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明朝皇帝帽子叫什麼

明朝皇帝帽子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27 07:12:04

A. 古代皇帝上朝時頭上戴著的那個有好多珠子的帽子什麼

古代皇帝上朝時頭上戴的帽子,稱為冕冠。

也稱「旒冠」,俗稱「平天冠」。與冕服、赤舄、佩綬、玉圭等同時在祭祀等大典時穿用。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參加祭典等典禮活動時所戴的等級最高的禮冠。

冕的頂部叫「綖板」,綖板前圓後方,比喻天圓地方,表示博大之意;綖板塗黑漆,以示莊重。板前後系垂旒,表示帝王不視非,不視邪,是非分明。旒的多少視佩戴者的身份決定,有三、五、七、九、十二之分,以十二旒最為尊貴,是帝王的專用。

板下有玉衡,連接於冠上兩邊凹槽內;衡兩端有孔,兩邊垂掛絲繩直到耳旁,至耳處系著一塊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謂「充耳」,寓意帝王不聽讒言,求大德不計小過,有所聞,有所不聞,從而衍化出一個成語「充耳不聞」。

(1)明朝皇帝帽子叫什麼擴展閱讀:

冕冠與冕服、赤舄、佩綬、玉圭等同時在祭祀等大典時穿用。

冕服之制,傳說殷商時期已有,至周定製規范、完善,自漢代以來歷代沿襲,源遠流長,雖冕服的種類、使用的范圍、章紋的分布等等屢有更定、演變,各朝不一,情況較為繁復,但冕服制度一直沿用到明,至清朝建立,因服飾政策變更冕服制度在中國亦隨之終結。

但冕服上特有的「章紋」清代仍飾於帝後禮服、吉服等服飾上,民國三年定製的「祭祀冠服」亦將「章紋」施於上衣圓補,作為區分等級的標志。

赤舄,古代天子、諸侯所穿的鞋。赤色,重底。

B. 明朝皇帝的帽子上為什麼有兩個立起來的兔耳

那個不是兔耳朵,那個叫做「金折角」
每個朝代都有各自的服飾特點,代表著那一段時間對美的認識,一種審美情趣,融入了那一段時間的經濟,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的特點,以及那一段時間統治者的喜好特點,上面的人喜歡什麼,下面的人就會投其所好。
那種帽子叫做「翼善冠」
翼善冠是冠的一種,是明代皇帝、藩王、親王、郡王等所著之首服,也是朝鮮王朝國王及王世子、越南皇帝、琉球國國王的首服。
明永樂三年定皇帝常服冠以烏紗覆之折角向上亦名翼善冠。
皇帝常服冠戴,因烏紗帽折角向上加「善」字,後名「翼善冠」
與唐代相較,明代「翼善冠」要簡化得多。此翼善冠分為「前屋」、「後山」和「金折角」三個部分,冠上加二龍戲珠。

C. 明朝皇帝的帽子上為什麼有兩個立起來的兔耳朵

明朝皇帝都帶著太祖朱元璋所發明的帽子「烏紗折上巾」。這種帽子又叫「撲頭」,其原始形態就是用一塊布(巾)把整個頭包起來,在腦後系成一個結,並且自然垂出兩個角。唐朝的「撲頭」很接近其原始形態,後來叫「軟撲頭」,就是我們見過的李白的那個樣子。圓圓乎乎的,一高一矮。稱為「前後山」,「前山」是腦門,「後山」容發髻。
到了宋代,「軟撲頭」走向誇張,前後山都用黑漆做成硬殼,稱為「硬撲頭」,並且用鐵絲支撐兩個下垂的角,稱為「展角撲頭」,成為官員的制服帽子,展角越長,官越大。皇帝的最長。因為用黑漆,所以「烏紗帽」一詞開始出現。

D. 明朝皇帝的帶的帽子叫什麼

皇帝的帽子叫「皇冕」.

E. 古代皇帝皇後戴的帽子是叫什麼

冠冕(古代帝王、官員戴的帽子);冕弁(冕和弁。均為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所戴的禮帽);冕版(冕頂之板);冕服(古代大夫以上的禮冠與服飾);冕冠(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之禮帽) 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在舉行祭祀等大典時所戴的大禮冠。外黑色,里硃色。冕頂有長方板,稱為延,後高前低,略向前傾。延之前端綴有數串小圓玉,謂之旒。冕加在發髻上,要橫插一長笄(簪),以別住冕。笄的兩端繞頷下系一小絲帶,謂之紘;又各用一條名叫枕的絲繩掛下一個綿丸,謂之纊,纊下端飾玉,謂之珎。因兩珎正當左右兩耳,故又名充耳、塞耳。旒、松、纊都是冕的部件。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說前後各有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歷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以後,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專稱皇帝的禮冠。《淮南子.主術訓》:「古之王者,冕而前旒。」高誘註:「冕,王者冠也。」唐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皇後頭上戴的叫鳳冠,身上披的叫霞帔(pèi )。
鳳冠,因以鳳凰點綴得名。鳳凰是萬鳥之王,所以只有皇後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慶典,如婚禮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F. 朱元璋 當皇帝以後,他帶的帽子叫什麼

冕旒( liú )
http://iask.sina.com.cn/b/10831797.html

G. 皇帝的帽子叫啥

古代皇帝的帽子叫冕旒。

冕冠的旒數按典禮輕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區別,按典禮輕重來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袞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

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貫玉3顆。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袞冕用12旒,每旒貫玉12顆。公之服只能低於天子的袞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

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區別,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沒有後旒。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於規定的禮服。

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許越位穿高於規定的禮服,否則要受到懲罰。天子為十二旒,周之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後來旒漸漸只限於帝王,於是「冕旒」則成了帝王的代稱。

(7)明朝皇帝帽子叫什麼擴展閱讀:

旒就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旒貫12塊五彩玉,按朱、白、蒼、黃、玄的順次排列,每塊玉相間距離各1寸,每旒長12寸。漢代冕服的垂旒卻不限於五色,根據後漢書·輿服制的記載,十二旒為白玉串珠。

帝王戴的冕冠,其頂端有一塊長形冕板,叫「延」。延通常是前圓後方,用以象徵天圓地方。延的前後檐,垂有若干串珠玉,以綵線穿組,名曰:「冕旒」。

冕旒的多少和質料的差異,是區分貴賤尊卑的標志。據說,置旒的目的是為了「蔽明」,意思是王者視事觀物,不可「察察為明」,也就是說,一個身為領袖的人,必須洞察大體而能包容細小的瑕疵。

H. 明朝皇帝生前所戴的翼善冠主要顏色是什麼

明朝皇帝常服帶的帽子叫做翼善冠,這是起源於唐朝太宗皇帝的服飾,和官員烏紗帽的主要區別在於,兩翅是向上折,並列於帽後。

明永樂三年,定皇帝「常服冠以烏紗覆之,折角向上,亦名翼善冠」,所以明朝皇帝的翼善冠是黑色的。另外定陵出土過萬曆皇帝陪葬的金絲翼善冠。

I. 皇帝的戴帽子叫什麼冠

冕。

冕 ,天子冕旒(十二旒)
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在舉行祭祀等大典時所戴的大禮冠。外黑色,里硃色。冕頂有長方板,稱為延,後高前低,略向前傾。延之前端綴有數串小圓玉,謂之旒。冕加在發髻上,要橫插一長笄(簪),以別住冕。笄的兩端繞頷下系一小絲帶,謂之紘;又各用一條名叫枕的絲繩掛下一個綿丸,謂之纊,纊下端飾玉,謂之珎。因兩珎正當左右兩耳,故又名充耳、塞耳。旒、松、纊都是冕的部件。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說前後各有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歷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以後,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專稱皇帝的禮冠。《淮南子.主術訓》:「古之王者,冕而前旒。」高誘註:「冕,王者冠也。」唐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J. 唐朝皇帝帽子和明朝皇帝帽子有什麼區別

唐、宋、明的官帽基本變化不大,唐朝的服飾影響了多個朝代。
唐朝的帽子高度下降,發簪的樣式像兩個耳朵,樣子擺脫了誇張。
宋代帽子的高度又降了些,兩邊的耳朵加長了。據說長翅帽的發明人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他坐上龍椅後很不放心當年一起闖天下的同僚。尤其討厭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頭接耳,評論朝政。一天,趙匡胤上早朝,在聽取某個大臣奏章時,發現兩側有不少官員竊竊私語,很不禮貌。趙匡胤心裡有點惱火,但不露聲色。退朝後,他想出個辦法,傳旨屬官在襆頭紗帽後面分別加上長翅。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鐵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後越來越長)。這種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時須戴上,一般場合是不戴的。因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極不方便。官員只能面對面交談,要並排坐著談就困難了。從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難排列在一起交頭接耳,影響朝堂嚴肅性了。
元代的官帽更像一個草帽,只是頂端高度增加了。蒙古人的統治,使得帽子的變化也沒有傳承性。
明代又恢復了漢人的統治,使得官帽大體繼承了宋代的樣式只是有些小的變化:上部由方變園了,也叫烏紗帽。到了清朝又變成了和元代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只是加了帽檐,帽子上也有了頂戴花翎。元代和清代沒有發簪的位置了,是因為男人不再束發。

與明朝皇帝帽子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寶寶的小馬甲外套 瀏覽:61
河北省邯鄲市漢光中學的校服 瀏覽:800
真絲女裝中袖襯衣 瀏覽:892
校服怎麼搭衣服好看圖片 瀏覽:663
寬松黑色褲子搭配什麼外套好看嗎 瀏覽:173
帶帽皮風衣搭配衣服 瀏覽:391
范思哲皮帶如何查詢正品 瀏覽:780
帶來一些帽子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200
丹尼愛特品牌專櫃女裝拿貨 瀏覽:118
褲子的襠深是什麼意思 瀏覽:875
春季女裝如何穿出瀟灑的感覺 瀏覽:929
翻領中老年羽絨外套 瀏覽:372
匯聚國內暢銷中山裝男裝品牌 瀏覽:52
keep馬甲線要練多久 瀏覽:13
樂山波司登羽絨服店 瀏覽:100
最火的提褲子舞 瀏覽:58
裙子褲搭配上衣圖 瀏覽:906
緊身短袖男配啥褲子好看 瀏覽:713
清代帽子頂怎麼拆卸 瀏覽:573
中老年女士短風衣圖片價格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