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民族風俗帽子花紋

民族風俗帽子花紋

發布時間:2022-07-03 09:22:27

㈠ 漢族的傳統帽子有哪些

漢族的傳統帽子是做官的人戴。
在早期的中國,並沒有「帽」這種稱呼,《儀禮》中稱帽為「頭衣」或「元服」(元,首也)。到了東晉成帝時,皇帝讓在宮廷中做事的官員戴一種用黑紗製成的帽子,叫做「烏紗帽」。後來,南朝宋明帝時,建安王劉休仁創制了一種用黑紗抽邊的半透明帽子,也叫烏紗帽。當時,這種帽子很快就在民間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種便帽,而且無論官民貧富都可以戴,但這種帽子還未成為官職的象徵。
在《通典·禮十二》上記載:「隋文帝(楊堅)開皇初,嘗著烏紗帽,自朝貴以下至於冗吏,通著入朝。」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烏紗帽,並且成了官職高低的分別。根據文獻上的記載,隋朝文武官員的服飾有四種,而烏紗帽上的玉飾則顯示官職的大小。一品官是最高級官員,玉飾有九塊,二品有八塊,三品有七塊,四品有六塊,五品有五塊,六品以下就不準佩帶玉飾了。
不過,到了宋朝時烏紗帽的形狀有了改變。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後,為防止大臣們在朝廷上交頭接耳,就下詔書修改烏紗帽的樣式,在烏紗帽的兩邊各加一個翅,有一尺多長,並在翅上裝飾不同的花紋用以區別官階高低。如此一來,朝臣們只要腦袋一動,軟翅便會隨之擺動,皇上居高臨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朝時烏紗帽則成為官員的象徵。在《明史·輿服志》上載:「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從此,烏紗帽便正式成了當官的代稱。而自明世宗開始,烏紗帽的雙翅也做了一些變動,翅的長度縮短,其寬窄也改變了,官階越高,雙翅就越窄,官階越低,雙翅則越寬。
到了清初順治皇帝入關後,由於收留了眾多明朝的降臣,為籠絡人心,就允許不少地方官員仍穿著明朝朝服,並戴明朝烏紗帽。但等到清皇室統治權鞏固後,就下令將官員戴的烏紗帽全改為紅纓帽。可是,至今人們仍然習慣將「烏紗帽」作為官員的標志。

㈡ 有誰知道各少數民族的帽子,圖片和文字介紹,謝了

中國各少數民族日常生活以及節慶禮儀場合穿用的民族服裝。中國55個少數民族的著裝,由於地理環境、氣候、風俗習慣、經濟、文化等原因,經過長期的發展,從而形成不同風格,五彩繽紛,絢麗多姿,並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

看中國少數民族服裝圖片,這兩個網站不錯,數量多,清晰度也不錯.而且很有生活味兒.直接在畫面上點,就可以滾到下一張,方便閱覽,不錯不錯. http://www.6lu.cn/id06/a02/html/image1.html
http://list.china.alibaba.com/buyer/offerlist/1034227-p10.html

簡單解說我國少數民族服裝:

阿昌族 女子穿統裙,以青布包頭;未婚者穿長褲,盤辮簪花。男子著黑衣褲,背通帕(掛袋)、阿昌刀。阿昌刀屬長刀類,為滇緬邊境各民族所喜愛。

白族 女子穿白上衣、藍褲、黑紫絲絨背心,扎綉花圍腰,用花包頭、銀首飾,著百節鞋(翹頭綉花鞋)。男子為白衣褲、黑背心、白或藍布包頭,綉花掛包;高寒地區常穿羊皮披肩。

保安族 女穿高領大襟花短衣、鑲花邊長背心,罩蓋頭,穿雙梁鞋。蓋頭還是回、東鄉、撒拉等族的女子頭飾,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綠色、婚後黑色、老年白色。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襖、春夏為白襯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掛保安刀。保安刀掛於腰左邊,刀把疊嵌「十樣景」圖案。

布朗族 女穿黑色或紅綠紋相間的統裙,扎大包頭。男穿無領上衣、黑色寬大長褲,黑或白布包頭。

布依族 女穿大襟上衣、長褲、綉花圍腰,或蠟染百褶長裙;黔南地區穿傳統欄干服。欄干服是衣褲套裝,衣襟、領口、衣袖、褲腳均鑲花邊。男子為對襟衣或大襟長衫,藍或白地藍方格頭巾。

朝鮮族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稱。女子穿傳統的襦裙套裝,上襦稱則高利,為小燈籠袖斜襟短衣,以花結襻帶系合;下裙稱契瑪,是高腰長裙,少女為統裙式,婚後纏裙式;配穿鞋頭尖翹的船形鞋。男子穿無紐扣上衣、深色背心、燈籠褲(稱佩吉),戴漆紗圍檐圓頂高帽。

達斡爾族 女穿藍袍、綉花鞋、白布襪,胸佩銀飾。男子穿高領袍、皮靴(稱奇卡米)、白布包頭。節日多穿各色綢袍。

傣族 西雙版納地區女子為窄袖對襟短衣、統裙、銀腰帶;德宏地區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長褲、小圍腰,婚後是對襟短衫,黑統裙;新平、元江一帶,女上衣的腰際處和裙腰處常綉花、飾銀泡銀穗,故有「花腰傣」之稱。男子一般為小袖短衫、長褲,白或青布包頭,冷天習慣披毛毯。

德昂族 女子上為對襟短衣,下著飾橫條圖案的長統裙,並裝飾藤腰箍。男子穿圓領大襟衣和肥短褲,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頭、男子還飾絨球。

東鄉族 女子穿大襟衣、綉花背心、長褲,罩蓋頭。男子穿長袍,束帶,佩小刀等;或穿對襟衣、黑背心;戴黑或白色平頂軟帽。

侗族 女子為無袖上衣、寬腳褲或百褶統裙,佩帶銀飾。男子為無領短衣、統褲、侗帕(大頭帕)。多用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藍色。

獨龍族 穿用披毯:將麻布毯披於衣外,由腋下抄向胸前結角(男左結、女右結)。此外,女子用頭巾,男子佩砍刀和箭包。

俄羅斯族 女子穿布拉吉(連衣裙)或褶裙,戴艷麗的頭巾。男子穿西裝和白色綉花邊的套頭衫。

鄂倫春族 穿皮袍:大襟,開二衩或四衩,領、袖、襟處鑲異色皮邊,衩處補綉團花圖案。此外,女子戴氈頂皮帽;男子為狍頭皮帽、皮褲、皮靴。

鄂溫克族 女穿大翻領連衣裙,或大襟連衣裙式長袍。男為深藍長袍、圓錐形帽、皮靴。冬季習慣穿獸皮衣。

高山族 女子一般為對襟長袖上衣或大襟窄袖上衣,各式裙,黑或紅布包頭。男子通常上穿對襟長袖衫和長短不一的背心,下著纏腰裙或前裙。高山族在節日里注重裝飾,並穿貝珠衣(以貝殼、珍珠編織的貝衣、珠裙)。

仡佬族 女子穿套頭式無袖袍,前短後長並綉花;穿三段式統裙,中段為紅色羊毛織物,上下段為青白相間條紋圖案的麻織物;纏包頭,同時纏3條長帕,後垂6穗,飾海貝;穿勾尖鞋。男子為無領琵琶襟衣、長褲,青布包頭。

哈尼族 女子穿無領上衣、銀胸飾,著長褲或裙,系圍腰(以不同顏色標識未婚已婚),戴小帽,飾銀泡;節日穿綉花尖鞋。男子用黑或白布纏頭(節日插羽毛),系綉花腰帶。尚黑色,多用自織自染的棉、麻布。

哈薩克族 女子穿連衣裙、綉花背心、綉花套褲,戴吐麻克或白布蓋頭,並加大披巾。吐麻克是一種小圓帽,飾有貓頭鷹毛。男子穿不掛布面的翻領皮大衣,扎鑲花皮腰帶,佩小刀,戴三葉帽(夏天為三角布頭巾);春夏穿袷袢。袷袢是無領對襟袍,無紐扣而系腰纏(腰帶),維吾爾、柯爾克孜、塔吉克等民族也穿用。

赫哲族 習慣以魚、獸皮製衣,冬季穿套褲,傳統穿袍。女袍類似旗袍,採用鑲緄工藝,並綴貝、幣或銅鈴;男袍為右大襟、前開衩。此外,女子穿綉花鞋或皮靴,男子穿靰鞡。靰鞡為布靿、皮幫底的納褶防寒靴,內絮烏拉草。

回族 女子穿大襟短衣,戴蓋頭。男子穿白色對襟衫、黑背心,戴白或黑小圓帽。散居各地的回族穿漢族服裝。

基諾族 女子穿無領無扣短褂、鑲七色紋飾,佩綉花兜胸,著黑白相間的短裙,戴白底彩條尖頂風兜帽。男子為棉布上衣(無領、對襟、無扣、背後綉太陽花)、白棉布大褲,裹腿,藍布包頭。男女均戴耳環。

京族 女子為無領對襟短上衣、菱形遮胸布、黑色大褲、旗袍式白色長外衣,戴斗笠。男子為及膝窄袖袒胸衣、大褲,束帶。

景頗族 女子穿黑色短上衣、棗紅色自織羊毛花圍裙,使用腰箍、護腿及各種銀飾物。男子為黑色衣褲或白衣黑褲,白布包頭上綉花並綴絨球,佩長腰刀,背掛包。

柯爾克孜族 女子穿連衣裙、黑背心,戴頭巾;青年戴紅絲絨圓頂小帽或大紅色水獺皮帽,綴羽毛或纓穗。男子穿袷袢、綉花圓領襯衫、燈芯絨大褲,束皮帶、左佩小刀,戴高頂卷檐氈帽或護耳式帽。

拉祜族 女子為高開衩長衣(鑲嵌彩色幾何紋布塊),黑布頭巾(長3m以上,中端垂及腰際)。男子為無領大襟衫、寬腳長褲、黑頭巾或分瓣小帽(綴彩布條)。

黎族 女子穿青色開襟上衣、及膝織綉花統裙,盛裝時佩帶大耳環等首飾。男子穿無領對襟衣,纏包頭、插雉尾,有的戴耳環。多用自紡自織自染的棉、麻布。

僳僳族 女子穿短衫、黑背心、多褶長裙,戴花包頭或歐勒(珠珠帽,以紅、白色珠或貝殼串成);青年女子佩拉白里底(佩帶於胸前的瑪瑙、海貝或銀幣串)。男子為長衫、及膝褲、黑包頭,佩砍刀、弓弩。

珞巴族 女子穿短上衣、毛呢及膝統裙,腰懸綴成球狀的白色貝殼(以數量標識財富);盛裝時披紅披肩,佩多串項珠。男子穿氆氌長袍、羊毛氈套頭背心,披野牛皮,戴藤條圓盔,套熊皮圈。

滿族 女子穿旗袍、高底花鞋(稱花盆底)。男子穿箭袖開衩袍褂,束腰帶。

毛南族 女子穿大襟上衣、緄邊褲,戴頂卡花。頂卡花是一種斗笠,以竹篾編織精緻圖案。男子穿藍、青色對襟衣、衣褲。

門巴族 傳統穿紅氆氌袍,佩砍刀。此外,女子穿白氆氌統裙,披犢皮,頸飾彩色串珠。男子扎赭色腰帶,戴拔耳甲。拔耳甲為山字形小帽,褐頂、橘黃邊,前檐留缺口。

蒙古族 男女老幼皆穿用蒙古袍,有紅、黃、紫、深藍等色,傳統式樣為身寬袖長、下擺不開衩、襟和擺採用鑲緄裝飾,束彩腰帶。此外,女子纏紅、藍頭巾,穿皮靴,盛裝時戴冠、綴銀飾;男子纏紅、黃頭巾或戴藍、黑、褐色帽,穿高靿皮靴。

苗族 女子穿大領對襟短衣、長短不同的百褶裙,打裹腿,或為大襟短衣、寬腳褲、圍腰,採用多姿多採的頭飾;節日盛裝,常採用刺綉、蠟染等工藝裝飾服裝,以及多種傳統銀飾,如項圈、手釧、銀衣(銀飾釘於衣上)。男子為短衣長褲,或穿對襟麻布長衫、披羊毛氈(上有幾何圖案)。

仫佬族 女子穿大襟上衣、長褲或統裙,束圍腰(上有幾何圖案)。男子穿無領琵琶襟衣或唐裝(類似漢族的衫、襖、褲)。尚青色。

納西族 女子穿黑、藍、白色大褂,背心,長褲,多褶圍裙,披七星羊皮披肩(上綉日月、下綴七星圖案,俗稱「披星戴月」,象徵勤勞),戴圓的紗頭帕或藍頭巾;寧蒗等地為短衫、百褶長裙,束腰帶,藍、黑布包頭。男子穿大襟長衫,圍羊皮兜腰,披羊皮披肩,打裹腿。

怒族 女子穿背心、多褶長裙,習慣以竹管穿耳,珊瑚、貝殼飾胸,藤環纏頭、腰、踝;貢山地區以麻布片為前後裙。男子穿長衣短褲,纏包頭,腰左佩砍刀、右肩背弓箭。

普米族 女子穿大襟衣、百褶長裙,束寬大的彩腰帶,披羊皮,纏大包頭,飾銀環耳墜。男子穿麻布短衣、大褲、白羊皮背心,打裹腿,佩腰刀。

羌族 傳統穿用皮褂褂,即罩於麻布長衫外的羊皮背心。此外,女子用綉花圍腰、頭帕及耳環、手鐲、銀牌等飾物,穿勾尖綉花鞋。男子纏包頭,束腰帶,裹腿。

撒拉族 女子穿對襟衣或大襟袍、花背心、綉花布鞋、布襪,罩蓋頭,飾長耳墜。男子為白色對襟衣、黑背心、白或黑色平頂圓帽;冬季穿皮襖或褐子(羊毛織成的衣服)。

畲族 女子穿大襟緄邊上衣、短褲,打裹腿,以紅絨線束頂髻,戴細篾斗笠;結婚時戴鳳冠銀簪。男子為對襟上衣(老年大襟)、長褲。習慣用青、藍色自織麻布。

水族 女子穿無領大襟半長衫、綉花圍兜,纏包頭(少女戴纏繞紅線的頭圈),佩銀首飾。男子為無領大襟寬袖長衫(青年對襟長衫)、青布包頭。尚青藍兩色。

塔吉克族 女子穿無領長袖衣和曳地長裙,或穿連衣裙,戴圓頂綉花帽(綴後簾)、加白黃紅色頭巾。男子穿袷袢,戴黑絨圓高帽。男女皆習慣穿野羊皮高靿靴和氈襪。

塔塔爾族 女子穿連衣裙、深色背心,戴鑲珠小花帽,披紗巾,著花靴(上綉動物圖案)。男子為綉花白襯衫、黑色背心或對襟長衫、黑褲,戴綉花或黑色小帽,著長靴。

土族 女子穿鑲花邊的大襟袍(配五色布拼成的袖套),鑲花邊的背心,束綉花寬腰帶,佩掛手帕、錢袋、荷包、小鈴。男子為小領大襟長袍、大襠褲、黑或紅色背心,上黑下白的裹腿,雲紋布鞋;冬季穿大領白板皮襖。男女都戴翻檐氈帽或禮帽。

土家族 女子傳統的服裝為左開襟大袖緄邊短衣、八幅羅裙,現一般為右開襟上衣、鑲邊統褲,青布包頭,綉花鞋,銀飾品。男子為對襟或琵琶襟短衫、長褲,青布包頭。多用溪布、峒布,即自織自紡青、藍色土布或麻布。

佤族 女子穿黑色無領短衣、黑紅條紋相間的統裙,頭、頸、腰、臂、脛用箍飾物。男子為無領對襟短衣,紅、黑、白布包頭,以黑、紅線穗作耳飾。

維吾爾族 女子穿艾得麗斯綢連衣裙、襯裙,深色綉花背心,系鮮艷的頭巾(老年白紗巾或大幅白蓋頭)。男子穿袷袢(以方巾束腰),套頭大襯衫。男女老少喜戴尕巴(四棱綉花小帽),著高靿靴(女子內著長統襪)、加套鞋。

烏孜別克族 女子穿魁納克(寬大多褶的連衣裙),戴各式小花帽,著綉花靴。男子穿托恩(對襟袍,類似袷袢,以方巾束腰),綉圖案的襯衫,戴小花帽,著皮靴、淺幫套鞋。

錫伯族 女子穿袍(青年的袍腰部打褶象連衣裙)、背心、肥褲(扎褲腳)。男子穿箭袖前開衩長袍,或短襖、長褲。東北地區錫伯族著當地漢族服裝。

瑤族 女子服裝注重綉花、蠟染,通常穿琵琶襟或大襟上衣、長褲、短百褶裙,打裹腿,採用多種樣式的頭巾、帽及銀飾。男子穿對襟無領短衫、長褲或過膝短褲;廣西南丹一帶沿用白色褲,褲腳綉花;廣西連南一帶纏紅布包頭,插雉尾。多用青、藍土布。

彝族 大小涼山男女老幼四季披用白、灰、青三色羊毛線織成的擦爾瓦(即披風),上織有花紋,有的下端密集長流蘇。擦爾瓦始用於漢、晉;白天御風雪,夜可作被。此外,女子穿大襟上衣(綉花或緄邊)、多節多色的曳地百褶裙或長褲、圍腰,著瓦式方頭帕或青布包頭;雲南少女戴雞冠帽、綴銀泡,在賽裝會、插花節上穿刺綉服裝。男子為大襟或對襟衣、多褶褲(褲腳寬窄不一,寬者1m),青或藍布帕包頭(右前方突出細長錐形「英雄結」),左耳戴大耳珠、綴絲穗;老年穿長袍,戴瓜皮帽。

裕固族 女子穿高領長袍,束紅、紫、綠色腰帶,戴喇叭形紅纓帽(未婚加一圈綠珠穗),掛頭面,戴胸飾「寄命鎖」,穿長靴。頭面是標識婦女已婚的帶形飾物,佩在發辮上,共3條,一條垂胸前、兩條垂背後,上鑲銀牌、珊瑚、瑪瑙、珠貝等。男子為高領左大襟箭袖袍,束紅、藍色腰帶,掛腰刀和煙袋,圓平頂翻檐白氈帽或禮帽,左耳飾大耳環,穿皮靴。

藏族 傳統穿用藏袍,是敞領口、右大襟、系腰帶的大袍,用氆氌、毛皮及其他面料製作;牧區羊皮袍不掛袍面,以腰帶系結底襟可作被袋用;農區婦女夏秋為無袖袍;男子穿袍時習慣褪右袖以便活動;女袍的內衣襟短袖長,前系邦單(又稱邦墊,為飾有橫彩條的氆氌圍裙);配穿靴,男子戴禮帽或皮帽。此外,西藏山南一帶女子穿背夏,是一種對襟無扣長背心,多用黑氆氌製作。

壯族 女子傳統裝束為大襟或斜襟上衣、褶裙或寬腳褲、綉花圍腰。男子著唐裝,包頭。三月三節,著節日盛裝。

㈢ 三月三民族帽子製作過程是什麼

准備材料/工具:黃色和紫色卡紙、彩色畫筆、一把剪刀、膠棒。

1、首先需要准備一下材料。

㈣ 四川少數民族的帽子

白族姑娘的鳳凰帽,五彩斑斕、絢麗奪目。兩瓣魚尾形的帽幫縫合成鳳凰形。帽後沿有二寸來長的長梢成為翹上的帽尾,帽子前沿的中部,有一顆紅光閃閃,用白銀鑲邊的帽花,帽花上邊綴著白銀綠玉的飾器,還插著一朵五彩叢花,遠遠望去,恰似一隻彩鳳立於頭上。

藏族同胞最喜歡戴狐狸皮帽。狐狸皮帽色澤鮮亮,狐狸的腦袋、尾巴和四腳均完整地保留在帽子上,又漂亮又暖和。藏北高原的牧民們騎馬馳騁,紅色的狐狸帽像一團火,顯得英姿勃勃,十分神氣。

畲族斗笠,做工精細,花紋有笠頭燕、頂、四路、三層檐、雲頭、虎牙、斗笠星等幾種同時使用的圖案。斗笠的竹篾細度不到0.1厘米,一頂斗笠的上層篾條有220至240條之多,花紋細巧,形狀優美,配以水紅色綢帶、白綢帶及五顏六色的珠子,富有濃郁的民族風格。

毛南族的花竹帽,被稱為「頂蓋花」,是用金黃色的竹子破篾細織而成,半徑一尺左右。帽子上編有80至90個圈圈,看不見洞眼。帽面用黑色的竹條編出各式花紋圖案。每當中秋、春節和毛南族的「分龍節」,小夥子就拿一頂「頂蓋花」,參加村裡青年人的聚會。青年人通過對歌,選擇自己的意中人,小夥子將「頂蓋花」送給選中的姑娘,如果姑娘接受了對方的禮物,即表示接受了他的求婚。

新疆維吾爾族同胞喜歡戴四棱綉花小帽,維吾爾族人稱綉花小帽為「朵帕」,因為地區和使用對象不同,其款式和花紋也不相同。南疆喀什盛行一種白花黑底、頂大口小、稜角突出的男式巴旦姆花帽,古樸大方,莊重素雅,線條豐富多樣;吐魯番一帶的綉花小帽,色澤艷麗,似一頂花團錦簇的花冠,深受年輕人喜愛,往往是男女青年愛情的信物;在哈密,綉花小帽是圓形的,沒有稜角,花帽的圖案繁茂細膩,色彩鮮艷。

㈤ 56個民族的服飾和習俗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季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則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腰帶是蒙古族服飾重要的組成部分,用長三四米的綢緞或棉布製成。蒙古族鍾愛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蒙古靴做工精細,靴幫等處都有精美的圖案。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飾富麗華貴。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由於散居的原因,使回族在服飾上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是禮拜帽,一般是用白布製做,式樣為無檐小圓矛,也有戴黑色的,最初是作禮拜時戴,現在以成為民族標志,平日也隨處可見。回族婦女習慣戴披肩蓋頭,只把臉露在外面,根據年齡的不同,選用的顏色有所不同,姑娘用綠色的,中年用青色的,老年用白色的。
3、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為隆重。
苗族分布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綉工藝。裙子則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綉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4、傣族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1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1949年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傣族自稱「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傣族多居住在我為雲南的亞熱帶地區,擅長農耕和水稻種植。傣族人在生活習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融合了中原和印度及中南半島諸國文化。傣族男子多穿圓領大襟或對襟小衫,下著長褲,白布或藍布包頭。婦女穿長筒裙和短衫,梳各種發式。傣族人民崇拜孔雀和大象,常將孔雀和大象的圖案編織在衣物上。
5、傈僳族
傈僳族在唐代稱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1985年6月11日,建立雲南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節日: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獲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桿節等。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桿節」扣人心弦,據說上刀桿是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
傈僳族男子一般上穿或長或短的麻布衫,下著及膝黑褲,頭戴黑色包頭,身背革制箭包和砍刀,左耳戴珊瑚耳墜。德宏傈僳族男子佩戴長刀,頸戴貝殼頸圈,身背手工縫制綴有紅綠色小絨球的花包,穿白色護腿。女子多穿長百褶裙,也有穿黑色長褲,系圍裙,用青布包頭,身背手工縫制的掛包,頭戴白色硨磲片和紅白珊瑚珠子串成的「噢樂」,有的絢麗多彩,有的典雅大方,極有特色.(註:硨磲音為車渠,一種蛤
6、藏族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里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歷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歷正月初一的藏歷年。
藏族的服飾在藏族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農區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氌或嗶嘰藏袍,衣褲套穿在白襯衣上,外束色布或綢子的腰帶;婦女藏袍的用料同男裝,冬袍有袖,夏袍無袖,內襯各色綢衫,腰前圍一塊毛織的彩色橫條「幫典」,風格獨特。牧區男子多穿肥大袖寬的皮袍,大襟、袖口、底邊等處都鑲著平絨或毛呢,外束腰帶;婦女也穿皮袍,皮袍以「圍裙」料和紅、藍、綠色呢鑲寬邊,美觀漂亮。藏靴主要有「松巴鞋」和"嘎洛鞋」。藏族男女的頭、手、胸、腰上都喜歡佩戴用珠寶、金、銀、銅、玉、象牙等製作的精美首飾。
7、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壯」、「布土」、「布儂」、「布雅依」等20餘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僮族」,後來改為「壯族」。壯錦與南京的雲錦、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壯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嘗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壯族男子多穿對襟的上衣,紐扣以布結之。胸前縫一個小兜,與腹部的兩個大兜相配,下擺往裡折成寬邊;下短而寬大,有的纏綁腿;扎綉有花紋的頭巾。婦女穿藏青色或深藍色矮領、右衽上衣,衣領、袖口、襟邊都綉有彩色的花邊;下著黑色寬肥的褲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綉,下有彩色布貼,色彩絢爛耀眼。扎布貼、刺綉的圍腰,戴綉有花紋圖案的黑色頭巾。節日或趕墟歌場穿綉花鞋。披戴綉花墊肩。婦女的發式各地有所不同。壯族服飾一般都用自織的土布製成。
8、朝鮮族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和遼寧省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區。朝鮮族的先民,是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的朝鮮族人。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
朝鮮族男子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寬型袖筒,下身穿寬腿、肥腰、大襠的長褲。外出時喜歡穿斜襟長袍,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過去習慣戴笠,現在青年男子戴鴨舌帽,中老年人戴氈帽。兒童上衣的袖筒多用色彩斑斕的「七色緞」做料,就像彩虹在身上飄逸。女服則為短衣長裙,朝鮮族叫「則」和「契瑪」。喜歡選用黃、白、粉紅色衣料。朝鮮族的鞋從木屐、草履到草鞋、麻鞋,直至近代男子寬大的長方形膠鞋、婦女鞋頭尖面蹺起的船形膠鞋,無布別具一格。
9、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灣省境內少數民族的統稱,包括十多個族群。「高山族」這個名稱是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對台灣省民族的總稱。高山族地區森林覆蓋面積大,素有「森林寶庫」 的美譽。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獲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高山族服飾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差異,但有地區差異。台灣南部的男子穿對襟長袖上衣,外套坎肩式短褂,系寬腰帶,垂其兩端的作為前裙。衣袖、領、腰及下擺都鑲上彩色花邊,用黑布纏頭。經常戴藤盔或木盔。女子服飾分為短衣長裙、長衣下裳和裸露式三種款式。有的身穿對襟長袖短衣,下著長裙,胸前掛一塊斜方胸衣;有的上身只穿一個背心,下身橫圍一塊腰布,冬天用一塊方布自左肩圍裹其身,頭戴木製八角頭盔。高山族男女都喜歡佩戴飾物,如貝料、獸牙、羽毛、獸皮、花卉、錢幣、竹管等,全身上下被裝點得五光十色。婦女刺綉享有盛名。
10、納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黃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輾轉南遷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帶,並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納西族。「納」有大或尊貴之意,「西」意為人。 麗江納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靈,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萬物皆有神靈主宰。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的「轉山節」 祭祀獅子山,就是人們敬拜自然實體的公共祭祀慶典。
納西族過去是以自織的麻布或粗布為衣料,青壯年喜穿白色,老年人喜歡黑色,以表現其二元對立的宇宙觀。現在婦女服飾在保留傳統特色的基礎上演變和發展。永寧的納西族女子喜歡穿紅、藍、紫色且用彩色布鑲邊、釘雙排扣子的上衣,淺藍或白色衫里的雙層百褶長裙,用絲線綉五彩花邊。腰束紅、黃色綵帶,腳穿青布綉花鞋。納西族最具特色的服飾是婦女的「七星披肩」,它是民族心理的深層結構的體現,蘊含著納西族豐富的歷史和思想內涵。
11、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後代。 唐時稱「朴子蠻」,元、明、清 時稱「蒲蠻」,由於居住的地區各異,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稱。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意願,統稱為布朗族。布朗族過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宗教活動有關。其中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山康節是布朗族最盛大的節日,每年傣歷六月中旬舉行,一般為3天。
布朗族過去男子穿花上衣,系青綠小條繩腰帶,膝下系黑藤,裹紅布包頭。婦女上穿花衣,下著筒裙,崇尚黑、藍色,發式為挽髻於腦後,戴青綠珠,飾海貝、戴垂至肩部的大耳環。現代布朗族服飾與早期服飾有了很大差異。男子上著圓領對襟長袖的青布衣,下穿寬腳長褲。男子頭飾因年齡不同而有所差異。布朗族很早就會用藍靛染布,用「梅樹」皮、「黃花」根作原料,經過一定加工程序,分別染成經久不褪的紅、黃色,極具大自然的風韻。服飾的用料多為自織的土布,
12、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還有「蒙撒」、「蒙撒禪」、「對撒」、「漢撒」等自稱。解放後統稱為阿昌族。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歷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
阿昌族男子一般穿對襟上衣,黑色長褲,出門喜歡背「筒帕」和「戶撒刀」。男子包頭和婦女衣飾都有著婚否的區別。未婚婦女一般穿短衣、長褲,將辮發盤於頭頂。已婚婦女一般穿短衣,及膝筒裙,束髻,並用黑布或藍布纏成高達尺許的包頭,戴各種銀飾。也有穿對襟窄袖衫的裙子的。青年婦女的銀質裝飾非常多,有的在胸襟上釘四顆銀紐扣,掛銀鏈,拴銀盒,還在銀盒內裝著石灰、檳榔等物。阿昌族男女均喜歡把鮮花插在頭上。
13、怒族
怒族是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省,怒族自稱「怒蘇」、「阿怒」和「阿龍」。與傈僳族、獨龍族、藏族、白族、漢族、納西族等民族交錯雜居。怒族傳統節日有過年、鮮花節和祭穀神、祭山林節,其中以過年的節日氣氛最濃,既隆重又古樸。仙女節是雲南省貢山一帶怒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當地又稱鮮花節,於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舉行。
怒族服飾的風格古樸典雅,男子的傳統服飾為交領長衫,及膝長褲,穿時前襟上提,束腰帶,紮成袋狀,以便裝物。蓄發,並用青布或白布包頭。裹麻布綁腿。婦女則穿右開襟上衣,長及腳踝的裙子,套黑色或紅色的坎肩。年青姑娘喜歡在裙外系有彩色花邊的圍腰,已婚婦女衣裙上都綉有花邊。婦女頭部及胸部多用珊瑚、瑪瑙、貝殼、料珠、成串銀幣裝飾,戴鋼質大耳環垂於肩部。男女都喜歡用紅藤作纏頭和腰箍。貢山一帶婦女喜用精緻的竹管穿耳,體現其獨特審美。
14、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是民族自稱,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們」。在北緯52度的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裡,至今仍有鄂溫克人的腳印與炊煙,其定居點便是有「北極村」之稱的敖魯古雅鄂溫克獵人村。敖包節是鄂溫克族的宗教節日,但也舉行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因而具有廣泛的群眾性。除春節等節日與臨近其他民族的節日一樣外,鄂溫克族還要在農歷五月下旬擇日舉行的「米闊勤」節.
鄂溫克族服飾的原料過去主要為獸皮,服裝樣式主要有大毛上衣、短皮上衣、羔皮襖、皮褲、皮套褲、皮靴等。大毛上衣斜對襟、衣袖肥大,束長腰帶。短皮上衣、羔皮襖,是婚嫁或節日禮服。無論男女衣服,衣邊、衣領等處都有用布或羔皮製作的裝飾品鑲邊,穿用時束上腰帶。喜愛藍、黑色的衣服。皮套褲製作講究,外面綉著各種花紋,既美觀大方,又防寒耐磨,天冷時穿在皮褲的外面。男子夏戴布制單帽,冬戴圓錐形皮帽,頂端綴有紅纓穗。鄂溫克族婦女普遍戴耳環、手鐲、戒指,或鑲飾珊瑚、瑪瑙。已婚婦女還要戴上套筒、銀牌、銀圈等。
15、鄂倫春族
「鄂倫春」是民族自稱,其含義有兩種解釋,一是 「住在山嶺上的人們」,二是「使用馴鹿的人們」。清朝以前,人們一般把鄂倫春族稱為「索倫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鄂倫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臘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習俗。鄂倫春的先人們和火結下了不解之緣,對火有著特殊的感情,對篝火無比親近。
鄂倫春族在游獵生活中創造了狍皮服飾文化,無論衣服鞋帽,還是生活用品,都以狍皮為原料。鄂倫春族的服裝以狍式為主,男女冬季皆穿長袍,女袍長及腳面,兩側開衩。皮帽用狍油皮頭皮精製而成,製作時,把耳朵割掉,換上狍皮縫制的假耳朵,把眼圈用黑皮子鑲上,毛、角、鼻、嘴仍保留,獵人戴在頭上,不僅防寒,還可偽裝自己,誘惑野獸。女帽鑲有花邊,頂端綴著紅綠線穗。鄂倫春人的裝飾和服飾染色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皮狍的開衩處及手套上多喜歡用紅、綠、黃色縫綉出色彩艷麗的花紋圖案。年輕人穿用的衣服、褲子和手套,多用柞樹煮水揉染成黃色。
16、赫哲族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繁衍生息。歷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稱。新中國成立後,統一族名為赫哲,意為居住在「東方」及江「下游」的人們。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農歷的7月15放河燈、祭河神,以此來祈禱、祝福族人平安、捕魚豐收。
魚皮衣是赫哲族的重要標志。用胖頭、鮭、鯇、鯉魚等皮製成衣褲、靰鞡、腰帶、綳腿、圍裙、手套、口袋等。赫哲族男女喜歡穿大襟長袍,外套坎肩或短褂。男子的褲子多用懷頭或哲羅、狗魚皮製成,腰上端為斜口。婦女的褲子多為齊口並鑲有或綉有各種花邊。男女都穿魚皮靰鞡,以適應狩獵或捕魚。製做魚皮服飾,先將魚皮剝下曬干,然後用特製的熟皮工具反復捶打、揉搓,直至柔軟,再用各色野花染成彩色。赫哲族的魚皮服飾不僅面料為魚皮,連縫衣服的線也用魚皮線。魚皮服飾具有抗寒、抗濕、耐磨、防水、美觀等特性(註:靰鞡音同兀拉,亦做烏拉)
17、門巴族
據藏文史籍記載,門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繁衍生息。門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脫、林芝、錯那等縣。「門巴」意為居住在門隅的人。 門巴族沿用藏歷,節日也與藏族相同。節日期間要殺牛宰羊,置辦豐盛的酒菜,宴請賓客。相傳藏傳佛教的佛祖釋加牟尼誕生和圓寂的日子是藏歷四月十五日,為了紀念這一天,門巴族地區的所有寺廟念經祈禱,舉行各種宗教活動。
門巴族服飾有地區差異,門隅地區的男女皆穿藏式的赭色氆氌長袍,束腰帶。戴褐色小圓帽,帽邊鑲桔黃色,前邊留一個精巧醒目的小缺口,具有民族特色。腳穿筒靴,靴筒用紅、黑兩色氆氌縫制,靴底為牛皮軟底。婦女還在袍外加系白色圓筒圍裙,背披小牛皮或山羊皮。墨脫地區男女都喜歡穿棉麻製成的衣服,有長、短兩種款式的白色上衣。男子留長發,佩帶耳環和腰刀。婦女穿花色裙子,發辮盤於頭頂,並以紅、黃、綠等彩色的線裝飾。門巴族婦女擅長紡毛線、織氆氌和腰帶,門巴族婦女喜歡佩帶嵌有珊瑚、綠松石等寶石的銀手鐲、耳環、戒指、項鏈,胸前還掛著護身盒"呷烏"。
18、白族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分布於雲南各地、貴州省畢節地區及四川涼山州。白族自稱「白伙」、「白尼」、「白子」等,漢語意為「白人」。1956年,根據本民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名為白族。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歷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另外還有「火把節」(又稱星回節)等民族節日。
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頭,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褲子都喜歡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淺綠、淺藍等色。白族婦女常將色彩艷麗的圖案綉在掛包、裹背、腰帶、包頭布、鞋等飾物上。淡雅朴實,色調和諧,審美境界高雅。大理的白族男子身著白色對襟上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頭纏白色或藍色頭帕,肩掛手綉掛包。婦女多穿白色或穿淺藍色右衽上衣,下著白色或淺藍色寬褲,腰系綉花或綴有綉花飄帶的短圍裙,足蹬綉花鞋。
19、保安族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蘭教和風俗習慣與當地回族略同,又被稱為「保安回」。1950年根據本民族人民意願,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甘肅省一帶。保安族通用漢文,多信仰伊斯蘭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產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尤為藏族人民所喜愛。保安族的節日同許多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相同,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饊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保安族男子平時穿白布衫,青布坎肩,黑、藍、灰色長褲,頭戴布制黑、白色圓頂小帽;喜慶節日喜歡穿翻領、大襟、鑲邊的黑色條絨長袍,腰束15尺長的彩色長帶,頭戴禮帽,足蹬牛皮長筒靴;冬天穿褐色翻領皮襖。婦女穿大襟襖、坎肩,多以燈芯絨為原料,喜紫紅色、綠色等艷麗的色彩,並鑲有花邊;一般要戴蓋頭,姑娘戴綠的,少婦戴黑的,老婦戴白的;少女平日梳長辮,戴彩色紗巾,節日戴紅、綠色禮帽。保安腰刀是保安族引以為自豪的手工藝品,也是最具特色的佩飾,同時還是表達男女愛情的信物和饋贈親友的禮品。其工藝精巧,外形美觀,鋒利耐用。
20、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稱為「仲家」、「水戶」、「夷族」、「土邊」、「本地」、「繞家」等。1953年,貴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經過協商,正式統一用「布依」作為本民族的名稱。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傳統節日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外,還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節」等,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歷「六月六」。
布依族男子上穿對襟或大襟的短衣,下著長褲,也有穿長衫長褲,纏青色或花格頭巾。色調以青藍色或白色為主。婦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著長褲。衣襟、袖口等處鑲彩色花邊,褲腳處也鑲著花邊,頭纏青色或花格頭巾,或將白色印花頭帕搭在頭上,青年女子的胸前還掛著綉有漂亮花紋圖案的圍腰。布依族婦女喜歡佩戴銀質手鐲、耳環、項圈、足蹬尖鼻綉花鞋,布依族服飾整體色調淡雅樸素,與自然界保持著天然的和諧。
21、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少數居住在新疆塔城縣。「達斡爾」意即「開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紀中葉,這個民族為維護祖國統一,打響了武裝抗擊沙俄入侵的第一槍。達斡爾族稱春節為「阿涅」,也把春節當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正月十六為「黑灰日」,在黑灰日這一天,人們之間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黑,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達斡爾族服裝以袍式為主。男子頭戴皮帽,身穿長袍,下著皮褲,腳蹬皮靴。帽子多用狍、狼或狐狸的頭皮做成,毛朝外,雙耳、犄角挺立,形象逼真,出獵時,既防寒又護身。靴子多選用狍、犴、牛等皮。除皮質服裝外,達斡爾族還穿布制的袍子和褲子。冬天穿棉袍,天冷時外套犴背心,春秋穿夾袍,夏季穿單袍。婦女早期著皮衣,清朝以後以布衣為主。服裝的顏色多為藍、黑、灰,老年婦女還喜歡在長袍外套上坎肩。達斡爾族婦女擅於手工刺綉,服飾、鞋、荷包等多綉著各種花紋及圖案。發式及裝飾品因地而異,有的用白布和白毛巾包頭,佩帶各式耳環。
22、德昂族
(崩龍族)德昂族原名「崩龍族」。1985年9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改名為德昂族。「崩龍」是他稱,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稱「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邊疆現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遠在公元前二世紀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
德昂族男子一般穿黑色的大襟上衣,寬而短的褲子,戴黑布或白布頭巾,兩端掛有綵球。婦女服飾有地域和支系的區別。通常分為衣褲式或衣裙式兩種。稱為「別列」支系的婦女上穿對襟上衣,下著及踝長的紅色條紋筒裙,佩戴耳墜,耳筒和銀項圈。稱為「梁」的支系的筒裙則是藍、紅等條紋。德昂族服飾最醒目的是婦女身上的腰箍和彩色艷麗的小絨球
23、東鄉族
東鄉族是十四世紀後半葉由聚居在東鄉的許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肅省境內,其中半數以上居住在甘肅東鄉族自治縣。東鄉族開齋節又稱"爾德節",是東鄉族民間的傳統節日。按伊斯蘭教規定:伊斯蘭教歷每年九月是齋戒月份,這一月的開始和最後一天,均以見新月為准,齋期滿的次日,即為節日。因此,它既是民族節日,也是宗教節日。
東鄉族男子多穿寬大長袍,束腰帶,掛腰刀、煙荷包等。婦女多穿綉花衣服,式樣為圓領、大襟、寬袖。下穿套褲,褲筒後面開小衩,褲筒、褲腳有鑲或綉的花邊,穿用時,用飄帶扎住褲腳。喜慶節日則身穿綉花裙,足蹬綉花鞋。男子戴平頂無檐白、黑軟帽。婦女在家戴綉著花紋的便帽,外出時戴絲綢蓋頭。蓋頭的顏色因人的身份不同而有別,少女和新婚者戴綠色,結婚一年後及中年婦女戴黑色,老年婦女戴白色。戴蓋頭時只露面孔,全部頭發都須遮住。婦女的首飾以銀耳環、銀手鐲、瑪瑙珠子為主。

㈥ 各個民族的服飾特點

布依族 女穿大襟上衣、長褲、綉花圍腰,或蠟染百褶長裙;黔南地區穿傳統欄干服。欄干服是衣褲套裝,衣襟、領口、衣袖、褲腳均鑲花邊。

朝鮮族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稱。女子穿傳統的襦裙套裝,上襦稱則高利,為小燈籠袖斜襟短衣,以花結襻帶系合;下裙稱契瑪,是高腰長裙,少女為統裙式,婚後纏裙式。

達斡爾族 女穿藍袍、綉花鞋、白布襪,胸佩銀飾。

傣族西雙版納地區女子為窄袖對襟短衣、統裙、銀腰帶;

德宏地區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長褲、小圍腰,婚後是對襟短衫,黑統裙;新平、元江一帶,女上衣的腰際處和裙腰處常綉花、飾銀泡銀穗,故有「花腰傣」之稱。

阿昌族 女子穿統裙,以青布包頭;未婚者穿長褲,盤辮簪花。男子著黑衣褲,背通帕(掛袋)、阿昌刀。

白族 女子穿白上衣、藍褲、黑紫絲絨背心,扎綉花圍腰,用花包頭、銀首飾,著百節鞋(翹頭綉花鞋)。

保安族 女穿高領大襟花短衣、鑲花邊長背心,罩蓋頭,穿雙梁鞋。

布朗族 女穿黑色或紅綠紋相間的統裙,扎大包頭。男穿無領上衣、黑色寬大長褲,黑或白布包頭。

德昂族 女子上為對襟短衣,下著飾橫條圖案的長統裙,並裝飾藤腰箍。男子穿圓領大襟衣和肥短褲,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頭、男子還飾絨球。

東鄉族 女子穿大襟衣、綉花背心、長褲,罩蓋頭。男子穿長袍,束帶,佩小刀等;或穿對襟衣、黑背心;戴黑或白色平頂軟帽。

侗族 女子為無袖上衣、寬腳褲或百褶統裙,佩帶銀飾。男子為無領短衣、統褲、侗帕(大頭帕)。多用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藍色。

獨龍族 穿用披毯:將麻布毯披於衣外,由腋下抄向胸前結角(男左結、女右結)。此外,女子用頭巾,男子佩砍刀和箭包。

俄羅斯族 女子穿布拉吉(連衣裙)或褶裙,戴艷麗的頭巾。男子穿西裝和白色綉花邊的套頭衫。

鄂倫春族 穿皮袍:大襟,開二衩或四衩,領、袖、襟處鑲異色皮邊,衩處補綉團花圖案。此外,女子戴氈頂皮帽;男子為狍頭皮帽、皮褲、皮靴。

鄂溫克族 女穿大翻領連衣裙,或大襟連衣裙式長袍。男為深藍長袍、圓錐形帽、皮靴。冬季習慣穿獸皮衣。

高山族 女子一般為對襟長袖上衣或大襟窄袖上衣,各式裙,黑或紅布包頭。

哈薩克族 女子穿連衣裙、綉花背心、綉花套褲,戴吐麻克或白布蓋頭,並加大披巾。吐麻克是一種小圓帽,飾有貓頭鷹毛。。

赫哲族 習慣以魚、獸皮製衣,冬季穿套褲,傳統穿袍。女袍類似旗袍,採用鑲緄工藝,並綴貝、幣或銅鈴;男袍為右大襟、前開衩。此外,女子穿綉花鞋或皮靴,男子穿靰鞡。靰鞡為布靿、皮幫底的納褶防寒靴,內絮烏拉草。

回族 女子穿大襟短衣,戴蓋頭。男子穿白色對襟衫、黑背心,戴白或黑小圓帽。散居各地的回族穿漢族服裝。

蒙古族 男女老幼皆穿用蒙古袍,有紅、黃、紫、深藍等色,傳統式樣為身寬袖長、下擺不開衩、襟和擺採用鑲緄裝飾,束彩腰帶


苗族 女子穿大領對襟短衣、長短不同的百褶裙,打裹腿,或為大襟短衣、寬腳褲、圍腰,採用多姿多採的頭飾;節日盛裝,常採用刺綉、蠟染等工藝裝飾服裝,以及多種傳統銀飾,如項圈、手釧、銀衣(銀飾釘於衣上)。

仫佬族 女子穿大襟上衣、長褲或統裙,束圍腰(上有幾何圖案)。男子穿無領琵琶襟衣或唐裝(類似漢族的衫、襖、褲)。尚青色。

納西族 女子穿黑、藍、白色大褂,背心,長褲,多褶圍裙,披七星羊皮披肩(上綉日月、下綴七星圖案,俗稱「披星戴月」,象徵勤勞),戴圓的紗頭帕或藍頭巾;寧蒗等地為短衫、百褶長裙,束腰帶,藍、黑布包頭。

怒族 女子穿背心、多褶長裙,習慣以竹管穿耳,珊瑚、貝殼飾胸,藤環纏頭、腰、踝;貢山地區以麻布片為前後裙。

普米族 女子穿大襟衣、百褶長裙,束寬大的彩腰帶,披羊皮,纏大包頭,飾銀環耳墜。男子穿麻布短衣、大褲、白羊皮背心,打裹腿,佩腰刀。

羌族 傳統穿用皮褂褂,即罩於麻布長衫外的羊皮背心。此外,女子用綉花圍腰、頭帕及耳環、手鐲、銀牌等飾物,穿勾尖綉花鞋。男子纏包頭,束腰帶,裹腿。

撒拉族 女子穿對襟衣或大襟袍、花背心、綉花布鞋、布襪,罩蓋頭,飾長耳墜。男子為白色對襟衣、黑背心、白或黑色平頂圓帽;冬季穿皮襖或褐子(羊毛織成的衣服)。

畲族 女子穿大襟緄邊上衣、短褲,打裹腿,以紅絨線束頂髻,戴細篾斗笠;結婚時戴鳳冠銀簪。男子為對襟上衣(老年大襟)、長褲。習慣用青、藍色自織麻布。

水族 女子穿無領大襟半長衫、綉花圍兜,纏包頭(少女戴纏繞紅線的頭圈),佩銀首飾。男子為無領大襟寬袖長衫(青年對襟長衫)、青布包頭。尚青藍兩色。

塔吉克族 女子穿無領長袖衣和曳地長裙,或穿連衣裙,戴圓頂綉花帽(綴後簾)、加白黃紅色頭巾。男子穿袷袢,戴黑絨圓高帽。男女皆習慣穿野羊皮高靿靴和氈襪。

塔塔爾族女子穿連衣裙、深色背心,戴鑲珠小花帽,披紗巾,著花靴(上綉動物圖案)。男子為綉花白襯衫、黑色背心或對襟長衫、黑褲,戴綉花或黑色小帽,著長靴。

土族 女子穿鑲花邊的大襟袍(配五色布拼成的袖套),鑲花邊的背心,束綉花寬腰帶,佩掛手帕、錢袋、荷包、小鈴。男子為小領大襟長袍、大襠褲、黑或紅色背心,上黑下白的裹腿,雲紋布鞋;冬季穿大領白板皮襖。

土家族 女子傳統的服裝為左開襟大袖緄邊短衣、八幅羅裙,現一般為右開襟上衣、鑲邊統褲,青布包頭,綉花鞋,銀飾品。男子為對襟或琵琶襟短衫、長褲,青布包頭。多用溪布、峒布,即自織自紡青、藍色土布或麻布。

佤族 女子穿黑色無領短衣、黑紅條紋相間的統裙,頭、頸、腰、臂、脛用箍飾物。男子為無領對襟短衣,紅、黑、白布包頭,以黑、紅線穗作耳飾。

維吾爾族 女子穿艾得麗斯綢連衣裙、襯裙,深色綉花背心,系鮮艷的頭巾(老年白紗巾或大幅白蓋頭)。


烏孜別克族 女子穿魁納克(寬大多褶的連衣裙),戴各式小花帽,著綉花靴。男子穿托恩(對襟袍,類似袷袢,以方巾束腰),綉圖案的襯衫,戴小花帽,著皮靴、淺幫套鞋。

錫伯族 女子穿袍(青年的袍腰部打褶象連衣裙)、背心、肥褲(扎褲腳)。男子穿箭袖前開衩長袍,或短襖、長褲。東北地區錫伯族著當地漢族服裝。

瑤族 女子服裝注重綉花、蠟染,通常穿琵琶襟或大襟上衣、長褲、短百褶裙,打裹腿,採用多種樣式的頭巾、帽及銀飾。男子穿對襟無領短衫、長褲或過膝短褲;廣西南丹一帶沿用白色褲,褲腳綉花;廣西連南一帶纏紅布包頭,插雉尾。多用青、藍土布。

仡佬族 女子穿套頭式無袖袍,前短後長並綉花;穿三段式統裙,中段為紅色羊毛織物,上下段為青白相間條紋圖案的麻織物;纏包頭,同時纏3條長帕,後垂6穗,飾海貝;穿勾尖鞋。男子為無領琵琶襟衣、長褲,青布包頭。

哈尼族 女子穿無領上衣、銀胸飾,著長褲或裙,系圍腰(以不同顏色標識未婚已婚),戴小帽,飾銀泡;節日穿綉花尖鞋。男子用黑或白布纏頭(節日插羽毛),系綉花腰帶。尚黑色,多用自織自染的棉、麻布。
彝族 大小涼山男女老幼四季披用白、灰、青三色羊毛線織成的擦爾瓦(即披風),上織有花紋,有的下端密集長流蘇。擦爾瓦始用於漢、晉;白天御風雪,夜可作被。

此外,女子穿大襟上衣(綉花或緄邊)、多節多色的曳地百褶裙或長褲、圍腰,著瓦式方頭帕或青布包頭;雲南少女戴雞冠帽、綴銀泡,在賽裝會、插花節上穿刺綉服裝。

男子為大襟或對襟衣、多褶褲(褲腳寬窄不一,寬者1m),青或藍布帕包頭(右前方突出細長錐形「英雄結」),左耳戴大耳珠、綴絲穗;老年穿長袍,戴瓜皮帽。

藏族 傳統穿用藏袍,是敞領口、右大襟、系腰帶的大袍,用氆氌、毛皮及其他面料製作;

壯族 女子傳統裝束為大襟或斜襟上衣、褶裙或寬腳褲、綉花圍腰。男子著唐裝,包頭。三月三節,著節日盛裝。

拓展資料

民族服飾是指各民族本身文化中獨有特色的服飾,也可以稱為地方服飾或民俗服飾。

在一些民族國家的城市生活中,人們在日常的時間雖然多以西裝打扮為主,但在節慶、宗教儀式、國家典禮和其他正式的場合中,則會以民族服飾打扮出現,通常在服飾上的一些裝飾品中可以推斷出穿戴者的婚姻狀態、社會或宗教地位等。

民族服飾文化內涵豐富,包括製作原料、紡織工藝、印染工藝、刺綉工藝、圖案紋樣、色彩表現、飾品工藝、文化價值等因素。

2008年,共15個民族的民族服飾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2年內蒙古發布中國首個民族傳統服飾地方標准——《蒙古族部落服飾》地方標准。

2014年,由國家民委經濟發展司承擔的財政部專項「中國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傳統生產工藝與技術保護工程第八期少數民族服飾」項目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制衣原料、編織、印染、鞋帽、衣服、飾品等製作的獨特性工藝進行調研。

例如,漢族是中國的主要民族,漢族的古傳統民族服飾是漢服。相傳為黃帝發明,西周起漢服已具基本性質,到了漢朝已經全面完善並普及。這一時段直到明末清初,漢族人著漢服到漢朝已有幾千年歷史。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

古漢服又稱為漢裝、華服。既有交領右祍又有直領圓領,袖子分為廣袖、小袖、胡垂袖等。

漢服通過華夏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鑒漢服特徵。

清朝初年,滿族統治者執行「剃發易服」政策,禁止人民穿著漢服,蓄長發。

從此古漢服漸漸從人民生活中消失。

由於清廷的「十從十不從」政策,古漢服並沒有完全消失,人們仍然能看到她的影子。

例如道教、佛教的僧侶服飾就保留了下來。古漢服的影響十分深遠,中國許多少數民族和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都借鑒傳承了古代各個時期漢服的特徵。

漢服歷史悠久,款式眾多,歷朝歷代皆有自己的特點,但主要特徵不變。而漢服又有禮服和常服之分。

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配飾頭飾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發綰成發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加之以冠,以示成年。

㈦ 頭飾上帶羽毛的少數民族

頭飾上帶羽毛的少數民族有哈薩克族、彝族、哈尼族、瑤族。

哈薩克族服飾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吐馬克」是哈薩克族男子冬季戴的帽子,帶有兩個耳扇,後面有能夠遮風雪、避寒氣的長尾扇。帽子里層一般用黑羊羔皮或狐狸皮,面子用色彩鮮艷的綢緞。冬季還戴一種稱為「波爾克」的圓頂帽,一般用水獺皮、貂皮、狐皮等獸皮以及羊羔皮製作。

(7)民族風俗帽子花紋擴展閱讀:

哈尼族男子頭裹黑或白色包頭,老人戴瓜皮帽,穿對襟上衣和長褲。穿布鞋或用木板、棕繩製作的木板鞋。西雙版納的哈尼族男子身穿右開襟上衣,沿大襟鑲兩行大銀泡。

每逢年節或與姑娘約會,小夥子們把美麗的羽毛或鮮花插在頭上。瀾滄一帶的男子裹黑布包頭,身穿對襟上衣,大襟鑲兩行銀幣,兩側綉幾何圖形。

節日的哈尼族婦女在靛青色的包頭巾上,用五彩絲線刺綉出美麗的圖案花紋,額前腦後還掛著一束束艷麗的瓔珞,上衣胸前綴滿銀泡、銀紐,中間掛一塊八角大銀牌,小腿要包一塊綉花布,上面扎一對用紅色毛線製成的絨花。

㈧ 帽子上有羽毛的民族是什麼族

帽子上有羽毛的民族是哈薩克族。

1、哈薩克族女性的服飾比男性服飾要復雜一些,款式繁多,做工極為講究,而且隨著年齡的變化,著裝上也有所不同。婦女的頭飾主要有帽子和頭巾兩種。女孩子從小戴「塔克亞」,這種帽子帽殼較硬,平頂,頂上插有表示吉祥的貓頭鷹羽毛,上面綴有光彩奪目的珠玉。

2、哈薩克族服飾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吐馬克」是哈薩克族男子冬季戴的帽子,帶有兩個耳扇,後面有能夠遮風雪、避寒氣的長尾扇。帽子里層一般用黑羊羔皮或狐狸皮,面子用色彩鮮艷的綢緞。冬季還戴一種稱為「波爾克」的圓頂帽。

(8)民族風俗帽子花紋擴展閱讀:

」沙吾克列「是姑娘們出嫁時戴的尖頂帽,里層為薄氈,外罩綢緞,帽壁綉有以花草和獸角的各種變形體為內容的花紋,鑲嵌五光十色的金銀珠寶。小女孩的衣服上多綴滿銀銅或紐扣,姑娘和少女穿袖口飾有十字綉花邊、下擺帶多褶的連衣裙,上身外加半截緊身黑、紅、綠色的坎肩,坎肩的對襟兩邊綴滿亮晶晶的銀飾。

未出嫁的姑娘身穿白色內衣,衣領、袖口綉有幾何花紋,外穿飾有花邊坎肩,其下擺是雙層花邊的連衣褶子裙,胸前兩側飾有琳琅滿目的銀元、鈕扣、珠貝等。中年婦女於暖季穿胸前和下擺用彩絨綉邊,兩邊有兩個衣袋的半截袖長襟袷袢和坎肩;冬季用狐腿皮、羊羔皮裁做的「衣什克」,用水獺皮壓邊,前襟和下擺有各種圖案,罩綢緞布面的皮大衣「庫魯」等。

婦女的鞋和靴有許多樣式,一般穿的是「買斯」(軟底皮靴),外套「開布斯」(套鞋)。富裕人家女子的靴子和鞋襪較講究,她們所穿的「開布斯」上有各種裝飾物,「買斯」上綉有花紋。

隨著經濟大潮的沖擊,哈薩克人的服裝式樣都已更新,與大多數民族所穿的服裝沒有多大區別。

㈨ 小花帽是哪個民族風俗習慣

新疆小花帽花帽「奇依曼」花帽色彩絢麗,針跡細膩。它用金銀綵線綉制,還綴有各色塑料小珠子。小夥子,姑娘戴上它,在蔭涼的葡萄架下彈唱起舞,顯得瀟灑自若,充滿活力。維吾爾族花帽作為一種民族特有的工藝品,是少數民族維吾爾族服飾的組成部分,也是少數民族維吾爾族美的標志之一。

㈩ 56個民族的服飾各有什麼特點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裝多為蘭、棕色,女裝則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腰帶用綢緞或棉布製成。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

2、回族

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是禮拜帽,一般用白布製成,式樣為無檐小圓帽,現成為民族標志。回族婦女習慣戴披肩蓋頭,只把臉露在外面,姑娘用綠色,中年用青色,老年用白色。

3、苗族

苗族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衣料在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使用蠟染、刺綉工藝。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

4、傣族

傣族男子多穿圓領大襟或對襟小衫,下著長褲,白布或藍布包頭。婦女穿長筒裙和短衫,梳各種發式。傣族人民崇拜孔雀和大象,常將孔雀和大象的團編織在衣物上。

5、傈傈族

傈傈族男子上穿或長或短的麻布衫,下著及膝黑褲,頭戴黑色包頭,身背箭包和砍刀,左耳戴珊瑚耳墜,系圍裙,青布包頭,背手工縫制掛包,頭戴「噢樂」。

6、藏族

農區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氌或嗶嘰藏袍,外束色布或綢子的腰帶;婦女藏袍內襯各色綢衫,腰前圍「幫典」。牧區男子多穿皮袍,外束腰帶;婦女皮袍以圍裙料和紅藍綠呢鑲寬邊。

7、壯族

壯族男子多穿對襟的上衣,紐扣以布結之。扎頭巾。婦女穿藏青色或深藍色矮領、右衽上衣;下著黑色寬肥褲子。節日或趕墟歌場穿綉花鞋。服飾一般都用自織的土布製成。

8、朝鮮族

朝鮮族男子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寬型袖筒,下滲穿寬腿、肥腰、大檔的長褲。外出時喜歡穿斜襟長袍,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女服則為短布長裙,叫「則、契瑪」。喜歡用黃、白、粉紅色布料。

9、高山族

高山族服飾有地區差異。台灣南部男子穿對襟長袖上衣,外套坎肩式斷骨啊,系寬腰帶,垂其兩端的作為前裙。用黑布纏頭。經常戴藤盔或木盔。女子服飾分為短衣長裙、長裙下裳和裸露式三種款式。頭戴木製八角頭盔。喜歡佩戴飾物。

10、納西族

以自織的麻布或粗布為衣料,青壯年喜穿白色,老人喜歡黑色。女子喜穿紅藍紫色、釘雙排扣字的上衣,淺藍或白色衫里的雙層擺著長裙。腰束紅、黃色綵帶,腳穿情不綉花鞋。最具特色的是「七星披肩」。

11、布朗族

現在布朗族服飾與早期服飾有了很大差異。男子上著圓領對襟長袖的青布衣,下穿寬腳長褲。頭飾因年齡有所差異。服飾的用料多為自織的土布。

12、阿昌族

阿昌族男子一般穿對襟上衣,黑色長褲,背「簡帕」和「戶撒刀」。未婚女一般穿短衣、長褲,將辮發盤於頭頂。已婚婦女一般穿短衣,及膝筒裙,束髻,並用黑布或藍布纏成高達尺許的包頭,戴各種銀飾。阿昌族喜歡把鮮花插在頭上。

13、怒族

男子服飾為交領長衫,及膝長褲,穿時前襟上提,束腰帶。蓄發,並用青布或白布包頭。裹麻布綁腿。婦女穿右開襟上衣,衣及腳踝的裙子,套黑色或紅色的坎肩。喜歡用紅藤做纏頭或腰箍。

14、鄂溫克族

服裝樣式主要有大毛上衣、短皮上衣、羔皮襖、皮褲、皮套褲、皮靴等。喜愛藍、黑色的衣服。男子夏戴布制單帽,冬戴圓錐形皮帽,頂端綴有紅纓穗。婦女普遍戴耳環、手鐲、戒指,或鑲飾珊瑚、瑪瑙。

15、鄂倫春

無論衣服鞋帽還是生活用品,都以狍皮為原料。男女冬季皆穿長袍。皮帽用狍油皮頭精製而成。女帽鑲有花邊,頂端綴著紅綠淺穗。年輕人穿用的衣服、褲子和手套,多用柞數樹煮水揉染成黃色。

16、赫哲族

魚皮衣是赫哲族的重要標志。喜歡穿大襟長袍,外套坎肩或短褂。男子的褲子多用懷頭或哲羅、狗魚皮製成,腰上端為斜口。婦女的褲子多為齊口並鑲有或綉有各種花邊。男女都穿魚皮靰鞡。

17、門巴族

門巴族服飾有地區差異,門隅地區皆穿藏式的氆氌長袍,束腰帶,戴褐色小圓帽,腳穿筒靴。墨脫地區喜穿棉麻衣服。男子留長發,佩耳環和腰刀。婦女穿花色裙子,發辮盤於頭頂,以彩色的線裝飾。

18、白族

崇尚白色。白族男子身著白色對襟上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頭纏白活藍色手帕,肩掛手綉掛包。婦女多穿白或淺藍色右衽上衣,下著白或淺藍色寬褲,腰系綉花短圍裙,足蹬綉花鞋。

19、保安族

保安族男子穿白布衫,青布坎肩,黑藍灰色長褲,頭戴布制圓頂小帽;婦女穿大襟襖、坎肩,喜愛紅色、綠色等色彩,一般要戴蓋頭。保安腰刀是最具特色的佩飾。

20、布依族

布依族男子上穿對襟或大襟的短衣,下著長褲,也有穿長衫長褲,頭纏青色或花格頭巾,或將白色印花頭帕搭在頭上。喜歡佩戴銀質手鐲、足蹬尖鼻綉花鞋。

21、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服飾以袍式為主。男子頭戴皮帽,身穿長袍,下著皮褲,腳蹬皮靴。婦女以布衣為主。顏色多為藍色、黑、灰。婦女擅於手工刺綉。發式及裝飾品因地而異,有的用白布或白毛巾包頭,佩帶各式耳環。

22、德昂族

德昂族男子一般穿黑色的大襟上衣,寬而短的褲子,戴黑布或白布頭巾,兩端掛綵球。婦女服飾有地域和支系的區別。通常分衣褲式和衣裙式。德昂族服飾最醒目的是婦女身上的腰箍和彩色艷麗的小絨球。

23、東鄉族

東鄉族男子多穿寬大長袍,束腰帶,掛腰刀、煙荷包等。婦女多穿綉花衣服,式樣為圓領、大襟、寬袖。下穿套褲。男子戴平頂無檐白、黑軟帽。婦女在家戴綉著花紋的便帽,外出時戴絲綢蓋頭。首飾以銀耳環、銀手鐲、瑪瑙珠子為主。

24、侗族

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對襟、左衽和右衽三種,下著長褲,裹綁腿。女子穿裙時,上身以開襟緊身衣相配,胸部圍青色刺綉的「兜領」;穿褲時,以右衽短衣相配。喜佩戴銀質飾物。衣料多為自織自染「侗布」。

25、獨龍族

獨龍族普遍穿上了布料衣裝,但仍在衣外披覆條紋線毯。獨龍族的佩飾頗具特色,均喜歡把藤條染成紅色作為手鐲和腰環飾物。男子出門比佩砍刀、弩弓和箭包;婦女頭披大話毛巾,項戴料珠。

26、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男子多穿長及膝蓋的套頭襯衫和細腿褲,春秋穿粗呢上衣或長袍,冬天則穿羊皮短衣或皮大衣。婦女夏季習慣於穿粗布襯衣,對襟長袍,下穿毛織長裙。男女都穿氈靴、皮靴和皮鞋。男子普遍喜歡戴呢帽和帶耳罩的毛皮帽。

27、哈尼族

哈尼族男子上穿對襟衣、下著長褲,用黑布或白布包頭。婦女服飾主要為棉布衣裙和長、短褲。喜歡穿青色衣服,有的地方甚至每洗一次衣服都要用藍靛將衣服再染一次。

28、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男子主要有皮大衣、皮褲、襯衣、長褲、坎肩、袷袢等。皮褲肥大。襯衣、長褲多用白布。婦女穿以綢緞、花布、毛紡織品縫制的連衣裙,喜歡選用紅、綠、淡藍色。婦女的帽子、頭巾頗有講究。

29、基諾族

男子穿白色圓領無扣的對襟上衣,及膝的寬筒褲,裹綁腿,長布包頭,戴竹木或銀質的耳環。婦女穿圓領無扣短上衣,內襯緊身衣或胸兜。下短裙,裹綁腿,頭戴尖頂帽。服飾原料多為棉麻混紡的土布,顏色以原色為主。

30、京族

京族服男子一般穿及膝長衣,袒胸束腰,衣袖較窄。婦女則內掛菱形遮胸布,外穿無領、對襟短上衣,衣身較緊,衣袖很窄,下著寬腿長褲。京族最有特色的裝飾是他們的斗笠。

31、景頗族

景頗族崇尚黑色。男子穿對襟短衣。褲子為短而寬的褲筒。青年人用白布包頭。外出掛長刀或扛火槍。婦女上衣為對襟或左襟的黑色短衣,綴滿銀袍和芝麻鈴。下穿筒裙,裹毛織護腿,喜佩銀質物。

32、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男子服飾為白色綉花邊的圓領襯衫,外套無領長衫「袷袢」,袖口黑布沿邊。衣外系皮帶。下穿寬腳褲。女子服飾寬大無領,鑲嵌銀扣的對襟上衣。皮或布制的坎肩。一年四季都戴圓頂小帽。

33、拉祜族

拉祜族服飾以黑為美。男子穿對襟短衫、黑布長褲,戴黑便帽或頭巾裹頭。婦女穿開襟、開叉長衫,下著長褲,頭纏長頭布,兩端彩色長穗,裹綁腿。婦女戴銀環,掛「普巴」。男子則佩戴葫蘆、火槍。

34、黎族

黎族男子一般穿對襟無領上衣和長褲,纏頭巾插雉翎。婦女服飾有地區差異,穿黑色圓領貫頭衣,下穿緊身超短筒裙,花色艷麗。或身著黑、蘭色平領上衣,下著色彩艷麗的花筒裙,頭系黑布頭巾。

35、珞巴族

珞巴族男子穿藏式氆氌長袍,外套黑色羊毛坎肩,及腹部。背披野牛皮。頭戴熊皮圓盔和藤條圓盔。佩掛弓箭、腰刀。婦女穿無領窄袖對襟上衣。圍緊身筒裙。男女赤腳、蓄發,頭發後面披散,額前齊眉。

36、滿族

滿族過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特色的是旗袍。初是長馬甲形,後演變成寬腰直通式。坎肩是滿族服飾的突出特點。滿族把深絳色看做福色,崇尚白色。

37、毛南族

毛南族男子以前有著唐裝的,也有穿琵琶襟上衣的。婦女則穿右襟上衣,寬腳滾褲邊。上衣襟邊及袖口有三道鑲邊。衣料多為青、藍色。」頂卡花「(花竹帽)是毛南族手工產品中的精品。

38、仫佬族

仫佬族崇尚青色,服飾樸素。婦女穿大襟上衣、長褲。姑娘梳辮,婚後結髻。老婦用青布包頭,腰扎圍裙。男子穿對襟上衣、長褲,戴碗形青布帽。多穿草鞋或布鞋。面料是自紡自織的藍靛染成的土布。

39、普米族

普米族婦女服飾有地域差異。蘭坪、維西一帶穿大襟短衣,長褲,外套黑褐色坎肩,系圍裙,梳辮子。寧蒗、永勝一帶穿右襟短衣,白色褶裙,披羊皮披肩,束彩色腰帶。發辮以粗大為美,沖上白色。

40、羌族

羌族男女皆穿麻布長衫、羊皮坎肩,包頭帕,束腰帶,裹綁腿。男子長衫過膝,梳辮包帕,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佩掛火鐮和刀。女子衫及踝。腰束綉花圍裙與飄帶。腳穿雲雲鞋。挑花刺綉久負盛名。

41、撒拉族

撒拉族男子多穿白襯衫、黑坎肩,束腰帶,著長褲、穿」洛提「或布鞋,頭戴圓頂帽。婦女穿短上衣,套黑或紫色坎肩,著長褲,綉花布鞋。少婦戴綠色蓋頭,中年婦女戴黑色蓋頭,老年婦女則戴白色蓋頭。

42、畲族

畲族男子過去一半穿著色麻布圓領、大襟短衣、長褲。婦女服飾因居住地區不同,款式各異,以象徵萬事如意的」鳳凰裝「最具特色。畲族對自然色蘭色和綠色具有特殊的愛好。紅、黃、黑也是常用的顏色。

43、水族

水族男子穿大襟長衫、長褲、青布包頭,草鞋或布鞋婦女穿圓領大襟藍色寬大半長衫、長褲,青色綉花圍裙,綰發,頭纏青布或白布帕,綉花鞋,盛裝時戴各種銀飾。水族紡織和印染技術有相當高的水平。

44、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男子平日愛穿襯衣,外著無領對襟的黑色長外套,冬天著光板羊皮大衣。婦女喜穿連衣裙。男戴黑絨布圓形高筒帽。女戴圓頂綉花棉帽。男女皆穿皮靴。塔吉克族婦女擅長手的工技藝是刺綉。

45、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男子多套頭、寬袖、綉花邊白襯衣,齊腰黑色坎肩或對襟、無扣上衣,下配黑色窄腿長褲。婦女穿寬大荷葉邊連衣裙,多黃、白、紫紅色外套西服上衣或深色坎肩。男戴綉花小帽或圓形平頂花帽。婦女戴嵌珠小花帽加披頭巾。

46、土家族

土家族男子過去穿琵琶襟上衣,纏青絲頭帕。婦女著左襟大褂,滾兩三道花邊,衣袖比較寬大,下著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佩戴金、銀、玉質飾物。現只有喜慶節日、隆重集會或邊遠山村,才穿傳統服飾。

47、仡佬族

男女皆穿裙,男子裙短,女子群長。用一幅布圍於腰際,無褶皺,如桶狀,謂」桶裙「。

48、土族

土族男子冬穿斜襟光板皮襖和羊毛褐衫,其他季節穿小領、斜襟長袍或白色高領短褂,黑或紫色大襟坎肩,下穿長褲,系腰帶、圍肚。頭戴白氈帽,穿綉花布鞋。婦女坎肩以黑、紫或鑲邊的藍色衣料縫制,腰系花紋綵帶。緋紅色鑲白邊百褶裙,套鑲白布褲筒。足蹬彩雲綉花長筒鞋。頭飾用五色瓷珠把銀耳環串起,垂在胸前。

49、佤族

佤族服飾有地區差異,男子一般穿黑、青色無領短款上衣,黑或青色大檔寬筒褲,黑、青、白、紅色布包頭,出門挎長刀、掛包。女子多穿貫頭、V領緊身無袖短衣,條紋筒裙,披發,戴銀、竹、藤製飾物。

50、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男子穿綉花襯衣,外套斜領、無紐扣」袷袢「,,」袷袢「身長沒膝,外系腰帶。婦女喜歡穿色彩艷麗的連衣裙,外套綉花背心,男女頭戴綉花小帽,腳穿長頭皮靴。用料選用純毛、純棉、真絲、真皮。

51、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男子夏穿綢制的套頭短袖襯衣。春秀穿長過膝蓋的長」袷袢「,腰束綢緞或三角形的綉花腰帶。冬穿毛衣毛褲、羊皮襖。婦女夏穿絲綢襯衣、連衣裙等,冬穿毛衣、毛褲、呢子大衣,和狐皮、裘皮大衣。一年四季都戴」朵皮「帽子。

52、錫伯族

錫伯族男子服飾是大襟長袍或對襟短衫。喜青、藍、棕色,腰系青布帶。婦女的長袍式樣與男子相同,但領、袖、大襟等處鑲有花邊,喜歡穿多褶連衣裙,外套短坎肩。男子戴圓頂帽,婦女喜歡戴各色頭巾。男穿厚底鞋,女穿綉花鞋。

53、瑤族

瑤族男子服裝以青藍色為主,以對襟、斜襟、琵琶襟短衣為主,或交領長衫,扎頭巾、打綁腿。婦女穿大襟上衣,束腰著褲;圓領短衣,百褶裙;或長衫配褲。服飾挑花構圖,頭飾特點更為突出。

54、裕固族

裕固族男女穿高領、大襟有衽的長袍。男子束紅、藍腰帶,佩帶腰刀、火鐮、小佛等;婦女長袍下擺開衩,以綠、藍色為主,套高領坎肩,系腰帶,配手帕。冬戴狐皮風雪帽,夏秋戴圓通平頂白氈帽或禮帽。

55、彝族

彝族服飾的色彩較為豐富,款式變化多姿,並且以大量銀製品和刺綉裝飾。

56、漢族

華夏族成為」漢人「,始於漢朝。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系結,給人灑脫飄逸的形象。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體現,承載了漢族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

與民族風俗帽子花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筒皮靴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642
白色棉麻馬甲怎麼搭配什麼外套 瀏覽:889
秋天工裝外套怎麼搭配 瀏覽:774
皮短褲子怎麼評論 瀏覽:135
身高體重穿褲子尺碼表 瀏覽:100
旗袍走秀怎麼選旗袍 瀏覽:961
哪個地方有批發羽絨服 瀏覽:48
國產名牌男式襯衫短袖 瀏覽:820
黑色褲子掉色染了手機殼 瀏覽:926
羊駝衣起球嗎 瀏覽:131
魯迅中國傳統藝術女裝 瀏覽:354
上衣褲子鞋全是藍色怎麼樣 瀏覽:373
服裝褲子裁剪視頻教程 瀏覽:256
小女孩白色外套裡面配什麼顏色 瀏覽:35
綠色裙子配粉色外套 瀏覽:251
男士藍色絨線衫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38
風衣兩側開叉好處 瀏覽:198
荒野之息升級羽絨服 瀏覽:324
李小璐鑽石衛衣什麼牌子 瀏覽:375
阿迪達斯女網紗透視外套 瀏覽: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