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古代皇帝戴的有珠子的帽子

古代皇帝戴的有珠子的帽子

發布時間:2022-06-19 21:41:13

㈠ 古代帝王頭上帶的前後都有珠簾的東西叫什麼

叫做旒。

那些珠子都是玉質。形制不同的朝代有所變化,不同的場合也有變化。從12串到5串不等,通常是五串,每串上面有九個珠子,象徵「九五之尊」。冕旒象徵著古代奴隸制或封建制君主的無上權力和順天應人的政治理念。最初意思是讓人記住不該看的不看,不要被眼睛蒙蔽。

皇帝的皇冠叫做「冕旒」。「冕」就是帽子和上面的平板,象徵著頭頂著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的權威。前面和後面的珠穗叫做「旒」。冕旒象徵著古代奴隸制或封建制君主的無上權力和順天應人的政治理念 。

(1)古代皇帝戴的有珠子的帽子擴展閱讀

起源

冕旒,古代中國禮冠之一種。相傳,冕制起於黃帝,至周代時始完備。古時帝王、諸侯、卿大夫參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為禮冠中最貴重者。

旒就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旒貫12塊五彩玉,按朱、白、蒼、黃、玄的順次排列,每塊玉相間距離各1寸,每旒長12寸。漢代冕服的垂旒卻不限於五色,根據後漢書·輿服制的記載,十二旒為白玉串珠。

冕冠的旒數按典禮輕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區別,按典禮輕重來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袞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貫玉3顆。

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袞冕用12旒,每旒貫玉12顆。公之服只能低於天子的袞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

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區別,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沒有後旒。

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於規定的禮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許越位穿高於規定的禮服,否則要受到懲罰。天子為十二旒,周之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後來旒漸漸只限於帝王,於是「冕旒」則成了帝王的代稱。

㈡ 皇帝上朝頭上戴的冕旒,有什麼來歷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能看到皇帝頭上戴著掛有許多珠簾的帽子,其實這個帽子有個正式的名字,叫做「冕旒」。屬於禮冠的一種,但卻是最高規格的。而且那東西很重。

因為戴上這東西,走路太急,旒串就會前後擺動打臉;如果行姿七扭八歪,垂珠就會在帝王眼前左右亂晃;而如果坐在那裡,不挺胸抬頭,重心不穩,冕旒也會滑落。所以久而久之,就迫使佩戴者養成挺胸抬頭,沉著冷靜,器宇軒昂的風度。

這頂冠冕上下都充滿了學問。冕板代表著天圓地方。十二串玉旒,代表皇帝的最高地位。玉旒遮面,提醒皇帝有些事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同時由於玉旒一晃動起來便容易雜亂交錯,所以也提醒著皇帝要保持莊重威嚴。塞耳提醒皇帝不可輕信讒言且該裝聾時裝聾。帝王之道、為君哲學在冠冕上充分體現了出來。

㈢ 秦始皇的帽子都垂著珠簾,這些珠簾都有什麼意義

謂之纊,纊下端飾玉,謂之珎;因兩珎正當左右兩耳,故又名充耳、塞耳,意思是提醒皇帝勿聽信讒言,要有所聞、有所不聞,也就是充耳不聞的來歷。是為了提醒皇帝面對文武百官的時候可以寬容一點,沒必要所有的事都跟大家斤斤計較,有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是一件好事。這樣皇帝跟百官才能團結一致,安邦定國。什麼不讓別人看清自己的臉。功能二是約束皇帝的儀態的,皇帝行坐都要如泰山般沉穩,怎麼讓自己穩,戴上那破簾子就知道了,妥妥的落枕狀態,頭都不能轉快了。

㈣ 為什麼古代皇帝戴的帽子前後都有幾串珠子

古代皇帝戴的帽子叫冕,前後的珠子叫旒。

冕旒的作用是:把眼睛遮住,叫蔽明——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看清楚,水至清則無魚;而且,冕旒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讓皇帝保持坐姿端正,一旦搖頭晃腦,冕旒就會嘩嘩作響,有失威儀。

冕旒,古代中國禮冠之一種。相傳,冕制起於黃帝,至周代時始完備。古時帝王、諸侯、卿大夫參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為禮冠中最貴重者。

旒就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旒貫12塊五彩玉,按朱、白、蒼、黃、玄的順次排列,每塊玉相間距離各1寸,每旒長12寸。漢代冕服的垂旒卻不限於五色,根據後漢書·輿服制的記載,十二旒為白玉串珠。

(4)古代皇帝戴的有珠子的帽子擴展閱讀:

其實皇帝頭上的叫「冠」,一般冠還要配上「冕」。而最上面長方形的東西就叫做「廷」了,像門簾一樣的玉珠串叫做「玉旒」。在耳朵上面還有東西,有著玉做的兩塊「黈纊」,但是特別小,就是一個小的圓珠子,大小剛剛夠堵住耳朵。

不僅皇帝是「掛珠簾」,一些朝代的諸侯也會帶著相似的裝飾。然而上面的珠數不一樣,帝王所帶的冕旒,一般是前後各12串,每一串上有12顆玉石,周朝時諸侯王公所戴的冕旒數量次於帝王。

發展到後來,冕旒成為帝王的專屬了。雖然冕旒上的冕板的大小可以不一,但有基本的形式,就是前低後高,寓意著謙恭勤勉。

㈤ 皇帝帽子前面垂下的珠子起什麼作用呢

皇帝帽子前面垂下的珠子為旒,標準的科學稱謂叫玉藻。

旒的作用:

1、「蔽明」,意思是王者視事觀物,不可「察察為明」,也就是說,一個身為領袖的人,必須洞察大體而能包容細小的瑕疵。

2、冕旒的多少和質料的差異,是區分貴賤尊卑的標志。珠簾的根數是有講究的,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說前後各有十二旒,那就總共二十四旒)。諸侯九旒(共十八旒),上大夫七旒(共十四旒),下大夫五旒(共十旒)。



(5)古代皇帝戴的有珠子的帽子擴展閱讀:

1、冕冠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冠式,始於周代,也稱「旒冠」,俗稱「平天冠」。與冕服、赤舄、佩綬、玉圭等同時在祭祀等大典時穿用。冕:《說文》有解:「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紞纊。」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參加祭典等典禮活動時所戴的等級最高的禮冠。

2、冕冠主要由延、旒、帽卷、玉笄、武、纓、纊、紞等部分組成。周朝禮儀規定,戴冕冠者都要身著冕服,冕冠的基本樣式以及這套冕冠制度也一直被後代所沿用。唐代進行改制,使用二十四旒。明滅以後,在滿清主導的剃發易服下,冕冠也隨之消失,代之以朝冠。


㈥ 古代皇帝戴的帽子上垂下的小珠子到底有什麼作用

其實,皇帝冠冕上的這一排排垂珠有個官方名稱,叫做「旒」,置於冠冕之上,稱為「冕旒」,這種帽子是古代中國禮冠之一種。相傳,冕制起於黃帝,至周代時始完備。古時帝王、諸侯、卿大夫參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為禮冠中最貴重者。

皇帝的冕頂部前圓後方的板狀叫做「延」,通常是前圓後方,代表著天圓地方,一般為黑色,表示莊重和威嚴。延板前後垂掛旒,旒的數量也有講究,帝王為九,加上天地人,為玉珠12串,代表帝王地位。皇帝的冕頂部前圓後方的板狀叫做「延」,通常是前圓後方,代表著天圓地方,一般為黑色,表示莊重和威嚴。延板前後垂掛旒,旒的數量也有講究,帝王為九,加上天地人,為玉珠12串,代表帝王地位。


天子的垂珠為12串,稱十二旒,依次往下諸侯的是九串,上大夫為七串等等。地位越高頭上戴的旒的珠子的排數越多,清朝詩人黃遵憲曾在《西鄉星歌》里寫道:「上有一人戴旒冕,是為日神之子天帝孫。」所以垂旒的玉珠對於皇帝來說非常重要。

㈦ 為什麼君王的帽子前面吊著12根玉石珠串

這象徵著皇帝的權力,征著古代奴隸或封建君主的最高權力和政治思想。原意是提醒你不要看,不要被眼睛蒙蔽。當然這12旒玉石珠串同時也經歷過朝代的變化。

12根玉石珠串是為了保持君王的威嚴以及提醒君王的義務。據《明史》記載,明朝天子之冕前後分別垂著12道旒,每道旒上有赤黃青白黑共12顆玉珠。不同的朝代在形制和場合上都發生了變化,從12旒改為5旒,通常是5旒,每根有九顆珠子,象徵著「九五之尊」。同時按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袞冕用12旒,每旒貫玉12顆。公之服只能低於天子的袞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因此這也是有嚴格的等級之分的。

㈧ 古裝劇里君王上朝總會戴上有珠簾的帽子,這帽子如何稱呼

古代君王上朝時總帶有珠簾的帽子稱為冕。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一個成語冠冕堂皇,其實冠和冕都是帽子的一個稱呼,代表的是這個人光鮮亮麗擁有著很高的權利。愛看古裝劇的小夥伴可能會發現皇上上朝的時候總會帶一個有珠簾的帽子,不是為了遮陽其實就是有很深刻的儒家寓意。首先給大家講一下什麼是冠,也就是說當古代的男子成年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加冠禮,也就是說代表這個人已經長大成熟了,冠是普通人就能夠戴的,而冕就不一樣,必須是有官職的人才能夠帶的帽子,如果普通老百姓也帶冕的話,那將引來殺頭之罪,接下來就給大家好好的講解一下這個故事。
對於這些事情你要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寫在評論下方,我們一起討論吧。

㈨ 皇帝的帽子前垂下的珠子有什麼作用

皇帝的帽子前垂下的珠子叫做旒,也叫作玉藻,其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身份象徵;二是「蔽明」(屏蔽眼睛)。

一、身份象徵

冕冠的旒數按典禮輕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區別,按典禮輕重來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袞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貫玉3顆。

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袞冕用12旒,每旒貫玉12顆。周之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後來旒漸漸只限於帝王,於是「冕旒」則成了帝王的代稱。

二、「蔽明」(屏蔽眼睛)

對於旒蔽明的作用,東方朔有一個很好的解釋。他講:「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纊充耳,所以塞聰。明有所不見,聰有所不聞,舉大德,赦小過,無求備於一人之義也。」

(水太清澈了就沒有魚了,一個人過於苛求明白就會曲高和寡少了信徒和朋友。——這是理論思想基礎。所以,作為統治萬民的帝王,頭上戴個特製的帽子,帽子前面墜上珠簾,正是用來適當遮擋視線的,兩耳旁邊堵上玉塊,正是為了適當降低聽覺的。)

(9)古代皇帝戴的有珠子的帽子擴展閱讀

明代魯王朱檀九旒冕出土

1971年,明代魯王朱檀墓出土的九旒冕,是我國目前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明初親王冕冠實物。冕冠通高18厘米、 板長49.4厘米、寬23.5厘米、筒徑18.5厘米。為藤蔑編制,表面敷羅絹黑漆,鑲以金圈、金邊。

冠的兩側有梅花金穿,貫一金簪。板下有玉衡,連接於冠上兩邊凹槽內。衡兩端有孔,兩邊垂掛絲繩直到耳旁,至耳處系著一塊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謂「充耳」。魯荒王這個九旒冕前後共垂著9道旒,每道上9顆五彩玉珠,共用珠162顆,垂懸九旒正是明代親王冠冕的定製。

㈩ 古代皇帝頭上戴的帽子(前面有許多珠子)用現在的名詞來說叫什麼

皇帝的帽子稱為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參加祭祀典禮時所戴禮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冕冠的頂部,有一塊前圓後方的長方形冕板,冕板前後垂有「冕旒」。

冕旒依數量及質料的不同,是區分貴賤尊卑的重要標志。漢代規定,皇帝冕冠為十二旒(即十二排),為玉制。冕冠的顏色,以黑為主。冕冠兩側,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與發髻拴結。並在笄的兩側繫上絲帶,在頜下系結。在絲帶上的兩耳處,還各垂一顆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內,只是系掛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聽信讒言。後世的「允耳不聞」一語,即由此而來。按規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硃色下裳,上下繪有章紋。此外還有蔽膝、佩綬、赤舄等。組成一套完整的服飾。這種服制始於周代,歷經漢、唐、宋、元諸代,一直延續到清代,綿延兩千多年。

冕旒,帝王頭上的流蘇。帝王戴的冕冠,其頂端有一塊長形冕板,叫「延」。延通常是前圓後方,用以象徵天圓地方。延的前後檐,垂有若干患珠玉,以綵線穿組,名曰:「冕旒」。冕旒的多少和質料的差異,是區分貴賤尊卑的標志。據說,置旒的目的是為了「蔽明」,意思是王者視事觀物,不可「察察為明」,也就是說,一個身為領袖的人,必須洞察大體而能包容細小的瑕疵。

與古代皇帝戴的有珠子的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生圓頭皮鞋搭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901
衣和打底襪起靜電怎麼處理 瀏覽:768
衣你是喜歡尖領 瀏覽:517
外套硬腰帶背後怎麼系 瀏覽:260
深灰色外套怎麼搭 瀏覽:685
超薄保暖內衣品牌男 瀏覽:248
淺咖色褲子配什麼顏色衣服好看 瀏覽:873
最新衣編織圖解 瀏覽:675
貂絨衣外套洗了縮水如何辦 瀏覽:12
帶扣風衣腰帶後系法圖 瀏覽:467
汕頭衣童裝批發市場 瀏覽:607
g2000職業女裝女寸衫怎麼樣 瀏覽:485
男士閑休牛仔褲有圖片嗎 瀏覽:285
秋天穿衛衣怎麼扎發 瀏覽:248
旗袍下聯 瀏覽:595
男士風衣里搭什麼 瀏覽:388
以漂亮的疊袖和袖扣著稱的襯衫 瀏覽:260
蓮灰色皮草配什麼圍巾 瀏覽:172
黑白格子襯衫下身配什麼好看 瀏覽:226
翰林藝術高中校服照片 瀏覽: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