拓撲性質等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1958年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態振幅,並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方法。是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參加領導了爆炸物理、輻射流力學、高溫高壓物理、計算力學等研究工作。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理論設計中作出貢獻。1996年3月,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觀測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462號小行星,被命名為「周光召星」。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6、錢偉長(1912.10.9-),中國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力學、應用數學的奠基人之一。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大學校長 1940年1月考取中英庚款會的公費留學生,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學習,跟隨導師辛吉研究,用50天時間完成論文《彈性板殼的內稟理論》,發表於世界導彈之父馮·卡門的60歲祝壽文集內,並受到愛因斯坦的稱贊,奠定了其在美國科學界的地位。1942年獲博士學位。 1942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和噴射推進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與錢學森等一起,在馮·卡門教授指導下從事航空航天領域的研究工作,參加火箭和導彈實驗,並發表了世界上第一篇關於奇異攝動的理論。 1946年5月,錢偉長以探親為名隻身返國,應聘為清華大學教授,兼北京大學、燕京大學教授。錢偉長的成名之作是薄板薄殼的統一內稟理論。在1941年錢偉長和他的導師辛格合作發表的彈性板殼內稟理論一文中,作者成功地用張量符號建立了薄板薄殼內力素張量所應滿足的6個靜力宏觀平衡方程,並把微元體的平衡及變形協調方程寫成適當的形式,避免了對板殼變形的先驗假設。從這一精確理論出發,可以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做不同的近似處理,發展出系統的理論方法,成為中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7、華羅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數學家,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 在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運算元」、「華—王方法」等。他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美國著名數學家貝特曼著文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院士」。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被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盛贊為「人民科學家華羅庚」。

8、茅以升(1896.1.9---1989.11.12),中國橋梁學家、土木工程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現代橋梁之父 1916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系。次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土木專業碩士學位。1921年獲美國卡內基·梅隴大學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橋梁桁架的次應力》的科學創見,被稱為「茅氏定律」。 1933以茅以升為首的我國現代橋梁工程先驅在錢塘江上建成了中國人自己設計和施工的第一座現代鋼鐵鐵路公路兩用大橋,他採用「射水法」、「沉箱法」、「浮遠法」等,解決了建橋中的一個個技術難題。在中國橋梁工程史上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他參加新中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建造。5任由中外專家組成的技術顧問委員會的主任委員,解決了武漢長江大橋建設中的14個難題。茅以升成為中國現代橋梁工程學的重要奠基人,為我國和世界橋梁建築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從此,茅以升一輩子愛橋、建橋,他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橋一起留在祖國各地。

9、朱光亞(1924.12----)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院長;中國核科學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是中國原子彈、氫彈科技攻關組織領導者之一 1946年赴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生院從事核物理實驗研究工作,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0年春回國。曾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長、核武器,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首任院長。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在原子彈研製的關鍵時刻,朱光亞出任4個技術委員會之一的中子點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持起草的《原子彈裝置國家試驗項目與准備工作的初步建議與原子彈裝置塔上爆炸試驗大綱》提出了將核爆炸試驗分兩步走,第一個裝置先以地面塔爆方式,然後以空投航彈方式進行的方案,不但提前了我國第一次原子彈爆炸的時間,更重要的是能安排較多的測試項目,用來監視原子彈動作的正常與否,檢驗設計的正確性。這個大綱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究及試驗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60年代中期,朱光亞就認識到將核試驗轉入地下,無論從減少放射性污染的角度,還是從更深入地研究核武器爆炸過程規律的角度,都是很有必要的。地下核試驗可以貼近核裝置進行精確的物理診斷,這對於研究核爆炸過程,用試驗數據驗證理論設計、校正數值模擬的方法和參數都是十分有利的。在他的大力支持下,1969年9月23日,我國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地下核試驗。他還非常重視貫徹「一次試驗,多方收效」的方針,主張在一次試驗中盡可能多安排一些診斷項目,多解決幾個科學技術問題。正是這些做法,使我國能依靠較少次核試驗,取得更多的核爆過程的規律性認識,對加快核武器的發展步伐起了關鍵作用。 在我國核武器發展的歷史中,他始終處於高層科技決策的中心,為發展我國的核武器事業和國防科學技術事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現在他還兼任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成員。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8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10、袁隆平(1930.9.1-)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 「雜交水稻之父 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部長斯瓦米納森評價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2007年4月29日,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正式就任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並出席了有世界數百名頂級科學家參加的美國科學院院士年會。袁隆平院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的惟一當選者。 世界著名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長西瑟羅納在新當選院士就職典禮上介紹袁隆平院士的當選理由時說:袁隆平先生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傑出貢獻,增產的糧食每年為世界解決了3500萬人的吃飯問題。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授予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表彰袁隆平在基層潛心研究,突破經典遺傳理論的禁區,提出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現在我國雜交水稻的優良品種已佔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50%,平均增產20%。從推廣種植雜交水稻以來,已累計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1999年10月,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8117)被命名為「袁隆平星」。 

『拾』 中國有哪些傑出人物

中國傑出人物有諸葛亮、曹操、班超、范蠡、姜尚等。

1、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卧龍,漢族,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文學家。

諸葛亮的事跡不需要過多介紹了吧,「三顧茅廬」、「隆中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發明了「木牛流馬」,作「八陣圖」等等,都說明了諸葛亮的傑出能力。千百年來,諸葛亮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智慧化身,傳奇性故事為人所歌誦。

5、姜尚

姜尚,名望,呂氏,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因是齊國始祖而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謀略家,被譽為「兵家始祖」、「武聖」。

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紂,以姜尚為國師,於牧野大勝紂王軍隊,後來被封於齊地,為齊國始祖,又被稱為「齊太公」。

姜子牙學問淵博,「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五行術數奇門遁甲,無一不精無一不通。」相傳著有不朽兵書《三略》、《六韜》,是中國歷史上被神化了的一代奇人。

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倫敦評價男士襯衫店 瀏覽:713
各品牌紅衣明星秀 瀏覽:780
七匹狼男士皮衣款式價格 瀏覽:580
黑色襖子穿白褲子好看嗎 瀏覽:154
嘰蘿校服名稱 瀏覽:898
婆婆婚禮紅色旗袍 瀏覽:681
蒙口羽絨服男士3碼 瀏覽:255
鋼帶和皮帶搭配衣服 瀏覽:477
京東中老年冬裝女外套 瀏覽:430
男士羊絨襯衫 瀏覽:770
襯衫詩句 瀏覽:225
西服大衣配什麼褲子 瀏覽:220
制服美女教師的誘惑 瀏覽:867
白色外套灰色褲子 瀏覽:669
卡其色風衣男搭配鞋子 瀏覽:209
孕晚期褲子過緊會怎麼樣 瀏覽:80
寶寶沖鋒衣配什麼褲子好看嗎 瀏覽:403
大花連衣裙怎麼搭配外套 瀏覽:74
男穿粗衣怎麼搭配 瀏覽:669
薄碎花襯衫品牌及商品 瀏覽: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