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吳三桂漢奸帽子摘不掉

吳三桂漢奸帽子摘不掉

發布時間:2022-06-16 02:18:57

❶ 陳圓圓因為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背上了什麼黑鍋

每當史書寫到朝代滅亡的時候,總會突出幾個紅顏禍水。

從最早的妹喜到妲己再到褒姒,之後還有趙飛燕、馮小憐和楊貴妃等人,似乎沒有她們,王朝就不會滅亡。

明末的陳圓圓同樣如此,按照傳統史書的觀點,似乎沒有她的存在,吳三桂就不會「沖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大明就還有救。

這種說法正確嗎?當然不正確。在我看來,這是典型的「甩鍋」行為。



如果不考慮後來滿清坐天下,也不考慮吳三桂後來造反失敗,單論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這事,其實算不上什麼新鮮事,也實在談不上有多大錯誤。

李淵父子在造反時,曾向突厥借過兵;大唐代宗李豫在平定安史之亂時,也曾向回紇借過兵;石敬瑭在造反時,同樣曾向契丹人借過兵。

我們現在蓋棺定論地來看吳三桂,他自然就是石敬瑭第二。可如果不開前後眼,誰敢說當時的吳三桂不會變成李淵第二或李豫第二呢?

全然不顧明末利益糾纏的亂局,卻簡單粗暴地把一切責任推給陳圓圓這個弱女子,實在是太沒有擔當了。

❷ 吳三桂是大漢奸,還是促進祖國統一、民族融合的愛國者

吳三桂是明朝的將領,他的國家是明朝,而不是後金,況且後金是反政府武裝組織,吳三桂降清的行為顯然是叛國,談何愛國?

再到康熙削藩,如果他真的愛國,他是不是應該老老實實將權力交給清政府?可是他這么做了嗎?康熙十二年,吳三桂自封周王,而且還毫不要臉地打著“興明討虜”的旗號,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登基稱帝,國號大周。

吳三桂先背叛明朝,再背叛清朝,他從始至終都談不上愛國,在明朝不愛國,到了清朝也仍然不愛國,他只是在盡可能地維護自己的利益,並試圖擴張自己的利益。

在幾百年前,吳三桂只是純粹為了自己的利益放清軍入關,何況他又不是穿越者,他能想到幾百年後的中國現狀?

將促進祖國統一、民族融合的帽子扣到吳三桂的頭上,恐怕已經死了幾百年的吳三桂都能笑醒,竟然會有這么愚昧可笑的人為他洗白。

❸ 吳三桂就算不造反,也能在西南稱王稱霸,他為何偏要造反

明末清初這段時間,吳三桂可謂是一個重要的人物,如果沒有他開關讓清軍進門,清軍一定不會這么容易的取得天下,可以說他是清朝的大功臣,可他竟然之後又要造反,從而被撤藩,最後慘死,那麼如果他不造反的話,他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局呢?

其實吳三桂只是在給自己洗白,為了像漢人證明自己不是賣國的漢奸,如果吳三桂真的成功反叛,他就可以稱自己是曲線救國,但事情已成定局,這漢奸的帽子,他的確是坐實了的。這就可謂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這臭名確實遺留千古了。

❹ 吳三桂的資料他真是千古罪人嗎大漢奸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
崇禎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順治十六年(1649年),吳三桂鎮守雲南,引兵入緬甸,迫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同年,晉封為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布檄文,史稱"三藩之亂"。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市)登基為大周皇帝,國號大周,建都衡陽。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陽病逝。

❺ 叛明降清,都說吳三桂是個大漢奸,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吳三桂背離大明,向清朝投降。這時,雖然清朝表面上給了吳三桂一些獎勵,但心裡還是不太放心。吳三桂被派往西南去消滅南明部隊。吳三桂也知道,清朝為了與明朝徹底決裂,讓自己消滅南明勢力。吳三桂見南明已經退勢,更應清廷的要求,消滅南明勢力,再率部隊入侵緬甸,帶回南明永曆帝處決。 這次令清廷滿意,讓吳三桂駐扎雲南省,守護西南。

朝廷又剝奪了吳三桂在雲貴地域的司法權力,吳三桂內心不滿意,理由苗疆有事用兵,向朝廷報復性索要大批量銀餉,讓自己和康熙皇帝的矛盾更加尖銳。吳三桂虛情假意的願意撤藩,實則打算領兵開始抵抗。

康熙皇帝非常明白,早就准備好與吳三桂決戰了。吳三桂擊殺雲南省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領兵大元帥,居然還打著了光復大明的幌子,開始舉兵。世人都知道吳三桂,叛變了大明。誅殺了南明永曆帝,這個時候又打著大明的幌子,誰還會信他呢?

❻ 吳三桂真是漢奸嗎如何評價吳三桂

鐵桿漢奸,如果不是漢奸,何來清朝高官,即使初心不是,但是做了人家的官,這個帽子就落實了。

❼ 有沒有證明吳三桂不是漢奸的歷史事件,要帶有古文證明

吳三桂發動內戰一事,不足取,亦不足以稱道,但他為滿清統一中國,不能認為是罪過吧!長期以來,論定三桂是個「大漢奸」,這不是滿清的觀點,而是近世漢人給的一個新稱呼,既然滿、蒙古、漢、回、藏等數十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的不可分割的成員,無論哪個民族建立政權,都或多或少地有其他民族加入,這是中國歷史上常見的現象。 少數民族加入漢人政權,無可非議,那為什麼就不允許漢人加入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呢?這種不平等地看待民族問題,實則還是大漢族主義在作怪。以當時的形勢而論,明已分崩離析,而且這個政權已腐敗透頂,延至南明三個小朝廷,又有哪個是開明政權?他們已失去了存在的價值,為什麼還必須扶植他們苟延殘喘呢?它們的存在,對於人民,對於歷史,都是一個無用的廢物。我們要求當時的明朝將吏必須忠於這個腐敗政權,不見得明智。如同出自南明小朝廷的立場,提倡對它「愚忠」到底,反對任何人降清。這實在沒必要。每個人在大事變面前,都有權利做出自己的選擇。 在吳三桂之前,也包括以後,有多少漢官漢將在明清(後金)斗爭中選擇了清(後金)政權,人數之多,以千計,以萬計,以十數萬計!我們能一概予以否定嗎?顯然不能。他們不受譴責而獨責吳三桂之降清亦有失公平。我們不能按今天的觀點指責這個那個人選擇的道路不對,或正確,或錯誤,而只能從歷史發展的眼光,從是否符合當時歷史的發展趨勢來加以判斷和評論。以明清兩個政權而論,都是封建政權;從世界大范圍來說,在英國已開始資產階級革命,標志著世界已進入資本主義時代。那麼,明清兩個政權比之資本主義,都是落後的政權,談不上哪個政權更進步。但從國內而論,我們則不能不說,清政權是一個新生的有作為的政治勢力,它要取明而代之,亦屬必然之勢。所以,在歷史轉變及兩代王朝鼎革之際,一些人乃至相當多的漢人湧入清政權,亦是歷史大勢所趨。我們對此無須大驚小怪,也無須去指責他們,甚至給戴一頂「漢奸」帽子。 見李治亭《吳三桂大傳.結束語》

❽ 吳三桂做漢奸是逼於無奈還是因為他貪慕虛榮

644年一年之內,紫禁城的龍椅上坐過三個皇帝,直接促成這一歷史的人物,正是吳三桂。
吳三桂能夠成為影響歷史的人物,不得不追溯他的發跡史。其父吳襄為明將,而吳三桂在十六七歲時就應試武功並中得武舉。不過,吳三桂能夠迅速升遷,乃由於他家與關東豪族祖大壽一家有親戚關系。吳三桂的家庭背景和非凡天資,終於讓他在崇禎五年(1632年)20歲就榮升為游擊將軍。
自努爾哈赤起兵反明、高迎祥、李自成起兵舉義後,明朝的精兵良將已經在長期戰爭中喪失殆盡,最優秀的軍事人才在崇禎皇帝的猜忌和文臣黨爭中也逐一凋零。然而吳三桂卻是一個例外。崇禎四年(1631年),吳襄在皇太極於8月發動的大凌河之役中,在增援大凌河戰斗中因逃跑而導致全軍潰敗,遂被削職,但吳三桂仍然被朝廷留在軍中供職。吳三桂在27歲時被任命為寧遠團練總兵,在次年五月與清兵在杏山的遭遇戰中,吳三桂一得到警報,立即出動3000人馬「長驅直過杏山」,「與賊血戰」。最後他奏報戰斗「大獲全勝」。
忠孝和背叛
然而在決定明清戰爭命運的松山決戰中,一向被明朝視為「敢戰」的吳三桂,未能和主帥兼老師洪承疇同命運,反而擅自撤逃。惟一可能解釋,是吳三桂為保存自身性命和自家的軍事實力。由於崇禎正在全力爭取以祖大壽和吳三桂為代表的關外豪族,所以吳三桂幾乎從來沒受到的懲罰。
李自成東渡黃河向北京進軍後幾天,崇禎就曾在德政殿召集大臣商討調吳三桂入關事宜。其時崇禎徵召全國兵馬「勤王」,幾乎無人響應,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是朝廷惟一能夠調動的機動力量。
然而受封「平西伯」的吳三桂接到勤王的聖旨,從駐守的寧遠(今天遼寧興城)到山海關120公里距離,竟走了八天。這其中有沒有政治上的權衡,後人已不可考。事實是,當吳三桂遲遲抵達河北豐潤,崇禎皇帝已於前日自縊於煤山。吳三桂於是感到再去勤王已沒有實際意義,馬上撥轉馬頭回師山海關。在崇禎下令吳三桂入關前,為反駁吳三桂有降清之意的謠言,吳襄曾很肯定地說:「三桂忠孝,必不至此。」
從降李到乞兵的劇變
李自成曾各種方式招降吳三桂,對此,吳三桂曾高姿態表示:「都城失守,先帝賓天,三桂受國厚恩,益以死報國。」但他最後故意逼問下屬,「今闖王使至,其斬之乎,抑迎之乎?」當諸將在他帶著暗示和壓力的迫問下終於回答「今日死生惟將軍命」時,吳三桂終於決定「報使於自成,卷甲入朝」。
吳三桂投降李自成,但還是全軍縞素為崇禎舉哀。他的這一舉動又補給自己一筆。吳三桂在投降李自成後,按說已經進行了一輪政治抉擇。但戲劇性的是,又出現了劉宗敏搶劫陳圓圓的變數。
在將山海關交付李自成手下後前往北京途中,吳三桂得知父親吳襄被捕,反應起初是並不在意:「此脅我降爾,何患!」然而當得知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掠走後,終於咬牙切齒,「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見人耶!」當下立刻反軍攻克山海關,並復信吳襄,聲稱「父既不能為忠臣,兒亦安能為孝子乎?」
李治亭認為,吳梅村諷刺吳三桂為了一個女人而投降清朝,實在是忽視了對待一個女人態度的背後,是面對兩大陣營的政策問題。「反過來說,劉宗敏為了佔有一個女人,不惜拷掠吳襄,而完全不顧及吳三桂,這不是自壞大事嗎?陳圓圓與吳三桂對於農民軍孰輕孰重,一目瞭然。所以劉宗敏佔有圓圓,不能說只是一個女人的問題,恰恰相反,是一個重大策略的原則問題。」
到底是吳三桂因一個女人投降了清朝,還是李自成、劉宗敏因一個女人而失去了到手的政權,誰自種了更大的悲劇和遺憾,實在一目瞭然。此前吳三桂多次受清朝勸降卻未同意,而吳三桂因陳圓圓反李,有人提出「借北兵(清兵)進關,共殲『李賊』」。《平西王吳三桂傳》記載吳三桂在清兵統一全國後對當時決策的回憶:「正值闖賊構亂,召衛神京,計不能兩全,乃乞師本朝(清朝),以雪君父大仇。」然而事實上,他未能全力救君,也放棄李自成的和解而導致父親和全家被殺,最終一心復仇,終與陳圓圓團圓。
從乞兵到降清的轉折
1644年4月15日,清攝政王多爾袞接到吳三桂的書信,信中請求「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脅、西脅,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則我朝之報北朝者,豈惟財帛?將裂土以酬,不敢食言。」信中,吳三桂仍以「亡國孤臣」名義,懇請清朝出兵助他復仇,再圖明朝「中興」。李治亭認為,吳三桂在明亡之初的確並無降清念頭。
《諛聞續筆》曾記載吳三桂請求多爾袞「毋傷百姓,毋犯陵寢。訪東宮(明太子)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黃河為界,通南北好」。顯示出他復明的確存在真誠性。而此後他在討清的檄文中指責多爾袞「逆天背盟,乘我內虛,雄居燕都,竊我先朝神器」,清朝官方對此不敢正面回答,更顯示吳三桂當年與清朝的盟約並非子虛烏有。然而在山海關之戰擊敗李自成後,多爾袞以順治皇帝名義封吳三桂為平西王,並令吳三桂以下各將領和吳軍全部剃發,這標志著吳三桂已經徹底投降清朝。
弒君:自以為智,而適成其愚
吳三桂消滅李自成起義軍後,南明朝廷不知他已經投降清朝,有人甚至稱贊他「克復神京,功在唐郭、李之上」,拿他和唐朝中興名將郭子儀和李光弼相比。南明弘光政權皇帝還稱贊吳三桂「雪恥除凶,功在社稷」,並封他為薊國公,派專人將五萬兩白銀的賞賜從海路運送給他。吳三桂在接到南明使團的信件和冊封文書後,不啟封原件交給了攝政王多爾袞,並謝絕了南明政權的一切賞賜。不過此時的吳三桂表示對南明「終身不忍一矢相加遺」,甚至在多鐸消滅南明弘光政權後,還在清朝為崇禎修陵墓時主動捐銀一千兩,表示不忘故主。
然而吳三桂最終在對南明政權的追剿中卻窮追不舍。在抓捕永曆後,和吳三桂在一起的內大臣、滿將定西將軍愛星阿提出將永曆獻俘北京,讓朝廷處置,而吳三桂為了確立自己的不世之功,力主朝廷將永曆就地處決。4個月後,清朝廷批復到達雲南:「著將永曆正法」。在如何處決永曆的過程中,吳三桂顯現出對前恩主的殘忍無情,決意「駢(斬)首」。最後僅因為安南將軍、滿將卓羅極力反對,以永曆「也曾當過中國皇帝,應當全其屍首,何必用斬!」吳三桂這才勉強同意。
削藩和叛清:反復無常的悲劇
所謂「三藩之亂」,李治亭認為,康熙將尚可喜當作凶謀毫無根據,實際上,尚可喜至死未背叛清朝,而康熙懷疑吳三桂早有異心也缺乏根據。《平滇始末》記載,吳三桂侄子和女婿對康熙撤藩的直接反應是,如果順從朝廷撤藩的命令,「就遷於遼東,他日朝廷吹毛求疵,我們只能引頸受戮!不如舉兵,父子可保全!」可見吳三桂再次反叛清朝,並非完全是野心使然,更多乃是對康熙撤藩政策和手段的絕望。
1681年吳三桂叛軍被全部肅清後,吳三桂的子孫後代最終被徹底殺光。李治亭認為,簡單將吳三桂稱為「逆賊」和「逆臣」的說法,僅僅是康熙以來清朝給吳三桂作出的結論。「將戰爭責任全部推到他身上也有違歷史事實,是不公道的」。
所以從上面的資料來說 他既有他的無奈之處 也有後期他自取滅亡之處。

❾ 吳三桂造反成功能摘掉漢奸的帽子嗎

不能,因為他引清兵入關直接導致明朝滅亡已成定局!

❿ 歷史對吳三桂的真實評價是什麼

人們口中,他永遠也擺不了「漢奸」的稱號。但客觀的歷史只會客觀評價:順治九年初(1652),走投無路的桂王政權,與孫可望、李定國的大西軍在貴州安隆聯合。同年3月李定國帶領苗、瑤、彝各族人民組成的8萬大軍,出湖廣、下廣西、南入廣東,再回師湖南,出兵9個月,縱橫3000里,大破清軍數十萬。李定國的戰績引起了大西軍另一位首領、張獻忠義子孫可望的妒忌。為了表現自己,孫可望不按計劃擅自出兵,結果大敗,湖南、兩廣復為清軍佔領。孫一錯再錯,惱羞成怒後同室操戈,攻打李定國,兵敗後背叛投了清軍,反清事業進入低谷。農民軍力量遭受嚴重損失,李定國只得從貴州接回被孫可望劫持的永曆帝返回雲南根據地。順治十六年(1659),清軍分3路進攻雲南,不久昆明陷落,永曆帝逃亡緬甸,李定國退到盂艮(雲南邊境),墾荒種地,堅持斗爭。康熙元年(1662)春,吳三桂領清兵入緬甸,桂王被俘,後被殺於昆明。同年7月,李定國在勐臘憂憤而死,享年42歲。自年至1658年,永曆小朝廷在雲南有6年比較安穩的日子,就是在這一時期,鑄造了質量上乘、不同版別而風格相同的小樣「一分」永曆通寶。
3.永曆通寶五厘。同小樣一分很相似,書寫上也很有特色。我們目前所見兩種版別,「木、日」歷,「一水」永和「禾、日」歷,「一水」永。似乎比小一分還復雜,從永字情況看,可能是前後不同時期在雲南鑄造。鑄量不大,比小樣一分少見。

與吳三桂漢奸帽子摘不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古代什麼帽子 瀏覽:850
女裝什麼品牌衣服便宜 瀏覽:231
這是一條黑色的褲子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276
女裝秋冬時尚搭配圖片大全 瀏覽:435
他的褲子多少錢英語怎麼翻譯 瀏覽:338
羊褲子可以用溫水洗嗎 瀏覽:536
絕地求生連帽風衣魔 瀏覽:910
如何用兩條圍巾做古裝 瀏覽:391
旗袍技師服 瀏覽:552
歐式女裝復古 瀏覽:748
夏季女裝上衣短袖百搭 瀏覽:460
亞麻色褲子配鞋 瀏覽:848
豆豆皮鞋穿什麼褲子 瀏覽:405
如何做女裝工作室 瀏覽:908
女裝題 瀏覽:975
男生白色襯衫配什麼牛仔褲 瀏覽:359
男人穿啥顏色褲子好看 瀏覽:432
灰白格褲子搭配上衣 瀏覽:445
杭州機場里的睡衣品牌 瀏覽:559
補褲子縫 瀏覽:877