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古代狀元的帽子

古代狀元的帽子

發布時間:2022-07-01 13:28:22

『壹』 中國古代的狀元帽為什麼沒有時興起來

根本原因是因為冠服制度的消亡。

「中國有禮義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這里的服章之美就是指中國特有的冠服制度。冠服制度遵循禮制,其中的核心精神是「分等級,定尊卑」,「非其人不得服其服」。科舉作為古代王朝的人才選拔制度,也有一套明確的禮制。狀元作為其中重要角色,自然有一套特定的冠服。以明朝的冠服制度為例,成為狀元後,會有進士巾服、朝服和常服三種,分別用於不同場合。

進士巾服由國子監提供,殿試之後獲得進士後領取,在傳臚日穿上,准備參加上表謝恩和祭拜孔子的禮儀,待整個禮儀結束後,需要還給國子監。狀元本身也是進士,不過是進士的第一名,因此進士巾服跟其他人沒有太大區別,不同點就是帽子不一樣,帽子上會有簪花,如下圖所示。

我們可以看出,在科舉時代,狀元衣冠只適用於特定場合,日常生活中是見不到的,限制極為嚴格,並不具備普及性。而隨著冠服制度的整體消亡,作為其中一部分的狀元冠服也就跟著消失了。

『貳』 宋朝官員上朝時的帽子為什麼有兩個長耳朵,這個有什麼作用

傳說宋朝長翅帽是趙匡胤為免朝臣交頭接耳發明,但這種說法只是傳說,沒有根據。

宋朝官吏的帽子上,都有兩根長長的翅膀,這種特別的帽子被稱作「長翅帽」。

據說,長翅帽的發明者就是宋太祖趙匡胤,他上朝的時候,經常發現底下的文武大臣們在一起交頭接耳,不知在說些什麼,有一回早朝,他又見到有大臣在兩側說著些什麼,趙匡胤心裡很不高興,但當時並沒有發作。

退朝後,趙匡胤想了個辦法,他讓內侍省的人在原本的襆頭紗帽的後面,加上了兩根長長的帽翅,這種帽翅是用鐵片或者竹片做成骨架製成,一頂帽子的兩邊,帽翅各穿出一尺多長。


『叄』 古代狀元佩帶的狀元及第是什麼樣的

狀元及第
圖案:戴冠童子手持如意騎龍上。解題:冠,帽子也,冠與"官"同音。童子戴冠,長輩期望孩子長大有出息,科舉成功,高中狀元屯。騎龍,如同鯉魚跳龍門而成龍一般,出人頭地也。

『肆』 古代狀元郎的衣服是以什麼顏色基多什麼樣的款式還有帽子是怎樣的

帽子是雙翅烏紗帽, 朝服為大紅羅袍一件,大紅羅裙一條, 大紅羅蔽膝一條 。袍、裙、蔽膝共用大紅線羅五丈八尺,黑青線羅一丈二尺,紅生絹九尺,青蘇絹五尺,連中單、共用白紅絲線三錢五分。

『伍』 古代的官帽為什麼叫烏紗帽

“烏紗帽”在現代社會的含義是權勢的象徵,這一點恐怕連小學生都知道。然而,今天人們對“烏紗帽”的理解和古代“烏紗帽”的含義是否相同?“烏紗帽”起源於什麼時代?“烏紗帽”又是怎麼變為官帽的呢?

烏紗帽的起源

退出歷史舞台

清兵入關後,由於人們發型發生了改變,官員的烏紗帽被換成紅纓帽,作為權力象徵的烏紗帽才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但至今人們仍習慣性地將“烏紗帽”作為權勢的標志,“丟掉烏紗帽”就意味著被削職為民了。

『陸』 中國古代帽子及官位等級劃分

1、在清代時,官帽珠子各種顏色代表不同的級別:正、從一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後均綉鶴,武官前後均綉麒麟。麒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其形狀如鹿,頭上長有獨角,全身遍生鱗甲,尾似牛,古人拿它象徵祥瑞。帽頂,唐宋明的官帽上對稱的兩支就叫翅。舉例清朝: 1.一品:180兩 紅寶石帽頂 綉仙鶴 2.從一品:正俸81兩 加支524兩 紅寶石頂 綉麒麟 如: 將軍 提督 2.二品
2、最早的紗帽並非全是黑色,晉朝時的高筒紗帽,貴族們是用白紗製作,品職低下的官員才用烏紗帽黑紗。到了明朝,朝廷官員才全部都戴烏紗帽。據史載,洪武三年(1370年),明政府規定:凡文武官員入朝,都要戴烏紗帽,穿圓領衫。今天舞台上的傳統戲劇,尤其是京戲,演員們穿的多是明裝,通過看戲我們可以見到明朝官員們戴烏紗帽的樣子。
烏紗帽起初是用藤編織,以草莖為里,紗為表,再塗上漆。後來官員用烏紗帽時,由於紗經過塗漆後堅固而又輕便,於是去掉藤里不用,又在紗帽上"平施兩腳,以鐵為之",也就是帽子兩側伸出兩只帽翅,這兩只帽翅從宋初開始逐漸加上,目的是防止官員們上朝站班時互相交頭接耳。如果交頭接耳,兩只帽翅相觸,很可能會把帽子碰掉,皇帝就很容易發現。
3、帽子,人稱"烏紗帽"。到了南北朝宋明帝時,這種帽子又在民間流傳開來。於是,"烏紗帽"便成為民間百姓常戴的一種便帽。
明代開國皇帝朱洪武定都南京後,於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作出決定:凡文武百官上朝辦公時,一律要戴烏紗帽、穿圓領衫、束腰帶。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職的狀元、進士等,也可戴烏紗帽。從此,"烏紗帽"遂成為官員的一種特有標志。由此看來,"烏紗帽"作為官帽,距今也僅有600多年的歷史。
可是到了清代,"烏紗帽"又被換成"紅纓帽",烏紗帽便不再作為官員的標志。但時至今日,人們仍舊習慣地將"烏紗帽"作為官員的標志。如"丟官",依然被說成"丟掉烏紗帽"。
東晉成帝咸和九年時,成帝讓在宮廷中做事的官員戴一種黑紗製成的帽子,叫"烏紗帽"。
後來,南朝宋明帝時,有一位叫王休仁的,創制了一種用黑紗抽邊扎邊的帽子,亦稱做"烏紗帽"。這種帽子很快在民間流行起來。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無論貧富,都戴這種式樣的帽子,只不過顏色不同而已。當時,帽子的形狀也不固定,有的捲成荷葉形,有的像高高的屋宇,有的還伸出兩個黑紗"耳朵"。據《中華古今注》記載,唐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詔書說:"自古以來,天子服烏紗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這說明唐朝時候,烏紗帽仍然是作為"常服"的帽子。
烏紗帽成為官員專用的帽子並作為官員的代稱,則是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規定:"凡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從此,烏紗帽成為只有當官的才能戴的帽子,平民百姓就不能問津了。

『柒』 烏紗帽是古代官宦職位,它是什麼時候朝代開始象徵官位的

烏紗帽最初起源於民間,到了隋朝被採用為正式的官服,正式開始象徵官位則是在明朝洪武年間。

烏紗帽正式的開始象徵官位,是在明朝剛建立的洪武年間,當時朱元璋下了聖旨:平民百姓不準戴烏紗帽,文武百官平時辦公和上朝的時候一律要戴烏紗帽,並且還要佩腰帶、穿圓領的官服,歷屆科考取得功名的狀元、探花和進士也能戴烏紗帽。從此後烏紗帽成了官員的象徵,把當官的和老百姓明明白白分開了,隨著歷史的推進,烏紗帽也融入了我國的文化,老百姓都把丟官的人說成是丟了烏紗帽。

『捌』 古代官員的帽子為什麼稱為「烏紗帽」

據說來自南朝劉宋王休仁的點子。王休仁創制烏紗帽,並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原因,純粹是趕時髦,想做頂和別人不一樣的帽子來戴戴。他將一塊黑色的紗布,四邊抽紮起,中國第一頂烏紗帽於焉誕生。

王休仁戴著自製的小帽在街上走的時候,果引起人們的興趣與討論。由於材料便宜,製作簡單,式樣大方,所以後來有不少人仿製著戴。隋朝的楊堅,也是這種烏紗小帽的愛用者。不過因為楊堅是個皇帝,戴起來意義不同,上行下效的結果,朝廷、民間頓時「黑成一片」,萬頭鑽動,有如黑海。

明朝時候,烏紗帽的命運有了關鍵性突破。由於官員們特別愛戴烏紗帽,朝廷遂正式將它列為王公百官上朝及處理公務的必要配備。並對規范其製作的樣子為:以藤絲或麻編成帽胎,塗上漆後,外裹黑紗。呈前高後低式,兩側各插一翅。

烏紗帽成為官帽之後,老百姓自然不能再戴了。

烏紗帽是古代帽的一種。早期中國,並沒有「帽」這樣的稱呼,《儀禮》稱「帽」為「頭衣」或「元服」。(元,首也)至於「烏紗帽」一稱,則在隋唐時出現,《通典》有雲:「隋文帝(楊堅)開皇初,嘗著烏紗帽,自朝貴以下至於冗吏,通著入朝。」(楊堅酷愛烏紗帽,由此得證)

王休仁,究竟是不是烏紗帽的原創者呢?好長一段時間,他的確獨領風騷。但上世紀七○年代馬王堆漢墓開挖後,他便退居老二了!原因是考古人員居然在馬王堆三號墓,找到一頂狀似泳帽的烏紗帽

烏紗帽始於南京

烏紗帽原來只是民間常戴的一種便帽,定為「官帽」則始於明朝洪武年間。
早在東晉成帝時,凡在都城建康(南京)宮中做事的人,都戴一種用黑紗做的帽子,人稱「烏紗帽」。到了南北朝宋明帝時,這種帽子又在民間流傳開來。於是,「烏紗帽」便成為民間百姓常戴的一種便帽。
明代開國皇帝朱洪武定都南京後,於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作出決定:凡文武百官上朝辦公時,一律要戴烏紗帽、穿圓領衫、束腰帶。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職的狀元、進士等,也可戴烏紗帽。從此,「烏紗帽」遂成為官員的一種特有標志。由此看來,「烏紗帽」作為官帽,距今也僅有600多年的歷史。
可是到了清代,「烏紗帽」又被換成「紅纓帽」,烏紗帽便不再作為官員的標志。但時至今日,人們仍舊習慣地將「烏紗帽」作為官員的標志。如「丟官」,依然被說成「丟掉烏紗帽」。

與古代狀元的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旗袍走秀隊形推薦 瀏覽:13
衣機器領口手工編織教程 瀏覽:388
世界上最貴的女式襯衫 瀏覽:254
成人馬甲裁剪圖 瀏覽:415
穿黑色外套好看圖片 瀏覽:546
襯衫不同顏色搭配 瀏覽:797
女高中生棉衣品牌及商品 瀏覽:137
藍色一字肩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72
時尚帽子店廣告語 瀏覽:309
羊絨外套沾上機油 瀏覽:258
中年高檔旗袍裙夏裝 瀏覽:614
北京冬天褲子 瀏覽:462
格子西裝外套配什麼褲子女圖片 瀏覽:883
3歲寶寶冬天褲子怎麼穿 瀏覽:649
原來他是女裝控微從圈 瀏覽:420
沖鋒兩件套棉衣出廠價批發 瀏覽:31
褲子用熱水洗掉色 瀏覽:446
無袖長馬甲女裝搭配圖片 瀏覽:832
紅色的旗袍叫什麼名字 瀏覽:712
burberry風衣韓國款 瀏覽: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