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植物實驗帽子

植物實驗帽子

發布時間:2022-06-21 03:08:41

㈠ 植物檢疫服裝領章怎麼

應該參考國家林業局關於林業植物檢疫人員著裝事宜。
根據規定,標志類著裝包括:帽徽每人兩枚、肩徽每人兩副、領花每人兩副、肩章隨制服製做、胸牌每人兩個、帶有森林植物檢疫標志的金屬夾每人兩個。其他著裝要求還有比如:帽子:第一次發大沿帽每人一頂,帽罩隨冬服、夏服第一年每人各發兩頂,以後隨制服換發一頂,帽架以壞換新。冬帽每人一頂,寒區發皮帽、溫區發栽絨帽,使用年限為五年。熱區不發冬帽,男女工裝便帽使用年限均為四年等。

㈡ 植物戴上了「防輻射」的帽子,仙人掌放在電腦旁真能防輻射嗎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許多朋友喜歡放置一些植物盆栽在電腦桌旁,確實有時候起到了美化室內的作用給我們的世界增添了幾分綠意。但不知從何時起,仙人掌戴上了「防輻射」的帽子,仙人掌真能防輻射嗎?

第一,仙人掌作為綠植,具有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的作用。通過光合作用增加室內的氧氣含量,改善空氣質量。

第二,形狀各異的仙人掌、仙人球,造型特別、外觀靚麗。長時間的盯著電腦容易造成視覺疲勞,將視線轉移到植物身上,可以舒緩眼睛的疲勞,使人精神放鬆。

㈢ 關於植物向光性 向重力性的實驗

一。探究向光性試驗設置
1。
實驗組:單側光照射
對照組
光線均勻照射
這組試驗告訴我們單測光可以使植物彎麴生長
,因為被均勻照射後是不會發生彎曲的
2。
實驗組:單側光照射
實驗組
去胚芽鞘尖端,或用錫箔小帽套住胚芽鞘尖端
這組試驗告訴我們,苗尖端是感光部位,因為單測光照射會彎曲;而將胚芽鞘尖端去除或者用遮光的帽子蓋住,胚芽鞘尖端就感受不到光,所以說明了該結論
3。
實驗組
去胚芽鞘尖端,或用錫箔小帽套住胚芽鞘尖端
對照組
胚芽鞘完整
這組結論與二相同
4。
還有引申試驗,比如試驗組是胚芽鞘尖端是帶著透明的小帽,而對照組是普通單側光,其結果是都相關彎曲;
還有試驗組是用不透明材料將植物基部,也就是莖蓋上,植物也彎曲,其結論是植物基部對試驗無影響;
還有分別用雲母片和瓊脂小塊將幼苗隔開,瓊脂的照常彎曲,而雲母片的不彎曲,這說明了胚芽鞘會產生一種物質使植物向光生長,那種物質其實就是植物激素——吲哚乙酸
二。向重力性
1。
實驗組
根尖除去
對照組
根尖完整
這組試驗說明根對植物生長的向重力性有影響
2。
對照組
根尖垂直向下放置
實驗組
根尖向其他方向放置
而這組試驗則說明,其不管如何放置,根都朝地面,也就是重力方向生長,而莖則向反向生長,說明了向重力性的向地性與負向地性

㈣ 野外觀察植物應該准備好什麼工具

應該准備一些必要的工具,比如說放大鏡,還有一些戶外的衣服,鞋子,還有最好是帽子,因為戶外可能會有一些蚊蟲的叮咬

㈤ 大家在細胞間做實驗時都帶帽子或頭套嗎

在細胞間做實驗時都帶帽子或頭套
在實驗室門口處應設掛衣裝置,個人便裝與實驗室工作服分開設置。
實驗室的牆壁、天花板和地面應平整、易清潔、不滲水、耐化學品和消毒 劑的腐蝕。
地面應防滑,不得鋪設地毯。
實驗檯面應防水,耐腐蝕、耐熱。
實驗室中的櫥櫃和實驗台應牢固。 櫥櫃、 實驗台彼此之間應保持一定距離, 以便於清潔。
實驗室如有可開啟的窗戶,應設置紗窗。
實驗室內應保證工作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強光。
應有適當的消毒設備。

㈥ 生物實驗探究

(32)幼苗是怎麼長大的?

——「第二節 植株的生長」之一
這是讓我犯難的一節課:課本的文字內容並不多,但講起來卻不好講,因為幼根的生長、枝條的發育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這個動態的過程表現在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上對學生來說是很抽象的。
比如,課本上沒有根尖的結構圖,只有這樣幾句關鍵的話:「如果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你會發現,伸長區下部細胞較小,越往上細胞越大。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伸長區的細胞來自分生區。分生區的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不斷補充生產區的細胞數量。伸長區的細胞不斷長大,占成為成熟區的細胞。由此可見,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短短的一段話包含了多少信息?既有根尖的結構,要讓學生搞懂「分生區、伸長區、成熟區」各部位的細胞特點,還要讓學生明確個部分的發展變化,既理性又抽象,這對於初一的孩子來說的確不容易,教師的教學就更難了。
再看「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內容更少,前面是「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柳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詩句,說明枝條是芽發育成的,很美的詩句,但在這里卻難以有心情欣賞了,因為後面只有一幅圖,左邊是葉芽的結構圖,右邊是一段枝條,中間有三條連線,將其中的三部分相連,分別是「發育成葉、發育成莖、發育成芽」,別無其他的文字來說明插圖,後面有一段文字為:「芽中也有分生組織。芽在發育時,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條,它是由幼嫩的莖、葉和芽組成,枝條上的芽又能發育成新的枝條。」就是這樣簡單的一段話,卻要講清楚分生組織在那裡,具體什麼部位、怎麼發育成幼嫩的莖、葉和芽的,實非易事。
怎麼設計這節課,著實為難了好半天,也和同教研組的老師研討,難點太多,該怎樣來解決這節課中的難點?還是盡可能聯系生活實際,輔以圖片進行,教學方法只能以講授為主了。
考慮到這節課中要想理解根的生長、芽的生長,必須要有細胞分裂、生長和細胞分化的知識作基礎,而這部分知識是上學期的學習內容,現在基本上沒有印象了,有必要先進行復習,於是,在上課伊始,我說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是第二節,植株的生長,想想看:一株幼苗要長大,重點應該是那些器官的生長?生長的方向是怎樣的?學生很容易的回答出根莖葉的生長,根向下生長,莖向上生長,木本植物還會長粗。我再問:植物體是由什麼構成的?「細胞」,那植株的生長說到底應該和細胞有關系吧?「是」。那會牽扯到細胞的那些生理特點呢?學生稍一思考就答出了「細胞發生分裂、生長和分化等過程」,由此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細胞分裂時細胞數目不斷增多,細胞生長使細胞體積增大,但細胞分裂和生長到一定程度會發生細胞的分化,又問學生細胞的分化是指那些方面發生類變化?由於這部分知識學生印象很模糊了,有的班級學生很快想到了是在形態、結構和功能等方面發生變化,但有的班級學生想不起來,只好舉例到:「人的發育是從一個受精卵開始的,這一個細胞經過多次分裂會變成一團細胞,但後來細胞卻逐漸的變化,有的去形成眼睛,有的形成耳朵,」說得這里,學生馬上說「想起來了,是在功能上發生了變化」,另外的學生又補充「還有形態方面的變化」和「功能發生變化」,由此才理解了細胞分化的概念。「那麼分化的結果是什麼?」「形成組織」,「再形成器官,到植物體」。在此基礎上,我總結到:植物體的生長,無論是根的生長還是芽的生長,實際上都是細胞發生分裂、生長和分化的過程,並在黑板的一邊板書了以下內容:
**** 分裂:數目增多 --細胞分化
細胞 ———————— ———→組織—→器官
**** 生長:體積增大
基礎性的知識解決了,應該進入這節課的學習了,我先問學生上次實驗之後是否繼續觀察種子發芽後的生長變化,得到了肯定回答,我又問道,你觀察到根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馬上有學生說「上面長出了很多毛茸茸的東西來」,那些毛茸茸的是什麼呢?有學生喊道「根毛」,我出示了投影圖片,並明確說那就是根毛,結果學生很驚訝道「原來真的叫根毛呀!」我開玩笑道:估計當時給它命名的科學家就是這樣想的,所以就叫根毛了。既然課本上提到了根尖,我就要告訴學生「從生有根毛的部位到根尖端的一段叫做根尖」,繼而提出,為什麼幼根會逐漸長大深入到土壤中去呢,究竟是什麼部位的細胞在進行分裂和生長呢?這時出示了根尖縱切面圖,讓學生觀察各部位的細胞特點,我則告訴學生不同部位各有其名字:
最尖端的部位細胞排列不規則,就像一頂帽子戴在根尖上,叫做根冠,猜猜它有什麼作用?「保護」。正確。人戴帽子保護人體重要的器官——大腦,那根冠保護的部位細胞那麼小,是什麼呢?猜猜這個部位的細胞為什麼那麼小、細胞核很大?學生想到了它應該屬於分生組織,能不斷分裂新的細胞,我就告訴學生那個部位就叫做分生區,作用正如大家所說,分裂產生新細胞。隨後又給學生講到分生區產生新細胞使根向下生長,同時上部的細胞開始伸長——即細胞生長,形成了伸長區,而原來的伸長卻停止了生長,細胞開始發生了分化,外面的細胞向外突出形成了根毛(邊講邊畫板圖),這時學生「噢,原來是這樣」露出恍然大悟狀,我繼續講到:裡面的細胞是否也發生了分化呢?還是採用畫圖的方法邊畫邊告訴學生,裡面有的細胞上下聯通形成了一種組織,學生立刻想到了是輸導組織,那麼這個部位就是成熟區。講到這里,也就順便讓學生猜猜成熟區外面有大量根毛,裡面形成了輸導組織,作用是什麼?學生也就不難猜出「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了。這時我讓學生總結一下「跟為什麼能向下生長的原因」,學生就很容易的總結出「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和伸長區細胞的伸長」了。為了讓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加以鞏固,我又提出了一個問題:是否見過移栽幼苗或者花草?學生說見過。那麼移栽的時候通常是直接拔出來栽到別處嗎?「不是,是要挖出來,還要帶著一些土」,為什麼不直接拔出來?學生就聯系剛才學到的知識,說是怕根尖部分拔斷了,就不容易成活了。
到此,根的生長問題算是解決了,該解決莖的生長了。為什麼小樹會長高,並且會長成參天大樹?春天樹木開始了生長,長出了新的枝條,這都是從哪裡開始生長的?學生很容易理解是從芽開始的,於是就出示了一段枝條讓學生觀察並思考:這段枝條上有什麼?「有葉、芽、莖」,那麼他們都是又芽的什麼部位發育來的?由此需要先了解芽。
芽那麼小,假如讓學生觀察的話需要採集很多的標本,關鍵是沒有時間到山上採集,再者觀察會花費很多的時間,過去的舊教材上是學生觀察實驗,實施新課程了,把過去的數節內容合並到一節中,連芽的結構名稱課本上都刪去了,估計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吧,所以,也就沒有設計讓學生觀察,但要講清楚芽的某個部位發育成莖、某個結構發育成葉,哪裡有分裂增生能力,不講芽的結構就根本沒法進行,不得不在這里加上葉芽的結構了。
我首先問學生,枝條上的芽具體著生在什麼部位上?學生很容易的說出是在頂端和側面生葉的部位,那麼頂端的就叫做「頂芽」,側面的呢?「側芽」。我再問學生,春天很多樹木先開花,而那些開花的芽是不能發育成枝條的,他們就叫「花芽」,那能夠發育成枝條(也就是莖和葉)的芽叫什麼呢?學生就說是叫做「枝芽」,我作了糾正:「葉芽」,然後就結合葉芽的縱切面結構圖引導學生一起分析:
葉芽的頂端有一部分細胞分裂能力很強,屬於什麼組織呢?「分生組織」,對,這部分小不斷分裂增生,使得芽不斷地向上長,整個葉芽的位置也就不斷的上移,給它個名字,叫做「生長點」(板書:生長點);生長點下部中間的軸會不斷伸長(包括細胞的分裂也有細胞的生長)將來就長成植物的莖,也給它個名字吧,學生所叫「芽莖」嗎?我說叫做「芽軸」並板書了「芽軸」,學生「哦」了一聲;葉芽周圍的那些一層層片狀的結構將來發育成葉,就叫它們是「幼葉」(板書:幼葉);什麼結構會發芽成側芽呢?學生指著圖上「芽原基」的位置說,就是那麼小突起。我肯定了學生說得很對,就是在幼葉和芽軸之間的夾角處有小的突起,那個部位的細胞會分裂生長將來就成了側芽了(講道這里,學生恍然大悟般的「哦,原來是這樣!」)。我說給它個名字吧,要不怎麼敘述呢?學生根據剛講過的「幼葉發育成葉」,就猜想到:「它將來發育成側芽,那就叫幼芽吧。」我說它的本名不是「幼芽」,而是一個很別扭的蘇聯人的名字,學生就在猜「叫什麼基吧」,我把「芽原基」三個字寫到黑板上,學生說果然啊,我告訴學生,雖然讀起來有點別扭,但是很好記的。猜猜看:「原」是什麼意思?「原來,原始」,那「基」是什麼意思?「基礎,基本」,那連起來分析一下呢?學生就自己在說「芽原來的基礎」、「芽最原始的、基本的部分」,我肯定了學生的解釋,學生也就感到不難理解了。最後,我又告訴學生,在生長點的周圍,往往還有些很小的突起將來會發育成幼葉,猜猜它叫什麼名字?根據「芽原基」的經驗,學生就猜測是「葉原基」,我說真厲害,猜對了!學生興奮不已,竟然真的是「葉原基」!
由此,芽發育成枝條的知識總算是讓學生搞明白了,時間也差不多了,趕緊回頭讓學生總結一下芽發育成枝條的過程,就只剩下三五分鍾的時間了,再講「居間生長」來不及,乾脆不講了,讓學生將這節課所學知識進行一下梳理、消化,我就到學生中間轉一轉看看學生學習中是否有問題,我很高興地看到,學生都主動地把葉芽的結構名稱標到課本上了,並舉起課本讓我看看標記的是否正確。有的學生對於亞的生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很驚訝地問我:「老師,要是把生長點去掉還能不能長?」我告訴學生,生長點很小,是包在幼葉里的,正常情況下,很難只破壞生長點而不破壞整個芽的。學生馬上又問道:「要是把整個芽去掉了,植物會死嗎?」我沒有給予回答,旁邊就有學生說了,「不會死,會向周圍長」,我也讓學生結合自然界自己熟悉的現象分析「為什麼有的植物可以長得很高、橫直,而有的植物長得不高,但樹冠很大?」學生正疑惑間,下課鈴響了,看來,下次上課還要簡要解釋一下頂芽發芽和側芽發育的關系了,雖然課本上把這個內容去掉了,但學生在學習芽的生長時必然會聯想到這一點,需要解釋一下。
下課了,心裡一點也不輕松,因為我對這堂課不是太滿意。由於內容太復雜、太抽象,那些結構名稱都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雖說在上學期學習「組織」部分的內容是牽扯到了根尖的分生區,當完整的根尖的結構沒有學過,對於芽的結構,課本上的插圖也沒有標名稱,所以根本無法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習,也沒法自學,所以,基本上屬於「以講授為主」的課堂,也就是「滿堂灌」了,雖說學生課堂上的氣氛也很積極,但效果怎麼樣,我心裡沒數,這么難的內容,他們是否能夠理解?
學生的評教本送過來了,沒想到學生普遍認為「老師的課講得生動」、「能把復雜的知識聯系實際,把難點講明白」、「聽得津津有味」,我的心裡也有些釋然了。看來,根據內容的需要,有時候需要老師「滿堂灌」時候就要「滿堂灌」,假如這樣的內容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討論學習的話,理解起來肯定會有難度,也許可以讓學生死記硬背把它記住,但是否真的明白就很難說了。但應注意的一點是,假如某章節內容真的需要「滿堂灌」式的教學,一定要設法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真正讓學生積極參與思考、主動構建知識,否則,只有教師的語言精彩,學生聽的也高興,但學生是比較被動的接收知識,沒有思維的共鳴的,那就不能算是「有效的」「灌」了。那麼,除了這樣的「灌」,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同時,我也在思考:今天的內容學生理解了,但究竟能在學生頭腦中留下多深的印象呢?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4–1

組別:第八組
撰寫者:陳昭蓉 94230021
組員: 李怡儂 94230001
陳昭蓉 94230021
吳昶嫻 94230032
王瑞鳳 94232005
顏惠真 94232011

一. 實驗目的:了解植物細胞的大小與單位面積的數量
二. 原理:利用測微器量取植物細胞的大小與單位面積的細胞數量
三. 實驗步驟:
(一) 測微器的使用
1. 在目鏡兩鏡片之間放一片目鏡測微器。
2. 在載物台上放一物鏡測微器,此長方玻璃片上刻有100小格的1mm線段,即物鏡測微器上每一小格長度是0.01mm。
3. 選擇適當的放大倍率物鏡,在目鏡的檢視下,將物鏡測微器線段的左端與目鏡測微器線段的左端重疊對齊,在檢視右側重疊處兩測微器的格數,利用算式計算目鏡測微器每一小格的長度。
4. (物鏡測微器格數∕目鏡測微器格數)╳0.01mm=目鏡測微器每一小格的長度。
(二) 植物細胞的大小與細胞數量的量取
1. 取水蘊草和紫錦草的葉片各一片,分別置於載玻片上,滴水一滴,上覆蓋玻片,量取細胞的長與寬,利用長方形面積公式計算細胞的面積。
2. 將目鏡測微器旋轉一圈,計算水蘊草和紫錦草的下表皮在目鏡測微器線段范圍內的細胞數,利用圓面積內細胞數來換算單位面積的細胞數量。
四. 實驗結果:
1. 植物細胞的大小
材料 長 寬 面積 平均面積
水蘊草 重復1 0.10mm 0.01mm 0.0010mm² 0.0011mm²
重復2 0.08mm 0.01mm 0.0008mm²
重復3 0.08mm 0.02mm 0.0016mm²
紫錦草 重復1 0.20mm 0.13mm 0.0260mm² 0.0240mm²
重復2 0.23mm 0.10mm 0.0230mm²
重復3 0.23mm 0.10mm 0.0230mm²

2.植物細胞數量
材料 細胞數量 視野半徑 視野面積 單位面積細胞數 平均面積細胞數
水蘊草 重復1 2*6個 長0.2mm寬0.1mm 0.02mm² 12∕0.02=600 (600+900+900)/3=800個
重復2 3*6 18∕0.02=900
重復3 3*6 18∕0.02=900
紫錦草 重復1 9*5 長1.0mm寬0.7mm 0.70mm² 45∕0.70=64 (64+71+71)/3=69個
重復2 10*5 50∕0.70=71
重覆3 11*5 55∕0.70=71

五. 問題討論
1. 水蘊草葉片細胞與紫錦草的下表皮細胞大小、單位面積細胞數量何者較大、多?
2. 紫錦草的下表皮還可以看到哪些細胞?
六. 討論結果
1. 紫錦草的細胞面積較大,水蘊草的單位面積細胞數較多。
2. 紫錦草的下表皮還可以看到氣孔和保衛細胞。

㈦ SOS~~~~植物學家野外考察都需要帶什麼東西所帶東西的用途如何使用植物學家野外考察需要注意事項

一,專門的戶外用品

1.帳篷:不用說,必備。不過,一般用的都是二人帳,這樣兩個人有一頂帳篷就可以了,還可以減輕一個人背負的重量。

2.防潮墊:必備。周日凌晨五點下了一陣雨,如果沒有防潮墊,對身體的摧殘會非常大。即使不是雨,晚間地上的露水也很要命了。

3.睡袋:必備。這是目前看來體積小而又保暖的最佳睡覺覆蓋物。不過我發現只穿睡衣睡褲的話,用抓絨睡袋至多隻能耐受零上5度,所以當晚我還是被凍著了(但我要強調,這次不是裝備沒帶夠,而是都助人為樂了,8-D)。棉睡袋會好一些。

4.夜用衣物:非必備。這里是指氣溫較低時需要換上的衣物。之所以說是非必備,因為如果有好的沖鋒衣、沖鋒褲和睡袋的話,就不需要額外用什麼夜用衣物了。

5.登山鞋:建議必備。這次好像就我、光敏和icesky穿的是專門的登山鞋?(我對款式也不熟,不知道mrstarlitsky的是不是),不過大部分戶外論壇都認為登山鞋是必備的,建議沒有的還是買一雙,至少借一雙穿穿看,體會一下和普通運動鞋的區別。

6.速干褲:建議必備。還有速乾衣,好處是濕得快,幹得也快。比如在下山時,草甸上的露水把小杜的運動褲都打濕了,讓他十分難受,我的速干褲雖然也濕了,但到了露水小的地方,一會兒就幹了,所以並沒覺得不舒服。

6.沖鋒衣:建議必備。又防水,又保暖,穿著舒服,還很酷,我已經決定冬天拿它代替羽絨服了,呵呵。

7.手套:非必備。它可以保護手部免受劃傷,以及在溫度較低時保暖。不過我的是一雙半指手套,露出指頭以便於在抓握樹枝和岩石時比較牢固(全指手套會打滑),這樣的手套就不能保暖了。

8.護膝:建議必備。活動回來膝蓋發軟事小,以後落下病根事大。

9.帽子:建議必備。這個就用不著太專業了,一般的太陽帽就行。我看大部分人都有了,就不多說了。

10.太陽鏡:非必備。但我覺得在陽光強烈時確實很保護眼鏡。建議買偏振光的,這樣各種顏色可以均勻變暗(那種添加有色材料製成的墨鏡對不同色光的吸收度是不均勻的),戴上眼鏡之後仍然可以看清花、果的鮮艷顏色。

11.頭燈:建議必備。晚上不可少。雖然小手電筒也行,但頭燈可以解放你的手。

12.快掛:非必備。用來在背包外面掛別的東西,比如垃圾袋之類。

13.背包:必備。最好買戶外專用的正品。贗品有可能因為質量問題造成兩肩壓力不均,長期下去對脊椎不好。當然,如果在往包里裝東西時根本不考慮平衡問題,即使是正品也沒用。8-D

14.小包:建議必備。可以是單肩包,也可以是腰包,裝小件的常用品,特別是錢、鑰匙、手機什麼的,比放在衣服口袋裡舒服,也不容易丟。

15.防曬霜:建議必備。紫外線易引發皮膚癌,至少也使皮膚變得粗糙,這是世界公認的常識。

二,植物考察用品

1.相機:如果出去考察不讓我拍照,還不如乾脆不要讓我去。

2.電池:不管是相機、頭燈還是別的什麼電子設備(比如GPS、MP3),都要用到。一定要帶夠,我已經吃過兩回虧了。

3.充電器:如果晚上有在農家樂機會的機會,不妨帶上。有快充功能的充電器4-6小時就可以把充電電池充滿。

4.記錄本:什麼都可以寫。

5.筆:不光用來做野外記錄。

6.地圖:我理想中的地圖是詳細、准確、便宜、可出售的。最好是可以在地圖上勾勾畫畫而不用覺得可惜。但遺憾的是,中國還沒有符合我要求的地圖。

7.鋼尺:即使采標本,也不妨有時當場測量長度。

三,其他

手機,飯盒,筷子,毛巾,香皂,錢。

四,我沒帶的東西

檢索表或植物志:為了減輕重量。

放大鏡:這個就不像鋼尺那麼有用了,好幾次帶著都沒有用到,這次索性不帶。何況放大鏡還是潛在的火種。

杯子:也是為了減輕重量。反正買的水都有瓶子,只喝涼水的話,用那個就可以了。熱水可以用飯盒喝。

卷紙(或面巾紙、濕紙巾之類):這個其實是必備品,但我知道別人肯定帶了,我就沒帶。8-D

五,以後要添置的東西

1.氣爐、氣罐和打火機:考察途中不吃熱的東西確實難受。這次多虧光敏有一套。

2.GPS。沒錢,暫時先不考慮了。

3.標本採集設備:不管是自製還是專用,以後肯定是必備的。

㈧ 發豆芽實驗步驟感悟。

科學暑假作業中讓我們做一個發豆芽的小實驗。我也很想嘗試一下,看看綠豆是怎麼發芽的。星期六,我開始實踐了。照著書上的提示,我拿了一小把綠豆浸泡在水中。一個晚上過後,我先准備兩個紙杯,杯底戳了幾個洞,因為沒有小石子,就墊了兩張餐幣紙。然後把浸泡過的綠豆分放在兩個紙杯中,再澆上水。綠豆芽見光後會變綠,我又在上面蓋了布,這樣第一步就完成了。這些綠豆可真能喝水,所以過幾小時還得給它澆一次水。第二天,綠豆發芽了,長出了白白的短莖。整顆豆一半變成了乳白色,就像牛奶灑在了豆上。又過了幾天,綠豆搖身一變,成了豆芽菜。她的腰又高又細,圓圓的頭,綠油油的頭發。身體隨風輕輕搖擺,翩翩起舞。後來,她長得越來越高,都有些傾斜了。頭上戴著頂帽子,呈「V」字型,像燕子剪刀似的尾巴,成了名副其實的「豆芽樹」。植物可真神奇,短短幾天時間一顆種子就長得這么高,可以想到它的生長速度了。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啊!

㈨ 工作中的植物實驗要准備什麼道具

材料准備

一些帶葉的水生植物枝條,1個盆,1個透明的玻璃瓶或花瓶,一些清水。

實驗步驟

1將盆子裝滿水。

2把枝條放進玻璃瓶,然後把玻璃瓶裝滿水。

3用一張卡片封住玻璃瓶口,用手按住卡片,小心地把瓶口倒過來,然後輕輕地把玻璃瓶放進盆中。

4把盆放在太陽光下,小心地把卡片移開。

產生現象

葉子上聚滿了一個個小小的氣泡(這些氣泡里都充滿了氧氣)。這些氣泡升到了瓶內水的表面。

原因解答

跟地面上的植物一樣,水生植物的葉子在有太陽光的條件下也釋放出氧氣。氧氣是無形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葉子在水下釋放出它們。

㈩ 植物大戰僵屍 裡面那個黑色的帽子一樣的東西怎麼用

那個叫做墓碑苔蘚 只能在夜晚的陸地關卡使用 作用是消滅掉從地下冒出來的墓碑 並且在吃掉之後會隨機給與你一個金幣或者銀幣 很實用的

與植物實驗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褲子上的尿液打濕後變成了黃色 瀏覽:175
女士女風衣新款 瀏覽:51
浪漫童裝卓維樂品牌 瀏覽:447
裙子和運動鞋的搭配 瀏覽:349
男生黑色衣外套搭配圖 瀏覽:627
黑綠色上衣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755
怎麼把帽衫的帽子改大 瀏覽:377
長袖套頭衣針織衫 瀏覽:51
紅色衣服穿什麼褲子好看圖片 瀏覽:900
長款皮衣配什麼好看 瀏覽:94
冬款冰雪絲睡衣 瀏覽:854
男眼menseye男裝品牌 瀏覽:732
利用帽子矩陣怎麼算高杠桿點 瀏覽:989
踩李沁裙子是什麼電視劇 瀏覽:256
男裝保羅襯衫價格查詢 瀏覽:611
范冰冰格子襯衫 瀏覽:836
呢大衣和風衣搭配鞋子好看 瀏覽:986
反射保暖內衣如何清洗 瀏覽:728
短款的小外套怎麼搭配 瀏覽:74
男生寬大的白色t恤如何搭配 瀏覽: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