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松贊干布頭上為什麼有小人
松贊干布亦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傳說他出生三十二種相好,頭上更有一尊阿彌陀佛像。所以說松贊干布的那個雕像頭頂是一尊阿彌陀佛。 布達拉宮---松贊干布像。 今天,松贊干布已經成為西藏家家供.奉的藏族第一人。在大大小小的寺.院裡面,松贊干布的像也同釋迦牟尼、宗.咯巴等宗.教大.師並列。西藏的.寺.院供奉的佛.像很多,大多面孔相近,不加說明,外人是難以區別誰是誰的,但是,松贊干布的像人們卻能一眼就認出來。原來,松贊干布的頭上還有一個頭!這是藏族人民為了表達對松贊干布大智大勇的敬仰,在繪制他的像時,特地這樣做的。大.昭寺.里就有一尊松贊干布雙頭像。 </IMG>
㈡ 松贊干布帽子上的孩子是誰
是文成公主生的。但不知道是誰和她生的。但絕對不是和松贊干布在一起生的。因為松贊干布帶頂帽子。
㈢ 松贊干布的帽子上為什麼會有一個小孩
松贊干布帽頂之佛像 佛家傳說,松贊干布是觀音菩薩的弟子,同時也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所以松贊干布具有觀音的慈祥、端莊、智慧之相。 松贊干布帽頂上是「無量光阿彌陀佛」的小佛像,因為觀音是無量光佛(阿彌陀佛)的左脅侍,所以松贊干布頭頂「無量光阿彌陀佛」的小佛像,表示對「無量光阿彌陀佛」的頂禮膜拜。
㈣ 人教版七上歷史書,第一單元頁的彩圖中松贊干布的帽子上為什麼有個小人頭
因為在少數民族地區,認為松贊干布是佛的化身,所以為求佛的保佑,塑像上都是這樣的。
㈤ 布達拉宮有什麼神秘
達拉宮的故事
在神秘的青藏高原,有一組當今世界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建築群,它就是雄偉壯麗的藏傳佛教宮堡建築--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建於公元七世紀,是藏王松藏干布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的。「布達拉」,是梵語的音譯,又譯作「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因而布達拉宮俗稱「第二普陀羅山」。布達拉宮修建於西藏拉薩紅山之腰,海拔達到3700米。它依山而建,佔地36萬多平方米,由紅宮和白宮兩大部分組成,紅宮居中,白宮橫貫兩翼,紅白相間,群樓重疊,異常壯觀。
在布達拉宮的最中央,也就是紅山的最高點,是松贊干布修建的修行室。這是一座岩洞式佛堂,內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尼泊爾赤尊公主和松贊干布的大臣祿東贊等人的塑像,這都是七世紀吐蕃時期的藝術珍品。
布達拉宮雖然是藏傳佛教典型的宮堡建築,但同時也保留有漢族建築雕花樑柱等特色,它是1300年前藏漢聯姻留下的印跡,同時也是藏漢民族團結的歷史見證。無論是藏族還是漢族,人們都在傳說著1300年前那個美麗的故事。
公元七世紀,西藏當時正處於吐蕃王朝時期,藏王松贊干布勤政愛民,吐蕃日益強大。為了與中原的唐朝建立友好關系,引進中原先進技術和文化,松贊干布決定向唐朝文成公主求婚。求婚使臣祿東贊帶著禮物到了唐朝國都長安(今西安),才知道唐朝周邊幾個國家也派出使臣,向才貌雙全的文成公主求婚。唐朝太宗皇帝決定讓各國使臣比試智慧,他出了三道題,全部答對的才能被許婚。
第一道題是,花園里有十棵木頭,兩頭一樣粗細,使臣要區分哪頭是根部,哪頭是尾部。聰明的祿東贊將木頭放入水中,因為樹木根部密度大,所以向水裡傾斜,於是他就分出了木頭的頭和尾。
唐太宗又出了第二道題,他拿出一塊玉,玉中間有一個轉了九道彎貫穿整塊玉的細孔。唐太宗讓使臣們將細線從孔的這頭穿到那頭。使臣們都眯著眼捏著線往孔里插線,只有祿東贊很特別,他在孔的一頭塗上蜂蜜,又將細線拴到螞蟻的腰上,然後把螞蟻放在孔的另一頭,螞蟻聞到蜂蜜的氣味開始向孔里爬,祿東贊
又對著孔不停地吹著螞蟻往前爬,於是螞蟻把細線帶到了孔的那一頭,祿東贊又贏了。
唐太宗又出了第三道題,一百匹母馬和一百匹馬駒混在一起,區分哪匹馬駒是哪匹母馬生的。使臣們想了很多辦法,有的按顏色分,有的按長相分,都不對。祿東贊將母馬和馬駒分開關起來,隔了一夜,才把母馬一匹一匹放出來,馬駒一看自己的媽媽出來了,忙跑上去吃奶,不一會兒,全分出來了。
唐太宗一看祿東贊都答對了,又加出一道題,就是使臣必須在五百名用面紗蒙頭的宮女中挑出文成公主。使臣們誰都沒見過文成公主,這題太難了。但是祿東贊已經了解到文成公主喜歡用一種獨特的香,蜜蜂很喜歡這種香味。辯認公主那天,祿東贊偷偷地帶了一些蜜蜂在身邊,他將蜜蜂一放,蜜蜂便飛向有獨特香味的文成公主。祿東贊又一次贏了。唐太宗心想,吐蕃大臣都如此聰明,能用這樣大臣的國王肯定也很英明,於是將文成公主許配給松贊干布。
松贊干布喜出望外,下令修建有999間殿堂的宮殿迎娶文成公主,於是在拉薩建成了布達拉宮。而松贊干布派使臣祿東贊向文成公主求婚的故事,也被生動地描繪在了布達拉宮的壁畫上
㈥ 松贊干布的帽子叫什麼
無量光阿彌陀佛
_稍薷剎濟倍ド鮮恰拔櫱抗獍⒚滯臃稹鋇男》鶼瘢蛭垡羰俏櫱抗夥穡ò⒚滯臃穡┑淖笮彩蹋運稍薷剎紀范ァ拔櫱抗獍⒚滯臃稹鋇男》鶼瘢硎徑浴拔櫱抗獍⒚滯臃稹鋇畝ダ衲ぐ蕁?
㈦ 影視劇中與南宋交戰的金人,也就是女真人,為什麼在帽子的兩側掛狐狸尾巴,這個有什麼象徵意義嗎
把狐狸皮毛最好的那部分切下來做帽子但很多青年男子乾脆用整塊孤狸皮做帽子帽子的左右兩側點綴著狐狸的四肢皮毛,腦後有漂亮的狐狸尾巴顯得非常英武粗獷,但是,在遠古的青藏高原,狐狸皮帽則不被人們所喜愛相傳,藏王松贊干布統一吐蕃時,頒布法令,規定給戰功卓著的將士和英雄獎賞虎皮或豹皮上衣外套而給那些逃兵或膽小鬼頭頂繫上狐狸尾巴示眾以此來鼓勵眾將士英勇殺敵建立功勛
㈧ 松贊干布 帽子上的人頭是怎麼回事
老師說好像是保佑平安的一種藏族頭飾品,宗教信仰,或是智慧及權利的象徵!
㈨ 松贊干布向唐朝求婚說明了什麼
唐太宗貞觀八年(634),松贊干布即位為吐蕃(藏族的祖先)贊普(國王),年僅十三歲,並依靠論科耳,尚囊等輔臣,討伐叛亂,統一吐蕃。當唐帝國稱霸中原時,松贊干布也已稱雄雪域高原,完成了對一些小國的兼並,定都邏娑(今西藏自治區拉薩),建立了統一的吐蕃王朝,並積極謀求與唐朝建立密切關系。從公元634年始,他兩次派能言善辯,聰明機智的大相祿東贊出使長安, 向唐皇求親。公元641元,唐太宗終於同意了松贊干布和親的請求,答應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他。於是文成公主在唐蕃專使及為侍從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有關祿東贊出使長安的傳說,以及他運用聰明才智,勘破了唐皇設的一道道難題,終於為松贊干布娶回了美麗善良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藏族民間故事中有許多記載。
寫的是贊普松贊干布掌握吐蕃政權以後,派大臣噶爾東贊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出了五個難題,對各國前來求婚的使節進行考試,誰能智勝,公主便嫁給該國君王。
第一道題是用絲線穿九曲璁玉。其他國家使臣都穿不過去,噶爾東贊用絲線縛住螞蟻的腰,放在珠的孔口,慢慢吹氣,讓它爬過去,線也就穿成了。
第二次比試是令各國的使者各領一百隻羊,一百壇酒;要將羊殺了,剝皮、吃光肉,揉好皮、喝完酒。其他使節有的肉沒吃完便醉倒了,有的皮沒揉好便累倒。只有噶爾東贊令隨從們慢慢地小碗喝酒,邊吃邊喝邊揉皮子,最後完成皇帝交給的「任務」。
第三次,唐皇又命令使臣認出一百匹母馬和一百匹馬駒各自的母子關系。噶爾東贊令小馬駒單獨關上一夜,只給草料不給水喝。第二天,放到母馬那裡去,小馬駒都各自認自己的母親吸奶去了。這樣,吐蕃使臣又勝。
唐皇又命拿出一百根頭、尾一般粗的木棒,令使臣認出頭梢。噶爾東贊將木棒推進水裡,頭重尾輕,重的沉下,輕的浮在上面,認得一清二楚。
最後,唐太宗將文成公主雜在三百位打扮得一模一樣的美女裡面,令使臣們找認,認出者公主可隨之而去。噶爾東贊先找服侍過文成公主的老大娘打聽公主的模樣和特徵,得知公主眉心有一顆硃砂紅痣。吐蕃大臣又照漢族老大娘的指點,終於認出公主。
於是,唐太宗便把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並陪了許多禮品嫁妝,讓公主帶到吐蕃去。
吐蕃,乃藏族的祖先,是一個以游牧為主兼事農耕的民族,生活在我國青藏高原一帶地方,素以性格剽悍勇敢善戰著稱。強雄的男子稱之為「贊」,成年的丈夫稱之為「普」,部落首領稱之為「贊普」。贊普之妻稱為「末蒙」。民族性格中尚武精神特別突出,崇敬戰斗英雄和陣亡將士。某戶人家若祖孫幾輩均有陣亡紀錄者,則列為甲等門戶,以褒揚其勇武。若有在戰斗中怯懦退縮之徒,則強迫在他的帽子上綴一條狐尾,譏笑他像狐狸一樣膽小,以示懲罰,視為懦夫。隋唐以前,族內派系甚多,部落間時分時合,兼並戰爭不斷,和中原各族往來甚少。隋唐之後,統一之勢漸明,與中原各族的交往也比較密切。
隋唐之際,即公元七世紀前期,吐蕃族出現了一位傑出領袖名叫棄宗弄贊,西藏的佛教史則稱之為松贊干布,後來的歷史文獻均用此名。他年紀很輕就當了贊普,性格驍勇,足智多謀,勇敢善戰,帶領他的部下,用武力征服青藏高原的許多部落,連實力與之相等的羊同國(有大小二羊同國)也俯首歸順,其餘較小的部落無不影從,建立起強大的奴隸制政權,成為青藏高原各部落的霸主,以邏些(今拉薩)為首都。那時內地正是唐太宗貞觀時期,聲威遠震,萬國朝宗。而松贊干布又素慕唐朝的文化,景仰唐朝的文明,於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派遣首批使者來到長安,唐朝亦遣馮德遐回訪吐蕃,成為漢藏民族友好關系的開端。此後,松贊干布多次遣使來長安朝貢,欲效吐谷渾及突厥之先例,娶唐朝公主為妻,唐太宗沒有允許。使者回到吐蕃謊稱:「初到長安,唐朝十分優待,允許通婚。正好碰上吐谷渾國王入朝,在唐太宗面前離間我們的關系,遂罷通婚之議。」松贊干布聞之甚怒,與羊同等部落連合出兵,攻擊吐谷渾。吐谷渾招架不住逃至青海。吐蕃攻擊黨項及白蘭兩個部落之後,屯兵20萬於松州(今四川松潘縣)之西,遣使送金銀幣帛至長安,聲稱是娶公主的聘禮。由使者傳話威脅說:「若大國不嫁公主,當即進攻內地。」這種以重兵逼嫁,脅迫成婚的無禮要求,自然遭到唐太宗的反對。不久,松贊干布果然率兵進攻了松州。唐太宗當即遣吏部尚書侯君集率兵5萬分四路合擊,斬首干余級,松贊干布大敗,引兵遁逃,遣使謝罪,復求婚約,唐太宗這次才答應通婚的要求。
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贊干布派遣他的大相(職同宰相)祿東贊送上黃金5000兩,珠寶數百件到長安聘婚,唐太宗答應將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相傳唐太宗在答應之前曾經「五難婚使」。五件難事之一就是要使者認出百匹母馬與百匹駒馬的母子關系。這意味深長的難題含意婚使心領神會,即漢藏兩族通過公主出嫁要建立永久的母子親情。據說祿東贊運用吐蕃人豐富的牧畜經驗,將母馬和駒馬分別圈起來,並暫時斷絕駒馬的飲水和草料,過了一兩天之後,把母馬與駒馬同時放出馬廄,頓時出現了母覓子,子尋母,母子偎倚一起的動人景象。祿東贊就這樣地一一解決了五個難題,唐太宗十分高興,允許他立即迎娶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對文成公主出嫁西藏之事十分重視,不僅為她准備了很多妝奩,其中包括詩文、經史、農事、醫葯、天文、歷法等書籍,還有穀物、蔬菜、果木種子以及各種精美的手工藝品。除此之外,還帶去了各種技術工匠和一支宮廷樂隊。當時唐朝盛行佛教,文成公主是一虔誠佛教信仰者,所以還帶去了一尊佛像。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禮部尚書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入藏。松贊干布率領侍從和衛隊從拉薩前往柏海(今青海的鄂陵湖和札陵湖區域)等待,然後再到河源(今青海興海縣一帶)迎接。松贊干布拜見李道宗,恭謹地奉行子侄之禮,不斷嘆服大國服飾禮儀之美,俯仰之間均表現出一種愧沮之色。與公主回到拉薩之後,舉行了盛大婚禮。松贊干布對自己能娶文成公主為妻十分高興,他說:「我的父祖輩沒有一個人能和上國通婚,我能娶大唐公主為妻,深感榮幸,當為公主築一城以誇示後代。」在公主到達西藏之後,命人仿照唐朝建築模式修造一座宮殿式的建築給她住,真可謂是「金屋藏嬌」。
文成公主入藏之後,把唐朝的優秀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傳入了西藏,和松贊干布同心協力發展吐蕃的經濟和文化。當時藏族沒有文字,記事用繩子打結或以木刻劃記號來表示。在文成公主的主張下,松贊干布派人進行專門研究,創造了30個藏文字母和拼音造句文法,結束了藏人無文字的歷史,從此漢文書籍可以譯成藏文,對藏族文化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西藏過去無完整的歷法,以麥收的季節(約為夏歷三月)作為一年的開始。文成公主入藏後推行夏歷制,大大便利了藏族歷史文化的紀年和著錄。文成公主帶去的宮廷樂隊,豐富和繁榮了藏族的民間音樂、提高了藏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她帶去的許多工匠使藏人深得其利,從此藏民掌握了漢族的先進工藝技術,推廣了漢族的農業生產工具,大大發展了藏族的農業生產力。文成公主帶去的各種植物種子,也在西藏土地上生根、開花、結實,改變了藏民的食品結構,豐富了藏民的食物品種。文成公主信佛,松贊干布在她的影響下,大力提倡佛教,還特地在拉薩修了大昭寺,這對西藏人的精神生活影響之大,的確難以估量。在文成公主的倡導下,松贊干布不斷派人到長安留學,學習漢族優秀的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還聘請漢人到西藏掌握文書,傳授知識。此後唐朝又不斷送去蠶種,幫助發展養蠶事業。送去酒麴,派人幫助發展釀酒事業。還有碾磨、造紙、造墨等等,也派專人傳授。文成公主本人還親自傳授了刺綉、紡織的技術。松贊干布本人對文成公主可以說是言聽計從。在她入藏之前,藏人喜歡用一種礦物赭石的色彩塗面,公主討厭這種化妝品,使人面目可憎,松贊干布馬上下令全國禁止使用赭石塗面。公主喜穿漢族輕質的紈綺服裝,松贊干布也就脫掉傳統的藏民皮褥氈裘,身著絲綢服飾,真是做到了婦唱夫隨啊!
文成公主入藏,對加強漢族和藏族的往來,發展藏族的經濟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藏族人民至今在布達拉宮里還安置了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塑像,還保留了二人結婚時的洞房遺址,西藏民間還廣泛流傳歌頌文成公主的民歌,歌頌她給藏族經濟文化的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松贊干布是藏族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出生於藏河 (今雅魯藏布江沖游的雅隆漢谷地區。他統一了藏族地 區,成為藏族贊普,建立了吐警王朝。松贊干布渴慕 唐風,希望能和大唐和親。 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松贊干布遣使入唐 進貢井請婚。唐太宗沒答應,派馮德遇前去撫慰。 松贊干布又遣使隨馮德遁入朝,「多資金寶,以奉表 求婚」,也未獲准。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贊 干布再遣大相祿東贊至長安,獻金5000兩,珍玩數百 請婚。唐太宗感其誠意,讓宗室女文成公主出嫁吐善。 次年舊元 64年)初,文成公主在唐送親使江夏王李道 宗和吐蕾迎親專使祿東贊的陪伴下,出長安去邏些完 婚。 據《吐蕾王朝世襲明鑒》等書記載,文成公主出 嫁隊伍非常龐大,唐太宗緒的嫁妝非常豐厚。有「釋 迎佛像、珍寶、金玉書櫥、360卷經典、各種金玉飾 物」,又有很多烹技食物,各類飲料,各種花紋圖案 的錦緞墊被,卜筮經典300種,用以分別善與惡的明鑒, 營造與工技著作60種,治 404種病的醫方 100種,醫 學論著 4種,診斷法 5種,醫療器械6種。還帶了大量 穀物和蕪警種子等入藏。松贊於布於河源迎親,對唐 行子婿之禮,還專建宮室供文成公主居住。文成公主 還帶去了各種工匠,這一隊伍成為傳播中原先進的農 業、手工業、文化科學技術的使者。 文成公主在吐善生活了近40年,一直備受禮遇並深 得吐善人民愛戴,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文成公主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